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周作人苦雨赏析

周作人苦雨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2-17 04:57:19

① 周作人的苦雨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苦雨》

反映了作者通过体验现实中凡人的苦恼, 从而寻到一种精神贵族式喜悦的情怀。

② 苦雨的作品赏析

这是一篇“借物咏怀”的文章,“苦雨”很能代表当时作者的心境,借着回忆、想象以及叙述,各种各样的“雨”被搬到笔下,写得相当自如,而整篇文章始终笼罩在淡淡的哀愁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使用的是“书信体”,借着这一“私人化”文体,叙述更显得娓娓而谈。
本文也很能体现周作人文章的特点,所用材料都是一般情况下不入诗文的,而他都能写出味道来,自有其 过人之长。文章写得似有意似无意,似有意思似无意思,所谈的确都是“私事”,又在结尾若有所指若无所指,凡此种种,皆为典型周氏风格。
《苦雨》堪称周作人的代表作——“雨”与“风”一起构成了周作人散文的“基本(单位)意象”,以此为文题或书名的就有《雨天的书》、《雨的感想》、《风雨谈》、《风雨后谈》……等等,《苦雨》即是第一篇,而且似乎成了周作人的传世之作。周作人自己也以“苦雨”题名书斋,称号“苦雨翁”,“苦雨”遂与周作人其人其文浑然一体而不可分。文题曰“苦雨”,“雨”是客观景象,“苦’是主观感受,不同的主、客体的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的意象。文章即由此谈起。于是,就有了:“卧在乌篷船里,静听打篷的雨声”的“梦似的诗境”,“一叶扁舟”在“暴风雨”中滚浪行进的“危险极也愉快极”的豪情,以及“胡坐骡车中,在大漠之上,大雨之下,……悠然进行”的快感。
以上三种“意象”,我们或许可以用“喜雨”二字概括,正与文题中的“苦雨”形成对比,而且 一开始就把读者带入了或悠然或壮阔的诗的境界。但作者却一语点破:“这只是我的空想,如诗人的理想一样的靠不 住”,原来竟是一个浪漫主义的乌托邦的想象(幻像)。“或 者你在骡车中遇雨,很感困难,正在叫苦连天也末可知”,这才是真实的现实。在前面一连串的“佳趣”、“风趣”、“愉 快”、“亲近”、“悠然”、“快哉”的“喜”词之后,第一次点出 “苦”字。这才自然地转入据说“叫我十分难过”的“这几天的雨”,“苦”字仍暗含其中。这现实的(非想象中的)“雨”确实已经没有半点浪漫主义的诗情,却给人带来灾难,至少是不便,例如“将门外的南墙冲倒二三丈之谱”,给“梁上君子”以可乘之机之类,也让人心烦,夜里不断为单调的雨声吵醒,“睡的很不痛快”,至于雨后劫余的书籍湿成“一饼一饼的纸糕”之让人“不愉快”,“涨过大水后的普遍的臭味”,更是毫无美感可言。周作人平静地叙述着这一切,为人们描摹了一幅幅真实极了,也现实极了的无美感可言。周作人平静地叙述着这一切,为人们描摹了一幅幅真实极了,也现实极了的人生图景,语气中略含几分幽默 (如说“梁上君子将去川岛‘佢们’的窗下窃听”之类),也是对处于日常生活的困境中,有着凡人的苦恼的人自身的一种调侃吧,而那个“苦”字确也更加浓重了。但周作人笔锋一转,却引出有两种人“最是喜欢”的话题来。文章的气氛又由“苦”转向“喜”。哪两种人呢?“第一是小孩们”,“第二种”却是“蛤蟆”,这样的并列已经够有意思,而周作人不仅对小孩子们喜欢嬉水有几乎是感同身受的深切体验与理解 (更确切地说是欣赏),而且对于蛤蟆吠声之美,以及“听它一口气叫上十二三声,可见它是实在喜欢极了”的心情的揣度,竟至于如此真切,实在令人惊异。但这正是周作人之为周作人的原因,在他的观念中,人 (特别是包括儿童在内的自然形态的人)与生物原是沟通合一的,他所追求的正是物我无间的体验。──在前述无疑是全文最为入神的文字里,他把这种体验外化了。而周作人自己,正是通过这种体验在现实的凡人的苦恼中寻找到了一种贵族式的精神超越的喜悦。
在周作人看来,这不同于本文第一部分所描绘的浪漫主义想象中的、终不免成为虚妄的喜悦,它是真正现实的、真实的、没有任何“代为悲叹”(以及其他一切类型的“代为”)的“虚伪”,它只是 (仅仅是)个人的私事──这就落实(归结)到周作人的哲学。唯有人的个体生命才是真正现实与真实的;当然,我们也不会忘记:在周作人这里,个体的同时也是人类的。这样,面对着同一个“雨”的客体,周作人的主体感受,经过“喜”的浪漫主义想象到平凡生活的现实之“苦”,最后“苦中作乐”,升华为“物我无间”的个体 (人类)生命体“喜”。──周作人最终自称为“苦雨翁”,这是可以理解的,并不出于“意表之外”。
周作人的散文,比较平缓冲淡,与世无争,故乡的一草一木,在其笔下都饱含深情,无限依恋,写得极为清雅脱俗,读来颇为感人。
惜其30年代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沉溺于“草木虫鱼”的狭小天地。此时直至40年代所写的散文,格调“一变而为枯涩苍老,炉火纯青,归入古雅遒劲的一途影响日益缩小。
这篇苦雨虽是手札,但写得极为出色。对于雨的不同时间地点,所产生的那份不同的心境,作者的笔下一如那无声的雨,平缓的流露。依旧是带着故乡的深情来描绘,特别是在北京家院中夜来听雨的那段,写得极为美妙,怡静,我仿佛是听到那檐下滴水的清脆叮咚声,那水漫进房时的潺潺欢声,还有,那蛙虫的欢鸣声和小孩子的打闹声,这一切,多亲切,又多自然!于是,我的手似乎可以感受到雨的冰凉,鼻中也能嗅到雨的湿润。
现代人的生活太喧嚣了,当你用心的读这篇《苦雨》时,你的心就会入静入神的,这就是优秀文章的魅力所在吧。

