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考察名句

考察名句

发布时间: 2021-02-18 08:15:12

① 思考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思考是理性的劳动,幻想是理性的愉悦。〔法〕雨果:《悲惨世界》
任何人的思考,都是对别人的想法做思考。〔法〕亚兰:《文学精言录》
我们可不可以说,人只是在他无法把正在想的东西想清楚的时候,才是在思考?〔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思考,至少就其部分来说,在于克服习惯势力。〔美〕梅尔:《学会思维的技巧》
天向一中分造化,人从心上起经纶。〔中〕罗大经:《鹤林玉露》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不会想,有愧于为人。〔中〕谢觉哉:《谢觉哉杂文选》
有思考力的人是万物的准绳。〔古希腊〕苏格拉底:《世界教育史》
阅读只能供给知识的材料,若要据为己有,必须依靠思索之力。〔英〕洛克:《教育漫话》
意志、悟性、想象力以及感觉上的一切作用,全由思维而来。〔法〕笛卡儿:《方法论》
谁不用脑子去思索,到头来他除了感觉之外将一无所有。〔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如果世界充满着真正思考的人,我想,大概不会容许有那么多形形色色的噪音吧!〔德〕叔本华:《论文集?关于思考》
科学要求它的信徒具有许多预备知识,还需要一种大多数人中都是少见的爱好思考的习惯。〔俄〕车尔尼雪夫斯基:《文学原理》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德〕爱因斯坦:《爱因斯坦》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中〕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论语?为政》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得故不知。〔中〕程颢、程颐:《二程遗书》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中〕晁说之:《晁氏客语》
后生学问,聪明强记不足畏,惟思索学问寻究者为可畏耳。〔中〕吕祖谦:《少仪外传》
夫深沉不测则临事好思,临事好思则心存默识。〔中〕穆修:《穆参军集?上大名陈观察书》
教会我写作的,是生活,而推动我前进的,还是勤奋,是不停顿的思考。〔中〕秦兆阳:《若将天地常揣摩》
要培养一个人成才,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思维,在于科学的思维,〔中〕高士其:《关于思维科学》
人们在疑虑和惊慌的时候,注意力往往容易被琐碎的小事吸引了去。〔英〕狄更斯:《圣诞故事集》
不管你喜不喜欢思考,人类就是因思考而存在。〔英〕谭普尔:《著作集》
思考如胡须,人还未长大就不可能长出来。〔法〕伏尔泰:《断片》
每一个能思考的人,在他身上都有一个虚构的世界……〔法〕雨果:《雨果传》
干脆不思考还比不充分的思考好些。〔法〕特里斯唐?贝尔纳:《三条腿》
事前的思考是简单的,事后的回想却是多种多样的。〔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思维就像一棵花,它是逐渐地积累生命的汁液的。〔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世上最艰巨的使命是什么?思考。〔美〕爱默生:《智慧》
你可以把一个人送进大学,但你却无法使他思考。〔美〕芬利?彼得?邓恩:《多雷先生的见解》
为寻求真理而思考是世界上最困难的工作,比收庄稼、生孩子还困难。〔巴基斯坦〕阿卜杜拉?侯赛因:《悲哀世代》
心驻于目,必忘其耳,则听不闻;心驻于耳,必造其目,则视不见也。〔中〕刘昼:《刘子?未学》
人思如涌泉,浚之愈新。〔中〕程颢、程颐:《二程遗书》
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中〕邹韬奋:《韬奋文集》
事先多想想,比事后来想要好得多。〔古希腊〕德谟克利特:《著作残篇》
我们有三种主要的方法:对自然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观察搜集事实;思考把它们结合起来;实验则来证实组合的结果。〔法〕狄德罗:《论解释自然》
思想最深沉的人,总是从别人的想法中采撷适合自己的东西,然后使之脱胎换骨。〔法〕亚兰:《文学精言录》
运用类比法进行思考是无可非议的。〔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一个善于思考的人的最高成就是,把可知的事物寻个水落石出,对不可知的事物敬而远之。〔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思考时,必须要对思考的对象发生“兴趣”,不断的刺激它,并且要持之久远不可懈怠。〔德〕叔本华:《论文集?关于思考》
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但是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苏〕列宁:《青年团的任务》
喜欢思考的人,他们比任何人都不幸,因为他们思考的重担被他们头脑的盲目性加重了。〔苏〕高尔基:《科诺瓦洛夫》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於害而患可解也。〔中〕孙武:《孙子兵法?九变篇》
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心策生,虑深远则计谋成。〔中〕《邓析子》
若干一事上思未得,且别换一事思之,不可专守着这一事。盖人之知识于这里蔽著,虽强思亦不通也。〔中〕程颢、程颐:《二程遗书》
凡有疑,则精思之,思精而后讲论,乃能有益。〔中〕胡宏:《与彪德美》
小有疑处,即便思索,思索不通,即置小册子,逐日钞记,以时省阅,俟归日逐一会理,切不可含糊护短,耻于咨问,而终身受此黯暗以自欺也。〔中〕朱熹:《先正读书诀》
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中〕洪应明:《菜根谭》
不是自己在思考的人,行动也不是由自己作主。〔法〕雨果:《笑面人》
放弃独立思考,是一切不幸的核心。〔法〕罗曼?罗兰:《托尔斯泰:自由精神》
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被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为了能够分析和考察各个不同的情况,应该在肩膀上长着自己的脑袋。〔苏〕列宁:《生活的思考?科学地驾驭感情》
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德〕爱因斯坦:《论教育》
