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夫人赏析
⑴ 屈原湘夫人赏析300字
北渚,但由于久候湘君不至,便又四处寻找。有《湘君》文中的诗句为证:“夕弭节兮北渚。”弭,停止;节,马鞭。
另一种理解为帝子即将降临北渚(但这与后文久候不至而离开不合)。第三种理解为湘君在赴约的路上幻想着湘夫人已经降临北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吹拂貌,颇温和。
凉爽的秋风吹拂我面庞,洞庭湖波水荡漾,湖边的树叶纷纷飘落。
【评析】表面看起来只是写景,实际上是抒情。没有见到心上人,感受到的却是“袅袅兮秋风”的气氛,看到的是“洞庭波兮落叶下”的萧瑟悲凉的深秋景色。瑟瑟秋风、浩渺的秋水、萧萧落叶使湘君的心情更加惆怅万分。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同样与落叶有关。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一会儿登高远望,一会儿又为彼此的相见作些准备。
【评析】可见湘君复杂的内心。
“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鸟为什么这么早就到水草中栖息了,渔网为什么这么早就晾到树上了?
【评析】湘君在埋怨时间流逝太快,还没见到湘夫人便已是黄昏。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兰花,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我对你的思念却没有机会说(也就是你却不知道。)
【评析】这有些类似于《越人歌》所唱:“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山上有树,树上有枝条,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我非常喜欢你,我的这种绵长的情感您却不知道。“未敢”在这里一般理解为没有机会。另外,还有一种理解就是,沅水、澧水是湘夫人经常出没的场所,湘君以芷和兰来表达自己对湘夫人的好感,也就是说你这样的佳人,让我辗转难眠,但我对你的思念又没机会诉说。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荒忽:迷迷糊糊的样子。
我只能在这里迷茫地望着远方,看流水静静流淌。
【评析】极言其孤寂无聊。
“麇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麋鹿为什么到庭院中来觅食,蛟龙你为何来到浅水滩?
【评析】这里可以理解为梦境的开始。一者延承前文“荒忽”之意,湘君已经等了一天了,人应该非常疲惫,进入梦境理应成为可能。二者麋鹿到庭院中觅食,蛟龙来到浅水滩,这些都是不符合常识的现象,因而,这两句实际上是与现实的断层,直接切入到梦境之中。再从后文来看,湘君所做的一切都非常符合梦境的行为。
这两句成为理解《湘夫人》全文语意衔接的关键。洪兴祖《楚辞补注》:麋当在山林而在庭中,蛟当在深渊而在水涯,以言小人宜在山野而升朝廷。贤者当居尊官,而为仆隶也。这是一种政治解读。这种解读视角自近代以来多为人诟病,然于屈原的诗作而言,倒未必不可。
从这个角度来说,倒是为梦想的最终破碎作了铺垫。因为现实处境的艰难,使忠臣与贤君的相遇成为不可能。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在梦境中,从早到晚,湘君一路寻觅。
【评析】“朝”、“夕”二字,极言湘君寻觅之辛苦。而这实际上是他对赴约过程的一种回顾。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如果听到佳人召唤我,我将快速飞驰与您同往。
【评析】也可以理解为在梦境中,湘君恍惚听到了湘夫人的召唤。但与后文内容相结合,还是理解为假设关系比较合适。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把我们的房屋建造在水中,又将荷花叶子苫在房顶上;用荪草饰墙,紫贝饰坛,撒布香椒,充满整个中堂;桂树作栋,兰树作椽,辛夷楣门,白芷铺房;编结薜荔作帷帐,分开蕙草做隔扇已安放;洁白的美玉做镇席,散放石兰传播芬芳;荷叶做的屋顶呵,加盖芷草,再把杜衡缠绕在房屋四方。汇合各种香草充满庭院,放置各种香草播满门廊。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为迎接湘夫人众神如流云一样。
【评析】颇类似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以遗兮远者。”
湘君从幻想中醒过来,回想着那美好的余香,心里就更加思念湘夫人了,于是他就把自己的衣袖、单衣抛向湘夫人经常出没的沅江、醴水。
【评析】这主要是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同时也可能包含着一种希望湘夫人能看到这些东西的想法。但仅是这样做湘君还感到做的不够,于是他又拔取了这个约会地点的香草,做个纪念,以待将来送给湘夫人。也许这里面包含着这样一个心思,那就是将来可以借用这些干枯了的香草,去向湘夫人诉说这次赴约不遇的痛苦。也有说是湘君生气了,然后就把湘夫人所赠的信物丢在了江中,然后马上又回心转意了,摘了香草以待将来赠送佳人。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挚爱之情。此种说法不可信。应该说前一种说法与全文较符合。“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也就是湘夫人经常出没的地方都有这些香草,应该说湘君对湘夫人是抱有很强的好感的。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既然时机不能经常得到,那就姑且悠闲一番吧。