③ 周作人散文苦雨读后感

这是一个“借事咏怀”的文章,“湿”是能够代表作者的心态的时候,通过回忆,想象和叙事,各种“雨”已经被移到了笔,写的挺自由,始终笼罩在淡淡的忧伤。另外整个文章值得一提的是此“个性化”的风格,叙事更娓娓而谈笔者用“书信体”。

这篇文章也体现周作人文章的特点,所用的材料一般都不会成诗,他能写的味道,自己的非凡长。文章写的好像故意无意,似乎有趣,似乎是没有什么意义,真正谈论的是“私事”,也提到了没有意义的,如果到了最后,所有这些都是典型的周式。

“湿”,周作人堪称佳作 - “雨”和“风”周作人散文共同构成了“基本(单位)的图像”,以便为标题或标题的文本有“雨天的书“,”雨情“,”雨“,......等等”风暴之后“,”湿“是第一位的,似乎是传世之作周作人。周作人自己“苦雨”标题书房,被尊为“苦雨翁”“湿”,那么周作人和他的作品混合自然的和不可分割的。论文说,“湿”,“雨”是一种客观现象,“苦”是一种主观体验,不同的主,对象的组合,构成了不同的文章,所产生的影像谈到因此,有:。 “躺在乌篷船在和听雨打帐篷”的“梦幻般的诗意”,在波涛翻滚旅行“非常危险的,但也很开心,”骄傲,“胡”暴风雨“,”一叶扁舟“坐在骡车,并在沙漠之上,下了场雨......一个悠闲的“快感。