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德〕爱因斯坦:《论教育》
前人的经验和独立思考的成果,应当是后人所借以进行独立思考的资本,而不是窒息独立思考的偶像。〔中〕茅盾:《茅盾选集》
独立思考,敢想、敢说、敢做,固然也难免犯错误,但那是错在明处,容易纠正。〔中〕邓小平
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中〕华罗庚:《我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体会》
从观察立即就作出结论,而且认为二者并无任何轩轾,这是一种不幸。〔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不要急着做决定,因为你经过一夜的深思之后,会涌现出更好的智慧。〔俄〕普希金:《上尉的女儿》
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中〕程颢、程颐:《二程遗书》
凡事宜熟虑其后,勿过急也。〔中〕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最好在行动前先思考,不要行动后才考虑。〔古希腊〕德谟克利特:《著作残篇》
思而后行,以免做出愚事。〔古希腊〕毕达哥拉斯:《金言》
最普通的工作,没有动手之前,总觉得又费时又费劲。关键问题,就是要开动脑筋;考虑好了,一做就成。〔俄〕克雷洛夫:《克雷洛夫寓言?小箱子》
饭休不嚼就咽,路休不看就走,人休不择就交,话休不想就说,事休不思就做。〔中〕吕坤:《呻吟语?应务》
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它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开始的。〔德〕马克思:《资本论》
人类可以用过去和未来的概念进行思考。〔波〕维克多?奥辛廷斯基:《未来启示录》
任何人不能替我思考,就像任何人不能替我戴帽子一样。〔奥〕维特根斯坦:《文化和价值》
亚里士多德曾奉劝世人,要找到一切问题的答案,其方法就是思索。〔波〕维克多?奥辛廷斯基:《未来启示录》
……凡是可以思考的东西,应当可以清楚地思考。〔奥〕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德〕爱因斯坦
人必须既思索又实验。……我之所以有所成就,是因为我始终如一,既是思索者又是实干家。〔美〕莱纳斯?波林:《未来启示录》
自己思维,自己探索,用你自己的脚站着。〔德〕康德:《康德:同时代人对他生活的描述》
突然向我揭开秘密,叫我在别人意料不到的情况下说什么或做什么的,不是天才而是推论和思考。〔法〕拿破仑:《拿破仑传》
沉思,是智慧花蕾待放的前夜。〔日〕谚语
放弃独立思考,是一切不幸的核心。〔法〕罗曼?罗兰
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正像要是没有供给养料的社会土壤,人的个性的发展也是不可想象的一样。〔德〕爱因斯坦:《社会和个人》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德〕爱因斯坦:《爱因斯坦》
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这种贫乏通常用一个词来称呼,这就是“愚蠢”。〔苏〕高尔基:《高尔基论青年》
使青年人发展批判的独立思考,对于有价值的教育也是生命攸关的。等于一国的君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他的判断如同君主的圣谕,他的话就是权威。〔德〕叔本华:《生存空虚说》
只有甚至比哲学家们更加疯狂地进行思维,你才会解决他们的问题。〔奥〕维特根斯坦
观察和推理所产生的乐趣比技术和娱乐带来的乐趣要高雅得多。〔英〕达尔文:《自传》
思考是创造一个世界的首要工具。〔法〕加缪:《西西弗斯神话》
对思考来说,素材的整体正如无边无涯的布料展现眼前,可以任意剪裁,而后任意缝制。〔法〕柏格森:《创造的进化》
经验并非一切,而且学者也不是被动的他没有等待真理来找他自己,或者期待真理碰到他鼻尖上的机会。他必须去迎接真理,正是他的思考,向他揭示出通向真理的道路。〔法〕彭加勒:《科学的价值》
一切重要的知识进步,都靠独立思考,不受外界意见的影响,在像尊重上帝的意志那样尊重多数人意志的地方,这种独立是不可能存在的。尊重多数人的意志比尊重上帝的意志更为有害。〔英〕伯?罗素:《真与爱——罗素散文集》
只有大胆地思辨而不是经验的堆积,才能使我们进步。〔德〕爱因斯坦:《要大胆思辨,不要经验堆积》
思考是跟自己吵架。〔西〕谚语
人的基本能力是思维的潜能或力量。〔意〕但丁:《论君主制》
思考是行为的种子。〔美〕爱默生:《社交和孤独》
行动是思考的女儿。〔法〕谚语
我情愿落在大家后面坚持正确思想,而不愿站在别人前面不假思索地出尔反尔,自食其言。〔意〕伽利略:《伽利略》
我只是对一件事情很长时间、很热心地去考虑罢了!〔英〕牛顿:《近代四大物理学家》
如何辨别有希望的线索,是研究艺术的精华所在。〔澳〕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
智者所以和笨者相异,是因为他能思索到底。〔苏〕高尔基:《沙漠之家的晚会》
要在思想领域中作出伟大的决策,要获得重大的发现,要解决疑难问题。就只能靠一个人回避世人潜心钻研。〔奥〕弗洛伊德:《集体心理学——和个人的分析》
思考是人类一种最大快乐。〔德〕布莱希特:《伽利略传》
每一个能思考的人,在他身上都有一个虚构的世界。〔法〕雨果:《雨果传》
推理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与其说是开拓知识的新境界,不如说是发展开拓者发现的成果。〔澳〕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
在观察之前的推理是必要的,在观察之后再推理也是有用处的,但是,在观察中的推理,却是致命的错误。〔英〕达尔文
不愿意推理的人是犟头,不会推理的人是傻瓜,不敢推理的人是奴才。〔英〕威?德拉蒙德:《学术问题?前言》
推理的目标就在于从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的考察中,发现某些我们尚不知道的东西。〔美〕皮尔斯:《信念的确定》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意〕伽利略
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德〕爱因斯坦:《物理学的进化》
解决重大宇宙之谜的手段和途径,只能是纯科学的认识,而第一条是经验,第二条是推理。〔德〕海克尔:《宇宙之谜》
推理是使过去经验转向现在经验才产生的,已是发明之端。〔法〕柏格森:《创造的进化》
要是把一件事情认真思考三个钟头,而认为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话,那么纵令费三年工夫去思考其结论仍然一样。〔美〕约翰?甘撒:《罗斯福》

