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唐人的名言

唐人的名言

发布时间: 2021-02-18 01:20:55

① 唐人诗歌心得与今人生活之体会

本人学诗,粗略算来,也有几十年的时间。虽然时间有这么长,却不专业,也无非是个“业余爱好”者罢了。孟子说,“奕者,小数也,若非专心致志,也无所成。”孟子这句话,正好说明了专业与业余的区别。但无论如何,有这么长的时间接触过诗词,而且断断续续写过千几篇诗,说心得,不论是深是浅,或多或少,自然会有的。
先就读诗与对诗的观感而言,我个人感觉,千古林林总总的诗作,大体可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正声。所谓正声,就是言志,抒写个人胸臆,把将个人蕴于心中的感受,通过笔墨予以表达。那是一种灵魂的自白,良心的坦露,人格的感发。其作品,基本上都能反映出作者的性格及其世界观、价值观。苟不论其才调的高低,其作品正是他一个人对待人生的格调。这一部分在千千万诗作中,应该说是占了大多数的。
第二类是矫声,或者是至少有些不真实的成份参杂其间的作品。其典型诸如:应制诗,酬应诗、歌德诗和那些为了某种需要而刻意地,违心地或言不由衷的作品。举二个例,象袁世凯的《自题渔舟写照》这首诗,就是刻意与违心的作品。他是这样写道:
百年心亊总悠悠,壮志当年苦未酬。野老胸间负兵甲,钓翁眼里小王侯。
思量天下无磐石,叹息神州变缺瓯。散发天涯从此去,烟蓑雨笠一渔舟。
无独有偶,蒋介石的一首叫《凝思雪窦风景口占一绝》,大致亦似此。
诗云:
雪山名胜擅幽姿,不到三潭不见奇。我与林泉盟在夙,功成身退莫迟迟。
象此二位先生,竟然有归隐之志,恐怕谁都无法相信的。因此,应该把它归入矫声这一类。至于应制与歌德,那是一对孪生婴儿,言不由衷,可想而知。酬应诗(其中包括吊庆、荐献、干谒等等),由于人情世故的缘因,有时必须客气,一些恭维的话,也便往往要夹杂其间,扬长避短或吹捧的成份,也累见之,所以也应视之为矫声之一种。不过,倘说除后二类之外,其余的诗都是反映作者的心声,那也未必尽然。人类这一特殊物种,是相当复杂的。心想的,也未必全表露于笔下,唱高调、假旷达、故示洒脱、表理不一、行悖于言或为某种目的而作秀等等,实亦非少数,要是拿这样的作品,来作为其人格的评判,有时会失偏颇的,所以有句名言叫做“观其言,察其行…”方能得出比较全面和正确的结论。但这类诗作往往是无法在诗的队伍里给甄别出来的。其实我们今日要讨论的也并非这个问题,我只是想指出,还有一种不真实的东西存在,严格上说,也算它是另一种作秀罢。不过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所谓纯粹的东西。责全求备,也就要天下无诗了。
第三种,大概是游戏诗一类。这种诗无所谓正矫之分,不过是文人们的一种娱乐与遣兴而已。
故在读诗中,多着重于第一种,余二种,则视其文釆,偶也涉猎。
而读诗当中,最大的障碍是在于“觧”。要领会和读懂一首诗,实非易亊,特别是古人的作品。因为传统诗词都是用文言来写的,对一个古典文学底蕴不扎实的人,的确是一道难关,而且天下也没全能的人,专家、学者读不懂或领会错的也不是没有的。所以即使仅仅有古典文学基础仍然是不够的,一些诗还必须粗知其时代背景及作者本人的历史背景,方能觧得。对此,只能是硬着头皮去读那些注释。故此我较喜欢选购那些带有注觧或赏释的诗集来读。如果连读注释之后还是一知半觧时,也就不想再去深究它了,只能釆取“毎读书不求甚觧”这种态度了。其实太晦涩的诗,一般也不喜欢读。
至于读诗的方法。我想,各人也怕不尽相同。我通常的读法是:忘却作者和题目,或者对其匆匆一瞥而过,特别那些题目冗长的,更不喜欢它,而重点多放在句子上面。读得好句时则反复吟咏,相反则让其从眼皮底下滑过。再者是多读律或短诗,厌读长诗,除了那些很出名的长诗之外,见长诗甚少卒读。又如,如果同一个作者的作品,读它十首八首以后,仍觉得无甚嚼头时,一般也不继续读下去,把他翻过,找另一个作者的作品来读。这种读法,有点披沙拣金或择肥而噬的味道,说雅一点是,釆骊志在求珠,而置其余鳞甲于不顾。相信这是一种不太好的读书态度,但生性使然,也没法子。
这种就心性和任意浏览的学习方法,当然便谈不上有系统的研究,同时也谈不上从属于何种流派,那家子的风格了。我总觉得杜甫所说的“转益多师是汝师”这句话非常有道理,我们又何必把自已的风格定于一尊呢?清人吴雷发说过,“一代之中,未必人人同调。岂唐诗中无宋,宋诗中无唐乎?……在善学者不论何代,皆能釆其菁华,唯能运一己之性灵,便觉我自为我。”这话很有见地。因此,对什么流派专著或声律研究之类的东西,偶尔也翻翻看看,但就很少用心去读和区分,总觉得对它兴趣不大。唯独于诗话,我倒以为它对作诗不无帮助,有时也爱看看。