这三个“形象”,我们也许能够在对比使用“雨”字概括,用在论文工作“苦雨”,但一开始还是悠闲的读者进入境界诗歌或富丽堂皇,但作者指出了这样一句话:。 “这只是我的幻想,如诗人的理想不可靠的。” ,原来竟是一个浪漫的乌托邦想象(幻象)。 “或者你雨中的骡车,很感困难,怨气也可见底,”这是真正的现实系列“好好玩在前面”,“滑稽”,“快乐”,“关闭“,”悠然“,”瞬间“和”喜“字后,先点出了”苦头“。这自然转说,“叫我很伤心”和“雨这些日子”,“苦”,这仍然意味着这个现实(非虚构)“雨”真的没有丝毫的浪漫诗意,但它带来的灾难,至少给您带来不便,例如,以“贼”以可乘之机类,也恼人的“南墙冲倒二三十尺谱之门”,单调继续下雨的夜醒,“睡眠很开心“由于湿雨劫余书作为”纸饼饼饼,“人民”不高兴“,”向上穿过洪水后的普遍的气味,“这是毫无美感可言。作人冷静地描述了这一切,为人们描述了一个非常现实的作品,但也很现实的毫无美感可言。作人冷静地描述了这一切,为人们描述了一个非常现实的作品,和生活,语气略带几分幽默(如说“贼攻窗口会去川岛的现实大画面”运河“的”之类的),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的困境,有人民自己的嘲笑它一个致命的痛苦,而“苦”和更密集的正确的单词,但作人继续领跑,但有两种人,“最喜欢”的话题。气氛的文章和“苦”到“喜。 “哪两个人?”首先是孩子“,”第二“是”癞蛤蟆“,这么有趣的并置已经足够,而周作人不仅对谁喜欢孩子划动,几乎换位思考的深刻体验和理解(或者说享受),同时也为美青蛙的树皮,以及“听三遍一口气叫了十二个,可见它真的是像极了”的情绪猜想,如实际真正的,真的很神奇,但是这恰恰是原因周作人周作人,在他的感知,人(尤其是自然形成的,其中包括孩子谁)最初是通讯和生物团结,他是追求的东西我无缝的体验 - 在上述的文字无疑是最欣喜若狂也就是说,他把这段经历在它的外面,而周作人自己,它是通过看凡人痛苦的现实,以一种贵族精神超越的喜悦这方面的经验。

在作人认为,这是不同的从这篇文章中描述的浪漫想象力的第一部分,最终不免成为虚妄的快乐,真的是真实的,真实的,不存在“代哀叹”(和所有其他类型的“花”)伪善“ “这只是(刚刚)个人的私事 - 它们实现(传)的人生哲学。只有个别人的生命才是真正的现实和真实;当然,我们不要忘记:在这里作人,人也是人。因此,面对“雨”的对象,主体感觉作人,后“喜”普通生活“苦”,最后是“苦中作乐”升华“的事情我无缝”的个体(人)众生的浪漫想象的现实“嗨。” - “。意表之外”周作人最后称自己为“古于瓮”,这是可以理解的,不会出

④ 周作人《苦雨》,当中的"苦"体现在哪里

北京抄无雨则干旱扬尘,有一点雨则又泥泞不堪,不像绍兴这样的江南水乡,遍地石板路,以船代车,根本不怕雨水大。而况民国年间,普通的民居质量又坏,周家虽然也算阔气,还是泥墙抹灰,雨大一点就要冲坏;院落不平,低洼处容易进水。
卑之无甚高论,一种诉苦文章,却又苦中寻趣而已(比如大人孩子下水游戏,对寄居的川岛幸灾乐祸,庆幸自己的书没被淋湿)。

