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冯至十四行诗赏析

冯至十四行诗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2-21 13:48:27

① 结合冯至的这首“十四行诗”讨论:为什么杜甫诗歌称为

书目:1.《杜甫传》 冯至著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简介:《杜甫传》是诗人冯至结合自身的流亡经历,以切身的感触和体会所写就的一部对诗人杜甫诗化生涯的佳作,它是一部将诗与人、诗与社会、诗与时代相糅合的诗人传记.从书中的诗里我们可以读出人生,感悟个人与国家兴亡的关联,也从诗人起伏的人生经历中读出诗的意境及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世称杜诗为诗史,杜甫的一生,其实也是一部动人心魄的“诗史”. 2.《杜甫评传》莫砺锋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简介:研究杜甫的论著著汗牛充栋,传记类的著作也有多种.本书有两个特点,首先,以杜甫伟大的诗人兼深刻的思想家对他的文学成就,人生哲学进行剖析.其次,评、传结合,以当时广阔的社会背景对杜甫加以研讨,论述其在历史中独特的光辉. 3.《杜甫传》 马昭著 北约文艺出版社 1996,1997印4.《杜甫传》 万曼著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杜甫生平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评传》与《杜甫传》之比较杜甫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都处于贫病交加,食不果腹的状态,幸时常有友人接济才得以度日,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足以展现其一生的艰辛历程,虽然没有在生前的时代大熠光彩,但身后却能以诗中“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惨淡经营的意象,“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的结构,“思飘雨雾动,律中鬼神惊”的诗律,“凌云解笔意纵横”的境界,沉郁顿挫的风格,以其千锤百炼的艺术造诣与炉火纯青的老成境界征服一代 一代的后来人. 历史上除了《旧唐书》与《新唐书》中对杜甫有限的记录外,实在难以再找到其他系统的文字对他的人生经历有个详细的介绍,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后人对他的了解,这其中的缘由就归结于他那惊人的诗作产出,不仅对他的经历有了艺术的浓缩,而且将他所处的广阔的历史画卷都能一一展现在人们眼前.《旧唐书文苑本传》中讥笑杜甫“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足以说明封建士大夫与底层的劳动人民之间的隔膜是何等的厚重,但杜甫却能够冲出本阶级的营垒走向劳苦大众,以笔为刀,满蘸人民的血泪,记录下一个朝代的正统史书上所遗弃的有关普通民众的底层挣扎,为后世提供了最生动的研究材料. 莫砺锋的《杜甫评传》中分为六个大章节,分别以孕育“诗圣”的条件(时代、家庭、与禀赋),广阔的历史画卷与深沉的内心独白,卓岳不群的艺术造诣,志在天下的人生信念与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转益多师的文学观点与掣鲸碧海的审美理想,诗学绝诣与人品高标的千古楷模分析刻画了一位千秋诗圣的超凡形象.全书评、传结合而更侧重于评,以其诗歌为媒介,并试图将杜甫置于时代和社会的广阔背景加以审视,从而对杜甫的地位、影响及意思作出了深刻的阐述.同时作者既把杜甫当做伟大的诗人,详细论述其诗歌成就,与创作发展的过程;又把杜甫当做伟大的思想家,对其人生哲学、政治理念、美学思想进行了探讨.作者并不拘泥于将某个时期发生的一系列时间均一一说明,而是为了自己的观点来寻找相应的论据,从而在时间上有很大的跳跃性,这也使得全书极富条理性,便于从深处剖析. 相比之下,冯至的《杜甫传》更侧重于传,就像是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讲述了杜甫一生中颠沛流离的经历,从少儿时代的烂漫朦胧、刻苦勤奋;青年时代的壮游足迹;求仕之途的困居长安;安史之乱中的身陷贼中;朝廷的西窜与北征;派系斗争中的北斥华州;前往洛阳探望亲故(三吏三别);辗转秦州,同谷,成都;草堂宁静恬淡的岁月;避乱与回归;留寓夔州的飘零;到老年时代的漂泊荆楚及病故.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有条不紊地讲述着诗人坎坷的人生经历,并把对诗人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着重加以阐述,对诗作的分析也是为了说明诗人当时的境遇及他的心路历程. 唐帝国建立以后,有过两个被史学家称为盛世的时期,前一个是唐太宗贞观时期(627-649),后一个是唐玄宗开元时期(713-741).论政治清明,当然是贞观胜过开元,但如论经济发达,则开元堪称后来居上.虽然政治上也出现过比较混乱的阶段,但唐初制定的均田制和租庸调法等开明措施却一直在促进着生产的发展,经过了一百年的积聚,唐帝国终于在开元年间达到了隆盛的顶点. 唐玄宗是通过诛韦后,杀太平公主等斗争以登基并巩固地位的,即位之初尚能励精图治,然而面对着一派升平景象,骄奢淫逸之心逐渐萌发,帝国内部所隐藏的各种矛盾在不断地孕育、滋生、激化.朝政日趋黑暗,而开边之战频举,蕾将骄纵,边疆大员羽翼渐丰,终萌野心 ,于是一场浩劫撼动了唐王朝的根基.