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中庸名句

中庸名句

发布时间: 2020-12-19 21:04:42

❶ 中庸名句经典语录及译文

中庸名句经典语录及译文

1、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专也,君子而时中,属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2、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3、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4、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5、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6、 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7、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9、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10、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11、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12、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1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1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5、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16、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17、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❷ 中庸中的名句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不害怕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害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子曰:“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愈短。”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被迷惑;五十岁时知道了什么是自然规律;六十岁时能够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我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无论做什么都不会违背规矩了。”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君子心地平坦宽广,没有德行的人却是终日烦恼忧愁。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了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似的墙壁不能粉刷。宰予这种人也不值得责备。”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君子会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会促成别人的坏事。没有德行的人恰恰与之相反。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不担忧别人不了解我,只担忧自己没有能力。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有错误而不去改正,那么这个错误就是真正的错误了。

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志向,主张不相同的人,不必在一块商量事情。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人的本性本来是相近的,后天的学习使人与人在很多方面相差很远。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译文:时光匆匆溜走,岁月是不会等待人呀!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一个人不得志的时候应当坚守自己的品德,得志的时候便可以用这种好的品德去影响他人。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译文:人们的通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人有不为者,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一个人要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为。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译文: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躲逃;自己作下的罪孽,却难以逃脱。

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译文:聪明的人喜欢山,仁爱的人喜欢水。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译文:父子这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有内外的分别,老少之间有长幼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译文:不愿意别人施加给自己的事情,就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人莫知其子之恶。
译文:没有人能够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文:做学问好像追逐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赶上了,还生怕丢掉了。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父母的年纪(做儿女的)不能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方面因为他们高寿而欢喜,另一方面因为他们年纪大了而有所忧虑。

❸ 中庸经典名言

1.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出自《礼记·中庸》。要广泛地多方面地学习;有不明白的地方要追问;再仔细地思考、分析;对不同意见要分辨清楚、讨论明白;明白了、懂得了,就要坚定、踏实、不懈地去实行。这些话讲的是求学治学、步步递进、不断进步、知行统一的道理。

2.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出自《中庸·正心》。《诗经》中说道“穿着华美的锦衣,外面罩着一层套衫”,这是为了避免华美的衣服太过于显露。因此,君子的处世之道,在于外表安然,但内在的美德日益彰明;小人的处世态度在于,外表华美,但随着时间便会日益暗淡。

3.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出自《礼记·中庸》。豫:同“预”,事先。废:败坏。跲:绊倒;不通畅。做任何事情,有准备就容易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说话之前考虑好,就不会打结中断;办事之前准备好,就不会遭遇困境;行动之前有准备,就不会懊悔;道路预先选好,就不会走投无路。

4. 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于之所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见乎?

出自《中庸·正心》。【译文】君子在内心省察自己,就不会有过失和愧疚,没有恶念头存于心志之中。君子的德行之所以高于一般人,大概就是因为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严格要求自己。

5.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出自《礼记·中庸》。君子在不被人所看到的地方也应当谨慎敬戒,在不被人所听闻的时刻也应怀有警醒慎惧之心;世上没有什么暗中和细微的事情不会显露,所以君子即使在无人监督、单独行事的时候,行为也会谨慎庄重的。这些话指出有修养的君子不仅在公开场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在独处的时候更要注意和谨慎。

6.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出自《礼记·中庸》。中庸,是天下人共同的根本,和,是天下人共同遵循的准则;达到中和的状态,天地便会各在其位,万物别刻意生长发育。