⑤ 周作人《苦雨》的赏析

《苦雨》是一篇“借物咏怀”的文章,“苦雨”很能代表当时作者的心境,借着回忆、想象以及叙述,各种各样的“雨”被搬到笔下,写得相当自如,而整篇文章始终笼罩在淡淡的哀愁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使用的是“书信体”,借着这一“私人化”文体,叙述更显得娓娓而谈。 本文也很能体现周作人文章的特点,所用材料都是一般情况下不入诗文的,而他都能写出味道来,自有其 过人之长。文章写得似有意似无意,似有意思似无意思,所谈的确都是“私事”,又在结尾若有所指若无所指,凡此种种,皆为典型周氏风格。 《苦雨》堪称周作人的代表作——“雨”与“风”一起构成了周作人散文的“基本(单位)意象”,以此为文题或书名的就有《雨天的书》、《雨的感想》、《风雨谈》、《风雨后谈》……等等,《苦雨》即是第一篇,而且似乎成了周作人的传世之作。周作人自己也以“苦雨”题名书斋,称号“苦雨翁”,“苦雨”遂与周作人其人其文混然一体而不可分。文题曰“苦雨”,“雨”是客观景象,“苦’是主观感受,不同的主、客体的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的意象。文章即由此谈起。于是,就有了:“卧在乌篷船里,静听打篷的雨声”的“梦似的诗境”,“一叶扁舟”在“暴风雨”中滚浪行进的“危险极也愉快极”的豪情,以及“胡坐骡车中,在大漠之上,大雨之下,……悠然进行”的快感。 以上三种“意象”,我们或许可以用“喜雨”二字概括,正与文题中的“苦雨”形成对比,而且 一开始就把读者带入了或悠然或壮阔的诗的境界。但作者却一语点破:“这只是我的空想,如诗人的理想一样的靠不 住”,原来竟是一个浪漫主义的乌托邦的想象(幻像)。“或 者你在骡车中遇雨,很感困难,正在叫苦连天也末可知”,这才是真实的现实。在前面一连串的“佳趣”、“风趣”、“愉 快”、“亲近”、“悠然”、“快哉”的“喜”词之后,第一次点出 “苦”字。这才自然地转入据说“叫我十分难过”的“这几天的雨”,“苦”字仍暗含其中。这现实的(非想象中的)“雨”确实已经没有半点浪漫主义的诗情,却给人带来灾难,至少是不便,例如“将门外的南墙冲倒二三丈之谱”,给“梁上君子”以可乘之机之类,也让人心烦,夜里不断为单调的雨声吵醒,“睡的很不痛快”,至于雨后劫余的书籍湿成“一饼一饼的纸糕”之让人“不愉快”,“涨过大水后的普遍的臭味”,更是毫无美感可言。周作人平静地叙述着这一切,为人们描摹了一幅幅真实极了,也现实极了的无美感可言。周作人平静地叙述着这一切,为人们描摹了一幅幅真实极了,也现实极了的人生图景,语气中略含几分幽默 (如说“梁上君子将去川岛‘佢们’的窗下窃听”之类),也是对处于日常生活的困境中,有着凡人的苦恼的人自身的一种调侃吧,而那个“苦”字确也更加浓重了。但周作人笔锋一转,却引出有两种人“最是喜欢”的话题来。文章的气氛又由“苦”转向“喜”。哪两种人呢?“第一是小孩们”,“第二种”却是“蛤蟆”,这样的并列已经够有意思,而周作人不仅对小孩子们喜欢嬉水有几乎是感同身受的深切体验与理解 (更确切地说是欣赏),而且对于蛤蟆吠声之美,以及“听它一口气叫上十二三声,可见它是实在喜欢极了”的心情的揣度,竟至于如此真切,实在令人惊异。但这正是周作人之为周作人的原因,在他的观念中,人 (特别是包括儿童在内的自然形态的人)与生物原是沟通合一的,他所追求的正是物我无间的体验。──在前述无疑是全文最为入神的文字里,他把这种体验外化了。而周作人自己,正是通过这种体验在现实的凡人的苦恼中寻找到了一种贵族式的精神超越的喜悦。 在周作人看来,这不同于本文第一部分所描绘的浪漫主义想象中的、终不免成为虚妄的喜悦,它是真正现实的、真实的、没有任何“代为悲叹”(以及其他一切类型的“代为”)的“虚伪”,它只是 (仅仅是)个人的私事──这就落实(归结)到周作人的哲学。唯有人的个体生命才是真正现实与真实的;当然,我们也不会忘记:在周作人这里,个体的同时也是人类的。这样,面对着同一个“雨”的客体,周作人的主体感受,经过“喜”的浪漫主义想象到平凡生活的现实之“苦”,最后“苦中作乐”,升华为“物我无间”的个体 (人类)生命体“喜”。──周作人最终自称为“苦雨翁”,这是可以理解的,并不出于“意表之外”。

