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月光德彪西的赏析

月光德彪西的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2-16 19:43:28

1. 德彪西的月光曲听后感

这是德彪西那独特的个性逐渐进入成熟时期的过渡性作品。 月光是《专贝加摩组曲》的第三曲,很有属表情的行板,9/8拍子。这是德彪西的钢琴作品中最为大众化的一首,美丽的旋律暗示了对月光的印象,甚弱和弦的反复更加深了这一印象。接着速度轻快的琶音描写了月光闪烁的皎洁色彩,仿佛置身于晴朗而幽静的深夜氛围之中。
我一直觉得德彪西的月光比贝多芬的月光更是像描写月光的,贝多芬的月光忧郁,德彪西的欢快明朗.

2. 德彪西《月光》的曲子特点是什么

不同的月光还有抄不同的表现方法。法袭国印象派大师德彪西的钢琴曲《月光》突出月夜的神秘、朦胧、清幽和轻盈,充溢着一种变幻无常的西方浪漫主义色彩。我国刘天华的二胡曲《月夜》则渲染出一派柔和、幽雅、娴静的气氛,表现出我国旧时代知识分子那种清高、雅洁、恬然自得的闲适情调,具有浓郁的东方民族色彩。

3. 贝多芬的月光和德彪西的月光的区别,感受 论文

德彪西的《月光》:柔和,悠扬,闲适。 贝多芬的《月光》:激昂专,抗争,无奈。 德彪属西的这首月光更像是小夜曲,像是我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咏叹。它表现的是心中的畅意自己对美好的歌颂。而贝多芬的月光原先并不叫月光,(以前小学课本里的讲的为盲女弹琴也是编造的。)它原先只是一首奏鸣曲,总共分为三个乐章,其中第一乐章较为柔和,后人因而将其命名为月光。第二乐章不作评价。第三乐章较为激昂,表现为其抗争的精神。 音乐这个东西,人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只要不过分,怎么都是对的。我的回答只是提供一个思路,至于楼主会有什么感受还要自己体会。希望不要让我的回答影响你。

4. 听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和德彪西的月光的感受是什么

德彪西的《月光》:柔和,悠扬,闲适。 贝多芬的《月光》:激昂,专抗争,无奈。 德彪西属的这首月光更像是小夜曲,像是我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咏叹。它表现的是心中的畅意自己对美好的歌颂。而贝多芬的月光原先并不叫月光,(以前小学课本里的讲的为盲女弹琴也是编造的。)它原先只是一首奏鸣曲,总共分为三个乐章,其中第一乐章较为柔和,后人因而将其命名为月光。第二乐章不作评价。第三乐章较为激昂,表现为其抗争的精神。 音乐这个东西,人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只要不过分,怎么都是对的。我的回答只是提供一个思路,至于楼主会有什么感受还要自己体会。希望不要让我的回答影响你。

5. 哪位大虾帮我写一个德彪西《月光》的鉴赏,2、3百字

这首月光曲来是德彪西从1890年开始自写作的钢琴组曲《贝加摩组曲》中的一首。

《贝加摩组曲》是作者的早期作品,由《前奏曲》、《小步舞曲》、《月光》和《巴斯比舞曲》等四首小曲组成,直到1905年才出版,前后历时十五年,可见这一组曲的写作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推敲。这一组曲不但旋律优美,而且运用了色彩极其丰富的和声,显示出德彪西已逐渐走向他自己所创立的"印象派"。组曲的曲名来源于德彪西留学意大利时,对意大利北部贝加摩地区的深刻印象。

这是德彪西那独特的个性逐渐进入成熟时期的过渡性作品。 月光是《贝加摩组曲》的第三曲,很有表情的行板,9/8拍子。这是德彪西的钢琴作品中最为大众化的一首,美丽的旋律暗示了对月光的印象,甚弱和弦的反复更加深了这一印象。接着速度轻快的琶音描写了月光闪烁的皎洁色彩,仿佛置身于晴朗而幽静的深夜氛围之中。

