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秋夜曲张仲素赏析

秋夜曲张仲素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2-25 22:10:24

⑴ 秋夜曲张仲素赏析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 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 征衣未寄莫飞霜。

这首诗写闺中人一夜间的情思,抒情细腻,结构工巧。篇中的女主人公因丈夫远行,离情萦怀。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一滴滴、一声声,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她听着,数着,心里着急地在想,夜怎么这么长啊!她百无聊赖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无边无际的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思妇在失眠时的所见所闻,无不引动并加重着她的凄清孤寂的感情。

在失眠的长夜里,暗处的秋虫通宵一直在鸣叫着。听着听着,她突然想到该是给丈夫准备寒衣的时候了。第三句中的“通夕”二字明是写秋虫的鸣叫的时间之长,实际是暗示思妇通宵达旦未能成眠。“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秋虫的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寒衣,自然引出抒情的末一句。

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飞霜”是思妇内心的独白。她是在向老天爷求告呢,还是在径直命令呢?求告也罢,命令也罢,总之都可以从这天真的出语中窥见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

这首诗采用了画龙点睛的写法。前三句虽然是以情取景,但若没有末一句的点题,读者既无法领会景中之情,也不可能知道全诗主要抒写什么感情,诗中的主人公又是谁。最后一句响起思妇情浓意深的一片心声,使人恍然大悟:原来诗人在《秋夜曲》中所要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思妇心上的那根悠思绵绵的情弦。

⑵ 秋夜曲 张仲素 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清冷、寂寞来2.凄清孤寂的心境源.寄托了诗人寂寞悠思的心情.
起句写秋月从东方升起,露水虽生,却是淡薄微少,给人一种清凉之感,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对那种独守空房惋惜的思想感情通过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展示了她独守空房的哀怨.

⑶ 张仲素《秋夜曲》诗歌鉴赏

鉴赏:
本题属乐府《杂曲歌辞》,是一首宛转含蓄的闺怨诗,这版是一首写初秋月夜少妇的怨权恩之情。起句写秋月从东方升起,露水虽生,却是淡薄微少,给人一种清凉之感,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第二句写女主人公在气候转凉的季节还穿着轻软细薄的罗衣,没有更换秋衣;暗示了因秋凉需要更衣而思念远方的丈夫。第三句写女主人公的弹筝行动,实际是以乐曲寄情。结句以巧妙的构思和奇特的表现方法,通过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展示了她独守空房的哀怨。

⑷ 秋夜曲 张仲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唐代诗人张仲素的七言绝句《秋夜曲》,写女子在月夜通宵听着滴水和虫鸣、看着天空中时时露出的月亮,因想到丈夫在外没有寒衣而求告上天不要降霜,表现出她对丈夫深深的思念。

⑸ 秋夜曲 张仲素 赏析

清冷、寂寞2.凄清孤寂的心境。寄托了诗人寂寞悠思的心情。
起句写秋月从东方回升起,露水答虽生,却是淡薄微少,给人一种清凉之感,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对那种独守空房惋惜的思想感情通过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展示了她独守空房的哀怨。