【评析】洪兴祖《楚辞补注》:言富贵有命,天时难值,不可数得,聊且游戏,以尽年寿也。这里是湘君的自我安慰之辞。
【总评】
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故其文意不同,章句杂错,而广异义焉。后朱熹认为屈原是改编原作,“去其泰甚,而又因彼事神之心,以寄吾忠君爱国眷恋不忘之意。”
无论是王逸还是朱熹,他们都认为屈原参与了《九歌》的创作,并在作品中寄予了自己的理想追求。那么在这篇《湘夫人》中,我们同样可以有这样的观点:他借湘君之口来表达自己对美政的追求以及理想落空后的惆怅失望。
在《湘夫人》中,湘君对湘夫人的追求是执着的,他一路驰骋,到达之后的远望以及准备,无不体现出他对湘夫人的渴望。更重要的是,他在梦境中集中表现了自己的理想。他把自己与湘夫人相会的场所作了一番精心的打扮:荷叶、荪草、紫贝、芳椒、桂树、兰树、辛夷、白芷、薜荔、蕙草、洁白的美玉、石兰、杜衡等。并有众神迎接湘夫人。这种场景难道不是作者理想中的楚国吗?湘君与湘夫人的会合不就是屈原与楚王的相知相遇吗?然而一切都只是想象,作者剩下的只有永久的期待。
⑵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赏析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赏析:
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这是一个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
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
这种情形经以“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
而其中“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更是写景的名句,对渲染气氛和心境都极有效果,因而深得后代诗人的赏识。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意思是: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出自《九歌·湘夫人》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是《九歌·湘君》的姊妹篇。
(2)湘夫人赏析扩展阅读:
全诗鉴赏:
一般认为,湘夫人是湘水女性之神,与湘水男性之神湘君是配偶神。湘水是楚国境内所独有的最大河流。湘君、湘夫人这对神祇反映了原始初民崇拜自然神灵的一种意识形态和“神人恋爱”的构想。楚国民间文艺,有着浓厚的宗教气氛,祭坛实际上就是“剧坛”或“文坛”。
以《湘君》和《湘夫人》为例:人们在祭湘君时,以女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君;祭湘夫人时,以男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夫人,各致以爱慕之深情。他们借神为对象,寄托人间纯朴真挚的爱情;同时也反映楚国人民与自然界的和谐。
因为纵灌南楚的湘水与楚国人民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她像慈爱的母亲,哺育着楚国世世代代的人民。人们对湘水寄予深切的爱,把湘水视为爱之河,幸福之河,进而把湘水的描写人格化。神的形象也和人一样演出悲欢离合的故事,人民意念中的神。
也就具体地罩上了历史传说人物的影子。湘君和湘夫人就是以舜与二妃(娥皇、女英)的传说为原型的。这样一来,神的形象不仅更为丰富生动,也更能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在情感上靠近,使人感到亲切可近,富有人情味。
诗题虽为《湘夫人》,但诗中的主人公却是湘君。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描写相恋者生死契阔、会合无缘。作品始终以候人不来为线索,在怅惘中向对方表示深长的怨望,但彼此之间的爱情始终不渝则是一致的。
创作背景:
楚国民间文艺,有着浓厚的宗教气氛,祭坛实际上就是“剧坛”或“文坛”。他们借神为对象,寄托人间纯朴真挚的爱情;同时也反映楚国人民与自然界的和谐。这样一来,神的形象不仅更为丰富生动,也更能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在情感上靠近,富有人情味。
作者介绍:
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1953年,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⑶ 《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句的赏析该怎么破
袅袅兮秋风抄,洞庭波兮木叶下.”
凉爽的秋风吹拂我面庞,洞庭湖波水荡漾,湖边的树叶纷纷飘落.
