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许浑孤雁赏析

许浑孤雁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2-20 22:31:41

❶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与许浑《谢亭送别》艺术手法的比较

一、 认识常见意象

1.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在长亭送别,从而使得长亭这一自然景观常常出现在与送别有关的作品中。劳劳亭,离建康古城大约十五里;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一是指专有的地名,一是指某一地区中位于这个地区南侧的水浦,再一个是指河流的分口处,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此后人们便用“南浦”作为送别诗的意象。

2.杨柳。“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这一古老的风俗最早出现于汉代,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歌》:“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3.夕阳、日暮。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4.月。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5.酒。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李白《江夏别宋之悌》),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

6.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在暮年面对巫山巫峡的秋色,作者感到了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国势衰落,不禁发出“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的感叹,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象。

二、把握诗歌风格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1.伤感型。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

2.豪迈型。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此外还有高适《别董大》,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岑参的《送李副使碛西行军》,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三、理解常抒感情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的往往有别,大致可以分为:

1.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或相思之情。叙写朋友间深挚情意,主要通过典型的场景语言,声音、动作、或想象来传达离情别意。如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东》、李白诗《送友人》、白居易诗《南浦别》等。

2.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如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诗《别董大》及李白诗《赠汪伦》等。

3.借送别言志诗。这一类送别诗,以送别为题,但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如李白诗《梦游天姆吟留别》、陆龟蒙诗《别离》、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等。其中以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最有名气。

4.借送别表达思古之情。如骆宾王诗《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5. 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如李白诗《渡荆门送别》,杨万里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四、分析写作技巧

送别诗运用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常见方法和技巧。

1.融情于景:诗人触而伤怀、借以言情的客观物象,不外落日余晖、流水通波、江风引雨、平沙卷蓬、云横秦岭、路绕蜀山之属,这些物象一经带着作者的离情别绪入诗,成为“人化的自然”,便构成一种荒寒而悲凉、空廓而沉深的美感景象。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着力描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交织在一起,形成离别时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抒写惜别哀伤之情。

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心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言下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这样写更能深化主题而富于魅力。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通过写柳条藤蔓、黄莺的伤离别表现人的情思心绪。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二)“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那彻夜流溢的烛泪,都在为男女主人公离别而伤心,从侧面表现了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

3.以乐景衬哀情 :送别环境千差万别,有凄风苦雨中的送别,也有良辰美景中的离别。写凄风苦雨固然可以烘托别离之苦,写良辰美景又何尝不能反衬离人的懊恼。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和离别的难堪,美好景色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欧阳修的《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

4.想象(虚拟):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别后朋友行旅中的孤寂和在这种孤寂环境中的愁苦心情。更主要的则展示了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如王昌龄的《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想象分别后友人月下船泊潇湘,“愁听清猿”,甚至在梦里也因旅夜孤独而不得安寝的幻想,借以加倍地表现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深切的关怀。

5.比喻:用比喻的手法来抒写心情,是送别诗常见的艺术手段之一,如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用“水悠悠”比喻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还有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王维的《送沈子福之江东》“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也运用了比喻。

我们在鉴赏送别诗时,除了掌握以上的知识和方法外,还应了解作者、作品风格及创作背景等。做到知人论世,体察诗情。

2.熟读《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送魏万之京》《送友人》

3.了解作者:

陈子昂(659-700),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年任侠,24岁举进士,擢麟台正字,故世或称陈正字。迁右拾遗,故又称陈拾遗。屡上书言事,辞多直切,颇中世病,但罕为用。曾随武攸宜北征契丹,忤上降职。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诬陷,下狱死。陈子昂所作诗论著作《修竹篇序》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六朝柔靡诗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代诗歌及后代诗歌创作均有积极影响。所作诗歌以《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等为代表,作品指斥时弊,风骨高古,有汉魏风骨,是他的诗歌理论的最好体现.二)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理解“孤蓬”这一意象。

蓬草随风飞转,飘泊无根,而离别远行之人,本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遭遇之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更着一“孤”字,怜惜愈甚。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

(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比喻的修辞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离开大地,好像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形象地表现了依依惜别之情。

2.诗人表现这种感情的手法是怎样的?

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写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之情。

(四)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本诗结尾有什么特色?

以场景作结,衬托手法。

2.效果如何?

