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古筝音乐赏析

古筝音乐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2-15 21:57:00

⑴ 好听的古筝音乐有哪些

中国古筝曲十首赏析

01.《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整首乐曲极富诗情画意,旋律流畅,先慢后快,先松后紧,情绪层层迭进,生动描绘出了夕阳西照下的湖光山色及渔舟竞归、渔人唱和的怡人境界。
02.《林冲夜奔》
表现《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在遭受官府迫害之后于风雪之夜投奔梁山的故事,乐曲犹如琵琶传统曲目中的“武曲”,气势壮烈,情绪激昂。
03.《汉宫秋月》
全曲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对月惆怅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好听的古筝曲
04.《侗族舞曲》
此曲表现了侗寨风情,抒发了侗家儿女热爱美好生活的欢乐情绪。
05.《寒鸦戏水》
乐曲充分展现了潮乐的旋律色彩和调性变化特点,在重按滑音的润饰下,显得柔媚动人,别有韵味。
06.《雪山春晓》
主旋律优美,有着藏族风情。
07. 《高山流水》
此曲藉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广泛流传于民间。音乐浑厚深沈,清澈流畅,形象地描绘了巍巍高山,洋洋流水。曲义为展示古筝的特长,提供了充分的天地。从低音到高音,从高音到低音的滚奏手法,惟妙惟肖地托显出涓涓细流、滴滴清泉的奇妙音响,使人仿佛置身于壮丽的大自然美景之中。
08.《胡笳十八拍》
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双所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贤王结成夫妻,生了两个儿女。在塞外她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曹操平定了中原,与匈奴修好,派使邪路用重金赎回文姬,于是她写下了著名长诗《胡笳十八拍》,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琴歌等版本。曲调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邪路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乐委婉悲伤,撕裂肝肠。
09.《梅花三弄》
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梅花三弄:古琴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桓伊所奏的笛曲。
10.《战台风》
是在六十年代中期,王昌元有感于上海码头工人与台风顽强搏斗的精神而创作的。

⑵ 古筝曲鉴赏

我喜欢听抒情,柔美的古筝曲。
茉莉芬芳,渔舟唱晚等

⑶ 古筝名曲《高山流水》欣赏心得

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古筝名曲---高山流水(欣赏)听高山流水,荡尘世浮尘.

举首望孤星,低头抚古琴,高山流水吟不尽,空谷觅知音。。。一曲高山流水尽,伯牙鼓琴遇知音 !
*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乐曲介绍《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古代琴曲。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代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另有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现有多种流派谱本。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风格也完全不同。乐曲赏析《流水》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抒发了志在流水,智者乐水之意。流水:古琴曲,乐曲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第一段:引子部分。旋律在宽广音域内不断跳跃和变换音区,虚微的移指换音与实音相间,旋律时隐时现。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第二、三段:清澈的泛音,活泼的节奏,犹如“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息心静听,愉悦之情油然而生。第三段是二段的移高八度重复,它省略了二段的尾部。第四、五段:如歌的旋律,“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第六段:先是跌岩起伏的旋律,大幅度的上、下滑音。接着连续的“猛滚、慢拂”作流水声,并在其上方又奏出一个递升递降的音调,两者巧妙的结合,真似“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见清刊本《琴学丛书流水》之后记,1910年)第七段:在高音区连珠式的泛音群,先降后升,音势大减,恰如“轻舟已过,势就倘佯,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微沤。”(《琴学丛交流水》后记)第八段:变化再现了前面如歌的旋律,并加入了新音乐材料。稍快而有力的琴声,音乐充满着热情。段末流水之声复起,令人回味。

⑷ 《功夫》里琵琶/古筝曲的分析

功夫整部片子一共大大小小融入了6部大家熟悉的民乐,我想《闯将令》《四川将军令》《十面埋伏》《东海渔歌》《小刀会组曲》,甚至还有一首《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首首都使人热血贲张。甚至有一种男儿当自强的豪情不禁油然而生。《闯将令》以高亢的唢呐引领,具有逼人的豪迈气势,非常适合在武侠片决斗时刻引用,这在五六十年代香港粤语武侠电影中经常采用。《小刀会组曲》受到香港武侠导演普遍欢迎,它本是舞剧《小刀会》的配乐,但因其慷慨悲壮的基调和浓厚的民族色彩而成为民乐经典。像新旧《龙门客栈》,《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甚至包括周星驰著名的《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都使用过它作为配乐。在影片全景式的介绍“猪笼城寨”时使用的音乐是《东海渔歌》,这首悠扬的古筝曲轻灵活泼,仿佛使人看到一幅愉快而生动的市民生活画卷。由著名作曲家时乐蒙作曲的《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传达出既紧张又热烈的气氛

