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英雄名言
❶ 追忆先烈,学习革命英雄事迹 班会稿 懒人专用- -
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的故事
一、延安时期用过的收音机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不久,红军在一次战斗中缴获了一部美制军用收音机。但这种收音机太大太重,携带极为不便。后来,有关部门决定分配给毛泽东使用,以便他能及时收听新闻,掌握时局。1946年,蒋介石挑起全面内战,疯狂地进攻解放区。毛泽东主动放弃延安,开始艰苦卓绝的陕北大转战。撤离时,毛泽东有许多日用品都被迫丢弃了,这部笨重的收音机及相当多的书籍他坚决不同意丢下。建国初期,毛泽东还用这部收音机收听过时事新闻。随着科技事业的不断进步,这部二三十年代水平的收音机无论在式样上还是在功能上都已不合时宜了。毛泽东只好同意换台新的。
二、北京医院第151号诊疗证
北京医院作为中南海的定点医院后,为了保证首长们的安全和治疗期间的休息,只能谢绝一般平民百姓求医。老百姓的意见传到了毛泽东的耳朵里,毛泽东批评北京医院是“老爷医院”。毛泽东的话对有关部门触动很大。当中共中央办公厅接到北京医院的办证通知后,立即造具花名册,呈送一寸免冠照片,为中南海所有人员申办了“北京医院诊疗证”。不久,中南海里的许多人拿到了这种棕色硬皮封面的诊疗证。然而,有关部门这时才发现,具体经办人员并未为毛泽东办理。他们立即去摄影师那里要了毛泽东的一寸相片,前往北京医院为毛泽东补办了一个诊疗证。补证时,工作人员没像平时那样使用诸如“李德胜”(毛主席在解放战争时期用过的化名)之类的名字,而是直接写上“毛泽东”3个字。因为证件是补办的,毛泽东此次证件的编号是“机字第151号”。
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的故事
刚过大渡河,周恩来就病了。“高烧不止,有时甚至处于昏迷状态。” “那时候红军什么药都没有,能用盐水给伤员洗洗伤口就是最好的治疗了。”军医刘江萍说。周恩来对红军面临的这种困难十分清楚,因此,当他得知刘江萍和其他医护人员千方百计到各个部队找药时,制止说:“战士比我们更需要药品,决不能到部队去找,我们有什么就用什么!” 每到一个宿营地,刘江萍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到处买药,偶尔能买到一点止痛退烧药,就立即让周恩来服用。在一个集镇上,他们买到了2两木耳,“这就是在整个长征途中给周副主席弄到的唯一高级补品!”刘江萍说。
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周恩来整天高烧不退,经常处于半昏迷状态,翻雪山前部队专门为周恩来准备了担架,可他坚持自己走路。最后,他实在走不动了,才躺到了担架上。
忆及此处,90岁的刘江萍老人有些激动:“今天的人们可能很难理解,可当时的红军就是这样,从军委领导到普通战士,都十分顽强。”
过草地时,医护人员好不容易给周恩来煮了一碗粥,他问:“部队现在吃什么你们不知道吗?”刘江萍说:“怎么不知道,吃草根、吃树皮,可你病得这么重,还协助毛主席工作,分担全军的重担,难道吃一小碗稀饭都不应该吗?” “小刘呀,我们是革命的队伍,一定要官兵一致,好坏大家都要一样。”周恩来最终也没吃那珍贵的稀饭。
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的故事
民以食为天,红军作战最为需要的当属部队的粮食供应,刘少奇在长征中除了政治领导工作,还肩挑了红军的筹粮大任。
1935年7月,红军进入四川松潘一带,为了筹集粮食准备过草地,中央决定成立筹粮委员会,由刘少奇担任主任一职。
由于是藏民区,地理自然环境都很艰苦,且人烟稀少,给当时的筹粮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以父亲为首的委员会,一面对指战员们的征粮进行指导,一面向藏族同胞展开说服动员,最后筹到了能满足部队最低需要的粮食,完成了这一当时堪称最为艰巨的任务。
此外,由于刘少奇将队伍中的女同志分散到各个军团的正确建议和措施,很多长征的女同志可以由同行的男同志帮助,因而得以安全走过险恶的草地。
据悉,1935年9月,刘少奇在走出茫茫草地之后,出席了在今天四川若尔盖地区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他在会上发言,同意毛泽东作的关于红一方面军行动方针的报告,并认为红一方面军需要有较长时间的休息和整顿;还提出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应该注意融合两个方面军的宝贵经验。10月19日,刘少奇和毛泽东、周恩来等一起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至此,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结束。刘少奇自始至终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走完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
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的故事
