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门赏析
A. 赵师秀的作品赏析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①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②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连的时候,称为“梅雨季节”,所以称江南雨季为“黄梅时节”。意思就是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 ③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处处都在下雨。 ④处处蛙:到处是青蛙。 ⑤有约:即为邀约友人。 ⑥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落:使……掉落。灯花:灯芯燃尽结成的花状物。 约客选自《清苑斋集》(《南宋群贤小集》本)。 梅子黄时,处处都在下雨,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蛙声阵阵。时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独自敲击桌面,震落灯花。
这是赵师秀的特“秀”之作。该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是一首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精妙小诗。 《约客》
诗歌前两句写景,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江南夏雨图。梅雨季节,阴雨连绵,池塘水涨,蛙声不断,乡村之景是那么清新恬静、和谐美妙。但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这里并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于景中寄寓了他独自期客的复杂思想感情。“家家雨”既描绘出夏季梅雨的无所不在与急骤密集,表现乡村之景的清新静谧,又暗示了客人不能如期赴约的客观原因,流露出诗人对绵绵梅雨这种阴雨天气的无奈。“处处蛙”既是写池塘中蛙声阵阵,又是采用以声衬静的写法,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同时还折射出诗人落寞孤寂与烦躁不安的心境。这两句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形象而真切地表现出在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独自期客而客人却始终没有出现时的独特心理感受。遍布乡村、连绵不断的骤雨,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的蛙鼓,本来十分和谐美妙,但令人懊恼的是:这绵绵阴雨,阻挡了友人如约,如鼓的蛙声,扰乱了诗人的心境。此时此刻,诗人多么希望友人风雨无阻、如期而至,和他一起举棋消愁啊!
诗歌后两句于叙事中抒情,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百无聊赖、烦躁不安、茫然若失的复杂心情。窗外的雨,密密匝匝,池塘的蛙,聒聒噪噪,桌上的灯,摇摇曳曳。为了先前的约定、为了诺言、为了友谊,尽管夜已深,人已静,灯芯上的灯花拨了一次又一次,但是,诗人始终没有放弃,仍然坚持等待着“客”的到来,而有约在先的客人却一直未能露面。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内心可谓“别是一番滋味”,那种焦虑与无奈之情更是“剪不断,理还乱”。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就是这种情和景的契合。作为由景到情的过渡,此句虽是叙写友人失约,但是,诗中却寓含了诗人几多的期盼与焦虑、几多的失望与遗憾。 “闲敲棋子落灯花”,一“敲”字用得更为精妙,再用一“闲”字加以修饰,这一细节更是让人们十分真切地读出了诗人内心几多的无聊与无奈、几多的烦躁与不安、几多的茫然与失落、几多的孤寂与闷倦。透过此句,我们仿佛看到了茫茫雨夜中,寂寞小屋内,摇曳的灯光下,形单影只的诗人枯坐桌前,无聊地把玩棋子而又茫然无奈的情景。一个重情重义而又孤寂惆怅者的形象便凸现在读者眼前。这两句实中有虚,写友人失约薄情,诗人守信重义,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对友人的淡淡的责备,只是由于有前两句清新恬静、和谐美妙的乡村之景的渲染,才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又是那么的坦然和平静,对友人的责备又是那么的轻描淡写。 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此诗风格颇类“诚斋体”。写秋风毫无萧瑟肃杀之气,诗意活泼跳脱。屈原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写秋风优柔,而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 登高》)则气势磅礴,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九辩》),乃因心有所梗而发为悲秋之叹,赵师秀这首诗写秋风不落窠臼,属“胸次玲珑”之作。清陈衍评诗最嗜杨万里,论此诗曰:“似诚斋。”(《宋诗精华录》卷四)
这首绝句的第一个特色是讲究炼字,颇见作者的功力。炼得妙的有二个字,一是“欺”字,不但赋予秋风以人的灵性,且富有谐趣。秋风居然也欺负起生病的诗人来,这种用自我调侃的笔调写出来的诗句,非常诙谐、幽默、风趣。二是“放”字,“无边落木萧萧下”,本令人感到非常凄凉悲怆,何况它又洒满了荒芜的庭院,可是诗人却从中看到了另一面,叶落林疏,远山顿现,不禁给人以惊喜。“林”仿佛像人一样,似乎是拉开用叶子做的帷幕,“放”出远山,既富诗情,又富画意。
这首绝句的第二个特色是富有绘画的构图美,构图是指景物的布局和取舍。诗人从全局着眼,大处落墨,绘出景物的全貌,突出它延绵不断的走向和无边无际的广度,这样就把远山的总体布局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使读者感到是在观赏一幅巨画。而“云遮一半”的取舍,实际上是用云来点染画面,更突出地反映出这首诗是用画家的眼光和笔法来体现构图美。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是本诗名句.生动地体现出了梅雨时节,雨不停、蛙不宁的气氛。
