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名言
㈠ 晏子 名言警句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晏子
挂羊头卖狗肉。(晏子)
桔生淮南则为桔,生於淮北则为枳。(晏子)
㈡ 关于晏婴的名言及故事
雄辩四方的晏婴
晏婴(?一前500年),宇平仲,山东高密人,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司马迁将其比为管仲,推崇备至,用“不辱使命,雄辩四方”八个字来形容他的外交活动。
折冲樽俎
春秋中期,诸侯纷立,战乱不息,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均有几分醉意之时,范昭借酒劲向齐景公说:“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头告诉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给客人。”范昭接过侍臣递给的酒,一饮而尽。晏婴在一旁把这一切看在眼中,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为主公再换一个。”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之上,君臣应是各自用个人的酒杯。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违反了这个礼节,是对齐国国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试探对方的反应如何,但还是为晏婴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时候,我试探了一下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现在去攻打齐国,绝对没有胜利的把握,晋平公因而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打算。靠外交的交涉使敌人放弃进攻的打算,即现在“折冲樽俎”这个典故,就是来自晏婴的事迹。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表现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机谋的真实写照。
出使狗国,故进狗门
晏婴不但在迎接外国使节的时候做到了堂堂正正,而且在出使外国之时,每次也能态度决然,随机应变,不辱使命。
春秋末期,诸侯均畏惧楚国的强大,小国前来朝拜,大国不敢不与之结盟,楚国简直成了诸侯国中的霸主,齐相国晏婴,奉齐景公之命出使楚国。楚灵王听说齐使为相国晏婴后,对左右说:“晏平仲身高不足五尺,但是却以贤名闻于诸侯,寡人以为楚强齐弱,应该好好羞辱齐国一番,以扬楚国之威,如何?”太宰一旁言道:“晏平仲善于应对问答,一件事不足以使其受辱,必须如此这般方可。”楚王大悦,依计而行。
晏婴身着朝衣,乘车来到了楚国都城东门,见城门未开,便命人唤门,守门人早已得了太宰的吩咐。指着旁边的小门说:“相国还是从这狗洞中进出吧!这洞口宽敞有余,足够您出入,又何必费事打开城门从门而入呢?”晏婴听罢,笑了一笑,言道:“这可是狗进出的门,又不是人进出的门,出使狗国的人从狗门出入,出使人国的人从人门出入,我不知道自己是来到了人国呢,还是狗国呢?我想楚国不会是一个狗国吧!”守门之人将晏婴的话传给了楚灵王,楚灵王听罢,沉思了一会儿,才无可奈何的吩咐打开城门,让晏婴堂堂正正地进入了楚都。
霸业因时而兴
晏相国来到了馆舍,楚国大臣为他洗尘接风,席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楚国下大夫首先发言道:“齐自太公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足可以与楚匹敌。为什么自齐桓公称霸中原之后,昙花一现,再不能领袖诸侯了呢?以齐国国土之宽广,人口之众多,国家之富庶,加上晏相国您的才智,怎么就不能再崛起中原呢?反而向我楚国结盟,这太让人费解了。”晏婴回答:“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先前自周失政于诸侯之后,诸侯连年征战,春秋五霸迭兴,齐国称霸于中原,秦国威振于西戎,楚国称雄于荆蛮之地,这一切固然有人为的因素,可大多数靠的是天意。先前以晋文公的雄才大略,尚且逃亡四方;秦穆公霸于西戎之后,文治武功盛极一时,其死后子孙衰弱,再也难振往日之雄风;就连你们楚国也自楚庄王之后,亦常受吴晋二国的骚扰,困苦不堪。难道只有齐国衰弱不成?今日齐国前来交好结盟,这只是邻国之间的友好往来罢了。你作为楚国名臣,本应通晓‘随机应变’这四个字的含义,可怎么却也问出这样愚蠢的问题呢?”
良臣死社稷,不死昏君
下大夫脸红着退了下来,身旁的上大夫不服气地质问道:“平仲您自以为是随机应变之士,然而齐自内乱以来,齐臣为君死的不可计数,而您作为齐国的世家大族,却不能讨伐叛贼,或弃官明志,或为君王而死,您不觉得羞愧吗?为什么还留恋名誉地位迟迟不肯离去呢?”晏婴正色反驳道:“做大事的人,不必拘泥于小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只知道君主为国家的社稷而死时,作臣子的才应该与之同死,而今先君并非为国家社稷而死,那么我为什么要随随便便从先君而死呢?那些死的人都是愚人,而非忠臣,我虽不才,但又怎能以一死来沽名钓誉呢?况且在国家有变时,我不离去,乃是为了迎立新君,为的是保存齐的宗祖,并非贪图高位呀,假使每个人都离开了朝中,国家大事又有谁来做呢?并且国家内乱,哪一国没有发生过呢?你们楚国不是也有这种事吗?又何必责怪我们呢?”
