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小狗包弟赏析

小狗包弟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2-20 00:14:56

❶ 巴金的小狗包弟记述了我家人和包弟的哪几件事

──巴金散文《小狗包弟》赏析

步永忠
在巴金的创作生涯中,30~40年代和新时期是两个高峰。30~40年代的巴金,主要凭借他的小说创作赢得了广大读者,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以及人类一切黑暗现象的暴露与鞭挞,对光明未来的希望与热切呼唤,这些构成了他的小说的基本主题。进入新时期,年届古稀的老作家仍然疾恶如仇,笔锋直指刚刚逝去的恶梦一样的专制年代,深刻反思这段历史、反思自身及整个民族的弱点,呼唤人性的觉醒与复归。他是这一幕悲喜剧的亲身经历者,甚至有时不自觉的充当着某种角色,因而笔端流露出来的切肤之痛便具有了特别深刻的含义。适应于直接宣泄内心痛苦的需要,巴金选择了更便于袒露自己心迹的文体──散文:他似乎要迫不及待地传达某种情绪、某种感受,而无暇去经营纯粹的技巧了,这正是劫后余生而良知未泯的老作家的可爱与可敬之处。当被虚伪与矫饰蒙蔽双眼达数十年之久的人们再一次面对这样一种赤裸裸坦露自己真性情的文学作品时,他们的灵魂不由得不悚颤、他们的内心不由得不引起巨大的共鸣。可以说,迄今为止,巴金在新时期文坛的地位主要是由散文确立的。从1978年起,他开始写作《随想录》,陆续在香港《大公报》和《文汇报》等报刊上发表。到1986年9月,巴金以82岁高龄完成了150篇,凡42万字的五集《随想录》的写作,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含《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影集》等五个集子。《小狗包弟》即选自其中的《探索集》。

这是一篇不难解读的散文,叙述的是作者在“文革”期间无力保护自己家中的小狗免遭劫难的一段恨事。这条唤做“包弟”的小狗干净而乖巧,深得作者一家人和来客的喜爱。但是“文革”来了,它却成了家中的一大包袱,因为它的叫唤可以随时引来抄家的不速之客。目睹邻居被抄家的惨状,“我”终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供科研人员做实验用。小狗包弟从此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但“我”还时常怀着悔意刻骨铭心地想念它。

作者给与读者的不是情节的传奇性、叙述对象的坎坷经历。在那闹剧迭出的荒谬年代,小狗包弟的遭遇可以说是一桩微乎其微的小事。在人都不能成其为人、人都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时候,一条小狗的逝去又能算得了什么呢?但读完这篇文章,读者却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情感冲力:含泪的控诉、严酷的自审。这正是凝聚在小狗包弟命运故事之中的深沉内蕴,是作品真正打动人心所在。

包弟的经历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特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扭曲、人性的变异及一切美好事物的被摧残、泯灭。文章的开始作家便引用了一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点明了这一点。当那位艺术家被自己的同类以“莫须有”的罪名整治得死去活来之时,惟一同情他、给他以精神上莫大安慰的却是他喂养的小狗,颇通灵性的小狗忠实于自己的主人,为他悲鸣而死。在这里,人这种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精华甚至堕落得连禽兽都不如,感情似乎只存在于异类之间,这不能不说是对扭曲人性的时代的含泪嘲讽。文章批判现实的基调一开始便确定了下来。艺术家无法保护自己钟爱的小狗,巴金也同样无法保护自己的包弟。这只在他家呆了七年的小狗已成为他们家庭的重要成员,是全家人精神上的一份小小寄托。但在充满斗争哲学的年代来临之时,可爱的小狗终于失去了存在的位置。人性大沦丧,兽性大泛滥,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在毁灭之列,何况一只宠物!通过小狗包弟遭遇的叙述,作者批判了整个荒谬的年代。《随想录》中相当一部分作品具有这样强烈的批判意识,或通过怀念故人的遭遇,或通过回忆自己的经历,或通过记写触景生情而想起的一桩旧物。《小狗包弟》则以一只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命运,从一个侧面完成了批判的主题。

但仅仅如此,并不足以显示本文的价值。对苦难岁月的清理与批判早在“文革”结束就已为伤痕文学等一系列文学作品所开启与承担。《小狗包弟》的最大意义与其说是在批判,还不如说是在反思,具体的说,是对自身的反思,也是对以作者为代表的整个知识阶层的反思。作者的笔调是沉重的,自我解剖是严厉的,甚至到了残酷的地步。他仿佛站在灵魂的审判台前,拷问自己、鞭挞自己性格中的弱点。作者是那个时代的过来人,他曾经强忍着肉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折磨,虔诚的接受思想改造。在造反派手里的大棒之下,“默默忍受、毫不申辩”;在来自全国各地的串连者面前,态度“顺从而认真”;在学习《语录》和《讲话》时“态度诚恳,身体力行”。在强大的专政机器下,富有独立品格的知识分子成为“逆来顺受”的软弱的臣民,直到运动后期,才终于看清这场历史的大骗局:“当初总以为‘文化大革命’是真正的革命运动,工宣队是派来落实政策的,哪里料到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呢?太老实了真不行。”(关于巴金在‘文革’期间的遭遇详见王西彦《炼狱中的圣火──记巴金在“牛棚”和农村“劳动营”》)在新时期,当巴金从历史的废墟中站起来回视那段历史时,除了发现历史的丑陋与黑暗之外,更进一步深刻地认识了自身的弱点:过于听话、过于天真、过于软弱,贪恋生命以至到苟活的地步。这是理性意识与怀疑精神的觉醒,它从“五四”就已发展起来,中断数十年而终于在知识分子身上复苏。深刻的忏悔正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新生的开始,而由已入耄耋之年的老作家巴金表达出来显得尤为难能可贵。《小狗包弟》就是作家一系列“忏悔录”式作品中的一篇。当年像摔掉包袱一样将包弟送上了医院的解剖桌,在自己的心上作者却承受了永远也摔不掉的重负。“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的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这发自肺腑的自谴自责,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相对于那些变节者、出卖亲友者、落井下石者、投机取巧者、混水摸鱼者,作者的所作所为实在算不了什么。从表面上看,这种灵魂的拷问已到了苛责的地步,却正指出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民族陷入灾难的原因:民族人格,尤其是作为大众精英与代表的知识分子人格的萎顿与贫弱。作者耿耿于怀,不能原谅自己,这笔“心灵的欠债”使作者的心永远在无边的忏悔中“煎熬”。但惟其如此,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蜕变与新生才有希望,整个民族的振兴才有希望。作者的拳拳之心灼然可见。

追求真诚,把心掏给读者,这是巴金几十年创作生涯一贯恪守的准则,晚年所写《随想录》更多直抒胸臆之作。有感于十年内乱假话成风的恶习,巴金提倡说真话、抒真情,他甚至将《随想录》中的一集名之为《真话集》。在人们对说假话已经习以为常之际,要恢复“说真话”的简单道德原则又谈何容易,巴金以他的作品身体力行着这一准则。《小狗包弟》便是这样一篇“说真话、抒真情”的作品。全文没有令人费解的象征、隐晦的比喻,有的只是从内心流淌出来的自然的话语,形成“我手写我口”的风格。读者所看到的是作者痛苦的、真诚的、没有任何矫饰的心灵原生态,正因为如此,才更有打动读者的直接效果。作者曾经说过:“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是自然,是无技巧。”(转引自黄裳《思索》)《小狗包弟》实现了这一美学追求。全文语言质朴无华、明白如话,真正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

