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赏析宝钗临江仙

赏析宝钗临江仙

发布时间: 2021-02-21 07:02:49

Ⅰ 临江仙 薛宝钗(急)

《临江仙》十三首
【宋】苏轼
冬夜夜寒冰合井,画堂明月侵帏。青缸明灭照悲啼。青缸挑欲尽,粉泪裛还垂。未尽一尊先掩泪,歌声半带清悲。情声两尽莫相违。欲知肠断处,梁上暗尘飞。

多病休文都瘦损,不堪金带垂腰。望湖楼上暗香飘。和风春弄袖,明月夜闻箫。酒醒梦回清漏永,隐床无限更潮。佳人不见董娇饶。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怜宵。

诗句端来磨我钝,钝锥不解生鋩。欢颜为我解冰霜。酒阑清梦觉,春草满池塘。应念雪堂坡下老,昔年共采芸香。功成名遂早还乡。回车来过我,乔木拥千章。

谁道东阳都瘦损,凝然点漆精神。瑶林终自隔风尘,试看披鹤氅,仍是谪仙人。省可清言挥玉麈,真须保器全真。风流何似道家纯。不应同蜀客,惟爱卓文君。

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故应为我发新诗。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还凭流水送人归。层巅馀落日,草露已沾衣。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我劝髯张归去好,从来自己忘情。尘心消尽道心平。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俎豆庚桑真过矣,凭君说与南荣。愿闻吴越报丰登。君王如有问,结袜赖王生。

细马远驮双侍女,青巾玉带红靴。溪山好处便为家。谁知巴峡路,却见洛城花。面旋落英飞玉蕊,人间春日初斜。十年不见紫云车。龙丘新洞府,铅鼎养丹砂。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自古相从休务日,何妨低唱微吟。天垂云重作春阴。坐中人半醉,帘外雪将深。闻道分司狂御史,紫云无路追寻。凄风寒雨是駸駸。问囚长损气,见鹤忽惊心。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珠帘十里卷香风。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语音犹自带吴侬。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昨夜渡江何处宿,望中疑是秦淮。月明谁起笛中哀。多情王谢女,相逐过江来。云雨未成还又散,思量好事难谐。凭陵急桨两相催。想伊归去后,应似我情怀。

以上苏轼作品《临江仙》共13首

【注释】: 无
【小传】: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Ⅱ 求赏析《临江仙》曹雪芹

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如果有疏忽之处还望见谅。
这首词见于《红楼梦》第七版十回,缘权起于史湘云见到暮春时节柳絮纷飞,心有所感,作如梦令一首,后传与诗社众人看,诗社便发起填词。这首临江仙为宝钗所作,正是其中一首。
“白玉堂前春解舞”,技研柳絮纷飞之时的姿态优美;“东风卷的均匀”是写柳絮纷舞而不乱的情形;“蜂围蝶阵乱纷纷”一来写出了蜂蝶绕絮同舞之景,二来也写出了柳絮的轻薄无力;“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则言柳絮落败之时跌落泥土之中的情形,也是暗喻韶华易逝芳华难回的伤感。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则是以柳条对柳絮态度不变,表明自己态度:无论旁人对我是亲是疏,是好是坏,我自己的姿态都不会改变。“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句为全词神来之处。一改大多数人对于柳絮轻浮的嘲笑或是飘零时的哀愁,转而将对柳絮的无根不定的哀伤化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正有一种“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异曲同工之妙。
词由心生,能将旁人眼里司空见惯之物写出不一样的风格与情调,也正是因为宝钗其人乐观开朗,所以才会与旁人所思所感不同,独有一番风味。

Ⅲ 众位如何看待薛宝钗的《临江仙》

宝钗自己解释她的柳絮词,是有意不写柳絮的轻薄无根无绊,偏要把柳絮说回好了,才不落套。所答以,这首诗的基本情调与其他人写柳絮伤感的情调截然不同。本来漂泊不定的柳絮,被宝钗写得如此美好,她认为风中高扬的柳絮一定会有好运。万缕千丝终不改写出了宝钗恪守封建礼教,任凭分离聚合都无动于衷的特点。最后两句流露出宝钗不甘随家族的衰败而毁灭的初衷。
这首诗与黛玉的悲戚缠绵形成鲜明对比。虽然别出新裁,但本质上也是宝钗一贯有的风格。最后两句已成为名句