安史之乱前后的几十年,不仅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转折点,土地兼并之无限制和由此引起的异族入侵和藩镇割据面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也勾勒出了此后一千多年左右的社会发展的草图. 杜甫的一生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三个皇帝的统治时期,也就是说他的一生正好与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剧变时代相终始.开元年间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安定为诗人的读书漫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盛世气象自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仿佛是命运的有意安排,天宝五年,也就是唐玄宗已经册立了杨贵妃而且日趋昏聩荒淫,李林甫已经排斥异己而独揽政事,朝政和整个社会日趋黑暗,杜甫来到了京城长安.也仿佛是命运的有意安排,在那个以诗赋取士的年代偏偏科场蹭蹬,而此时杜闲已经去世,杜甫的经济来源断绝了,有时还穿着粗布短衣与贫民挤在一起去买太仓的减价米,现实生活折磨了杜甫,也深刻地教育了杜甫.他再无青年时代那种“轻狂”的心态,但同时也磨练出一双透视生活的眼睛,思想感情逐渐转移到挨饿受冻的普通百姓一边,创作出第一批闪烁着现实主义的光芒诗篇.在哭声震天的咸阳桥头,诗人细细聆听着征夫的缘分诉说.在仕女如云的曲江池畔,诗人远远地冷眼观看杨师兄妹的奢华排场.到了安禄山平叛乱的前夕,杜甫终于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惊心动魄的诗句,不仅对当时的黑暗现实发出了沉痛的控诉,而且对整个不合理的封建社会作出了深刻的揭露. 安史之乱的爆发,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那时候,李白正在宜城,岑参远在西域的北庭都护府,都远离了战乱地区.高适一度在洛阳任职,随即赴蜀中为官,而且他官位较高,并未受到流离饥寒之苦.王维在长安陷落后被叛军所询并迫受伪职,但长安收复后即免罪复官.在当时的大诗人中,只有杜甫被困于战乱与灾荒之中,凡是人民所遭受的痛苦他几乎都亲身经历或是耳闻目睹了. 天宝十五载(756)四月,杜甫往奉先携家人至白水依舅氏崔硕.六月潼关失守,白水告急,复携家逃难,经三川而至鄜州的羌村.八月,诗人单赴延州投奔灵武,中途为叛军所俘,虏至长安,次年四月冒险逃归凤翔. 乾元二年(759)七月,因关中饥馑,诗人弃官携家逃往秦州、复经同谷而往成都. 即使在诗人远离兵乱的中原之地,他仍然亲身经历了段子璋之乱(761)、徐知道之乱(762)、崔吁之乱(765)、臧玠之乱(770)等地方性战乱. 正由于杜甫从洛阳返华州途中,亲眼见到了石壕村里官吏如狼似虎的咆哮和新安道上百姓肝肠寸断的痛苦,亲眼见到了新婚夫妇的生离与垂老翁媪的死别,才写出了“三吏”、“三别”这种不朽之作.安史之乱所造成的大动荡,使隐藏在社会的阴暗面都毫无保留的暴露出来,从而使杜甫观察得更加深刻,并在写实的路上走得越来越远. 古有为楚国殚精竭虑,行吟河畔的屈原,今有为国家百姓牵肠挂肚,放声疾呼的杜甫,可以说两位都是以在非常时期历史所赋予非常使命的伟大的诗人. 关于《杜甫传》的写作目标,冯至曾经这样要求自己:“还杜甫的本来面目,他的伟大之处和历史局限性都要写够,写出分寸.” 杜甫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关注现实,关心民生疾苦,这些在他的诗歌中都有很具体的反映.但杜甫并不是一个高大全的人物,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由于时代的原因,他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冯至在作品中写道:“他在长安一带流浪,一天比一天穷困,为了维持生活,他不能不低声下气,充作几个贵族府邸中的‘宾客’.”“从这里我们看到,杜甫一方面被贫穷压迫,一方面被事业心驱使,为了求得一个官职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他40岁以前存留下来的并不多,一共不过50来首,其中固然有不少富有创造性的诗句,但歌咏的对象不外乎个人的遭遇和自然界的美丽和雄壮.”……通过上面的一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出冯至在作品中刻画了一个为贫困和仕进心折磨的真实的杜甫.在长安的十年,他努力想博得权贵的青睐,谋求仕进的途径,因此这个时期,他创作了很多歌功颂德、酬酢唱和的诗篇,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他更多的关注个人的荣辱,他的目光还没有投向广大的人民.这是他的历史局限性,但是阐述这一点时,冯至又真实地刻画了杜甫内心的矛盾,同时从个人的不幸中,杜甫也开始看出时代的危机,这一切都预示着他创作方向或者人生道路的转变即将到来. 杜甫的诗之所以被称为“诗史”,就在于他在诗歌中真实记录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年间的社会历史状况,这其中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也有普通老百姓痛苦呻吟的写照,不同于正史只关注帝王将相的文治武功,他的诗歌把目光投向广大的人民,即使在个人身世的感喟中,我们也能看到时代的影子.冯至本身是出色的诗人,文章中也专门选录了他的一首“十四行诗”,让大家能更好地认识“诗人如何写诗人”,同时也加深对杜甫诗歌被称为“诗史”的意义的了解.

