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顿交响曲赏析
A. 海顿的交响曲分为几个时期
海顿的交响曲创作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除少数外,大多数交响曲的标题是后人根据他写作的地点或其他原因取名的。
早期(60年代)的交响曲写于海顿初到埃斯特哈齐宫廷之时。他做了许多尝试,如《早晨》、《中午》、《夜晚》交响曲(第6-8首)描写了太阳的初升(《早晨》第一乐章),夏夜的暴风雨(《夜晚》第四乐章)等。这时期的小步舞曲乐章愉快优美的音乐形象,明朗的配器和丰富的乐思,都已显示出海顿交响曲的特征。从1762年左右《G大调第三交响曲》起,他采用了4个乐章快板——行板中速—小步舞曲和三声中部一快板的形式,即被后人称为标准的古典交响曲的结构形式。这里,他对古典交响曲的突出贡献在第四乐章的写法上:由于他意识到小步舞曲轻松的情绪和过于简短的结构不足以与前面两个乐章相平衡,又不可能具备终曲所应有的份量,因此,海顿从60年代末开始创造了终曲乐章的形式,用2/2节拍快板或急板写成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抑或两者的结合。海顿写作时,经常考虑到具体的演奏者,为那些有能力的人谱写难度大的段落。
第二时期70年代初(1771-1774)的交响曲,一般史书认为更多地体现了狂飙运动的精神对海顿的影响。例如第44《哀悼》、第45《告别》、第47、第49《热情》、第52交响曲,作品的规模都更大了,主题更为大胆,气息更为宽阔,并含有相对比的乐思。展开部的动机和主题都更有紧迫感和戏剧性,乐曲中运用了一些出乎意料的强弱力度变化及渐强、特强。转调的幅度也更大,和声更丰富,对位也常被糅在其中。上述作品多数(除第47外)是在小调上,都有些感伤情绪。这些交响曲的慢乐章也都十分富有表现力。埃斯特哈齐宫廷丰富的音乐文化活动及其与外界频繁的交往,可能是海顿得以受到狂飙精神启发的客观原因。
第三时期1774-1788年的交响曲,一方面恢复了他原有的愉快、幽默、明朗,同时又变得更流畅,更细致,更光彩、自信,并有较多的个性。这时期海顿的交响曲开头乐章的主题更简洁、朴素和更柔和,并且更有意识地为以后乐章的展开奠定基础。而对展开与发展的写作,恰是古典主义的一个注意要点;乐队色彩变化更活泼更频繁,注意由整个乐队分担主题的材料,而不再像以往那样由单个乐器孤立演奏;终曲有了将奏鸣曲与回旋曲相混合的倾向。此间他的六首《巴黎交响曲》(1784-1786)和第88-92交响曲(1787-1788)标志着他的交响曲创作开始走向全盘,它们大都体现了上述风格。其中第82交响曲《熊》(因舞蹈性的末乐章持续低音笨拙的形象命名,乐曲用了更多的半音和声)、第83交响曲《母鸡》(因第一乐章双簧管的咯咯声得名)、第85交响曲《法国王后》(因采用可能是法国王后喜爰的法国曲调为变奏的主题而得名),第88和第92交响曲《牛津》流行最广。需要注意的是,海顿当时极少用对比性的主题,整个乐章的展开也都是主题的展开。
海顿晚年在1791年1月至1792年7月、1794年2月至8月两次赴伦敦指挥和创作。此间,他总结了自己毕生创作的经验,写出十二部交响曲(第93-104),俗称《伦敦交响曲》。其中包括听众熟悉的《惊愕》交响曲(第94首,固第二乐章的主题用弦乐拨弦弱奏之后,乐队突然用定音鼓奏出强烈的和弦,造成令人惊愕的效果而得名)、《军队》交响曲(第100首,使用了三角铁、钹和大鼓),《时钟》交响曲(第101首,行板乐章中,采用像钟摆一样的固定的节奏伴奏)等。这些作品除显示了他幽默的性格以外,在形式结构方面也都是古典风格的代表。
B. 海顿的交响曲创作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海顿的交响曲创作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除少数外,大多数交响曲的标题是后人根据他写作的地点或其他原因取名的。