② 结合论语名句谈谈如何走进经典

从一定意义上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谈论文学最好从谈论文学语言开始;提高文学感悟力,应该从提高语言感悟力开始。
语言真是神奇,它能淋漓尽致地表达人类丰富多彩、浩渺无限的内心世界;它能打通文学与其他艺术部类之间的联系,在作品中呈现画面美、音乐美;它能引导读者进入作品意境,对作品进行再创造,由此产生喜怒哀乐愁怨思……当然它也有“不足”,它只是诉诸视觉的一个个文字,或诉诸听觉的一个个语音,它没有真实的画面、声音,不提供多种感觉的直接享受,它是虚拟的、空灵的,对于不懂“这一种”语言的人来说,对于语言感受力低下的人来说,它是一堆“乱码”,是一个看不清或看不见的未知世界。下面就开始我们满目风光的文学语言考察之旅吧。
一、怎样理解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也许你对这句话不陌生,可你对这简单的一句话当中的深刻意义领会多少?你对“文学”“语言”“艺术”三者之间的关系思考过吗?这句话可以推导出这样几层意思:
文学属于艺术大家族中的一个嫡系。
文学是靠语言呈现的一种艺术样式。
语言是划清文学与非文学界限的标志。
文学追求语言的艺术化和语言的创造性。
从文艺学的观点来看,文艺或文学艺术大家族中的各种样式都自有其特异的存在和表现方式,按照它们各自采用的媒介和规则的不同,通常将文艺区分为语言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和综合艺术等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的四个部类:
语言艺术:运用语言反映生活、塑造形象、表达感情,即文学。
造型艺术:运用色彩、线条和造型等艺术媒介,塑造人们可以直接感触得到的艺术形象,如绘画、雕刻和摄影等。
表演艺术:运用声音的旋律、节奏或人体动作,塑造出诉诸人们听觉或视觉的艺术形象,如音乐、舞蹈等。
综合艺术:综合运用各种艺术材料、艺术手法和艺术规则,在舞台、银幕或荧屏上展现艺术形象,如戏剧、影视等。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它和各种事实、生活现象一起,构成了文学的材料。”也就是说,“文学的材料”不止一种,但语言是它的最基本、最有本质特性的材料。

③ 有关磨练和考验成功的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Happiness 幸福篇

终身幸福!这是任何活着的人都无法忍受的,那将是人间地狱。(英国剧作家 肖伯纳. G.)

幸福是勇气的一种形式。 (英国作家 杰克逊. H.)

醉心于某种癖好的人是幸福的。 (英国剧作家 肖伯纳. G .)

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美国总统 罗斯福. F.)

与其说人类的幸福来自偶尔发生的鸿运,不如说来自每天都有的小实惠。(美国总统 富兰克林. B.)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认定自己有多幸福,就有多幸福。(美国总统 林肯. A.)

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 法国小说家 雨果. V .)

人间最大的幸福莫如既有爱情又清白无暇。( 法国思想家 卢梭. J . J. )

要真正了解一个人,需在不幸中考察他。 (法国皇帝 拿破仑. B .)

正像我们无权只享受财富而不创造财富一样,我们也无权只享受幸福而不创造幸福。
(英国剧作家 肖伯纳. G. )

名言警句STRUGGLE 奋斗篇

一个人可以失败多次,但是只要他没有开始责怪旁人,他还不是一个失败者。———美国博物学家巴勒斯·J

做一切事都应尽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美国诗人拖达德·R.H.

大胆挑战,世界总会让步。如果有时候你被它打败了,不断地挑战,它总会屈服的。———英国小说家萨克雷·W.M

事情很少有根本做不成的;其所以做不成,与其说是条件不够,不如说是由于决心不够。———法国作家罗切福考尔德

完成伟大的事业不在于体力,而在于坚韧不拔的毅力。———英国作家和评论家约翰逊·S

如果你很有天赋,勤勉会使其更加完善;如果你能力一般,勤勉会补足其缺陷。———美国女散文家雷诺兹·J

天才只意味着终身不懈的努力。 (俄国化学家 门捷列耶夫)

人只要奋斗就会犯错误。 (德国诗人、剧作家 歌德. J. W.)

我所能奉献的没有其它,只有热血、辛劳、眼泪与汗水。(英国政治家 丘吉尔 . W.)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美国总统 尼克松 . R.)

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 (法国思想家 卢梭. J. J.)

进步是今天的活动、明天的保证。 (美国思想家 家默生)

人经过努力可以改变世界,这种努力可以使人类达到新的、更美好的境界。没有人仅凭闭目、不看社会现实就能割断自己与社会的联系。他必须敏感,随时准备接受新鲜事物;他必须有勇气与能力去面对新的事实,解决新问题。(美国总统 罗斯福. F.)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其崎岖之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它光辉的顶点。( 德国革命家 马克思. K .)

