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儿童阅读赏析

儿童阅读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2-13 08:14:28

❶ 小班阅读欣赏活动中的几种形式

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阅读欣赏活动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策略,以期获得教育成效。 一、小班幼儿在阅读欣赏活动中的特征分析 大多数幼儿对阅读欣赏活动兴趣不是很浓,缺少“读书”的经验往往欣赏一两遍就有些不耐烦了,出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倦怠行为,这与其年龄特征是息息相关的。 从认知方面看,幼儿的大部分知识来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主要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和其他一些活动来传授知识,这符合蒙台梭利的教育观点“儿童的本质是积极的,他们本能的喜欢和需要探索与学习,他们的认知结构和知识仓库是其自身在与客观环境中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自我建构的。”所以,单一的阅读欣赏行为是不会唤起幼儿的兴趣。 从情感方面,小班幼儿活动的动力来自内在的需要,包括享受、自由娱乐的需要。因而,愉快性是幼儿活动的基本法则。从阅读欣赏角度看,幼儿对图书、汉字本身的兴趣不大,但对美丽的图画、动听的故事、恰当的模仿动作等确有浓厚的兴趣。幼儿无法忍受成人式的“读书方式”,他们对不同的活动方式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兴趣。因此,开展阅读欣赏活动时,如何针对幼儿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就显得特别重要。 二、小班阅读欣赏教学活动中的几种形式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完整结合。教学艺术是通过教师自身的形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手段的巧妙结合。陶行知先生的“迷、悟、爱”育才三方针明确指出,只有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由“迷”进入“爱学、乐学”的境界。而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与教育与生活、游戏之中”。我们把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入手,创新了几种阅读方法。 1、词曲演唱法 运用音乐的教育手段,可帮助幼儿进一步体验儿歌中的情境,感受儿歌中表现的情感,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如,在学习儿歌《大苹果》中,教师首先让幼儿欣赏歌曲《大苹果》,孩子们在优美的音乐中学唱了歌曲,而且歌词是与儿歌中的词句是一样的,孩子们尽情的用自己的情感表现一个大苹果的样子,兴趣一直较浓。再如,在儿歌《小蚂蚁》的学习中,孩子们在欣赏了一两遍后,老师播放了《小蚂蚁》的歌曲,孩子们的兴趣一下高涨了许多,他们在生动的音乐中把自己刚欣赏的词句演唱了几遍,还想唱呢,让孩子们再将阅读活动穿插其中,边说边唱,孩子们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儿歌内容,欢快情绪贯穿始终。孩子们在优美的旋律里学习汉字、词语,进行阅读,真是妙趣横生。 2、故事情境法 欣赏文学作品是感知理解文学作品,并尝试艺术地建构语言方式的行为。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的构成,它带有口头语言的特点,却不同于口头语言,而是艺术语言的集合体,对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特别的意义。而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更是受到幼儿的喜爱,他们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语言、动作特点等,有着天然的喜好。教师充分利用了幼儿的这一特点,在儿童阅读欣赏中适当的加入了一些故事情节,极大的调动了幼儿的欣赏兴趣。如在欣赏儿歌《小蝌蚪》中,教师讲述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孩子们一直跟随着故事情节,为小蝌蚪能不能找到妈妈而担心,最后终于找到了小蝌蚪的妈妈—青蛙妈妈,孩子们顿时欢呼雀跃起来,而此时,老师适时在引导幼儿欣赏儿歌《小蝌蚪》:小蝌蚪儿小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来了,来了,我来啦。”来了一只大青蛙。孩子们用故事中的情趣语言阅读欣赏这首儿歌,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 3、看图讲述法 看图讲述法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听读游戏识字中的图画色彩鲜艳,有较强的艺术性、科学性。幼儿观看图片,要把看到的、想到的内容创造性的表达出来,要通过说、讲来达到目的。说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幼儿参与看图说话的积极性,满足幼儿说话的需求,多给幼儿以鼓励,多给他们创造说话的机会。教师的提问设计也要讲究艺术,要对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了如指掌,才能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如我们在欣赏儿歌《小白鸽》、《天上有个雷公公》等课文之前,先让幼儿观看课文中的图画,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各类型的提问。如描述性的提问:小朋友从《小白鸽》这幅图画中,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问题比较直观,一般的孩子都可以回答。如一个小朋友说:我看到了小哥哥、小妹妹,还有一只小白鸽,在哥哥的手上。也有个别幼儿只说出一两种,教师也应进行及时鼓励,从而培养幼儿的讲述兴趣和自信心。还可以进行一些想象性的提问:小朋友,你们想一想,哥哥和小妹妹在干什么?这是画面以外的内容,幼儿必须通过设身处地的想象才能回答。这一过程可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想象与推理能力。如有的幼儿会回答:小妹妹想和小白鸽做朋友,她想喂喂它等。教师可以进行追踪似的提问:她应该用什么办法能和小白鸽交朋友?幼儿的想象进一步开阔,问题答案也较多。经过了这一过程,幼儿对画面内容有了比较完整地认识,在阅读欣赏时就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了。 另外向幼儿展示的画面还包括投影、录像,它能生动地再现某一生动情节。利用媒体,化抽象为形象,化模糊为直观,把万事万物展现在小朋友面前。如学习《五只小松鼠》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内容,制作了五只小松鼠的幻灯片,把小松鼠调皮可爱的样子展现在小朋友面前。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学习儿歌,理解内容也就容易了。 4、肢体动作表演法 在幼儿的艺术教育中,幼儿的创作过程是他们表现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富有个性与创造性的表达。这在《纲要》中有所体现。在幼儿的阅读欣赏活动中,老师用艺术教育领域中的肢体动作表演与儿歌中的词句相结合,使幼儿在阅读欣赏过程中,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表达感受儿歌,让幼儿饶有兴趣的学习。这有别于音乐教学中的韵律活动,前者是根据词句来表达,后者是依据一定的音乐韵律。而二者的共同点都是能够自如的运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进行再创造和创造性表现。如在第一册《飞机》〉中,教师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儿歌中的内容,孩子们做自己的独特动作表现着儿歌内容,做得生动而形象,他们把小飞机的样子表现了出来,教师再把自己的动作让幼儿看,让一幼儿与老师共同表演“往下落,坐上去,往上抬,飞起来,飞到天上下不来。”在与幼儿的共同表演中,孩子们分享着共同的愉悦。孩子回到家中与自己的爸爸一起欣赏儿歌后再做这些动作,自然,欢乐的氛围萦绕着他们,而我们的欣赏活动也在其中获得了良好的成效。 另外,在阅读欣赏活动中,相应的环境布置、教师的互动性指导、语言暗示等方式也发挥着不同的教育作用。 经过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深切感受到“婴幼儿科学汉字教育”教学为幼儿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培养了幼儿的良好阅读习惯,教给了幼儿阅读的方法,提高了幼儿的阅读能力。幼儿通过阅读,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开阔了自己的视野,走上了良性学习的习惯。幼儿的阅读能力培养是一个值得我

