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咏莲名句
❶ 爱莲说 哪些语句具体写了莲
爱莲说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爱莲说:出自《周元公集》。“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死后皇帝所赐的称号)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这种文体一般讲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可:值得
蕃(fán):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是著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甚:特别,十分。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涟:水清而有微波。
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隐逸(yi):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鲜(xiǎn):少。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 当然。
译文
水上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因为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受到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空外直,不牵牵连连,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幽,笔直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亲切而不庄重地玩弄。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是有很多人了!
句子翻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从唐朝以来,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我唯独喜爱莲花,因为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受到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空外直,不牵牵连连,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幽,笔直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亲切而不庄重地玩弄。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噫!
唉!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是有很多人了!
题目解说以及文章赏析
“说”,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可记事,可议论,相当于现代的杂文。
赏析“说”,是一种议论性古代文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莲花,曾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洒落的胸襟。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之美就在于其一个“洁”字。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谨严。 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优美简练,的确是如莲之美——“不蔓不枝”,没有多余的无用之语
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全文的中心题意。这一句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恰好表达的相反的意思。
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同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己的一份志节。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篇深沉大气,既点明了《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了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这为他下文的“予独爱莲”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如此开篇,出笔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去周敦颐并没在甚蕃里纠缠,只是直接缩景,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
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下句周敦颐就直接进入了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倾诉心衷也。此运笔之老到,实让人叹为观止。可说通篇读者都无一丝喘息之机。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颐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让人读来也别有一番滋味。“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可谓浑然一体,不着丝毫痕迹。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而无一言直接指责。
周敦颐通过这样的对比,将自己比喻为君子。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从这一点来看,周敦颐有些孤芳自赏的意思。不过周敦颐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晋有陶渊明,可现在却听都没听到还有人会这样做的。或是像我一样的,在尘世中能相守一份纯净的,有着我这样追求君子风范的,又有几人?大多数的人,皆在红尘世事中从众罢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本文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德,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此文高风亮节,清雅脱俗,精短,琅琅上口,有押韵,实为古文中难得的精品短篇。而且一文双解,内容厚实而意境深远。加上其文近似白话,易读易解,所以成了流传后世脍炙人口的佳品。在赏析此文的时候,如果能感动于文中的志节,这也就是读此文的最佳所得吧。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周敦颐(1017—1073)周敦颐
中国宋代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原名敦实。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谥号元公。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北宋理学的创始人。以母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分宁(修水)主簿,调南安军司理参军,移桂阳令,徙知南昌,历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熙宁初知郴州,擢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所到之处,都很有实绩。“在合州郡四年,人心悦服,事不经先生之手,吏不敢决”。晚年知南康军,治所在今星子县城。曾游览庐山,为庐山的山水所吸引,在其自为诗中道:“庐山我爱久,买田山中阴。”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故居濂溪以名之,遂定居于此,并将原在故里的母亲郑木君墓迁葬于庐山清泉社三起山。敦颐卒,亦附葬于母亲墓旁。以后子孙世居江州,后裔绵衍。
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清代学者黄宗羲在他的《宋儒学案》中说道:“孔子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他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太极图说》)。”圣人又模仿“太极”建立“人极”。“人极”即“诚”,“诚”是“纯粹至善”的“五常之木,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过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在以后的七百多年的学术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所提出的哲学范畴,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性命、善恶等,成为后世理学研究的课题。