早期(60年代)的交响曲写于海顿初到埃斯特哈齐宫廷之时。他做了许多尝试,如《早晨》《中午》《夜晚》交响曲(第6~8首)描写了太阳的初升(《早晨》第一乐章),夏夜的暴风雨(《夜晚》第四乐章)等。这时期的小步舞曲乐章愉快优美的音乐形象,明朗的配器和丰富的乐思,都已显示出海顿交响曲的特征。从1762年左右《G大调第三交响曲》起,他采用了4个乐章快板——行板中速—小步舞曲和三声中部一快板的形式,即被后人称为标准的古典交响曲的结构形式。这里,他对古典交响曲的突出贡献在第四乐章的写法上:由于他意识到小步舞曲轻松的情绪和过于简短的结构不足以与前面两个乐章相平衡,又不可能具备终曲所应有的分量,因此,海顿从60年代末开始创造了终曲乐章的形式,用22节拍快板或急板写成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抑或两者的结合。海顿写作时,经常考虑到具体的演奏者,为那些有能力的人谱写难度大的段落。
第二时期70年代初(1771~1774)的交响曲,一般史书认为更多地体现了狂飙运动的精神对海顿的影响。例如第44《哀悼》第45《告别》第47、第49《热情》第52交响曲,作品的规模都更大了,主题更为大胆,气息更为宽阔,并含有相对比的乐思。展开部的动机和主题都更有紧迫感和戏剧性,乐曲中运用了一些出乎意料的强弱力度变化及渐强、特强。转调的幅度也更大,和声更丰富,对位也常被糅在其中。上述作品多数(除第47外)是在小调上,都有些感伤情绪。这些交响曲的慢乐章也都十分富有表现力。埃斯特哈齐宫廷丰富的音乐文化活动及其与外界频繁的交往,可能是海顿得以受到狂飙精神启发的客观原因。
第三时期1774~1788年的交响曲,一方面恢复了他原有的愉快、幽默、明朗,同时又变得更流畅,更细致,更光彩、自信,并有较多的个性。这时期海顿的交响曲开头乐章的主题更简洁、朴素和更柔和,并且更有意识地为以后乐章的展开奠定基础。而对展开与发展的写作,恰是古典主义的一个注意要点;乐队色彩变化更活泼更频繁,注意由整个乐队分担主题的材料,而不再像以往那样由单个乐器孤立演奏;终曲有了将奏鸣曲与回旋曲相混合的倾向。此间他的6首《巴黎交响曲》(1784~1786)和第88-92交响曲(1787~1788)标志着他的交响曲创作开始走向全盘,它们大都体现了上述风格。其中第82交响曲《熊》(因舞蹈性的末乐章持续低音笨拙的形象命名,乐曲用了更多的半音和声)、第83交响曲《母鸡》(因第一乐章双簧管的咯咯声得名)、第85交响曲《法国王后》(因采用可能是法国王后喜爰的法国曲调为变奏的主题而得名),第88和第92交响曲《牛津》流行最广。需要注意的是,海顿当时极少用对比性的主题,整个乐章的展开也都是主题的展开。
海顿晚年在1791年1月至1792年7月、1794年2月至8月两次赴伦敦指挥和创作。此间,他总结了自己毕生创作的经验,写出12部交响曲(第93~104),俗称《伦敦交响曲》。其中包括听众熟悉的《惊愕》交响曲(第94首,固第二乐章的主题用弦乐拨弦弱奏之后,乐队突然用定音鼓奏出强烈的和弦,造成令人惊愕的效果而得名)、《军队》交响曲(第100首,使用了三角铁、钹和大鼓),《时钟》交响曲(第101首,行板乐章中,采用像钟摆一样的固定的节奏伴奏)等。这些作品除显示了他幽默的性格以外,在形式结构方面也都是古典风格的代表。
《弦乐四重奏》。作者: 列文(1915-)
C. 海顿第96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 曲试分析
曲式就是通常的奏鸣曲啊
只不过是小调的(g)听起来有些晦涩之感
程式部很阴郁,发展部依旧辉煌,是典型的他的特色
D. 海顿在交响曲方面有哪些贡献
海顿在交响曲方面的贡献是世所皆知的,他首创交响曲的主调音乐风格,更确立了交响曲曲式,他的音乐语言率真而生动,尤其是晚期之后的佳作,更是能自由自在、得心应手地表达各种情绪与情感。
E. 海顿共创作了多少部交响曲··
海顿一生创作的交响曲有104部。弦乐四重奏77部。各类三重奏180部。钢琴奏鸣曲部。歌剧14部。清唱剧两部。
海顿交响曲代表作品
1、《惊愕交响曲》
奏鸣曲式。从一段如歌的柔板开始,由木管乐器和弦乐器分别奏出,然后浪漫派似的渐弱。主部主题是舞曲般的音型和匈牙利吉普赛的曲调,由小提琴奏出。
副部主题并不具备旋律性,只是弦乐上的节奏音型。发展部非常简练。整个乐章的性格是妩媚优雅而不深刻。
2、《告别交响曲》
该曲写于1772年,该年正值禁令执行特别严格的时期,多数的团员们全年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得住在宫殿里,见不到家人。
海顿在乐团里一直是最有威望的团长,所以团员们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希望他能想办法改善目前这种不便的生活。海顿终于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构思了一部交响曲,在乐曲的最后,请参加演奏的乐团团员在演奏完毕以后。