自古到今,粗略看来,对诗的评论,无外乎争论着两种观点。一种人认为,诗的社会功用应是宏扬儒家诗教,所谓“文必宗经”,强调重在阐发“圣人之志”或合于“圣人之志”,其着重点在于“教化”的作用,由此并认为写作的目的是在于“言志”与“观志”。而另一派的看法则认为,诗是一种抒情的美文体文学,因此强调“诗缘情而绮靡”,“但见情性,不睹文字”。两种诗学观念截然不同,连李、杜两人也各有诗可证,如李白的开篇诗曰:“《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而杜甫则强调“清词丽句必为怜”、“语不惊人死不休”等。分明一种是突出经道的观点,一种是唯艺术的观点。卫道派以至认为屈原的作品是“露才扬己”,魏晋的诗作是“雕虫之艺”。而另一派则予以反驳,认为屈原是“发愤抒情”,魏晋的作品是“格调劲健”,是很值得宏扬的“建安风骨”。话虽如此说,但两种观点却也经常在各自的诗作中,都有兼顾与表现。如杜甫一面强调艺术的重要性,同时在其篇什中,也不时表达及体现其儒家的忠君爱国思想。反之象南宋张戒批评李白(大概针对其《清平调》三首)那样,说它那些描述了帝王妃子的儿女情态的诗是“无礼之甚”。说温庭筠的《花间词》,虽然新巧,但却是“其意无礼,其格至卑”。批评这些人不言天下大义,“溺于情好”。其实,看来有点象我们以前的过分强调突出政治一样,实有点无限上纲的味道了。依我看,这两种观点彼此并不矛盾,总不能说写任何作品只要突出一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我想,所有的作品只要观点健康,文笔也能精到,便是好的作品。除此而外,尤其是诗,更应重在性情与灵感的表现。正如汉朝翼奉的说法:“诗之为学,性情而已。”著《沧浪诗话》的严羽同样也认为:“唯在兴趣。”因此就不必管得太多,还是“我手写我口”。按南宋刘将孙所说的“夫诗者,所以自乐吾之性情也。”率性而写,不要令自己画地为牢。其余的就让它“机见殊门,赏悟纷杂”了罢。
现在来说本人从诗中悟了些什么东西。我认为,对一个诗词爱好者来说,读诗,首先是一种享受。也就因为爱好而多读,因此于潜移默化之间,从中自然便掌握了一些作诗要领,所谓“读书万遍,其义自见。”又象明末隐士黄生所言,“但取古人之诗,熟读而涵泳之,果能了然于心,自能了然于手。”不过尽管这么说,毕竟这种感悟还是感性的、朦胧的、粗糙的、一知半解的。真正能够比较深入了觧,还是在于写作的过程当中。这就好象游泳,即使熟读游泳的书,还是不会游泳,要下到水里去,方有较全面的领会和了解。虽然有一种说法,谓“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而言为心声,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但实际上并不象他说的那样轻松,特别是作诗,有一些东西是“应之于心,口不能言。”的,当你的意念想借助语言毫发无遗憾地来进行表达时,这个时侯你便会感到很多困难。因为每个人所掌握的词汇以及他所熟悉的表达方式都是有限的。况且人的记忆力也很成问题,举个例,我们试打开一部辞书,里面的辞,你对它已熟悉或认识过的,恐怕并不会太少,但当我们要应用它时,能够让你想起来的却并不多。别人的我不清楚,就我而言,几乎只有百分之几而已。虽说诗歌最重要的是炼意,但当你把意定下来之后,进而就要炼句与炼字了,我们总不能把自己所熟悉的那几个句子和那几个辞,反反复复地使用,需知诗是艺术品,并非介绍信与说明书,它是要通过刻意的锤炼而成的,而且诗的语言是丰富和多姿多采的,凝炼与刻划非一般文章那么容易的。因此,要写诗,除了自己肚子里现成的少许词汇之外,往往不够。所以自汉唐以来,就有工具书的不断面世,帮你觧决这一难题。工具书就好象学术的材料仓库,它可以帮助你重新打开记忆之门,同时还可以挑岀你得心应手的、新的或更有用和更适合的一些零件,据我所知,就连那些大师级的人物也离不开它,它实是治学者的帮手。区别只在于本亊高、记忆力好者少翻,本事低、记忆力差者多翻。坦白说,象我这种原来文学底蕴很浅的,记忆力又差而且迟钝的人,我是很勤翻的,只有靠它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我这样告大家,并不耽心因此而“贻笑方家”,我总觉得自己的进步,多少和勤翻工具书有关。它至少使我减轻了些搜索枯肠和冥思苦想的消耗。同时在检翻的过程中,也能得到一些意外的启发和收获一些新的知识。当然,象陆游所说,“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问题还在于虽有天机云锦,你是否真会剪裁,那就要因人而异了。
