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锡畴林和靖墓赏析
A. 呜鹤古镇散文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诗经》—— 鹤鸣
鹤,给人以震撼的感受。鹤是什么力量促成了大自然的繁衍生息?的确,从外表上看来,真是大自然所有的奥妙。在我的眼里,看到那群群飞鹤逡巡在沼泽地上,然后,飞上了天空,继而又展开它们那对强劲的翅膀,朝着太阳翱翔,划过一条条美丽的弧线。它们在天空中响起久久回荡的鸣叫声,震撼着这片沼泽。
鸟类物学家美国伯格,童年时代在瑞典的欧石南荒野看到群鹤,从此便把研究鹤作为自己终身追求的事业。他曾经跟着群鹤到达过非洲,发现了群鹤在白尼罗河的避冬之处。在伯格第一次见到群鹤场景的时候,他惊叹道:“那种场面,足以使《一千零一夜》中的大鹏黯然失色。”
就鹤的特质和魅力而言,鹤的缘分这东西,真是道不清,摸不透。鹤之行宛如海阔天空,古今中外,旁征博引,妙语连珠。鹤的诸行无常,诸缘无我,缘生缘失,寂静涅槃。鹤行无边,取一瓢饮,通过鹤迹,向我展示精深奥秘而又辉宏瑰丽的故事。
“每个时代的猎人和鸟生物学者,都似乎能感受到鹤的某些特质。一看到像鹤这样的猎物,古罗马帝国的皇帝弗雷德里克便会不由自主松开他的矛集;一看到像鹤这样的猎物,元世祖忽必烈的猎鹰也会猛扑过去。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写道:‘带着矛集和猎鹰出去打猎,本是可汗最大的乐趣。但是,可汗却在自己位于查千湖的那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四周留置了一大片肥沃的草原。那里栖息着大量的鹤。他派人种植黎和其他谷类,好让那些鸟没有挨饿之虞。’”这是美国著名散文家为威斯康辛州的鹤景所震惊而描写《沼泽挽歌》。他的见识十分精彩:“历史的厚重感在沼泽地上有着超乎寻常的体现。早在冰河时代,同样的场景便开始轮番上演。飞鹤欢快的鸣叫成为早春的征兆。构成沼泽地的厚厚的泥炭层,成为古老湖泊、盆地原始而又常新的外貌。眼下的一只只飞鹤,与其说是站在沼泽地上觅食,不如说是站在它们同类遗骸堆积成的历史书卷中寻找过去的回忆。厚厚的泥炭层,源自成千上万年大自然的变迁与演进。分布在池塘地表的苔藓、凋零在苔藓表层的美洲落叶松以及冰河时代过后开始繁衍生存的飞鹤的遗骸,在岁月的流失中悄然改变自己的形态,经过无数次的碰撞、压缩,最终化成泥炭层中有机的一分子。此外,无数前仆后继的游历者和探险者们,也用他们的尸骨,不断构筑着远古的沼泽地通向未来的桥梁。后人们可以追寻前人的脚步,在前人打造的基础上继续生存、繁衍,死亡。如此循环往复,沼泽地成为厚重历史的记载者和见证人。”
同样,鹤迹有着厚重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就已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正宗。在我翻阅了诸多史料后,深深地感到此之前鹤一直是个独特历史的鸟类。历朝的文人骚客中,都留下了许多对鹤是情有独钟的不朽作品。
春秋战国时期,卫懿公是春秋时期北方卫国的君主。卫国很小,常受北狄侵扰,平时靠求助强国保护。卫懿公在位9年期间,主要仰赖霸主齐桓公,才勉强维持了国家生存。但是,卫懿公好鹤,举国皆知。由于他在国弱民贫、外患频仍的危局中,专好养鹤,不理国政,不防北狄,结果,国力日弱,民怨沸腾。卫懿公因养鹤而身死国灭,是著名的历史故事。
田园诗人陶渊明写出了一首《连雨独饭》的饭酒、哲理诗,在连日阴雨的天气里,诗人独自闲居饮酒,产生了一种孤寂之感。《连雨独饭》的诗其中:“云鹤有奇翼,八表须叟还”。这两句是用仙人王子乔的典故。据《列仙传》,王子乔就是“乘白鹤”升天而去的。云鹤有神奇的羽翼,可以高飞远去,又能很快飞回来。但是陶渊明并不相信有神仙,也不作乘鹤远游的诗意幻想,而自有独异的地方:“自我抱兹独,僶俛四十年”。他独自抱定了任真的信念,勉力而为,已经四十年了。此诗中表达了诗人独任自然的人生态度,也表现了诗人孤高耿介的个性人格。
诗人王融流露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回鹤横淮翰,远越合云霹。”《双声诗》这两句写动物,声文并茂,别具一格,一向被视为神秘深奥的学问,还提供了研究音韵学的资料。他的此诗描写白鹤在天空中盘旋翱翔,横过辽阔的淮河平原,越飞越远,越飞越高,和云霞融合在一起,呈现出大自然的一派生机。
隋朝开国元勋的诗人杨素不但为友人而设,也是自己心情的写照《赠薛播州》其中:“雁飞穷海寒,鹤唳霸皋净。”穷海指是荒僻滨海之区、霜皋指是积满重霸的水边高地。鹤唳的声音本来是凄恻之极,何况又鸣于布满严霜的皋上,令人感到茫茫霸原、无可躲避,唯有被寒气吞噬而已。这一句中描写风声鹤唳、地崩山摧,这是末日来临的景象。显然,诗人对自然的艰危处境有着清醒的认识。杨素的诗能打动人心,发人遐想。
唐代文人更是养鹤玩鹤,蔚然成风,鹤在他们的生括中占据了一定地位。反映到文学创作上,出现了一批以鹤为题材的诗歌。
“故言鹤必称稷,以是得名。”薛稷唐代画家,精于画鹤,能准确生动地表现出鹤的形貌神情,诚如《宣和画谱》所言:“世之画鹤者多矣。其飞鸣饮啄之态度,宜得之为详。然画鹤少有精者,凡顶之浅深,氅之黧淡,喙之长短,胫之细大,膝之高下,未尝见有一一能写生者也。又至于别其雄雌,辨其南北,尤其所难。虽名乎号为善画,而画鹤以托爪傅地,亦其失也。故(薛)稷之于此,颇极其妙,宜得名于古今焉。”这里提到一般的画家连鹤的表面特征都不能准确地把握,遑论描绘出鹤的精神气质了。独有薛稷所画的鹤,能够极尽其妙,或啄苔剔羽,或阔步顾视,或昂立座隅,或上下回翔,栩栩如生,曲尽情状,形神兼具。唐代两位大诗人杜甫、李白都曾为薛稷画鹤题诗作赞,由此,可以反映出薛稷功力的不凡。
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认为孟浩然这趟扬州旅行快乐得很,胸中无究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乃天下名胜,也许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黄鹤楼本身呢?这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诗人崔颢这几笔写出了《黄鹤楼》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昔人已乘黄鹤楼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度而为睛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崔颢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刘禹锡是唐代一个很有政治抱负的诗人,因长期备受打击而仍然抗厉不屈,为此曾写过一首绝句《昼居池上亭独吟》:“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此诗展现出他静静看到蜜蜂飞舞,感到很受教益,师蜂自励,以“鹤仪形”指是君子的仪形为尚,表现了身闲志不闲的高尚情操,抓住蜂的勤劳勇敢和鹤的志趣高尚的属性,构成了鲜明的感性形象,耐人寻味。接着,《秋词》其中写出:“睛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一霄。”他指引人们抬头一望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睛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刘禹锡这样写到《昼居池上亭独吟》、《秋词》都是叙鹤的主题。