然而真实、自然并不意味着毫无艺术技巧可言,只是技巧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已与整篇文章融为一体,似乎无可寻觅了。当我们细细体味《小狗包弟》时,我们便可看出其匠心独运之处。这首先体现在文章的构思与叙述方法上。文章没有采用铺叙手法一路平铺直叙而来,而是由现在写到过去,再由过去回到现在。在对往事的回眸中也有跌宕起伏。文章先讲述了一个多月前听说的一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这则故事既是全文的引子,交待了写作的缘起,又含蓄的指出了文章主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批判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扭曲变形。接着便转入对往事的回忆:写了包弟的由来、有什么要求便立起身子作揖的特殊本领、对主人的忠诚以及主人一家对它的喜欢,中间插叙了日本朋友对包弟的喜爱与赞叹。但作者没有接着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包弟的处境和结局,而是又一次采用倒叙手法,由作者想到日本女作家由起女士的问话而先交待了包弟的结局:包弟已经没有了。然后作者补叙事情的经过。在叙述完往事之后,作者回到现实中来,写此时此刻,获得解放之后对包弟的思念之情。从整体来看,全文有起有伏,颇有引人入胜之致。

《小狗包弟》的艺术特色还体现在表达方法的交错杂糅上。全文前一部分以记叙为主,对包弟的外貌采用白描手法,寥寥数笔,其可爱神态便跃然纸上。但亦时有抒情议论,如回想起包弟看到“我们”摇头摆尾的样子时,不禁发出感慨:“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我仿佛又听见由起女士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后一部分以抒情议论为主,但也夹杂着记叙性文字,如作者落笔现实时,对自己所住楼房环境的描述。全文最后是以一句议论点明文章主题的另一方面──对往事的忏悔、对自身的责备与反思的:“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他表示歉意。”多种表述方法并用使文章在散文的特色之外,呈现出杂感、随笔的特点,增强了文章“春秋笔法”的强烈色彩。这是写惯了多种文体的大作家的手笔,而散文则以其文体的开放性特色容纳了多种表现手法的共存。

《小狗包弟》看似写物,实是写人,是《随想录》中众多“忏悔录”式散文中的佳作,作者以娴熟的笔法、巧妙的构思、真率强烈的感情,在批判专制时代黑暗与罪恶的同时,反省自身的弱点,是从觉醒了的现代知识分子心灵中流淌出来的诗篇,具有震撼人心的思想力度,又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❷ 小狗包弟的原文

一个多月前,我还在北京,听人讲起一位艺术家的事情,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是讲艺术家和狗的。据说艺术家住在一个不太大的城市里,隔壁人家养了小狗,它和艺术家相处很好,艺术家常常用吃的东西款待它。“文革”期间,城里发生了从未见过的武斗,艺术家害怕起来,就逃到别处躲了一段时期。后来他回来了,大概是给人揪回来的,说他“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批他,斗他,他不承认,就痛打,拳打脚踢,棍棒齐下,不但头破血流,一条腿也给打断了。批斗结束,他走不动,让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衣服撕破了,满身是血和泥土,口里发出呻唤。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最后专政队用大棒打断了小狗的后腿,它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地上添了血迹,艺术家的破衣上留下几处狗爪印。艺术家给关了几年才放出来,他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几斤肉去看望那只小狗。邻居告诉他,那天狗给打坏以后,回到家里什么也不吃,哀叫了三天就死了。
听了这个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是的,我也养过狗,那是1959年的事情,当时一位熟人给调到北京工作,要将全家迁去,想把他养的小狗送给我,因为我家里有一块草地,适合养狗的条件。我答应了,我的儿子也很高兴。狗来了,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狗,干干净净,而且有一种本领: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这本领不是我那位朋友训练出来的。它还有一位瑞典旧主人,关于他我毫无所知。他离开上海回国,把小狗送给接受房屋租赁权的人,小狗就归了我的朋友。小狗来的时候有一个外国名字,它的译音是“斯包弟”。我们简化了这个名字,就叫它做“包弟”。
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夜晚篱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过,它听见某种声音就会朝着篱笆又跑又叫,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它在院子里和草地上的时候多些,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日本朋友对它更感兴趣,有一次大概在1963年或以后的夏天,一家日本通讯社到我家来拍电视片,就拍摄了包弟的镜头。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做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她说她在东京家中也养了狗。两年以后,她再到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看见我她就问:“您的小狗怎样?”听我说包弟很好,她笑了。
我的爱人萧珊也喜欢包弟。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她总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
1962年我们夫妇带着孩子在广州过了春节,回到上海,听妹妹们说,我们在广州的时候,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地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我仿佛又听见由起女士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
“您的小狗怎样?”倘使我能够再见到那位日本女作家,她一定会拿同样的一句话问我。她的关心是不会减少的。然而我已经没有小狗了。
1966年8月下旬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的时候,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
当时我已经处于半靠边的状态,傍晚我们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的大妹妹设法。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据说只好送给医院由科研人员拿来做实验用,我们不愿意。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
形势越来越紧。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原先是某工厂的老板,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篱。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隔壁人家的一动一静,我们听得清清楚楚,从篱笆缝里也看得见一些情况。这个晚上附近小孩几次打门捉小狗,幸而包弟不曾出来乱叫,也没有给捉了去。这是我六十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抄家,人们拿着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大声叱骂,有人摔破坛坛罐罐。这情景实在可怕。十多天来我就睡不好觉,这一夜我想得更多,同萧珊谈起包弟的事情,我们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交给我的大妹妹去办。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是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隔壁房屋里增加了几户新主人,高高墙壁上多开了两堵窗,有时倒下一点垃圾。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给虫蛀后早已塌下来扫掉,连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右面角上却添了一个大化粪池,是从紧靠着的五层楼公寓里迁过来的。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身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
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这绝不是容易的事。那么我今后的日子不会是好过的吧。但是那十年我也活过来了。
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 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1980年1月4日

❸ 语文轩,小狗包弟课文赏析

8 小狗包弟
课前预习演练(5分钟)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作揖( ) 浩劫( ) 绿草如茵( ) 拍摄( )
租赁( ) 解剖( ) 舔舐( ) 篱笆( )
解析:本题考查文中重点词语的读音。
答案:yī hào yīn shè lìn pōu tiǎn shì lí ba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隔壁 揪出 厌倦 胆战心惊 B.乘凉 作揖 叱骂 绿草如荫
C.煎熬 包袱 创伤 逆来顺受 D.歉意 堕落 蛀虫 坛坛罐罐
解析:B项中“绿草如荫”的“荫”应改为“茵”。
答案:B
3.下列句子中,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两年以后,她再到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看见我她就问:“您的小狗怎样?”听我说包弟很好,她笑了!
B.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
C.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D.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
解析:A项中“她笑了”是陈述语气,应把叹号改为句号。
答案:A
4.根据上下文内容填空。
(1)……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_________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_________去。它亲热地叫着,_________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的身上_________。别人赶它走,用脚_________,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最后专政队用大棒_________了小狗的后腿,它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_________伤残的身子走开了。……
(2)……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_________,竹篱笆换成了_________的砖墙。隔壁房屋里增加了几户新主人,_________墙壁上多开了两扇窗,有时倒下一点垃圾。……
解析:用词生动形象是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题(1)动词的恰当运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狗和这位艺术家的关系以及小狗的悲惨遭遇。题(2)通过填写重点词语,可体会作者的感情。
答案:(1)跑 奔 扑到 抚摸 踢 打断拖着
(2)衰草 无缝 高高

