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龙应台作品赏析

龙应台作品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2-23 22:31:15

❶ 求龙应台《目送》中 ,那篇《明白》的赏析。 求求求

“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人们总是说老人就像小孩,其实正是这个道理。人慢慢长大,成熟,到最后衰老,心智同样盛极而衰,回归童稚。

每个人都有一些自己难以忘怀的过去,特别是那些发生在我们“爱恋自己的青春”时期的事情。“我”和丽茹的母亲之所以时光会错乱,最大原因在于她们并没有放下年轻时候的回忆,不管哪回忆是苦是甜,都是她们记忆和思维的归宿。

作者的“明白”是明白了母亲内心最深处的感情,隐藏在母亲心里、平常不能开口的那一份记忆。为了子女,母亲可以故作坚强,可是人老了,就受不住了,老人的记忆回到了自己最刻骨铭心的那一处——作者再一次体察到了母亲的爱。这句明白,也昭示了她内心的痛楚,因为对母亲的伤痛无能为力而深深难过。

文章在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妙龄女郎,那是因为她们就如同20多岁的自己,那时还不能明白母亲,对母亲的关心无动于衷,甚至是厌烦,而现在,她们已经50多岁了,当了母亲,也明白了当时母亲对自己的爱,可是这时的母亲已经时光错乱了,甚至认不出自己的女儿,她们已经错过了。

“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人生本就是一个又一个轮回,以前关心照她们的母亲已经不复存在,如今是她们关心照顾母亲了,也许在人生最后,她们能做的只有默默地陪伴,维护母亲最后一丝尊严;同时妙龄少女是美的象征,象征母亲一去不复返的青春,那是母亲永远也抹不掉的记忆。

(1)龙应台作品赏析扩展阅读:

《目送》关注的是自己的人生亲情感悟,收录的73篇散文写父亲的离逝、母亲的衰老、儿子的成长、朋友的牵挂、兄弟的同行、失败与脆弱、失落和放手,不见刀光剑影,唯感清风拂面、动人心弦,处处都有我们感同身受的亲情滋味,篇篇皆是让人沉吟难忘的人生情景。

书中插有作者“走在路上凝望时间”的自拍照片,温馨有味,情趣盎然。

“思想需要经验的累积,灵感需要感受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龙应台承认《目送》在她年轻十岁时是写不出来的,而我也承认在我年轻十岁时是读不出《目送》中蕴含的思想深度与情感浓度的。

周国平先生曾说“读书是与大师的灵魂进行交流”,我以为读书要达到那样的境界,读者理应同样具有时间的历练和反观人生的静思。

读完《目送》,几乎过了整个夏天。带着豁朗的感悟,我在心底深深地感激龙应台先生能用冷静、隐忍的笔触,以真挚、朴素的方式,展现自己曲折的心路,分享生命中最私密、最深埋、最不可言喻的感情、最刻骨铭的伤痛。

通过笔记自己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对亲情延续与生死别离的思考,映照出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及我们生活中所忽略的最珍贵的事物。让身为父母与子女双重身份的我们逐渐明了人世中亲情的牵绊,不仅是当下的感动,亦是渐行渐远的必经路程。

“作为父母的子女,作为子女的父母,彼此的身份,是在一生之中一次又一次的目送中完成转换”,龙应台告诉我们这就是生活和生命的本真。

是啊,在这世上,路终归要一个人走,只是希望我们今世的缘分能够更长一些、希望我们此生的凝望能再久一点……谁也赢不了和时间的比赛,谁也输不掉曾经付出过的爱。

再多的“伤逝”与“舍”都不过是生命的过程,在幻变的岁月中我们唯有心怀感恩坚定前行,学会懂得花满春枝的悲欢,学会珍惜身边至亲的眷念,学会目送自己的时光和故事,学会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和解。

参考资料: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和解——读龙应台的《目送》-人民网

❷ 龙应台的《山路》赏析 或者《幸福》赏析

”你注意到,当晚的月亮,不特别明亮,不特别油黄,也不特别圆满,像一个用手掰开的大半边葡萄柚,随意被搁在一张桌子上,仿佛寻常家用品的一部分。
歌声像一条柔软丝带,伸进黑洞里一点一点诱出深藏的记忆;群众跟着音乐打拍,和着歌曲哼唱,哼唱时陶醉,鼓掌时动容,但没有尖叫跳跃,也没有激情推挤,这,是四五十岁的一代人。“
用比喻,把月亮比作葡萄柚,随意被搁在一张桌子上,携写出月亮的不明亮,不圆满。把歌声比作一条柔软丝带,写出歌声的轻柔,飘逸。
用侧面描写,写观众欣赏时的陶醉动容,衬托蔡琴歌声的温柔。
“一年前中风,他走路时有些微跛,使得他的背影看起来特别憨厚。他的身边紧挨着自己大难不死的妻,少了一条手臂。胡志强拾起妻的一只纤弱的手,迎以自己一只粗壮的手,两人的手掌合起来鼓掌,是患难情深,更是岁月沧桑。”
“微跛”“憨厚”写出了胡志强中风后身体虚弱。妻子“纤弱”的手和胡志强“粗壮”的手合起来鼓掌,看出患难情深,岁月沧桑。
“我压低帽沿,眼泪,实在忍不住了。今天是7月7日的晚上,前行者沈君山三度中风陷入昏迷的第二晚。这里有五万人幸福地欢唱,掌声、笑声、歌声,混杂着城市的灯火腾跃,照亮了粉红色的天空。此刻,一辈子被称为“才子”的沈君山,一个人在加护病房里,一个人。”
“压低帽沿”看出作者内心的悲痛。五万人幸福地欢唱和沈君山一个人在病房里形成对比,衬托沈君山的孤独。

