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杂诗十二赏析
① 秦州杂诗十二翻了
大意:(在秦州南边)山的尽头有著名的南郭寺,寺旁的溪流叫北流泉。空旷回的庭答院里几株老树在那儿怡然自得,清澈的溪水传流整个秦州。烂漫的秋花绽放在高耸的岩石下边,最迷人的夕阳晚景就在巨大的卧钟旁边。我在这儿俯仰天地,不禁为自己漂泊的身世而感到悲伤,而溪边凄凉的秋风也仿佛是在为我的悲伤而飒飒作响。
② 秦州杂诗(十二)的阅读答案
8.(5分)“得”字表现了南郭寺空旷冷清的庭院,因为得到古树的点回缀而有了生答机和色彩;(2分)“传”字形象地写出了北流泉好像是有意惠及百姓,主动将清澈的泉水接力传送到全城。(2分)“得”“传”二字朴中见奇,新颖别致,准确传神。(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①诗人将复杂的情感融入到精心选择的景物之中,化景语为情思,通过写景来巧妙抒情。②在前四句写景的基础上,作者将视线转向秋花危石,夕阳卧钟。他看到秋花在危石下绽开,夕阳映照着废弃在地的古钟;古寺荒凉破败的场景,引发了诗人的伤己之感。③诗人联想到自己饱经离乱,一生坎坷,而今老之将至,心中顿生悲凉忧伤之情,不由得发出“俯仰悲身世”的感叹。(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③ 《秦州杂诗 》中写入秦州之险,度陇之艰的诗句是:
迟回度陇怯,浩大及关愁。
出自《杜甫秦州杂诗之一》。全诗: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泰州杂诗(其一)迟回度陇怯”一联表现诗人在接近秦州时犹豫不决不敢进入的心情 ,“水落”一联描写展现在诗人眼前的秦州的景象:落水的河道,空旷的山谷都笼罩在萧瑟,凋蔽的气氛中,龙即鱼龙河,发源于陇县西北,鸟鼠即鸟鼠山,在渭源县西,诗人在此以鱼龙河鸟鼠山代指秦州的山水。尾联是写诗人一边向西跋涉,一边不断打听前方有无战事,最后以“此地亦不可久留”的心情结束全诗。心折指心惊,淹留指停留。
杜甫秦州杂诗之一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杜甫秦州杂诗之二
秦州城北寺,胜迹隗嚣宫。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度溪风。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杜甫秦州杂诗之三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马骄朱汗落,胡舞白题斜。年少临洮子,西来亦自夸。
杜甫秦州杂诗之四
鼓角缘边郡,川原欲夜时。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 抱叶寒蝉静,归山独鸟迟。万方同一概,吾道竞何之。
杜甫秦州杂诗之五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浮云连连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哀鸣思战斗,回立向苍苍。
杜甫秦州杂诗之六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防河赴沦海,奉诏发金微。 士苦形骸黑,林疏鸟兽稀。那堪往来戌,恨解邺城围。
杜甫秦州杂诗之七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杜甫秦州杂诗之八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杜甫秦州杂诗之九
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从篁低地碧,高柳半天表。 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垌。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
云气接昆仑,涔涔塞雨繁,羌童看渭月,使节向河源。 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所居秋草静,正闭小蓬门。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一
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黄鹄翅垂雨,苍鹰饥啄泥。 蓟门谁自北,汉将独征西。不意书生耳,临衰听鼓鞞 。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二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俛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三
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四
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神鱼今不见,神地语真传。 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何当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五
未暇泛沦海,悠悠兵马间。塞门风落木,客舍雨连山。 阮籍行多兴,庞公隐不还。东柯遂疏懒,休镊鬓毛斑。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六:东柯谷
东柯好崖谷,不与众峰群。落日邀双鸟,晴天卷片云。 野人矜险绝,水竹会平分。采药吾将老,儿童未遣闻。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七
边秋阴易夕,不复辨晨光。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 鸬鹚窥浅井,蚯蚓不深堂。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八
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 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西戎外甥国,何得迕天威。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九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候火云峰峻,悬军幕井乾。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杜甫秦州杂诗之二十
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晒药能无妇?应门亦有儿。 藏书闻禹穴,读记忆仇池。为报鸳行旧,鹪鹩在一枝。
④ 求~秦州杂诗(其七)赏析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遥望关塞以外,仿佛到处战尘弥漫,烽烟内滚滚,整容个西北边地的局势,正十分令人忧虑。目接衰飒的边地景象,联想起唐王朝的衰飒趋势,不禁使自己疾首蹙额,怅恨不已。“烟尘”、“衰飒”均从五、六生出。“一”、“正”两字,开合相应,显示出这种衰飒的局势正在继续发展,表达作者为国事忧伤的心情也正未有尽期有情怀。全诗地雄奇阔大的境界中寓含着时代的悲凉,表现为一种悲壮的艺术美。
⑤ 秦州杂诗十二中得,传的赏析
秦州杂诗·其十来二
山头南郭自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俛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是这个么?
