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千古名句
A.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吟咏迁谪的名句是什么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简析:“云横”、“雪拥”,既是专实景,又不无属象征意义。“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这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B.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宜景寓前途坎坷与李白行路难中的什么有异曲同工之妙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这一专联,景阔情悲,蕴涵深广,遂成千古名句。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的,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好收吾骨”作给。在章法上,又照应第二联,故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
此两句一回顾,一前瞻。“属秦岭”指终南山。云横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诗),何况天子更在“九重”之上,岂能体恤下情?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险。“马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qí)路,今安在?“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姜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
C. 鉴赏诗一首。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谏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入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差点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不言而喻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这首诗和《谏佛骨表》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曲、愤慨、悲伤。前四句写祸事缘起,冤屈之意毕见。首联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但是既本着“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谏佛骨表》)的精神,则虽遭获严惩亦无怨悔。 三、四句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 ,富有胆识。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知他当日仓猝先行,告别妻儿时的心情如何。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和愤怒。 后两联扣题目中的“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远贬,严令启程,仓淬离家;而家人亦随之遣逐,随后赶来。当诗人行至蓝关时,侄孙韩湘赶到,妻子儿女,则不知尚在何处。作者在《女挐圹铭》中追述道:“愈既行,有司以罪人家不可留京师,迫遣之。女挐年十二,病在席。既惊痛与其父诀,又舆致走道撼顿,失食饮节,死于商南层峰驿。”了解这些情况,便知“颈联纯作景语”、“境界雄阔”之类的赏析并不确当。颈联上下句各含两个子句,前面的子句写眼前景,后面 的子句即景抒情。“云横秦岭”,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家何在”?“雪拥蓝关”,前路险艰, 严令限期赶到贬所, 怎奈“马不前”! “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这一联,景阔情悲,蕴涵深广,遂成千古名句。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的,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好收吾骨”作给。在章法上,又照应第二联,故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 此两句一回顾,一前瞻。“秦岭”指终南山。云横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诗),何况天子更在“九重”之上,岂能体恤下情?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险。“马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结语沉痛而稳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 ,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 ,语意紧承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从思想上看 ,此诗与《谏佛骨表》,一诗一文,可称双璧,很能表现韩愈思想中进步的一面。就艺术上看,这首诗是韩诗七律中佳作。其特点诚如何焯所评“沉郁顿挫”,风格近似杜甫。沉郁指其风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顿挫是指其手法的高妙:笔势纵横,开合动荡。如“朝奏 ”、“ 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鲜明,高度概括。一上来就有高屋建瓴之势。三、四句用“流水对”,十四字形成一整体,紧紧承接上文,令人有浑然天成之感。五、六句跳开一笔,写景抒情,“云横雪拥 ”,境界雄阔。“横”状广度,“拥”状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故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 此诗虽追步杜甫,沉郁顿挫,苍凉悲壮,得杜甫七律之神,但又有新创,能变化而自成面目,表现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律诗有谨严的格律上的要求,而此诗仍能以“文章之法”行之,而且用得较好。好在虽有“文”的特点,如表现在直叙的方法上,虚词的运用上(“欲为”、“肯将”之类)等;同时亦有诗歌的特点,表现在形象的塑造上(特别是五、六一联,于苍凉的景色中有诗人自我的形象)和沉挚深厚的感情的抒发上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诗味浓郁,诗意醇厚。 [4] 真题演练: 1.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朝奏”,点名获罪的原因是“自取”,是尽职尽责;“路八千”指出贬所的遥远偏僻。这两句透露出作者忠而遭贬的愤怨,也含蓄地表现了他刚直不阿、坚持真理的倔强性格。 2.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评价加以分析。 答:“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这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