❹ 中庸名句

1、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____《中庸·第三十三章》

2、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____《中庸·第三十二章》

3、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____《中庸·第二十八章》

4、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____《中庸·第十章》

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____《中庸·第二十章》

6、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____《中庸·第一章》

7、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____《中庸·第二十章》

8、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____《中庸·第三十章》

9、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____《中庸·第二十四章》

10、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____《中庸·第二十一章》

11、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____《中庸·第二十八章》

12、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____《中庸·第二十七章》

13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____《中庸·第十四章》

14、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____《中庸·第十四章》

15、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____《中庸·第一章》

16、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____《中庸·第二十章》

17、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____《中庸·第一章》

18、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____《中庸·第十四章》

19、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____《中庸·第十四章》

20、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____《中庸·第二十六章》

21、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____《中庸·第二十八章》

22、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____《中庸·第二十二章》

23、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____《中庸·第二十章》

2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____《中庸·第二十章》

25、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____《中庸·第二十章》

26、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____《中庸·第十一章》

27、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____《中庸·第二十章》

28、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____《中庸·第九章》

❺ 《大学》《中庸》各十个名句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❻ 关于中庸的名言名句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至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正式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中庸》在中国思想史上一直是“创造性心灵的灵感源泉”(杜维明《(中庸)洞见·英文版第一版序》),它也是《四书》中最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人人生智慧和哲学洞见的著作。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待人、交友、为政、处事,要得心应手,恰到好处,都需要为人处世的智慧,在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的今日,研读和借鉴《中庸》中的智慧,显得弥足珍贵。

1.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释义】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隐蔽的地方就越容易显露,越细微的事情就越容易彰显。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个人独处独知之时,更要谨慎。

2.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释义】喜怒哀乐些感情没有表露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露出来能够做到适度而不过分,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天下要普遍遵循的原则,极尽“中和”之道,天地便各在其位,万物便生长繁育。

3.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释义】君子的言行符合中庸之道,小人的言行违背中庸之道,君子之所以符合中庸,是因为君子能在变动不居中做得适度;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

4.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释义】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强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清平时不改变困窘时的操守,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才是真强啊!

5.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释义】一个人做到忠恕,那就离中庸之道不远了,如果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6.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释义】端正自身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有抱怨了。对上不怨恨苍天,对下不责怪他人。所以君子安分守己,等待命运的安排,而小人 却专做冒险的事情,想侥幸获得非分的好处。

7. 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释义】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箭没有射中靶心,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术不行,用心不正。

8.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释义】君子实行中庸之道,就像走远路一样,必然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山一样,必然从低处起步。

9.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 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释义】天下人应共同遵循的伦理常道有五条,用来实行这道理的德行有三种。就是说,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夫妇之道、兄弟之道和朋友间的交往之道,这五条是古今天下通行的道理。智、仁、勇这三者是古今天下通行的美德,实施起来都靠一个“诚”字。

10.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

【释义】 喜欢学习就接近了智慧,努力实行就接近了仁爱,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勇敢。

11.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释义】真实无妄是天生万物的道理,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符合于中,不用思虑就有所得,从从容容就会符合中庸之道,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是圣人,努力求得真诚的人,就是选择善道而执着坚守的人。

12.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释义】博学,学习要广泛涉猎;审问,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13.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释义】只有天下至诚的人,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天赋本性;能充分发挥其天赋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就可以帮助天地化育生命;能帮助天地化育生命,就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了。

14.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释义】诚,是世间万事万物的发端和归宿;如果没有诚,就没有了万事万物,因此君子把真诚奉为最宝贵的东西。

15. 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释义】愚蠢却喜欢自以为是,卑贱却喜欢独断专行,生活于现在的时代却一心想恢复古代的制度,这样做的人,灾祸一定会降临到他身上。

16. 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释义】言论要符合自己的行为,行为要符合自己的言论,这样的君子怎么会不忠厚诚实呢。

17.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释义】任就是爱人,亲爱亲人就是最大的仁;义就是做事适宜,尊重贤人就是最大的义举。

18.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释义】别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自己就用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就能做到的,自己就用千分的努力去做,如果真能这样做,即使是愚笨的人也能变得聪明起来,即使是柔弱的人也能变得刚强起来。

19.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释义】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说话前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做事前先有准备,就不会遇到困难挫折;行事前先计划有定夺,就不会发生错误后悔的事;做人的道理能够事先决定妥当,就不会行不通了。