② 冯至的十四行诗的特点是什么

特点来如下:
1、由于十四源行有严格的规则,即使在欧洲,许多写诗的人也都把它视为畏途,不敢轻易采用。
2、冯至在他的十四行诗中,还借用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如暗示、象征、联想、跳跃等反映人的感觉、印象和心理状态。
3、为抽象概念、哲学思维找到血肉之躯,降感性和理性有机地综合起来,是二十世纪初英美现代派诗人和理论家庞德和艾略特所特别强调的。
4、在思想内容上,它们摒弃了诗人早期渚歌抒写“狭窄的情感。个人的哀愁”的低沉情调,表达了注视现实、培养情操的心愿;
5、在艺术上,诗人较熟练地运用了十四行诗这种西方古老的格律诗形式,显示了杰出的艺术才华。
要说具体特点只能具体到诗了,这是境界的诗,我很崇拜
希望帮到你

③ 冯至的十四行诗“我们听着狂风里的暴雨”篇赏析

这首十四行写抄到了“铜炉”袭和“瓷壶”,我就想到了董桥说的一个故事——宋庆龄送人景泰蓝盒子,还附了一封英文信,说这盒子可以装茶叶或糖果。董桥对此评论道:景泰蓝盒子就是景泰蓝盒子,什么都不装也行的。宋是把这盒子当成一个用具推荐给别人,董是看中盒子本身的艺术价值,而在冯至的诗中,这些类似于景泰蓝盒子的“铜炉”和“瓷壶”正要挣脱被强加于他们身上的规定性——形状、用途、意义之类,分解开来,还原回去,感觉上,好象养了好久的狗突然恢复了野性,向旷野奔去,一切都变得陌生了。所以诗人虽然身处其中,心理上和它们“也有了千里万里的距离”。

我不能确定的是“铜炉在向往深山的矿苗”和“瓷壶在向往江边的陶泥”,是表现一种叛逃?一种对樊篱的挣脱?一种对本原的回归?或者,是风雨中飞鸟的归巢。反正,它令诗人想到自己的流离之苦,进而想到器物也有寻找自己的归属的望,以此强化了自己的孤独感、飘泊感。这首诗,最适合中年人读,因为它表现的正是中年人那种欲成不成、狐疑顾盼、前后思量、知易行难的动荡心态。这首诗,甚至整个《十四行集》就象这样,平和地叙述下有非常的动感。

