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赏析
㈠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这是苏轼哪首词啊,最好有一点赏析
江城子·别徐州
北宋.苏轼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赏析:
此词作于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轼由徐调知湖州途中.词中化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意,将积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发了作者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留恋之情,并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别恨是全词主旨,上片写别时情景,下片想象别后境况.
上片以感慨起调,言天涯流落,愁思茫茫,无穷无尽.“天涯流落”,深寓词人的身世之感.苏轼外任多年,类同飘萍,自视亦天涯流落之人.他在徐州仅两年,又调往湖州,南北辗转,这就更增加了他的天涯流落之感.这一句同时也饱含着词人对猝然调离徐州的感慨.“既相逢,却匆匆”两句,转写自己与徐州人士的交往,对邂逅相逢的喜悦,对骤然分别的痛惜,得而复失的哀怨,溢于言表.“携手”两句,写他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最后离开此地时依依惜别的动人一幕.“携手佳人”,借与佳人乍逢又别的感触言离愁.“和泪折残红”,写作者面对落花,睹物伤怀,情思绵绵,辗转不忍离去,同时也是写离徐的时间,启过拍“为问”三句.末三句由残红而想到残春,因问东风尚余几许,感叹纵使春光仍在,而身离徐州,与谁同春!此三句通过写离徐后的孤单,写对徐州的依恋,且笔触一波三折,婉转抑郁.
词的下片即景抒情,继续抒发上片未了之情.过片“隋堤三月水溶溶”,是写词人离徐途中的真景,将浩荡的悲思注入东去的三月隋堤那溶溶春水中.“背归鸿,去吴中”,亦写途中之景,而意极沉痛.春光明媚,鸿雁北归故居,而词人自己却与雁行相反,离开徐州热土,南去吴中湖州.苏轼显然是把徐州当成了他的故乡,而自叹不如归鸿.“彭城”即徐州城.“清泗与淮通”暗寓作者不忍离徐,而现实偏偏无情,不得不背鸿而去,故于途中频频回顾,直至去程已远,回顾之中,唯见清澈的泗水由西北而东南,向着淮水脉脉流去.看到泗水,触景生情,自然会想到徐州(泗水流经徐州).歇拍三句,即景抒情,于沉痛之中交织着怅惘的情绪.徐州既相逢难再,因而词人欲托清泗流水把千滴相思之泪寄往徐州,怎奈楚江(指泗水)东流,相思难寄,怎不令词人怅然若失!托淮泗以寄泪,情真意厚,且想象丰富,造语精警;而楚江东流,又大有“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感情沉痛、怅惘,读之令人肠断.
此词写别恨,采用了化虚为实的艺术手法.作者由分别之地彭城,想到去途中沿泗入淮,向吴中新任所的曲折水路;又由别时之“和泪”,想到别后的“寄泪”.这样,离愁别绪更显深沉、哀婉.结句“流不到,楚江东”,别泪千点因春水溶溶而愈见浩荡,犹如一声绵长的浩叹,久远地回响在读者的心头.