Ⅳ 柳絮词的赏析

林黛玉的这首的《唐多令》充满了“缠绵悲感”。
林黛玉从飘游无定的柳絮,联想到自己孤苦无依的身世,预感到薄命的结局,把一腔哀惋缠绵的思绪写到词中去。曾游百花洲的西施,居住燕子楼的关盼盼,都是薄命的女子,似乎是信手引来,实际是有意自喻。下阕诗人以草木自喻,年纪轻轻,竟愁到了白头。柳絮任东风摆布,正是象征黛玉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是对黛玉处境的写照,也是对悲惨结局的暗示。李纨等人看了这首诗,都点头感叹:“太作悲了。”除了这类悲戚语外,这个无父无母、寄居贾府的柔弱少女还能说出什么更乐观的话呢? 薛宝钗的《临江仙·柳絮词》,可以说是通部小说中最著名的一首词作。
因为这首词的最后一句话——“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宝钗没少受到拥林派红学家的攻击。一般的“红色红学家”,都喜欢抓住这句话如获至宝般地大做文章,声称此为宝钗如何如何“有野心”的证据。不是吗?在现代汉语,乃至历来的俗语中,“青云”、“青云直上”指的都是高官显爵。因此那些声称宝钗如何如何“野心勃勃”,如何如何“醉心于功名富贵”的说法,似乎也言之凿凿。然而,笔者却不能不说,这实在是一种缺乏古汉语常识的说法。因为在最初的古诗文中,“青云”、“上青云”不仅指的不是高官显爵、功名富贵这些东西,反而指的是不与权势集团同流合污的隐士情操!
比如,以下一些诗文中的用法:
佚名《续逸民志》:“嵇康早有青云之志。”
萧统《〈陶渊明集〉序》:“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与之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李渤《喜弟淑再至为长歌》:“昂昂独负青云志,下看金玉不如泥。”
王国维《人间词话》:“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横素波,干青云’之概”。
显然,面对嵇康之志、陶渊明之诗,古人皆使用了“青云之志”、“干青云而直上”等词汇来形容、来赞美。由此可见,“青云”二字在古诗文里的寓意,与后世的习惯用法正好相反.

Ⅳ 感谢您的回答,再请教您一个问题 薛宝钗的《临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 中的“解”如何解释

我认为这里的“解”应解释为“明白、懂得”,和“名花解语”种的“解”同义.
这句版话是说善解人意权的春风吹得柳絮飞满庭院,庭院好像白玉堂一样.白玉堂是富贵奢华的,而且把春风也拟人化了,来到堂前献舞.委婉的夸赞贾府.

Ⅵ 红楼梦中宝钗咏柳诗及其赏析,还有从这首诗词中可看出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

先来看来书中七十回原文:

宝钗源笑道:“终不免过于丧败。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所以我诌了一首来,未必合你们的意思。”众人笑道:“不要太谦。我们且赏鉴,自然是好的。”因看这一首,《临江仙》道是: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湘云先笑道:“好一个‘东风卷得均匀’!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又看底下道:

蜂团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评析:

自古以来所有诗词,只要是吟咏花草树木一类四季景物的,多数都是充满着惋惜悲切的思绪在其中,而特别象柳絮这种轻盈离落之物,更给人以无根飘零的感觉,所以是很少有人会把一个正面的情绪寄托于作品之中的。

薛宝钗填的这首词,从第一句起,已然不落俗套,东风卷得均匀

Ⅶ 求《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临江仙》这首词的鉴赏

这首词,我高三的语文老师曾经给我们分析过。

整首词是这样的: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1、这里的“春”也和“东风”一样,都是喻指那种可以决定“柳絮”们命运的力量。曹雪芹在这里写出了宝钗潜意识中对现在这种处境的满意,而且禁不住流露出希望能借助外界的这一主导力量使自己梦想成真。