④ 冯至 十四行诗之二十六 赏析

冯至《十四行集》之二十六.这是另一种生命体验:如何看待我们自以为已经熟知的内外部与自我世界容?阅读此诗要抓住几个关键词语:诗的一开始就提出"熟路"这样一个意象,然后不断以"隐藏"、"生疏"、"迷途"这样的抽象词语加以颠覆,自然引出第三节的意念提升:对"身边"的"事物"要保持一种新鲜的紧张感,不断有"新的发现";最后一节更是引向"自己":连自己的发肤属于谁都是可以提出疑问的。

⑤ 冯至(十四行集)

十四行集(二十七首)

作者:冯至

一 我们准备着

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
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
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
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

我们的生命在这一瞬间,
仿佛在第一次的拥抱里
过去的悲欢忽然在眼前
凝结成屹然不动的形体。

我们赞颂那些小昆虫,
它们经过了一次交媾
或是抵御了一次危险,

便结束它们美妙的一生。
我们整个的生命在承受
狂风乍起,彗星的出现。

二 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

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
我们都让它化作尘埃:
我们安排我们在这时代
象秋日的树木,一棵棵

把树叶和些过迟的花朵
都交给秋风,好舒开树身
伸入严冬;我们安排我们
在自然里,象蜕化的蝉蛾

把残壳都丢在泥里土里;
我们把我们安排给那个
未来的死亡,象一段歌曲,

歌声从音乐的身上脱落,
归终剩下了音乐的身躯
化作一脉的青山默默。

三 有加利树

你秋风里萧萧的玉树——
是一片音乐在我耳旁
筑起一座严肃的殿堂,
让我小心翼翼地走入

又是插入晴空的高塔
在我的面前高高耸起,
有如一个圣者的身体,
升华了全城市的喧哗。

你无时不脱你的躯壳,
凋零里只看着你成长;
在阡陌纵横的田野上

我把你看成我的引导:
祝你永生,我愿一步步
化身为你根下的泥土。

四 鼠曲草

我常常想到人的一生,
便不由得要向你祈祷。
你一丛白茸茸的小草
不曾辜负了一个名称

但你躲避着一切名称,
过一个渺小的生活,
不辜负高贵和洁白,
默默地成就你的死生。

一切的形容、一切喧嚣
到你身边,有的就凋落,
有的化成了你的静默:

这是你伟大的骄傲
却在你的否定里完成。
我向你祈祷,为了人生。

五 威尼斯

我永远不会忘记
西方的那座水城,
它是个人世的象征,
千百个寂寞的集体。

一个寂寞是一座岛,
一座座都结成朋友。
当你向我拉一拉手,
便象一座水上的桥;

当你向我笑一笑,
便象是对面岛上
忽然开了一扇楼窗。

只担心夜深静悄,
楼上的窗儿关闭,
桥上也断了人迹。

六 原野的哭声

我时常看见在原野里
一个村童,或一个农妇
向着无语的晴空啼哭,
是为了一个惩罚,可是

为了一个玩具的毁弃?
是为了丈夫的死亡,
可是为了儿子的病创?
啼哭的那样没有停息,

象整个的生命都嵌在
一个框子里,在框子外
没有人生,也没有世界。

我觉得他们好象从古来
就一任眼泪不住地流
为了一个绝望的宇宙。

七 我们来到郊外

和暖的阳光内
我们来到郊外,
象不同的河水
融成一片大海。

有同样的警醒
在我们的心头,
是同样的运命
在我们的肩头。

要爱惜这个警醒,
要爱惜这个运命,
不要到危险过去,

那些分歧的街衢
又把我们吸回,
海水分成河水。

八 一个旧日的梦想

是一个旧日的梦想,
眼前的人世太纷杂,
想依附着鹏鸟飞翔
去和宁静的星辰谈话。

千年的梦象个老人
期待着最好的儿孙——
如今有人飞向星辰,
却忘不了人世的纷纭。

他们常常为了学习
怎样运行,怎样降落,
好把星秩序排在人间,

便光一般投身空际。
如今那旧梦却化作
远水荒山的陨石一片。

九 给一个战士

你长年在生死的边缘生长,
一旦你回到这堕落的城中,
听着这市上的愚蠢的歌唱,
你会象是一个古代的英雄

在千百年后他忽然回来,
从些变质的堕落的子孙
寻不出一些盛年的姿态,
他会出乎意料,感到眩昏。

你在战场上,象不朽的英雄
在另一个世界永向苍穹,
归终成为一只断线的纸鸢:

但是这个命运你不要埋怨,
你超越了他们,他们已不能
维系住你的向上,你的旷远。

十 蔡元培

你的姓名常常排列在
许多的名姓里边,并没有
什么两样,但是你却永久
暗自保持住自己的光彩;

我们只在黎明和黄昏
认识了你是长庚,是启明,
到夜半你和一般的星星
也没有区分:多少青年人

从你宁静的启示里得到
正当的死生。如今你死了,
我们深深感到,你已不能

参加人类的将来的工作——
如果这个世界能够复活,
歪扭的事能够重新调整。

十一 鲁迅

在许多年前的一个黄昏
你为几个青年感到一觉;
你不知经验过多少幻灭,
但是那一觉却永不消沉。

我永远怀着感谢的深情
望着你,为了我们的时代:
它被些愚蠢的人们毁坏,
可是它的维护人却一生

被摒弃在这个世界以外——
你有几回望出一线光明,
转过头来又有乌云遮盖。

你走完了你艰苦的行程,
艰苦中只有路旁的小草
曾经引出你希望的微笑。

十二 杜甫

你在荒村里忍受饥肠,
你常常想到死填沟壑,
你却不断地唱着哀歌
为了人间壮美的沦亡:

战场上健儿的死伤,
天边有明星的陨落,
万匹马随着浮云消没…
你一生是他们的祭享。

你的贫穷在闪铄发光
象一件圣者的烂衣裳,
就是一丝一缕在人间

也有无穷的神的力量。
一切冠盖在它的光前
只照出来可怜的形象。

十三 歌德

你生长在平凡的市民的家庭,
你为过许多平凡的事物感叹,
你却写出许多不平凡的诗篇;
你八十年的岁月是那样平静,

好象宇宙在那儿寂寞地运行,
但是不曾有一分一秒的停息,
随时随处都演化出新的生机,
不管风风雨雨或是日朗天晴。

从沉重的病中换来新的健康,
从绝望的爱里换来新的营养,
你知到飞蛾为什么投向火焰,

蛇为什么脱去旧皮才能生长;
万物都在享用你的那句名言
它道破一切生的意义:“死和变。”

十四 画家梵诃

你的热情到处燃起火,
你燃着了向日的黄花,
燃着了浓郁的扁柏,
燃着了行人在烈日下——

他们都是那样热烘烘
向着高处呼吁的火焰;
但是背阴处几点花红,
监狱里的一个小院,

几个贫穷的人低着头
在贫穷的房里剥土豆,
却象是永不消溶的冰块。

这中间你画了吊桥,
画了轻盈的船:你可要
把那些不幸者迎接过来?

十五 看这一队队的驮马

看这一队队的驮马
驮来了远方的货物,
水也会冲来一些泥沙
从些不知名的远处,

风从千万里外也会
掠来些他乡的叹息:
我们走过无数的山水,
随时占有,随时又放弃,

仿佛鸟飞翔在空中,
它随时都管领太空,
随时都感到一无所有。

什么是我们的实在?
我们从远方把什么带来?
从面前又把什么带走?

十六 我们站立在高高的山巅

我们站立在高高的山巅
化身为一望无边的远景,
化成面前的广漠的平原,
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

哪条路、哪道水,没有关联,
哪阵风、哪片云,没有呼应:
我们走过的城市、山川,
都化成了我们的生命。

我们的生长、我们的忧愁
是某某山坡的一棵松树,
是某某城上的一片浓雾;

我们随着风吹,随着水流,
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
化成蹊径上行人的生命。

十七 原野的小路

你说,你最爱看这原野里
一条条充满生命的小路,
是多少无名行人的步履
踏出来这些活泼的道路。

在我们心灵的原野里
也有几条宛转的小路,
但曾经在路上走过的
行人多半已不知去处:

寂寞的儿童、白发的夫妇,
还有些年纪青青的男女,
还有死去的朋友,他们都

给我们踏出来这些道路;
我们纪念着他们的步履
不要荒芜了这几条小路。

十八 我们有时度过一个亲密的夜

我们有时度过一个亲密的夜
在一间生疏的房里,它白昼时
是什么模样,我们都无从认识,
更不必说它的过去未来。原野——

一望无边地在我们窗外展开,
我们只依稀地记得在黄昏时
来的道路,便算是对它的认识,
明天走后,我们也不再回来。

闭上眼吧!让那些亲密的夜
和生疏的地方织在我们心里:
我们的生命象那窗外的原野,

我们在朦胧的原野上认出来
一棵树、一闪湖光,它一望无际
藏着忘却的过去、隐约的将来。

十九 别离

我们招一招手,随着别离
我们的世界便分成两个,
身边感到冷,眼前忽然辽阔,
象刚刚降生的两个婴儿。

啊,一次别离,一次降生,
我们担负着工作的辛苦,
把冷的变成暖,生的变成熟,
各自把个人的世界耕耘,

为了再见,好象初次相逢,
怀着感谢的情怀想过去,
象初晤面时忽然感到前生。

一生里有几回春几回冬,
我们只感受时序的轮替,
感受不到人间规定的年龄。

二十 有多少面容,有多少语声

有多少面容,有多少语声
在我们梦里是这般真切,
不管是亲密的还是陌生:
是我自己的生命的分裂,

可是融合了许多的生命,
在融合后开了花,结了果?
谁能把自己的生命把定
对着这茫茫如水的夜色,

谁能让他的语声和面容
只在些亲密的梦里萦回?
我们不知已经有多少回

被映在一个辽远的天空,
给船夫或沙漠里的行人
添了些新鲜的梦的养分。

二十一 我们听着狂风里的暴雨

我们听着狂风里的暴雨,
我们在灯光下这样孤单,
我们在这小小的茅屋里
就是和我们用具的中间

也有了千里万里的距离:
铜炉在向往深山的矿苗,
瓷壶在向往江边的陶泥,
它们都象风雨中的飞鸟

各自东西。我们紧紧抱住,
好象自身也都不能自主。
狂风把一切都吹入高空,

暴雨把一切又淋入泥土,
只剩下这点微弱的灯红
在证实我们生命的暂住。

二十二 深夜又是深山

深夜又是深山,
听着夜雨沉沉。
十里外的山村、
念里外的市廛,

它们可还存在?
十年前的山川、
念年前的梦幻,
都在雨里沉埋。

四围这样狭窄,
好象回到母胎;
我在深夜祈求

用迫切的声音:
“给我狭窄的心
一个大的宇宙!”

二十三 几只初生的小狗

接连落了半月的雨,
你们自从降生以来,
就只知道潮湿阴郁。
一天雨云忽然散开,

太阳光照满了墙壁,
我看见你们的母亲
把你们衔到阳光里,
让你们用你们全身

第一次领受光和暖,
日落了,又衔你们回去。
你们不会有记忆,

但是这一次的经验
会融入将来的吠声,
你们在黑夜吠出光明。

二十四 这里几千年前

这里几千年前
处处好象已经
有我们的生命;
我们未降生前

一个歌声已经
从变幻的天空,
从绿草和青松
唱我们的运命。

我们忧患重重,
这里怎么竟会
听到这样歌声?

看那小的飞虫,
在它的飞翔内
时时都是新生。

二十五 案头摆设着用具

案头摆设着用具,
架上陈列着书籍,
终日在些静物里
我们不住地思虑。

言语里没有歌声,
举动里没有舞蹈,
空空问窗外飞鸟
为什么振翼凌空。

只有睡着的身体,
夜静时起了韵律:
空气在身内游戏,

海盐在血里游戏——
睡梦里好象听得到
天和海向我们呼叫。

二十六 我们天天走着一条小路

我们天天走着一条熟路
回到我们居住的地方;
但是在这林里面还隐藏
许多小路,又深邃、又生疏

走一条生的,便有些心慌,
怕越走越远,走入迷途,
但不知不觉从树疏处
忽然望见我们住的地方,

象座新的岛屿呈在天边
我们的身边有多少事物
向我们要求新的发现:

不要觉得一切都已熟悉,
到死时抚摸自己的发肤
生了疑问:这是谁的身体?

二十七 从一片泛滥无形的水里

从一片泛滥无形的水里,
取水人取来椭圆的一瓶,
这点水就得到一个定形;
看,在秋风里飘扬的风旗,

它把住些把不住的事体,
让远方的光、远方的黑夜
和些远方的草木的荣谢,
还有个奔向远方的心意,

都保留一些在这面旗上。
我们空空听过一夜风声,
空看了一天的草黄叶红,

向何处安排我们的思、想?
但愿这些诗象一面风旗
把住一些把不住的事体。

⑥ 十四行集第十二首赏析,急啊!