《对竹思鹤》这一诗题本身,就先透露了宋朝钱惟演的命意所在。《对竹思鹤》诗一首:“瘦玉萧萧伊水头,风宜清夜露宜秋。更教仙骥旁边立,尽是人间第一流。”仙骥即指鹤,因仙人常骑鹤,故鹤便成了仙人之骥。可见这首《对竹思鹤》,表面看是浮云野鹤,清高脱俗,骨子里却是一种牢骚。诗的构思,以仙鹤配野竹,两个第一流,韵趣自能相通。在这尘世有谁能欣赏这清超脱俗的第一流雅境呢?当然是非第一流的雅士莫属。在历代众多的咏竹、咏鹤诗中又可称是蹊径独辟,自具一格。
“遗稿曾无封禅文,鹤归何处认孤坟。”宋朝诗人吴锡畴描写一首凭吊《林和靖墓》的诗。林和靖即林逋,生前为人的幽独高洁,不趋荣利,对鹤有着特别的深情,终生不仕不娶,无子,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因此他的“梅妻鹤子”是人们所熟识的。这诗暗寓着作者对林逋的深切同情和身后寂寞的不平。“鹤归”一句,借以衬托林逋墓前杂草丛生以致使鹤难以辨认的荒凉冷寞的景象。这句即是叙事,更是抒情,情思绵邈,托物寓意,韵味悠久,令人遐想。更有甚者,舞鹤赋刻石立于杭州放鹤亭中,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碑上刻有康熙皇帝临摹的董其昌《舞鹤赋》书法作品。《舞鹤赋》一文的作者为南朝宋著名文人鲍照:“散幽经以验物,伟胎化之仙禽。钟浮旷之藻质,抱清迥之明心。指蓬壶而翻翰,望昆阆而扬音。澘日域以回骛,穷天步而高寻。践神区其既远,积灵祀而方多。精含丹而星曜,顶凝紫而烟华。引员吭之纤婉,顿修趾之洪姱。叠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临霞。朝戏于芝田,夕饮乎瑶池。厌江海而游泽,掩云罗而见羁。去帝乡之岑寂,归人寰之喧卑。岁峥嵘而愁暮,心惆怅而哀离。于是穷阴杀节,急景凋年。骫沙振野,箕风动天。严严苦雾,皎皎悲泉。冰塞长河,雪满群山。既而氛昏夜歇,景物澄廓。星翻汉回,晓月将落。感寒鸡之早晨,怜霜雁之违漠。临惊风之萧条,对流光之照灼。唳清响于丹墀,舞飞容于金阁。始连轩以凤跄,终宛转而龙跃。踯躅徘徊,振迅腾摧。惊身蓬集,矫翅雪飞。离纲别赴,合绪相依。将兴中止,若往而归。飒沓矜顾,迁延迟暮。逸翮后尘,翱翥先路。指会规翔,临岐矩步。态有遗妍,貌无停趣。奔机逗节,角睐分形。长扬缓骛,并翼连声。轻迹凌乱,浮影交横。众变繁姿,参差洊密。烟交雾凝,若无毛质。风去雨还,不可谈悉。既散魂而荡目,迷不知其所之。忽星离而云罢,整神容而自持。仰天居之崇绝,更惆怅以惊思。当是时也,燕姬色沮,巴童心耻。巾拂两停,丸剑双止。虽邯郸其敢伦,岂阳阿之能拟。入卫国而乘轩,出吴都而倾市。守驯养于千龄,结长悲于万里。”《舞鹤赋》该文以吟咏仙鹤优雅出众的形貌和体态特征、高下回翔的美妙舞动姿态,比喻君子超凡脱俗的风节和情怀。因此,推崇林逋隐士风范的“舞鹤赋刻石”,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夫追求“隐逸文化”的见证。
《瘗鹤铭》是古人为葬鹤而写的一篇铭文,据说《瘗鹤铭》原来刻于镇江焦山西麓的峭壁上,在唐宋之际因山体遭受雷击引起滑坡,石碑随山石一起坠落江中。直到宋淳熙(1174-1189)年间《瘗鹤铭》露出水面,才被打捞上岸竖立在原处,引来许多人前往江中观摩摹拓。自《瘗鹤铭》残石被发现以来,其内容是这样的:“鹤寿不知其纪也,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天其未遂,五翔寥廓耶?奚夺余仙鹤之遽也。乃裹以玄黄之巾,藏乎兹山之下,仙家无隐晦之志,我等故立石旌事篆铭不朽词曰:相此胎禽,浮丘之真,山阴降迹,华表留声。西竹法理,幸丹岁辰。真唯仿佛,事亦微冥。鸣语化解,仙鹤去莘,左取曹国,右割荆门,后荡洪流,前固重局,余欲无言,尔也何明?宜直示之,惟将进宁,爰集真侣,瘗尔作铭。”
B. 《王冕僧寺夜读》概括层次大意
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竹斋,别号梅花屋主,元诸暨枫桥人。自幼好学,白天放牛,每晚借佛殿长明灯夜读,终成通儒。诗多描写田园生活,同情人民疾苦,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书法、篆刻皆自成风格,足以名家。有《竹斋诗集》传世。
(一)王冕僧寺夜读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上,窃(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3)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4)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5)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6)出坐佛膝上,执策(7)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8)。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9),冕小儿,恬(10)若不知。(《宋学士文集》)
【注释】
(1)牧:放牧牲畜。(2)窃:偷偷地,暗中。(3)辄:总是(常常)、就。(4)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5)曷:通“何”,为什么。(6)潜:暗暗地、悄悄地步。(7)执策:拿着书。(8)达旦:到早晨,到天亮。(9)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0):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韩性死了以后,韩性的门人对待冕像对待韩性一样。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于是王冕把自己的母亲迎接到越城抚养。时间长了,母亲想要归还老家,王冕就买牛来架母亲的车,自己亲自穿着古代的衣服跟在车后。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自己也笑。
【赏析】
文章告诉我们: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C. 王冕的《题月下梅花》:平生爱梅颇成癖……的诗意,要快呀!!!!!