课堂同步强化(10分钟)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撕破 厮打 具乐部 具体而微 B.题纲 提携 孵化器 腐化侵蚀
C.煎熬 剪裁 葡萄藤 腾云驾雾 D.赋予 付与 暴发户 山洪爆发
解析:A项中的“具乐部”应为“俱乐部”;B项中的“题纲”应为“提纲”;D项中的“山洪爆发”应为“山洪暴发”。
答案:C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您的小狗怎样?”倘使我能够再见到那位日本女作家,她一定会拿同样的一句话问我。
B.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而且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
C.改革后,产品的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受群众欢迎。
D.发展需要空间,个性发展需要广阔的空间。这是由个性的多样性、丰富性决定的。
解析:B项考查关联词语的搭配,“而且”常和“不仅、不但”搭配,构成正向递进;和“不但不、不仅不、不仅没有”等搭配的虚词应是“反而”,构成反向递进。
答案:B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国的旧体诗有古体、近体的分别。古体诗亦称“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近体诗亦称“今体诗”,有律诗和绝句。
B.明代的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作品都对后代产生极大的影响。
C.朱自清字佩弦,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其《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D.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主要作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
解析:B项“吴敬梓”是清代作家。
答案:A
4.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意义?
解析:可从思路章法、思想内容和写作效果三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①引出话题,起铺垫、启发的作用。②二者似成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是普遍的,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③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精神折磨。
5.小狗包弟有过哪些经历?
解析:可按照文章叙述的先后内容进行概括。
参考答案:被转送给“我”→与“我们”亲密相处→被追杀→被解剖
6.随着包弟经历的发展,“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
解析:按照文章叙述的先后内容,作者与包弟亲密接触——不知如何安排包弟——送走了包弟——送走之后心不得安——至今心不得安。
参考答案:欢快——忧虑——轻松——沉重——歉意
7.细读全文,你认为巴金是怎样的一个人?
解析:抓住关键句“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理解这短短几句话,包容了超人的勇气,不但体现了作者所欣赏的卢梭式的“诚实”,更重要的是展现了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以及与之联系的对国家、历史、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参考答案:“文革”中,巴金也是受害者之一,“文革”结束后,他勇于反省,对包弟表示深深的歉意和忏悔。他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讲真话,为人真诚正直,是一个值得人们敬佩的人。

课后巩固训练(30分钟)
夯实基础
1.下列依次给出的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角色 仿佛 心广体胖 果实累累
A.jué fó pán lěi B.jiāo fú pang léi
C.jiǎo fó pang lěi D.jué fú pán léi
答案:D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__________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2)蝙蝠必须连续不停地发出声音,以便借助声波来__________周围所有的物体。
(3)中国幼稚的资产阶级还没有来得及也永远不可能替我们预备关于社会情况的较完备的甚至起码的材料,所以我们自己非做__________材料的工作不可。
A.表现 察知 收集 B.表现 观察 搜集
C.表明 察知 搜集 D.表明 观察 收集
解析:“表现”有刻意的成分;“观察”意义侧重在用眼睛看;“收集”没突出其艰难过程。
答案:C
3.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她的关心是不会减少的。然而我已经没有小狗了。
用平实的语言告诉大家一个实际情况,语气平淡,含意浅显,别无深意。
B.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
明写轻松,实是反用,更增添了人们的担忧,有出奇制胜的效果。
C.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在声势浩大的运动面前,个人的痛苦与无助,遭遇厄运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D.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发自真情,毫无矫揉造作之感,表现了伟大的作家勇于解剖自己、勇于展示内心本性的可贵品格。
解析:A项分析有误。这句话满含悲伤之情,表达了失去包弟的苦闷之情,通过对比手法,强烈表示出一种不满之情,含意颇深。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是十二亿中国人的精华,对他们的宣传、报道只要属实,连篇累牍都不算过分。
B.今年夏天被炒得炙手可热的“超级女声”在娱乐圈内引发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超级女声”已经成了一个响当当的娱乐品牌。
C.湖南省某市有人利用封建迷信行骗坑人,当地公安干警守株待兔,历尽艰辛,终于将行骗的人抓获。
D.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老师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问题不必较真,孩子长大了自然会解决。
解析:A项“连篇累牍”含贬义。C项“守株待兔”,意义不合。D项“不以为然”意为“不认为正确”,本句应为“不以为意”。
答案:B
5.下列各句中,语句简洁、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些人随便滥用手中的权力,乱批条子,乱盖章子,乱提干部。
B.他用脚使劲地蹬着三轮车,在宽阔的马路上艰难地走着。
C.他挑着破竹筐,竹筐里盛着一些鲜嫩的猪草。
D.没想到,我这一次竟然破天荒地第一次考了全班的最高分。
解析:A项“随便”与“滥用”重复;B项“用脚”多余;D项“破天荒”与“第一次”重复;C项是正确的,因叙述改变了主语,“竹筐”不能看作是重复的。
答案:C
阅读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
形势越来越紧。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原先是某工厂的老板,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篱。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隔壁人家的_________,我们听得_________,从篱笆缝里也看得见一些情况。这个晚上附近小孩几次打门捉小狗,幸而包弟不曾出来乱叫,也没有给捉了去。这是我六十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抄家,人们拿着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_________,有人_________坛坛罐罐。这情景实在可怕。十多天来我就睡不好觉,这一夜我想得更多,同萧珊谈起包弟的事情,我们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交给我的大妹妹去办。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6.为引文的横线处选出最合格的一组词语( )
A.一动一静 清清楚楚 大声叱骂 摔破
B.一动一静 仔仔细细 大声吆喝 摔破
C.一举一动 清清楚楚 大声嚷嚷 敲打
D.一举一动 清清楚楚 大声叱骂 摔破
解析:首先明确这一组词语表现了当时世道的可怕,以及这种非人道的时代对当时人们的摧残与折磨。比较后即可作出正确选择。
答案:A
7.巴金对送走包弟感到轻松吗?
解析:结合“不能入睡”“感到羞耻”“不能原谅自己”来理解。
参考答案:像甩掉包袱一般将包弟送到医院的解剖桌,终成为作者心上永远也无法卸去的重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回望昨日的感伤
①茨威格是奥地利犹太人,在很大程度上,他视欧洲为自己的国家。然而,他所亲身经历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些岁月,实际上却是令他一日日失去祖国乃至失去欧洲的过程。他有一种体无完肤的沧桑之感。他在流亡的日子里怀着伤感和悲观创作这本回忆录《昨日的世界》,这无疑成了他生命的绝唱。不久,他在远离欧洲大陆的巴西自杀身亡,因为他无法承受时代加在他身上的重负,无法忍受没有祖国、没有文化温馨的现实。
②茨威格正是以感伤的目光回望着过去的时光,并以这样的笔调为我们撰写了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
③我读过作者的不少作品,如《人类的群星闪烁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总是为作者对人物心理的透彻描写和细腻的笔触而叹服。记得在一部中篇小说中,他描写过一个赌徒的手。在他的笔下,那只手就仿佛是一个生命,血管、指头的细微变化,被他赋予了强烈的生命动感。从那之后,那只手我再也不可能忘记。
④在《昨日的世界》这样一部回忆录中,茨威格同样显示出他小说家的才华,但同时更增加了他所擅长的思辩性。这本书的副题为“一个欧洲人的回忆”,非常贴切地表明了他的特殊身份和这部作品的特点。他没有把回忆自己的生活作为主要内容,相反,他将对整个欧洲命运的思考,贯穿于对自己所经历的时代故事的描述之中。这样,读他的书,人们所了解的,不是一个享誉世界的作家如何成长、成功的文学生涯,而是作为一个著名文人,他眼中的传统欧洲文化的衰落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崩溃。
⑤文化,自始至终萦绕在茨威格心中。他留恋生于斯长于斯的维也纳,那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圣地。它有着博采众长的愿望和接受外来影响的特殊敏感,它把那些最不一致的人才吸引到自己身边,使他们彼此逐渐融洽。对于犹太人来说,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宽容的文化环境之中,没有陌生感和排斥感,已经在情感上属于这里。正如茨威格所说:“这座城市的每一个居民都在不知不觉中被培养成为一个超民族主义者,一个世界主义者,一个世界的公民。”在他看来,维也纳文化是西方一切文化的综合,对于一个犹太人来说,更是如此。然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昔日的文化辉煌已不复存在,而希特勒的出现,这个他心目中的文化圣地,从此就陷入了野蛮之中。
⑥茨威格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业已爆发的时刻被迫远离祖国的。他所离开的,不仅仅是他所熟悉的街道、建筑,不仅仅是小提琴流淌出的旋律,而且是在他看来欧洲赖以存在的文化价值。难怪他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只是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忧患意识,更是一个文人的深沉忧虑和思考,而浓郁的感伤将这一切笼罩。
⑦写完这部回忆录后不久,茨威格就告别了人间,那是1942年。他未能看见希特勒的覆灭,未能看到他的祖国重又恢复文化的创造。今天,当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通过现代化媒体手段向全世界现场直播时,亿万听众沉醉在文化的魅力之中,而他所亲身经历的苦难,似乎已成为遥远的回响。
⑧然而,不管时间流逝如何匆匆,《昨日的世界》对于我们来说有着永恒的价值。它会使我们想得更多,更深。在二十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候,我正是以这样一种心情细细阅读茨威格的这部作品。他的忧虑,他的感伤,深深地触动着我。
⑨当下个世纪人类回望这个世纪时,又该说些什么呢?
8.第①段里“体无完肤”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体无完肤”一般形容受伤害的程度很重,结合上下文,这里指的应是心灵受伤害程度很深。
参考答案: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
9.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茨威格创作的《昨日的世界》是以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
B.茨威格怀着伤感创作《昨日的世界》,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他失去了祖国。
C.本文综合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是一篇颇具感染力的人物传记。
D.本文标题与《昨日的世界》具有内在的呼应,寄寓了作者被往事深深触动的情怀。
解析:A项“以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为主要内容”与原文第④段矛盾。B项中把创作《昨日的世界》的原因归结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他失去了祖国”显得片面。C项说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是错误的,本文并不是以记人物为主,从题材上看本文应该是一篇随笔。
答案:D
10.《昨日的世界》“有着永恒的价值”,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文中第⑧段“永恒的价值”后,写道“它会使我们想得更多,更深”,哪些内容是我们想得“更多,更深”的呢?第④段末和第⑤⑥段都有叙述,将这些内容梳理一下,加以概括即能作答。
参考答案:字里行间渗透着茨威格对二战时期人类不幸遭遇和欧洲文化衰落的思考与忧虑。(意思对即可。)
11.假如让你来回答文末“又该说些什么呢”,你会怎样说?(100字左右。)
解析:解答此题必须结合文章主旨,写出自己的感慨(如:牢记历史教训,不让悲剧重演,珍惜和平,光明战胜黑暗),语言表述要准确、流畅、优美。
答案:略
思维深化
12.文中作者对自己作了无情的解剖,你对作者的这一做法有何评价?
解析:本题是一个开放式题目,可结合切身的生活经历谈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可直面自己在人生中的错误,勇担责任,形成健全的人格。
答案:略
经典回放
13.(2010全国卷Ⅰ,19)班里举行一次主题为“远离毒品”的班会,请你在黑板上写两句话,以彰显主题,营造气氛。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
解析:本题可以看作是对联题的变体。拟写答案时应注意内容要紧扣主题“远离毒品”,结构要大体一致。
答案:略
14.(2010全国卷Ⅰ,19)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对二胡作了介绍,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文字,不超过60个字。