周敦颐生前并不为人们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人们只知道他“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有仙风道气。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理学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学造诣很深,并将两个儿子——程颢、程赜送到他的门下,后二程均为著名理学家。南宋学者,胡宏对敦颐的理论学加以尊信,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他评价很高,为他作事状,又为《太极图.易说》、《易通》作了注解。张(木加武字)称他为“道学宗主”,其名声逐渐大起,九江、道州等、南安等地纷纷建濂溪祠纪念他,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元”,因此敦颐又被称为“元公”,到理宗时,从祀孔子庙庭,确定了周敦颐的理学开山地位。
周敦颐性情朴实,自述道:“芋蔬可卒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吾乐盖易足,廉名朝暮箴”。他从小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平生不慕钱财,爱谈名理,他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他虽在各地作官,但俸禄甚微,即使这样,来到九江时,他还把自的积蓄给了故里宗族。
周敦颐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曾于知南康军时,在府署东侧挖池种莲,名为爱莲池,池宽十余丈,中间有一石台,台上有六角亭,两侧有“之”字桥。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赏着缕缕清香、随风飘逸的莲花,口诵《爱莲说》。自此莲池名震遐迩。
九江的烟水亭最初是由周敦颐修建的,因为亭在湖心,一墩如月,故名“浸月亭”。后不断兴废,取“山头水色薄笼烟”之意境,改名“烟水亭”。清顺治十七年,巡道崔抡奇复修烟水亭建立五贤阁,奉周敦颐为五贤之一。九江市区现在还有濂溪路、濂溪居委会等。
周敦颐著有《周子全书》行世。濂溪书院是他讲学的讲坛,他的学说对以后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周敦颐是把世界本原当做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起始者。
[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一年以后,周敦颐由于年迈体弱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讲学。他留下的莲池和那篇《爱莲说》,一直为后来者珍视。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朱熹作诗道: 闻道移根玉井旁,花开十里不寻常; 月明露冷无人见, 独为先生引兴长。 赏析《爱莲说》,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这是全文的中心题意。 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同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
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己的一份志节。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周敦颐(1017~1073)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
[编辑本段]理解性默写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2、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
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对莲花一般映衬的句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12、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3、形容洁身自好,然而不以此媚人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4、“予独爱莲”的原因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15、从反面映衬莲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6、作者用隐逸者-菊花来正面衬托出莲花在尘世中也能洁身自爱
17、作者同时运用了富贵者-牡丹来反面衬托出莲花拥有君子的高尚情操,不与世人一样,只追求名利
陶渊明
[编辑本段]文言文词性注解
词类活用:
1.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例句:不蔓不枝
2.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杈。例句:不蔓不枝
3.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例句:香远益清
4.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例句:香远益清
古今异义词
(宜乎众矣)宜:
古义: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今义:合适,应当。
一词多意
之:结构助词,的(水陆草木之花);代词(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焉:语气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兼词(故日月星辰移焉《共工怒触不周山》)
清:清澈(濯清涟而不妖);清香(香远益清)
远:香远益清(远播,形容词用作动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距离长)
特殊句式
【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以上三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断。
【被动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被污染。
【文章主旨句】
莲,花之君子者也。
考点
1。《爱莲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作者借助莲的形象含蓄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愿意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坚定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句话的作用?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开头的“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感叹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太少,能做到品行高尚的人更少。
[编辑本段]关于莲花
莲花——君子
1.理想的修身人格——君子
“仁”是儒家思想伦理道德的最高境界,但是,落实到个人的具体修养上,“君子”则是其理想的人格典范。曾参强调“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试图以君子的成立来辅助仁的修养的实现或者是将仁的高标准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君子人格上。
❷ 爱莲说语文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2、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
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对莲花一般映衬的句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12、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3、形容洁身自好,然而不以此媚人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4、“予独爱莲”的原因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15、从反面映衬莲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6、作者用隐逸者-菊花来正面衬托出莲花在尘世中也能洁身自爱
17、作者同时运用了富贵者-牡丹来反面衬托出莲花拥有君子的高尚情操,不与世人一样,只追求名利
❸ 咏莲名句
咏莲诗赋
青阳渡
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咏芙蓉
南朝·梁 沈 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采 莲
南朝·梁 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同心芙蓉
隋 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夏歌
南朝·梁 萧 衍
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咏荷诗
江 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采莲曲
隋 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秋池一株莲