元代画家来王冕,自叙“平生源爱梅颇成癖”,踏雪寻梅,“冲寒不畏朔风吹”,一旦发现奇绝之枝,即“喜欲颠”,载酒与梅花对饮,他的《墨梅图》配上其亲笔题写《墨梅诗》,堪称歌颂梅花风骨的传世佳作,现收藏于故宫。自己平生爱梅成了癖好,穿着双鞋在雪里穿行。
六瓣的雪花漫天飞舞,天地辽阔混同一色。
冒着严寒不怕北风吹,乘着兴头来到这江水边。
满树的梅花都要开放了,就像在罗浮曾经见过的景象。
南边的枝条横斜生姿,北面的枝条也很好,不过看过北面的枝条就发觉南面的枝条开的过了些。
中间有一根枝条特别有风味,繁茂的花朵实在是天工的巧作。
我见了高兴得要发狂,与梅花仙人一起饮起酒来。
仙人责怪我为什么来的太晚,一别便过去了三千年。
喝醉了仰着头睡在深雪里,梦魂随着飞雪上了天宫。
酒醒来,看看到夜晚了什么时候,饥饿的乌鸦啼叫着,半江寒月已残缺了。
D. 求《林和靖先生诗集序》
乙酉正月初四日孤山放鹤亭感怀并诸联
正月初三晚,杭州大雪。予想孤山寒梅当雪中静放矣,更想起林氏先贤逋公与启公在孤山北麓左亭右社的遗迹来(此地本为三林之属,另有林典史祠,已不存),故次日傍晚乃独自至孤山踏雪寻梅并萦於放鹤亭与林社……林社乃清杭州知府林启的祀祠,闽侯人启公杭州任上于教育、文化卓有功德(今浙江大学前身求是中西书院即由其创办),殁后杭人葬之孤山并建社以祀。放鹤亭则因纪念北宋文人林逋(諡和靖)筑庐、植梅、放鹤以隐居於此而建,代有废毁和再构,另有衣冠冢和鹤冢二。亭、社相邻,依山面湖,北向葛岭,各在三四株巨大古樟的掩隐下高低有次;黄昏细雨,残雪新梅,亭社静静,湖山蒙蒙,身为林氏后人,乃追思而怅然不已……
处士千年身羽去,
春梅秋鹤一亭空。
四时风月怜双冢,
雨露沾香花影中。
乘桴於海一身客,
雌雉山梁时几何?
素隐未然行怪异,
浮生夫子亦吟歌。
唐棣之花翩又返,
风乎雩舞咏南山。
求仁无怨何须隐,
沧浪濯缨清浊间。
仁山智水儒门月,
佛海禅心释路花,
万物群生皆乐育,
牟尼孔老共浮槎。
【注一】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人,一作奉化人(奉化《黄贤林氏家谱》)。少孤力学,恬淡好古,长期隐居于西湖孤山,不娶,无子,植梅畜鹤,工书善画,放情湖山与诗文,仙风道骨,时有文名,卒后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有诗词和墨迹存于今世。
关于林逋,民国十三年版我《平远济南林氏族谱·九牧派纪略》记载他为循州林氏第四代(循州在今广东惠州/梅州境内)。《九牧派纪略》说:“逋公字君复,是公子,少孤,力学,恬淡好古,善作诗,多得奇句,不存稿。真宗时,隐于杭州西湖二十年,足迹未尝入城市,征辟不就,卒谥和靖。”林逋的生平事迹详见《宋史·隐逸列传》及梅尧臣《林和靖先生诗集序》。《九牧派纪略》另记载一则循州派林氏与宋代杭州有关的奇特史料,未知其它文献存及否,姑录之:“景熙公子德阳,元兵破宋都,西僧杨琏辈尽发宋诸陵,取其骨筑塔宋内旧址,其遗骨弃草莽,人莫敢收。公与唐珏诈为樵者,至陵上,以草囊拾而取之。又闻理宗头颅骨为花瓶投湖,因以钱购渔者,至幸一网而得。盛以二函藏于越山冬青树下。”
据《黄贤林氏家谱》的奉化地方文史资料:
林逋(967-1028),字君复,大里黄贤村(今属杨村乡)人。父早亡。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自谓:“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及长,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应门童子便纵鹤放飞,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以湖山为伴,20余年足不及城市。善绘画,工行草,书法瘦挺劲健。诗自写胸意,多奇句,风格澄澈淡远。《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有问:“何不录以示后世?”答曰:“我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有心人往往窃记之,得300余首传世。
郡守薛映敬其为人,又爱其诗,常至孤山与之唱和。1012年(大中祥符五年)宋真宗闻其名,赐与粟帛,诏告府县存恤之。逋虽感激,绝不以此骄人。人多劝其出仕,亦被婉言谢绝:“荣显,虚名也;供职,危事也;怎及两峰尊严而耸列,一湖澄碧而画中。”终生不仕,不娶,无子,惟喜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既老,自造墓于庐侧,作诗云:“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其《将归四明夜话别任君》、《送丁秀才归四明》等诗抒发思念故乡之情。丞相王随亦与之赛诗,并出俸银为其重建新宅。
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米50石,帛50匹。
【注二】林启(1839-1900),字迪臣,福建侯官人。1876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为编修,放陕西学政。1889年为浙江道监察御史,1896年调任杭州知府,1897年至1900年兼任求是书院总办,并亲自负责国文教学。1897年农历正月创办求是中西书院,5月21日正式开学,为今浙江大学前身。同年办蚕学馆,为浙江丝绸工学院(今浙江理工大学)的前身。1899年办养正书塾,即今杭州高级中学前身。三校为浙江省开创省立大学、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之先河。在杭的最大政绩是兴办学校,提倡农桑,并开笃实的士风。
【注三】林典史,姓林名汝霖,字小岩,生卒年未详,福建侯官人,咸丰年间人仁和县典吏,为职位很低的官吏。太平军攻打杭城时,林及全家殉死(详细事节待查考),后清廷昭旨赐谥,并在孤山建祠祀之,诸如“烈士”云云。——“典史”,明清知县下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如无县丞、主簿,则典史兼领其职;“典吏”,则乃司道、府厅、州县所属吏员的通称,为清代之制。