凡是决心取得胜利的人是从来不说"不可能的"。( 法国皇帝 拿破仑. B.)

为了保住这最后的、最伟大的自由堡垒,我们必须尽我们所能。(美国总统 里根. R.)

有志者,事竟成。 (美国发明家 爱迪生. T.)

名言警句SUCCESS成功篇

有所成就是人生唯一的真正乐趣。( 美国发明家 爱迪生. T. )

但是难道败局已定,胜利已经无望?不,不能这样说! (法国总统 戴高乐. C.)

我成功是因为我有决心,从不踌躇 。 (法国皇帝 拿破仑. B .)

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谨慎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美国发明家 爱迪生. T.)

只有有耐心圆满完成简单工作的人,才能够轻而易举地完成困难的事。(德国剧作家、诗人 席勒. F.)

实力永远意味着责任和危险。 (美国总统 罗斯福. T.)

成功由大量的失望铸就。( 英国剧作家 肖伯纳. G.)

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功的人是那些努力寻找他们想要机会的人,如果找不到机会,他们就去创造机会。( 英国剧作家 肖伯纳. G.)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美国演员 卓别林. C.)

④ 名言名句简短

1、学不可以已。

《劝学》篇开篇就说“学不可以已”,开宗明义:学习是不能够停止的,意内思是说学容习应该持之以恒。《劝学》的主旨在于劝勉人努力学习,并在文中使用大量比喻来说明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在这句话之后,荀子就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的比喻,来说明学习的无止境。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木材经过加工以后就能变直,刀剑在砺上磨过就会变得锋利,君子学习渊博的知识,并且能经常注意考察自己,那么他就会变得聪明,而行动上也不会犯错误。荀子用木与刀剑为例,来说明人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检验自己。与这个意思相近的,是《论语》中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也是说要经常检查自己。

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亲临深涧,就不知道地有多厚。这与开头所说的“学不可以已”是一致的。学无止境,只有看到前人丰厚的知识成果,方才知道自己的浅薄与不足。因此要不断学习。

⑤ 寻找名言名句

睁着眼睛说瞎话应该可以
楼下的答案正确

⑥ 尼采有哪些名句

尼采的名句有:“欲前往女人之处,必先带上鞭子。”“一声断喝,上帝死了。”“力变的柔和并下降到可见之处,那种下降我称之为美。”尼采的全名是佛里德里希·威廉·尼采,他是德国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尼采一生之中所说之言中的名句不胜枚举。佛里德里希·威廉·尼采主要著作有:《权力意志》、《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考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论道德的谱系》等。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在人生的末端精神崩溃了。接下来我们带大家来了解一下,佛里德里希·威廉·尼采的名句。

三、尼采的名句“力变的柔和并下降到可见之处,那种下降我称之为美。”

“力变的柔和并下降到可见之处,那种下降我称之为美。”是尼采对美学的一种理解。尼采是一个浪漫主义的人,是一个不切合实际的人。他对美的理解与常人也不同。

⑦ 有关实际考察的名言或谚语

1、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2、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专下之虚——薛瑄 3、言不信属者,行不果——墨子 4、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5、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瑟 6、。

⑧ 名言名句

不知道你要那种,只能每种都写一两句了:
理想:当大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时,又给了他一根拐杖,这就是理想!——高尔基
暂时的是现实,永生的是理想。——罗曼罗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成功: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明艳时的美丽!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
会等待的人一切都会得到。——拉伯雷

哲理: 只有变化是永恒的。——赫拉克利特
每个人都不同于他人,每一天都不同于自身。——罗大经

青春: 青春的美丽与珍贵,就在于它的无瑕于无邪,在于它的可与而不可求,在于它的永不重回。——席慕容

生活: 在生活里是没有观众的。——英国谚语
我跟所有人一样,生活在这世界上,是为着来征服生活。——巴金
太如意的生活变时平凡的生活,太容易的到的东西便不是贵重的东西。——茅盾

命运: 命运有点女人气质,你越向她求爱,她越远离你。——查理斯五世
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气节。——莎士比亚

友谊: 知识使人变得文雅,而交际能使人变得完善。——富勒
兄弟不一定是朋友,而朋友往往是兄弟。——富兰克林

爱情: 真正的爱情就像鬼魂一样,人人谈论它,却很少有人见过。——拉罗神富科
初恋不过是一分傻气加上九分好奇。——萧伯纳
浪漫的爱情必须存在相互的注视和被注视,欣赏和被欣赏,考察和被考察,内心的袒露和接受它的愿望。这是爱情的核心,爱情的实质。——纳撒尼尔。布拉登

幸福: 幸福不是鸟,自己飞不来。——中国谚语

爱国: 最大的荣誉就是捍卫住过的荣誉。——亚里士多德
我们爱我们的名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周恩来
真正的爱国者是爱人类的,爱国绝不是排外。——马铁丁

⑨ 关于调查研究的格言

不明察,不能烛私。
战国·韩非《韩非子·孤愤》。烛私:洞察隐私。这两回句大意是:答不仔细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就不能够洞察隐私真情。调查研究是了解真实情况的最好的方法,只有了解到真实情况,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借用于执法,可说明明察重据、调查研究在侦破、断案工作中的重要性。
战国末期哲学家 韩非 《韩非子·孤愤》
要成功,先研究成功学。
作家,演说家,企业家 陈安之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中国现代作家、政治评论家 鲁迅
一定要不断的研究竞争对手!
作家,演说家,企业家 陈安之
当预言成为历史时再去研究它们吧。
沃尔特·本耶明
研究生活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得到教训。
俄国史学家 克柳切夫斯基
研究自然是与名师交往,切不可轻视自然。

