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端生寄外赏析
⑴ 陈端生的寄外六首谁有
是这几首吗?
其一
搔首云天接大荒,伊人秋水正茫茫。
可怜远戍频年梦,几断深闰九曲肠。
井臼敢云亏妇道?荻丸聊以继书香。
孝慈两字今无负,只此犹堪报数行。
其二
莺花零落懒搴帷,怕见檐前燕子飞。
镜里渐斑新鬓角,客中应减旧腰围。
百年幻梦身如寄,一线余生命亦微。
强笑恐违慈母意,药囊偷典嫁时衣。
其三
十五娇儿付水流,绿窗不复唤梳头。
残脂剩粉鞶丝阁,碎墨零香问字楼。
千种凄凉千种恨,一分憔悴一分愁。
侬亲亦未终依养,似此空花合共休。
其四
当时梦里唤真真,此际迢迢若比邻。
爱写团圆违字谶,偷占荣落祝花抻。
那堪失意飘零日,翻得关心属望人。
别有怜才惟一语,年来消瘦恐伤春。
其五
早自甘心百不如,肩劳任怨敢欷歔?
迷离摸索随君梦,颠倒寻求寄妾书。
妆阁早经疏笔墨,箫声久已谢庭除。
谗言休扰离人耳,犹是坚贞待字初。
其六
末曾蘸墨意先痴,一字刚成血几丝。
泪纵能干犹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
十年别绪春蚕老,万里羁愁塞雁迟。
封罢小窗人尽悄,断烟冷露阿谁知
⑵ 南宋诗人戴复古的《寄兴》的翻译、赏析。
这首诗是比较浅白的。黄金无足色:金无足赤白璧有微瑕:白玉都会有一些微内小的瑕疵求容人不求备:人无完人妾愿老君家:我愿意在您的家里终老。 这是一个女子对婆家的表白。全诗意思:没有十足的赤金,没有完全无瑕疵的白玉。能对人不能求全责备,我愿意在君家老去。
“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说这句之前先用“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来打比方,说明“人无完人”的道理,。“求人不求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用人倘若求全责备,那就没有好人可用。用人如用器,用其所长而已。只要有长处而用之,无须专注其短。最后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对丈夫的小缺点不介意,愿意同丈夫相携相伴、白头偕老。全诗浅白而直抒了女主人公微妙的情感,读来饶有趣味。
⑶ 陈端生寄外赏析
末曾蘸墨意先痴,一字刚成血几丝。
泪纵能干犹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
十年别绪春蚕老,万里羁愁塞雁迟。
封罢小窗人尽悄,断烟冷露阿谁知
⑷ 求儒林外史赏析。。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
虽然它一般被归类为长篇小说,但它的结构却与人们平常所说长篇小说的结构有着很大的不同。小说全书中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框架,而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的连环套;前面一个故事说完了,引出一些新的人物,这些新的人物便成为后一个故事中的主要角色。
《儒林外史》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吴敬梓能够真实地展示出讽刺对象中戚谐组合、悲喜交织的二重结构,显示出滑稽的现实背后隐藏着的悲剧性内蕴,从而给读者以双重的审美感受。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马二先生对御书楼顶礼膜拜,王玉辉劝女殉夫的大笑等。
(4)陈端生寄外赏析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上,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出身望族。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科第仕宦多显者”(程晋芳《文木先生传》),共有六名进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而其父吴霖起是康熙年间的拔贡。吴敬梓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考取秀才,同年父亲病逝。由于不善于治理生计,他过着挥霍浪子生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儒林外史
⑸ 陈端生《寄外》全文
末曾蘸墨意先痴,一字刚成血几丝。
泪纵能干犹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
十年别绪春蚕老,万里羁愁塞雁迟。
封罢小窗人尽悄,断烟冷露阿谁知
⑹ 赏析 《寄鞋》
好友张拓芜与表妹沈莲子自小订婚,因战乱在家乡分手后,天涯海角,不版相闻问已逾四权十年;近透过海外友人,突接获表妹寄来亲手缝制的布鞋一双。
拓芜捧着这双鞋,如捧一封无字而千言万语尽在其中的家书,不禁涕泪纵横,欷歔不已。现拓芜与表妹均已霉去,但情之为物,却是生生世世难以熄灭。
本诗仍假借沈莲子的语气写成,故用辞力求浅白。
⑺ <寄小读者>赏析
<寄小读者>赏析
冰心老人睡去了,而她的文章依然活着。郁达夫曾说:“五四运动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从前的人是为君而存在,为道而存在,为父母而存在,现在的人才晓得为自我而存在了……以这一种觉醒的思想为中心,打破了文字的桎梏后,现代散文就滋长起来了。”冰心老人正是这样一位个性意识觉醒较早的人。她热心于对人生哲理的探索,思考人生问题究竟应该如何解决。《寄小读者——通讯十七》可以看成是这种探索中的一声呼唤。