再送参考
功夫http://www.cctv.com/program/yyzs_new/20050615/102272.shtml
英雄-谭盾访谈
http://ent.sina.com.cn/m/2002-12-11/0137118543.html

⑸ 古筝曲《战台风》的赏析

《战台风》曲调气势磅礴,音乐形象鲜明,快速段落紧张激烈,慢速段落优美抒情。全曲成功地塑造了码头工人大无畏的精神和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由5个段落组成。

第一段(1——33小节):乐曲一开始就表现出繁忙的码头景象。

第二段,台风袭击(散板部分):台风阵阵袭来,威胁着码头上货物的安全。

第三段(34——156小节):这是全曲的中心段落,篇幅最长。前4节是引子,38——44小节是主题。主题不断地出现,每次都有变化,表现了码头工人顽强不屈的精神。第二次主题的出现(从第44小节开始),与第一次主题的结尾叠置在一起,同时节奏比主题的第一次出现密集了一些,表现了工人与台风搏斗的紧张气氛。

第四段,雨过天晴(157——179小节):台风过去了,码头工人为自己战胜了这场自然灾害,保护了国家财产而感到欣慰和自豪。第四段的结尾又于第五段的开头叠置。

第五段(179——最后一小节):欢腾的码头。乐曲再现了第一段的旋律,但气氛比第一段更加热烈、紧张,工人们又投入到繁忙的劳动之中。

(5)古筝音乐赏析扩展阅读

《战台风》此曲是继赵玉斋《庆丰年》之后的又一划时代力作。刚开始的时候王昌元女士把作品命名为《抢险》,在后来一次音乐审查的时候改为《战台风》,作者认为命名为《抢险》显得被动,改为《战台风》后变被动为主动。

《战台风》创作时,王昌元的父亲、上海音乐学院古筝专业导师王巽之先生带领的乐器改革小组已基本完成了新型古筝的改革工作——将古筝弦数增多,从原来的16根增至21根;将琴弦质地改变,将丝弦或钢弦改为钢丝、铜丝、尼龙丝相结合。改革之后的乐器,音域拓宽,音量加大,为《战台风》在筝上进行极大张力的音乐表现提供了可能,《战台风》的成功演出,也有力地证明了新型古筝改革工作的成功。

⑹ 古筝曲乡韵表达的意境

《乡韵》 周煜国曲
婉婉乡音,悠悠乡情,
道不尽对故土的眷恋版,
诉不尽对故土的深情。
这权是一首极富韵味的古筝协奏曲。作品以陕西地方音乐为素材,创作手法简炼明畅,生动的旋律,浓郁的韵味,跌宕的情绪,清晰的配器,使这首乐曲成为秦筝作品中颇具特色的佳作。
袁莎的<云裳诉>就是根据这个曲子改编的

⑺ 古筝曲十面埋伏赏析,500字

古筝曲《十面埋伏》采用了我国传统的大型套曲结构的形式。现流行的全曲共有十三个小段落,每段冠以概括性很强的标题。这些标题是:一、列营;二、吹 打;三、点将;四、排阵;五、走队;六、埋伏;七、鸡鸣山小战;八、九里山大战;九、项王败阵;十、乌江自刎;十一、众军奏凯;十二、诸将争功;十三、得 胜回营。

全曲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写汉军战前的演习,点将、列阵,大战前的准备。着重表现威武雄壮的汉军阵容。音乐昂扬有力,伴有鼓声、号角声,鼓声由慢逐渐加快,营造出大战之前剑拔管张的紧张气氛。第一部分共包括前五个小段

“列营”实际上是全曲的引子。节奏比较自由而富于变化。开始就使用“轮拂”手法先声夺人,渲染了强烈的战争气氛。铿锵有力的节奏犹如扣人心弦的战鼓声, 激昂高亢的长音好象震憾山谷的号角声,形象地描绘了战场特有的鼓角音响。此后用种种表现手法表现人声鼎沸、擂鼓三通、军炮齐鸣、铁骑奔驰等壮观场面,恰如 其分地概括了古代战场紧紧张激烈的典型环境。