值得一品。
B. 赏析,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清闲的意境。突然有人敲门,打扰了这种情境。
C. 帮忙赏析一下,有什么意思,好的加分!
去年在涪风网上,看到拨兄的诗《午夜独思,花香满衣》,其情其景,如弦如歌,丝丝入心;如画如梦,点点回眸。诗中由瘦树苔痕,弯径曲廊,碧水窄桥构成的亦真亦幻、亦佛亦仙的世界,以及那清凉绵柔的唯美意境,曾使我珠泪成串下落。
而今,用任何文字去评论这首诗,都将损害它带给我们的唯美氛围与想象。所以,我只选出其中最打动我的两处佳句来略加评说,以作引玉之砖。:lol
第一处,是两句用了非传统写法的句子。
夜雾已经烹煮成一壶茶,不饮。
相思已经倾斜成箫,不吹。
我们先按下该诗句中“夜雾烹煮成茶”、“相思倾斜成箫”两组意象带给读者丰富而新奇的联觉的精妙之处不表,单就诗句表达的情愫来欣赏。这两句诗的妙处在于,它把平日诗人们常写的品茶思人,或是吹箫思人,反写成了箫“不吹”,茶“不饮”,由此将诗人的心事蔓延成浓得化不开的惆怅。我们仿佛看到深秋的夜半,窗外浓雾弥漫,屋内烛光微微,一位寂寞的诗人从梦中惊醒,披了睡衣静倚床头,双眼迷茫地望向远方,思绪渺茫。为什么“不饮”“不吹”?是不想?不能?还是在等待什么?那意味深长的思念,把诗人深沉无助的孤独入木三分地吟咏出来,给人以无限遐想。
说实在的,古今中外写情写景的诗,我读过不少。那些把情景,自然风景写得很美很有画面感的诗,就成了流传千古的佳句。但我没有看到过哪一首诗,能把一种抽象的感情写得如此具有立体感,似乎那绵绵愁思可以被握于掌心,拥入怀抱,融进血肉,使人心变得柔柔的,酸酸的,并为之动容,落泪。
所以,这两句诗实是全诗中的精华。
该诗的另两句妙句,则是表达了情感的坚贞:
拥有你一刻完整的凝眸,即便错失整个花季,
我也欣然坠落,腐化为泥。
我们可以想见,在春日花季,百卉烂漫,乱花迷眼,这春色难禁的景象该是何等诱人,何等让人心醉神迷心猿意马,而诗人竟宁肯错失整个花季,却要坚守他心中思念的那一朵花的完整的凝眸,哪怕由此腐化为泥也心甘情愿。这种坚贞情思的表达,这追求感情神圣与完美的高洁情怀,不能不令人感动!