诗的写作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人类的语言是有着巨大的稳固性的,诗也然。当前代人把它的语言艺术积累到一定阶段之后,便给后人的创新带来极限,当然也提供了借鉴,因而在前人的基础上求新求变,是诗歌创作不可少的一条途径。如杜甫把前人的“舟如空里泛,人似镜中行。”和“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化成:“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这就炼新和炼活了别人的句子。总不能说人家说过的词你不能说,人家用过的意你不能用,问题却在于如何化用,而且要化得不留斧凿痕,化得更新更好。要不然倘如鲁迅所说,“诗大抵被唐人做完”,那不等于说后来的人已经是无诗可做了。对此,黄庭坚提出了“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的二种方法。什么叫“点铁成金”呢?大概也同所谓“化腐朽为神奇” 的说法一样,点化前人诗语,加以改造、翻新、开拓、丰富之,即所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予以推陈出新。“夺胎换骨”的意思是:“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这确也不失是一个好办法,而历史也已经证明,唐而后的千余年的时光里,诗人们并不满足于对旧诗的推陈出新,而且还不断地发掘与创新,使传统诗照样异彩纷呈,绝不衰老。时至今日,现代的作手,诗还是照样做,而且也写得不比古人差。而且不断有新意、新词、新亊物和具时代气息的东西去充实它,仍然使之生机旺盛,与时俱进。就象毛泽东先生所说一样,传统诗“一万年也打不倒”。袁枚说过,“诗境甚宽,诗情甚活,总在乎好学深思。”只要每个人乐于学习钻研,自然有好诗出于你之笔下。
至于有无诗法这东西?笼统地说,写诗和写文章有共通之处,当然也有一定的法则,诸如启承转合等。但就我个人觉得,诗的法比文章更活。沈德潜曾这样说:“诗不可无法,杂乱而无章,非诗也。然所谓法者,行所不得行,止所不得止,而起伏照应,承接转换,自神明变化于其间,若泥定于此处应如何,彼处应如何,则死法矣。”比如,绝句其基本章法是起承转合,但也有例外的。象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那是一起三承,无转也无合。律诗中间几句,一般模式是:起、承转、承转、承转、合。(如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而有的是,头尾句起与合,中间尽是承的。(如唐寅的《花月吟》:“有花无月恨茫茫,有月无花恨转长。花美似人临月镜,月明如水照花香。扶笻月下寻花步,携酒花前待月尝。如此好花如此月,莫将花月作寻常。”)因此有一句话叫做“诗无常法。”。毕竟“文尙典实,情贵清空;诗主风神,文先理道。”诗与文的法度自应有所不同。
清人徐经也有一句话这样说,“诗文自须学力,然用笔构思全凭天份。”在学诗的过程中,依我个人之感觉,有二个人是高不能学的,就是诗佛陶潜与诗仙李白。人们可以把他俩推到佛与仙这个档次,可想而知。此二公实高手中之高手,其胜人之处全在于天份奇高。陶诗几乎是一口直述,绝无含蓄转折,毫无矫情,也不矫饰,真率而又自然入妙。朱熹说:“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李白的诗则是:“诗在口头,想出天外。”他具备了超强的想象力,创造了很多按常规不可思议,而且恢宏超迈的佳篇。皮日休说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也。”仙与佛的境界风范都是凡人不可企及的,只能让人发出“泰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的叹服。明朝的许学夷曾说,“作诗出于智力者,也可以智力求。出于自然者,无迹可求也。故今人学灵运者多相类,学靖节者百无一焉。”