❸ 龙应台,余秋雨,琦君,席慕蓉,三毛的作品都可以 一段话+赏析(300字)

文人总未免孤独,愿意找个山水胜处躲避起来;但文化的本性是沟通和被理内解,因此又企盼着容高层次的文化知音能有一种聚会,哪怕是跨越时空也在所不惜,而庐山正是这种企盼中的聚会的理想地点。(《文化苦旅》之庐山)
这段话阐述了文人本身的“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与文人本性渴望被理解的矛盾,于是无法在现实中得到理解的文人,把这种渴望寄托于文化本身,即使是身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独中,依然可以从文化本身取得认同,因此,即使身处不同时期,慧远可以送陶渊明陆修静过虎溪,谢灵运可以和慧远结社。秋雨老师又把文化与山水联系起来,中国的文化本就历来与山水所联系,于是庐山成就了文人,文人又成就了庐山。“没有文人,山水也在,却不会有山水的诗情画意,不会有山水的人文意义。”

❹ 龙应台 <寂寞> 赏析

赏析:

有一种寂寞常让人感到百无聊耐,而作者在这里所说的寂寞是一深思、一种自省、一种超越自然世俗心理的审美,她通过对蛰居时周围景物描写,表达出她对宁静,和谐的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作者已经将老鹰的形象人格化了,它“沉静”、“深沉”,像一个自然界的智者,作者在关注老鹰的过程中,把自己所推崇的独立、冷静的人生态度也附着在老鹰身上了。

记录落日的时间和状态; 留心迷航的鸟; 守着远处山头的云; 仰视夏日夜空的金星; 注视立于树梢的老鹰。 作者在与自然的对话中,追求一种释放心灵、物我相融的生活境界。

这段文字写朋友们在我的山居相聚后,无一例外地回到现实生活中,这与我选择留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朋友离开后“一个诗人觉得“我”寂寞作铺垫,也便于作者阐发关于寂寞的人生观。

而“一个诗人”对“我”的问候,自然友善温柔,但更能看出他们对我内心选择的不理解,而这种心灵的隔阂其实正是我寂寞的根源。

(4)龙应台作品赏析扩展阅读

创作特色

被誉为华人最有力的一支笔,针砭时事,鞭辟入里,以有情眼光观察社会,很多作品讨论的均是台湾面对国际面对世界时人民应有的自我反省与探讨,她举出无数台湾社会现象来作为讨论,并以中国人文化的心理角度深入解释台湾政府的作为和人民的表现。

其中辛辣讽刺的文笔虽遭人反对、谩骂、或密投书至政府单位,但她仍秉著客观批判的精神,持续而正中要害地不断写出她的社会观察,龙应台无所畏惧,因为她笔下台湾的丑恶和腐化,是源自于她爱台湾的不舍与心疼。

参考资料

网络-龙应台

❺ 龙应台《什么》赏析

《什么来》一文是龙应台女士的一自篇散文。人生一途,在人生的某个时刻,你看见了什么,他看见了什么,别人又看见了什么,这一种看见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也许你一生一世也看不到别人所看到的,也许你会比别人晚看到别人所看到的什么。这些或许是具象的或许是抽象的“什么”或许会决定你的人生走向。但是这一切似乎是注定的,就像作者在文章末尾所讲的一样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物都有定时

❻ 龙应台《什么》赏析文章的主旨是什么龙应台想要表达什么

《什么》一文是龙应台女士的一篇散文.人生一途,在人生的某个时刻,你看见了版什么,他看见了什么,别人又看见权了什么,这一种看见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也许你一生一世也看不到别人所看到的,也许你会比别人晚看到别人所看到的什么.这些或许是具象的或许是抽象的“什么”或许会决定你的人生走向.但是这一切似乎是注定的,就像作者在文章末尾所讲的一样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物都有定时

❼ 求龙应台《目送》里几篇散文的句子赏析

目送》是作家龙应台继《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后,龙应台再推出思考“生死大问”的作品,是一本感悟性的人生之书。《目送》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

目送经典句子赏析
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懂’,做最后的转身离开。

太疼的伤口,你不敢去触碰;太深的忧伤,你不敢去安慰;太残酷的残酷,有时候,你不敢去注视。

要真正的注视,必须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凡是出于爱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谅的。

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有一天终要重逢。

如果科学家能把一滴眼泪里所有的成分都复制了,包括水和盐和气味、温度——他所复制的,请问,能不能被称作一滴“眼泪”呢?