【评析】表面看起来只是写景,实际上是抒情.没有见到心上人,感受到的却是“袅袅兮秋风”的气氛,看到的是“洞庭波兮落叶下”的萧瑟悲凉的深秋景色.瑟瑟秋风、浩渺的秋水、萧萧落叶使湘君的心情更加惆怅万分
⑷ 屈原《湘夫人》的赏析
、原文
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揖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褋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2、译文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
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
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
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
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
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
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
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
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
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
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
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
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
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
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
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
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
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
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
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
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
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
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
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
用白玉啊做成镇席,
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
在荷屋上覆盖芷草,
用杜衡缠绕四方。
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
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
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
他们簇簇拥拥的像云一样。
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
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
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
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
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
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3、简析
湘夫人是先秦时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女神。《湘夫人》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楚辞·九歌》组诗十一首之一,是祭湘水女神的诗歌,和《湘君》是姊妹篇。全篇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描绘出那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
⑸ 《湘夫人》赏析300字左右
《湘夫人》是《楚辞·九歌》组诗十一首之一。一般认为,湘夫人是湘水女性之神内,与湘容水男性之神湘君是配偶神。湘水是楚国境内所独有的最大河流。湘君、湘夫人这对神祗反映了原始初民崇拜自然神灵的一种意识形态和“神人恋爱”的构想。楚国民间文艺,有着浓厚的宗教气氛,祭坛实际上就是“剧坛”或“文坛”。以《湘君》和《湘夫人》为例:人们在祭湘君时,以女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君;祭湘夫人时,以男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夫人,各致以爱慕之深情。他们借神为对象,寄托人间纯朴真挚的爱情;同时也反映楚国人民与自然界的和谐。因为纵灌南楚的湘水与楚国人民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她像慈爱的母亲,哺育着楚国世世代代的人民。人们对湘水寄予深切的爱,把湘水视为爱之河,幸福之河,进而把湘水的描写人格化。神的形象也和人一样演出悲欢离合的故事,人民意念中的神,也就具体地罩上了历史传说人物的影子。湘君和湘夫人就是以舜与二妃(娥皇、女英)的传说为原型的。这样一来,神的形象不仅更为丰富生动,也更能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在情感上靠近,使人感到亲切可近,富有人情味。
⑹ <湘夫人>赏析--在线等
【赏析】《九歌·湘夫人》是《楚辞·九歌》组诗十一首之一,是祭湘水女神的诗歌,和《九歌·湘君》是姊妹篇。 诗题虽为《湘夫人》,但诗中的主人公却是湘君。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描写相恋者生死契阔、会合无缘。作品始终以候人不来为线索,在怅惘中向对方表示深长的怨望,但彼此之间的爱情始终不渝则是一致的。
全诗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 如果把这两首祭神曲联系起来看,那么这首《湘夫人》所写的情事,正发生在湘夫人久等湘君不至而北出湘浦、转道洞庭之时。因此当晚到的湘君抵达约会地北渚时,自然难以见到他的心上人了。作品即由此落笔,与《湘君》的情节紧密配合。
首句“帝子降兮北渚”较为费解。“帝子”历来解作天帝之女,后又附会作尧之二女,但毫无疑问是指湘水女神。一般都把这句说成是帝子已降临北渚,即由《湘君》中的“夕弭节兮北渚”而来;但这样便与整篇所写湘君盼她前来而不见的内容扞格难合。于是有人把这句解释成湘君的邀请语(见詹安泰《屈原》),这样文意就比较顺畅了。
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这是一个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
这种情形经以“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而其中“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更是写景的名句,对渲染气氛和心境都极有效果,因而深得后代诗人的赏识。
第二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湘君的渴望之情。以水边泽畔的香草兴起对伊人的默默思念,又以流水的缓缓而流暗示远望中时光的流逝,是先秦诗歌典型的艺术手法,其好处在于人物相感、情景合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以下麋食中庭和蛟滞水边又是两个反常现象,与前文对鸟和网的描写同样属于带有隐喻性的比兴,再次强调爱而不见的事愿相违。
接着与湘夫人一样。他在久等不至的焦虑中,也从早到晚骑马去寻找,其结果则与湘夫人稍有不同:他在急切的求觅中,忽然产生了听到佳人召唤、并与她一起乘车而去的幻觉。于是作品有了以下最富想像力和浪漫色彩的一笔。
第三段纯粹是湘君幻想中与湘夫人如愿相会的情景。这是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神奇世界:建在水中央的庭堂都用奇花异草香木构筑修饰。其色彩之缤纷、香味之浓烈,堪称无与伦比。作品在这里一口气罗列了荷、荪、椒、桂、兰、辛夷、药、薜荔、蕙、石兰、芷、杜衡等十多种植物,来极力表现相会处的华美艳丽。
其目的,则全在于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烘托和反映充溢于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因此当九嶷山的众神来把湘君的恋人接走时,他才恍然大悟,从这如梦幻般的美境中惊醒,重新陷入相思的痛苦之中。
最后一段与《湘君》结尾不仅句数相同,而且句式也完全一样。湘君在绝望之余,也像湘夫人那样情绪激动,向江中和岸边抛弃了对方的赠礼,但表面的决绝却无法抑制内心的相恋。他最终同样恢复了平静,打算在耐心的等待和期盼中,走完相恋相思这段好事多磨的心理历程。他在汀洲上采来芳香的杜若,准备把它赠送给远来的湘夫人。
从情感的结构角度看,这首诗是以“召唤方式”呼应“期待视野”。《湘夫人》既然是迎神曲,必然是以召唤的方式祈求神灵降临。全诗以召唤湘夫人到来作为出发点,以期待的心理贯穿其中。诗的前半段主要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时那种望而不见、遇而无缘的期待心情。中间经历了忧伤、懊丧、追悔、恍惚等情感波动。
这些都是因期待而落空所产生的情绪波动。诗的后半段是写湘君得知湘夫人应约即将到来的消息后,喜出望外,在有缘相见而又未相见的期待心情中忙碌着新婚前的准备事宜。诗的末尾,湘夫人才出现,召唤的目的达到,使前面一系列的期待性的描写与此呼应。实际上,后半段的描写不过是湘君的幻想境界。出现这种幻象境界,也是由于期待心切的缘故。整首诗对期待过程的描写,有开端,有矛盾,有发展,有高潮,有低潮,有平息。意识线路清晰可见。
这首诗还有着明暗对应的双层结构方式。主人公情感的表现,有明有暗,明暗结合。抒情对象既可实指,又有象征性。在描写实境时,主人公的情感是表层性的,意旨明朗,指事明确,语言明快,情感色泽清晰,高低起伏,强弱大小,都呈透明状态。如诗的后半段写筑室建堂、美饰洞房、装饰门面、迎接宾客的场面,就属于表层性的,即明写。
从“筑室兮水中”至“疏石兮为芳”,是从外到里、由大到小;从“芷葺兮荷屋”至“建芳馨兮庑门”,又由里到外。线路清楚,事实明白,情感的宣泄是外露的,是直露胸臆的方式,淋漓酣畅,无拘无束,少含蓄,情感的流动与外在形式同步。