6. 论文:分析德彪西前奏曲《月光》3000字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anddepartment)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三)摘要(Abstract)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四)关键词(Keywords)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
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要点
一、选题
选题是论文写作关键的第一步,直接关系论文的质量。常言说:“题好文一半”。对于临床护理人员来说,选择论文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结合学习与工作实际,根据自己所熟悉的专业和研究兴趣,适当选择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2)论文写作选题宜小不宜大,只要在学术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点上,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或新的观点和认识,言之有物,读之有益,就可以作为选题;(3)论文写作选题时要查看文献资料,既可了解别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达到什么程度,也可以借鉴人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
需要指出,论文写作选题与论文的标题既有关系又不是一回事。标题是在选题基础上拟定的,是选题的高度概括,但选题及写作不应受标题的限制,有时在写作过程中,选题未变,标题却几经修改变动。
二、设计
设计是在论文写作选题确定之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并计划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以便使科研和写作顺利进行。护理论文设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专业设计:是根据选题的需要及现有的技术条件所提出的研究方案;(2)统计学设计:是运用卫生统计学的方法所提出的统计学处理方案,这种设计对含有实验对比样本的护理论文的写作尤为重要;(3)写作设计:是为拟定提纲与执笔写作所考虑的初步方案。总之,设计是护理科研和论文写作的蓝图,没有“蓝图”就无法工作。
三、实验与观察
从事基础或临床护理科学研究与撰写论文,进行必要的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是极重要的一步,既是获得客观结果以引出正确结论的基本过程,也是积累论文资料准备写作的重要途径。实验是根据研究目的,利用各种物质手段(实验仪器、动物等),探索客观规律的方法;观察则是为了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规律而有意识地对自然现象加以考察。二者的主要作用都在于搜集科学事实,获得科研的感性材料,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二者的区别在于“观察是搜集自然现象所提供的东酉,而实验则是从自然现象中提取它所愿望的东西。”因此,不管进行动物实验还是临床观察,都要详细认真.以各种事实为依据,并在工作中做好各种记录。
有些护理论文写作并不一定要进行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如护理管理论文或护理综述等,但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将实践中得来的素材上升到理论,才有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成果。
四、资料搜集与处理
资料是构成论文写作的基础。在确定选题、进行设计以及必要的观察与实验之后,做好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工作,是为论文写作所做的进一步准备。
论文写作资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两类。前者也称为第一性资料或直接资料,是指作者亲自参与调查、研究或体察到的东西,如在实验或观察中所做的记录等,都属于这类资料;后者也称为第二性资料或间接资料,是指有关专业或专题文献资料,主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在获得足够资料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便于应用。对于论文写作来说,这两类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当地将它们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去,注意区别主次,特别对于文献资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适当引用,不要喧宾夺主。对于第一手资料的运用也要做到真实、准确、无误。
五、论文写作提纲
拟写论文提纲也是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可以说从此进入正式的写作阶段。首先,要对学术论文的基本型(常用格式)有一概括了解,并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考虑论文的构成形式。对于初学论文写作者可以参考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类型,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对掌握的资料做进一步的研究,通盘考虑众多材料的取舍和运用,做到论点突出,论据可靠,论证有力,各部分内容衔接得体。第三,要考虑论文提纲的详略程度。论文提纲可分为粗纲和细纲两种,前者只是提示各部分要点,不涉及材料和论文的展开。对于有经验的论文作者可以采用。但对初学论文写作者来说,最好拟一个比较详细的写作提纲,不但提出论文各部分要点、而且对其中所涉及的材料和材料的详略安排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都有所反映,写作时即可得心应手。
六、执笔写作
执笔写作标志着科研工作已进入表达成果的阶段。在有了好的选题、丰富的材料和详细的提纲基础上,执笔写作应该是顺利的,但也不可掉以轻心。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内容当然要充实,但形式也不可不讲究,文字表达要精炼、确切,语法修辞要合乎规范,句子长短要适度。特别应注意的是,一定要采用医学科技语体,用陈述句表达,减少或避免感叹、抒情等语句以及俗言俚语,也不要在论文的开头或结尾无关联系党政领导及其言论或政治形势。
论文写作也和其他文体写作一样,存在着思维的连续性。因此,在写作时要尽量排除各种干扰,使思维活动连续下去,集中精力,力求一气呵成。对于篇幅较长的论文,也要部分一气呵成,中途不要停顿,这样写作效果较好。[2]

7. 比较欣赏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月光》与德彪西《月光》,谈谈他们在旋律、节奏的色彩上的异同。