二胡是中国的一种很奇妙的乐器,是胡琴的一种,比京胡大,也叫南胡。二胡的构造很简单:由一根长约80厘米的细细的木制琴杆、内外两根琴弦、琴杆下端的蒙着蟒皮或蛇皮的琴筒构成,琴筒呈茶杯形,用木或竹制成,蟒皮或蛇皮是制作二胡的重要材料;用马尾做的琴弓演奏,这与小提琴同样用马尾做琴弓是一样的。二胡声音低沉圆润,听起来略带忧伤,常用来表达比较深沉的情感。二胡产生的历史悠久,又比较容易学习,因此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是中国民间普及率较高的乐器。

解析:此题为语段压缩题,实际上就是根据图文内容给二胡下定义。压缩时主要依据文字内容,也可参照画面内容。如从文字介绍中可以提取二胡的类属、结构、音质、历史等相关信息。提炼组合时要使用判断句式,并要注意字数限制。
参考答案:二胡是胡琴的一种,由琴杆、琴弦和蒙着蟒皮(蛇皮)的琴筒构成,用马尾琴弓演奏,声音低沉圆润,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

❹ 语文小狗包弟阅读解答 在线等答案

1小狗包弟作者与小狗故事证明了什么?
也许因为狗是情义之兽,能与主人同生死,共患难,因此,常常出现在作家笔下。特别是动乱年月,人情殆尽、亲友疏远时,狗的出现,就更衬托出人世间的冷酷与凄凉了。所以我们看到,在大量的描写“文革”生活的作品中,狗,常常成了重要角色,用它们特殊的对主人的忠诚与情义,反照出社会中人的无情的万般世相。
2作者与包弟的关系是什么 感情变化怎么样?
下面概述本文内容要点,并简析思路。
1.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借以带出小狗包弟故事。 2.小狗包弟的来历,不是主要内容,故而略述。 3.小狗包弟的一些表现,以及它与家人的亲密关系,突出它的伶俐可爱。惟其亲密、伶俐可爱,后惨遭厄运才显得太不合情理。此为蓄势,后面形势逆转,落差极大。 4.小狗包弟惨遭厄运,为后面的忏悔埋下伏笔。同时侧面描写“文革”开始后红卫兵们抄家、捉杀小狗的情形。 5.小狗包弟之死留给作者永久的心灵伤痛,这部分篇幅最长,显然作者事先想好在此充分地表达思想,前面都是为写这一部分作准备、铺垫的。 其中第四、五部分占了全文一半的篇幅,而第五部分是全文中篇幅最长的部分,由此可以看出文章的重心所在,或者说作者写作时的着力点所在。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按故事进程来观照课文,可以看出课文的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包弟来历)、发展(在家七年,相处很好;“文革”来临,家人恐慌)和结局(痛别包弟),还有尾声(作者忏悔)。如果觉得应该强化第五部分的作用,则可以把它作为结局,那么原来的结局(痛别包弟)成为故事发展的一部分。 散文固然可以叙事、写景、状物,但抒情写意是散文的当行本色,甚至可以说是散文的核心和灵魂。在本文中,随着故事的展开,作者的情感呈波澜起伏状变化: 悲伤(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因此本文的情与事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情感紧随叙事起伏变化:事件牵动作者的情,作者的情牵动读者的心。本文既是叙事文,又是抒情文。 本文写法上的显著特点,是按“自然流”叙事抒情。“自然流”的特点,是使文章段落、层次,过渡、照应,叙事、议论、抒情,过去、现在、将来,一切都自然而然,不见刻意的技巧,又显出深层的技巧。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分述: 1.故事进展自然顺畅,其中无生硬的“焊接”或“阻梗”。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下一段的一句“听了这个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很自然地过渡到本文拟述之事;中间写包弟的可爱,借用日本女作家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一下就自然地过渡到包弟惨遭厄运的叙述上来了;文章从叙事向抒情转化很自然轻巧,抒情大约是从作者送走包弟、卧榻难眠、思前想后开始的,一直到文章结束,感觉不到其间从事到情、从叙到议的转变的生硬;再有,从过去到现在,是以忏悔的心情连接起来的,也感觉不到其间过渡的唐突。 2.语言朴素自然,全无刀斧雕琢痕迹。读者读了本文受到感动,与本文语言的魅力、震撼力是分不开的。本文的语言既有书面语的特点,又有口语的特点,两种语体很自然地浑融一体。读者只是感觉到事件的自然发生、发展,情感的自然波澜起伏,而感觉不到文章语言形式或语言技巧的存在,可以直击文章的深层和底蕴。 3.自然之中又有潜藏的起伏跌宕,而绝非完全地平直板滞。与“无技巧”相伴的必定是深藏的技巧、高明的技巧,如果真的没有任何技巧,那文章就不足观赏了。如果我们对本文细加品味,还是可以发现一些深藏的技巧的。略述一二便可知晓。开篇讲述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是深思熟虑过的,其中必有深意;全篇写哪些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哪儿发议论抒真情,文章的着力点定于何处,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等等,都需要写前斟酌。本文发表之后多得评论家欣赏,一定是它的内容的深刻和形式的巧构吸引了大众关注的目光。
编辑本段文章赏析
也许因为狗是情义之兽,能与主人同生死,共患难,因此,常常出现在作家笔下。特别是动乱年月,人情殆尽、亲友疏远时,狗的出现,就更衬托出人世间的冷酷与凄凉了。所以我们看到,在大量的描写“文革”生活的作品中,狗,常常成了重要角色,用它们特殊的对主人的忠诚与情义,反照出社会中人的无情的万般世相。 巴金的散文《小狗包弟》,就是这样一篇佳作。 这篇作品,是巴金五集散文巨著《随想录》中的一篇,收在《随想录》第二集《探索集》中,像读者熟知的《怀念萧珊》一样,也是《随想录》中较感人的作品之一。它叙述了一个真实而简单的故事:一只讨人喜爱的狗,在“文革”棍棒的恐吓下,被胆小的主人送给医院作了解剖试验品。全文篇幅不长,却感情真挚,意味深长。 《小狗包弟》思想内容最深刻的地方,是揭露“文革”的罪恶。作品中故事的背景正值十年浩劫时期,那是个非人的年代,缺少人性,缺少温情,更缺少宁静的气氛。人,尚可不说其恐慌至何种地步,就连一只小小的玩物——狗,也无安宁之日。作品描述了两条狗:一条是艺术家邻居的狗,一条是作者本人的狗(包弟),在“文革”的动乱中,它们都无一幸免而死去。