⑥ 试分析散文《苦雨》中的苦与乐

周作人的散文,比来较平缓冲淡,源与世无争,故乡的一草一木,在其笔下都饱含深情,无限依恋,写得极为清雅脱俗,读来颇为感人。
惜其30年代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沉溺于“草木虫鱼”的狭小天地。此时直至40年代所写的散文,格调“一变而为枯涩苍老,炉火纯青,归入古雅遒劲的一途影响日益缩小。
这篇苦雨虽是手札,但写得极为出色。对于雨的不同时间地点,所产生的那份不同的心境,作者的笔下一如那无声的雨,平缓的流露。依旧是带着故乡的深情来描绘,特别是在北京家院中夜来听雨的那段,写得极为美妙,怡静,我仿佛是听到那檐下滴水的清脆叮咚声,那水漫进房时的潺潺欢声,还有,那蛙虫的欢鸣声和小孩子的打闹声,这一切,多亲切,又多自然!于是,我的手似乎可以感受到雨的冰凉,鼻中也能嗅到雨的湿润。
现代人的生活太喧嚣了,当你用心的读这篇《苦雨》时,你的心就会入静入神的,这就是优秀文章的魅力所在吧。

⑦ 要做一篇文章的PPT(周作人的《苦雨》),但实在不知道讲解哪些内容,介绍哪些内容,求大神指点啊

首先是周作人简介。具体到生平经历,主要著作。然后是原文内容。《谷雨》创作背景,主要内容,最后是对《谷雨》的赏析

⑧ 来一篇周作人(苦雨)的读后感一千字左右

《苦雨》题为一篇记物的散文,然而却又不仅仅是记物,其中主要表现的是作者情感上的一种抒发。题为“苦雨”既是将客观现实与主观感受相融合,通过对物的描写,将作者的主观感受融入其中,借物咏怀,以表达心中的所思所想所感。
文中,作者首先表达出了对雨的喜爱。由原本的雨,联想到在雨中的路人,不禁想起从前在路上遇雨时的感受,追忆曾经的过往。记忆中的雨总是美好的,充满着欢乐的气氛,在水乡遇雨,坐在乌篷船里,静听雨水打篷的声音,或者在风浪中冒雨前行,重视充满着刺激与欢乐的。只这一小段话,却饱含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充满了浓浓的深情,仿佛将读者也一并带往了那南国的土地,使人心生向往之情。之后,作者笔锋一转,想到了如今自己客居的地方,仿佛又有一点失落,北京的水不能满足作者的需要,那些“泥塘”似的湖面太平静了,缺少了乐趣。这种略微失落的感情过后,像是要安慰人似的,作者立刻又想到了,人在沙漠当中偶然遇到一场雨,大概又是极快乐的事情吧。只是,后面又立刻说“这只是我的空想,如诗人的理想一样靠不住”。
从文中的第二段开始,作者由回忆联想转回到现实中写雨的苦。北方的房子禁不起雨水的洗刷,近来不断降下的雨使家里遭到了劫难。院墙被淋塌了,小偷趁虚而入,书房也被水淹了,只是幸而没有将书浸湿。然而,就在这样的苦中,作者却依然保持了乐观的心态,平和地看待这发生的事情,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一种乐趣。甚至,在想如果自己兴高采烈的跑去书房却没有看到书房内有积水,大概还会很失望的吧。如今,书房被淹了,虽然没办法在里面接待客人坐谈,却给了自己一种不一样的体验---在炕桌上写字。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别样的收获。