⑩ 名句赏析

这一看似矛盾的说法,并非加缪狡猾的“辩证法”,而是说,反抗表面上看起来是否定之物,“其实它表现了人身上始终应该捍卫的东西,因而十足地成为肯定之物”。譬如一个奴隶,当他向主人说“不”时,他是一个反抗者。但同时,他又是一个说“是”的人,因为当他反抗时,他事实上肯定了主人与奴隶界限的存在。一个真正的反抗者,并非从奴隶变成新的主人。肯定与否定共存,才真正构建出反抗的价值,也就是人存在的价值。

加缪首先梳理和反驳了两种“反抗”:“形而上的反抗”和“历史上的反抗”。从历史上看,第一波有力的反抗是由几个时髦的文学人物完成的。首先是萨德,这位极端的反抗者发出最刺耳的“不”。
虽然27年的牢狱生涯都未让他产生妥协的思想,他却一边向世界要求着“绝对的自由”,一边用单调的色情摧毁着世界的“是”。“世界残酷地对待他,他也残酷
地回敬世界。”浪漫主义诗人波德莱尔创造了一种“花花公子美学”,艺术成为唯一的道德。然而这是一种奇特的否定美学,他们放浪形骸,却又与个人主义的享乐
主义脱不开干系。洛特雷阿蒙和兰波是花花公
子美学的继承者。加缪对作为诗人的兰波充满敬意,“令人赞美的大诗人,他的时代最伟大的诗人,闪电般的权威,这就是兰波。”但一联想到这位诗歌的魔法师、
通灵者自哈拉尔的来信中大谈金钱与收益,围着肚子的腰带里永远带着八公斤黄金,你就再也轻松不起来了。“难道这就是我们推荐给年轻人的神话般的英雄吗?”

加缪在总结“历史上的反抗”时说,历史上大部分反抗行为,最终都堕落为“革命行动”。革命无非就是杀人,无论是奴隶的骚乱、农民的起义,还是乞丐们的战
争、土包子的反抗,都遵循着一个“以命抵命”的等价原则。斯巴达克斯起义即是这样一个典型。斯巴达克斯带领角斗士们揭竿而起,驰骋于整个意大利,当神圣的
罗马城墙遥遥在望时,这支奴隶军队却停了下来,随即后撤,退回到他们最初出发的西西里。为什么要后撤?加缪说:“倘若这个城市被毁,那么用什么来代替它
呢?”要知道,正是怀着对正义的渴望,怀着因受伤害而变得疯狂的爱,才使这些不幸的人们坚持到此时。但面对众神的原则,面对伟大的罗马城,他们退却了。他们本希望得到的是“平等的权利”,他们想成为与主人一样的人。如果奴隶军团攻陷了罗马城,他们以前的主人就会沦为他们的奴隶。所谓胜利,只不过是颠倒一下位置,杀更多的人。退却的斯巴达克斯开始溃败。他让人把一个罗马市民吊在十字架上,让手下人明白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而他自己则不断的往前冲,希望遵循等价原则,与指挥罗马军团的克拉苏同归于尽。他始终也没能靠近克拉苏,却死在同为奴隶的雇佣兵的刀剑之下。一个罗马市民的死,最终换来的是从卡普亚到罗马的大道旁竖起的六千个十字架。

以“革命”为关键词,加缪还考察了自1793年以来的历次革命运动。他不仅批驳了圣茹斯特的“断头台风格”,认为正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首先解开了断头台的缆绳(“以往属于上帝的一切此后都交给了凯撒。”),并对历史上一切革命的恐怖主义行为和“高尚的杀人者”展开批判。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反抗者的“不”与“是”的平衡一旦被破坏,反抗就会演变为暴力与杀人的循环游戏。而一切现代革命,最终都会带来一个普遍杀人的时代:1789年革命带来的是拿破仑,1917年革命使斯大林上台,1920年代的意大利动乱让墨索里尼掌握了政权,魏玛共和国招致希特勒的统治……

真正的反抗者必须回到“不”与“是”的平衡上来。反抗既是一种生命的尊严,也是一种生命的创造。但任何反抗都不是简单地说“不”,因为仅仅说“不”,可能会沦为新的压迫与非正义。“之所以存在反抗,是因为谎言、非正义与暴力部分地构成了反抗者的生存状况。他若要坚持反抗,则要下决心完全不杀人与说谎,永远不同意一切杀人与暴力的行动。他也不能让自己杀人与说谎。”也就是说,反抗不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存在而去杀人,相反,是为了“创造我们现在的存在而活着,并让他人活着”。

在《反抗者》的最后一章,加缪提出了一种“南方思想”,这也是他的核心思想:一种与阴暗、暴戾的欧陆精神相对的地中海思想。加缪从小就在阿尔及尔的乡下长
大,那里的每一个街角都能看到大海,到处都有鸟儿拍打翅膀的声音,人也极具自然的美感,就像生活在健康的古希腊世界一样。加缪一直自视为一个乡下人,一个
外省人,一个与奥古斯丁和普罗提诺为邻的地中海人。他喜欢古希腊文化中静态的一面。如果说欧陆精神是被黑格尔和马克思的精神现象学与历史辩证法所控制,那
么地中海思想就是沐浴着柏拉图和圣奥古斯丁的精神之光。“南方思想”是明净的、节制的、均衡的;是人道的、乐观的、理性的。
—————————————————————————————————————

