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堡雾赏析
Ⅰ 现代诗人桑德堡吟咏雾的诗句说明了什么
美国现代诗人桑德堡写过:“雾来了,附在小猫的足上。”他的想像实在很丰富,还有什么比猫足更能表现出那轻而且软,落地无声的雾呢?薄雾与轻阴笼罩下的世界,虽然是那样地迷离恍惚,使人有无处不凄凄之感,但那霏雾弄晴的光景,不是给予人无限的希望吗? 浓雾微阴之后,必能看到更灿美的阳光。
Ⅱ 雾 卡尔桑德堡写作背景
火页 你要的话,我会为你阅读灰烬 我会透过灰色的睫毛望着火,告诉你, 自红色和黑色的火舌和浓烟, 我会告诉他火怎么来的, 而且火是如何跑得比海还远。
Ⅲ 桑德堡名诗《雾》的赏析!! 400字左右, 急!急!急!急!
桑德堡的小诗《雾》是在意象派影响下创作的.诗人用猫的形象来表现雾,因为两者具有共性专.诗人用属具体的可感的猫来表现抽象的、飘渺的、虚空的、不可感知的雾.这样一来,虚感变成了实感,抽象变成了具体.雾既象征现代生活的瞬息万变,现代都市的神秘莫测,也象征西方社会的荒凉景象.我们也可认为,这首诗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矛盾.小诗《雾》充分体现了意象派的创作原则.诗人对所要表现的事物"雾"不加解释地、不加评论地予以直接陈述.诗的语言言简意赅,废除了无益于表现的词和修饰性词汇.同时,这首诗极富音乐性.
诗人借助大自然的元素来影射现代城市的特征,以冷眼看世界的纷繁。诗人的着眼点在自然景观,但真正在意的并非是个人的得失或深奥这里的形成,而是将体验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感受时空的转变和人世的变迁。
Ⅳ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喜欢雾 我喜欢那使世界呈现出朦胧之美的雾 。我赞美雾之神那种
1.清晰陌生清楚直率 2.(1)落雾的时候,世界整个地方变成了一间白色的屋版子。 (2)但是霏雾权弄晴的光景,不是已予人无限的希望吗?(答案不唯一) 3.写出了雾的轻、软,来时静寂无声的特点。 4.A 5.点明主题(点明中心) |
Ⅳ 雾的作者简介
卡尔·桑德堡c.(Carl Sandburg 1878-1967)
诗人,传记作家。出生于伊利诺伊州的格尔斯堡一个瑞典移民家庭。父亲务农,做过铁匠。桑德堡在本地公立学校读书4年后进入瑞典路德会的暑期学校。13岁开始谋生,赶过车,并在理发店当门房等。1898年美国和西班牙发生战争时,他在波多黎各服役,任《格尔斯堡晚报》战地通讯员。同年9月进人隆巴德学院免费就学。19抛年离校。1904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在轻率的欢乐中》。离校后到过许多地方,从事多种职业,得以广泛接触社会和民间歌谣。1907年任《明日杂志》助理编辑。随后参加过社会民主党的活动,并任米尔沃基社会党人市长的秘书。
1914年桑德堡的《芝加哥》和其他8首诗在《诗刊》上发表,引起很大反响,毁誉参半。1916年出版的《芝加哥诗集》莫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此后相继出版诗集《剥玉米的人》(1918)、《烟与钢》(1920)、《太阳烧灼的西方石板》(1922)、《早安,美国》(1928),长诗《人民,是的》(1936)和《诗集》(1951)。他与韦彻尔。林赛、埃德加.李。马斯特斯等形成芝加哥诗派、成为美国诗歌民主传统的继承者。此外;桑德堡还撰写过《林肯传》(共6卷,1926-1942)。
Ⅵ 急求诗的赏析
1、《生命的流》赏析
生命是一条源自遥远高山的河流,它流过无数不同的田园和山区,它遵循它应该遵循的路径,奔流不息,直到汇入大海。生命之流经过的每一段风景,就是一段人生。
生命之流从亘古起就存在,将来也会继续存在。在不同的风景里,也许你会是树木,会是鸟雀,会是僧侣,会是乞丐,也许也会象庄子一样是一只蝴蝶。
现在的你是你,等你死去,生命之流并不会停息,它还会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你,只不过是生命之流在途中经过的一道风景。
很多人会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他们会问,如果我曾经是一只鸟,我怎么不记得我在哪棵树上歇过?