广西百色起义后,邓小平创建了红七、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1930年2月,邓小平从龙州出发,进入右江地区的思林县指导工作。思林县委书记陈鼓涛放心不下邓小平的安全,因为自从红七军去攻打贵州后,右江一带“剿共大队”活动很猖獗,这一路又是羊肠小道,山高路险。他找了一个熟悉这一带地形的向导,又增派了赤卫队一个班配合红军警卫排护送。为了缩小行动目标,预防在路上发生意外,邓小平把队伍分成3个战斗小组:赤卫队一个组作前卫,邓小平带着警卫排一组在中间,另一组作后卫。天快黑了,队伍到东江村宿营。深夜,邓小平刚回到屋里准备睡觉。忽然村头南面山上响起了枪声,紧接着村口小河上也有枪声。这时,警卫排叶排长向邓小平报告说:“村头村尾都发现敌人,我们被包围了!”邓小平沉思了片刻,叫警卫员把向导找来,了解地形分析敌情:东江村四周环山,只有一条道通往东兰,现在敌人把道路堵住了,如果天亮前冲不出去,将是非常危险的。邓小平果断决定趁黑夜突围。赤卫队的一个小组往村口的山头转移引诱敌人,其余的在邓小平亲自指挥下,向村南面小路前进。敌人听到村口山边的枪声,便急忙调兵增援。趁敌人慌乱之时,邓小平带着战士们迅速向南面发起猛烈攻击。敌人又急忙调头回来,妄图把红军重新包围。在这紧急关头,陈鼓涛带领赤卫队赶来了。激战到天亮,敌人被赶跑了
❷ 孙起孟的追忆伟人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了,中华民族面临两种前途、两种命运抉择的关键时刻。当时34岁的孙起孟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与黄炎培、章乃器、施复亮、胡厥文等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和与其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在重庆发起组织民主建国会这一政治组织。1948年9月以后,孙起孟受民建中央委托,与章乃器、施复亮代表民建,由香港赴东北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工作。
随着国共北平和谈的破裂和南京、上海的相继解放,新政协的筹备工作迅速提上日程。1949年6月11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预备会在香山毛泽东住所举行,大体议定了新政协筹备会参加单位、人数和人选,新政协大会参加单位和人数等。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二次预备会通过议事日程,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后,当晚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开幕。出席会议的有23个单位134人。孙起孟出席了在北平召开新政协筹备会,并出任了新政协筹备委员会副秘书长。 “从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起,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工作人员。我亲身经历了人民共和国诞生之前那些激动人心的日子。进入1949年的9月,召开人民政协的锣鼓敲打得越来越紧密了。9月21日,举世瞩目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开幕词是由毛泽东同志作的。这是一篇震撼人心的讲话!我记得,当他讲到‘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时,全场掌声经久不息。雷鸣般的掌声表露了中国人民对埋葬旧世界,重建新世界的无比高昂情绪。我看见邻座有几位年时较高的代表一面流着热泪,一面使劲地拍掌,我自己也是这样。”
“9月30日夜,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地闭幕了,时间已近晚上9点,全体代表到北京饭店举行了近800人的盛大宴会以示庆祝。这是一个大场面,毛主席坐在第一餐厅里,喜气洋洋。代表们纷纷下位向毛主席敬酒,先是工人、农民、青年代表和劳动模范、战斗英雄们向毛主席敬酒;全体青年代表们全部起立敬酒;一杯又一杯,毛主席也就有敬必饮。在宴会进行中间,毛主席叫我去找致公党主席陈尤金,说是有事要和他谈。后来听说,是关于人事安排的问题。新政协筹备会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人事安排,对此一般都由毛主席、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出面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领导人物直接商谈,充分交换意见。特别是恩来同志更是经常地、广泛地同各方面人士接触。这件事做得本来已相当妥善,可是听到陈尤金的一点反映,毛泽东同志还是在百忙中挤出时间与他促膝谈心,解决问题。这种赤诚协商的精神和作风确实为后人树立了值得学习再学习的楷模。” “在这个晚宴上人人都多喝了些酒,因为人人都有吃喜酒之感。我也情不自禁地喝了过量的酒,回到勤政殿办公室已经醉得有点不大清醒了。鉴于齐燕铭经常熬夜,但那晚实在有点支持不下去的样子。估计开国大典的各项工作已经准备就绪,不会有什么大事了,我才建议他去睡个整觉,由我来值班。当我料理好一些事情之后,已是1凌晨。倦意加醉意,几乎驱使我进入梦乡。
正在有点朦胧之际,忽然听得有人进屋的轻微声响。猛然抬头一看,周恩来同志已经坐在我的面前。这真使我感到十分惶愧不安!恩来同志是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的副主任,在此期间,我直接、间接地知道他总是工作在我们之前,休息在我们之后,不眠之夜对他来说是常事,新政协的任何一件比较重要工作,莫不凝聚着他的心血。想不到在这时候,他还是精神抖擞地亲临总值班室来检查工作、布置工作。