无迹可求,哪当然是无法可学了,所以自古到今,历史证明,确是百无一人。杜甫,则人们将他号为“诗圣”。所谓圣者,即是学问与技能极高超者,其一言可为天下法者。虽然老杜地负海涵,博大精深,可作百世典范,但毕竟不是天人,故历代以来有名作手,诸如陆游、元好问等很多名家都从杜诗中吸取奍分,学其诗法。毫不例外,直至今日,大部份后代作手,都以杜诗为指南。作为末流之外的我及我们,要求诗有所进步者,我以为多阅读和研究杜甫的作品,仍应该是我们的首选。次之,如苏东坡、黄庭坚、元稹、陆游等名家作品,也是不错的选择。至于西昆体(以李商隐、杨亿、钱唯演等为代表)诚然高妙,但其作品隐晦难明,也非我辈能学与想学的东西。
当然,每个作者都由他的个人特质和学奍的深浅,决定他是一个什么作手。有的人真是“放言落纸,气韵天成。”实具有:“信手拈出,皆成文章”的能耐。但有的人即使也读了不少书,却始终没这本亊,这叫做生而不敏,也叫做迟钝。我便是属于这后一类型的人,即所谓“疲驴式”人物,急就章我从来是做不出来的。要写一首诗,光构思便花了不少的时间。缺乏那敏捷的天份,底蕴又薄,而且记忆力也奇差,那真是无可奈何的事。孔子曰:“人一之,吾十之。……”要医治自己的不足,也祗有舍此无他法了。因此,第一必须勤,所谓以勤补拙也。勤里面包括:勤读、勤査、勤记。勤读二字自不待解释。勤査,可以说,那是毎逢写作时必要的手段。翻査字典、辞源,作用主要在于,核实那些还不十分把握的字与辞的意义,使之应用起来较为准确。査其它书藉、资料,则目的在于査阅那些典故或文章的原样,以及一些关键句子。以求不令自已的作品所使用的例句失当。我也和大家一样,每要创作时,首先总是来自个人的灵感。所谓灵感者,就是突然产生创造性的思路。但这种东西,有个特殊性,往往是片断的,跳跃的,稍纵即逝,象苏东坡所说的:“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因此勤记便不可少,你不把它留下,只一转眼功夫,它就不辞而别。所以必须郑重其亊地把它记下来。这里面还有另一个道理,就是大凡偶然悟到的句子,往往要比望题苦思的句子好。缘于此故,我的通常做法是,在生活或学习的过程中,倘有偶然心灵来潮的句子,凑巧手空时,一般都会把它登记起来。等到闲下来,翻开这些句子,然后再给它足成。当然也有一些最后没被釆用,那也无所谓。就我所知,在诗界中,有这种习惯的人还不少呢。我看过孔凡章先生的遗著,在它的篇末,有几页纸公布了孔先生部份生前遗下的断句,可见有名的诗家,都也觉得此法之可取。
至于怎样作诗。这个问题,确乎很难说得清楚,各人有各人的自家招数。所谓“诗之为道,性情学问参会者也。”各人的性情学问不同,因之也就形成五花八门的写作方法。就我个人状况,确也无套路可言。一般是在得题之后,进入构思,但构思方式不一定是有序的,比如一首律诗,从第一句到第八句,多数不是循序行进的。围绕主题思想,那一句都有可能首先被想到。然后便把想到的句子写下来,有时以至于写了十几句,就象把各种莱肴先端上桌子,然后再来选择哪几样适宜放在一起烹调。当我审定其中认为是最佳的句子时,便以这一句的韵脚,作为整首选定的韵部。接下来就挑选其它合适组合的句子,将它们焊接起来。当整首诗形成雏型之后,便开始诵读,这个环节必不可少,它可以使你从诵读的过程中去检查和发现不妥的地方。其主要项目,是首先看看是否合律;继而又看整首的意是不是读起来脉胳通畅;其次是看看用词用字,何处尚有须改进或推敲之处,如果都认为可以了,那就把它吟咏几遍,即所谓“新诗改罢自长吟”了。但这只算是阶段性完成而已,并不急于就此确定下来,通常是先放一放,大抵两、三天时间,觉得没有改进的地方,就算完成。当然这是按自己的水平去衡量的,并非说,我此时的作品已然是所谓的圆成与尽善了。倘在某一天,触动心窍,有时还会去修改它。人们说诗不厌百改,是很有道理的。多改,会使你思路不断开拓,经过改后再读的诗,总觉得会比前更好些。我想告诉大家一句经验的话,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在乎数量,粗制滥造的作品,再多也没意思。
不过,在写作的过程中,有时也并不是很顺利的,即使高手也是这样。就是人们所说的“诗思涩”的时候,这个时候最好不要为哪几句或那点用意,苦苦去思索。须要的是安静下来,让它去凉一凉,手头去干点别的事,有时经过一段间隙之后,一种新的思绪,便会不期然而至。
以上便是我个人学诗过程的一些心得。今天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陈振家