在西方音乐中,描写月光的作品最著名的是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与德彪西的《明月回之光答》,两者都称为《月光》。法国著名作曲家德彪西的《月光》,既有从视觉的角度来描写月光,又有内心所赋予月光的某种心理起伏。对《月光》的光线背景的描述和人心的思维与逻辑情绪之间的比拟,成为德彪西《月光》的音乐主题。同样,由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质,对于德国著名古典浪漫派作曲家贝多芬而言,他的《月光》似乎更注重心灵的起伏与表达。如果说德彪西的《月光》是从外部的视觉来描写自然景致,从而引起了视觉印象的变幻,那么贝多芬的《月光》第一乐章,可以说是从内心来审视心灵的世界,升华了对英雄的赞美。英雄内视自己灵魂深处的幻想、诗意、渴求、欲望,从而谋求某种心灵的平静。《月光》是德彪西钢琴作品《贝加玛组曲》中的第三首,是其钢琴作品中最流行的作品之一,属于浪漫主义风格向印象主义风格过渡的作品。这是一首优美、明净且充满诗情画意的钢琴曲,以视觉艺术轻柔的笔触、清淡的调色板,以浓郁的调性(降D大调)、清澈的和声与流动的织体,给我们带来了音乐视觉下的关于月夜明净的大自然之情景。其曲式属再现三段体结构,且首尾相呼应。......

8. 德彪西月光的评价

1.在音乐作品中,《月光》首先让人想到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原题为《升C小调奏鸣曲》,作品27号之2),然而这却是历史与他开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贝氏原作并无“月光”这一标题,但H.F.L.雷尔斯塔勃(1799~1860)因乐曲第一乐章而想到了卢塞恩湖上的月光,因为为之定名“月光”。德彪西的《月光》(clair de lune)原属《贝加莫组曲》(Suite Burgamasque)第三乐章,但作品实在太美了,以至人们常常将它单独抽出演奏,久而久之,便忘了其真正出处。
作为印象派音乐的鼻祖,德彪西的音乐作品可称是名副其实的“音画”。人们对王维的诗曾有过这样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借用这一评价,德彪西的作品可以当之无愧地称“曲中有画,画中有曲”了。然而,要做到这一步又谈何容易:曲是流动的时空,画是凝固的瞬景。但大师毕竟是大师,他放弃了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们以富有歌唱性的旋律作为其表现手法,转而汲取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绘画派的技巧,并将之实践于自己的作品中,以朦胧的、有多重指向的旋律让听者进行音—画重构。代表作中最典型地体现这一方式的便是《月光》。也正因为《月光》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就,以至于直到今天,现代派的作曲家们仍未能写出,至少未能写出广为流传的描摹月光之作。
德彪西处理《月光》的方式无疑是特别的。

2.如果说“静”是贝多芬月光的最大特点的话,那么“动”便是德彪西月光的精髓所在。在他的音乐里,月光如水般倾泄,缓缓流淌,充盈整个房间。德彪西的音符是有些离散的,打散了旋律。然而散而不乱,像是溢出的水银在地板或是台阶上走走停停。每一个音符,都给你充分的想象空间。

贝多芬的月光是月光下流淌的故事,那流畅的旋律将故事娓娓道来;而德彪西的月光就是月光本身,一夜倾城。

3.就以月为题的音乐而言,德彪西的《月光》和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比之“否定叙述逻辑”的《春江花月夜》似乎应该说都是“肯定叙述逻辑”。但是,同样是“肯定叙述逻辑”,德彪西的《月光》似乎还处于“六朝抒情小赋”的境界,而贝多芬的《月光》则已经是以“兴”为主要表现形态的“唐诗”、“宋词”。窃以为,贝多芬的《月光》比德彪西的《月光》似乎又要“超越”一些。

为了说明以上的论断,下面将就德彪西的《月光》和贝多芬的《月光》做一些必要的展开。

* * * *

由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质,对于法国著名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名曲《月光》,我们虽有心弦的共鸣,却只能在沉默中欣赏,而无法诉诸于语言文字。