恩来同志不会没发现我的倦态和窘状,但他对我不但没有任何责备,反而耐心细致地指导我怎样把有关开国大典的几个重要工作环节搞清楚,布置好。比如10月1日下午召开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他叮嘱我务必检查清楚开会通知是否准时送达每个政府委员的手里,因为看来是细节,但这是建国后中央政府的第一次重要会议,初办没有经验,无论如何出不得差错。他还给我讲了开会时与会同志所乘汽车进入天安门的行驶路线,至今我还有幸保存着当时恩来同志画下的路线图,图上有他亲笔写的‘东掖门’、‘西掖门’字样。记不准是他亲自打电话还是让我通知当时负责这方面工作的杨奇清同志(后任中央公安部副部长),把政府委员的用车事宜安排、检查好。在向我交待了几件事情之后,他又亲自打电话给当时在天安门上负责工作的薛子正同志(后任北京市副市长),逐项查问了天安门上有关举行开国大典的准备工作。至今我印象很深的是,恩来同志在与子正同志通话时提高了嗓门,语气也十分严厉,要他无论如何把有关工作细节一环一环地检查清楚,不得发生任何纰漏。他还要我转告当时负责警卫工作的李广祥同志(后任公安部副部长)一些事情。当他交待检查完事情离开总值班室时,天已经开始发亮,迎来了我们伟大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天!”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50年的发展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不过是一瞬而已。斗转星移,整整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机关的领导大都先后谢世,而亲历了这一重要历史时段的孙起孟对于50年前参加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的筹备工作,并担任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的孙起孟来说,当然留下了不少难忘的记忆……
1954年9月15日,孙起孟出席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毛泽东同志主持大会并致开幕词。孙老说:“毛主席的著名论断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是那个开幕词中讲的。”
大会第一天,选举出了由毛泽东同志等97人组成的主席团;通过了包括制定宪法、制定几个重要法律、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工作人员等项议程。下午,主席团推定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等为主席团常务主席,还决定了包括孙起孟在内的11人为大会副秘书长……
孙老回忆一届人大常委会中中共党员与党外人士的比例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中共党员与党外人士的比例相同,79个常委中,40人是中共党员,39人是党外的。周恩来同志解释拟提名人选的情况并作说明时说,名单取得了各民主党派负责人的同意,在主席团扩大会上提出后在小组会讨论。他还说,除了各代表组讨论外,各民主党派自己开会讨论也是允许的……
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大的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段。当时常委会的领导做了很多创造性的工作。那时人大工作相当活跃,立法、监督和代表视察等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给孙老留下印象较深的就是“人大把统战工作作为人大常委会的重要工作之一。在一届人大常委会中,党外各界和民主人士占的比例很高。那时,在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始终保持着一种非常民主和融洽的气氛:代表或常委会委员都能充分发表意见,包括不同的意见和批评意见;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人更是特别重视党外的人大代表和常委会委员们的意见,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和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
❸ 历史:无数英雄为新中国建立抛头颅,洒热血,请你追忆并简要概述新中国成立的艰辛.(35字以内)
可以参考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如下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回民革命中牺牲答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❹ 此生何用声声叹,道不尽流年,看流沙聚散,回首天涯路远;英雄何用声声叹,断碑落残垣,君不见青山,豪杰
天行九歌里的剧情,看完大概就知道了
❺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追忆英雄孙权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作者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附原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⑾。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3.赏析:
辛弃疾调任镇江知府以后,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这首词用典精当,有怀古、忧世、抒志的多重主题。江山千古,欲觅当年英雄而不得,起调不凡。开篇借景抒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两位著名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对他们的英雄业绩表示向往。接下来讽刺当朝用事者韩侂胄(侂:tuō,胄:zhòu),又像刘义隆一样草率,欲挥师北伐,令人忧虑。老之将至而朝廷不会再用自己,不禁仰天叹息。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北方已非宋朝国土的感慨,最为沉痛。
词的上片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割据东南,击退曹军;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不仅表达了
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表达了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草率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鲁莽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这种评价是中肯的。
4、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岁。
❻ 苏轼的什么追忆了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
苏轼的《念奴桥·赤壁怀古》追忆了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专】苏轼 【朝代】属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❼ 缅怀革命先烈的句子
一、 没有你们的英勇献身,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你们用铮铮铁骨,托起明天的太阳!是你们用不屈不挠的大无畏,铸就祖国的辉煌!你们的英名永垂不朽,你们的精神万古长青!向你们致敬!向你们学习!
二、 经历过生死离别的人,更懂得爱和珍惜。所以,我们活着的人,都要好好善待和把握与人相处的日子,让生命不再留下遗憾!
三、 如果世界上有永垂不朽,那么我相信那是一种精神——不悔。我们的先烈们就有这样的不悔,不悔为革命的付出。所以,他们理应受到敬仰!
四、 我们怀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来到南山寺烈士陵园,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战士,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
五、 父亲,您走了,留下的是满屋泛黄的古书籍、那研的磨还散发着淡淡的磨香、那厚厚的放大镜静静的放在书桌之上!满目的忧伤呀!
六、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你我的相逢是种缘。缘起缘灭,梦中变幻,我的世界有你而精彩。曾经的回忆,美好的记忆,保存在脑海。愿你在天堂一样快乐!
七、 清明里总有一些花开,这些意象世界里清醇而多愁的花儿,一睁开眼睛和关闭视野都要流泪;也许这雨正是我无尽的伤悲的一场宣泄,宣泄后,一切都好。
八、 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化哀思为坚持,继承遗志,踏着他的足迹继续前行,告慰他在天之灵。
九、 革命先烈们,你们为人民的利益而死,你们的死重于泰山,你们与青山同在,你们与大地永存。你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一块丰碑。
十、 是他们的生命换来了中国繁荣的今天,是他们的鲜血染红了遍地的桃花。
❽ 无数英雄为新中国建立抛头颅、洒热血、请你追忆并简要概述新中国成立的艰辛。。
1840年以来,亡国灭种的危机一直威胁着千年古国。一大批有爱国热情的青年内作出伟大容尝试。先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内部改良派,林则徐、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农民起义家洪秀全杨秀清等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还有资产阶级保皇派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强”,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他们慷慨赴义,伟大的国父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的生计呕心沥血,领导国民大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将个人生命全然不顾,毅然挺身而出,为富强中国,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拼搏不息,视死如归,前赴后继,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悲壮乐章。
❾ 谁知道银河英雄传里有一首诗,我就记得后两句:英雄何堪回首望,天地悠悠空叹息.求全部
漫天烽火红半壁,星月无光泪暗滴,何日和平能到来,家破人亡难寻觅,……银河在痛哭, 光荣徒追忆,英雄何堪回首望,天地悠悠空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