可是,就算是今生,你又能记住几棵你经过的树呢?
清晨醒来的人,是一天里最天真的人。随之而来的不如意和烦恼会把人们的天真一点点挤出他的头脑,使他无法记住路过的一束野花,无法记住同事友善的问候,甚至无法记住妻子为他精心准备的早餐是什么。
我们的一生都在努力地忘却不愉快和痛苦的事情,记住快乐的和有意义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连那些自己认为是重要而快乐的事情也渐渐淡忘了。如果你曾经是一只鸟,那么,你怎么能记住你曾经落过脚的那一株梧桐?
为什么老人,老人能够清晰地记得童年时唱过的歌谣?记得儿时祖母曾经讲过的故事?记得年轻时收到的第一封情书?甚至有些老人还声称记得前生曾经是谁,做过什么。
禅曾这样说:放下你所有的烦恼,你就可以看到前生。你能象老人一样,放下一切,只在午日的光里,回想从前吗?何况,老人也有老人的烦恼,并非所有的老人都能到达禅的境界。
你不是还有梦吗?
梦是没有时间界限的。在短短的几分钟里,梦可以带你走过几朝几代。梦的内容可以是前生,也可以是今世,更可以是将来。不要害怕恶梦,它只不过是另一种生命的形式,要学会正视它;不要醉在美梦里,它也许永远不会实现,要学会因为它而快乐,却不去当真。
只是,梦太容易遗忘。
生命是那样的博大精深,不要尝试去证明或者辩论什么,你如何能证明或者辩论一个你无法了解的事物呢?谁知道你是不是实际上只是活在你将来的梦里呢?
所以接受她吧,怀着无限的感激,接受生命之流给你的这段风景。享受它给你的甜酸苦辣,让你在夕阳中老去的时候有着美丽的回味。
]
2、《雾》赏析
诗的一开始就说,“我喜欢雾”,把个浓重的主观情绪呈现在读者面前,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那么,作者为什么喜欢雾呢?雾有哪些方面值得令人喜欢的呢?大致有4个方面:
第一、是雾的朦胧美。作者把雾赞美为象征派诗人的笔法,也就是象征派所写的诗,能给人一种“隔帘望月,隔水看花”的朦胧美。作者还借“有人说过”和引用北宋诗人秦观《踏莎行》词中的首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从视觉上来写浓雾下的景色:世界整个的变成了一间白色的屋子,而这屋子既没有门,也没有窗,人在那一片白色的氤氲中,只有和自己的影子捉迷藏。这既是比喻,也是写实,表明了雾之浓,雾之重,形象生动而通俗。而引用秦观词中的句子,则在通俗形象之中增添典雅气质,使现代诗融进了古朴美。
第二、是雾的轻软美。作者引用美国诗人桑德堡的名句:“雾来了,附在小猫的足上。”并且说,“还有什么比猫足更能表现出那轻而且软、落地无声的雾呢。”猫足这一意象十分新颖奇特。雾和猫足本是互不相干的,但猫足的行动轻软无声,把雾附在猫足上,就使得雾的轻软变得形象具体,可感可视。作者利用桑德堡诗句意象的新奇来构建本诗意象的新奇,可说是诗中有诗,引人遐想无限。创作手法上也极为巧妙而自然。
第三,是雾的含蓄美。雾把富丽堂皇的世界隐去了,我们在雾中徘徊,在雾中看世界,就像品读一首意境高远、含蓄深厚的诗,其妙处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这是作者把全身心都倾注到了雾景里而进到了“忘我”的境界。特别是当你在雾中一步步地向前挪移时,隔着一片浓雾,忽然听到你熟悉的那条小河的潺潺水响,那份喜悦,确不是在阳光朗照时能体会得到的。“你熟悉的那条小河”,是指你现在经常流连这里的“这条小河”,还是一种联想,联想起故乡的小河、儿时嬉戏的小河呢?应当说是后者,不然,就够不上“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含蓄美了。其中也许还有着淡淡乡思或遥远的童年趣事呢。从写作手法看,前两部分是写朦胧、轻软、静,静得落地无声,这一部分写到了声音——忽然发出“潺潺水响”,它有着“鸟鸣山更幽”的效应,更突出了雾的朦胧美和轻软美。