它可以意味着“这类事情持续得太久了”,“到此为止还可以,再超过就不行了”,“你走得太远了”,也许还意味着“有个界限是不可逾越的”。总之,这个
“不”肯定了一条界限的存在。从反抗者的某种感情中也可以发现这一界限的想法。这种感情就是他要将其权利扩展于这个界限之外,但越过此界限即有另外一种权
利约束他。因而,反抗行动同时也就是对视之为不可容忍的侵犯予以斩钉截铁的拒绝。朦胧地相信他有一种正当的权利。更确切地说,反抗者这时怀有他享有“……
权利”的印象。从某种程度上说,反抗者若未怀有自己是理直气壮的这种感情,便不会有反抗。正由于此,反抗的奴隶同时既说“不”又说“是”。他在肯定上述界
限的同时,也肯定他所怀疑的一切,并想使之保持在这个界限之内。他固执地表示自己身上有某种东西“值得……”,要求人们予以关注。他以某种方式表明自己受
到的压迫不能超过他认可的程度,以这种权利来对抗压迫他的命令。

人厌恶对自己的侵犯。同时,在一切反抗中,他都完全坚持自己身上的某种意愿,因而必然坚信一种价值判断,在危难时仍坚定不移。直到此时,他保持缄默,陷入绝望之中,虽对不公正的境况仍加以接受。缄默,会令人认为他不进行判断,一无所有,而且在某种情况下他的确一无所求。绝望同荒诞一样,一般说来,对一切皆进行判断,并渴求之。而在具体情况下,却毫无判断,一无所求。沉默便清楚地表明这一点。然而,他一旦开口讲话,即使是说“不”,便表明他在判断与渴求。反抗者,从该词词源的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他在主人的鞭笞下昂然行进,进行反抗,以自己所赞成的一切对抗自己不赞同的一切。并非一切价值观念都会引起反抗。但是一切反抗行动都不言而喻地以一种价值观念为依据。是否至少会涉及一种价值观呢?

从反抗行动中产生了意识的觉醒,不论它是何其朦胧。他突然意识到人身上有某种东西应该是属于自己的,哪怕这种情况为时短暂。这种自主性直到此时尚未为他所真正感觉到。在进行反抗之前,奴隶忍受了一切压榨。他那时甚至对主人的命令往往俯首帖耳,完全驯从,尽管这些命令比如今招致他拒绝的命令更应激起反抗。他对之逆来顺受,也许内心并不愿接受,但他更关心的是眼前的利益,而尚未意识到他的权利,于是保持缄默。当他失去耐心而变得焦躁时,便开始对以往接受的一切采取行动。这种冲动其实以往经常出现。奴隶在拒绝主人令人屈辱的命令时,同时便否定了他自己的奴隶地位。反抗行动使他比单纯的拒绝走得更远,甚至超出了为其对手确定的界限。如今要求以平等的身份对待自己。这种难以遏制的最初的抗争逐渐使人与抗争融为一体,使其一言一行均表现出抗争。他想让人们尊重他身上的这个部分,并将其置于其余一切之上,钟爱它胜过一切,甚至生命。这个部分对他说来成为至高无上的财富。奴隶以前处于委曲求全的境地,现在一下子要求获得“一切”,否则便“什么也不是”。他的觉悟随着反抗而苏醒。

人们看到,这种觉悟既想得到尚且相当模糊的一切,又想到了“什么也不是”,这表示有可能为此“一切”而牺牲自己。反抗者想成为一切,完全拥有他突然意识到的这笔财富,希望人们承认他身上的这笔财富并向它致敬,否则他便一无所有,也就是说,最终被支配他的力量剥夺一切。他如果被夺去他称之为自由的神圣事物,便会接受死亡这最终的结局。宁愿站着死去,而不跪着偷生。

根据某些卓越的作者的见解,价值“往往代表着从事实走向权利,从所渴望的事物走向合乎要求的事物(一般说来通过普遍渴望的事物)”。我们看到,从反抗争取权利是显然的。同样发生着“必须如此”走向“我要求如此”。不仅如此,还出现了一种概念,即为了今后共同的利益而超越个人。非“一切”即“一无所有”,这表明,反抗尽管产生于人具有极其严格的个人特性,却与流行的见解相反,令人对个人这一概念产生疑问。倘若个人在反抗中接受了死亡,并且终于为此死去,这表明他是为了超出个人命运的利益而牺牲的。他宁肯死亡而不愿否定他所捍卫的权利。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将这种权利置于他自己之上。他于是以价值的名义而行动,这种价值观念尽管依然模糊,他至少感觉到它对他与所有的人是共同的。人们看到,一切反抗行动所包含的这种观念使其超越了个人,它使个人摆脱了孤独状态,为其行动提供了合理性。存在于一切行动之先的这一观念驳斥了历史上的哲学,这些哲学认为价值观念是在行动的最后才获得的。注意到这一点是重要的。对反抗的分析至少令人怀疑存在有人的天性,而希腊人即这样认为。它与当代思想的见解也是相反的。既然自己身上无任何永恒的东西可以保持,为何要挺身反抗?奴隶起而反抗是为了同时代所有的人,因为他认为,这种命令否定了他身上的某种东西,而这种东西不仅属于他自己,也是所有的人共同享有的,甚至包括侮辱与压迫他的人在内。