㈡ 相逢行 翻译及赏析
作品鉴赏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前面六句是第一部分。两位驾车的少年(由歌者所扮),在长安的狭窄小路上迎面而遇。路实在太窄了,谁也过不去,于是他俩就干脆停下车,攀起话来了。素不相识,没有太多的共同话题好谈。于是就面对酒宴上的主人夸起他家的声势显赫和无比豪富来。“君家”即你的主人家,你的主人家是那么容易让人知道,知道后又是那么难以忘却——这两句巧妙的恭维话,自然让坐在那里听歌的主人满心欢喜。这一部分可以算是引子,往下十八句,是第二部分。两位少年一唱一和,争着夸说主人家的种种富贵之状。“您家外部是黄金为门,内里是白玉为堂。”一金一玉,其建筑之富丽堂皇可知。“您家中是樽中酒常满,座上客常有,待客时,还有产于邯郸的美丽歌伎供驱遣献歌献舞。此时庭中桂树正在飘香,堂内华灯煌煌,照得通室明亮。”有酒有客,有美女有华灯,其权势地位、荣乐享受可知。以家僮身份出现的少年则说:“我家乃官宦之家,家中兄弟三人,别人不提,就说老二吧,他在朝中做侍郎,每当休沐日回家,一路上好不气派,马笼头全是黄金为饰,道路生光;路旁观者如云,啧啧赞叹,挤满路旁。”有正面写,有侧面写,其显赫之势可知。再说到家情况:进得家门,左顾右盼,只见庭前池中一大群鸳鸯,双双对对排列成行;又闻家中所养白鹤,于东西厢发出噰噰鸣声。它们都在欢迎主人的归来。有禽则有池,其庭院之广大可知。这一段,分四层对这一豪富之家的富贵、气派、享受极意铺排渲染,以见其不同寻常,从而与上文“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的话相照应,以见言之不虚。至此,这位豪富在长安城中的权势、地位是如何,便不言而喻了。“大妇织绮罗”六句是第三部分,写家中三妇所为。“我主人家中三子各有一妇,大妇、中妇长于织作,能织绫罗绸缎。小妇另有所长,一到全家团聚之日,便以鼓瑟来为全家助兴。”“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二句有双重含义,一是承小妇挟瑟说,是转述小妇语:“请公公高堂安坐(当然也包括家中其他成员),听我奏一曲。”这层意思显得亲切风趣,气氛活跃。二是借此语兼而表白歌者自己奏曲献歌的心愿。丈人,从前一层意思说,是称公公,从后一层意思说,是尊称主人。调丝,调弦定音以奏乐曲。未央,即未尽,这里是尚未调好音。这一段写三妇之所为,以见这一豪富之家的家礼家风和家庭之乐,同时也暗示媳妇们能有如此才能,把家事操持得井井有条,则家中其他人员的才干,也就可想而知了。这六句,后代诗人多敷衍其诗意,形成了《三妇艳》等一系列新的乐府诗。
这首诗的重点在于对那位主人家的富贵享乐作铺排渲染,写得气氛热烈、生动夸张,笔法犹如汉代大赋,尽管没有佳句妙语,但其气势也足以打动和感染读者。这种玉堂金马的重叠堆积,正是汉代国力强盛的折光反映;而这种层层铺排、极力渲染的笔法,使诗歌充满着力度和厚度,这也正是汉代民族力量浑厚、民族精神旺健的反映,从中读者可以形象地感受到汉代被称为封建社会之“盛世”是信然不诬的。这,就是此诗所具有的社会认识价值。它和《东门行》、《妇病行》等反映贫苦人民生活的乐府诗一样,都是后人了解汉代社会真貌的不可缺少的媒介。
相逢行
朝骑五花马。
谒帝出银台。
秀色谁家子。
云车珠箔开。
金鞭遥指点。
玉勒近迟回。
夹毂相借问。
疑从天上来。
蹙入青绮门。
当歌共衔杯。
( 以上二句一作
娇羞初解佩。
语笑共衔杯。)
衔杯映歌扇。
似月云中见。
相见不得亲。
不如不相见。
相见情已深。
未语可知心。
胡为守空闺。
孤眠愁锦衾。
锦衾与罗帏。
缠绵会有时。
春风正澹荡。
暮雨来何迟。
愿因三青鸟。
更报长相思。
光景不待人。
须臾发成丝。
当年失行乐。
老去徒伤悲。
持此道密意。
毋令旷佳期。
㈢ 求以下两首词的翻译,中心思想和赏析,在线等。 谢谢。 《点绛唇·妆席相逢》 年代:宋 作者: 晏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醉别西楼的情景醒后全都忘记。犹如春梦秋云,人版生聚散实在太容权易。月光斜照窗棂,我难以入睡,闲看画屏上吴山的葱翠。
衣上的酒痕和诗里的字,一点点,一行行,都是那凄凉的情意。可怜的红烛自怜没有好办法,只能在寒夜中白白地为人垂泪。
㈣ 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的作品鉴赏