班马,离群的马。诗人离别之情却不明说,却以写马衬托。连马儿临别之时也不禁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3.评价诗人送别诗的情感基调。

新颖别致,不落窠臼。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而又豁达乐观。

四、布置作业:

完成《巩固案》内容。

《唐诗之送别类诗歌鉴赏》巩固案

班级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等第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 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 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答: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 第一、二句诗中,哪些意象是暗示送别内容的意象?

杨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渡头,送客之;罟师,船夫,桨,开桨即起程;临圻,交代所去之地

2. 第三句历来备受赞赏,请简要赏析

第三句运用比喻的修辞(奇特的想象),把相思之情比喻成春色,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诗人觉得自己心中无限的惜别之情,就像江南江北的春光,无处不在,伴随着友人归去。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 本诗运用了哪几种艺术手法?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烘托手法 以流水、客散、暮色等烘托伤心之情。

反衬手法 以流水无情衬人之有请。

对比手法 用作者与友人的贬谪之途对比,既点出同病相怜,有流露出答对友人的牵挂。

2 从艺术效果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的作用

艺术效果 营造了一个开阔的意境

思想感情 流露了作者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和惜别之情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

2.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香气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诗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这首诗的特点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送别之情?请联系诗歌的具体内容,赏析这种手法运用的妙处。

“乐景写哀情”,“乐景”是由“红叶青山”构成的艳丽画面,“哀情”就是离别的哀伤情感,以景色的美,反衬欢聚的难舍和离别的难堪(或分离的悲伤)。

❷ 一句纪念诸葛亮的诗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沉郁顿挫 统体浑成

——杜甫《蜀相》赏析

《蜀相》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七律中的名作。

公元二二一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

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O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成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都城,诸葛亮在这里主持国政二十余年,立下了勋业。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为他建立了祠堂。后来桓温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只有武侯祠完整无损。“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成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他们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旧有大城、少城),所以又称成都为锦官城、锦城或锦里。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成都地近锦江,这里山川明丽,美如绣锦,因而得名。“森森”,是形容柏树和得高大而茂密。据《儒林公议》、《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

这首联两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特别是其中的“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下了这样一个“寻”字。这个寻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后一句“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这是诗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柏森森”三个字还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这两句直承“蜀相”的诗题,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述的笔墨。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阶”,映照着台阶。古代的祠庙都有庭院和殿堂。人们要进入殿堂,要拾级而上。“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

这颔联两句,有如特写镜头,由远写到近,从祠堂的外部说到祠堂的内部,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内景。“映阶碧草自春色”,是承接第一句的丞相祠堂。碧草映阶,足见草深,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很少来到这里。“隔叶黄鹂空好音”,是承接第二句的古柏森森。黄鹂隔叶,足见树茂;黄鹂空作好音,表明武侯呕心沥血所缔造的一团糟,已被后人遗忘。这两句诗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并含有诗人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的情味。它同时还含有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这一层意思。特别是诗句中的“空”和“自”两个字的巧妙运用,使这一联的含义更加丰富。对于这两句,杜诗的评注者们有的认为是写景,有的认为是“真正抒情,而非实在写景”,这两种说法当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更确切些说,应当把这两句看成是“景语含情,情语寓景”。这正如宋代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一书中所说的“情景相融而莫分也”。这样的例子在杜诗中是屡见不鲜的。如杜甫在夔州时所写的《武侯庙》一诗,开篇两句:“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写出了庙外景色的荒芜,寄托着诗人对诸葛武侯身后凄凉的哀惋,就是生动的一例。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限。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的写景抒情诗句,可以说是真正达到了这种境地。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是,刘备三次登门拜访的事。诸葛亮《出师表》上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频烦”,多次地烦劳。另一说见清代汪师韩的《诗学纂闻》,汪师韩认为“频烦”是唐代俗语,意思与“郑重”差不多。“天下计”,是指统一天下的谋略。具体地说,这里指诸葛亮所制定的以荆州、益州为基地,整饬内政,东联孙权,北搞曹操,而后统一天下的策略。“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是指辅佐刘禅匡济艰危。“济”,有完成的意思,也可以解释为守成、成了事业。“老臣心”,指诸葛亮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这颈联两句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因为这一联是全首诗的重点和核心,所以诗人从开篇起便暗运斧斤,不断蓄势,一路盘旋,到此才着力点明,并用了浓重的笔墨。这也正合乎律诗中间二联“宜乎一浓一淡”的写作法则。这一联同时还是杜甫以议论入诗的范例。本来,以抒情为主是诗歌的显著特征,一般并不夹有议论。但是杜甫在这方面却打破了常规,而常以议论入诗,这不仅使他的诗歌内容有了特色,还体现了杜诗的一种技巧。清代沈德潜曾经说过:“人谓诗主性情,不主议论。似也,而亦不尽然。 ……但议论须带情韵以行。”杜诗的议论正由于有情韵,不仅没有冲淡诗的气氛和完整形象,反而使诗的抒情气氛更为浓重,形象更为丰满。仇兆鳌说这两句诗写得“沉挚悲壮”;浦起龙认为这个联语“句法如兼金铸成,其贴切开侯;亦如镕金浑化。”都是很有见地的。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