“吹打”是全曲中唯一的旋律性较强、抒情气息浓郁的段落。琵琶用轮指奏出的长 音,模拟了古代管乐器演奏的行进曲音调。这段间乐极象古代行军时笙管齐鸣的壮丽场面,刻画了纪律严明的汉军浩浩荡荡、由远而近、阔步前进的形象。这段音乐 在乐曲艺术形象的塑造上具有高屋建瓴的气魄。

“点将”、“排阵”、“走队”三个段落在实际演奏中是有所变化和取舍的。它们 的相同特点是节奏整齐紧凑,音调跳跃富于弹性,表现了刘邦汉军战斗前的高昂的士气,操练中队形变换的迅速和士兵步伐矫健的形象。乐曲有条不紊的结构安排, 使得情绪的发展步步进逼,为过渡到激战场面作了充分的铺垫。

第二部分写楚汉短兵相接、刀光剑影的交战场面。它是乐曲的主体部分,音乐多变,节奏急促,在演奏上连续运用了弹、扫、轮、绞、滚、煞等手法,以描写激烈的撕杀、拼搏,惊天动地、动人心弦,

第二部分包括六、七、八三个小段落。

“埋伏”这段音乐和它描绘的意境都很有特色,它利用一张一弛的节奏音型加以模进发展的旋律,造成了一种紧张、恐怖的气氛。它给人以一种夜幕笼罩下伏兵四起,神出鬼没地逼近楚军的阴森的感觉。

“鸡鸣山小战”中琵琶运用了特有的“刹弦”技巧,形象地表现了双方短兵相接小规模战斗的情景。“刹弦发出的声响不是纯乐音,而是一种含有金属声响的效果,犹如刀枪剑戟互相撞击。逐渐加快的速度和旋律的上下行模进,使情绪更为紧张。

“九里山大战”是整个乐曲的最高潮。这段音乐家中运用了多种琵琶技巧手法描绘了千军万马声嘶力竭的呐喊和刀光剑影惊天动地的激战。琵琶对喧嚣激烈战斗音 响模拟十分出色,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整个乐曲描绘楚汉两军的冲突,发展至此,胜负已定,矛盾已获解决。

第三部分包括最后五个小段落,前两段写项羽失败后在乌江边自杀,低沉的音乐气氛与前面的高潮形成鲜明的对照。其中“乌江自刎”这须旋律凄切悲壮,塑造了项 羽慷慨悲歌的艺术形象。后三小段描述汉军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的种种情景。但目前演奏一般都作删节,有的省略整个第三部分,有的删节去“众军奏凯”后三小 段,目的是使乐曲情绪集中,避免冗长。

⑻ 古筝《幻想曲》赏析

《幻想曲》,作者以云贵地区的民歌音乐为素材,体现
出苗族飞歌的音乐风格。乐曲开始是由一段散板的引子将
飞歌的骨干音调以自由演奏的形式引出,这段音乐表现了虚
幻而空灵的色彩,与乐曲标题的涵义相吻合。乐曲的主题是
在引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段优美如歌的旋律,骨干音是
将飞歌的音调以现代的作曲技法进行处理,使听众既能感受
到民族素材的风格,又能让主题旋律有新色彩的出现,不落
俗套。乐曲中部还加入了一些当地富有特色的音乐节奏,制
造出一种打击乐的效果。这首作品获文化部举办的1995年
东方杯全国青少年古筝大赛优秀奖。
《幻想曲》是一首以西南地区民歌和富有民族特色的节
奏为素材,描写了一种从容不迫、充满抒情气息,以及热情奔
放、载歌载舞、回味无穷的深远意境。它的人工调式定弦采取
非五声调式的八度循环,其定弦包含了许多按原古筝定弦根本不可能出现
的调式调性。首先是D宫调式(缺少商音和羽音)、D羽调式
(缺少商音微音),还有F宫调式(缺少商音徵音)、升F宫调
式(缺少商音、微音和羽音)、A角调式(加入清角缺少商音、
微音)、降B宫调式(缺少商音和羽音)七种调式并非都是同
宫音系统调,它可以在相距大三度音程之间互相转换,也可
以在相距半音的调性之间转换,这就拓宽新的调式调性运动
的可能性。
《幻想曲》由一个主题发展而来的复三部曲,它的引子就
是由D宫调式、D羽调式相互交替出现形成两种调式色彩的
明暗交替
主弦律A段—— 如歌的慢板,它是D宫调式、D羽调式
不停地发生调式调性的变换。
B段活泼的小快板是A主题旋律派生出来的,开始调式
调性仍是D宫与D羽交替,节奏变为舞蹈性。在多次变奏
后,调性转入D宫——D羽—— B宫,在进入 B宫后,左手
跳跃式固定音型及右手的旋律长摇,节奏拉宽具有歌唱性的
旋律与主题相互呼应。然后B段的变化再现D宫最后进入A
段的变化再现和尾声,调式调性仍是D富和D羽交替出现。
‘幻想曲》的整个调式进行是:D宫D羽交替——D宫——D
羽—— B宫——D宫——D宫D羽交替
在这首乐曲中作者运用了同主音大小和弦色彩明暗交
替,将因同主音调式交替而产生的小二度这一特性音程提炼
发展。创造出全新的“下方小三度加上方小二度 的调式色彩
旋律。把现代作曲技法与民歌素材的相结合,创造了全新色
彩的音乐旋律语言。