【注四】乘桴于海一身客:“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欤]?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公冶长》)“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泰伯》)“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欤]?”(《宪问》)“(孔子)使子路反[返]见之(隐者),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微子》)“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八佾》)“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孟子·万章上》),“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孟子·万章下》)。——孔子亦有浓郁的隐逸情绪,只是他割舍和放弃不了救世情怀,故“知其不可而为之”,详待作《孔子的隐逸情绪与春秋思潮》,敝《孔子的好学精神》一文曰:
《论语》开篇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结篇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尧曰》)在指向世事人生的儒学中,基于“我”和本于“天下”的儒者,总是有一种难与调和的壮怀与悲凉:行之于世而不能,去之于世而不忍,现实之世事与仁义之我心,遂在“有道”与“无道”之间,演绎了二千五百年的孔门儒学。所谓“仁者安仁知[智]者利仁”(《里仁》)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述而》),世道如斯,累累若犬尚能内省自讼、知命安仁者,其惟孔子也欤?子曰:“不怨天,不尤[怣]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
【注五】雌雉山梁时几何:“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拱]之,三嗅而作。”(《乡党》)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卷八有《山雉》一诗,为孔子当时内外情境的绝好注脚,诗曰:“五步一啄草,十步一饮水。适性遂其生,时哉山梁雉。梁上无罾缴,梁下无鹰鹯。雌雄与群雏,皆得终天年。嗟嗟笼下鸡,及彼池中雁。既有稻梁恩,必有牺牲患。”另其卷十《首夏》、卷六十六《春日闲居三首》等诗也及之,《春日闲居》其二说:“时我亦潇洒,适无累与病。鱼鸟人则殊,同归于遂性。缅思山梁雉,时哉感孔圣。圣人不得所,慨然叹时命。”可谓两千年来解《论语》此章最佳切者!朱熹和近人杨伯峻等不得其解而委之以“疑有脱漏”,殊非,唯钱穆《论语新解》甚切之。“(山雉)色斯举矣,翔而后集……共[拱]之,三嗅而作”——予少在乡村山丘上常得此情景,此章叙事乃极为平实。
【注六】素隐未然行怪异:“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礼记·中庸》)“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季氏》)“夫子忤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微子》)“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欤]。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微子》)“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子路》)“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孟子·万章下》)“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孟子·万章下》)“孟子曰:孔子(曰)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孟子·尽心下》)
【注七】浮生夫子亦吟歌:“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述而》)“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述而》)“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阳货》)“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述而》)“(陈蔡之间)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蚤作,负手曳杖,逍遥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盖寝疾七日而没。”(《礼记·檀弓上》)“明岁,子路死于卫。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其萎乎。因以涕下。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殡于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间,予殷人也。后七日,卒。”(《史记·孔子世家》)
【注八】唐棣之花翩又返:“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子罕》)“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注九】风乎雩舞咏南山:“(曾皙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先进》)“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子曰……。”(《颜渊》)“雩舞”,因诗律而“舞雩”之倒装,“舞雩”故址在今曲阜县南,临水高地有坛,俪道元《水经注》卷二十五曰:“沂水北对稷门,一名高门,一名雩门,南隔水有雩坛,坛高三丈,即曾皙所欲风处也。”东汉王充《论衡·明雩》对此颇有见解,曰:
“《春秋》,鲁大雩,旱求雨之祭也。旱久不雨,祷祭求福,若人之疾病,祭神解祸矣。……
何以言必当雩也?曰:《春秋》大雩,传家左丘明、公羊、谷梁无讥之文,当雩明矣。曾晰对孔子言其志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曰:吾与点也!鲁设雩祭于沂水之上。暮者,晚也,春谓四月也。春服既成,谓四月之服成也。冠者、童子,雩祭乐人也。浴乎沂,涉沂水也,象龙之从水中出也。风乎舞雩,风,歌也。咏而馈,咏歌馈祭也,歌咏而祭也。说论之家,以为浴者,浴沂水中也,风干身也。周之四月,正岁二月也,尚寒,安得浴而风干身?由此言之,涉水不浴,雩祭审矣。