②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名句

宋词经典

1.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镇守西北边疆,西夏不敢进犯,说:“范老头子胸中有数万甲兵”,范老头子胸中也有绝妙好词,也有“燕然未勒”的悲慨苍凉之情。
2.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首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为后来的《西厢记·长亭送别》一场作了环境的铺垫。末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让我们明白范仲淹不仅仅是贤臣、是武将,也是平凡人。
3。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太平宰相晏殊,“未尝一日不宴饮”,美酒弦歌之后,晏殊就挥毫填词,旋即粲然词章就诞生了。《浣溪沙》正写如此生活,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则道尽了古今人心。
4.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词写闺中人秋日怀思,没有锦绣铺排,但却深婉含蓄,风流蕴藉,读之幽怨袭心,余韵萦口。
5.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先词中善写“影”,故号“张三影”,这阙中“云破月来花弄影”名噪一时,王国维评价说:“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
6.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
宋祁任工部尚书时写此篇,因篇中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而被人们称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此句用一极俗之“闹”字却展现杏花满树锦簇花团生机盎然的盛景。
8.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一首词中两出名句的并不多,欧阳修这首上阙有“庭院深深深几许”,堆砌重叠而浑然不觉;下阙有“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问得无理而情韵毕至。
10.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么凄美深切的感情,难怪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了。
11.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这首词不仅仅是“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的气象不减唐人高处,那落日楼头的羁旅情怀同样有独胜之势。
12.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这首描绘钱塘繁华的词流传到金地,金主完颜亮读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时,便兴起了“投鞭断流,立马吴山”的南侵野心。
13.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伤离怀人,满纸愁云,却无一字空愁。回忆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不经意成了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
14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比曹操、周瑜、诸葛亮更伟大、他不费一兵一卒,用两篇赤壁赋,一首怀古词就将赤壁永远镌刻在中国文化的石碑上,让滚滚东去的大江永远因之而吟唱。
15.苏轼《江城子·记梦》 患难相知10年的亡妻王弗来到了苏轼的梦中,被泪水浸透心灵的苏轼再也不能入眠了,他写下这首致另一个世界中的爱人的心曲:“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今日读之,谁不潸然?
16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是最具苏轼豪放特色的一首词,威武雄壮,风驰电掣,粗犷豪迈,气势沉雄,“老夫聊发少年狂”竟然要“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了。苏轼称自已的这首词“颇壮观也”。
1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天下写中秋的词,自苏东坡一首浑然天成、潇洒出尘的《水调歌头》,都可以作废了。
18.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自然之路、人生之路都会有阴晴风雨,苏轼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千锤百炼出来的旷达。
19.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从“乌台诗案’中死里逃生的苏轼来到黄州,亲友绝交,疾病连年,饥寒交迫,人们相传苏轼已死了。苏轼寂寞地痛苦地活着,“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就是苏轼,苏轼的品格。
20.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山抹微云,天连(一作黏)衰草,画角声断樵门。”“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少游词真乃清丽淡雅,气韵不衰。
21.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在写牛郎织女爱情主题的作品,此篇独高一筹。其中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既是对牛郎织女爱情的经典描绘,也成为后代情人的口头禅。
22.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古人有以山喻愁的,有以水喻愁的,贺铸的愁呢?“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时人号之“贺梅子”即由此来。
23.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春芳凋谢、美人迟暮已是一个老而又老的主题,可是到了李清照的手里,写来轻灵新巧,却又凄婉含蓄。其中的“绿肥红瘦”则是人工天巧,可称绝唱。
24.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这是一个薄雾浓云的重阳节,与丈夫异地相处的李清照的思绪也更浓重了。黄昏的菊花酒太淡了,那是因为愁太浓了,愁可销魂,于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5.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从来没有这样写词的,从来没有这样写愁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字连叠,创意出奇。词中诉愁,渐深渐浓,到最后只成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6.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这是向以婉约著称词坛的李清照并不婉约的一首作品。
27.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这是一首有心人读一遍就可以背下来的好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8. 岳飞《满江红·写怀》
有些人一首词就可以既写尽自己又征服读者,每一位谈起岳飞将军的人,都知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29.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与唐琬的感情纠葛折磨了陆游一生。可是人生就是充满了无数的无奈。“错!错!错!”“莫!莫!莫!”这可是陆游的心痛与遗憾?
30. 陆游《卜算子·咏梅》
世人能有宠辱不惊,自守高洁的吗?可以此阙自警:“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1.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从北方来到建康,自身前途未卜,怀才不遇,登高眺远,胸中的积郁牢骚不能不一吐为快、全词充满了感叹与追问。
32.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又是一个“东风夜放花千树”的上元佳节,词人在千网络地追寻什么呢?
3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6岁的辛弃疾来到京口登上北固亭,这里素来是军事重镇,可是“金戈铁马”只能在“想当年”中,老人的报国复兴之望已很渺茫了,但他仍激愤满怀,想起当年的廉颇,不禁老泪纵横。
34.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从“为赋新词强说愁”到“却道天凉好个秋”,要付出一生的历程。
35.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天下兴亡,物是人非,只有桥边的芍药,依旧年年鲜艳。
36.蒋捷《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
歌楼,客舟,僧庐,听雨的情境变了,心态也变了。

