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赏析晏殊
《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著名词人均用过此调,其中晏几道尤多。 清平乐(yue)》,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后用作词牌。《宋史·乐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通常以李煜词为准。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一说李白曾作《清平月》,《尊前集》载有李白词四首,恐后人伪托,不可信。 ①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四十六字。上阕押仄声韵,下阕换平声韵。也有全押仄声韵的。 ②曲牌名。属南曲羽调。有二体。一体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相同;另一体与词牌不同。都用作引子 词牌格律词文对照 定格对照词:韦庄《清平乐·野花芳草》 中平中仄(韵), 野花芳草, </B>中仄平平仄(韵)。 寂寞关山道。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柳吐金丝莺语早, </B>中仄中平中仄(韵)。 惆怅香闺暗老! </B>中平中仄平平(韵), 罗带悔结同心, 中平中仄平平(韵)。 独凭朱栏思深。 </B>中仄中平中仄(句), 梦觉半床斜月, 中平中仄平平(韵)。 小窗风触鸣琴。 说明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对照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粗体字: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韵脚。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② 晏殊的清平乐的赏析,说出艺术手法,重点词句等,翻译就不用了.好的加分,谢谢.
这首诗的最后四句运用了对仗和对比的艺术手法,“惆怅”、“情难寄”、“独倚”等词表现了作者的无尽的哀思,尤其是“人面不知何处”这句更加体现了作者的思念之情。
③ 晏殊 清平乐 赏析 红笺小字 下片景物描写的作用
解释:初秋的风,细细地吹过,梧桐树,叶叶飘落,多情善感的词人,已有一缕惊专秋的感觉属。绿酒新酿熟了,浅尝辄醉,便在小轩窗下酣然入睡。一枕浓睡醒来,已是夕阳西下。一抹斜阳里,紫薇、朱槿,都已凋残。花残的意象,连接上片梧桐叶坠的。愁的色彩若隐若显。已进了秋季。梁上的双燕,就要南归了。念及此,词人顿觉昨夜醉眠时,床头的银屏已透出微寒,一比单寒落寞的心情,油然而生。
④ 哪位老师给我解释下晏殊的《清平乐》
清平乐 ·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此词与作者的《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都突出反映了晏殊词的闲雅风格和富贵气象。作者以精细的笔触,描写细细的秋风、衰残的紫薇、木槿、斜阳照耀下的庭院等意象,通过主人公在精致的小轩窗下目睹双燕归去、感到银屏微寒这一情景,营造了一种冷清索寞的意境,在这一意境中抒发了词人淡淡的忧伤。
起首二句在写景中点明时间,渲染环境。金风,即秋风。《文选》张协《杂诗》“金风扇素节”中,李善注曰:“西方为秋而主金,故秋风曰金风也。”此时庭院内是西风落叶,画堂中的词人因饮了绿酒,一会儿便醉眠了。用笔轻灵,色调淡雅,语气仿佛在与一位友人娓娓而谈。其中两组叠字,首尾相接,音律谐婉。以“细细”状金风,就没有秋风惯有的那种萧飒之感,而显得平静、悠闲。“叶叶”这两个名词连用,展开一片片叶子飘落的景象,并使人感到很有次序、很有节奏。向来写梧桐经秋都是较为凄厉的,如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煜《乌夜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经过一代又一代词人的染笔,以至于使人一听到秋风吹拂梧桐,就产生凄凉况味。而象晏殊写得如此平淡幽细的,却极为少见。下面“绿酒”一句,因为用了“初”字和“易”字,就觉得他的酒量不大,浅尝辄醉,也是淡淡的一笔。然后词人才用了较重的笔墨:“一枕小窗浓睡。” “绿酒”句点出“浓睡”的原因,是陪笔,“一枕”句才是此片的主意。小饮何以“易醉”?浅醉何得 “浓睡”?原来词人有一点淡淡闲愁,有愁故易醉,愁浅故睡浓。