从深层结构看,这首诗又有着寓情于景的表情法。景物不是原来的样子,如“鸟何”、“罾何”、“麋何”、“蛟何”等句;或是带上感情色彩的景物,如秋风、秋水、秋叶的描写。情感的流动较蕴藉、含蓄、深沉,如海底暗流,不易发觉。因此需要通过表层意象加以领会。 这种双层结构,明暗对应,相辅相成,构成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可以增大情感的容量,使情感的表现呈立体状。
另外,全诗所描写的对象和运用的语言,都是楚化了的,具有鲜明的楚国地方特色。诸如沅水、湘水、澧水、洞庭湖、白芷、白薠、薜荔、杜蘅、辛夷、桂、蕙、荷、麋、鸟、白玉等自然界的山水、动物、植物和矿物,更有那楚地的民情风俗、神话传说、特有的浪漫色彩、宗教气氛等,无不具有楚地的鲜明特色。
诗中所构想的房屋建筑、陈设布置,极富特色,都是立足于楚地的天然环境、社会风尚和文化心理结构这个土壤上的,否则是不可能作此构想的。语言上也有楚化的特点。楚辞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湘夫人》也不例外,如“搴”(动词)、“袂”、“褋”(名词)等。
最突出的是“兮”字的大量运用——全诗每句都有一个“兮”字。这个语气词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啊”字。它的作用就在于调整音节,加大语意、语气的转折、跳跃,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湘夫人》以方言为主,兼有五七言。句式变化灵活。这种“骚体”诗,是继《诗经》后新出现的自由诗,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是一次了不起的创新。
(6)湘夫人赏析扩展阅读:
【全文】九歌·湘夫人
先秦:屈原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 一作:渺渺)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译文】湘君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
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
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
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
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
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
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
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
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
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
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
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
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
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
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像云一样。
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
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
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⑺ 谁能帮忙分析《湘夫人》的艺术特色
描写相恋者的思慕,想象中的共同生活的美景合未能相遇的惆怅心情,热烈的追回求和期盼终归失败的主题反映了答诗人的精神痛苦。
特色
1 以景现情,寓情于景,把周围景物环境气氛和人物的思想情感融合一起构成美妙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2 章法上,回环跌宕,用赋的铺陈手法反复叙写(例如:意淫中的二人相会,极力渲染相会之处的淫荡。赋)
3 用高洁的事物做比兴,以此歌颂纯洁的感情和高尚的情操
4 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笔触细致而含蓄
5 本诗语言单纯自然而又情味悠远,既有民歌风情却也不失精炼典雅,“兮”的运用使句式活泼,增强了节奏感。
⑻ 湘夫人单句翻译赏析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像云一样.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⑼ 湘夫人》的鉴赏文章怎么写
这首诗的题目是《湘夫人》。据传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湘君就是传说中尧、舜、禹中的舜。大概是氏族社会末期,著名的部落长。他到南方巡视时,死在苍梧,他的妃子是尧的女儿,到南方寻找舜,走到洞庭湖附近,听说舜已死,她就投湘江而死。死后就成了湘水神,被称为湘夫人。这首诗描写了湘君和湘夫人的爱情生活,实际上是恋爱生活片段。诗题虽是湘夫人,可全诗都是湘君的口吻。主要是写湘君在约会地点没有等到湘夫人的时候,感情的起伏和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写的是神的生活,流溢出来的却是人的情味。全诗情节虽然简单,但内蕴丰富,感情强烈,有很多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很耐人寻味。这首诗的境界和思想义有很多颇难琢磨的地方,需要反复诵读,反复体会,反复推敲。