这是宋词的 网上不知哪里的 我自己改过了

唐诗: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曲江二首》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白居易《买花》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何满子》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李白《清平调》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潮阳)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回。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二月春风似剪刀。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处吹笳吸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人生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人面桃花相映红。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幕鸦。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岐涕泪沾衣巾。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山中一夜雨,树抄百重泉。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山花如乡颊,江火似流萤。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山雨欲来风满楼。
·山空(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山(雪上)空留马行处。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影空见花。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千呼万唤始出来,铖(犹)抱琵琶半遮面。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开筵(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寻塞草烟。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无情有恨何人沉,月晓风清欲堕时。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无数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不见乡书传枞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不知何处吹芒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不须看尽鱼龙戏,终遣君王怒偃师。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天上几回葬神仙,漏声相将无断绝。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直北)回。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若有情天亦老。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天涯烈士空垂泪,地下强魂必噬脐。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少年心事当拏(拿)云。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洲山。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月下沉吟久不寻,古来相接眼中稀。
·月是故乡明。
·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
·风鸣两岸吓,月照一孤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寻年?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为问謇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心曲知万端,悲来却难说。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去时里正与裹头,寻来头白还戍边。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东风不解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卢桔子低山雨重, 棕榈叶战水风凉。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寻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他时不用逃姓名,世上如今半是君。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白首(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白雪郤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宁为宇宙闲吟客,性作乾刊窃禄人。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有花(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竹(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江阔惟回首,天高但抚膺。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吾不见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令始为君开。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③ 唐人街探案王宝强经典台词

唐仁:房间整洁没异味,不是伪娘就是Gay。

拓展资料:

《唐人街探案》是由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上海骋亚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湖南芒果娱乐有限公司、合一影业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陈思诚执导,王宝强、刘昊然领衔主演,佟丽娅、陈赫、小沈阳、肖央、张子枫等主演的动作喜剧电影。

该片讲述了唐仁、秦风必须在躲避警察追捕、匪帮追杀、黑帮围剿的同时,在短短七天内,完成找到“失落的黄金”、查明“真凶”、为自己“洗清罪名”这些“逆天”的任务。

该片获得第7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威尼斯日”特别推荐和展映,中国内地票房超8.23亿。