对于这首印象派的名曲,笔者所能诉诸于笔端的,无非是如下一些非常空泛的整体“印象”:所谓“月光”,对于法国著名作曲家德彪西而言,似乎既有外视之景致的意识印象,又有内心之思绪的波澜起伏。
对“月光”的“印象”和“人心”的“思绪”之间的“比拟”,也成为德彪西《月光》的主题。
同样由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质,对于德国著名古典、浪漫派作曲家贝多芬的名曲《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我们虽有心弦的共鸣,也只能在沉默中欣赏,而无法诉诸于语言文字。

对于这首《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笔者所能诉诸于笔端的,也无非是如下一些非常空泛的整体感受:所谓“月光”,对于贝多芬而言,似乎更适宜于心灵的沉潜。

如果说:德彪西的《月光》,乃是因“外视自然景致”而引起了印象的变幻;那么,贝多芬的《月光》,则是因“内审心灵世界”而升华了英雄的情操。此,正是中国诗论所谓的“兴”。

与贝多芬之“阳性”的《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相比,《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是一首“阴性”的乐曲。当白昼过去,事功平静之后,朦胧的月光,使英雄内视自己灵魂深处的梦幻、诗情、渴望、欲念,并谋求某种心灵的平静。贝多芬的《月光》,乃是英雄的内心独白,乃是伟人的沉思感悟。这里,艺术表现的主要形态,应该是“兴”,而且在“肯定叙述逻辑”之中酝酿着狂热的追求、炽烈的行动。

正因贝多芬的《月光》第一乐章乃是英雄的内心独白、伟人的沉思感悟,随之而来的第三乐章那种被苏联音乐美学家、音乐史学家加拉茨卡雅在其《西欧音乐名作》一书中形容为“烈火般的抗议”、“愈来愈狂怒地冲击”、“以可怕的力量爆发”出来的“愤怒、抗议和热情” ,才不至于显得突如其来。正如加拉茨卡雅所说,这是“从抒情的哲学沉思”向“斗争”和“行动”的转变。

罗曼·罗兰《贝多芬传》曾引贝多芬的名言:“我是替人类酿造纯醪的酒神,是我给人类以精神上至高的热狂”。据此,似乎可以把《月光》第一乐章比作“酒神”酿造的“纯醪”,而把《月光》第三乐章比作“纯醪”导致之“人类精神上至高的热狂”。贝多芬之“汹涌的感情”,的确如加拉茨卡雅所说,具有无比“辽阔的空间”。那种把乐圣贝多芬的《月光》仅仅视作“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所谓“音乐美学”、“音乐哲学”(参赵鑫珊《贝多芬之魂》),与此岂可同日而语。

4.在西方音乐中,写月光的曲子最著名的要属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和德彪西的《明月之光》。两者都简称“月光”。音乐界认为,前者是以讹传讹,而后者才是真正为月色而写的。事实如此。但近二百年来,贝多芬这首作于1801年的曲子,始终被人们称为《月光奏鸣曲》。

1801年,在完成了《#C小调奏鸣曲》之后,喜欢给自己的作品加标题的贝多芬没有给这部作品取任何名字,只是在口头上称它为“幻想风格的奏鸣曲”。当然也就不可能把它其中的第一乐章叫做“月光”什么的。他为谁“幻想”?为一个叫“茱丽叶塔伯爵夫人”的女人。贝多芬和她有过一段恋情,作品是为她而创作的。那么为什么近百年来一直称它为《月光奏鸣曲》呢?始作俑者是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勒(1790~1860)。他说,听贝多芬这首曲子,老叫他想起“瑞士流森湖上的月光,像湖面上荡漾的小船那样的情景”。

后来的故事就编的更美。说是贝多芬某天晚上在维也纳散步时听到有人弹奏自己的作品,其中一段总弹不好。敲门而入,看见一个瞎眼睛女孩坐在琴凳上,贝多芬深为感动,当即作了示范,当主人知道这就是他们景仰的贝多芬的时,非常激动,恳求贝多芬再弹奏一曲,那瞎眼睛女孩说,她的哥哥是个穷鞋匠,他们没有钱买他的音乐会昂贵的门票,贝多芬马上答应了他们的请求。这时窗外的月光皎洁,万籁聚寂,静夜中只有风儿轻轻掠过树梢的声音。贝多芬闭上眼睛,缓缓的弹奏出这首他即兴创作的曲子,人们因之称它为《月光奏鸣曲》。