前者被“专政队的大棒”打断了腿,不食而死;后者被担惊受怕的主人送给了医院。尽管作家还在作品中详细描述了人所遭受的非难,但我们只要从两条狗的命运上,就可看出,一场“文革”运动,以它的残暴,荡涤人性,狂施淫威,使多少人家从安乐中陷入苦难,又使多少不幸的生命死于无辜之中。作者撰文的主要用意虽是忏悔,以自己对爱犬包弟的“出卖”与“背叛”,谴责自己的懦弱(这从作品的字面中可以看出),但如果没有这场浩劫,这种忏悔本身也就不可能存在。因此,作品最深刻的意义,还在于对“文革”的无情揭露,它从一个特殊的角度——狗的命运中,客观地暴露了“文革”时那非人年代的某些特点,以及那一段特殊的历史给善良正直的人民所带来的近乎毁灭性的灾难。 《小狗包弟》还表现了作家严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鲁迅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这也是《小狗包弟》(乃至全部《随想录》)的创作主导思想之一。作者在《探索集·后记》中说过:“我写作是为了战斗,为了揭露,为了控诉,为了对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但绝不是为了美化自己。”“绝不是为了美化自己”,这种可贵精神在《小狗包弟》中得到了体现。作品所描述的,其实本不是什么大事,在那个动乱年代,人的生活都所寄无望,哪里还有心思顾一条狗?在那时,人的生命尚不值一钱,为了生存而抛弃一条小狗,又算什么!但作家并未为此而解脱自己,他说,“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短短几句话,包容了超人的勇气,不但体现了作者所欣赏的卢梭式的“诚实”,更重要的,展现了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以及与之联系的对国家、历史、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因为作者一方面真正解剖了自己,另一方面,为将来历史上生活的人们,提供了一面值得借鉴的镜子,就像作者所说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不允许再发生那样的浩劫”。(《探索集·后记》)正因为如此,作者的这种“解剖自己”的精神,有着更深远的意义,体现出更深刻的社会价值。 呼唤人性,讴歌人性,也是《小狗包弟》闪光的思想之一。“文革”运动中,人性被当成了批判的对象,取而代之的,是法西斯般残暴无情的“造反”精神,在这种情况下,寻求真正的人性是异常艰难的。《小狗包弟》向我们叙述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艺术家文学家们的遭遇,典型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缺乏人性,以及人们迫切需要人性、呼唤人性的愿望。然而,呼唤人性,又谈何容易,于是我们从作品中看到:主人公(作者本人)为了免遭造反派的袭击,保住生命安全,只有将爱犬小包弟送到解剖台上。这样描写,表面看是作者用以自责,其实质是从另一角度表现对人性的渴望与呼唤。的确,倘若没有专政队的诸种暴行,狗的主人绝不会“残酷”地将爱犬送走;假如人间充满人性,怎么会随心所欲地践踏无辜的性命?!因而,自责,实际上就是呼唤人性;而呼唤人性,也是从另一方面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 这篇散文在艺术上也有独到之处。首先,表现在语言上。其特点一是质朴。《小狗包弟》给人的印象如同听述一个故事,因为它不使用华丽的语言,几乎每一句话都没有修饰成分,如同口语,朴实而明快,准确简洁地表达了作者所要表达的一切。比如作品开头写道:“一个多月前,我还在北京,听人讲起一位艺术家的事情,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是讲艺术家和狗的。”语句结构简单,全无修饰,但却言简意赅,诱人入境。作品结尾也如此:“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在简朴的语言中,道出了真情。特点之二,是描绘生动。作品的语言虽质朴简洁,却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直抒胸臆时,真切感人,如上面例举的结尾一段文字,便是如此;描写事件场面时,精当准确,使客观形象栩栩如生,如描写艺术家“满身是血和泥土”地被“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的情景:“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最后专政队用大棒打断了小狗的后腿,它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这一段文字,不仅准确无误地叙述了事件的情景,而且小狗依恋艺术家的情态、作者深藏着泪愤交织的情感,全都得到体现,使人读后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其次,以情动人。作者写这篇散文的用意是忏悔,且多有主观表意文字,因而决定了作品的说理性。但这篇散文又能把理念、思想寓于精彩感人的事件叙述中,在描写中体现真情,在表达中饱含情思,不仅使人反思深省,而且催人泪下。作品突出表现了作者对爱犬的眷恋与怀念之情,因而,每每情注笔端,收到了感人的效果。如上面的举例,不仅体现了作家爱犬惜犬之情,而且也使我们感动。的确,在人情殆尽的人世间,竟有一只小狗这么通人性,冒着生命危险去依恋落难的艺术家朋友,这该使人多么激动。特别是,当我们看到惟一充满人情味的这只小狗,最后竟为艺术家而凄然死去的时候,几乎涌出泪水。作家的自叙,也同样饱含深情,这主要体现在作品的结尾几段。这些忏悔文字即使仅仅为了表达理念,也浸透了泪水,使人在阅读和理解中,能够看出作者胸膛中那颗赤热而损伤了的心。 再次,使用了衬托手法。在这篇散文中,作者的自责自贬是建立在对自己在“文革”弃狗的那段往事的回忆上的。动荡的年月里,弃狗本是一件小事,因为当时连夫妻背叛、朋友反目的事都经常出现。但作者却使我们看清了这件小事的本质——委曲求全的“羞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使用了衬托手法,用一段较长文字详细描述了另一条(艺术家邻居的)狗,为了艺术家而忍受棒打脚踢,甚至不食而死之事,来反衬作者当年为保全自己而弃狗的懦弱。狗尚且讲仁义,而人却只顾“保全”自己,相形之下,孰对孰错,不言自明。这一方面揭示了“文革”运动导致人们产生恐惧乃至变态心理的罪恶,另一方面也反衬出作者当年弃狗时的无情无义,从而透露出作者作自我忏悔,即写《小狗包弟》的客观理由。