因为喜欢这首诗,我曾引用过诗中的句子——未经拨兄允许。
在此,感谢拨兄的美诗为我们带来的美好享受,也感谢他带给我们的心灵的感动与震动。
D. 评论一下陶渊明的饮酒诗其六(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原文: 饮酒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赏析:《饮酒》组诗第九首《饮酒·清晨闻叩门》,是一篇假设问答以表示诗人坚持隐居避世、拒绝仕宦决心的诗作。这首诗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使人们能更清楚地了解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以及他对“仕”与“隐”的认识和思索。
诗以清晨的叩门声发端,全篇皆在自然而融洽的气氛中。清早,诗人就听见有人敲门,他急忙起身,连衣服也顾不得穿好,便赶去开门。“倒裳”,用《诗经·齐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之意,风趣地写出诗人一早急起迎客的匆忙情形。“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问一声来者是谁?原来是一位老农前来问候。“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此两句是诗人以转述的口气说出田父的来意:他提着酒壶远道来探望,为的是怀疑我与时世相违背。紧接四句便记下田父的劝说之辞。这位田父的意思也并非是赞同当时的社会风气,只觉得诗人如此衣衫破敝、居住在低矮的茅屋中,未免太委屈,实在不是高士隐居之地。“繿缕”,同“褴褛”。“尚同”,主张同流合污的意思。“汩其泥”,语出《楚辞·渔父》:“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意谓姑且与世人同浮沉,不要独清。再下六句,则是诗人对田父的回答,亦可视作作者的自勉之辞:我深深地感谢老人家的善意劝告,但是自己的禀性、气质不能与世俗相谐洽;揽辔回车、再入仕途,诚然可以跟着人家学,可违背了自己的意愿和初衷,岂不是太糊涂了吗?咱们暂且快乐地喝酒吧,我的车是不能回转的!语气虽然谦恭而委婉,但是所表示的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决心走隐逸之路的态度,又是何等坚决!“吾驾不可回”,这正是诗人最后的誓言。
从诗的艺术构思来看,全篇设为问答,与《楚辞·渔父》篇有着相近之处。而且非特形似,神亦似之。从诗的内容来看,屈子“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刚正之气,亦正为诗人所继承和发扬。陶渊明虽未像屈子那样“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但从田父所言的“繿缕茅搪”看,他的生活也是极其简陋的。所以他的宁守贫贱、绝意仕进,也和屈子一样是难能可贵的。此外,诗人将日常生活中的琐细之事,如开门迎客,对酒谈天,都写入诗中,而且又写得亲切自然,丰腴有味,纯朴动人,这也是作品的高妙之处。全篇看似舒缓,却于表面散漫的行文中,处处蕴含着不流于世俗的高尚精神。
简单的总结一下:全诗通过对答的方式,描绘了一幅老农劝说作者能够重返仕途,不必如此潦倒的情景,后文又着重地写出了作者不愿违背自己隐居的意愿而去面对污浊的官场,突出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隐居山林的志向。
E. 赏析“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中“乘月”一词
如何理解“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一句?
优质解答
“从今若许闲乘月专,拄杖无时夜叩门属”.这是全诗的总结,也是漫游山村心情的表述.游村的感受如何呢?山村的迷人景色、村俗的朴实淳美,这些都给诗人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今后怎么样呢?诗篇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如果说孟浩然诗的最后:“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露得非常直率,那么,陆游诗的结尾用笔则比较婉转,诗人吐露的意念是,今后倘有机会乘月明之夜外出闲游的话,我拄着拐杖会随时前来敲门叙谈.这一归结,点明了游村的诗题,而“夜叩门”与首句“农家”遥相呼应,不仅画面完整,而且更耐人寻味.
