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卖火柴的小女孩赏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2-21 19:02:39

A. 《卖火柴的小女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奶奶把小女孩儿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1845年,安徒生受朋友邀请来到格洛斯顿城过圣诞节,安徒生兴冲冲地坐上了去格洛斯顿的马车。,在马上的两旁挂着“欢迎安徒生先生到来”的条幅,安徒生的马车在格洛斯顿的街道上缓缓前进,在街角处,安徒生看到一个只有五岁左右的小女孩正在卖火柴,她的手都冻僵了,路上行人渐渐变少,金发小女孩的火柴一根也没有卖掉。安徒生回去以后便以小女孩为素材写下著名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罗曼·罗兰曾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

在圣诞节的夜晚,所有人都在欢聚一堂,而小女孩没有穿鞋子在天寒地冻的夜晚还在卖火柴,看着人家窗户发出来的灯光,此刻小女孩的心里肯定特别地孤独和失落,但因为在温暖的火焰里看到了奶奶,小女孩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期望

爱可以是一个温暖的拥抱,也可以是一句温馨的问候,爱可以化解心中一切的阴霾,也唯有爱才能点亮久违的微笑,而这份爱的给予者却是小女孩在世上唯一关心她的人——奶奶。

在这份爱的幻想中,小女孩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亲情陪伴,这份亲情的温暖凌驾于温饱和寒冷甚至是小女孩的忧伤之上。

05写在最后

第二天,小女孩脸颊通红,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最后一夜被冻死了。

“她想用火柴取暖”人们说道。但没有任何人知道,她曾经见过了多么美好的东西,她曾经在温暖的光芒中跟祖母一起,走进了新年的幸福之中。

童话故事总是充满神奇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安徒生通过笔下小女孩的悲惨经历告诉我们了一个温暖的喜剧故事:纵然生活再苦,却也要心怀希望,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度,而在于生命的宽度,不管你经历了什么,却总要伸手触摸遥不可及的理想。

年少的时候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给我的第一直觉就是小女孩太可怜了,在不惑之年重读,给我更深的思考,这是关于爱与力量,希望与价值的人生哲学。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亲眼所见的小女孩卖火柴故事的艺术升华,其实在这篇小说里也隐喻了安徒生本人悲惨的人生经历。

安徒生出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父亲是鞋匠,母亲是佣人。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从小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中崭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本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

1838年,安徒生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安徒生的作品《安徒生童话》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和出版。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赞扬:给全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

不管是从卖火柴小女孩的悲惨经历还是安徒生本人的经历,都可以看出,人生之悲剧无处不在,但人生之喜剧却蕴含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就看我们是否善于挖掘人性和生活之美,在我们触手可及的有限时间里,不定格自己固有的生命模式,努力握紧生命赋予我们每个人的精彩瞬间,或许你也会发现人生之余,应该有更多的赋能。

B. 跪求买火柴的小女孩句段赏析

1.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

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这里交代了在大年夜这个特殊的背景下,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的情景。富人家都在忙着过节,而小

女孩却“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走着。这是多么的不合理、不公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资本主义社会

里穷人的悲惨生活。

2.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

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

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这是描写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情况。从“终于”这个词可以体会到,小女孩抽出这根火柴经过了

激烈的思想斗争,她实在是冷得支持不住了。在这根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小女孩看到了一个烧得旺旺的大

火炉,“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这是因为小女孩太冷

了。她渴望得到温暖,才出现了这种幻象。作者的想象十分合理。

3.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

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是小女孩第五次擦燃火柴时的幻象。从“赶紧”、“一大把”这些词语可以体会到,小女孩见到奶

奶时的心情是多么激动,留住奶奶的心情是多么急切。从“搂”字可以看出奶奶是多么疼爱她。“没有寒

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就是死亡,就是离开这个世界。这句话说明,小女孩活在这个世界上

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死了才能摆脱寒冷、摆脱饥饿、摆脱痛苦。小女孩是在产生幻觉的时候