有两个事实可以支持这一判断。人们首先会注意到,反抗行动从本质上讲不是自私的行为。无疑,它含有某些自私的考虑。但人们反抗的既是压迫,也是谎言。此外,尽管反抗者有这些顾虑,但他怀着最强烈的情绪,豁出了一切,未保留任何东西。他为自己争取的是尊重,但也认为整个人类都理应如此。

其次应注意到,反抗并不仅仅产生于被压迫者身上,当人们看到他人成为压迫的受害者时,也会进行反抗。因而在这种情况下,他将别人看成是自己。应该明确指出,这并非一种心理上的认同,并非在想象中感到自己受到了侵犯。相反,有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我们自己受到侮辱时并未反抗,而看到他人受到痛仰的侮辱却难以容忍。俄罗斯恐怖主义者在苦役犯监牢看到同伴受到鞭笞时,为进行抗议而自杀。这足以说明上述见解。问题也不在于有着共同的利害关系。当我们看到自己视为对手的人们遭受不公平时,也会产生反抗的情绪。这仅仅是由于有共同的命运。个人所捍卫的价值因而不仅属于他个人。这种价值是由所有的人形成的。人在反抗时由于想到他人而超越了自己。从此观点看来,人的互助性是天生的。只不过在当前的情况下,这种互助性是在镣铐中产生的。

反抗与怨恨

只要将由一切反抗所推断出的这种价值与怨恨之类完全否定的概念进行比较,即可明确其肯定的方面。塞勒便曾对怨恨的概念下过定义。的确,反抗并不仅仅是要求讨还某种东西的行为。怨恨被塞勒明确地定义为自我毒害,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中长期萎靡不振。相反,反抗激励生命,帮助他摆脱现状,使静止的死水波涛滚滚。塞勒本人着重强调怨恨的消极方面,他注意到怨恨在女子的心理中占有很大位置。她们沉溺于渴望与占有。相反,论及反抗的起源时,有条原则便是活动过多与精力饱满。塞勒不无道理地说,妒羡极大地激起怨恨。人们妒羡自己所没有的东西,而反抗者则保卫已拥有之物。他不仅仅索要他不拥有或被剥夺的财富,而且他的目标是让人承认他拥有的东西。几乎在所有情况下,他认为这种东西比他所可能妒羡的东西更重要。反抗并不是现实主义的。依然按照塞勒的看法,怨恨在一个有力的或软弱的人物身上变成勃勃野心或尖酸刻薄。不过对这两种情况说来,人们都愿意成为与现在不同的另一个人。怨恨总是在自怨自责。相反,反抗者在最初的行动中,拒绝人们触及他的现状。他为其人格的完整性而斗争。他首先所追求的不是征服,而是要人接受。

最后,怨恨似乎乐于看到它仇恨的对象遭受痛苦。尼采与塞勒看到这种感情的一个绝妙例证,特杜利安在其著作的一个段落中告诉读者,天上幸福的人们最大的快乐是观看罗马帝国的皇帝们在地狱中煎熬的景象。诚实的人们观看有人被处死时也会产生这种快乐。相反,反抗原则上仅限于拒绝屈辱,而并不要求屈辱他人。只要其人格得到尊重,它甚至愿意尝受痛苦。

人们因而不理解塞勒何以将反抗精神与怨恨绝对地等量齐观。他对人道主义(他视之为人类的爱之非基督教形式)中的怨恨的批评也许适用于人类的理想主义的某些形式,或者恐怖的技术。这种批评若指向人对现状的反抗则是错误的。这种反抗使个人为捍卫一切人的共同尊严挺身而出。塞勒想指出,人道主义中含有憎恨世界的因素。人们一般地热爱人类,并不一定要热爱特殊的人群。在某种情况下,这是正确的。当人们想到,他认为人道主义由宾萨姆与卢梭代表时,便会更好地理解塞勒的见解。然而,人们之间彼此的爱并非完全来之于利益的算计或对人类本性的信任,再说,这种本性只是理论上的说法。面对功利主义者与爱弥尔的家庭教师,有种逻辑由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伊凡·卡拉马佐夫身上加以体现。可适用于反抗行动与形而上的反抗。塞勒通晓这一点,从而将其概括为下面的论断:“世上的爱并不太多,只能将其施加于人而不会施加于他物。”即使这种说法是真实的,它所表露出的绝望也不应该受到蔑视。事实上,他低估了卡拉马佐夫的反抗震撼人心的性质。相反,伊凡的悲剧产生于他虽有太多的爱,却没有爱的对象。由于这种爱无处发泄而上帝又被否定,人们于是决定以慷慨大度的同伙的名义把爱重新倾注于人类。

总之,我们至此所论述的反抗行动中,人们并非由于心灵贫乏而选择一种抽象的理想,也不是出于无谓的要求。人们渴望自己身上不能归之为思想的那些东西得到重视,这是只对生命有用的那一部分。难道这就是说任何反抗都没有怨恨的因素吗?并非如此。在仇恨的年代,我们看到相当多的这种情况。然而,我们应当从最广泛的角度来理解这个概念,否则会曲解它。就此而言,反抗在各方面都超越了怨恨,希思克利夫在《呼啸山庄》中提出,他看重爱甚于上帝,只要能与钟情的女子结合在一起,即使下地狱也无妨。这不仅是他受屈辱的青春在呼喊,也是整个一生惨痛的遭际的流露。同样的情绪使爱卡特说出令人惊愕的离经叛道的言辞:他宁愿同耶稣一道进入地狱,而不愿生活在没有耶稣的天国。这就是爱的流露。与塞勒相反,人们不能过分强调反抗行动中的肯定因素,这一因素使它与怨恨区别开来。反抗不创造任何东西,表面上看来是否定之物,其实它表现了人身上始终应该捍卫的东西,因而十足地成为肯定之物。