“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公元二三四年),他统率大军,后出斜谷,占据了五丈原(今陕西省?d县西南),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军中。“英雄”,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这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这两句诗是叙事兼抒情

❸ 孤雁许浑阅读答案这首诗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孤雁”这一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昔

这首咏物诗写于杜甫居住在夔州时.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绝妙. 依常规方法,咏物诗以曲为佳,以隐为妙,所咏的事物是不宜直接说破的.杜甫则不是这样,他开篇即唤出“孤雁”,而这只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它非常想念它的同伴.不单是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清人浦起龙评价说:“‘飞鸣声念群’,一诗之骨”(《读杜心解》),是抓住了要领的. 第二联境界忽然开阔.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显得惶急、焦虑和迷茫.天高路遥,云海迷漫,它不知道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这一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这一问,将诗人胸中的情感滚滚流出:“孤雁儿啊,我不正和你一样凄惶么?天壤茫茫,又有谁来怜惜我呢?”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清人朱鹤龄评注这首诗说:“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而且诗人所思念的不单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第三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飞鸣.它望尽天际,不停地望,仿佛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唤声声,不停地唤,似乎那侣伴的鸣声老在它耳畔响;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飞,不停地呼唤了.这两句血泪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绝.浦起龙评析说:“惟念故飞,望断矣而飞不止,似犹见其群而逐之者;惟念故鸣,哀多矣而鸣不绝,如更闻其群而呼之者.写生至此,天雨泣矣!”(《读杜心解》) 结尾用了陪衬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王风·黍离》),诗人与这些“不知我者”自然无话可谈. 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孤雁那样孤单、困苦,同时却还要不断地呼号、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它甚至连吃喝都可抛弃,更不顾处境的安危;虽然命薄但是心高,宁愿飞翔在万重云里,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就艺术技巧而论,全篇咏物传神,是大匠运斤,自然浑成,全无斧凿之痕.中间两联有情有景,一气呵成,而且景中有声有色,甚至还有光和影,能给读者以“立体感”,仿佛电影镜头一样表现那云间雁影,是诗中的神来之笔.

❹ 孤雁许浑主要通过什么手法刻画孤雁

形象:孤雁在潇潇暮雨中独自飞翔悲鸣,在静静的寒塘上面盘旋,欲下却回又迟疑,只恐遇险。答
目的;通过孤雁形象的描绘抒发带人飘泊异乡孤独凄凉的情感。
首联写“离群”背景,用“行”与“独”作对比,突出了孤雁之孤,也写出了诗人的同情。颔联写失群的原因和失群之后仓皇的表现,既写出当时的自然环境,也刻画孤雁的神情状态。颈联军孤雁穿云随月振翅奋飞,然而仍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

❺ 含有孤雁意象的诗句

古人认为鸿雁、鲤鱼、黄犬是可以代人传书信的,估计邮资便宜,到达率也高。所以雁便成为古诗词中的高频词,尤其是离思类诗词。本文认真阅读会有点伤感,调整好情绪。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李白《苏武》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晚秋/秋望/秋夕》
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杜甫《归雁》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白居易《南湖早春》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李商隐《霜月》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杜甫《孤雁/后飞雁》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
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军行》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蒋捷《虞美人·听雨》
若见秋风寒雁来,能寄音书否。——赵长卿《卜算子·十载仰高明》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伤离别。江南雁断音书绝。音书绝。两行珠泪,寸肠千结。——何梦桂《忆秦娥·伤离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迈陂塘》