❺ 小狗包弟赏析,谢谢

读《小狗包弟》一文有如在听巴金老人在用心灵说话。作者表达出了对自己专舍弃小狍包弟而属保全自己的做法的深深愧意。全文其实是巴金自我良心的剖析,以及坚持主张“说真话”。
全文一直流露着自己的真情。文章开头写作者如何得到包弟,且并和包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然而,为了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作者出卖了包弟,把它送上了解剖台。巴金对自己这种自私的行为感到愧疚,但巴金并没有把这件事遗忘在记忆的角落,而是大胆地剖析自己,对自己进行了良心的谴责。巴金的这种心路历程向人们表达,其实是希望在“说谎成风”的时代,要有勇气剖析自己,大胆说真话。
“满身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产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这句话似乎透出另一层含意,做违背良心的事会使我们受到煎熬,要勇于剖析自己,这样,生活才会美好。

❻ 小狗包弟的文章赏析

也许因为狗是情义之兽,能与主人同生死,共患难,因此,常常出现在作家笔下。特别是动乱年月,人情殆尽、亲友疏远时,狗的出现,就更衬托出人世间的冷酷与凄凉了。所以我们看到,在大量的描写“文革”生活的作品中,狗,常常成了重要角色,用它们特殊的对主人的忠诚与情义,反照出社会中人的无情的万般世相。
巴金的散文《小狗包弟》,就是这样一篇佳作。
这篇作品,是巴金五集散文巨著《随想录》中的一篇,收在《随想录》第二集《探索集》中,像读者熟知的《怀念萧珊》一样,也是《随想录》中较感人的作品之一。它叙述了一个真实而简单的故事:一只讨人喜爱的狗,在“文革”棍棒的恐吓下,被胆小的主人送给医院作了解剖试验品。全文篇幅不长,却感情真挚,意味深长。
《小狗包弟》思想内容最深刻的地方,是揭露“文革”的罪恶。作品中故事的背景正值十年浩劫时期,那是个非人的年代,缺少人性,缺少温情,更缺少宁静的气氛。人,尚可不说其恐慌至何种地步,就连一只小小的玩物──狗,也无安宁之日。作品描述了两条狗:一条是艺术家邻居的狗,一条是作者本人的狗(包弟),在“文革”的动乱中,它们都无一幸免而死去。前者被“专政队的大棒”打断了腿,不食而死;后者被担惊受怕的主人送给了医院。尽管作家还在作品中详细描述了人所遭受的非难,但我们只要从两条狗的命运上,就可看出,一场“文革”运动,以它的残暴,荡涤人性,狂施淫威,使多少人家从安乐中陷入苦难,又使多少不幸的生命死于无辜之中。作者撰文的主要用意虽是忏悔,以自己对爱犬包弟的“出卖”与“背叛”,谴责自己的懦弱(这从作品的字面中可以看出),但如果没有这场浩劫,这种忏悔本身也就不可能存在。因此,作品最深刻的意义,还在于对“文革”的无情揭露,它从一个特殊的角度──狗的命运中,客观地暴露了“文革”时那非人年代的某些特点,以及那一段特殊的历史给善良正直的人民所带来的近乎毁灭性的灾难。
《小狗包弟》还表现了作家严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鲁迅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这也是《小狗包弟》(乃至全部《随想录》)的创作主导思想之一。作者在《探索集·后记》中说过:“我写作是为了战斗,为了揭露,为了控诉,为了对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但绝不是为了美化自己。”“绝不是为了美化自己”,这种可贵精神在《小狗包弟》中得到了体现。作品所描述的,其实本不是什么大事,在那个动乱年代,人的生活都所寄无望,哪里还有心思顾一条狗?在那时,人的生命尚不值一钱,为了生存而抛弃一条小狗,又算什么!但作家并未为此而解脱自己,他说,“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短短几句话,包容了超人的勇气,不但体现了作者所欣赏的卢梭式的“诚实”,更重要的,展现了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以及与之联系的对国家、历史、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因为作者一方面真正解剖了自己,另一方面,为将来历史上生活的人们,提供了一面值得借鉴的镜子,就像作者所说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不允许再发生那样的浩劫”。(《探索集·后记》)正因为如此,作者的这种“解剖自己”的精神,有着更深远的意义,体现出更深刻的社会价值。
呼唤人性,讴歌人性,也是《小狗包弟》闪光的思想之一。“文革”运动中,人性被当成了批判的对象,取而代之的,是法西斯般残暴无情的“造反”精神,在这种情况下,寻求真正的人性是异常艰难的。《小狗包弟》向我们叙述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艺术家文学家们的遭遇,典型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缺乏人性,以及人们迫切需要人性、呼唤人性的愿望。然而,呼唤人性,又谈何容易,于是我们从作品中看到:主人公(作者本人)为了免遭造反派的袭击,保住生命安全,只有将爱犬小包弟送到解剖台上。这样描写,表面看是作者用以自责,其实质是从另一角度表现对人性的渴望与呼唤。的确,倘若没有专政队的诸种暴行,狗的主人绝不会“残酷”地将爱犬送走;假如人间充满人性,怎么会随心所欲地践踏无辜的性命?!因而,自责,实际上就是呼唤人性;而呼唤人性,也是从另一方面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
这篇散文在艺术上也有独到之处。首先,表现在语言上。其特点一是质朴。《小狗包弟》给人的印象如同听述一个故事,因为它不使用华丽的语言,几乎每一句话都没有修饰成分,如同口语,朴实而明快,准确简洁地表达了作者所要表达的一切。比如作品开头写道:“一个多月前,我还在北京,听人讲起一位艺术家的事情,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是讲艺术家和狗的。”语句结构简单,全无修饰,但却言简意赅,诱人入境。作品结尾也如此:“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在简朴的语言中,道出了真情。特点之二,是描绘生动。作品的语言虽质朴简洁,却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直抒胸臆时,真切感人,如上面例举的结尾一段文字,便是如此;描写事件场面时,精当准确,使客观形象栩栩如生,如描写艺术家“满身是血和泥土”地被“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的情景:“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最后专政队用大棒打断了小狗的后腿,它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这一段文字,不仅准确无误地叙述了事件的情景,而且小狗依恋艺术家的情态、作者深藏着泪愤交织的情感,全都得到体现,使人读后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其次,以情动人。作者写这篇散文的用意是忏悔,且多有主观表意文字,因而决定了作品的说理性。但这篇散文又能把理念、思想寓于精彩感人的事件叙述中,在描写中体现真情,在表达中饱含情思,不仅使人反思深省,而且催人泪下。作品突出表现了作者对爱犬的眷恋与怀念之情,因而,每每情注笔端,收到了感人的效果。如上面的举例,不仅体现了作家爱犬惜犬之情,而且也使我们感动。的确,在人情殆尽的人世间,竟有一只小狗这么通人性,冒着生命危险去依恋落难的艺术家朋友,这该使人多么激动。特别是,当我们看到惟一充满人情味的这只小狗,最后竟为艺术家而凄然死去的时候,几乎涌出泪水。作家的自叙,也同样饱含深情,这主要体现在作品的结尾几段。这些忏悔文字即使仅仅为了表达理念,也浸透了泪水,使人在阅读和理解中,能够看出作者胸膛中那颗赤热而损伤了的心。使用了衬托手法。在这篇散文中,作者的自责自贬是建立在对自己在“文革”弃狗的那段往事的回忆上的。动荡的年月里,弃狗本是一件小事,因为当时连夫妻背叛、朋友反目的事都经常出现。但作者却使我们看清了这件小事的本质──委曲求全的“羞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使用了衬托手法,用一段较长文字详细描述了另一条(艺术家邻居的)狗,为了艺术家而忍受棒打脚踢,甚至不食而死之事,来反衬作者当年为保全自己而弃狗的懦弱。狗尚且讲仁义,而人却只顾“保全”自己,相形之下,孰对孰错,不言自明。这一方面揭示了“文革”运动导致人们产生恐惧乃至变态心理的罪恶,另一方面也反衬出作者当年弃狗时的无情无义,从而透露出作者作自我忏悔,即写《小狗包弟》的客观理由。

