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和赏析
① 优美古文加赏析
优美古文加赏析
《极乐寺纪游》原文
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馀。
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
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译文
高梁桥下的河水从西山深峡谷中流淌过来,经过此地流入河里。一千匹白色的带子一般,微风吹过水面就像罗纹纸(一种纸张)。河堤筑在水中,被两条河夹着。堤上有四行绿色的杨树,树木古老枝叶繁盛,一棵大树的树荫,可以铺好几张席子,从叶子缝隙中垂下的柳条有一丈多长。 河岸北边寺庙道院非常多,红门大殿,绵延好几十里远。对面远处的树木,高矮成林,中间几处水田,西山好像人盘着螺旋状的头发,耸立在树林河水之间。
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路,道路的风景也很好,马在绿荫下前行,就像给马车做的车棚。佛殿前有几株“剔牙松”,松树躯干碧绿嫩黄,斑驳疏落就像大鱼的鱼鳞,松树大约有七八围(一人环抱的长度叫做围)粗。
空闲时节,我曾经和黄思立等先生一起来这里游玩。我的弟弟袁中郎说:“这个地方就像钱塘、苏堤”。黄思立也认为是。我于是感慨西湖美景,我梦到很多次了,什么时候能挂起进贤冠(挂进贤冠,意思是辞去官职,挂起官帽,让给贤能的人),充当西湖六桥底下的游客,了却我一段山水情缘?
当天每人分别押一个韵,各自做了一首诗,然后道别。
赏析
这篇散文小品,简洁清新、活泼灵秀、诗趣盎然。长桥、流水,堤坝、绿树、寺院,一幅幅画面都洋溢着清新秀美的特色。作者以高梁桥为起点,一路游来,桥下之水纯净柔和如白练;长堤被水所夹持,仿佛有震动摇荡的感觉;堤上绿杨繁茂幽深,令他神清气爽。依山傍水而建的佛寺道观,绀殿朱门,华丽壮观。极乐寺掩映在浓密古松中,古松鲜翠嫩黄,色彩斑斓。优美的景色令作者如同回到了人间仙境的西湖。
② 文言文赏析
1、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中心,先写异水的清澈急流,再写奇山的险峻和明暗景内色。
2、先突出山的险峻和树的容秀丽,然后以声写静,用听觉声音写出山峰之美,最后写出奇山的明暗景色,从视觉上写出山的另一番景象。
3、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为人直率,不拘世俗礼教,人格高尚。
4、表达了文天祥舍身取义、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5、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③ 文言文名句赏析(10句)
(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归圆田居》陶渊明
赏析: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但他并不抱怨。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陆游
赏析:这是动中即景,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涵着生活的哲理。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杜甫
赏析: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4).晴川历历汉阳数,芳草萋萋鹦鹉洲。 ——《黄鹤楼》崔颢
赏析: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崔颢
赏析:“乡愁” 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尾联点题,由上联的转写实景而引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
(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李商隐
赏析: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向 “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赏析:诗人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诗句借用自然风光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
(8).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相见欢》李煜
赏析:“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
(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相见欢”李煜
赏析:以丝喻相思,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1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王维
赏析:气象极好,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霄汉,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而且大。“孤”字显出人烟的稀少; “直”字表现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异,都恰到好处。“长河”的形象横亘在画面之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又增加了构图的活泼感,而“落日圆”则被分割的画面涂上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一体的气势。
(1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李白
赏析:这两句紧承起句,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两句中的第二字练得好。“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直接地表现出来,写得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
(1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
赏析:诗人睹物伤情,仿佛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伤溅泪;鸟儿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1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王安石
赏析: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层。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具有普遍的意义。
(1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王湾
赏析:“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的大景表现出来了。
(15).造华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望岳》杜甫
赏析:这是更作一番仔细观察后写出来的,是说大自然造物者集中灵秀之气在此山,自然有无限神妙。这两句讲山色的变幻,写出了泰山的宏伟景色。
(1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赏析:此二句写雪后美景。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