据说,这后一个故事是一个无名作者杜撰出来的。当时的出版和剧院老板也懂得炒作,为了扩大。作品的影响,他们努力宣传这个故事。这个乐章本身就非常美,加上这个故事,《月光奏鸣曲》就这样被认可而广为流传了。虽然此后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鲁宾斯坦试图努力纠正这种误导,说“在音乐上,月光要用朦胧、梦想、和平、温柔的手法来表现,而这首奏鸣曲第一乐章彻头彻尾是悲剧性的。”

我不以为然,起码对我来说是相反的。正是月光的标题帮助我感受到那宁静的月夜,正是那宁静的月夜使乐曲最终落脚到想要表达的那种隐隐的哀伤之中。

贝多芬写这部作品的第一乐章的时候的确非常哀伤:他失聪了。对一个作曲家,有什么比失去听力更为不幸呢?1801年11月16日他在写给他的朋友威格勒的信中说:“我在这两年里过的是怎样孤独与悲哀的生活,你是无法想象到的:我的耳疾好像是一个幽灵,到处阻挡着我,我躲避着一切人,好像是一个厌世者。”

尽管《#C小调奏鸣曲》第二、三乐章仍然反映出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决不屈服它”的一贯风格,但第一乐章确实是悲哀的。贝多芬自己之所以叫它“幻想风格的奏鸣曲”,很清楚,他想说对茱丽叶塔伯爵夫人的感情无非是一种“幻想”而已。他深深为自己的耳疾悲伤。

明知如此,人们仍然要固执地把它和月光联系在一起。因为寂寞、宁静的月光确实能把人导入一种哀伤的情绪之中。不管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乡愁也好,还是“此生此夜不常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的漂泊感也罢,一轮冷月导入的哀伤和贝多芬因患耳疾的哀伤是同样的一种心理态势。殊途同归:都是哀伤。

同是月光,古往今来,不管是外国的作曲家或是中国的诗人,作品可因不同的主观感受和意趣各异,大相径庭。这无疑和每个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心境有决定性的关系。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1862~1918)的《明月之光》就是一支风格迥异的曲子。

《明月之光》原是受象征派诗人魏尔伦(1844~1896)同名诗歌影响写成的。1884年德彪西赴意大利留学,其间游历了意大利北部的贝加摩地区,那里美丽的风光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旅行归来,读到魏尔伦的《明月之光》,激发冲动,写成了《贝尔加玛斯克》组曲,其中第三首就叫《明月之光》,表达的就是贝加摩月色给他留下的印象,因其更具独立性常作为单独的曲目演奏。

乐章一开始的感觉就是,皓月清辉,远处的阿尔卑斯山积雪如银,整个天地剔透如水晶;夜空如黑色的天鹅绒般舒展着,稀疏地坠着钻石般的星星,月下的原野安详而舒坦,野风阵阵,树叶沙沙。德彪西充分发挥了音乐的创造能力,不仅能使人“看”到作曲家描绘的月夜美景,同时会和作曲家一起进入一种美好的沉思。奇怪的是,这不是月光带给人的那种忧伤感,而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豁达,是“云破月来花弄影”的静寂美,甚至是“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甜蜜回忆。

两种月光,两种感情,这是作曲家当时的心境决定的。贝多芬表现他的哀伤,一开始用了长达四小节的缓慢引子导出悲剧性的主题,发展而成呻吟、呜咽了。表现为右手的旋律部分逐渐破碎几乎消失,只剩下三连音的伴奏音型均匀流动,仿佛就是内心那无言的伤痛。

绘画中有“亮色”之说,音乐中也有“亮音”。三度音程就有明亮的感觉。会使人想到那皎洁晶莹的月光。悠长的旋律线和平稳的节奏,再加上与色调柔和而明净的和声融合在一起,达到的就是一种清幽、静寂的效果。着便是德彪西的“月光” 和贝多芬的“月光”的不同之处。

生活中谁都不愿哀伤,但反映到艺术作品中它常常变成了一种美丽,这是一个奇怪的美学现象,更不用说显示生活中本来就很美好的事物了。

贝多芬和德彪西的“月光”同时被人喜爱就是这个道理。

9. 德彪西 钢琴曲《月光》主题思想

这个很难说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弹出来也有不同的感觉。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