非传统五声音阶定弦
这首乐曲的定弦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升高了Ⅱ级音,
降低了Ⅵ级音,较之传统五声音阶增加了一个增二度,二个
减四度,和一个倍减五度,这种定弦的构思既丰富了古筝的
音色又加强了乐曲的表现力,使一首具有传统曲调基础的筝
曲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非传统调式和声的扩展
二度叠置和弦
在这三首古筝曲的和弦运用中,较多地使用了二度音
程,这种音程的使用加强了作品的不协和性,也增加了乐曲
色彩明暗度的对比。
如在‘幻想曲》散板引子的开始部分,前4拍的左手琶
音演奏中,同一和弦的三度音的还原和降低,使以苗族飞歌
为音调基础的作品既保留了原地区特定的音乐风格,又揉和
进一种新颖别致的音响。表现出一种虚幻、空灵而深远的意
境,体现了作品中创新的现代意识。

(2)纵合化和弦
<幻想曲》
{作品中使用的纵合化和弦不同于以往民族调式
五声性纵合化和弦,这些和弦中加入了不协和音程及特性
音,使乐曲在纵横方向上既保持了和声的协调又增添了非传
统性的音响效果。例6a中,旋律声部的骨干音是“ 7、2和
还原4”,左手声部便依此旋律骨干音组合成一个大三和弦。
例6b中的左手和弦同样也是根据右手旋律的骨干音排列而
成,并产生了“2、 3、 4”的音块式的密集和弦

简约性创作特色
王建民每首作品的材料运用都能体现出一种简约节省
的风格,大多数的作品都仅以一个核心音调为基础,通过作
者丰富的创造力发展衍生而成,这也是王建民作品结构集
中,精致严谨的关键所在。
《幻想曲》
a、引子
是乐曲的引子,简单的几个音符是整个乐曲发展的
核心音调,也是主题的雏形。主题由此音调结合苗
族民歇<飞歇>的骨干曲调而形成了一个具有较强表现力的
优美动听的旋律。这个旋律在如歇慢板的速度下缓慢奏出,
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闯 之后的材料也都是由此主题在速
度、音区、力度以及节奏上的变化发展而来。

新的演奏技法的探索
在王建民的筝乐创作中较为突出的一点是对新的演奏
技法的探索运用。他不仅在已有的演奏技法中发掘乐器新
的音响效果,还设计新的演奏技法,这些探索体现了作者对
传统乐器新音色的追求,面这些具有创新意识的技法也为乐
曲的表现力增色不少
1.模仿打击乐演奏的技法
这种技法的运用,在王建民的筝乐作品中是比较常见的。
在<幻想曲>中,作者运用了“拍击琴板”、“握拳扣击琴板”
等手法,这些手法在乐曲中段及结尾恰当的使用,使乐曲模仿
了民问打击乐的节奏型,增添了一种特有的舞曲风格。

2.肢体演奏的技法
肢体演奏即借助除手指外的其它身体部位参与演奏,使
之产生新的色彩和效果。这种技法在王建民的筝乐创作中
使用较多,并产生了不同反响的效果。在‘幻想曲》中,
作者让手掌参与演奏,创制了“掌击琴弦低音区”的技法

3.“自由演奏”技法
自由演奏是近现代作曲中常用的一种技法 这种技法
是指无固定音高或无固定节奏的自由演奏。在<幻想曲)
中,作者在尾声段设计了将d’、 b 、a 、。 四个音符自由快
速地轮流演奏,这种技法演奏的效果与作品的标题呼应,营
造出一种虚幻而自由遐想的意境。