下片则是写次日薄暮酒醒时的感觉。词人一觉就睡了整整一个昼夜,睡极浓矣。浓睡中无愁无忧,酒醒后是什么样的情绪,他没有言明,只是通过他眼中所见的景象,折射出心情之悠闲,神态之慵怠,而在结句中却仍反映出一点淡淡的哀愁。紫薇,夏季开花;朱槿,夏秋间吐艳。上片说金风吹得梧桐叶坠,显然是秋天了,所以词人从小窗望出去,这两种花都已凋残。值得注意的是:上片的梧桐叶坠,为耳中所闻;下片的两种花残,乃眼中所见。词人正是通过对周围事物的细微感觉,来表现他此际的情怀。“斜阳却照阑干”,紧承前句,描写静景。晏殊在另一首《踏莎行》中云:“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词境相似。
日暮了,斜阳正照着阑干,正是“双燕欲归时节”。此意平平说来,似不相干语、没要紧语,但实际上,却用这样的语言来调和气氛,缓冲节奏,烘托情感。吴衡照《莲子居词话》云:“言情之词,必借景色映托, 乃具深婉流美之感。”“燕子欲归”,乃系景语,它对下句“银屏昨夜微寒”,正好起了一个铺垫和烘托的作用。双双紫燕即将归巢了,这个景象便兴起词人独居无聊之感,于是他想到昨夜酒醉后原是一个人在独宿。一种凄凉意绪、淡漠愁情,不禁流于言外。但他不用“枕寒”、“衾寒”那些用熟了的字面,偏偏说屏风有些微寒。寓情于景,含蓄蕴藉,令人低徊不尽。
这首词的特点是风调闲雅,气象华贵,二者本有些矛盾,但词人却把它统一起来,形成表现自己个性的特殊风格。晏殊以相位之尊,间为小歌词,得花间遗韵。刘攽《中山诗话》说:“无献尤喜冯延巳歌词,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乐府。”也就是说他的词风酷似冯延巳。但从这首词来看,它的闲雅风调虽似冯词,而其华贵气象倒有点象温庭筠的作品。不过温词的华贵,大都表现在词藻上的镂金错采,故王国维以“画屏金鹧鸪”状其词风。晏词的华贵却不专主形貌, 而在于精神。“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见吴处厚《青箱杂记》)这首词中所写的风,正与上举两例相似。它所塑造的形象,借用晁补之评论其子晏几道词的说话,一看就知道“不是三家村中人”,而是一个雍容闲雅的士大夫。
⑤ 二十五:《清平乐》 [宋]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
初秋的风,细细地吹过,梧桐树,叶叶飘落,多情善感的词人,已有一缕惊秋的感觉.绿酒新酿熟了,浅尝辄专醉,便在小轩属窗下酣然入睡.一枕浓睡醒来,已是夕阳西下.一抹斜阳里,紫薇、朱槿,都已凋残.花残的意象,连接上片梧桐叶坠的.愁的色彩若隐若显.已进了秋季.梁上的双燕,就要南归了.念及此,词人顿觉昨夜醉眠时,床头的银屏已透出微寒,一比单寒落寞的心情,油然而生.
⑥ 如何鉴赏晏殊的《清平乐.红筏小字》
该词由宋代文学家晏殊所作。这是一首念远怀人的爱情词,是晏殊“艳情”词的代表作之一。上阕修书寄情。“鸿雁在云鱼在水”,表明欲求雁、鱼传信而不可得,是典故的反用。下阕触景生情“斜阳独倚西楼”,既写“倚楼”人的孤独,又写夕阳“倚楼”的景色,运思佳妙。“遥山恰对帘钩”,以遥山的兀立,突出自己以远山为伴的凄凉,更突出空间之开阔及缺少“那人”的寂寞。最后以景物作结而令人回味。 此词用语雅致,语意恳挚,抒情婉曲细腻。词中运用了一些传统文化意象和相关典故,深情含蓄,音韵悠长。
结句化用自唐代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同时又赋予它新意。佳人已经不知身在何处,而那曾经照映过佳人倩影的绿水,却依旧缓缓地向东流去。那无限的相思,也随着绿水一起悠悠东流。由红笺、斜阳、远山、帘钩,再到绿水,这一系列看似相对静止的景物中,构成了一幅表面上平静、舒缓,深层里蕴含着感情浪涛的图卷,令人回味不已。
此词以斜阳、遥山、人面、绿水、红笺、帘钩等物象,营造出一个充满离愁别恨的意境,将词人心中蕴藏的情感波澜表现得婉曲细腻,感人肺腑。全词语淡情深,闲雅从容,充分体现了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⑦ 晏殊《清平乐》的意思
金色的秋天,秋风轻轻地吹拂,梧桐树叶片片地往下飘零。我刚刚新酿的酒,回味道正浓厚香醇,尝一口便答让人心醉不已。我在小窗前沉沉入睡。紫薇花、朱槿花正在凋残,夕阳正映照着窗外的栏干。一双燕子到了将要南飞的时候,银色屏风在昨夜已透着寒意。
⑧ 谁知道晏殊的《清平乐》的译文!(不是赏析)
解释:初秋的风,细细地吹过,梧桐树,叶叶飘落,多情善感的词人,已有一缕惊秋回的感觉。绿酒新酿熟了,浅答尝辄醉,便在小轩窗下酣然入睡。一枕浓睡醒来,已是夕阳西下。一抹斜阳里,紫薇、朱槿,都已凋残。花残的意象,连接上片梧桐叶坠的。愁的色彩若隐若显。已进了秋季。梁上的双燕,就要南归了。念及此,词人顿觉昨夜醉眠时,床头的银屏已透出微寒,一比单寒落寞的心情,油然而生。