❼ 小狗包弟 语句赏析

读《小狗包弟》一复文制有如在听巴金老人在用心灵说话。作者表达出了对自己舍弃小狍包弟而保全自己的做法的深深愧意。全文其实是巴金自我良心的剖析,以及坚持主张“说真话”。
全文一直流露着自己的真情。文章开头写作者如何得到包弟,且并和包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然而,为了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作者出卖了包弟,把它送上了解剖台。巴金对自己这种自私的行为感到愧疚,但巴金并没有把这件事遗忘在记忆的角落,而是大胆地剖析自己,对自己进行了良心的谴责。巴金的这种心路历程向人们表达,其实是希望在“说谎成风”的时代,要有勇气剖析自己,大胆说真话。
“满身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产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这句话似乎透出另一层含意,做违背良心的事会使我们受到煎熬,要勇于剖析自己,这样,生活才会美好。

❽ 小狗包弟什么时候入选高中语文课本

1小狗包弟作者与小狗故事证明了什么?也许因为狗是情义之兽,能与主人同生死,共患难,因此,常常出现在作家笔下。特别是动乱年月,人情殆尽、亲友疏远时,狗的出现,就更衬托出人世间的冷酷与凄凉了。所以我们看到,在大量的描写“文革”生活的作品中,狗,常常成了重要角色,用它们特殊的对主人的忠诚与情义,反照出社会中人的无情的万般世相。作者与包弟的关系是什么感情变化怎么样?下面概述本文内容要点,并简析思路。1.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借以带出小狗包弟故事。.小狗包弟的来历,不是主要内容,故而略述。.小狗包弟的一些表现,以及它与家人的亲密关系,突出它的伶俐可爱。惟其亲密、伶俐可爱,后惨遭厄运才显得太不合情理。此为蓄势,后面形势逆转,落差极大。.小狗包弟惨遭厄运,为后面的忏悔埋下伏笔。同时侧面描写“文革”开始后红卫兵们抄家、捉杀小狗的情形。.小狗包弟之死留给作者永久的心灵伤痛,这部分篇幅最长,显然作者事先想好在此充分地表达思想,前面都是为写这一部分作准备、铺垫的。其中第四、五部分了全文一半的篇幅,而第五部分是全文中篇幅最长的部分,由此可以看出文章的重心所在,或者说作者写作时的着力点所在。这是一篇叙事散文,按故事进程来观照课文,可以看出课文的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包弟来历)、发展(在家七年,相处很好;“文革”来临,家人恐慌)和结局(痛别包弟),还有尾声(作者忏悔)。如果觉得应该强化第五部分的作用,则可以把它作为结局,那么原来的结局(痛别包弟)成为故事发展的一部分。散文固然可以叙事、写景、状物,但抒情写意是散文的当行本色,甚至可以说是散文的核心和灵魂。在本文中,随着故事的展开,作者的情感呈波澜起伏状变化:悲伤(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因此本文的情与事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情感紧随叙事起伏变化:事件牵动作者的情,作者的情牵动读者的心。本文既是叙事文,又是抒情文。本文写法上的显著特点,是按“自然流”叙事抒情。“自然流”的特点,是使文章段落、层次,过渡、照应,叙事、议论、抒情,过去、现在、将来,一切都自然而然,不见刻意的技巧,又显出深层的技巧。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分述:1.故事进展自然顺畅,其中无生硬的“焊接”或“阻梗”。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下一段的一句“听了这个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很自然地过渡到本文拟述之事;中间写包弟的可爱,借用日本女作家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一下就自然地过渡到包弟惨遭厄运的叙述上来了;文章从叙事向抒情转化很自然轻巧,抒情大约是从作者送走包弟、卧榻难眠、思前想后开始的,一直到文章结束,感觉不到其间从事到情、从叙到议的转变的生硬;再有,从过去到现在,是以忏悔的心情连接起来的,也感觉不到其间过渡的唐突。.语言朴素自然,全无刀斧雕琢痕迹。读者读了本文受到感动,与本文语言的魅力、震撼力是分不开的。本文的语言既有书面语的特点,又有口语的特点,两种语体很自然地浑融一体。读者只是感觉到事件的自然发生、发展,情感的自然波澜起伏,而感觉不到文章语言形式或语言技巧的存在,可以直击文章的深层和底蕴。.自然之中又有潜藏的起伏跌宕,而绝非完全地平直板滞。与“无技巧”相伴的必定是深藏的技巧、高明的技巧,如果真的没有任何技巧,那文章就不足观赏了。如果我们对本文细加品味,还是可以发现一些深藏的技巧的。略述一二便可知晓。开篇讲述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是深思熟虑过的,其中必有深意;全篇写哪些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哪儿发议论抒真情,文章的着力点定于何处,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等等,都需要写前斟酌。本文发表之后多得评论家欣赏,一定是它的内容的深刻和形式的巧构吸引了大众关注的目光。编辑本段文章赏析也许因为狗是情义之兽,能与主人同生死,共患难,因此,常常出现在作家笔下。特别是动乱年月,人情殆尽、亲友疏远时,狗的出现,就更衬托出人世间的冷酷与凄凉了。所以我们看到,在大量的描写“文革”生活的作品中,狗,常常成了重要角色,用它们特殊的对主人的忠诚与情义,反照出社会中人的无情的万般世相。巴金的散文《小狗包弟》,就是这样一篇佳作。这篇作品,是巴金五集散文巨著《随想录》中的一篇,收在《随想录》第二集《探索集》中,像读者熟知的《怀念萧珊》一样,也是《随想录》中较感人的作品之一。它叙述了一个真实而简单的故事:一只讨人喜爱的狗,在“文革”棍棒的恐吓下,被胆小的主人送给医院作了解剖试验品。全文篇幅不长,却感情真挚,意味深长。《小狗包弟》思想内容最深刻的地方,是揭露“文革”的罪恶。作品中故事的背景正值十年浩劫时期,那是个非人的年代,缺少人性,缺少温情,更缺少宁静的气氛。人,尚可不说其恐慌至何种地步,就连一只小小的玩物——狗,也无安宁之日。作品描述了两条狗:一条是艺术家邻居的狗,一条是作者本人的狗(包弟),在“文革”的动乱中,它们都无一幸免而死去。前者被“专政队的大棒”打断了腿,不食而死;后者被担惊受怕的主人送给了医院。尽管作家还在作品中详细描述了人所遭受的非难,但我们只要从两条狗的命运上,就可看出,一场“文革”运动,以它的残暴,荡涤人性,狂施淫威,使多少人家从安乐中陷入苦难,又使多少不幸的生命死于无辜之中。作者撰文的主要用意虽是忏悔,以自己对爱犬包弟的“出卖”与“背叛”,谴责自己的懦弱(这从作品的字面中可以看出),但如果没有这场浩劫,这种忏悔本身也就不可能存在。因此,作品最深刻的意义,还在于对“文革”的无情揭露,它从一个特殊的角度——狗的命运中,客观地暴露了“文革”时那非人年代的某些特点,以及那一段特殊的历史给善良正直的人民所带来的近乎毁灭性的灾难。《小狗包弟》还表现了作家严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鲁迅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这也是《小狗包弟》(乃至全部《随想录》)的创作主导思想之一。