⑨ 问答题以《苦雨》为例,简析周作人散文的风持点

《苦雨》堪称是周作人的代表作——“雨”与“风”一起构成了周作人散文的一道特殊的风景线”.《雨天的书》、《雨的感想》、《风雨谈》、《风雨后谈》……等等都是以雨为主线索的,《苦雨》即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篇,甚至可以说是周作人的传世 之作.
《苦雨》中,“雨”是客观景象,“苦”是主观感受,不同的主、客体的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的意象。但是,在他的许多文章中,却穿插着许多可以用“喜雨”来概括的意像,如“一叶扁舟”在“暴风雨”中滚浪行进的“危险极也愉快极”的豪情,以及“胡坐骡车中,在大漠之上,大雨之下,……悠然进行”的快感。与文题中的“苦雨”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一开始就把读者带入了或悠然或壮阔的诗的境界。但作者却一语点破:“这只是我的空想,如诗人的理想一样的靠不住”,原来竟是一个浪漫主义的乌托邦的想象(幻像)。“或 者你在骡车中遇雨,很感困难,正在叫苦连天也末可知”,这 才是真实的现实。在前面一连串的“佳趣”、“风趣”、“愉 快”、“亲近”、“悠然”、“快哉”的“喜”词之后,才点出 “苦”字。所有的“喜”原来只是“苦”的垫脚石。
这“这几天的雨”,“苦”字仍暗含其中。这现实的(非想象中的)“现实中的雨并不如想像中的如此浪漫。例如“将门外的南墙冲倒二三丈之谱”,给“梁上君子”以可乘之机之类,也让人心烦,夜里不断为单调的雨声吵醒,“睡的很不痛快”,至于雨后劫余的书籍湿成“一饼一饼的纸糕”之让人“不愉快”,“涨过大水后的普遍的臭味”,更是毫无美感可言.。但周作人的文章却出人意料笔锋一转,使文章中又由“苦”转向“喜”他很具体真实地写出小孩子玩耍的喜悦和蛤蟆的欢欣,这是现实中真实的喜悦。 这是一篇“借物咏怀”的文章,“苦雨”很能代表当时作者的心境,借着回忆、想象以及叙述,各种各样的“雨”被搬到笔下,写得相当自如,而整篇文章始终笼罩在淡淡的哀愁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使用的是“书信体”,借着这一“私人化”文体,叙述更显得娓娓而谈。 本文也很能体现周作人文章的特点,所用材料都是一般情况下不入诗文的,而他都能写出味道来,自有其 过人之长。文章写得似有意似无意,似有意思似无意思,所谈的确都是“私事”,又在结尾若有所指若无所指,凡此种种,皆为典型周氏风格。