一个个收拾乐器,吹熄谱架上的蜡烛退场,只留下极少数的人,孤单地继续演奏,借此表现出乐团团员们的心情。
3、《时钟交响曲》
d小调第一零一交响曲(《时钟》),本曲为奥地利作曲家海顿第二次到伦敦旅行的第一年所作的三部交响曲(第九十九——一零一号)之一。
依作曲时间顺序而言,应在第一零零号交响乐《军队》之前。在1794年3月3日举行的第四次沙罗门演奏会中初演。接着在3月10日的第五场演奏会中又再度演出。
(5)海顿交响曲赏析扩展阅读
海顿其他代表作品
1、《小夜曲》
《小夜曲》,弦乐四重奏曲,大约作于1762年,普遍认为是被誉为小提琴、交响乐之父的海顿所作,后为学者考证实为德国作曲家Roman Hoffstetter的作品。
原作为《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后来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管乐合奏曲、小提琴独奏曲、吉他曲等。
2、清唱剧《创世纪》
这部著名的清唱剧作品,用只有孩子和艺术家才能懂得的奇妙手法向我们展现了世界之创造及其创造物。由于某些原因和海顿两次访问英国。
使得英国人完全了解了这种艺术形式,使这部清唱剧在英国极受欢迎。海顿在返回维也纳之后创作了这部《创世纪》(1797—1798),此时他已六十五岁左右了。
F. 海顿 交响曲第39号第一乐章的曲式分析
曲式就是通常的奏鸣曲啊
只不过是小调的(g)听起来有些晦涩之感
程式部很阴郁,回发展部依旧辉煌,是典型的他答的特色
http://mv..com/export/flashplayer.swf?vid=e0bb023cf3f6ad0880675606
欢迎常来海顿吧探讨~
G. 求海顿的简介及其代表作的鉴赏
海顿(1732~1809),奥地利著名作品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自幼在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后进入匈牙利宫廷,开始创作大量作品,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
海顿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被称为“交响乐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
海顿还是现德国国歌的作者。
海顿一生创作了100多部交响乐,海顿是个很幽默的人,他的交响乐都很明快,无不反映他幽默的性格。
海顿的交响乐也有着很风趣的标题,比如“时钟交响乐”是因为乐章中滴答做响的音乐;“鼓声交响乐”是因为乐曲不同凡响的开始;“惊愕交响乐”是因为它可以让任何打瞌睡的人惊醒;而“奇迹交响乐”在上演时出现了奇迹,观众席上的一架大吊灯在演出时掉了下来,砸向人群,这时观众们恰巧涌向前台欢呼,所以没有一个人受伤;“告别交响乐”就更有意思了,海顿用这首交响乐为乐队的乐手们申请假期。
海顿管弦乐作品的颠峰之作就是他为伦敦音乐会创作的12部交响乐。
在这12部交响乐中,最后一部就是“伦敦交响乐”。“伦敦交响乐”显示了海顿交响乐的成熟,尽显古典风格。
海顿在室内乐中的成就也很丰富,他一生创作了70多首弦乐四重奏作品,除此,海顿还创作了一些奏鸣曲和钢琴三重奏,并创作了一些歌剧、清唱剧、弥撒曲。在海顿的清唱剧中最著名的是《创世纪》和《四季》。
H. 海顿第二期交响曲的创作特点有哪些
第二时期70年代初(1771~1774)的交响曲,一般史书认为更多地体现了狂飙运动的精神对海顿专的影响。属例如第44《哀悼》第45《告别》第47、第49《热情》第52交响曲,作品的规模都更大了,主题更为大胆,气息更为宽阔,并含有相对比的乐思。展开部的动机和主题都更有紧迫感和戏剧性,乐曲中运用了一些出乎意料的强弱力度变化及渐强、特强。转调的幅度也更大,和声更丰富,对位也常被糅在其中。上述作品多数(除第47外)是在小调上,都有些感伤情绪。这些交响曲的慢乐章也都十分富有表现力。埃斯特哈齐宫廷丰富的音乐文化活动及其与外界频繁的交往,可能是海顿得以受到狂飙精神启发的客观原因。
I. 海顿对古典交响曲的贡献
简单的说是确立了交响曲这种音乐体裁-即4乐章 快慢相继 ,当然有很多特例。当然还有很多技术问题,希望你能找到一部音乐史专著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