作者在《探索集·后记》中说过:“我写作是为了战斗,为了揭露,为了控诉,为了对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但绝不是为了美化自己。”“绝不是为了美化自己”,这种可贵精神在《小狗包弟》中得到了体现。作品所描述的,其实本不是什么大事,在那个动乱年代,人的生活都所寄无望,哪里还有心思顾一条狗?在那时,人的生命尚不值一,为了生存而抛弃一条小狗,又算什么!但作家并未为此而解脱自己,他说,“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短短几句话,包容了超人的勇气,不但体现了作者所欣赏的卢梭式的“诚实”,更重要的,展现了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以及与之联系的对国家、历史、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因为作者一方面真正解剖了自己,另一方面,为将来历史上生活的人们,提供了一面值得借鉴的镜子,就像作者所说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不允许再发生那样的浩劫”。(《探索集·后记》)正因为如此,作者的这种“解剖自己”的精神,有着更深远的意义,体现出更深刻的社会介值。呼唤人性,讴歌人性,也是《小狗包弟》闪光的思想之一。“文革”运动中,人性被当成了批判的对象,取而代之的,是法西般残暴无情的“造反”精神,在这种情况下,寻求真正的人性是异常艰难的。《小狗包弟》向我们叙述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艺术家文学家们的遭遇,典型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缺乏人性,以及人们迫切需要人性、呼唤人性的愿望。然而,呼唤人性,又谈何容易,于是我们从作品中看到:主人公(作者本人)为了免遭造反派的袭击,保住生命安全,只有将爱犬小包弟送到解剖台上。这样描写,表面看是作者用以自责,其实质是从另一角度表现对人性的渴望与呼唤。的确,倘若没有专政队的诸种暴行,狗的主人绝不会“残酷”地将爱犬送走;假如人间充满人性,怎么会随心所欲地践踏无辜的性命?!因而,自责,实际上就是呼唤人性;而呼唤人性,也是从另一方面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这篇散文在艺术上也有独到之处。首先,表现在语言上。其特点一是质朴。《小狗包弟》给人的印象如同听述一个故事,因为它不使用华丽的语言,几乎每一句话都没有修饰成分,如同口语,朴实而明快,准确简洁地表达了作者所要表达的一切。比如作品开头写道:“一个多月前,我还在北京,听人讲起一位艺术家的事情,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是讲艺术家和狗的。”语句结构简单,全无修饰,但却言简意赅,诱人入境。作品结尾也如此:“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在简朴的语言中,道出了真情。特点之二,是描绘生动。作品的语言虽质朴简洁,却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直抒胸臆时,真切感人,如上面例举的结尾一段文字,便是如此;描写事件场面时,精当准确,使客观形象栩栩如生,如描写艺术家“满身是血和泥土”地被“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的情景:“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最后专政队用大棒打断了小狗的后腿,它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这一段文字,不仅准确无误地叙述了事件的情景,而且小狗依恋艺术家的情态、作者深藏着泪愤交织的情感,全都得到体现,使人读后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其次,以情动人。作者写这篇散文的用意是忏悔,且多有主观表意文字,因而决定了作品的说理性。但这篇散文又能把理念、思想寓于精彩感人的事件叙述中,在描写中体现真情,在表达中饱含情思,不仅使人反思深省,而且催人泪下。作品突出表现了作者对爱犬的眷恋与怀念之情,因而,每每情注笔端,收到了感人的效果。如上面的举例,不仅体现了作家爱犬惜犬之情,而且也使我们感动。的确,在人情殆尽的人世间,竟有一只小狗这么通人性,冒着生命危险去依恋落难的艺术家朋友,这该使人多么激动。特别是,当我们看到惟一充满人情味的这只小狗,最后竟为艺术家而凄然死去的时候,几乎涌出泪水。作家的自叙,也同样饱含深情,这主要体现在作品的结尾几段。这些忏悔文字即使仅仅为了表达理念,也浸透了泪水,使人在阅读和理解中,能够看出作者胸膛中那颗赤热而损伤了的心。再次,使用了衬托手法。在这篇散文中,作者的自责自贬是建立在对自己在“文革”弃狗的那段往事的回忆上的。动荡的年月里,弃狗本是一件小事,因为当时连夫妻背叛、朋友反目的事都经常出现。但作者却使我们看清了这件小事的本质——委曲求全的“羞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使用了衬托手法,用一段较长文字详细描述了另一条(艺术家邻居的)狗,为了艺术家而忍受棒打脚踢,甚至不食而死之事,来反衬作者当年为保全自己而弃狗的懦弱。狗尚且讲仁义,而人却只顾“保全”自己,相形之下,孰对孰错,不言自明。这一方面揭示了“文革”运动导致人们产生恐惧乃至变态心理的罪恶,另一方面也反衬出作者当年弃狗时的无情无义,从而透露出作者作自我忏悔,即写《小狗包弟》的客观理由。

❾ 小狗包弟赏析

读《小狗包弟》一文有如在听巴金老人在用心灵说话。作者表达出了对自己舍弃小狍版包弟而保全自己的权做法的深深愧意。全文其实是巴金自我良心的剖析,以及坚持主张“说真话”。
全文一直流露着自己的真情。文章开头写作者如何得到包弟,且并和包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然而,为了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作者出卖了包弟,把它送上了解剖台。巴金对自己这种自私的行为感到愧疚,但巴金并没有把这件事遗忘在记忆的角落,而是大胆地剖析自己,对自己进行了良心的谴责。巴金的这种心路历程向人们表达,其实是希望在“说谎成风”的时代,要有勇气剖析自己,大胆说真话。
“满身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产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这句话似乎透出另一层含意,做违背良心的事会使我们受到煎熬,要勇于剖析自己,这样,生活才会美好。

❿ 巴金中小狗包弟 第一自然段赏析开篇为什么要讲艺术家和小狗的事

思路章法上:先说别人的故事引出话题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 思想内容上: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形成相似的,让人看到此类事咋全国并非一二,而是普遍的,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