F. 赏析从军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全诗的总结,也是漫游山村心情的专表述。游属村的感受如何呢?山村的迷人景色、村俗的朴实淳美,这些都给诗人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今后怎么样呢?诗篇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如果说孟浩然诗的最后:“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露得非常直率,那么,陆游诗的结尾用笔则比较婉转,诗人吐露的意念是,今后倘有机会乘月明之夜外出闲游的话,我拄着拐杖会随时前来敲门叙谈。这一归结,点明了游村的诗题,而“夜叩门”与首句“农家”遥相呼应,不仅画面完整,而且更耐人寻味。
请采纳哦
G. 赵师秀的《约客》赏析题
1.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开篇两句写景,烘托出( 静谧惆怅 )的氛围,结尾一句中的“敲”字,刻画了主人(闲适轻松 )的心情
2.这首诗后两句给读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请简要说明
第三句点题,诗人约了客人,夜已深而客仍未至,在友人失约的情况下,诗人是静对万物,坦然自若的。让读者联想友人失约必是有意料之外的事情阻碍他不能如期赴约,其内心必是自责万分,诗人定能理解友人的为难之处,又怎么会觉得失望烦闷无聊呢?诗人是愿意享受这份孤寂之美的,所以“闲敲棋子落灯花”,于心灵的一刹那间寻到了独得之乐,故著一“闲”字。通过动作描写可以联想适见局中棋子,于是顺手拈起,随随便便,漫不经心,信手敲去,何来焦灼之感?
3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我认为此处不应是“喜悦”)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征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候,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近日偶读《千家诗》,见赵师秀《约客》一首: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书中赏析云:“此诗描写诗人初夏的雨夜期客不至的焦灼之情。”我以为,“初夏”固然是“初夏”,“雨夜”也固然是“雨夜”,“焦灼之情”却未必。
首句“黄梅时节家家雨”,交待了当时的环境。黄梅时节乃是立夏后数日梅子由青转黄之时,江南多雨,俗称黄梅天。其时细雨绵绵,正所谓“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泄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仿佛“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心情异常恬静安祥。
“青草池塘处处蛙”这句,诗人的注意力从霏霏淫雨,自然而然地转到了远远近近,此起彼伏的片片蛙声,正是这处处蛙声,烘托出了当时周遭的清静,试想,如非心如止水,神游物外,而是焦灼烦躁,何以知微渺“虫声”今夜“新透绿窗纱”?
再看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我猜想,书中之所以得出“焦灼”结论,多半便依了这句。朋友过了夜半还不来,倘是你我,当然不免焦灼。但这是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之一,人称“鬼才”的赵师秀。赵师秀,字紫芝,又字灵秀,光宗绍熙元年进士,曾任上元县主薄,筠州推官。他虽寄身仕宦,但失意消沉,常与僧道同游山水之间,向往恬静淡泊的生活,甚至还想与陶渊明一样“归寻故园”(《九客一羽衣泛舟,分韵得尊字,就送朱几仲》)。他死后,江湖派巨子戴复古作《哭赵紫芝》,说他是“东晋时人物”。当不致于“有约不来过夜半”便焦灼不安吧?
最后一句“闲敲棋子落灯花”。我不知道前人是怎么理解“闲”字的。我是这样想,“闲敲”之“闲”,应当仿佛我们偶凭小几,百无聊赖,适见案头笔墨,于是顺手拿过,随随便便,漫不经心,信笔涂去,一如陆游“矮纸斜行闲作草”之意趣。赵师秀也便这样坐于灯前,遥等客人不至,百无聊赖,适见局中棋子,于是顺手拈起,随随便便,漫不经心,信手敲去,何来焦灼之感?
H. 陶渊明的《乞食》的赏析
原文]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副虚期。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饥肠辘辘驱我出穷家破庐
茫然四顾不知要去往何处
走着走着来到了这个庄子
叫开门儿才觉得难于启齿
幸好主人和气又善解人意
慷慨送我想要的各种东西
谈得投缘不觉已夕阳欲下
筛酒举觞频劝道干了它吧
相互为了能结识分外开心
话长情浓写就了这篇诗吟
感激先生如漂母急难施惠
可我不是韩信而唯有抱愧
白吃白拿这叫我用啥报答
诚祷神灵长佑护锦上添花
写作背景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这首诗就是他生活最艰难时的真实写照.
详细参见http://web.hstc.e.cn/xibu/zhongwenxi/gdwx/onews.asp?id=813
中心思想
《乞食》一诗,即表现出陶渊明真实、率真、丝毫不做作,也不为自己乞讨的行为而羞惭的坦荡个性.