隋 弘执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古风 (其二十六)
唐 李 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子夜吴歌(其二)
唐李 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采莲曲
南朝梁 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折荷有赠
唐 李 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赋得涉江采芙蓉
南朝·陈 祖孙登
浮照满川涨,芙蓉承落光。
人来间花影,衣渡得荷香。
桂舟轼不定,菱歌引更长。
采采嗟离别,无暇缉为裳。越 女
唐王昌龄
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
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
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咏江南可采莲
南朝梁刘 缓
春初北岸涸,夏月南湖通。
卷荷舒欲倚,芙蓉生即红。
楫小宜回径,船轻好入丛。
钗光逐影乱,衣香随逆风。
江南少许地,年年情不穷。
东林寺白莲
唐白居易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我惭尘垢眼,风此琼瑶英。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
欲收一颗子,寄回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京兆府栽莲
唐 白居易
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
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
下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
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
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
今年不得地,憔悴府门前。
❹ 求咏莲名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露为风味月为香
❺ 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❻ 莲的简介及咏莲的名句和名篇
莲,又称荷、芙蕖、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芸、水旦、水华等,溪客、玉环是其雅称,未开的花蕾称菡萏,已开的花朵称鞭蕖,睡莲科,属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茎称藕,能食用,叶入药,莲子为上乘补品,花可供观赏。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是印度的国花。
植物形态
多年生长在水中。草本植物,根茎最初细小如手指,具横走根状茎,即我们日常吃的莲藕。叶圆形,高出水面,有长叶柄,具刺,成盾状生长。花单生在花梗顶端,直径10~20厘米;萼 片5,早落;花瓣多数为红色、粉红色或白色;多数为雄蕊;心皮多,离生,嵌生在海绵质的花托穴内。坚果椭圆形或卵形,俗称莲子,长1.5~2.5厘米。我国南北各省广为栽培。莲全身是宝,藕、叶、叶柄、莲蕊、莲房(花托)入药,能清热止血;莲心(种子的胚)有清心火、强心降压功效;莲子(坚果)有补脾止泻、养心益肾功效。莲藕可作蔬菜食用或提取淀粉(藕粉)。莲原指其果实,俗称莲蓬;后花、果实都泛称为莲。其地下茎的肥大部分称藕。中国南北各地广泛种植,武汉、杭州等地的品种尤多。
莲植物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种属之一。据古植物学家研究化石证实,一亿三千五百万年以前,在北半球的许多水域地方都有莲属植物的分布。它在地球上生长的时间比人类祖先的出现(200万年前)早得多。莲是冰期以前的古老植物,它和水杉、银杏、中国鹅掌楸、北美红杉等同属未被冰期的冰川噬吞而幸存的孑遗植物代表。
咏莲诗赋
青阳渡
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
南朝·梁 沈 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 莲
南朝·梁 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同心芙蓉
隋 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夏歌
南朝·梁 萧 衍
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咏荷诗
江 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采莲曲
隋 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秋池一株莲
隋 弘执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
古风 (其二十六)
唐 李 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子夜吴歌(其二)
唐李 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采莲曲
南朝梁 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折荷有赠
唐 李 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赋得涉江采芙蓉
南朝·陈 祖孙登
浮照满川涨,芙蓉承落光。
人来间花影,衣渡得荷香。
桂舟轼不定,菱歌引更长。
采采嗟离别,无暇缉为裳。
越 女
唐王昌龄
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
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
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咏江南可采莲
南朝梁刘 缓
春初北岸涸,夏月南湖通。
卷荷舒欲倚,芙蓉生即红。
楫小宜回径,船轻好入丛。
钗光逐影乱,衣香随逆风。
江南少许地,年年情不穷。
东林寺白莲
唐白居易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我惭尘垢眼,风此琼瑶英。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
欲收一颗子,寄回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京兆府栽莲
唐 白居易
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
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
下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
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
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
今年不得地,憔悴府门前。
周敦颐的咏莲名篇《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❼ 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是哪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中体现菊花高洁、质朴的句子:中通内外直,不蔓不枝,香远容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爱莲说》中,第一段写菊和牡丹分别是起到了:为后文做铺垫和对比的作用
❽ 《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
1、莲的品质:“莲,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4、表现词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7、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
.
8、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9、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0、对莲花一般映衬的句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11、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2、形容洁身自好,然而不以此媚人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3、“予独爱莲”的原因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14、从反面映衬莲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5、作者用隐逸者-菊花来正面衬托出莲花在尘世中也能洁身自爱。
16、作者同时运用了富贵者-牡丹来反面衬托出莲花拥有君子的高尚情操,不与世人一样,只追求名利。
17、体现莲自尊自爱的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希望能帮上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