天赋异禀的结巴少年“秦风”警校落榜,被姥姥遣送泰国找远房表舅——号称“唐人街第一神探 ”,实则“猥琐”大叔的“唐仁“散心。不想一夜花天酒地后,唐仁沦为离奇凶案嫌疑人,不得不和秦风亡命天涯,穷追不舍的警探——-“疯狗”黄兰登;无敌幸运的警察——“草包”坤泰;穷凶极恶、阴差阳错的“匪帮三人组”;高深莫测的“唐人街教父”;“美艳风骚老板娘”等悉数登场。七天,唐仁、秦风这对“欢喜冤家”、“天作之合”必须取长补短、同仇敌忾,他们要在躲避警察追捕、匪帮追杀、黑帮围剿的同时,在短短“七天”内,完成找到“失落的黄金”、查明“真凶”、为他们“洗清罪名”这些“逆天”的任务。

推理的魅力从不在于推理本身,而是借推理撕开现代社会的层层包裹,窥见人性的千姿百态。《唐人街探案》中没有单纯意义上的好人坏人,每个人都有自己阴暗和自私的一面,无人能独善其身,想想小女孩最后诡异的笑,人性的两面永远让人细思极恐。

电影《唐人街探案》是将满满的搞笑和严谨的逻辑以及内核坚实的侦探推理完美结合的诚意之作,让人们在欢乐中思考解密,在情节发展中感受真情实意,在犯罪的阴影下反思善与恶的辩证关系。

资料链接:

唐人街探案_网络

④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名言是谁写的

是清代诗人罗振玉的《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

《太公家教》是我国最古老的治家格言,由於语言通俗,被认为「浅陋鄙俚」,所以公私藏书家多未注意珍藏;史、志书籍也少著录。

直到清代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敦煌石窟」内发现了唐人的写本一卷(据考证为唐朝宰相姜公辅编撰),后被收入《鸣沙石室佚书》影印出版。

该书收录《太公家教》共580句计2610字。全书以四言为主,自绐至终贯穿了「忠孝、仁爱、修身、勤学」的思想。

本文强调「弟子事师,敬同於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都是崇敬老师、重视教师作用的教诲,很有学习和借鉴价值。

(4)唐人的名言扩展阅读: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ī rì wéi shī,zhōng shēn wéi fù,意思是哪怕只教过自己一天的老师,也要一辈子当做父亲看待。比喻对待老师要像对待父亲一样敬重。

示例

(1)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一回:“你这个泼怪,岂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子无隔宿之仇!你伤害我师父,我怎么不来救他?”

(2)“~”,可见这师弟的情分也不是可以薄得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十五回。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⑤ 一句著名的兵法名言

你说的不会是临抄兵斗者皆阵列前行吧,我只知道这一个在日本动漫中比较火的。
九字真言又名六甲秘祝,典出《抱朴子·内篇卷十七·登涉》第五段:“入名山,以甲子开除日,以五色缯各五寸,悬大石上,所求必得。又曰,入山宜知六甲秘祝。祝曰,“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凡九字,常当密祝之,无所不辟。要道不烦,此之谓也。”九字真言系为中国道家的秘术。佛教(密教)称为奥义九字,传入日本后,混入真言密教之一部,并被误抄为“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而成为日本修验道之山伏所重视的咒法。

⑥ 名言名句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没有,现在有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读书名言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绍斯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⑦ 唐代杜甫林登泰山时写下了怎样的名言名句

杜甫登泰山时来写下了这样自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这是杜甫的《望岳》一诗中的诗句,这两句诗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⑧ 唐朝高适的《别董大》一诗中有名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人送别诗中与之立意相反

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全文: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⑨ 找古诗和名人名言!!!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

(《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玉溪此诗最要紧的“主眼”端在华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这才追忆“四十九年”之说,实在不过是一种迂见罢了。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看来,玉溪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而“佳人锦瑟怨华年”提出一个“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实。玉溪之题咏锦瑟,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象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玉溪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我们读唐人诗,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溪生实不多觏。

那么,海月、泪珠和锦瑟是否也有什么关联可以寻味呢?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沧海月明之境,与瑟之关联,不是可以窥探的吗?

对于诗人玉溪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今天解此句的,别无参考,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玉溪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溪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工力。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诗之所以为诗者在于此,玉溪诗之所以为玉溪诗者,尤在于此。

玉溪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瘐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循此以求,我觉得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本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修建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镜头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明于此,那么前面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

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当我们读到这里时,不是很容易联想到这个尽人皆知的故事吗?“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