2、宝钗在拿出她这首词之前,有这样一段议论:“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所以我诌了一首来,未必合你们的意思。”她原来是要作翻案文章的。同前面几首柳絮词低回的调子截然相反,宝钗这首词充满了开朗乐观的情绪。从宝钗的角度看,这同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性格一致;从《红楼梦》作者的意图看,似乎是让她乐观一阵,把未来想得十分美好,然后再让她失望。即先让她“登高”,然后再让她“跌重”。“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无根的柳絮飘上青云又怎么样?能永远留在天空中吗?最后还是免不了“随流水”,“委芳尘”。作者让宝钗故作乐观语,实际隐含着讽刺意味。有人根据宝钗这首词骂她是“野心家”,想向上爬,想夺“宝二奶奶”的宝座云云。

3、同是咏柳絮,黛玉的《临江仙》缠绵悲戚,宝钗却做欢娱之词,将这个人物的思想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建桃花社时的大观园正如词中所写,“蜂围蝶阵乱纷纷”,变故即将来临。而宝钗是一个深有心机,又颇有处事本领的人,她一向以高洁自持,又深得封建家长的喜爱,自然没有什么“丑事”沾身。所以她能“解舞”、“均匀”,不会像落絮那样“随逝水”“委芳尘”,而是要“频借力”“上青云”。这也恰恰展现了薛宝钗的勃勃野心,希望能够有朝一日能够爬上“宝二奶奶”的宝痤,大权在握。书中她的愿望的确是实现了,但是给薛宝钗带来的也只是无限的悲凉:她虽然赢得了权势,却没有赢得宝玉珍贵的爱情。到后来宝玉斩断尘缘而去,薛宝钗只能一生独守空闺,晚来也必凄凉寂寞。

呵呵,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咯!~O(∩_∩)O~~~

Ⅷ 《临江仙》

薛宝钗:临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流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诗词鉴赏】

宝钗在拿出她这首词之前,有这样一段议论:“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所以我诌了一首来,未必合你们的意思。”她原来是要作翻案文章的。

宝钗这首词充满了开朗乐观的情绪。从宝钗的角度看,这同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性格一致;从《红楼梦》作者的意图看,似乎是让她乐观一阵,把未来想得十分美好,然后再让她失望。即先让她“登高”,然后再让她“跌重”。“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无根的柳絮飘上青云又怎么样?能永远留在天空中吗?最后还是免不了“随流水”,“委芳尘”。作者让宝钗故作乐观语,实际隐含着讽刺意味。有人根据宝钗这首词骂她是“野心家”,想向上爬,想夺“宝二奶奶”的宝座云云,未免过于穿凿附会,作者未必有此意图。

参考资料:http://q.mop.com/topic_131180_1657914.html

Ⅸ 薛宝钗:临江仙,请高手鉴赏一下,谢谢啊!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流水,岂必委芳尘版。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权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宝钗在拿出她这首词之前,有这样一段议论:“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所以我诌了一首来,未必合你们的意思。”她原来是要作翻案文章的。
同前面几首柳絮词低回的调子截然相反,宝钗这首词充满了开朗乐观的情绪。从宝钗的角度看,这同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性格一致;从《红楼梦》作者的意图看,似乎是让她乐观一阵,把未来想得十分美好,然后再让她失望。即先让她“登高”,然后再让她“跌重”。“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无根的柳絮飘上青云又怎么样?能永远留在天空中吗?最后还是免不了“随流水”,“委芳尘”。作者让宝钗故作乐观语,实际隐含着讽刺意味。有人根据宝钗这首词骂她是“野心家”,想向上爬,想夺“宝二奶奶”的宝座云云,未免过于穿凿附会,作者未必有此意图。