最后一个使作者“喜欢雾”的原因还在于“霏雾弄晴”,“浓雾微阴之后,必能看到更灿美的阳光。”这是不仅在诗中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更是卒章寄志,包含着十分深刻的思想含义,令人玩味。
台湾著名诗人兼评论家张默评论张秀亚的诗说:“她的诗亲切、朴实、淡雅,令人读之犹如回旋在时间的琴键之上。”张秀亚的散文诗也是如此。
3、《寻梦者》赏析
读本诗要抓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将现代人的"寻梦"思绪寄寓在一个"寻找金色的贝"的民间故事里,一虚一实,巧妙交织为一体。--细读全诗,体会诗人怎样把他这一艺术构思转化为外在的形式特点:将类似民歌的夸饰、复沓与意象朦胧的现代象征手法,不露痕迹地结合一体;用亲切的日常口语说话的调子,将复杂化、精微化的现代人的感受含蓄地表达出来。然后,反复吟诵全诗,体味流动其间的诗情与诗绪:既是明朗的(表现了追求理想的执著),又是迷惘、感伤的(表现追求中的疲倦与苍老)。
这首诗艺术构思的特点是:将现代人的“寻梦”思绪寄寓在一个“寻找金色的贝”的民间故事里,一虚一实,巧妙地交织为一体。
《寻梦者》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形象写照,也是一个群体精神与灵魂的深刻自白。它用美丽的象征意象唱出了美丽的寻梦者灵魂的歌,这支美丽的歌告诉了一个人生的真谛:任何美好理想的实现,任何事业成功的获取,必须付出人的一生追求的艰苦代价;你的梦“开出娇艳的花”来的时候,正是“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诗人戴望舒采用象征的方法来传达他这一人生真谛的觉识。诗中的象征本体是诗人自己,象征喻体则是那“金色的贝”吐出的“桃色的珠”。诗人找到了这个理想的象征物,在它身上寄寓了人生追求的一切美好东西。
这首诗有一种抒情内蕴的气势。开头与结尾,既是一个圆圈式的结构,又是情感向更高层次的展开。诗的重点放在寻求“无价的珍宝”的精神历程,由金色的贝之所在,到逢到金色的贝的艰苦,由对金色的贝丰美与价值的赞颂,再引向桃色的珠的艰苦生成,最后写人生获得无价的珍宝之后的快乐与幸福,象征的喻体与被象征本体交织融汇,水乳难分,诗人的感情也波澜起伏,流动其间的诗情与诗绪,既是明朗的,表现了追求理想的执着,又是迷惘\感伤的,表现了追求中的疲倦与苍老。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现代主义特征
《寻梦者》非常富于民族色彩。诗人选择了“金色的贝”与“桃色的珠”做为人生理想象征的载体,就深得传统诗歌意象的启迪。大海、金色的贝、珍珠、冰山、旱海、海水、天水、乃至“九年”这个数字本身等一连串的意象,都习见于古典诗歌之中,也与民族审美的心理积淀相契合。诗人用了“青色”、“金色”、“桃色”这些色彩,来写人生(大海)的深沉、获得理想与价值的美丽,也容易引起民族心理的呼应。诗每节三行,节奏大体整饬,每节一二句或重复、或排比,三行中大体取aab的韵脚,甚至各句大部重复。读起来,不仅有意象纷沓而至的美感效果,也有和谐而富于音乐美的听觉境界的满足。从诗的情与境,神与形的创造中,完全有理由说,《寻梦者》是摆脱了对西方象征诗的阴影的典型的现代东方象征诗。