死去的,仿佛是奶奶搂着她一同飞走的,所以课文中说“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这是怎样的“光

明”、怎样的“快乐”啊!从这两个词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4.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

中去。

这是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中有两个“幸福”。第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临死时是幸福的,

她是在看到许多美丽的东西的幻觉中死去的,这从“嘴上带着微笑”可以看出;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

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这两个“幸福”的实际意义就是受罪和死亡。

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悲愤心情,感受到他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深的同情和对贫富

悬殊的社会的强烈不满,这正是这篇童话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九、难句解析

1、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很大的拖鞋——那么大,

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下着雪的大年夜,穿着一向是妈妈穿的又大又旧的拖鞋,根本是起不到保暖作

用的,说明小女孩家很穷,她自己根本没有鞋。

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这句话讲小女孩想从许多火柴里抽出一根来,擦燃了暖暖手,但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自己却燃掉一

根火柴,她爸爸会打她的。难忍的寒冷逼得她顾不得挨打,终于抽出了一根。

3、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只是小女孩的幻想和愿望。在小女孩所处的社会里,“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

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要想真正过上没有寒冷、饥饿的、痛苦的生活,只有推翻人剥削人的社会。小女孩之

所以产生这样的幻想,正说明她在那个现实世界中有的只是寒冷、饥饿和痛苦。小女孩就是怀着这美好的

幻想,被寒冷、饥饿和痛苦折磨死了的。

4、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

福中去。

这句话中,两个“曾经”表明小女孩是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死去的。而这样美好的愿望却又是“谁也

不知道”的,说明了谁也不关心她。这些美好的愿望,与“谁也不知道”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小女孩

的悲惨命运。

C. 卖火柴的小女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卖火柴的小女孩》写的是一位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D. 卖火柴的小女孩全文赏析。不是片段赏析!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小女孩向画片伸出手去。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小女孩说。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E. 买火柴的小姑娘人物赏析500字

苦难的童年《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十九世纪丹麦作家安徒生用现实主义笔法形象逼真地描专写了的属一个女孩苦难的童年形象,在这篇童话作品中安徒生塑造了一个在贫困的生活逼迫下,不得不于大年三十夜晚仍然在街头卖火柴求生的小女孩,并且在饥寒交迫的折磨下,看着富人家的丰盛晚宴,活活地冻死在寒夜的街头,多么可怜的孩子啊!尽管她是作家笔下的一个人物形象,尽管描写的是大洋彼岸的一个女孩的悲惨命运,尽管她是十九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小小缩影,但对今天的我们仍然有着强大的震撼力。文章阅读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几年了,这个被冻死的小女孩形象以及她的悲惨命运总是让人牵挂着。对比我们现在的孩子,花季少年,无论男孩女孩,正是被家里众亲人呵护、宠爱着的时候,那么为什么单单“卖火柴的小女孩”却会遭遇如此悲惨的命运呢?通过对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剖析,结合当时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极大的现实,我们终于明白她的苦难童年只是一个形象代表,在她身上凝聚着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贫富差距悬殊极大的现实世界中众多儿童的不幸遭遇。而卖火柴的小女孩也不是作家安徒生幻想的一个人物形象,所描写她的苦难童年生活也并非凭空捏造和虚构的故事...