1,冯至十行集第十二首
十二 杜甫‍

你在荒村里忍受饥肠,
你常常想到死填沟壑,
你却不断地唱着哀歌
为了人间壮美的沦亡:

战场上健儿的死伤,
天边有明星的陨落,
万匹马随着浮云消没…
你一生是他们的祭享。

你的贫穷在闪铄发光
象一件圣者的烂衣裳,
就是一丝一缕在人间

也有无穷的神的力量。
一切冠盖在它的光前
只照出来可怜的形象。
-------------------------------------
2赏析:一,你的贫穷在闪铄发光/象一件圣者的烂衣裳,/就是一丝一缕在人间//也有无穷的神的力量。/这四行是这首诗的核心.用来赞扬和讴歌杜甫伟大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
二、第一节描述了杜甫一生贫病、穷苦的遭遇,虽然自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却仍然胸怀天下,为人间的不幸和不平发声,“为了人间壮美的沦亡‘’“不断地唱着哀歌‘’。
三、第二节承接着“人间的壮美”,并进一步具象地写出“健儿的死伤‘’、‘’明星的陨落‘’,一实一虚地概括了杜甫笔下的生命赞歌。“万匹马随着浮云消没…“反衬了这种人间的壮美,同时也反衬了杜甫精神的不朽。因为“你一生是他们的祭享。“也就是说通过杜甫的诗歌让这些生命得于在艺术和精神世界里重生。
四,在音韵上整首诗都押韵ang,四行的中间两句也押韵。都在章法上,冯至的十四行都遵循着起承转合的结构特性。节拍上也统一为三拍。

⑦ <<别离>> 冯至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真挚美好的友情,内涵上侧重指出友情是朋友彼此的勉励和支持,友情是生活的动力,揭示了友情的价值。意象和语言运用有特色。运用“挥手”、“辽阔”、“工作”、“相逢”等意象,以具体描写始,以抽象的感悟终,淡化具体的离别场景和过程,融思于诗,侧重表达内在的情绪和深邃的哲理

冯至十四行诗,受德国现代主义作家里尔克的影响,表现了对于永恒,对于自然,对于流逝中万物的体验和思考。冯至说,里尔克“使我‘看’植物,不卑不亢忍受风雪,享受阳光,春天开它的花,秋天结它的果”。没有急躁,担当风雨,忍受艰苦,默默地从事有意义的工作,诗中“我们担负着工作的辛苦”,“各自把各人的世界耘耕”等,就表达了这样的人生思考。而这样的思考又包含着时间意识。里尔克在《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中说:“不能计算时间,年月都无效,就是十年有时也等于虚无……像树木似的成熟,不勉强挤它的汁液,勇敢地立于春日的暴风雨中,也不怕后边没有夏天来到。”生长、死亡,独立不移,以感恩的心情,与万物融为一体,获得永恒。冯至把这样的人生体验融化在诗歌的后两节诗境中,表现静默深邃的情怀。“怀着感谢的情怀想过去/像初晤面时突然感到前生”,“一生里有几回春几回冬/我们只感到时序的轮替/感受不到人间规定的年龄”。

⑧ 求冯至 十四行诗第21首的赏析 速度、、

作业么?来网上没源有的,给你个参考吧,我照那个抄的,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3c7b9d0100bhb1.html
你谁啊?老六?!

⑨ 能帮忙写一下冯至十四行诗第十五首的赏析文不,分析一下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就行

孤寂的凝淀,生命的结晶。
这很明显是冯至的一首抒情诗冯至的诗歌,他诗歌主要有抒版情诗、叙事诗权和哲理诗三类。它表达的主要内容是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交融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的思考,作者在质疑我们将西方的文化引进,毫无疑问,它可以为古老的中国文化吹进一股新的思潮和影响,但是作者也在担心这些引进的新思潮也掺杂了一些问题和弊病,并不完全适合中国这方古老的土地,同时他也忧虑这些新事物会不会像过往烟云一样并没有被完全吸收接纳深化,所以作者在担忧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势和动向,并对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在文化接触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表示质疑。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