❻ 在雪梅中在诗人笔下雪胜梅梅胜雪诗人要借此要表达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读了雪梅这首诗,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哲理:一个人应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还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

雪梅中蕴含哲理的诗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 年代: 宋 作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注释 ①卢梅坡,宋诗人。生卒年不详。“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 ②降(xiáng),服输。 ③骚人:诗人。 ④阁笔:放下笔。阁,同“搁”放下。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赏析】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鉴赏 这是宋代诗人卢梅坡咏物言志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对“梅”“雪”的评论,在比较中巧妙地写出各自的特色,并寓理于其中。

“梅雪争春未肯降”,这句是写梅雪在“争春”上互不相让。因为梅花在冬末春初开放,香气飘散,给人以一种春天不久要来临的感觉;而白雪几经降落,也意味着春天不远了。“未肯降”即不肯认输。 “骚人搁笔费平章”,这是指诗人要评价梅雪谁是报春使者,也需要放下手中笔,好好地权衡一番。“骚人”,即诗人:“搁”,放下:“平章”,评论。 一、二句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 “梅须逊雪三分白”,这句作者从颜色角度来写,梅不如雪那样洁白。“三分”以实写虚,是“少许”的'意思。这是梅的短处,恰是雪的长处。“逊”,逊色、差一点。

“雪却输梅一段香”,这句作者从气味角度来写,雪当然不具备梅花的香味。这是雪的短处,恰是梅的长处。“输”,这里作“差”讲。 三、四句意思:(看来)梅花在白的俏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白雪在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 一“色”一“香”,一“长”一“短”,堪称神思巧运:“骚人搁笔费平章”的难题,作者轻轻巧巧一笔即“盖棺”——其实是既“盖”又未“盖”,因为“色”与“香”是两个不同的角度啊! 对于咏物言志的诗,我们要从物中获得启示,联想到社会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即“由此及彼”)。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哲理:一个人应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还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

❼ 许浑咏古诗

你好。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今江苏镇江)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塞下曲】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早秋】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咸阳城西楼晚眺】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孤雁】
昔年双颉颃,池上霭春晖。
霄汉力犹怯,稻粱心已违。
芦洲寒独宿,榆塞夜孤飞。
不及营巢燕,西风相伴归。
【姑苏怀古】 《吴中先贤谱》 苏 文 编绘

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
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❽ 孤雁许浑诗歌鉴赏答案

这首咏物诗写于大历初杜甫居夔州时。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堪称佳绝。
次联境界倏忽开阔,诗人胸中情感的泉流滚滚流出,三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

❾ 许浑的孤雁这首诗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孤雁这一形象的

侧面描写对比的手法:1、今昔对比,过去双飞双栖息,如今独宿孤飞;2、和燕子对比,燕子在屋檐下筑巢,而孤雁孤独无依。通过对比突出离群孤雁的特点!

❿ 唐诗三百首有哪些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77位诗人的诗,共311首(也含唐诗三百首赏析),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是家弦户诵的儿童诗教启蒙书,所以比较浅显,读者容易接受,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李白: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月下独酌
春思
关山月
子夜四时歌:春歌 夏歌 秋歌 冬歌
长干行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梦游天姥吟留别
金陵酒肆留别
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蜀道难
长相思二首之一
长相思二首之二
行路难三首之一
行路难三首之二
行路难三首之三
将进酒
赠孟浩然
渡荆门送别
送友人
听蜀僧浚弹琴
夜泊牛渚怀古
夜思
怨情
玉阶怨
送孟浩然之广陵
下江陵
清平调三首之一 之二 之三

杜甫:
望岳
赠卫八处士
佳人
梦李白二首之一 之二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寄韩谏议
古柏行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兵车行
丽人行
哀江头
哀王孙
月夜
春望
春宿左省
至德二载
月夜忆舍弟
天末怀李白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别房太尉墓
旅夜书怀
蜀相
客至
野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登高
登楼
宿府
阁夜
咏怀古迹五首之一
八阵图
咏怀古迹五首之二
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咏怀古迹五首之四
咏怀古迹五首之
江南逢李龟年