F.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品赏析

真实是文学作品感人的生命力,任何虚假的演示和一切虚伪的夸张都不足以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安徒生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对这个可怜小女孩不幸命运描写的同时,也对这个孩子在饥寒交迫、孤立无助的情况下,对她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致描写,尤其是写她对美食、温暖和亲情的幻想。作家细致地描写了小女孩关于温暖的火炉、肥美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这四个幻想片段,而这样的幻想,恰恰是当时资本主义制度下贫苦民众的难以实现其美好愿望,无法保障温饱的心理反应。而这样的幻想却有别于童话世界中那些铜头铁臂、青面撩牙、飞沙走石般的幻想式的描写,她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是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现实的最真切反映,人物是随处可见的,故事是随时都可以发生的。
悲剧的力量在于把美好撕破给人看,《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对一个花季少女纯洁灵魂的摧残,这个可怜的女孩连最起码的温饱都失去的一瞬间,仍然保持着对美好情境的向往,这或许就是人性的本真所在,而作家安徒生恰恰是把这个弱小生命的凄苦和悲惨命运与她对美好情境的向往与破灭叠化在一起描写的,这增强了人物形象的艺术感染力。文章这样描写到“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在幻景中看到过“温暖的大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在幻想中和奶奶一起飞向天国去寻找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生活。作者把小女孩美丽的幻景与她面临的冷酷的现实叠化在一起描写,对罪恶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十九世纪中叶丹麦作家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作品。这个故事描述了当时冷酪的现实与女孩美妙的幻想交织的画页。文章采用对比的艺术手法,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之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明亮与黑暗的反差、温暖与残酷的对比,将整部作品引入一种令人心碎的凄惨境地。
这篇童话为了更好地反映出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作者把故事安排在大年夜这个特定时间里来展开是很有深意的。大年夜正是家人合家欢聚,寻欢作乐之时;而可怜的小女孩。在这个又冷又黑的晚上,孤苦伶仃流落街头卖火柴,最后冻死街头。 “天冷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街上到处飘来富人家的烤肉香味。有钱人家的圣诞树是那么大,那么美,挂着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可是,就在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夜晚,小女孩却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这时间,气氛与小女孩的年龄、行动、处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在文章中,作者十分善于利用环境对比来衬托出凄惨的气氛。一边是“每个窗子里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鸭的香味”,一边是“小女孩的家只有房顶,破裂的四壁可以漏出风来,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同时,在贫富对比悬殊的社会环境中,少爷的马车在街上横冲直撞,小女孩为了躲避飞奔而来的马车,不小心把妈妈给她穿的大拖鞋跑丢了一只,当场有人捡起来嘲笑说,将来等他有了孩子可以把它当摇篮。这说明在当时的社会里,富人的幸福与快乐是建立在穷人的痛苦上。这样的社会,对穷人是何等的不公平。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双重对比,更显出当时社会贫富何等悬殊。
作者在童话中塑造了小女孩这个典型人物,小女孩的形象实在惹人怜爱。
一是“大”拖鞋与“小”女孩的对比。“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的确穷得连鞋都穿不上。即便这祥,最令人觉得可怜的是,这么“小”的一个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光着头赤着脚、孤苦伶仃地在街头卖火疑。
二是,小女孩光头小脚与美丽的金黄的长发对比。文中这祥写“雪花落在她的金色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拉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读到这里,谁都觉得小女孩长得实在美丽可爱,但她自己因为又饥又冷,根本不会注意这些。
在文章结构上,作者匠心独运,这主要表现在新年的美好快乐与小女孩冻死街头的对比。在一般人民里,新年是一片欢乐祥和的,生活是幸福快乐的。可有谁会想到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冻死街头呢?这一强烈的反差,谁都会打一个冷颤。其次是温暖的阳光与小女孩冰冷的尸体对比,温暖的阳光为什么照不到小女孩的身上?这正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真实写照。小女孩的悲惨结局是当时千千万万穷苦孩子的缩影。
作者通过描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像与冰冷的现实作对比。第一次幻象,小女孩看到了大火炉,是因为她在现实中寒冷,说明她饥寒交迫。第二次,小女孩看到烧鹅向她走来,是因为她在现实中饥饿,说明她渴望美食。第三次,小女孩看到圣诞礼物,是因为她没有快乐,说明她向往快乐。第四次,第五次她看到了奶奶,还带着她飞走,是因为她没人爱抚,说阴她渴望得到爱抚。
通过这祥的对比分析,不难看出,小女孩什么都没有,只能一次次擦燃火柴,一次次地在幻像之中寻觅。她的美好愿望和幸福憧憬只是寄托在她的幻像之中。除此之外,她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作者通过这种想象和现实的反差对比,揭示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控诉了那个造成贫富不均的社会制度。