落梅风骨,秋水文章--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曹洪磊/文
《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是沉溺文字世界多年的隐世才女白落梅的一本新书,在书中她以禅意写红尘,以佛法道人生,化云水禅心,入人间烟火。疲累之时,烦忧之时,我们不如泡一盏茶,走入这文字中去品静人生。 跟随白落梅的意境,我们仿佛“深唐意宋”,听着怀旧的古曲,品茗静坐,在书卷的某个角落里,搜寻到一些淡到无痕的印记。亦禅亦诗,亦诗亦禅,不尽禅韵,不了诗缘。随缘并不意味任性,闲散也不意味蹉跎。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三生石,只不过是迷失了自己的旧精魂,无法明白,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仅须知道,我们曾经在浊世中分享过世间最奢侈的幸福,简单地做自己,就好。 深入唐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江南就像一个梦,多少人因为唐人张继笔下的《枫桥夜泊》,而对寒山寺有了一种难舍的情结。跟随白落梅的心境,我们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霜夜,一个漂泊的游子乘着客船经过姑苏城外,被点点渔火触痛了客愁,寒山寺夜半的钟声,却唤醒迷惘的路人。千年以后,桨橹划过的地方涛声依旧,那些手握旧船票的人,又将登上谁的客船?人和人的缘分真的很深,可以维系千年,任凭风尘起落,情怀不改。人和人的缘分真的很浅,只不过是相逢刹那,转身便成了永远的陌路。佛说,缘深则聚,缘浅则分,万法随缘,不求则不苦。 意入宋代 庐山那一场云林雾海的梦,拨动我们记忆中的弦。当年苏轼在庐山脚下的西林寺墙壁上,题下了千古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只在一首简单的诗中,便得到至美的表达。寂寞时可以开花,错过了可以重来,黯淡后可以惊艳。所以苏轼一生经历宦海浮沉,多次遭贬,却依旧能够做到明净豁达。忽然间亦明白苏轼与王朝云的情缘,相逢刹那,离别刹那,在尘世中栖息,无须把一切都看得真切。 …… …… 以上桥段均出自隐世才女白落梅的新作《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华文出版社)。我们看到作者是以禅为经,以诗为纬,编织出了一幅最为清丽的画面,其味也淡雅,其韵也悠长,其理也深刻,其句也通俗。意会着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品尝着陶渊明的“饮酒”、畅想着王维的“山居秋暝”……在茶香萦绕的相遇之间,熏染了无数的重逢。 白落梅,一个落尽繁华却依旧灿烂如初的女子。她像角落里一朵静静待开的水仙香味弥漫四周,却依稀寻不见踪影。她心似兰草,文字清淡,其散文在CCTV3《电视诗歌散文》栏目中播出三十余篇。作品常见于《读者》等杂志,已出版作品《恍若梦中一相逢》、《烟月不知人事改》。这本电视散文新作《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被誉为最气质、最禅意、最空灵、最哲理、最唯美、最婉约、最轻松的读物,将会在后安意如时代带给我们诗词赏析“七宗最”的极致阅读感受。
㈤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赏析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炉。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消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清衫湿。
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
㈥ 遇旧友诗歌鉴赏
遇旧友
吴伟业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
拭眼惊魂定,衔杯笑语频。移家就吾住,白首两遗民。
①乱离:指明,清之际的战乱。 这两句强调了“离乱”,交待了相逢的背景,表明了相逢的不易,突出了相逢的惊喜,也才有了相认后 的盛情相待。给相逢之喜增加了悲凉的色调.