王维:
送别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青溪
渭川田家
西施咏
洛阳女儿行
老将行
桃源行
山居秋暝
归嵩山作
终南山
酬张少府
过香积寺
送梓州李使君
汉江临眺
终南别业
积雨辋川庄作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酬郭给事
鹿柴
竹里馆
相思
杂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渭城曲
秋夜曲渭城曲

孟浩然 :
秋登兰山寄张五
夏日南亭怀辛大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夜归鹿门山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与诸子登岘山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岁暮归南山
过故人庄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留别王侍御维
早寒江上有怀
宿建德
春晓

王昌龄 :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塞上曲
塞下曲
芙蓉楼送辛渐
闺怨
春宫曲
长信怨
出塞

白居易:
长恨歌
琵琶行并序
赋得古原草送别
问刘十九
后宫词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

李商隐 :
韩碑

风雨
落花
凉思
北青萝
锦瑟
无题
隋宫
筹笔驿
春雨
无题二首之一
无题二首之二
登乐游原
夜雨寄北
寄令狐郎中
为有
瑶池
嫦娥
贾生

崔颢:
黄鹤楼
行经华阴
长干行二首之一
长干行二首之二

卢纶:
塞下曲四首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韦应物 :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寄全椒山中道士
长安遇冯著
夕次盱眙县
东郊
送杨氏女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赋得暮雨送李胄
寄李儋元锡
秋夜寄邱员外
滁州西涧

柳宗元 :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溪居
渔翁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江雪

韩愈:
山石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石鼓歌

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寄左省杜拾遗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逢入京使

李颀:
送陈章甫
琴歌
古意
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古从军行

张九龄:
感遇四首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望月怀远

杜牧: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旅宿
赤壁
泊秦淮
寄扬州韩绰判官
遣怀
秋夕
赠别二首之一 之二
金谷园

温庭筠:
苏武庙
瑶瑟怨
利洲南渡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刘禹锡:
春词
乌衣巷

张祜:
题金陵渡
赠内人
集灵台二首之一 之二
何满子

司空曙: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喜外弟卢纶见宿
贼平后送人北归

王之涣:
登鹳雀楼
出塞

刘长卿:
饯别王十一南游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新年作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长沙过贾谊宅
自夏口至鹦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送灵澈
弹琴
送上人

骆宾王:
在狱咏蝉并序

孟郊:
烈女操
游子吟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高适:
燕歌行并序

邱为:
寻西山隐者不遇

綦毋潜:
春泛若耶溪

常建:
宿王昌龄隐居

岑参: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元结:
贼退示官吏并序误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唐玄宗: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宋之问:
题大庾岭北驿

杜审言:
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

沈全期:
杂诗

钱起:
送僧归日本

钱起: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王湾:
次北固山下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刘常卿: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卢纶:
李端公

韩翃: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刘脊虚:
阙题

戴叔伦: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李益:
喜见外弟又言别

刘禹锡:
蜀先主庙

张乔:
书边事

崔涂:
孤雁

许浑: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早秋

张籍:
没蕃故人

崔涂:
巴山道中除夜有怀

马戴:
灞上秋居
楚江怀古

祖咏:
望蓟门

温庭筠:
送人东游

杜荀鹤:
春宫怨

韦庄:
章台夜思

僧皎然:
寻陆鸿渐不遇

李颀:
送魏万之京

崔曙: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高适: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刘禹锡:
西塞山怀

钱起:
赠阙下裴舍人
韩翃:同题仙游观

皇甫冉:
春思

卢纶:
晚次鄂州

元稹:
遣悲怀三首之一 之二 之三

裴迪:
送崔九

祖咏:
终南望馀雪

李端:
听筝

王建:
新嫁娘

权德舆:
玉台体

元稹:
行宫

贾岛:
寻隐者不遇

李频:
渡汉江

金昌绪:
春怨

西鄙人:
哥舒歌

李益:
江南曲

贺知章:
回乡偶书

张旭:
桃花溪

王翰:
凉州词

张继:
枫桥夜泊
韩翃:寒食

刘方平:
月夜
春怨

柳中庸:
征人怨

顾况:
宫词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薛逢:
宫词

秦韬玉:
贫女

沈全期: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郑畋:
马嵬坡
韩翃:已凉

无名氏:
杂诗

杜秋娘:
金缕衣

朱庆馀:
宫词

朱庆馀:
近试上张水部

韦庄:
金陵图

陈陶:
陇西行

张泌:
寄人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