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

母亲,是个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ceo,只是没人给薪水而已。

拜祭,终究也只是生者的一份安宁。

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

家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段时光。

爱情能持久多半是因为两人有一种“互利”的基础。

不需要对生活太用力,心会带着我们去该去的地方

奢侈,到底是一种被物质撑得过饱的漠视,还是把一切都看的都理所当然的无聊?

难道两个人一定比一个人不寂寞吗?

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所谓了解,就是知道对方心灵最深的地方的痛处,痛在哪里。

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我们都知道了,母亲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

回忆真的是一道泄洪的闸门,一旦打开,奔腾的水势慢不下来。

时光,是停留还是不停留?记忆,是长的还是短的?一条河里的水,是新的还是旧的?每一片繁花似锦,轮回过几次?

贫穷的记忆,在事过境迁之后,像黑白片一样,可能产生一种烟尘朦胧的美感,转化为辛酸而甜美的回忆。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❽ 龙应台的 幸福 的赏析

读后感受颇深。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日子依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原来用心感受,懂得珍惜身旁的一切,这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

人生的烦恼很多,幸福也无处不在。有天中午,本来感冒了,又有事拖到两点才回家,路上已无行人,我头重脚轻,又累又饿,看着自己孤独的影子,禁不住鼻子发酸。走在路边,忽然发现短短的树荫下,两个瘦骨嶙峋的民工直直地躺在不平的水泥台上酣睡,他们很响的打着鼾,青筋暴露的手偶尔赶一下耳边飞舞不休的蚊虫。那一刻,觉得自己好幸福,再累再晚,都有家可回,疲惫至极,不必睡在路边。

推而广之,当你的忙碌被文字忽略的时候,想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他们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在夏季挥洒着心血和汗水,到了收获的季节,正当他们露出微笑准备收割的镰刀时,说不定突然而至的一场狂风、一场恶雨,倾刻间将所有的希望吹打得支离破碎。他们没有时间叹息,更没有时间怨天忧人,只能一边抢收残存的庄稼,一边补植其他作物。当你不名一文的时候,想想那些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那些被迫下岗的工人,那些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出卖廉价劳力和自尊的人们……在他们眼中,你难道还不够幸福吗?有屋顶为你遮风挡雨,有节假日让你休养生息,更有一份虽不丰厚却固定的薪水让你衣食无忧。足够了,想想世界上那些仍在饥饿线上苦苦挣扎的难民,自己纵然顿顿吃着萝卜白菜,也是幸福人生。

人生的境遇不同,幸福也是千差万别。与其为大大小小的事情烦恼,不如随时地珍惜身边的幸福,给自己一片阳光也好,愁云也好,都取决于你的人生态度,取决于你是否珍惜自己的幸福。

❾ 龙应台《目送》的赏析,详细一点的.

《目送》读后感
“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而且,在父母的有生之年,惟有任凭他们渐行渐远。”人到中年、地位。
其实,你的心会不会剧烈的颤动一下,总看见奶奶撩着围裙的一角不停地擦拭着眼睛。就算有千万次的回头?这本书与其说是龙应台女士对自己生活的回顾与反省,这里的“我”又是多少个我们的写照,更多的时候是我们承受爱我们的人追逐的目光,环顾四周。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
做儿女的要明白,有些关。你不管怎样离开,步入中年?我们的这一生、儿子们挣脱自己的保护要远行,哪怕转了弯仍舍不得收回目光:不必追,而不是含泪看着我们渐行渐远,会有谁人在一直目送着我的离开。但我们从小到大只管着一心离开,然后我们会目送着我们的孩子蹦跳着离开,满眼的目送、资本,偶尔回首,在别人眼中拥有一切的“我”却无力将他们一一挽留,但是平静下来才发现父亲已经远去。有没有在这里找到你的影子。
印象最深的是以前回老家,只不过意味着、朋友们在曲终之际渐渐散去。但是我们都很难去回头张望、母亲也在慢慢的老去、失败等种种坎坷,为你挂牵,为你等待、挫折。那时很不以为然,从未回头张望过,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让他(她)自己体会孤独,都不再会有人为你留恋,名利,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又不是再也不见,你能给孩子的只是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他们不放心的,照出了我们生活中所忽略的最珍贵的事物。做父母的也要明白!只能一个人走”,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但是,默默“目送”,干嘛就像最后一次般伤感?
这是台湾女作家龙应台《目送》中扉页上的一段话,倒不如说是照出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每次走时,说得既令人心酸又无奈,真的有一天就成了最后一次,因为“有些事,孩子不是你的附属物,拥有年轻时所向往,只能一个人过、所追求的一切,当你读到这段话的时候,让他们的眼睛多点落在我们的面孔上,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这才是真正的爱,只能一个人做,只因我们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爱一直坚实地存在着,承受他们不舍的,被父母目送着,我昂头在前面大步流星、兄弟姐妹各自经营着自己的生活,“有些路啊

❿ 求一篇龙应台的作品赏析 类似论文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