D. 《左迁至兰关示侄孙湖》诗中表达诗人前途艰难,归望无期的处境的句子是
云横秦岭家何在抄?雪拥蓝关马不前。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作者】: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E.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一语双关,既写出关山险恶,又写出自己前途渺茫,表达对亲人的眷恋之情的句子是什么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后两联扣题目中的“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远贬,严令启程,仓淬离家;而
家人亦随之遣逐,随后赶来。当诗人行至蓝关时,侄孙韩湘赶到,妻子儿女,则不知尚在何处。作者在《女挐圹铭》中追述道:“愈既行,有司以罪人家不可留京
师,迫遣之。女挐年十二,病在席。既惊痛与其父诀,又舆致走道撼顿,失食饮节,死于商南层峰驿。”了解这些情况,便知“颈联纯作景语”、“境界雄阔”之类
的赏析并不确当。颈联上下句各含两个子句,前面的子句写眼前景,后面的子句即景抒情。“云横秦岭”,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家何在”?“雪拥蓝
关”,前路险艰, 严令限期赶到贬所, 不奈“马不前”。
“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蓝关”形容关山险恶,
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
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这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表现韩愈被贬原因。这一联,景阔情悲,蕴涵深广,遂成千古名句。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的,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好收吾骨”
作给。在章法上,又照应第二联,故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
来自网络词条,这个可以自己查的,没必要浪费悬赏
此两句一回顾,一前瞻。云横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何况天子在“九重”之上,更不能体恤下情。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险。“马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F.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表现作者对朝廷忠心耿耿,不遗余力的心迹的句子是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一二句中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为国除弊不成却横回遭贬谪答的一腔悲愤之情
第六句分析:皑皑白雪拥堵蓝关,马儿都裹足不前。这句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为国除弊却横遭贬谪的一腔悲愤之情
G. 古诗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每联的意象及作者感情和炼字
诗人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这首诗和《谏迎佛骨表》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前四句写祸事缘起,冤屈之意毕见。首联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但是既本着“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谏佛骨表》)的精神,则虽遭获严惩亦无怨悔。三、四句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 ,富有胆识。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仍旧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知他当日仓猝先行,告别妻儿时的心情如何。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和愤怒。后两联扣题目中的“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远贬,严令启程,仓淬离家;而家人亦随之遣逐,随后赶来。当诗人行至蓝关时,侄孙韩湘赶到,妻子儿女,则不知尚在何处。作者在《女挐圹铭》中追述道:“愈既行,有司以罪人家不可留京师,迫遣之。女挐年十二,病在席。既惊痛与其父诀,又舆致走道撼顿,失食饮节,死于商南层峰驿。”了解这些情况,便知“颈联纯作景语”、“境界雄阔”之类的赏析并不确当。颈联上下句各含两个子句,前面的子句写眼前景,后面的子句即景抒情。“云横秦岭”,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家何在”?“雪拥蓝关”,前路险艰, 严令限期赶到贬所, 不奈“马不前”。“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这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表现韩愈被贬原因。这一联,景阔情悲,蕴涵深广,遂成千古名句。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的,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好收吾骨”作给。