引用:http://www.artx.cn/shige/7637513.html
⑥ 秦州杂诗,其十二杜甫,诗歌阅读答案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二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俛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⑦ 查看秦州杂诗之十八的赏析
秦州杂诗二十首 其十八
[唐代] 杜甫
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塞云多断续①,边日少光辉②。
警急烽常报③。传闻檄屡飞④。西戎外甥国⑤,何得迕天威⑥。
(十八章,客秦而忧吐蕃也。上四记边秋苦景,下四言边警可危。吐蕃外甥之国,何得迕犯天威,盖反言以见和亲之无益。客未归,乃自叹流离。)
①陆机诗:“塞云起飞沙。”陈后主诗:“浮云断还续。”②蔡琰曲:“愁为子兮日无光辉。”③曹植乐府:“边城多警急。”《贾谊传》:“斥候望烽燧。”文颖曰:“边方备寇,作高土橹,橹上作桔槔头兜零,以薪草置其中,常低之,有寇即火然,举之以相告,曰烽。”④《公羊传》:“所传闻又异词。”《说文》:“檄,以木简为书,长二尺,以征军也。”《魏武奏事》曰:若有急则插以鸡羽,谓之羽檄。《唐书》:景龙四年,以金城公文下嫁吐蕃。乾元元年,肃宗以劝女宁国公主下降回纥。⑤《吐蕃传》:开元十年,赞普请和,上表曰:“外甥是先皇帝旧宿亲,千岁万岁,外甥终不敢先违盟誓。”顾炎武《日知录》:《册府元龟》载吐蕃书,皆自称外甥,称上为皇帝舅。开元二十一年,从公主言,树碑于赤岭,维大唐开元二十一年,岁次壬申,舅甥修其旧好,同为一家。⑥《左传》:齐侯曰,“天威不违颜咫尺。”
⑧ 秦州杂诗其八翻译加赏析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工隔,何时郡国开?
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诗歌首联写道:“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上句“寻源使”是指汉武帝派张骞等人出使西域,寻找黄河源头,故之。下句“从天此路回”是说张骞寻找河源寻到了天上,又从天上下来顺黄河回到内地。诗人借用了传说,讴歌了张骞与他的同伴们仅仅靠一只筏子就由黄河上溯入天,从而奠定了东西各国之间几百年友好往来基础,同时对东海通黄河、黄河通天海这样四通八达,毫无阻隔的境界表示深深的向往。
⑨ 秦州杂诗 其一 赏析
赏析:复这首诗借咏马以抒怀。制诗中前四句写自从汉朝使节张骞从西域引入“天马”以来,就不断有良马被带到中原,至今已是数以万计了。但这些神马并没有发挥它们的作用。宜:得到。浮云:良马名,这里代指一切良马。据史书记载,公元759年3月,九节度使惨败邺城,战马万匹,仅剩三千。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很可能就是为此而发的。“浮云连阵没”,用正面描写法,“秋草遍山长”,用侧面烘托法,前句是因,后句是果。
原文:
西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驌驦。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天宝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⑩ 秦州杂诗其七译文
《秦州杂诗 其七》译文:
浑浑莽莽万山重叠,孤独的秦州城处于石谷之间。地面无风,天云却飘出塞外,尙未入夜,月亮即已照临关隘。
外出的使臣迟迟未能归来,效法傅介子之壮举可能是遇到了障碍。久久地怅望着烟尘弥漫的天边,衰飒的秋景正在摧残我的容颜。
《秦州杂诗 其七》原文: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烟尘一怅望,衰飒正摧颜。
《秦州杂诗二十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是一组以诗代简的纪行诗。这二十首诗从诗人西入秦州写起,到打算离开秦州结束,生动地描绘了秦州的山川城郭自然风光之异,抒发了忧郁孤愤之情,表现出一种壮美伟大的悲愁美。
(10)秦州杂诗十二赏析扩展阅读:
《秦州杂诗》创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抛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开始了“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他从长安出发,首先到了秦州(今甘肃天水)。
在秦州期间,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据末首末二语,可知这组诗是以诗歌来代替书札的,大概是寄给朝廷旧日同僚。
此时是“安史之乱”的第五年,李唐王朝虽已收复,但河之南北仍在安史叛军的铁蹄下呻吟,中原战火正炽,西北边境烽烟迭起,关辅又饥,确实是国不堪国民不聊生。
在此时,仅以左拾遗身份任过京官的杜甫,离职携眷西行,流寓秦州,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