外貌不足识人
又有人不满地说道:“英雄豪杰,必相貌绝伦,雄伟无比,而今相国您,身高不足五尺,手无缚鸡之力,只是徒逞口舌之利的说客罢了。单单依靠口舌,而没有实际的本领,欺世盗名,不感到可耻吗?”“我听说称锤虽小,能值千斤,舟桨虽长,不免为水浸没,纣王勇武绝伦,不免身死国亡,为什么呢?我承认自己并无出众的本领,愧居相位,却绝不是与您逞口舌之利,只是问有所答罢了。难道我拒不回答吗?那也太无礼了。”
小人出使小国
宴会后,楚灵王接见了晏婴,;楚灵王一见到晏婴,马上问:“齐国是不是很缺乏人才?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矮子来出使楚国?”“大王,齐国人多着呢。国都临淄人口百万,每人呼一口气,可以呼气为云,每人淌一滴汗,可以挥汗如雨。行人来往川流不息,摩肩接履,又怎么能没有人才?只是敝国有一个规矩,贤明之人出使贤国,不肖之人出使不肖之国,大人出使大国,小人出使小国,而今我无才无德又最不肖,只好来楚国为使,希望大王原谅。”
桔生淮北则为枳
楚王一时无言以对,正好一对武士押一名犯人从殿前经过,楚王问道:“这个人是哪一国人?所犯何罪?”“齐国人,犯的是盗窃罪。”“晏相国,齐国人有偷东西的毛病吗?”晏婴知道楚王是以此来取笑自己,报刚才之辱,于是从容不迫地回答说:“小臣我听说:桔子种在淮水以南称为桔子,甜美无比,而将其移至淮水以北,则变成了枳树,枳树之果,小而酸涩,苦不可食,之所以会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实在是土地的缘故。现在这个齐国人出生在齐国,并非盗贼,而是一个良民,可是为什么来到楚国,却变成了盗贼呢?这是楚国使他发生了这种变化,齐人之于楚国正如桔子之于淮北,这于齐国又有什么关系呢?”
楚王默然,良久,叹道:“寡人本来打算让您在今日受辱,哪里想到竟被您嘲笑了,这是寡人的过错,见谅寡人吧!”于是楚王善待晏婴,晏婴圆满完成了使命,回到齐国。晏婴面对着国强而盛气凌人的楚王,毅然予以反击,他昂然不屈,除了维护个人的名声,最终目标还是在保持齐国的声威。
《论语》中说:“出使四方,不辱君命。”晏婴坚守的也就是这种精神。
㈢ 评价晏子的名言
晏子虚怀若谷,闻过则喜。孔子赞他是“不以已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表明了他随和大度,注重自身修养的品格。
㈣ 晏子名言苦身什么者其什么
晏子名言苦身什么者其什么
解答
苦身为善者,其赏厚;苦身为非者,其罪重。
出处:《回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答二:“公 曰:‘鲁工苦,请释之。’晏子曰:‘不可。婴 闻之苦身为善者其赏厚,苦身为非者其罪 重。 ”
㈤ 晏子的名言
淫与耳目,不当民务,此圣王之所禁也。
近臣默,远臣喑(yin),众口铄版(shuo)金。
刑无权罪,夏、商所以灭也。
桀、纣,君诛乎,民诛乎?
民不苟德,福不苟降。
明王不徒立,百姓不虚至。
不能终善者,不遂其君。
上下交离,此三代之所以衰也。
人行善者天赏之,行不善者天殃之。
有贤不用,安得不亡?
赏无功谓之乱,罪不知谓之虐。
相贤者国治,臣忠者主逸。
忠不避死,谏不违罪。
敛民之哀而以为乐,不详,非所以国君者。
朝居言责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
为政何患?患善恶不分。
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进,则善无由入矣。
㈥ 求韩非子 鬼谷子 管子 晏子的名言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商君书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欲速则不达。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蠹》 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子·说林上》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韩非子·难言》 《韩非子》
1.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
2.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3.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
4.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比而无隙者也。
5.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
6.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7.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
8.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
9.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10.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不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
参考:www.pumashoesale.com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
国乃灭亡。
这句话运用的是“互文”手法,意仓禀衣食实足则要知礼节,知荣辱。可按字面意思理解为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
管仲有“四维”论:即“礼、义、廉、耻是国家得以维系的精神支柱”,而 “四维不张,国乃死亡”。
唯物辩证论讲: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决定作用.