先串讲字、词、句、段:
第一小节,写湘君刚到约会地点,不见湘夫人时的忧伤心情。
“帝子”:湘夫人。传说她 是尧帝的女儿,所以称帝子。因为湘夫人是神,腾空驾云,飘然儿来,所以用“降”。“兮”: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诗歌中的“啊”,在句子中间有缓气、停顿、转折、助情等作用,是楚辞语言上的一个重要特色。“渚”:水中小块陆地,或说水中小岛。在这里也是指湘君和湘夫人约会的地点。“眇眇”:本意是小。“目眇眇”是眼睛眯起来的样子。为什么要眯起来?一是因为在等人,需要眯着眼睛向远方眺望。一是由于等人等不着心理忧愁,所以眼睛眉毛都拧到一块了。所以说“目眇眇”就是蹙眉凝目,带着忧愁向远方眺望的样子。这既是写向远方凝目之状,又是写蹙眉忧愁顾盼之态,很形象。“予”:我,湘君自己。“愁”:不及物动词用作动词,是使动用法,“使我愁”。因为湘君赴约不遇,所以愁。那么是谁目眇眇呢?这有两种说法:一是把“目眇眇”与“愁予”连在一起,“目眇眇”是写湘君到达约会地点时,不见湘夫人因而着急的四处盼望。“目眇眇”指湘君。另一是指湘夫人。这是把前一句与目眇眇联系起来了。是说, 帝子曾在湘君之 前降临到这个小岛上,那时帝子因见 不到湘君,蹙眉顾盼。现在湘君来了,帝子已经不在,但湘君想到了帝子在这里着急等待自己的情景,所以他心理就更加忧愁。这两种说法都讲得通,我看后一种说法更有味道。“袅袅”:是形容秋风长而缓的样子。“袅袅”双声迭韵,两个形容词迭在一起善于壮物,读起来有一种时间推移感、动态感。“波”:动词,指水波荡漾。“下”:动词,树叶飘落。这后两句是写景。“袅袅”、“波”、“下”都用的很好,可以使我们想象出:秋风缓缓吹动,湖水娓娓起波,树叶纷纷下落的生动景象。古诗很难机械译成现代白话,如果说大意:我急急忙忙来到约会地点,可是帝子却不在这里,我知道她一定来过,并且在这个水中小岛上着急地等待过我。没有见到她我心里很难过,想到她在这里等待我时她那蹙眉凝望、忧愁顾盼的样子,就更加使我忧伤。举目四望到处都不见帝子的踪影,只有那阵阵秋风轻轻掠过,在洞庭湖畔荡起层层波纹,把树上的黄叶吹得纷纷飘落。显然这开头一小节主要是写湘君刚到约会地点不见湘夫人时的忧愁心情。“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不是湘君见到的现实情景,而是湘君心中猜想的情景。这里只用“降”、“眇眇”几个字就把湘夫人飘然而下、蹙眉凝望的情态生动描绘了出来。开头不先写自己来到约会地点,而先写湘夫人曾经来到这里,似乎有些突然,但这正是起笔简洁深入的表现。从湘君心中的设想之景写起,这样一落笔就进入湘君的心里活动,这就减掉了许多拖泥带水的交代、前奏,而且也没停留在人物表面的描绘,一下子就深入到人物心灵的深处。一般说来诗歌重在抒情,而抒情就要先写出人物的内心活动,但像这篇起笔就深入到人物心里去,还是比较少见的。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看来,先写湘夫人,实际上还是为了突出湘君。湘君刚到约会地点见湘夫人不在,不是马上沉入个人约会不见的愁苦之中,而是首先想到对方等待自己时的愁苦,不是为自己的赴约不遇而忧愁,更为对方等不到自己时的忧愁而忧愁,这一心理活动特点十分真切有力地写出了湘君对湘夫人感情的真挚、深厚,不仅简洁,而且深刻。后面两句历来为人称颂,是名句。好在那里?总的说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具体来说,是这两句紧承上句,用的是抒情点染法。上句“目眇眇兮愁余”,直抒愁字,这就叫“点”,也就是点明了这一小节的主题,是忧愁。下两句写景不着愁字,而是借秋景来渲染、扩散、深化这一愁情。这就叫“染”。上点下染,点染结合,这就造成了一个历历在目,情景交融,感情蕴藉,意味深长的艺术境界。其次,这两句选取了“秋风”、“水波”、“落叶”三种动态景物,十分典型,不仅是悲秋中最有代表性的景物,而且景物的动态中含着比拟意义,与湘君当时的心境十分吻合。秋风习习好像觉到了凉意,使湘君赴约不遇的心情更加悲凉起来;水波荡漾,就如同湘君的心波在起赴,愁绪在扩展;落叶纷纷,又好比湘君的心境,由兴奋转向悲伤,步步下沉。这就叫景与情谐。虽然写景中没半个“情”字,但处处都叫人觉得愁情横溢。再次,“秋风”、“水波”、“落叶”三种景象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自然的联系在一起的。秋风荡水波,秋风扫落叶,落叶随水波,水波飘落叶,三者紧密相连,境界自然天成,道是无情却有情,寓情于景而情更浓,构成一幅完整的动态的连贯的图画,而画面的每个环节当中,都包含着无限的愁情思绪,从而达到了寓情于景,而情更浓的艺术境界。
第二小节,写湘君盼望、等待湘夫人时的懊恼心境。
“白薠”:草名,“登白薠”就是登上了长满白薠的水边、草地,这当然是为了向更远的地方观望。“骋望”:放眼眺望。“骋”本指车马疾奔,这里用来修饰“望”字,是一种比拟。“骋”字用得生动而有力,充分显示出湘君极目远望,望得越远 越好的激切心情。“佳”佳人,指湘夫人。“期”契约、约定意思。“与佳期”就是与佳人约会、约定了。“期”也可作等待讲。即“等待着与佳人相会”。“夕张”两种解释:一种当陈设、布置解。“夕张”就是傍晚陈设而布置。意思是两个人约定好了,要到傍晚时才来设帐、铺床相会;另一种当作张开讲,指夜幕降临。这句“等待着与佳人相会啊一直等到夜幕降临”。两种
⑽ 屈原《湘夫人》的赏析!急!在线等!
《湘夫来人》是伟大的爱国诗自人屈原的作品《楚辞·九歌》组诗十一首之一,是祭湘水女神的诗歌,和《湘君》是姊妹篇。湘君、湘夫人这对神祇反映了原始初民崇拜自然神灵的一种意识形态和“神人恋爱”的构想。全篇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诗歌明暗对应,相辅相成,构成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描绘出那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