4、《停电之后》赏析
这首诗语言朴实,有口语,流畅,平稳,情真。其中的“太阳”“电灯”“蜡烛”“黑暗”“风”这些意象各象征某种意义,而且有联系,这种认识就是对其的感知。如果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就会发现它棉里藏针,寓意深刻。作品中流露的对“文革”的愤怒,对政治运动的思考,对美好的正常生活的想望,“文革”的终于结束,以及自己的坚定立场和坚定立场所带来的伤害与付出的代价等等。此时也就完成 了感想。
感知与感想是相互联系的,也是相互交织的。感想有时会反过来促使人从新感知,从新感知也会产生新的感想。
5、 回旋舞》赏析
回旋舞,一种美丽的舞蹈。作者保尔·福尔别具匠心地用它来暗示人们和平相处,互助互爱的理想未来。
诗的第一节中,作者写道:假如全世界的少女都肯携起手来,她们可以在大海周围跳一个回旋舞,试想啊,全世界的少女一起跳回旋舞,该多么美啊!她们的舞裙随着回旋的舞步旋转,手拉着手,脸上洋溢着微笑,在海边跳着,可惜不能看到海的对岸。
同样的,试想象诗的第二节,男孩们把船连成一座桥,然后用强壮的手挽起另一只强壮的手,这就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大桥。
这时,正如诗中所说:那时人们便可以绕着全世界跳一个回旋舞。男女老少都快乐的跳着,人们和平相处,互助互爱。可是最后一节中,作者把“假如”放在后面既揭示了这不是现实,只是理想,呼吁人们要和平相处,结束战争,又强调了和平对人类的重要性。
6《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赏析
这首诗是《十四行集》的第二首,题目是我们为了叙说的方便加上去的。在这首诗里,诗人把死亡看作生命的辉煌完成。有限与无限,死亡与新生,“脱落”与永恒,二者的相撞,形成诗的张力。在“蜕化的蝉蛾”般的生生不息的大自然的秘密循环中,诗人寻得了“舒开树身”的超越有限、超越死亡、超越生命的诗意。这是对人的死亡的通脱理解,对人的本真存在的一种言说。 传达这样的诗意,最好不过的诗体选择也许就是十四行了。秘密循环的内蕴与回环往复的诗体有了极妙的融合。诗人在严整的形式中从容自如地写出了对人生的终极关怀。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中西诗艺的极妙融合。
7、《烙印》赏析
批评家须随着作品走,不许用自己的成见拦头一杠子。批评不是打杠子。我知道这个,可是我办不到这一步。我多少有些成见,这是一;我太性急,没有耐心法儿细读烂咽,这是二。有此二者,所以永远不说带批评味儿的话。得罪人还事小,不公平便连自己也对不起。闭口不言,倒也逍遥自在。
久闻克家的诗名,今天得读他的《烙印》,破例要说上三言五语。为何要破例?自有原因,恕不告诉。