⑩ 周作人的《苦雨》《乌篷船》原文

《苦 雨》
伏园兄:
北京近日多雨,你在长安道上不知也遇到否,想必能增你旅行的许多佳
趣。雨中旅行不一定是很愉快的,我以前在杭沪车上时常遇雨,每感困难,
所以我于火车的雨不能感到什么兴味,但卧在乌篷船里,静听打篷的雨声,
加上唉乃的橹声,以及“靠塘来,靠下去”的呼声,却是一种梦似的诗境。
倘若更大胆一点,仰卧在脚划小船内,冒雨夜行,更显出水乡住民的风趣,
虽然较为危险,一不小心,拙劣地转一个身,便要使船底朝天。二十多年前
往东浦吊先父的保姆之丧,归途遇暴风雨,一叶扁舟在白鹅似的波浪中间滚
过大树港,危险极也愉快极了。我大约还有好些“为鱼”时候——至少也是
断发文身时候的脾气,对于水颇感到亲近,不过北京的泥塘似的许多“海”
实在不很满意,这样的水没有也并不怎么可惜。你往“陕半天”去似乎要走
好两天的准沙漠路,在那时候倘若遇见风雨,大约是很舒服的,遥想你胡坐
骡车中,在大漠之上,大雨之下,喝着四打之内的汽水,悠然进行,可以算
是“不亦快哉”之一。但这只是我的空想,如诗人的理想一样地靠不住,或
者你在骡车中遇雨,很感困难,正在叫苦连天也未可知,这须等你回京后问
你再说了。
我住在北京,遇见这几天的雨,却叫我十分难过。北京向来少雨,所以
不但雨具不很完全,便是家屋构造,于防雨亦欠周密。除了真正富翁以外,
很少用实垛砖墙,大抵只用泥墙抹灰敷衍了事。近来天气转变,南方酷寒而
北方淫雨,因此两方面的建筑上都露出缺陷。一星期前的雨把后园的西墙淋
坍,第二天就有“梁上君子”来摸索北房的铁丝窗,从次日起赶紧邀了七八
位匠人,费两天工夫,从头改筑,已经成功十分八九,总算可以高枕而卧,
前夜的雨却又将门口的南墙冲倒二三丈之谱。这回受惊的可不是我了,乃是
川岛君“佢们”俩,因为“梁上君子”如再见光顾,一定是去躲在“佢们”
的窗下窃听的了。为消除“佢们”的不安起见,一等天气晴正,急须大举地
修筑,希望日子不至于很久,这几天只好暂时拜托川岛君的老弟费神代为警
护罢了。
前天十足下了一夜的雨,使我夜里不知醒了几遍。北京除了偶然有人高
兴放几个爆仗以外,夜里总还安静,那样哗喇哗喇的雨声在我的耳朵里已经
不很听惯,所以时常被它惊醒,就是睡着也仿佛觉得耳边粘着面条似的东西,
睡的很不痛快。还有一层,前天晚间据小孩们报告,前面院子里的积水已经
离台阶不及一寸,夜里听着雨声,心里胡里胡涂地总是想水已上了台阶,浸
入西边的书房里了。好容易到了早上五点钟,赤脚撑伞,跑到西屋一看,果
然不出所料,水浸满了全屋,约有一寸深浅,这才叹了一口气,觉得放心了;
倘若这样兴高采烈地跑去,一看却没有水,恐怕那时反觉得失望,没有现在
那样的满足也说不定。幸而书籍都没有湿,虽然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但
是湿成一饼一饼的纸糕,也很是不愉快。现今水虽已退,还留下一种涨过大
水后的普通的臭味,固然不能留客坐谈,就是自己也不能在那里写字,所以
这封信是在里边炕桌上写的。
这回大雨,只有两种人最喜欢。第一是小孩们。他们喜欢水,却极不容
易得到,现在看见院子里成了河,便成群结队的去“趟河”去。赤了足伸到
水里去,实在很有点冷,但是他们不怕,下到水里还不肯上来。大人见小孩们玩的很有趣,也一个两个地加入,但是成绩却不甚佳,那一天里滑倒了三
个人,其中两个都是大人——其一为我的兄弟,其一是川岛君。第二种喜欢
下雨的则为虾蟆。从前同小孩们往高亮桥去钓鱼钓不着,只捉了好些虾蟆,
有绿的,有花条的,拿回来都放在院子里,平常偶叫几声,在这几天里便整
日叫唤,或者是荒年之兆吧,却极有田村的风味,有许多耳朵皮嫩的人,很
恶喧嚣,如麻雀虾蟆或蝉的叫声,凡足以妨碍他们的甜睡者,无一不深恶而
痛绝之,大有灭此而午睡之意,我觉得大可以不必如此,随便听听都是很有
趣味的,不但是这些久成诗料的东西,一切鸣声其实都可以听。虾蟆在水田
里群叫,深夜静听,往往变成一种金属音,很是特别,又有时仿佛是狗叫,
古人常称蛙蛤为吠,大约是从实验而来。我们院子里的虾蟆现在只见花条的
一种,它的叫声更不漂亮,只是格格格这个叫法,可以说是革音,平常自一
声至三声,不会更多,唯在下雨的早晨,听它一口气叫上十二三声,可见它
是实在喜欢极了。
这一场大雨恐怕在乡下的穷朋友是很大的一个不幸,但是我不曾亲见,
单靠想象是不中用的,所以我不去虚伪地代为悲叹了。倘若有人说这所记的
只是个人的事情,于人生无益,我也承认,我本来只想说个人私事,此外别
无意思。今天太阳已经出来,傍晚可以出外去游嬉,这封信也就不再写下去
了。
我本等着看你的秦游记,现在却由我先写给你看,这也可以算是“意表
之外”的事吧。
一九二四年七月十七日在京城书
(原载1924 年7 月22 日《晨报副镌》)