文章的核心意象是蒲公英。作者对蒲公英的描写形神俱备,而描写中的情感更是深切浓烈。那蒲公英,色泽浓黄,花瓣重叠,耐寒,很带着菊花的神意,令人怜爱,令人赞美;而它却又局促羞涩而从来被轻忽,这又令人惋惜而不平。作者在发现蒲公英时,用了“闪烁”一词;在把蒲公英的“王冠”戴上美人头时,又用了“照耀”一词。“闪烁”,譬诸明星,令人想见其色彩鲜明,耀人眼目;“照耀”,则譬诸日月,不仅突出了那花的浓艳色彩,也显示了那花的高贵地位。
状物抒情,表达了作者的博爱胸怀。而这只是文章的开始。接着,作者因物明理,托物言志,展开了议论。先是以花比花,强调一花有一花的价值,强调蒲公英也和玫瑰、桂花一样,自有它的价值。这是一种实际的存在,无法抹杀;而且,到底哪一种花更招人喜欢,还要看人的心情,所以作者主张着、实践着她对花的“博爱”:对于花卉是普遍的爱怜。再进一步,作者又指出,事物的价值是互相依存的:“没有蒲公英,显不出雏菊,没有平凡,显不出超绝。”如果真的有一天“满山满谷都是菊花和超人的时候,菊花的价值,反不如蒲公英,超人的价值,反不及庸碌了”。蒲公英和庸碌岂是可以轻忽的,更岂是可以消灭的?这样,就由花及人,由事理而哲理,得出最后的结论,表达出最终的愿望: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不偏爱,也不偏憎,只愿一心如水,处处相平。这,就是“博爱”的精义;而博爱的心,翻成淡漠。
文章的结尾话语不多,却意趣高远,颇具神韵。高天萧然,楼上风紧,是眼前之景,又令读者想见写信之人。她以病弱之身临风执笔,关爱着国内的小朋友,关爱着天下众生,“书到此”,举目遥望,对小朋友发出深情的呼唤,不无留恋地道一声“再谈”,令读者心为之一动。
⑻ 黄峨的作品赏析
《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①
积雨酿轻寒,②
看繁花树树残。
泥途满眼登临倦。
云山几盘,
江流几湾,
天涯极目空肠断。
寄书难,
无情征雁,
飞不到滇南。
注释:
①此曲牌属南商调,句式为五六七、四四七、三四五、共九句八韵。
②酿:此处这造成的意思。
品评:
黄峨与杨慎分别达三十年之久,她对丈夫的苦苦思念,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她在一首《寄外》曲中说:“金鸡惊散枕边蝶”,与杨慎的[黄莺儿]曲对照来读,真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一首题为《苦雨》的小令,情景结合,抒写她思念夫婿的愁苦,是历来传诵的名篇。全曲九句,每三句可分为一层。第一层写主人公所为。其中一、二句写“积雨”所造成的花木凋零、道路泥泞的景况,起到渲染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的作用。第三句写主人公临途远眺、翘首伫立的场面,才触到作品的主旨。一个“倦”字,可见痴情的“她”不知已期待了多久,她就象一尊“望夫石”,沉默着,企盼着。第二层写主人公所见。“云山几盘,江流几湾”,象征着阻隔在她与丈夫之间的万水千山。然而望断天涯无觅处,“空肠断”三字,见出多少哀怨,多少失望,多少痛苦!第三层写主人公所想。盼人不归,只有靠鸿雁传书了。但自古以来,便有“雁飞衡阳不到郴”之说,更何况“滇南”那样遥远的地方呢!“无情”二字,真是痛极而怨,错怪候鸟了。三层之间环环相扣,情感层层推进,真挚感人。语言缠绵悲切,而又凝炼含蓄,代表了黄峨作品的主要风格。据说杨用修写曲以和,不能胜。 卷帘雁儿落①
难离别,情万千。眠孤枕,愁人伴。闲庭小院深,关河②传信远。鱼和雁天南,看明月中肠断。
注释:
①卷帘雁儿落:曲牌名,属小令。
②关河:关山江河。此处是路途遥远的意思。
译文:
与你分别是那样难舍难分,情真意切
到如今,只留下我一个人抱着孤枕
无人相伴,孤影随着人行
清静的庭院冷落阴森森
远隔千山万水,难以传信
鱼和雁被分割在天南地北
遥望天空的明月我肝肠寸断
赏析:
这支散曲写女主人在孤寂中,对长久外出而未归家的亲人的思念。 曲作由回忆离别时的难忘难弃情景入手。句中“万千”即“无穷尽”之意,这既是对离情的概括,又饱含着引人遐想的无穷意味。接着写别后自己的生活及对离人的思念。“眠孤枕”、“闲庭小院深”写自己孤寂一人,在阴冷落的家中深居简出,过着与世隔绝、无援无助的生活。句中“闲”、“深”既写出庭院冷落、亲朋故旧极少来往,更含有处境孤凄、无援无助的意思。句中的闲深既写出庭院的冷落,亲朋友故旧极少过往,更含有处境孤凄,无援无助的意思。关河传信远,长久的离别,本想寄书问语,要远隔千山万水。句中的远表明传递消息的艰难,鱼和雁天南,借鱼雁传书吧,又天南地北,根本办不到,怎么寄托自己的相思呢?看明月中肠断,只希望天空的明月将自己的思念捎给远在天涯的亲人。作者用此浪漫的词句,形象地表达出女主人无可奈何,悲苦至极的情状。
这支小令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无过多的写景而将女主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读来感人至深。 哥哥大大娟娟,风风韵韵般般,
刻刻时时盼盼,心心原原,
双双对对鹣鹣!
娟娟大大哥哥,婷婷弱弱多多,
件件堪堪可可,藏藏躲躲,
哜哜世世婆婆。
赏析:全篇用叠词,音韵偕调,节奏鲜明,风致翩翩,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