G. 对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进行评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历来被收在各种版本的安徒生童话选本中,多年来也被作为童话编入我国小学和中师语文教材.但是,我们如果拿“幻想”这一童话的基本特征来衡量该作,并将该作同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进行比较,便不难看出,《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文学体裁上其实应属小说而非童话.
我们知道,作为童话基本特征的幻想,它是作家进行创作时在主观世界展开的虚幻的艺术想象,它是童话赖以产生的创作方法和生产过程.这样的幻想,全面体现在童话形象、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等创作诸要素中.
童话反映社会生活.必须通过塑造童话形象,而童话形象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或不可能存在的,它是作者幻想的产物,由作者赋予这种幻想的产物以特定的象征意义,从而达到反映社会生活的写作目的.童话对社会生活的这种反映,是一种从幻想到现实的折射式反映模式.而小说反映社会生活则是通过塑造社会生活中活生生的现实的人物形象,这是一种源于现实、观照现实,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直接反映的模式.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塑造了一个为极端贫困的生活所迫,在大年夜卖火柴而终于被冻死的小女孩的形象,这一人物形象无疑凝聚了资本主义现实世界诸多不幸儿童的悲惨形象,是当时现实生活中极为真实的活生生的一个女童形象,而绝然地不同于那些在社会生活中并不可能实际存在,只是作者幻想产物的童话形象,如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等等.所以,从艺术形象的类别来说,卖火柴的小女孩应属小说人物而非童话形象.
同样,童话思想内容的表达,也借助于幻想;而小说,则是以极其可信的真实性,以最直接、最切近的观照现实的艺术方式来表达思想内容.《卖火柴的小女孩》通过写一个女童的不幸际遇和结局,来表现资本主义制度下底层人民的悲惨状况,这一思想内容,显然也是属于这种最直接、最切近的现实观照式的表现,而绝非借助童话之幻想形式的表现.如此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通过真实而艺术地揭示生活本质面貌来表达思想内容的作品,自然绝非幻想的童话,而是符合小说本义的作品.
童话幻想的基本特征决定了拟人、象征等具体表现手法成了童话的基本的表现手法.安徒生所有那些童话名篇,几乎无一不是运用这些童话表现手法的范例.但是,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作品中,却找不到童话作品中几乎是必用的这类表现手法的踪影.小女孩的形象,小女孩的遭际本身,就已经直接地表现和控诉了那不合理的社会现状,这里实在已无须拟人和象征——而这些.却正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常式.诚然,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也细致地描写了小女孩关于温暖的火炉、肥美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这四个幻想.并占有相当篇幅.但这种“幻想”,只是处身在极其寒冷、饥饿、黑暗和冷酷的现实环境中的小女孩由于对相应的生命之必需的渴望而生的幻觉,是小女孩在冻死前夕很真实的心理活动的具象的表现,而绝非作为童话创作基本方法的那种幻想,更不是幻想出来的童话情节.显然,作为童话创作基本方法的那种幻想与作为人物内心活动的这种“幻想”(实是幻觉).有着完全不同的两种语汇意义,绝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据此而把《卖火柴的小女孩》强拉出小说的体裁而纳入童话范畴的,这正如同人们不能因为《红楼梦》中多处写到人物幻觉而将之归入童话一样显而易见.
由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艺术语言同安徒生那些脍灸人口的童话作品的艺术语言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当人们读这篇作品时,往往也就很自然地品味出一种安徒生式的,极类童话的艺术韶味.然而也正因为如此,正确认识该作属于小说而不属于童话,这对人们研究童话创作和儿童小说创作这两者的亲缘关系,研究它们在创作中的相互借鉴和艺术风格的相互作用、相互融汇.就具有了很宝贵的意义.同时,这对于全面认识安徒生的创作成就也很有价值.据此,我们可以说,安徒生作为一位童话大师,处身在十九世纪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空前繁荣的那个时代,他同时也’是一位有着短篇小说华章的作家.只是由于他的短篇小说数量少,这一篇小说名作往往也就与他的其他童话名篇收编在同一本童话集子中了,也许,这也是它被许多人误认为是童话的一个客观原因

望采纳,谢谢!