《春秋左氏传》曰:启蛰而雩。又曰:龙见而雩。启蛰、龙见,皆二月也。春二月雩,秋八月亦雩。春祈谷雨,秋祈谷实。当今灵星,秋之雩也。春雩废,秋雩在。故灵星之祀,岁雩祭也。孔子曰吾与点也,善点之言,欲以雩祭调和阴阳,故与之也。使雩失正,点欲为之,孔子宜非,不当与也。樊迟从游,感雩而问,刺鲁不能崇德而徒雩也。
夫雩,古而有之。故《礼》曰:雩祭,祭水旱也。故有雩礼,故孔子不讥,而仲舒申之。夫如是,雩祭,祀礼也。……推《春秋》之义,求雩祭之说,实孔子之心,考仲舒之意,孔子既殁,仲舒已死,世之论者,孰当复问?唯若孔子之徒、仲舒之党,为能说之。”
笔者以为,曾皙“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反映的乃是古代的修禊之事,未必全是祭祀性质而无半点风雅之意,也未必全是游赏性质而无半点祭祀意味,只是由祭祀发展而来的古老民间风俗而已(巫觋之风的存遗)。《周礼·春官》曰:“司巫掌群巫之政令: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国有大灾,则帅巫而造巫恒;祭祀,则共匰主,及道布,及蒩馆。凡祭事,守瘗;凡丧事,掌巫降之礼。男巫掌望祀、望衍、授号,旁招以茅。冬堂赠,无方无算;春招弭,以除疾病。王吊,则与祝前。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旱暵,则舞雩。若王后吊,则与祝前。凡邦之大灾,歌哭而请。”
汉郑玄注“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曰:“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熏草药沐浴也。”汉应劭《风俗通义》卷八则把修禊列为重要祀典,云:“《周礼》:“男巫掌望祀望衍,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禊者,洁也。春者,蠢也,蠢蠢摇动也。《尚书》:“以殷仲春,厥民析。”言人解析也。疗生疾之时,故于水上衅洁之也。巳者,祉也,邪疾已去,祈介祉也。”《后汉书·礼仪志上》曰:“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为大洁。絜者,言阳气布畅,万物讫去,始絜之也。”刘昭注之曰:“韩诗曰:郑国之俗,三月上巳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祓除不祥。”又曰:“蔡邕曰:《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自上及下,古有此礼。今三月上巳,祓禊于水滨,盖出于此。”——详参《后汉书·礼仪志上》、王利器《风俗通义校注》及赵洛《从修禊看王羲之的〈兰亭序〉》(《光明日报》2000/03/09)。
【注十】求仁无怨何须隐:“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述而》)“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子曰:不怨天,不尤[怣]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述而》)“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腾文公下》)“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注十一】沧浪濯缨清浊间:“如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孟子·离娄上》)白居易《白氏长庆集》诗吟沧浪自适者甚多,如卷五《答元八宗简同游曲江后明日见赠》曰“水禽翻白羽,风荷袅翠茎;何必沧浪去,即此可濯缨”;卷六《舟行·江舟路上作》曰“平生沧浪意,一旦来游此”;卷五十二《池上夜境》曰“但问尘埃能去否,濯缨何必向沧浪”;卷五十四《江上对酒二首》“久贮沧浪意,初辞桎梏身”;卷五十六《见殷尧藩侍御……因继和之》“境牵吟咏真诗国,兴入笙歌好醉乡;为念旧游终一去,扁舟直拟到沧浪”。
※※※ 西湖孤山“三林”诸联集录 ※※※
┉┉┉┉┉┉┉┉┉┉┉┉┉┉┉┉┉┉┉┉┉┉┉┉┉┉┉┉┉┉┉┉
以下放鹤亭联,吴棣华、范松上、林则徐撰或题:
华表千年,遗蜕可闻玄鹤语;
孤山一角,暗香先返玉梅魂。
梅花已老亭空鹤,处士长留山不孤。
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
┉┉┉┉┉┉┉┉┉┉┉┉┉┉┉┉┉┉┉┉┉┉┉┉┉┉┉┉┉┉┉┉
以下为放鹤亭旧联,王家冶、□□□、□□□、林则徐撰或题:
第三桥是苏学士堤,问夹浦垂杨,可似老梅冷淡?
不数武有岳鄂王墓,慨中原战马,何如野鹤逍遥。
风月无边,笑栗碌劳人,侣水上闲鸥不得;
湖山大好,问孤高处士,比吾家携鹤何如?
苍柳野亭开,居士身闲来放鹤;
湖山行处好,圣朝恩重莫骑驴。
我忆家风负梅鹤,
天教处士领湖山。
┉┉┉┉┉┉┉┉┉┉┉┉┉┉┉┉┉┉┉┉┉┉┉┉┉┉┉┉┉┉┉┉
以下为林和靖墓/祠联,张岱、李光泰、郭文垲、□□□、
虞文桂、□□□、吴芝瑛、陈若霖、□□□撰或题:
云出无心,谁放林间双鹤?
月明有意,即思冢上孤梅。
孤屿含光,千秋高隐;
巢居潜德,百代清游。
水清石出鱼可数,人去山空鹤不归。
我是香山旧居士,人称落地小神仙。
香掬冷泉,曲院孤山藏处士;
春逢巢鹤,平湖秋月照先生。
生前不系黄金带,死后空余白玉簪。
伊人亦云逝,寒华徒自荣。
祠傍水仙王,北宋尚留高士迹;
树成香雪海,西湖重见古时春。
大义秉纲常,千秋浩气昭云汉;
德星辉翰墨,万古文章灿牛斗。
┉┉┉┉┉┉┉┉┉┉┉┉┉┉┉┉┉┉┉┉┉┉┉┉┉┉┉┉┉┉┉┉
梅亭联,赵祖望、武曾保撰或题:
若问梅花消息,须待鹤归来。
梅横孤影自绝俗,山附高人亦可传。
┉┉┉┉┉┉┉┉┉┉┉┉┉┉┉┉┉┉┉┉┉┉┉┉┉┉┉┉┉┉┉┉
鹤冢联,秦锡田题:
终古吟魂恋,空山旧梦迷。
┉┉┉┉┉┉┉┉┉┉┉┉┉┉┉┉┉┉┉┉┉┉┉┉┉┉┉┉┉┉┉┉
以下为林社联,吴鸿宾、陆元鼎、杨临、
孝恂、□□□、邵章、郑孝胥撰或题:
为我湖山留一席,看人宦海度云帆。
教育及蚕桑,三载贤劳襄太守;
追随有梅鹤,一龛香火共孤山。
风流儒雅亦吾师,好作祠堂旁修竹;
神清骨冷无由俗,一生知己是梅花。
苍生不可赎,此老亦已葬,区区身后名,未足塞众望;
杭人悲太守,作社寄湖上,千秋姓林者,山水擅佳藏。
官余长物,冷树千株,胜地平分高士席;
眼底旧都,炊烟万户,苍生来往我公心。
平生不随波,吾气一何壮,于何见颜色,隔岸耸秋嶂;
文章易朽耳,在日即行状,为我问孤山,年来谁绝唱?