《烙印》里有二十多首短诗,都是一个劲,都是象“一条巴豆虫嚼着苦汁营生” 的劲。真希望他给点变化,可是他既愿一个劲,谁也没办法;况且何等的一个劲!不是捧事,我爱这个劲;这个劲不是酸溜溜的,最恨酸溜溜的调货;不吃饺子专喝醋,没劲!设若我能管住生命,我不愿它又臭又长,如潘金莲女士之裹脚条;我愿又臭又硬。克家是否臭?不晓得。他确是硬,硬得厉害。自然,这个硬劲里藏着个人主义的一些石头子儿。“什么都由我承当,”是浪漫主义里那点豪气与刚硬。可是这并不是他个人的颂赞,不是众人皆软我独刚的表示。他的世界是个硬的,人也全是硬的,硬碰硬便是生活,而事实上大家也确是在那儿硬碰。碰的结果如何?克家没说。他不会作梦。他是大睁白眼的踱开大步朝前闯;不这么着可又怎样?细想起来,就是世界到了极和平极清醒的时候,生命还不是个长期的累赘?大概硬干的劲永远不应当失去,不过随着物质的条件而硬得不同程度便了。克家是对现在世界与人生决定了态度,是要在这黑圈里干一气。别的,他没说,顶好也就别追问。黄莺不是画眉;鸭子上树是抱上去的。
真的,他这些诗确是只这么一个劲。甚至于为唱这个而牺牲了些形式之美。他的句子有极好的,有极坏的,他顾不及把思想与感情联成一片能呼吸的活图画;在文字上他也是硬来。《渔翁》的图画不坏,《歇午工》便更好了,可是《难民》有多么笨,多么空虚。还是《希望》与《生活》好些,因为这两处根本是说他的态度,用不着什么修饰;里边也有些喻拟,不甚高明。至于句子,长短的不齐倒没有什么关系;他的韵押得太勉强。这些挑剔是容易的,因而也就没多大价值;假若他不是自狂自大的,他自会改了这些小毛病。
最可爱的地方是那点有什么说什么的直爽——虽然不都干脆。旧诗里几乎不易找到这个劲。设若多数旧诗是有味没字,克家是有字而欠点味。味儿不难找,多唱就是了。也许他是故意要有字没味,君不见“一轮明月哟”也是有味没字吗?
Ⅶ 我喜欢雾 我喜欢那使世界呈现出朦胧之美的雾。我赞美雾之神那种象征派诗人一般的笔法。
雾确实很神秘。
Ⅷ 《雾》作者卡尔.斯坦伯格的诗赏析
卡尔桑德堡的小诗《雾》是意象派的典型代表作品之诗人用猫的形象来表现雾,因专为两者属具有共性。诗人用具体的可感的猫来表现抽象的、飘渺的、虚空的、不可感知的雾。这样一来,虚感变成了实感,抽象变成了具体。
雾既象征现代生活的瞬息万变,现代都市的神秘莫测,也象征西方社会的荒凉景象。我们也可认为,这首诗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矛盾。他在短诗《雾》的创作中放弃了抑扬顿挫,没有引经据典,却以朴实的文字、单纯的意境,营造出一个神秘而寂静的幻象空间。而且,这个作品非常具有想象力。
(8)桑德堡雾赏析扩展阅读
《雾》是卡尔·桑德堡创作的诗歌,1914年,作者桑德堡的《芝加哥》和其他8首诗在《诗刊》上发表,引起很大反响,毁誉参半。
诗歌意象的艺术审美1913年,意象派杂志《诗刊》3月号发表了由弗林特(F. S. F1int)执笔的《意象主义》(“Imagisme”),这被称为“意象主义宣言”的文章中规定了诗歌创作的三个基本原则,即:
1、直接处理无论主观或客观的“事物”;
2、绝对不用任何无益于表达的词;
3、至于节奏,要用连续的音乐性语言,而不受节拍的束缚。
Ⅸ 《雾》张秀亚阅读答案
1、雾中的世界是似梦似幻的境界,仿佛自己飘飘欲仙,前行见不到前面的路径,内向四周环顾看不到周容围的景象,此时,唯有思绪可以所向披靡,天马行空。
2、在雾中,似雾里看花,但花又似非花,感觉自己置身于浓雾之中的时候,像游离于仙台瑶池之境,飘忽于是非凡俗之间,却有半梦半醒,半明半暗,恍惚间,已与天地融合。
Ⅹ 外国诗《雾》
卡尔·桑德堡的短诗《雾》
雾
雾来了,
踮着猫的细步。
他弓起腰蹲着,
静静地俯视
海港和城市,
又再往前走。
赵毅衡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