《乌篷船》
子荣君:
接到手书,知道你要到我的故乡去,叫我给你一点什么指导。老实说,
我的故乡,真正觉得可怀恋的地方,并不是那里,但是因为在那里生长,住
过十多年,究竟知道一点情形,所以写这一封信告诉你。
我所要告诉你的,并不是那里的风土人情,那是写不尽的,但是你到那
里一看也就会明白的,不必啰唆地多讲。我要说的是一种很有趣的东西,这
便是船。你在家乡平常总坐人力车,电车,或是汽车,但在我的故乡那里这
些都没有,除了在城内或山上是用轿子以外,普遍代步都是用船。船有两种,
普通坐的都是“乌篷船”,白篷的大抵作航船用,坐夜航船到西陵去也有特
别的风趣,但是你总不便坐,所以我也就可以不说了。乌篷船大的为“四明
瓦”(Sy- menngoa),小的为脚划船(划读如uoa)亦称小船。但是最适用
的还是在这中间的“三道”,亦即三明瓦。篷是半圆形的,用竹片编成,中
夹竹箬,上涂黑油;在两扇“定篷”之间放着一扇遮阳,也是半圆的,木作
格子,嵌着一片片的小鱼鳞,径约一寸,颇有点透明,略似玻璃而坚韧耐用,
这就称为明瓦。三明瓦者,谓其中舱有两道,后舱有一道明瓦也。船尾用橹,
大抵两支,船首有竹篙,用以定船。船头着眉目,状如老虎,但似在微笑,
颇滑稽而不可怕,唯白篷船则无之。三道船篷之高大约可以使你直立,舱宽
可以放下一顶方桌,四个人坐着打麻将——这个恐怕你也已学会了吧?小船
则真是一叶扁舟,你坐在船底席上,篷顶离你的头有两三寸,你的两手可以
搁在左右的舷上,还把手都露出在外边。在这种船里仿佛是在水面上坐,靠
近田岸去时泥土便和你的眼鼻接近,而且遇着风浪,或是坐得少不小心,就
会船底朝天,发生危险,但是也颇有趣味,是水乡的一种特色。不过你总可
以不必去坐,最好还是坐那三道船吧。
你如坐船出去,可是不能象坐电车的那样性急,立刻盼走到。倘若出城,
走三四十里路(我们那里的里程是很短,一里才及英里三分之一),来回总
要预备一天。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的
山,岸旁的乌桕,河边的红蓼和白苹,渔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
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偏门外的鉴湖一带,贺家池,
壶觞左近,我都是喜欢的,或者往娄公埠骑驴去游兰亭(但我劝你还是步行,
骑驴或者于你不很相宜),到得暮色苍然的时候进城上都挂着薛荔的东门来,
倒是颇有趣味的事。倘若路上不平静,你往杭州去时可于下午开船,黄昏时
候的景色正最好看,只可惜这一带地方的名字我都忘记了。夜间睡在舱中,
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雇
一只船到乡下去看庙戏,可以了解中国旧戏的真趣味,而且在船上行动自如,
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我觉得也可以算是理想的行乐法。只
可惜讲维新以来这些演剧与迎会都已禁止,中产阶级的低能人别在“布业会
馆”等处建起“海式”的戏场来,请大家买票看上海的猫儿戏。这些地方你
千万不要去。——你到我那故乡,恐怕没有一个人认得,我又因为在教书不
能陪你去玩,坐夜船,谈闲天,实在抱歉而且惆怅。川岛君夫妇现在偁山下,
本来可以给你绍介,但是你到那里的时候他们恐怕已经离开故乡了。初寒,
善自珍重,不尽。
1926 年1 月18 日夜于北京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