Ⅹ “几曾随逝水何必委芳尘”好像是《红楼梦》中薛宝钗咏絮的《临江仙》有谁知道它完整的一阙词

《临江仙》

【原文】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天。

【译文1】

被春风吹散的柳絮在白玉堂前起舞翩跹,东风漫卷它的舞姿多么优美轻盈。
象成群的蜜蜂似阵阵的蝴蝶繁乱纷扬。这飞絮何曾随勿勿的春水流向远方?
这梅花又何必委弃在清香的泥尘。

千丝万缕连绵纠结始终不能改变,四处飘荡任由它聚合或是离分,
美好的春光莫笑它本来就无根无绊,只要不断地借助那强劲的春风的力量,
就能把我送上九霄的青云!

【译文2】
白玉堂前的春光似在舞蹈,柔和的东风徐徐吹来,柳絮漫天漫地撒得多么均匀,宛如蜜蜂围绕着蝴蝶纷飞的方阵。并没有落入流水远去,也不一定堕入泥尘。 柳丝条条依然如旧,不管柳絮是团聚还是离分,春光呵,不要笑我飘游无根,我要凭借着春风的力量,直上青云。)

【赏析】

这是薛宝钗所作的一阙柳絮词,该词被众人推选为独占鳌头的作品。

薛宝钗在叙述其创作意图时说过:“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由此可见,该词之所以能做到“不落俗套”,匠心独运,其根本原因,正在于道出了“人人笔下所无”的东西。

诚然,前面的几阙咏柳絮词,多是以抒写柳絮随风飘泊的幽恨,来寄寓词人对社会、人生的万般感慨的。这阙词虽然也描写春光里柳絮飘飞的景象,却一反前面词作中那种缠绵悱恻的情调,一变而为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强音。你看词的开头就已非同凡响:“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柳絮飘飞的地点,已不是黛玉笔下那触目愁肠的“百花洲”和“燕子楼”,而换成了充满富贵气象的“白玉堂前”——贵族家庭的住宅里;柳絮飘飞的姿态,虽然也仍是“一团团逐对成毯”,却已没有黛玉词中那种“空缱绻,说风流”的幽恨,一变而为欢快轻盈、均匀优美的舞姿,流露出一种欢愉融洽的欣喜之情。词的第三句,接以“蜂团蝶阵乱纷纷”的描写,来进一步烘染这春意喧闹的大好时光,从而唱出词人对春光的一曲赞歌。如若拿宝玉《南柯子》词中之“莺愁蝶倦”、湘云《如梦令》词中之“鹃啼燕妒”这些意象与之相较,则可见在所表达的感情基调上,与宝钗这阙词是迥然不同的。

词的四、五句表面上借用了宋人苏轼咏杨花词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一句意,却又在活用的基础上翻出一层,另辟新意,用一“几曾”、一“岂必”的反问句式,便顿使苏词中表达的情感作一逆转,化消极的情调为积极的精神。同时,就词的结构而论,则此处写柳絮的不愿意随波逐流、飘坠尘埃,正好为词的下片抒写柳絮直上青云的心愿,巧妙地埋下了伏线。

这样,过渡到词的下片,词人更侧重于抒写柳絮的情志:“万缕千丝终不改,任它随聚随分”。非常细腻地体现了柳絮尽管四处飘飞,也仍不改初衷,无牵无系,随缘自适的旷达襟怀。由于有了这层情志的铺垫,因而在词的最后三句,词人便直接地抒写了柳絮凭借东风扶摇直上的远大志向,这样便使整阙词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完成了对柳絮感慨整个心理流程的揭示。

显而易见,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的姿容和心理,实际上则是薛宝钗这位“人情练达世事明”的“淑女”自我个性的写照。她那种“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的处世态度,不正体现在柳絮“随聚随分”的形象描述中?她那种企图通过“选秀”仿元春事与后来一心希望博取主子欢心,争取登上“宝二奶奶”的宝座,挤进上层贵族统治行列的人生追求,不正通过对柳絮青云直上的吟咏,毫不隐瞒的表现出来么!因而,这首词实际上就是对薛宝钗整个人生观的最深刻的揭示。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