⑨ 晏殊 清平乐
起首二句在写景中点明时间,渲染环境。金风,即秋风。《文选》张协《杂诗》“金风扇素节”中,李善注曰:“西方为秋而主金,故秋风曰金风也。”此时庭院内是西风落叶,画堂中的词人因饮了绿酒,一会儿便醉眠了。用笔轻灵,色调淡雅,语气仿佛在与一位友人娓娓而谈。其中两组叠字,首尾相接,音律谐婉。以“细细”状金风,就没有秋风惯有的那种萧飒之感,而显得平静、悠闲。“叶叶”这两个名词连用,展开一片片叶子飘落的景象,并使人感到很有次序、很有节奏。
向来写梧桐经秋都是较为凄厉的,如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煜《乌夜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经过一代又一代词人的染笔,以至于使人一听到秋风吹拂梧桐,就产生凄凉况味。而象晏殊写得如此平淡幽细的,却极为少见。
下面“绿酒”一句,因为用了“初”字和“易”字,就觉得他的酒量不大,浅尝辄醉,也是淡淡的一笔。然后词人才用了较重的笔墨:“一枕小窗浓睡。”“绿酒”句点出“浓睡”的原因,是陪笔,“一枕”句才是此片的主意。小饮何以“易醉”?浅醉何得“浓睡”?原来词人有一点淡淡闲愁,有愁故易醉,愁浅故睡浓。
下片则是写次日薄暮酒醒时的感觉。词人一觉就睡了整整一个昼夜,睡极浓矣。浓睡中无愁无忧,酒醒后是什么样的情绪,他没有言明,只是通过他眼中所见的景象,折射出心情之悠闲,神态之慵怠,而在结句中却仍反映出一点淡淡的哀愁。紫薇,夏季开花;朱槿,夏秋间吐艳。上片说金风吹得梧桐叶坠,显然是秋天了,所以词人从小窗望出去,这两种花都已凋残。值得注意的是:上片的梧桐叶坠,为耳中所闻;下片的两种花残,乃眼中所见。词人正是通过对周围事物的细微感觉,来表现他此际的情怀。“斜阳却照阑干”,紧承前句,描写静景。晏殊在另一首《踏莎行》中云:“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词境相似。
日暮了,斜阳正照着阑干,正是“双燕欲归时节”。此意平平说来,似不相干语、没要紧语,但实际上,却用这样的语言来调和气氛,缓冲节奏,烘托情感。吴衡照《莲子居词话》云:“言情之词,必借景色映托,乃具深婉流美之感。”“燕子欲归”,乃系景语,它对下句“银屏昨夜微寒”,正好起了一个铺垫和烘托的作用。双双紫燕即将归巢了,这个景象便兴起词人独居无聊之感,于是他想到昨夜酒醉后原是一个人在独宿。一种凄凉意绪、淡漠愁情,不禁流于言外。但他不用“枕寒”、“衾寒”那些用熟了的字面,偏偏说屏风有些微寒。寓情于景,含蓄蕴藉,令人低徊不尽。
这首词的特点是风调闲雅,气象华贵,二者本有些矛盾,但词人却把它统一起来,形成表现自己个性的特殊风格。晏殊以相位之尊,间为小歌词,得花间遗韵。刘攽《中山诗话》说:“无献尤喜冯延巳歌词,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乐府。”也就是说他的词风酷似冯延巳。但从这首词来看,它的闲雅风调虽似冯词,而其华贵气象倒有点象温庭筠的作品。不过温词的华贵,大都表现在词藻上的镂金错采,故王国维以“画屏金鹧鸪”状其词风。晏词的华贵却不专主形貌,而在于精神。“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见吴处厚《青箱杂记》)这首词中所写的风,正与上举两例相似。它所塑造的形象,借用晁补之评论其子晏几道词的说话,一看就知道“不是三家村中人”,而是一个雍容闲雅的士大夫。
⑩ 晏殊最有名的一首词是《清平乐红笺小字》,如何赏析
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丝毫不逊色于其他国家的文化。宋代的晏殊可谓是皇帝的老师,才华横溢,其诗词个人特色鲜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除了这首朗朗上口的《浣溪沙》,晏殊最有名的一首词是《清平乐红笺小字》,这首词应该如何赏析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这首诗是诗人的怀人之作。写景就是为了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诸多意象:红笺、鸿雁、鱼、斜阳、西楼、山、绿波。这其中很多的意向都蕴含着相思之意。“鸿雁传书”、“西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作者因为不能与心上的人儿相见,十分愁苦。同理,想必,远方的心上人,一定对诗人也是万分思念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