反抗的意义

然而,这种反抗以及它传达的价值难道不是相对的吗?随着时代与文化的变迁,人们进行反抗的理由的确在改变。显然,印度的贱民,印加帝国的武士,中非的原始人或最初的基督教徒,他们进行反抗的动机并不是相同的。人们甚至以极大的可能性断言,反抗的概念对于这些确定的情况是没有意义的。然而,一个希腊奴隶,一个农奴,一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骑兵队长,一个摄政时期的巴黎绅士,一个二十世纪初的俄罗斯知识分子以及一个当代工人。即使他们反抗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毫无疑问,其反抗皆具有正当性。换句话说,反抗的问题只是在西方思想的范围内获得了确切的含义。倘若我们同塞勒一样注意到,在极其不平等的社会(印度的种姓制度),或相反在绝对平等的社会(某些原始社会),反抗思想都是难以表现出来的,我们的看法更加明确。社会中,惟有理论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极大的不平等,才有可能出现反抗精神。因而反抗问题只在我们西方社会的范围中有意义。于是可以断言,这个问题是与个人主义的发展有关的,如果我们不会由于前面的见解而反对这个结论的话。

从塞勒的论述中所能得出的结论就是:在我们的社会中,从政治自由的理论方面来说,人们对人的概念意识在增强,而从这种自由的实际状况来看,却远远不能令人满意。事实上的自由并未随着人们自由意识的增强而成比例地增加。由此可得出下面的结论:反抗是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并已觉醒的人们的行动。但我们决不能说反抗仅仅涉及个人的权利。相反,从上面已经指出的互助性来看,反抗表现出人类在其生存活动中对自身的意识越来越广阔。事实上,印加帝国的平民或印度的贱民并未提出反抗的问题,因为在他们提出此问题之前,它已按照传统得到解决,答案是神圣不可触及的。在由神统治的世界中,之所以不存在反抗的问题,是因为人们从未想到要提出这个问题,它已经一了百了的得到一切答案。形而上学为神话所替代,再无任何诘问,有的只是永恒的答案与诠释,它们可能是形而上学的。然而,在人们进入由神统治的领域或从中走出来之后,便出现了诘问与反抗,这样他们便会欣欣然地进入与出来。反抗者只存在于进入神的领域或从中走出来之后。他致力于要求一种尊重人的体制,一切答案都应该是符合人性的,也就是说要合乎理性地表述出来。从这时起,一切诘问,一切言论,无不成为反抗,而在神的领域,一切言论皆是感恩行为。可以这样说,人的思想只有两个可能的世界,神的世界(用基督教的语言说就是圣宠的世界)与反抗的世界。此世界的消失即彼世界的出现。尽管另一世界出现是,其形式令人困惑。说到此,我们又涉及“一切”或“一无所有”。反抗问题的现实性仅仅由于某些社会今天想要远离神的领域。我们如今生活在非神圣化的时代。当然,人不能归结为反抗。但今天的历史以及其种种争论迫使我们不得不说,反抗是人的生存的基本方面之一。这就是我们历史的现实。我们除非逃避现实,否则便应该从反抗中找到我们的价值。当人们远离神及其绝对价值后,可以找到行为准则吗?这正是反抗要提出的问题。

我们已经可以确定在反抗的范围内所产生的朦胧的价值。现在我们应该思考,在当代的反抗思想与行动的各种表现形式中是否可以重新找到这种价值。若可以找到的话,则应该弄清其内容,但在继续探讨之前,应该注意到这种价值的基础是反抗本身。人类的互助性建立在反抗行动的基础之上,而反抗行动反过来又从这种互动关系中找到自己的根据。我们因而有理由说,任何反抗若意欲否定或摧毁这种互助性,则再不能称为反抗,实际上它此时已与同意杀人的行为无异。同样在神的领域之外,这种互助性只有在反抗的层面方可获得生命。反抗思想的真正意义即在于此。人为了生存一定要反抗,但这种反抗不应越过自身所发现的一个界限,这就是人们聚集在一起才开始生存。反抗的思想因而不能摆脱记忆:它永远处于紧张之中。当我们考虑它的行为与业绩时,应该思忖它是否忠于最初的崇高原则或者相反,它是否由于倦怠或冲动而忘记了崇高原则,沉迷于专制或者奴役。

这就是用反抗思想对世界的荒诞性与表面的荒芜开始进行深入思索而取得的最初进展。在荒谬的经历中,痛苦是个人的,一进入反抗行动,痛苦则成为集体的,成为众人的遭遇,一种具有奇特性思想最初的进展因而就是承认所有的人都有这种奇特性,而人类现实从整体上说由于远离这种思想与世界而受苦。使单独一人痛苦的疾病成为集体感染的瘟疫。我们每天所遭受的苦难中,反抗所有的作用犹如“我思”在思想范畴中所起的作用一样。它是第一个明显的事实,然而这个事实使人摆脱了孤独状态。它使所有的人都接受了第一种价值。我反抗,故我们存在。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