⑼ 如何欣赏音乐,如古筝曲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赏析 [原创]

做为古筝曲,高山流水为代表曲目。但高山流水最普遍的是三个版本,一个是山东筝派,一个是浙江筝派,还有一个就是河南筝派。

之所以是三个版本,是因为曲调完全不同,而不是演奏技法的不同。

“齐鲁大板”的山东筝派:演奏时,大指使用频繁,刚健有力。即令是“花指”,也是以大指连“托”演奏的下花指为多;而 左手的吟揉按滑则刚柔并蓄,铿锵,深沉,其演奏风格纯朴古雅。

“中州古调”(或称“郑卫之音”)的河南筝派[/b]:河南筝在演奏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右手从靠近琴码的地方开始,流动的弹奏到靠近“岳山”的地方,同时,左手作大幅度的揉颤,音乐表现很富有戏剧性,也很有效果。在河南筝中,把这一技巧称为“游摇”。其中尤以左手的滑按(左手按至音位,弹弦时略退少许,迎音迅速滑上,敏越无迹)、小颤(颤音细密紧促)、滑颤(边沿边颤)、大颤(颤幅阔大,动宕有情)等招法最有特色。在演奏风格上,不管是慢板或是快板,亦无论曲情的欢快与哀伤,均不着意追求清丽淡雅、纤巧秀美的风格,而以浑厚淳朴见长,以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其特色。在傅玄《筝赋.序》中对河南筝曲的评价是“曲高和寡,妙技难工”。

“武林逸韵”的浙江筝派[/b]:演奏特点有“大指摇”、“快四点”、“夹弹”、“提弦”等技法,并借鉴、学习、融汇了琵琶、三弦、扬琴乃至西洋乐器的演奏技法, 浙江筝中“摇指”的运用是以大指作细密的摇动来演奏,其效果极似弓弦乐器长弓的演奏。严格来说,这是在其他流派的传统筝曲中所没有的,因为在其他流派所称的“摇指”或“轮指”实际上都是以大指作比较快速的“托”、“劈”,而浙江筝的“摇指’则显示了它自身的特点而有别于其他流派。

但浙江筝派的高山流水曲调优美。在最开始,右手跨三个八度同时表现山的庄严和水的清亮。曲中部右手如水般流畅,左手在低音位置的配合如山耸立其间。后半部用花指不断划奏出流水冲击高山的湍急。最后用泛音结尾,如水滴石般的柔和清脆。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古代琴曲。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代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

另有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现有多种流派谱本。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风格也完全不同。

乐曲赏析

《流水》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抒发了志在流水,智者乐水之意。
流水:古琴曲,乐曲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
第一段:引子部分。旋律在宽广音域内不断跳跃和变换音区,虚微的移指换音与实音相间,旋律时隐时现。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
第二、三段:清澈的泛音,活泼的节奏,犹如“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息心静听,愉悦之情油然而生。第三段是二段的移高八度重复,它省略了二段的尾部。
第四、五段:如歌的旋律,“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
第六段:先是跌岩起伏的旋律,大幅度的上、下滑音。接着连续的“猛滚、慢拂”作流水声,并在其上方又奏出一个递升递降的音调,两者巧妙的结合,真似“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见清刊本《琴学丛书·流水》之后记,1910年)
第七段:在高音区连珠式的泛音群,先降后升,音势大减,恰如“轻舟已过,势就倘佯,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微沤。”(《琴学丛交·流水》后记)
第八段:变化再现了前面如歌的旋律,并加入了新音乐材料。稍快而有力的琴声,音乐充满着热情。段末流水之声复起,令人回味。
第九段:颂歌般的旋律由低向上引发,富于激情。段末再次出现第四段中的种子材料,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八、九两段属古琴曲结构中的“复起”部分。
尾声情越的泛音,使人们沉浸于“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之思绪中。
《流水》一曲被录入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上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⑽ 求高山流水(古筝曲)赏析

有一本书叫《锦瑟无端五十弦》(倾蓝紫著)
里边欣赏的不错,感兴趣可以看一下。
另外,找来一些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高山流水最早流行于浙江南部一带,后来成了在民间广泛传播的优秀筝曲。此曲运用了独特的表现手法:如前半部分运用了有两个高音的相隔两个八度大撮,表现出高山雄浑、深沉、肃穆、高洁的神韵。而后半部分运用一连串带有八度跳进的十六分音符和带按滑不同力度的历音括奏,形象地表现了潺潺流水和巍巍高山相映成趣的意境。几个清澈透明的泛音,令人想起了山泉丁冬水花轻溅的景象。全曲气势宏大,意境深邃,却又表现出秀丽、柔美的江南情调。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国古曲网 』原文链接:http://music.guqu.net/guzheng/50.html