乞食便乞食,难堪便难堪,写进诗里,也要交代个明明白白。
赏析
一个「驱」字,说明本能的需求有如长鞭加身,迫使他出门求食以果腹。出得门来,却挪不开双脚,不是不知路,而是耻辱、难堪的感觉缠住了他的脚。
走了,却是「行行」而「至斯里」。行行,走啊走啊。倒不是行程遥远,而是举步维艰,一方面因为饥饿而身体乏力,更重要的是因为去乞食而难为情。到了一个可以行乞的地方,面对开门相迎的主人却口将言而嗫嚅,到口的话却怎麼也说不出。
由「驱」而「去」,既「去」又「不知竟何之」,「至」却「拙言辞」,诗人乞食时的形象、神情已是活灵活现,恍
然在人目前。
大概是从诗人忍饥挨饿的痛苦,那副难堪、窘迫的神态中,善解人意的主人主动替诗人解了围。「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两句看似在说诗人因主人的慷慨相赠而感到满意,其实透过诗歌至此一变而转轻快的语调,我们彷佛看到诗人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心中的一块大石落了地。难堪没有了,窘迫消失於无形。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一经交谈,却发现原来是志同道合的知己,於是,酒兴未阑,诗兴又发。《移居二首》说「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又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主人必是又一个「素心人」,足与言咏赋诗、谈文析理的。当此之际,物质生活的困乏,乞食路上步履的沈重,皆已忘怀,唯有其乐也融融,乐也陶陶。诗人之乐,除了「情欣新知欢」外,当也与他任真自得的思想相关吧。
似乎到临走了,诗人才想起自己乃是乞食而来,话题才又回到了这一题目上: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主人的礼待与厚赠,让诗人感愧不已。虽然说愧非韩才,但诗人援用这一典故,再联系他少年时代「猛志逸四海」的抱负,却可看到诗人心有所不甘、不平。「衔戢知何谢?」抱负无法实现,才干无法施展,隐居以终老,所以就只能「冥报以相贻」。虽是答谢主人的殷勤之辞,却也隐含了诗人生平遭际的几分沈痛。
I. 约客的赏析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文赏析
赏析一
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全诗通过对诗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赏析二
首句“黄梅时节家家雨”,交待了当时的环境。黄梅时节乃是立夏后数日梅子由青转黄之时,江南多雨,俗称黄梅天。其时细雨绵绵,正所谓“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泄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仿佛“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心情异常恬静安详。
“青草池塘处处蛙”这句,诗人的注意力从霏霏淫雨,自然而然地转到了远远近近,此起彼伏的片片蛙声,正是这处处蛙声,烘托出了当时周遭的清静,试想,如非心如止水,神游物外,而是焦灼烦躁,何以知微渺“虫声”今夜“新透绿窗纱”?
再看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我猜想,书中之所以得出“焦灼”结论,多半便依了这句。朋友过了夜半还不来,倘是你我,当然不免焦灼。但这是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之一,人称“鬼才”的赵师秀。赵师秀,字紫芝,又字灵秀,光宗绍熙元年进士,曾任上元县主薄,筠州推官。他虽寄身仕宦,但失意消沉,常与僧道同游山水之间,向往恬静淡泊的生活,甚至还想与陶渊明一样“归寻故园”(《九客一羽衣泛舟,分韵得尊字,就送朱几仲》)。他死后,江湖派巨子戴复古作《哭赵紫芝》,说他是“东晋时人物”。当不致于“有约不来过夜半”便焦灼不安吧? 最后一句“闲敲棋子落灯花”。我不知道前人是怎么理解“闲”字的。我是这样想,“闲敲”之“闲”,应当仿佛我们偶凭小几,百无聊赖,适见案头笔墨,于是顺手拿过,随随便便,漫不经心,信笔涂去,一如陆游“矮纸斜行闲作草”之意趣。赵师秀也便这样坐于灯前,遥等客人不至,百无聊赖,适见局中棋子,于是顺手拈起,随随便便,漫不经心,信手敲去,何来焦灼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