20. 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释义】君子经常自我反省,就没有内疚,也就无愧于心。君子的德行之所以高于一般人,大概就是在不被人看见的时候也能严格要求自己吧。

图文均来自网络 涉及版权 联系删除

❼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中道德篇名句有哪些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译文:《大学》版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权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

译文:懂得停下来然后才稳定,稳定然后才能冷静,冷静然后才能平心静气,平心静气然后才能仔细考虑,仔细考虑然后才能有所收获。

3、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中庸》

译文: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文: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译文: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❽ 中庸的名句

中庸的名句
1.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出自《礼记·中庸》。要广泛地多方面地学习;有不明白的地方要追问;再仔细地思考、分析;对不同意见要分辨清楚、讨论明白;明白了、懂得了,就要坚定、踏实、不懈地去实行。这些话讲的是求学治学、步步递进、不断进步、知行统一的道理。

2.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出自《中庸·正心》。《诗经》中说道“穿着华美的锦衣,外面罩着一层套衫”,这是为了避免华美的衣服太过于显露。因此,君子的处世之道,在于外表安然,但内在的美德日益彰明;小人的处世态度在于,外表华美,但随着时间便会日益暗淡。

3.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出自《礼记·中庸》。豫:同“预”,事先。废:败坏。跲:绊倒;不通畅。做任何事情,有准备就容易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说话之前考虑好,就不会打结中断;办事之前准备好,就不会遭遇困境;行动之前有准备,就不会懊悔;道路预先选好,就不会走投无路。

4. 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于之所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见乎?

出自《中庸·正心》。【译文】君子在内心省察自己,就不会有过失和愧疚,没有恶念头存于心志之中。君子的德行之所以高于一般人,大概就是因为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严格要求自己。

5.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出自《礼记·中庸》。君子在不被人所看到的地方也应当谨慎敬戒,在不被人所听闻的时刻也应怀有警醒慎惧之心;世上没有什么暗中和细微的事情不会显露,所以君子即使在无人监督、单独行事的时候,行为也会谨慎庄重的。这些话指出有修养的君子不仅在公开场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在独处的时候更要注意和谨慎。

6.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出自《礼记·中庸》。中庸,是天下人共同的根本,和,是天下人共同遵循的准则;达到中和的状态,天地便会各在其位,万物别刻意生长发育。

7.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出自《礼记·中庸》。别人学一次就会了,我就学它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了,我就学它一千次。这句话是说为了掌握某种本领或学识而宁愿付出百倍的努力;鼓励人们顽强进取。如果真能这样去做,笨的也会聪明起来,柔弱的也会变得坚强。

8. 惟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智,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出自《中庸·修身》。只有天底下最高明的圣人,才能如此聪明睿智,君临天下;足够宽厚温和,包容天下人与事;足够奋发坚毅,操持掌管天下的大事情;庄重中正,足以得到人们的尊重;清晰明察足以能够分辨是非。

9.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出自《礼记·中庸》。身处高位,但不欺凌低位的人;身处低位也不攀附高位的人。这句话常用来比喻领导应端正自持,洁身自好。

10. 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出自《中庸》。位:地位。有高尚道德的人,一定会处在相应的位置,一定会得到相应的财富,一定会得到与之相应的名望,也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寿命。

❾ 《中庸》经典名句

1、义者,宜也。
【释义】义,就是去做应该做得事。
2、君子素其位而行版。
【释义】权君子按照自己当时所处的地位行事。
3、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释义】凡事预先有准备,计划周密就能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4、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释义】上天所赋予人的气质,就叫做人的本性;人能依照这本性去做事,就叫做天地间的正道;(在位的人)能修养好这天地间的正道,(推而广之,让别人仿效学习)就叫做教化。
5、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释义】人在没有产生喜怒哀乐这些情感的时候,心中没有受到外物的侵扰,是平和自然的,这样的状态就是"中";如果感情的发生都能合乎节度,没有过与不及则称之为“和”。
6、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释义】别人只用一分力气做到的,我就用百分力气去做;别人用十分力气做到的,我就用千分力气去做。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