H. 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表现手法

最突方法是:对比 重要的方法:环境描写、细节描写 理由: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著名童话故事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话故事,发表于1846年。 文章采用对比的艺术手法,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之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明亮与黑暗的反差、温暖与残酷的对比,将整部作品引入一种令人心碎的凄惨境地。 这篇童话为了更好地反映出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作者把故事安排在大年夜这个特定时间里来展开是很有深意的。大年夜正是家人合家欢聚,寻欢作乐之时;而可怜的小女孩。在这个又冷又黑的晚上,孤苦伶仃流落街头卖火柴,最后冻死街头。 “天冷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街上到处飘来富人家的烤肉香味。有钱人家的圣诞树是那么大,那么美,挂着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可是,就在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夜晚,小女孩却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这时间,气氛与小女孩的年龄、行动、处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在文章中,作者十分善于利用环境对比来衬托出凄惨的气氛。一边是“每个窗子里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鸭的香味”,一边是“小女孩的家只有房顶,破裂的四壁可以漏出风来,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同时,在贫富对比悬殊的社会环境中,少爷的马车在街上横冲直撞,小女孩为了躲避飞奔而来的马车,不小心把妈妈给她穿的大拖鞋跑丢了一只,当场有人捡起来嘲笑说,将来等他有了孩子可以把它当摇篮。这说明在当时的社会里,富人的幸福与快乐是建立在穷人的痛苦上。这样的社会,对穷人是何等的不公平。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双重对比,更显出当时社会贫富何等悬殊。 作者在童话中塑造了小女孩这个典型人物,小女孩的形象实在惹人怜爱。 一是“大”拖鞋与“小”女孩的对比。“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的确穷得连鞋都穿不上。即便这祥,最令人觉得可怜的是,这么“小”的一个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光着头赤着脚、孤苦伶仃地在街头卖火疑。 二是,小女孩光头小脚与美丽的金黄的长发对比。文中这祥写“雪花落在她的金色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拉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读到这里,谁都觉得小女孩长得实在美丽可爱,但她自己因为又饥又冷,根本不会注意这些。 在文章结构上,作者匠心独运,这主要表现在新年的美好快乐与小女孩冻死街头的对比。在一般人民里,新年是一片欢乐祥和的,生活是幸福快乐的。可有谁会想到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冻死街头呢?这一强烈的反差,谁都会打一个冷颤。其次是温暖的阳光与小女孩冰冷的尸体对比,温暖的阳光为什么照不到小女孩的身上?这正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真实写照。小女孩的悲惨结局是当时千千万万穷苦孩子的缩影。 作者通过描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像与冰冷的现实作对比。第一次幻象,小女孩看到了大火炉,是因为她在现实中寒冷,说明她饥寒交迫。第二次,小女孩看到烧鹅向她走来,是因为她在现实中饥饿,说明她渴望美食。第三次,小女孩看到圣诞礼物,是因为她没有快乐,说明她向往快乐。第四次,第五次她看到了奶奶,还带着她飞走,是因为她没人爱抚,说阴她渴望得到爱抚。 通过这祥的对比分析,不难看出,小女孩什么都没有,只能一次次擦燃火柴,一次次地在幻像之中寻觅。她的美好愿望和幸福憧憬只是寄托在她的幻像之中。除此之外,她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作者通过这种想象和现实的反差对比,揭示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控诉了那个造成贫富不均的社会制度。

I. 卖火柴的小女孩 鉴赏

很可怜啊!
很悲惨!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