┉┉┉┉┉┉┉┉┉┉┉┉┉┉┉┉┉┉┉┉┉┉┉┉┉┉┉┉┉┉┉┉
以下林启墓联,□□□、周锡璠、□□□撰或题。其中第一联,
清李伯元在《南亭四话》卷五赞叹有加,上海书店影印本,1985/p307
树人百年,树木十年,树谷一年,两浙无两;
处士千古,少尉千古,太守千古,孤山不孤。
清福几身修,伴逋仙高隐、少尉孤忠,一岭梅花寻冷趣;
遗风三代上,继白傅呼宾、苏公判事,两堤杨柳系讴思。
债课蚕丝,担簦趋太守仁风,乐土更宏衣被利;
封崇马鬃,捋酒对西湖明月,梅花永荐墓门馨。
┉┉┉┉┉┉┉┉┉┉┉┉┉┉┉┉┉┉┉┉┉┉┉┉┉┉┉┉┉┉┉┉
以下现林社俗称林启纪念馆联,张学理撰:
两浙展宏图,桃李争妍怀太守;
孤山留片席,鹤梅对舞迓先生。
┉┉┉┉┉┉┉┉┉┉┉┉┉┉┉┉┉┉┉┉┉┉┉┉┉┉┉┉┉┉┉┉
林典史祠联,分别由朱砺金、董慎行、明德、吴廷康、戴槎、
沈景修、吴廷康、程钟瑞、薛时雨、蒯贺荪撰或题:
一命重朝官,劲草疾风终树节;
千秋依处士,寒梅孤鹤与招魂。
劲节抗冰霜,千树梅花皆玉照;
丛祠倚林麓,四山鹤唳即神弦。
上下五百年,处士忠臣各今古;
回环三十里,于祠鄂庙共湖山。
亘古气节,长在人间,两少保立地擎天,跻昔贤坐位可争,直教冷署留祠、明湖建庙;
旷览名山,幸埋忠骨,一家人捐躯报国,对圣主网常无忝,足壮清臣大义、处士先声。
梅鹤旧家风,抷土丛祠,香分一席;
湖山新祀典,忠魂毅魄,足并千秋。
泉冷古梅花,可与盟心惟白水;
亭空孤鹤影,居然埋骨共青山。
旧枝新干,晨夕写梅,欲从山外青山更长双峰撑劲节;
诗梦酒痕,苔茎结契,争羡阁边高阁永留半壁起层峦。
一片土本属通家,尚友古人继绝世,高踪曾为补梅写韵;
八百年预留此席,流水今日想入林,把臂应偕舞鹤同归。
大节媲阎公,取义成仁,国史于今尊县尉;
忠魂依处士,补梅招鹤,孤山终古属林家。
E. 宋代林和靖的事迹
民间传说的花神,以元月梅花最多,其中林和靖与梅花的关系之密切,堪称是个中之最。如果花神是以爱花的程度作排名,那么以「梅妻鹤子」的林和靖代表梅花,绝对当之无愧。林和靖(九六七~一○二八年),单名逋,字君复。北宋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年少之时,父母双亡,且体弱多病,他自称「久贫惭嗜酒,多病负穷经。」但他勤敏好学,通晓经史子集百家学说,而且长于书画,精于诗词,有《林和靖诗集》流传于世。世人所普遍称他为「林和靖」,乃是宋仁宗追赐给他的谥号「和靖先生」。
林和靖最突特、有名的事迹,就是「梅妻鹤子」。在他之前固然爱梅名士不乏其人,在他之后,爱梅之士不敢出头;谈爱梅,古往今来唯「他」独尊。
梅花不畏霜雪傲然独立的精神,加上林和靖「梅妻鹤子」的故事,构成了骚人墨客艺术创作的最佳题材;北宋诗人王淇的名作〈梅〉诗:「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足以说明这一点。
隐居孤山逍遥游
林和靖早年曾到各处游历,四十多岁返回杭州,选择在西湖旁的孤山隐居,直到他六十一岁去世之前,足迹连近在咫尺的杭州城,都不曾再踏入一步。他,活于孤山,死于孤山,葬于孤山北麓自宅旁,墓则是他自造的。临终前还留下一首〈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诗:「湖外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表明他「不求闻达、不求传世」的心迹,真是潇洒自在。
明末张岱的〈林和靖墓柱铭〉说:「云出无心,谁放林间双鹤?月明有意,即思冢上孤梅。」确能一针见血地镌刻出林和靖的风骨。
孤山在西湖的北面湖中,是葛岭山的一支,三十八公尺高,是西湖最低的山;东面连接白堤,西侧与西泠桥相接,由于孤立湖中,显得孤峰耸峙,故名孤山。林和靖在这里遍植梅树,每到梅花盛开时,每日只是赏梅、饮酒、吟诗、作词,怡然自得,后人因此称他「梅妻」。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梅以和靖为知已,可以不恨矣。」诚然是中肯之言,可为林和靖之爱梅程度,做最贴切的旁白。
林和靖在孤山的自由惬意,从他的隐居、闲游诗句,如〈秋日西湖闲泛〉诗云:「水气并山景,苍茫已作秋。林深喜见寺,岸静惜移舟。疏苇先寒折,残红带夕收。吾庐在何处?归兴起渔讴。」〈小隐自题〉:「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尝怜古图画,多半写樵渔。」及〈湖上隐居〉、〈湖山小隐〉等诗中,可见一斑。这样自适自在的生活,古往今来不知羡煞多少红尘骚人、世间墨客。元曲家马致远《隐士赋——题西湖》的套曲:「渔村偏喜多鹅鸭,柴门一任绝车马,竹引山泉,鼎试雷芽。但得孤山寻梅处,苫间草厦,有林和靖是邻家,喝口水,西湖上快活煞。」结尾一折说出他想和林和靖比邻而居的心境。
林和靖是北宋隐逸诗人,一生不娶不仕,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有"梅妻鹤子"之说。
杭州孤山多梅。每当腊风初度,便有暗香浮动,疏影横斜,玉蕊怒放,情境高雅,探幽揽胜者多往观赏。年复一年,便形成了孤山赏梅的胜迹。这里,曾是北宋诗人林和靖种梅养鹤隐居的地方。但林和靖的故乡却是在宁波奉化。
林和靖(967-1028)名逋,字君复,宁波奉化黄贤村人。因他四十多岁后长期隐居杭州孤山,直到八十三岁死于孤山,葬于孤山,时人多误以为他是“钱塘”人。
林和靖少年好学,诗词书画无所不精,独不会下棋。常对人说:“逋世间事皆能之,唯不能担粪与着棋。”他性情淡泊,爱梅如痴。在故里时唯以读书种梅为乐。相传,他于故居前后种梅三百六十余株,将每一株梅子卖得的钱,包成一包,投于瓦罐,每天随取一包作为生活费,待瓦罐空了,刚好一年,新梅子又可兑钱了。他种梅、赏梅、卖梅,过着恬然自乐的生活,常在梅园里独自吟哦,写过许多有名的梅花诗,如: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林和靖爱梅,亦爱四处游学,足迹遍于江淮之间。到四十多岁时,便结庐于杭州孤山。孤山傍湖,山不高而清秀。他绕庐植梅,依山种树,以种梅为乐。凭林和靖道德文章,高官厚禄不难立致。但他泰然隐居,绝意仕途,甚至宋真宗赵恒闻其名,请他去给太子教书,这一千载难遇的美职,也被他一口拒绝。在他临终时还为此而自豪。他在绝笔诗中写道: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秋色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朝野之士仰慕他高风亮节,纷纷慕名前往拜访,但他绝不回访。相传,他从家乡奉化带去两鹤,被他驯化,善知人意,会买菜报讯。纵之飞入云霄,盘旋于西湖山水之间,尔后复归笼中。林和靖爱逾珍宝。他常泛小舟游西湖诸寺院,每有客至,小童即延入小坐,开笼纵鹤。在西湖游览的林和靖见家鹤飞翔,便知有客来访,即掉小舟而归。传说,在林和靖死时,他养的这两只鹤在墓前悲鸣而死。他在一首咏鹤诗中写道:
皋禽名祗有前闻,孤引圆吭夜正分;
一唳便惊寥泬破,亦无闲意到青云。
林和靖终身不娶,以种梅养鹤为乐。时人说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梅妻鹤子”的佳话因而留传千载。这只是他人生的一面。他人生的另一面还是情怀绵绵。这在他写的《长相思》这首著名的词里可以看出: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别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林和靖对故乡的怀恋之情,亦常见笔端:“半夜月欲落,千山人忆往。”“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殷殷思念屡溢言表。
林和靖的一生是隐居的一生,也是他刻意学术的一生。他写的诗,风格独特,清新自然,尤多奇句。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称赞他:“风格固若厚,文章到老醇。”著名诗人欧阳修、黄庭坚都很欣赏他那清新奇特的作品。但他不想以诗传世,故随写随丢,传下来不多。经后人搜集,仅得诗词三百余篇,题名《林和靖诗集》。
林和靖的节操和学识很得宋真宗的赏识,曾赐号“和靖处士”。死后,宋仁宗赵祯也“赐谥和靖先生,赙粟帛”。
林和靖虽隐于孤山,死于孤山,葬于孤山,但他故乡黄贤村,连妇孺皆知这位“梅鹤太公”。人们对这位先贤的尊敬,历千年不衰。旧时族规定每年清明轮番去孤山扫墓,并一直保持到解放后五十年代。
F. “松妻鹤子”指的是那个诗人啊他有名的诗句有那些
宋代林和靖
西湖-放鹤亭和林和靖墓
放鹤亭初建于元代,为郡任陈子安为纪念林和靖而建。现亭为1915年重建,面阔8.75米,进深8.85米,重檐携三灶。亭中有《舞鹤赋》刻石一块,文章为南北朝鲍照所著,字迹系清康熙帝临摹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所书。全赋466字,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鹤的美丽动人的形象和能歌善舞的才能。碑通高2.4米,宽2.94米。碑上有巨樟覆盖,其前构筑石栏,面临里湖。亭外植梅,为湖上赏梅胜地。
放鹤亭旁还有林和靖墓,墓畔曾有林和靖生前所养“鹤皋”的鹤冢。这里曾被誉为“梅林归鹤”,系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林和靖(967--1028),名逋,字君复,钱塘(今杭州)人,是北宋隐逸诗人,居孤山二十年,一生不娶不仕,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有“梅妻鹤子”之说。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咏梅名句,流传至今。
疏影横斜水轻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G. 求林和靖〈山园小梅〉的赏析。
逋《山园小梅》赏析
●原文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背景简介
林逋(967~1028),钱塘人。北宋诗人。他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正是他对梅花有着异乎寻常的感情,才能写出这首流传久远的咏梅绝调来。
此诗之妙在于脱略花之形迹,着意写意传神,因而用侧面烘托的笔法,从各个角度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这种神韵其实就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此诗一出,后人奉为咏梅的绝唱。
《山园小梅》这首诗它是宋代诗人林逋的一首名诗。林逋是北宋初期的一个诗人,他的字叫做“和靖”,人们称他林和靖。他隐居在杭州西湖的孤山,一生也没有娶妻子,但他又非常喜欢梅花,以梅为妻,加之他非常喜欢白鹤,他养了很多白鹤,以鹤为子,所以有“梅妻鹤子”之称。他写了很多歌颂梅花的诗歌,其中《山园小梅》是非常突出的一首。
“众芳摇落独暄妍”,梅花它是开在冬天和春天相临的时候。“众芳摇落”梅花暄妍,“暄妍”就是风景非常美好。“占尽风情向小园”,把整个小园里的风情都占有了,一开始就把梅花写得很不一般。下面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是写这个梅枝稀稀疏疏的,在这个清清的水倒映之下映入清清的水上。“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写的梅香,在这个朦胧的月色之下阵阵的梅香飘浮过来。所以他一句写梅的姿态,一句写梅的幽香,这两句是非常有名的句子。后来南宋词人姜白石,他就以“疏影”和“暗香”作为词牌的名称写了两首歌颂梅花的词。那么下面他接着写的“霜禽欲下先偷眼”,这个“霜禽”有两种说法:一个就是它是冬春时候霜有冷的意思,一种说霜是白的意思。“霜禽”有人联系到林和靖他特别喜欢白鹤,所以可能是指的白鹤,这样理解也是可以的。“霜禽欲下先偷眼”“先偷眼”写得非常形象,特别是这个“偷眼”偷偷地窥看一下。说这个“粉蝶如知合断魂”,蝴蝶如果知道如此美好的梅花的话,它一定快活地要晕了。“断魂”就是销魂,销魂就是一个人的感情极端的快乐,或者极端的悲伤,这里是指极端的快乐。因为春天的蝴蝶它是不能看到初春时候的梅花的,如果粉蝶看到如此好的梅花的话,可能是要快活极了、高兴极了。最后诗人说“幸有微吟可相狎”,有这种在这个梅花前面,在淡淡的月色下面,诗人非常高兴地吟诗。“不需檀板共金樽”,不需檀板啊金樽啊那些华丽的高贵的东西,在这种非常美好的梅花和非常幽香的梅香下面诗人自我沉醉、自我欣赏、自我吟诗,这是最佳的境界。所以在咏梅的诗歌当中,这首诗是非常突出的一首诗歌。特别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句,欧阳修是特别推崇,认为这句诗歌在咏梅诗中是最杰出的。所以林和靖的这首《山园小梅》,在我们整个中国的咏梅诗歌当中也是一枝独秀的。
这个林和靖的一生是非常特殊的,他一生隐居在西湖孤山,20多年都没有到杭州城市里去窥一窥,这也是他非常难得的。他这首诗歌体现了他追求高洁、一尘不染的这样一种情怀。他不跟世俗相沾染、不同流合污,玉洁冰清。当然他这个完全的离开社会、离开人世隐居到孤山这一点我想我们现在生活中是做不到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但是他追求那种高洁的情怀,追求那种在梅花的描写当中所寄托的那种人生的追求,这一点我们还是可以学习的。