浙江筝
浙江筝,即武林筝,又称杭筝,流行于浙江、江苏一带。据传在东晋时筝已传入建康(南京)了,至唐,则更多见诸于诗词文字。

传统的浙江筝只有十五弦,身长1.1米左右,面板、背板为桐木,筝尾稍向下倾斜,调弦定音为五声音阶5 6123 5 612 3 56123;放在桌上坐势(或立势)弹奏。演奏时右手大指、食指、中指各戴牛角(或玳瑁)制成的甲片,现在则有所改变,筝的共鸣箱的长度增至1.65米左右。后岳山改为S型,弦数增至为21根(音域扩展成四个八度,音程由D—d3);弦的质地由丝弦改为钢丝外缠尼龙丝的粗细不同的系列筝弦。弹奏时戴的甲片由皮套固定改为胶布固定。甲片多用玳瑁制成。演奏特点有“大指摇”、“快四点”、“夹弹”、“提弦”等技法,并借鉴、学习、融汇了琵琶、三弦、扬琴乃至西洋乐器的演奏技法,

浙江筝中“摇指”的运用是以大指作细密的摇动来演奏,其效果极似弓弦乐器长弓的演奏。严格来说,这是在其他流派的传统筝曲中所没有的,因为在其他流派所称的“摇指”或“轮指”实际上都是以大指作比较快速的“托”、“劈”,而浙江筝的“摇指’则显示了它自身的特点而有别于其他流派。我们可以明显地从《将军令》和《月儿高》这两首浙江筝曲中看到,前者以“摇指”模拟了号角声声的长啸;后者则以“摇指”表现了连绵不断的歌声。

浙江筝曲和过去流行的一种说唱音乐“杭州滩簧”有深厚的血缘关系。杭州滩簧有慢板、快板和烈板三种基本唱腔,筝作为伴奏乐器在其中加花伴奏,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四点’”演奏手法,从技巧的角度来看,在其他流派的筝乐中也有所采用,但不像浙江筝用得突出,明显的形成了一种演奏上的特点,并有了专称。“四点’”手法在浙江筝中的运用经常给人以活泼明快的感觉,在现代创作的一些筝曲中,也常采用这一手法。

浙江筝曲和江南丝竹有着密切的联系,曲目有许多是相同的。江南丝竹明朗、细腻、绮丽、幽雅,在浙江筝曲中,像《云庆》、《四合如意》等比较多的保留了江南丝竹音乐早期的形态,有清香的泥土气息,“四点’”手法的运用也不少,它以明朗的音色和轻快的节奏,速写了一幅幅江南水乡的民俗画。

浙江筝曲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些优秀的传统古曲,乐曲以移植琵琶曲为多。如《月儿高》、《将军令》、《海青拿天鹅》等等,“凡十三套,无一不能”。这些乐曲所表现的题材范围比较广,演奏手法和技巧也比较丰富,像双手抓筝的技巧,在1814年荣斋所编的《弦索十三套》中,已记录了双手抓筝的手法,浙江筝名家王巽之先生和前辈蒋荫桩先生,在二十年代使用了这一手法; 浙江筝以“弦索十三套曲”和“江南丝竹’、“杭滩”为源,故曲目的板数已突破了六十八板的体系。乐曲也由单一的乐思发展到复杂的乐曲结构。在演奏风格上,一般节律都比较明快、流畅秀丽。同时,又由于浙江筝所表现的题材内容比较广,手法比较丰富,因而在风格表现上并未完全单一化。像《高山流水》一曲,各地流传很广,而最早流传于浙江一带,是浙江筝人在传授时的重要曲目。《高山流水》一曲是首绘景写意的作品,音韵铿锵古朴。借景抒情,可以和俞伯牙与钟子期结为知音的故事相联系。

浙江筝曲《高山流水》和古琴曲《高山流水》在曲调上毫无共同之处,只是同名异曲而已。在其他流派的筝曲中,如河南《南阳板头曲》有称之为《高山流水》的;山东的《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有称《四段曲》、《四段锦》的,亦有称《高山流水》的。

仅供参考。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