遗民:改朝换代后的人。
赏析;
已经错过才想起追问,仔细看才发现是故人。战乱随处可见,消息很难得到,即使得到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擦一擦眼睛稳定一下自己激动的心情,举杯与朋友笑谈。请你搬到我家附近来住,两个白了头发的(明朝的)遗民。
已”强调了两人已经擦肩而过,“才”强调了错过之后才觉面熟,又回去“追问”的情形。两字呼应,表现了两人变化之大,突出了相逢的意外。两句强调了“离乱”,交待了相逢的背景,表明了相逢的不易,突出了相逢的惊喜,也才有了相认后的盛情相待。给相逢之喜增加了悲凉的色调。
本诗表现了旧友重逢的复杂感情,战乱时期关于友人的消息不很明确,今日得见,诗人自然先是惊异;待二人相见,不觉悲从中来,乱世相逢,多少苦辣酸辛相互倾诉于是老泪纵横;随后自然是庆幸、喜悦,便邀友同住,难舍难分。
我尽力了,满意采纳啊!谢谢
㈦ 人生是一场相逢,又是一场遗忘,最终我们都会成为岁月里的风景。 求赏析感悟心得在线等挺急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在青春年代,我终于明白,原来太多的来不及版,带着遗憾离开。世界权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你一提他的名字就会痛的深入骨髓,但你还会强迫自己去一便一便的重复,永远都不能让他的脸模糊在你的记忆里。
有时,同样的一件事情,我们可以去安慰别人,却说服不了自己。每个人,在困惑苦闷的时候,都需要身边有朋友能够开解一下自己,其实,并非我们不懂得那些道理,只是我们特别需要听到别人把它再复述出来,以来验证和坚定那些道理的真理性。
明明说看开了,却总是在微笑沉醉时输给了现实,只因想到了伤痛;明明清楚是错误的决定,却还在苦苦坚持,只因永远不肯服输;明明知道是没有结果的爱恋,却仍旧不肯放弃,只因心中依然有爱。终究该明白:不能再在原地徘徊,不能再固执的守着不会回来的,不能再挣扎着看着你的不精彩。
㈧ 有人知道赏析“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句话的翻来译是:
我在自马上与你相遇,但可惜我身上并无纸笔,只好托你告诉我的家人,我平安无恙。
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是岑参的《逢入京使》,全诗是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㈨ 一次相逢一次缘五百字作文并加以赏析
相逢,是心灵的交汇,是情感的表达,更是期盼的成果。那棵树和靠在一旁的旧马蜂窝,就是我和它们再一次相逢的证明。
还记得那些年我住在爷爷的老洋房里,那里有着一个宽敞的庭院,冬暖夏凉,每天清晨,和煦的阳光都会毫不吝啬地想我们展示她婀娜的身姿,将温暖播撒在这富饶的土地。一次,几只调皮的蜜蜂被这片美丽吸引,在院子徘徊了几圈,飞走了。在我们一家人纳闷的时候,不出几天,就有一群蜜蜂飞到了爷爷家的院子里,在这筑巢。爷爷他们吓坏了,但我觉得很新鲜,尽管大人们一再关照我不要靠近庭院,但我还是凭好奇心驱使走了进去,“嗡嗡”的旋律在耳边萦绕,那些黄色的小家伙在庭院内玩耍嬉戏,好不乐乎,我在一旁以适当的距离感受着这一片欢愉,感慨和它们相逢的美好。
自此,我以观赏小家伙的辛勤劳作为乐,每天都很充实。但好景不长,惧怕蜜蜂蜇人的大人们很快请来了人将这无辜的蜜蜂窝捅了下来,那椭圆的物体落地的“砰”的闷响深深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我出神地观察那颗毫无生机的物体,苦恼地发呆,我的心头就好像卡了一块石头,无望地期盼着能和它们再一次相逢。
到了第二年春天,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了我的房间内,耳边影影约约地萦绕着“嗡嗡”的旋律,思考瞬间打破了困倦,我冲出房间,向庭院跑去,心情随着逐渐清晰的“嗡嗡”声而愈加高昂,大步跨进了门内,只见那些黄色的小家伙们在庭院内忙碌地奔波,吸吮着春天芳华的甘露。我的嘴角微微上扬,喜悦充斥了我的心,欢喜地在一旁观赏。这是,爷爷正好走了进来,什么也没说,将手放在我的头上,以一副慈祥的表情问我:“喜欢它们吗?”我不假思索地点头,“当然!”爷爷笑了,皱纹眯成一条线,让那和蔼的容颜显得颇有些可爱。“其实,上次捅蜜蜂窝爷爷我觉得自己错了,它们没有招惹我们,我们为何要对付他们呢?所以,我也支持让这群小家伙们留在院子里,只不过也千万记住不要太靠近哦。”我很感动地看着爷爷的眼睛,伸手搂住了爷爷的腰,又看着那群小蜜蜂,在心中喊道:我们再一次相逢了!
㈩ 选个角度赏析”马上相逢无笔纸,凭君传语报平安”
出自盛唐诗人岑参的《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内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容安。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作者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