⑹ 秋夜曲 张仲素 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

【原文】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赏析】
这首诗写闺中人一夜间的情思,抒情细腻,结构工巧。篇中的女主人公因丈夫远行,离情萦怀。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一滴滴、一声声,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她听着,数着,心里着急地在想,夜怎么这么长啊!她百无聊赖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无边无际的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思妇在失眠时的所见所闻,无不引动并加重着她的凄清孤寂的感情。 在失眠的长夜里,暗处的秋虫通宵一直在鸣叫着。听着听着,她突然想到该是给丈夫准备寒衣的时候了。第三句中的“通夕”二字明是写秋虫的鸣叫的时间之长,实际是暗示思妇通宵达旦未能成眠。“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秋虫的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寒衣,自然引出抒情的末一句。 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飞霜”是思妇内心的独白。她是在向老天爷求告呢,还是在径直命令呢?求告也罢,命令也罢,总之都可以从这天真的出语中窥见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 这首诗采用了画龙点睛的写法。前三句虽然是以情取景,但若没有末一句的点题,读者既无法领会景中之情,也不可能知道全诗主要抒写什么感情,诗中的主人公又是谁。最后一句响起思妇情浓意深的一片心声,使人恍然大悟:原来诗人在《秋夜曲》中所要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思妇心上的那根悠思绵绵的情弦。
(约769 —819)字绘之,河间(今属河北)人。贞元进士,官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全唐诗》存其诗三十九首,多为乐府歌词,以写闺情见长。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
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
征衣未寄莫飞霜。
张仲素可以说是唐代写闺情诗的好手。他在这方面的佳作相当多,每一首几乎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就拿这一首来说,虽然也是描写闺中女子思念戍边丈夫的,却与他的《秋思》、《春闺思》等同类诗作判然有别。
一般说来,绝句讲究精炼,不提倡用叠字,至少不象七律用得那么多。而这首七绝的开头两句中,却分别连用了“丁丁”、“漫漫”两个叠词。句中使用叠字,往往都有两个特点:第一、多以形容词的身份出现;第二、总是为了强调或特别说明一种事物或现象时才用 。就拿此诗中的“丁丁”和“漫漫”来说,它们也都是形容词,前者形容漏水的声音,后者形容轻云的形状变幻。但无论是形容漏水声音,或是形容轻云形状变幻,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这就是描写秋夜的时间之长。而描写秋夜时间之长,实际上是为了暗衬闺中女子思念戍夫的时间之长 。所以“ 丁丁”、“漫漫”虽然多费了一些笔墨,但它们在表现女子思夫的时间之长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如果再深入分析,这两句诗似乎还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启示:丁丁漏水固然可以暗示时间的消逝和漫长,而月光从被漫漫的轻云遮挡至渐渐露出,则可以更进一步说明秋夜的漫长,并且通过这样的描写,烘染出了一种朦胧幽静的氛围,使我们自然而然地在这种氛围中去找寻或设想那位孤枕难眠的思妇形象。
随着月光的露出,诗人又把笔转到了对秋虫的描写。这第三句中的“逼”字下得极妙,它不仅透露了节气正在变化 ,深秋即将来临,对秋虫带来了威胁,冷得它们通宵哀鸣,同时也为末句的“莫飞霜”作了铺垫。这里的“暗虫”虽然很难说是对戍夫的一种直接比喻,但它被冷得整夜哀号的声音,却的确使这位少妇感到天气凉了,联想到了远在边塞戍守的丈夫身上衣裳还很单薄,该赶快寄衣服给他了。所以末句才发出了“征衣未寄莫飞霜”的乞求。如果没有第三句中的“ 逼”字和秋虫的哀鸣,那么末句的“征衣”、“莫飞霜”等也就无从谈起了。
这首诗虽然不像《秋思》等诗那样委婉含蓄,但闺思之情也暗藏景中,且在对丈夫的思念中,更添一层关怀温润之情。
一般说来,绝句讲究精炼,不提倡用叠字,至少不象七律用得那么多。而这首七绝的开头两句中,却分别连用了“丁丁”、“漫漫”两个叠词。句中使用叠字,往往都有两个特点:第一、多以形容词的身份出现;第二、总是为了强调或特别说明一种事物或现象时才用 。就拿此诗中的“丁丁”和“漫漫”来说,它们也都是形容词,前者形容漏水的声音,后者形容轻云的形状变幻。但无论是形容漏水声音,或是形容轻云形状变幻,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这就是描写秋夜的时间之长。而描写秋夜时间之长,实际上是为了暗衬闺中女子思念戍夫的时间之长 。所以“ 丁丁”、“漫漫”虽然多费了一些笔墨,但它们在表现女子思夫的时间之长上起到了良好的作这首诗写闺中人一夜间的情思,抒情细腻,结构工巧。篇中的女主人公因丈夫远行,离情萦怀。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一滴滴、一声声,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她听着,数着,心里着急地在想,夜怎么这么长啊!她百无聊赖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无边无际的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思妇在失眠时的所见所闻,无不引动并加重着她的凄清孤寂的感情。 在失眠的长夜里,暗处的秋虫通宵一直在鸣叫着。听着听着,她突然想到该是给丈夫准备寒衣的时候了。第三句中的“通夕”二字明是写秋虫的鸣叫的时间之长,实际是暗示思妇通宵达旦未能成眠。“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秋虫的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寒衣,自然引出抒情的末一句。 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飞霜”是思妇内心的独白。她是在向老天爷求告呢,还是在径直命令呢?求告也罢,命令也罢,总之都可以从这天真的出语中窥见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 这首诗采用了画龙点睛的写法。前三句虽然是以情取景,但若没有末一句的点题,读者既无法领会景中之情,也不可能知道全诗主要抒写什么感情,诗中的主人公又是谁。最后一句响起思妇情浓意深的一片心声,使人恍然大悟:原来诗人在《秋夜曲》中所要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思妇心上的那根悠思绵绵的情弦。

⑺ 秋夜曲 张仲素 赏析

1)前两复句运用了环境描写的制手法,暗虫通夕响,是因为被秋所逼,逼 字表达了秋天的寒气逼人。
2)末句一句征衣未寄,点明了是妇人在家挂念出征的丈夫,因为衣服尚未寄出又担心丈夫在外受冻,所以祈求“莫飞霜”,充分体现了她对丈夫的思念,关心之情。

⑻ 《秋夜曲 张仲素》表达的思想感情

秋夜曲
原文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这首诗写闺中人一夜间的情思,抒情细腻,结构工巧。篇中的女主人公因丈夫远行,离情萦怀。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一滴滴、一声声,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她听着,数着,心里着急地在想,夜怎么这么长啊!她百无聊赖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无边无际的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思妇在失眠时的所见所闻,无不引动并加重着她的凄清孤寂的感情。 在失眠的长夜里,暗处的秋虫通宵一直在鸣叫着。听着听着,她突然想到该是给丈夫准备寒衣的时候了。第三句中的“通夕”二字明是写秋虫的鸣叫的时间之长,实际是暗示思妇通宵达旦未能成眠。“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秋虫的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寒衣,自然引出抒情的末一句。 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飞霜”是思妇内心的独白。她是在向老天爷求告呢,还是在径直命令呢?求告也罢,命令也罢,总之都可以从这天真的出语中窥见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 这首诗采用了画龙点睛的写法。前三句虽然是以情取景,但若没有末一句的点题,读者既无法领会景中之情,也不可能知道全诗主要抒写什么感情,诗中的主人公又是谁。最后一句响起思妇情浓意深的一片心声,使人恍然大悟:原来诗人在《秋夜曲》中所要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思妇心上的那根悠思绵绵的情弦。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