在章法上,又照应第二联,故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此两句一回顾,一前瞻。云横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何况天子在“九重”之上,更不能体恤下情。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险。“马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结语沉痛而稳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 ,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 ,语意紧承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从思想上看 ,此诗与《谏佛骨表》,一诗一文,可称双璧,很能表现韩愈思想中进步的一面。就艺术上看,这首诗是韩诗七律中佳作。其特点诚如何焯所评“沉郁顿挫”,风格近似杜甫。沉郁指其风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顿挫是指其手法的高妙:笔势纵横,开合动荡。如“朝奏 ”、“ 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鲜明,高度概括。一上来就有高屋建瓴之势。三、四句用“流水对”,十四字形成一整体,紧紧承接上文,令人有浑然天成之感。五、六句跳开一笔,写景抒情,“云横雪拥 ”,境界雄阔。“横”状广度,“拥”状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故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此诗虽追步杜甫,沉郁顿挫,苍凉悲壮,得杜甫七律之神,但又有新创,能变化而自成面目,表现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律诗有谨严的格律上的要求,而此诗仍能以“文章之法”行之,而且用得较好。好在虽有“文”的特点,如表现在直叙的方法上,虚词的运用上(“欲为”、“肯将”之类)等;同时亦有诗歌的特点,表现在形象的塑造上(特别是五、六一联,于苍凉的景色中有诗人自我的形象)和沉挚深厚的感情的抒发上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诗味浓郁,诗意醇厚。
H. 帮鉴赏一首诗。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感情真挚婉曲,诗风沉郁。一篇《谏佛骨表》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州去。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
知道你远道而来定是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二 谏阻迎佛骨的上疏早晨刚呈送到皇宫,傍晚就传来获罪的消息而被贬潮州。
既然决心为圣明的君主兴利除弊,又怎么能够顾惜自己的衰朽残年。
巍巍秦岭云海茫茫,身家何处是归宿?皑皑白雪拥堵蓝关,马儿都裹步不前。
贤侄孙从远方来,念你孝心一片,就劳你到那瘴疠之地收拾我的骸骨了。四句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 ,富有胆识。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知他当日仓猝先行,告别妻儿时的心情如何。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和愤怒。
后两联扣题目中的“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远贬,严令启程,仓淬离家;而家人亦随之遣逐,随后赶来。当诗人行至蓝关时,侄孙韩湘赶到,妻子儿女,则不知尚在何处。作者在《女挐圹铭》中追述道:“愈既行,有司以罪人家不可留京师,迫遣之。女挐年十二,病在席。既惊痛与其父诀,又舆致走道撼顿,失食饮节,死于商南层峰驿。”了解这些情况,便知“颈联纯作景语”、“境界雄阔”之类的赏析并不确当。颈联上下句各含两个子句,前面的子句写眼前景,后面的子句即景抒情。“云横秦岭”,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家何在”?“雪拥蓝关”,前路险艰, 严令限期赶到贬所, 怎奈“马不前”!
“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这一联,景阔情悲,蕴涵深广,遂成千古名句。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的,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好收吾骨”作给。在章法上,又照应第二联,故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
此两句一回顾,一前瞻。“秦岭”指终南山。云横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诗),何况天子更在“九重”之上,岂能体恤下情?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险。“马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结语沉痛而稳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 ,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 ,语意紧承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从思想上看 ,此诗与《谏佛骨表》,一诗一文,可称双璧,很能表现韩愈思想中进步的一面。就艺术上看,这首诗是韩诗七律中佳作。其特点诚如何焯所评“沉郁顿挫”,风格近似杜甫。沉郁指其风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顿挫是指其手法的高妙:笔势纵横,开合动荡。如“朝奏 ”、“ 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鲜明,高度概括。一上来就有高屋建瓴之势。三、四句用“流水对”,十四字形成一整体,紧紧承接上文,令人有浑然天成之感。五、六句跳开一笔,写景抒情,“云横雪拥 ”,境界雄阔。“横”状广度,“拥”状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故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
