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观沧海的主旨句并赏析

观沧海的主旨句并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2-13 12:43:45

① 观沧海的主旨句是什么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应该为此文的中心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
也描写曹操想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② 观沧海的主旨句是什么

《观沧复海》的主旨句:日月之行制,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写出了大海气吞日月星辰的气概,好像银河和日月都出自其中,表达了大海包容万物的胸怀,暗含了作者想要平定中原、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望采纳~

③ 观沧海的主旨句

《观沧海》的主旨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译文:。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这句话写出了大海气吞日月星辰的气概,好像银河和日月都出自其中,表达了大海包容万物的胸怀,暗含了作者想要平定中原、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3)观沧海的主旨句并赏析扩展阅读

公元207年,曹操率大军征讨乌桓;九月,得胜班师。在归途中,他登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的碣石山,东望大海。沧海,在他的眼前;但天地,却在他的胸怀里。一时间,曹操心潮澎湃,意气难平。他大笔一挥,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观沧海》。

这是一首写景诗,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整篇诗歌,纯粹写景,没有一个字在表达情感。但同时,这也是一首抒情诗,所有的景物,都在诉说着一个王者的伟大情怀。观:吞吐天地不是神。

在高高的碣石山上,曹操看到的难道仅仅是沧海?不,是整个天下!他征战了十多年,终于击败群雄,统一北方。曾经,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地方官——“顿丘令”,现在却即将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

那个名义上是“天下共主”的汉献帝,只不过是一个傀儡。碣石山不是最高的山峰,丞相不是最高的统治者,北方也不是整个中国,但当时,在曹操眼中,这一切,已然是囊中之物!所以,在山顶上,他看的不是海,而是整个天地万物!

天地万物,数不胜数,争奇斗艳;因此,他的诗,意境开阔,变化不定。“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水,波动起伏;山,伟岸峥嵘;水动而山静,但水的动态,有静之态;山之静态,有动之势!一水一山,一动一静。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水,波涛不平,其性柔弱,山,危然不动,暗藏杀机。社会岂不也是如此?山与水,确定而又不确定,诗意也随之起伏跌宕。“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冬之际,天地一片肃杀,但万物求生的意志却仍未消亡。

那个乱世,战争四起,但人们仍然在努力地生活,渴望和平、幸福与安宁。“树木丛生”,是万物求生的意志;“百草丰茂”,是生命绽放的美好。“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风肃杀冰冷;但汹涌的波浪却是热情的回应。

人生充满苦难、艰辛与挫折,但对于真正的英雄而言,那只不过是一种激励勇气与斗志的道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晨辰,在大海中浮沉,真的如此。——不!那是整个天地万物,宇宙苍生,在诗人的胸怀中浮沉!

④ 《观沧海》的文章主旨是什么

观沧海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主旨
体现诗人博大浩瀚的情怀以及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表达了作者一种豪迈的情怀。
2、原文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译文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4、创作背景
这组诗当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东汉末年,正当军阀逐鹿中原之时,居住在辽西一带的乌桓强盛起来,他们南下攻城掠地,成为河北一带的严重边患。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当时,曹操处于南北夹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盘踞荆襄的刘表、刘备,北有袁氏兄弟和乌桓。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曹操采用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征,五月至无终,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借乐府《步出夏门行》旧题,写了这一有名的组诗。
5、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为“魏武帝”,庙号“太祖”。事迹见《三国志》卷一本纪。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

⑤ 《观沧海》的主旨句是什么

1、《观沧海》的主旨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这句话写出了大海气吞日月星辰的气概,好像银河和日月都出自其中,表达了大海包容万物的胸怀,暗含了作者想要平定中原、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⑥ 观沧海写出这首诗的主旨

主旨:诗人通过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原文:

作者:曹操

朝代:三国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6)观沧海的主旨句并赏析扩展阅读:

开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把抒情主体的形象推到突出显眼的位置,将碣石山踩在脚下,沧海风云尽收眼底。高瞻远瞩,气概豪迈,充分显示了诗人的阔大胸襟。

诗人用“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绘俯视全景。海波动荡,暗合诗人处在动荡不安、风云变幻的时局中难以平静的心情。

而山岛“竦峙”——巍然屹立,渲染了一种威严的气氛,使人感到:正是在诗人的静观默想中,一种一统中国的力量正在逐步增长,势不可当。

“树林丛生,百草丰茂”承“山岛竦峙”句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承“水何澹澹”句来,这四句诗借景物描写进一步申足了诗意。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虽然是沿例套用了乐曲中的终止句,但在本诗中,却恰与诗境融为一体,天衣无缝。诗人这次北上平定乌桓,目的是要解除即将挥师南下成就统一大业的后顾之忧,当然“幸甚至哉”了,为什么不“歌以咏志”呢?

综观全诗,诗人用秋风萧瑟之际的沧海风云来表现自己处在动荡不安,风起云涌的时代那种无法平静的心情,并抒发自己灿若日月星辰的凌云壮志,可谓气魄雄伟,匠心独运,刚健沉雄,巧夺天工。

⑦ 观沧海主旨句赏析,,各位亲们,跪求,help me..

赏析
以下六句实写观海之所见,此时的曹操看到的一切景象都如同他此刻的心情一样美好。“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何:何其,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高高耸立。 竦,同“耸”,高。峙:立。萧瑟:秋风吹动草木的声音。 洪:大。意思是“海水荡漾多么辽阔,山岛耸立于水的中间。树木葱葱遍地生,百草繁密又茂盛。阵阵秋风瑟瑟响,激起大海滔天浪。”沧海之景,在曹操看来,是多么的辽阔、壮丽啊!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的是俯瞰沧海的全景;“树木”、“百草”二句写的是静景,是近看所见之景,是特写;“秋风”、“洪波”二句写的是动景,是远观所见之景,描写先总后分,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为下文展开想像打下了伏笔。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星汉:指银河。这四句的意思是“匆匆远行的日月,就好像出自大海之中,灿烂无比的满天繁星,就好像出自大海间。”这四句是虚写,写的是诗人看到海水汹涌浩荡所想像出的景象。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则是直抒胸臆之笔,意思是“庆幸庆幸多庆幸啊,我吟诗作歌抒豪情。”能远征到此,“临”碣石山,且有闲情逸致“以观沧海”,非胜利者莫能为之也。

这首诗写景由近及远,由实到虚,动静结合,虚实并用,层次分明,状尽大海浩淼无垠、吞吐日月的宏大气势,实际上是极写诗人那如“沧海”般的情怀,抒发了诗人决心消灭所有残敌,誓统中国的壮志豪情。

诗句句写景,实则句句抒情,诗词人把自己远眺大海时涌上心头的那种豪情壮志寄寓在景物的描写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语),本诗词很好的体现了写景诗的这一特点,堪称写景诗的上品,也应是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写景和我们作文写景状物的典范,很值得大家细品、学习和借鉴。

⑧ 找出观沧海中的主旨句,并简要赏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出了大海气吞日月星辰的气概,好像银河和日月都出自其中,表达了大海包容万物的胸怀,暗含了作者想要平定中原、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⑨ 观沧海主旨句是什么 作简要分析

想到中原地区已经平定,北伐乌桓也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北方统一即将实现,心情该是何等激奋!这时,诗人的目光注视着海上的岛屿,眼前是一派生机盎曹操在取得一连串的战争胜利之后,他觉得自己的雄图伟业犹如这树木百卉一样,生机勃发,也为这洪波涌起的大海,充满生命的活力。以下,诗人又展开其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的运行好像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像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请看,这就是大海的气魄,大海的胸怀。真是太壮观、太奇伟了。
《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虽然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

⑩ 找出《观沧海》中的主旨句,并作简要分析。谢谢各位学霸们啦。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