H. 浙江省的古墓景点有哪些
杭州西湖风景区、河坊街、西溪湿地、宋城、灵隐、杭州乐园、未来世界、杭州野生动物世内界容、千岛湖等等
杭州人文景观
白塔 灵隐寺 文澜阁 凤凰寺 岳王庙 六和塔 净慈寺 于谦墓 飞来峰像 天竺三寺 抱朴道院 西泠印社
杭州碑林 盖叫天墓 张苍水祠 秋瑾墓 浙江省博物馆 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丝绸博物馆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章太炎纪念馆 龚自珍纪念馆 苏东坡纪念馆 吴昌硕纪念室 李叔同纪念室 马一浮纪念馆 黄宾虹纪念馆
放鹤亭和林和靖墓 潘天寿纪念馆 西泠桥和慕才亭 杭州革命烈士纪念馆 杭州西湖四大名园 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 古纤道
杭州自然景观
烟霞三洞 孤山景区 玉泉观鱼 杭州花圃 杭州植物园 杭州动物园 太子湾公园 黄龙洞圆缘民俗园
新西湖新景指南
西湖北线景点
新西湖风景
乌龟潭
杨公堤的六桥
西溪湿地
杨公堤的历史
杨公堤赏鉴指南
杨公堤风情
梅家坞茶文化村
新湖滨
湖西乡野风光
南山路的风雅
万松书院
雷峰塔
新西湖总体鸟瞰图
坐观新西湖十二佳处
西湖山林景点
新西湖三十六景
I. 含梅的诗句有哪些
1、笑时犹带岭梅香
宋
苏轼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2、带雪梅初暖
唐
孟浩然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得青字》
3、梅芳带雪花
唐
高正臣
《晦日置酒林亭》
4、我问带湖梅
宋
韩淲
《水调歌头·新月已如许》
5、梅英犹带春朝露
宋
赵令畤
《蝶恋花·锦额重帘深几许》
6、一朵江梅春带雪
宋
赵鼎
《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7、更带梅香潜入
宋
汪莘
《水调歌头·酿秫小春月》
8、肥梅天气带衣慵
宋
卢祖皋
《浣溪沙》
9、图梅带润轻沾墨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晓起回文》
10、往往亦带梅公酸
宋
苏轼
《欧阳晦夫遗接?琴枕戏作此诗谢之》
11、梅市渔歌带月闻
宋
陆游
《出游》
12、探梅吟罢带花回
宋
文天祥
《山中再次胡德昭韵》
13、梅残带雪吟
宋
陈杰
《和叶宋英》
14、寄梅须带雪枝苔
宋
董嗣杲
《陈石泉送诗走笔次韵》
15、梅梢带雪下昭阳
宋
高似孙
《琵琶引》
16、种梅地冷带苔痕
宋
高翥
《拜林和靖墓》
17、溪梅带雪香
宋
李斯立
《句》
18、雪带梅香上舞衣
宋
秦观
《次韵裴秀才上太守向公二首》
19、入帘飞雪带梅香
宋
秦观
《早春》
20、雪中梅带春来
宋
丘葵
《观物》
21、梅梢带雪微微拆
宋
邵雍
《依韵和陈成伯著作史馆园会上作》
22、梅艳凌霜带雪余
宋
史公亮
《雁湖》
23、春在梅梢带雪寒
宋
释如净
《颂古八首》
24、江南梅早多红带
宋
田锡
《对酒》
25、诗带梅来特地香
宋
王遂
《寄刘后村王癯轩》
26、梅好带花移
宋
王汶
《有怀蔡贯之子与》
27、梅艳凌霜带雪余
宋
魏了翁
《李参政生日》
28、移梅带雪锄
宋
吴锡畴
《次韵谢元寿》
29、语带梅坡不尽香
宋
徐似道
《和诚斋跋梅坡诗卷》
30、江梅带雪状
宋
杨公远
《春夜雪再用韵十首》
31、移梅带月锄
宋
杨公远
《次程斗山村居韵十首》
32、带月暗欺梅
宋
杨时
《晚泊遇雪》
33、犹带岭外梅花香
宋
姚勉
《梁新恩送龙涎香杯》
34、梅带将开未开色
宋
曾几
《探梅》
35、梅应带蒂栽
宋
赵蕃
《正月十三日过邓师契邂逅伯山在焉师契置酒因》
36、长是疏梅带雪看
宋
郑刚中
《早春》
37、自笑梅翁语带酸
宋
周必大
《二月十七日葛守钱粹出所和胡邦衡羊羔酒诗再》
38、窗梅犹带旧精神
宋
朱南杰
《春日呈{左山右肃}岩》
39、江梅带雪香
宋
邹登龙
《题杜少陵草堂图》
J. 放鹤亭怎么样
来孤山玩,吟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来到这里~~~放鹤亭是为纪念宋代隐居诗人林和靖而建,他有梅妻鹤子之传说~~~以下摘自:http://ke..com/view/275632.htm放鹤亭位于孤山东北麓,是为纪念林和靖而修建的。林和靖(967-1028),名逋,字君复,钱塘(今杭州)人,北宋诗人。林和靖长期隐居孤山,终生不娶也不出仕,平时除了作诗绘画外,喜欢种梅养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有“梅妻鹤子”之说。 他死后便葬在孤山北麓。传说他养的那只鹤也在墓前悲鸣而死,人们将它葬于墓侧,取名鹤冢。放鹤亭最早为元代郡人陈子安所修建,明嘉靖年问钱塘县令王代又加以扩建。现在的放鹤亭是1915年重建的。平台宽阔,栏杆精巧;亭内有联,有曰:“水青石出鱼可数,人去山空鹤不归 ” 有曰:“山外斜阳湖外雪,窗前流水枕前书”,点明放鹤亭景物,而林则徐的“世无亦草能真隐,山有名花转不孤”则含意幽深,令人心不胜揣摩。亭内石壁有《舞鹤赋》行书刻石一块,面朝东北,长方形,通高2.4米,宽2.94米,上有巨樟覆盖,其前构筑石栏,面临西湖。碑文取自南北朝鲍照作的《舞鹤赋》,全赋466字,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鹤的美丽动人的形象和能歌善舞的才能。字迹系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帝南巡杭州至此临摹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手迹所书,字体圆劲透逸,布局疏朗匀称。碑上还有“康熙御笔之宝”、“万岁作暇”等三印,似见风流皇帝的神采。四周边阴刻云、龙、火焰、宝珠作为装饰。亭东有两株高可参天的大树,浓荫之下,就是林逋的墓庐。墓亦草草,环石围砌,青草封顶,惟四下梅花拥卫,鹤冢相伴,至死也不失风雅。张岱《林和靖墓柱铭》:“云出无心,谁放林间双鹤。月明有意,即思冢上孤梅”,倒也镌刻出林逋的风骨。放鹤亭一带是西湖孤山赏梅胜地,左右已广植腊梅,一直延伸到西泠桥堍。每到严冬早春,寒梅怒放,清香四溢,成为一片香雪海。这里曾被誉为“梅林归鹤”,系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