此诗虽追步杜甫,沉郁顿挫,苍凉悲壮,得杜甫七律之神,但又有新创,能变化而自成面目,表现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律诗有谨严的格律上的要求,而此诗仍能以“文章之法”行之,而且用得较好。好在虽有“文”的特点,如表现在直叙的方法上,虚词的运用上(“欲为”、“肯将”之类)等;同时亦有诗歌的特点,表现在形象的塑造上(特别是五、六一联,于苍凉的景色中有诗人自我的形象)和沉挚深厚的感情的抒发上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诗味浓郁,诗意醇厚。
I.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作品鉴赏
诗人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这首诗和《谏迎佛骨表》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前四句写祸事缘起,冤屈之意毕见。首联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但是既本着“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谏佛骨表》)的精神,则虽遭获严惩亦无怨悔。
三、四句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 ,富有胆识。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仍旧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知他当日仓猝先行,告别妻儿时的心情如何。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和愤怒。
后两联扣题目中的“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远贬,严令启程,仓淬离家;而家人亦随之遣逐,随后赶来。当诗人行至蓝关时,侄孙韩湘赶到,妻子儿女,则不知尚在何处。作者在《女挐圹铭》中追述道:“愈既行,有司以罪人家不可留京师,迫遣之。女挐年十二,病在席。既惊痛与其父诀,又舆致走道撼顿,失食饮节,死于商南层峰驿。”了解这些情况,便知“颈联纯作景语”、“境界雄阔”之类的赏析并不确当。颈联上下句各含两个子句,前面的子句写眼前景,后面的子句即景抒情。“云横秦岭”,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家何在”?“雪拥蓝关”,前路险艰, 严令限期赶到贬所, 不奈“马不前”。
“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这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表现韩愈被贬原因。这一联,景阔情悲,蕴涵深广,遂成千古名句。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的,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好收吾骨”作给。在章法上,又照应第二联,故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
此两句一回顾,一前瞻。云横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何况天子在“九重”之上,更不能体恤下情。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险。“马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结语沉痛而稳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 ,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 ,语意紧承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从思想上看 ,此诗与《谏佛骨表》,一诗一文,可称双璧,很能表现韩愈思想中进步的一面。就艺术上看,这首诗是韩诗七律中佳作。其特点诚如何焯所评“沉郁顿挫”,风格近似杜甫。沉郁指其风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顿挫是指其手法的高妙:笔势纵横,开合动荡。如“朝奏 ”、“ 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鲜明,高度概括。一上来就有高屋建瓴之势。三、四句用“流水对”,十四字形成一整体,紧紧承接上文,令人有浑然天成之感。五、六句跳开一笔,写景抒情,“云横雪拥 ”,境界雄阔。“横”状广度,“拥”状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故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
此诗虽追步杜甫,沉郁顿挫,苍凉悲壮,得杜甫七律之神,但又有新创,能变化而自成面目,表现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律诗有谨严的格律上的要求,而此诗仍能以“文章之法”行之,而且用得较好。好在虽有“文”的特点,如表现在直叙的方法上,虚词的运用上(“欲为”、“肯将”之类)等;同时亦有诗歌的特点,表现在形象的塑造上(特别是五、六一联,于苍凉的景色中有诗人自我的形象)和沉挚深厚的感情的抒发上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诗味浓郁,诗意醇厚。 曾季狸:韩退之“雪拥蓝关”,“马不前”三字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艇斋诗话》)
金圣叹:一二不对也,然为“朝”字与“夕”字对,“奏”字与“贬”字对,“一封”、“九重”字与“八千”字对,“天”字与“潮州”、“路”字对,于是诵之,遂觉极其激昂。谁谓先生起衰之功止在散行文字!才奏便贬,才贬便行,急承三四一联,老臣之诚悃,大臣之丰裁,千载如今日。五六非写秦岭云、蓝关雪也,一句回顾,一句前瞻,险如逼出“瘴江边”三字。盖君子诚幸而死得其所,即刻刻是死所,收骨江边,正复快语。安有谏迎佛骨韩文公肯作“家何在”妇人之声哉! (《贯华堂批唐才子诗》)
何焯:安溪云:妙在许大题目,而以“除弊事”三字了却。结句即是不肯自毁其道以从于邪之意,非怨怼,亦非悲伤也。(《义门读书记》)
李光地:《佛骨表》孤映千古,而此诗配之。(《榕村诗选》)
汪森:情极凄感,不长忠爱,此种诗何减《风》、《骚》遗意?(《韩柳诗选》)
纪昀:语极凄切,却不衰飒。三四月是一篇之骨,末二句即收缴此意。(《瀛奎律髓汇评》)
王寿昌:怨诗如“冉冉孤生竹”,比之《绿衣》,似不减其敦厚。尤妙在许大题目,而以“除弊事”三字了却。……李义山之“曾共山翁把酒时……”(《九日》),皆能寓悲凉于蕴藉。然不如韩昌黎之“一封朝奏九重天……”,虽不无怨意,而终无怨辞,所以为有德之言也。(《小清华园诗谈》)
程学恂:时未离秦境,而语已及此,其感深矣(末句下)。(《韩诗臆说》)
吴北江:大气盘旋,以文章之法行之,然已开宋诗一派矣。 (《唐宋诗举要》引)
俞陛云:昌黎文章气节震铄有唐,即以此诗论,义烈之气,掷地有声,唐贤集中所绝无仅有。(《诗境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