马斯洛也有需求理论。
这句话通俗理解就是商品和文化的问题,物质上富足了,精神上也要相应发展。我不反对物质决定意识说,但是现实生活中精神建设和物质建设总是步调不一,似乎精神“体力不支”,若要跟上物质的步伐难免有点儿“力不从心”。
精神是文化的体现,物质也是文化的体现,社会更是文化的体现。管子这一论断体现了“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思想,应该肯定,但是事物都是双方面的,不能否认物质发展的同时,对人文精神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现今即便高度文明的国度也不可避免黄赌毒。就像中国的改革开放,好的东西进来了,经济发展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也会有一些“苍蝇”之类的东西。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以什么“经”,什么“道”,什么“纲”,什么“常”为上层建筑,而是以什么为“本”,以什么为“源”,历数前朝今世,谁是真正的主人?谁是真正的本?恐怕没有吧?!(来自网络知道)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晏子
挂羊头卖狗肉。(晏子)
桔生淮南则为桔,生於淮北则为枳。(晏子)
㈦ 晏子春秋的名言选辑
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强谓之力。故勇力之立业,以行其礼也。
徒以勇力立于世,则诸侯行之以国危,匹夫行之以加残。
国之兴,立爱以劝善也,立恶以禁暴也。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
国之将衰,顺于己者爱之,逆于己者恶之。故明所爱而邪僻繁,明所恶而贤良灭,离散百姓,危覆社稷。
淫与耳目,不当民务,此圣王之所禁也。
近臣默,远臣喑(yin),众口铄(shuo)金。
刑无罪,夏、商所以灭也。
桀、纣,君诛乎,民诛乎?
民不苟德,福不苟降。
明王不徒立,百姓不虚至。
诸侯并立,能终善者为长;列士并学,能终善者为师。
不能终善者,不遂其君。
上下交离,此三代之所以衰也。
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人行善者天赏之,行不善者天殃之。
有贤不用,安得不亡?
赏无功谓之乱,罪不知谓之虐。
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辜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
君屈民财者不得其利,穷民力者不得其乐。
相贤者国治,臣忠者主逸。
忠不避死,谏不违罪。
国有三不详。有贤而不知,一不详;知而不用,二不详;用而不任,三不详也。
敛民之哀而以为乐,不详,非所以国君者。
朝居言责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
太山之高,非议石也,累卑然后高。夫之天下者,非用一士之言也。
明君必务正其治,以事利民,然后子孙享之。
生者不得安,命之曰蓄忧;死者不得葬,命之曰蓄哀。蓄忧者怨,蓄者哀危。
谄谀萌通,而贤良废灭,是以谄谀繁于间,邪行交于国也。
星之昭昭,不若月之曀曀(yi );小事之成,不若大事之废;君子之非,贤于小人之是也。
君子无礼,是庶人也;庶人无礼,是禽兽也。夫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然而不敢者,维礼之谓也。
礼者,所以御民也;辔者,所以御马也。
能安邦内之民者,能服境外之不善;重士民之死力者,能禁暴国邪逆;听恁贤者,能威诸侯;安仁义而乐利世者,能服天下。不能爱邦内之民者,不能服境外之不善;轻士民之死力者,不能禁暴国之邪逆;愎谏傲贤者之言,不能威诸侯;倍仁义而贪名实者,不能服天下。
道在为人,而失在为己。为人者重,自为者轻。
左右为社鼠,用事者为猛狗,主安得无雍,国安得无患乎?
举贤官能,则民兴善矣。
(察人):无以靡曼辩辞定其行,无以毁誉非议定其身。……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
为君厚籍敛而托之为民,进谗谀而托之勇贤,远公正而托之不顺,君行此三者则危。为臣比周以求进,逾职业防下隐利而求多,从君不陈过而求亲,人臣行此三者则废。
若言不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谋而不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伪也。故忠臣也者,能纳善于君,不能与君陷于难。
责焉无已,智者有不能给;求焉无餍,天地有不能赡也。故明王之任人,谄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任人以长,不强其短;任人以工,不强其拙。此任人之大略也。
过贫而好大,智薄而好专。贵贱无亲焉,大臣无礼焉。尚谄谀而贱贤人,乐简慢而玩百姓。过无常法,民无经纪。好辩以为智,刻民以为中。流湎而忘国,好兵而忘民。肃于罪诛,而慢于庆赏。乐人之哀,利人之难。德不足以怀人,政不足以惠民。赏不足以劝善,刑不足以防非。亡国之行也。
君得臣而任使之,与言信。必顺其令,赦其过。任大臣无多责焉。无以嗜欲贫其家,无信谗人伤其心。家不外求而足,事君不因人而进。则臣和矣。
临国莅民,所患者三:忠臣不信,一患也;信臣不忠,二患也;君臣异心,三患也。
为政何患?患善恶不分。
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进,则善无由入矣。
君子怀不逆之君,居治国之位。君子不怀暴君之禄,不处乱国之位。
傲大贱小则国危,慢听厚敛则民散。事大养小,安国之器也;谨听节敛,众民之术业。
君子之事君也,进步失忠,退不失行。不苟合以隐忠,可谓不失忠;不持利以伤廉,可谓不失行。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乐民。意莫下于刻民,行莫下于害民也。
顺爱不懈,可以使百姓;强暴不忠,不可以使一人。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部可以事一君。
众而无义,强而无礼,好勇而恶贤者,祸必及身。
君子有力于民则进爵禄,不辞富贵;无力于民而旅食,不恶贫贱。
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下午直辞,上有隐恶;民多讳言,君有骄行。
为地战者,不能成其王;为禄仕者,不能征其君。
廉者,政之本也;谦者,德之主也。
凡有血气者,皆有争心。怨利生孽,维义可以为长存。且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