(17).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赏析:“曲”、“幽”、“深”,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此而句不仅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光照中的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
(1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李商隐
赏析:诗人以“春蚕”、“蜡炬”为喻,并运用谐音的方法,组成了这脍炙人口的名句。此二句一说内心状态,一说外部表情,把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深厚感情表现得格外真切。
(19).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李清照
赏析:“莫道不消魂”,意思是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运用发问法,醒人耳目。“帘卷西风”,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人比黄花瘦”,既摹形又传神,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2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陶潜
赏析:此二句妙在自己无心见山,然悠悠远望,心与物游,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2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望洞庭湖寄张丞相》孟浩然
赏析:意思是蒸腾的水气把江南江北的云梦泽都笼罩了,波涛的声势使岳阳城都受到震动似的。此二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声势。
(2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苏轼
赏析:只希望两人平平安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此两句可用来向离别亲友表达诚挚慰问及祝愿,是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
(2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李白
赏析: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于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让人们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执着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24).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渔家傲》范仲淹
赏析:这两句写出了塞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凄凉萧条的意境。
(25).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百苹洲。 ——《梦江南》温庭筠
赏析:表面写水,实际上暗示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的注目的眼神。
(2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
赏析:此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27).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赏析:万里长风中雁群高飞,面对着这样开阔的景致,正可以在高楼上把盏痛饮。
(2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赏析:此两句运用比喻说就好比用刀切断水流,结果水反而流得更急,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酒醉后反而更能引发内心的愁苦、愤懑。
(2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 ——《浣溪沙》晏殊
赏析:此两句用景物描写,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生动。是非常工巧的对偶句,却又那样自然,仿佛是信手拈来,一点看不出雕琢的痕迹。表现了诗人很高的艺术技巧,是颇有盛誉的名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评析】: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④ 15篇文言文古诗赏析
http://..com/question/90564647.html?si=1
⑤ 怎样赏析文言文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⑥ 怎么学好文言文和古诗赏析啊
废话不多了:《古文观止》(推荐岳麓书院出版的)
《唐诗三百首》(任意,基础不太好的版话可以买本注释权比较丰富的)
《唐宋名家词选》(推荐上海古籍出版社)
以上三本书,堪称古文和诗词的最佳读物,一定要熟读,写得好的可以背诵,之后你的古文功底肯定就比较扎实了。
读古文只读注解,不要读翻译。一般来说,翻译没有标准,所谓翻译其实都是文章大意而已。
字典要多翻,因为古文里面生僻字会多一些,看多了就熟了。
读古文,千万不要拘泥于语法,因为词类活用和倒装句是很常见的,懂意思就行。
可由比较简单的入手,一步步读难一些的文章,例如从唐宋文章到先秦文章,由古代白话到古文。
好的诗文要诵读,要读出来,“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而且还可以帮助感受汉语的抑扬顿挫,感受古文尤其是诗词曲赋的音韵美。最后,我是一个很喜欢古文,也从中得到很多乐趣和陶冶的人,希望你也能学好,并感受到其中的魅力。
⑦ 课外文言文赏析
《马说》 《曹刿论战》 《陋室铭》 《记承天寺夜游》 《湖心亭看雪》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⑧ 怎样做文言文和诗歌鉴赏
古文呢。最重要的还是要积累那些古义词的意思,一定要勤快的去记。然后剩下的就是多看,去专读,就是练属习熟练程度,熟能生巧嘛。只要你勤快,懂得融汇贯通,这个一般短期之内都会有效的。
那诗歌方面,个人觉得这个有点关乎童子功的问题。。诗歌主要是体会那种意境,你要了解作者作这首诗的目的,主要想表达点什么。这个也要多看,看多了,了解多了,你就会发现其实书本上的诗歌,一般都是忧国忧民的,政治话题比较多的,要不然就那种田园诗。这么久出来,现在脑子浮现的好像居多是这类,风花雪月这类的,也不大适合上课用。。唉。。诗歌,就是需要揣摩的,久了,就会渐渐了解。这个的时间问题的话,说不准,有可能你哪天突然就通了,有可能还需要摸索啊。。
语文这东西吧,真的有点只可意味不可言传。关键吧,积累真的非常重要,突然想到以前语文老师好像老师会提到这个问题,以前不大明白,现在是很明白。积累和经验非常重要。
好了,好了体会哦。祝你早日成功哈。
⑨ 古文赏析
避席是一种古礼仪。晏子避席,一方面是出于“尊卑”的考虑——楚王贵为一国之君,自己只回是一名使答者,于坐席上与楚王说话(在楚王默许的情况下)虽不为过,也有“失尊卑”之嫌;另一方面是出于“客主”的考虑——再怎么说,楚王都是主人,而且这个主人给自己“赐酒”,这时若要说出晏子要说的那些带有讽刺意味的话,那还是先避席,作卑躬状为好,不然就显得太傲慢了,于客人的应守的礼节不合;还有一方面是出于“话题敏感性”的考虑:楚王是冠冕堂皇地对自己的国家进行侮辱,作为一国之使,要认真处理才称得上“不辱使命”,此时为表示严肃,不能还坐在坐席上、捧着酒杯若无其事地说话,应该避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