❷ 儿童诗 赏析该怎样写

儿童诗的欣赏及其写作
一、什么是儿童诗
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是以儿童为对象的,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使用最富于感情、最凝练、有韵律、分行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成人创作的儿童诗以及儿童创作创作的诗歌
儿童诗的作用主要是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儿童的的想象力、思维能力,提高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
二、儿童诗的特征
(一)童心童趣
由于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儿童诗必须逼真地传达出孩子们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以激起小读者感情上的共鸣。例如,圣野的《夏弟弟》就是一首饱含着童真的激情去描摹夏天绿意的诗,诗人把夏天比喻成爱爬竿子的绿孩子,由衷地赞美他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可爱的绿颜色!”表面上诗人在赞美大自然那绿的生命力,实际上是在赞美“为了/祖国四个现代化,在洒满绿阴的窗口,勤奋看书的学生,……”这些学生才是夏天真正的充满绿意的风景。这样不仅可以让儿童受到美的熏陶,更能增加儿童对知识的渴望,对生命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
儿童诗所抒发的儿童情感,往往洋溢着盎然的儿童情趣,不仅能使儿童们从中获得关照和愉悦,也能把成人读者带回那童心萌动的情景中,重温儿时的梦。如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的作品《十四岁,蓝色的港湾》(膝毓旭)写出岁这一特殊年龄段儿童对爱的理解、心事与天真、性格差别、心中的渴望,以及他们的理想与冒险精神等等,情感抒发得自然、贴切、生动、有趣。其中有这样的诗句:“要说男孩子勇敢真是勇敢,就是枪子飞来也不眨眼;要说女孩胆小真够胆小,看见豆虫一蹦老远。希望多有几个叹号,叫大人们都刮目相看,可脑子里问号总也拉不直,古怪的问题常让老师为难。……”诗人于幽默风趣的描写中,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渲泄出来,使人感到这就是活泼快乐的儿童所具有的,盎然的儿童情趣溢于言表。
应当注意的是,儿童诗中盎然的儿童情趣是儿童生活中本来固有的因素,只不过是由儿童诗人采撷发现并进行了形象化的描摹而已,而不是生硬的外加的成分。
(二)儿童式想象
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因此,儿童诗必须以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创造优美的意境,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诗的题旨。这就要求儿童诗要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灵和儿童对话。如邵燕祥的儿童诗《小童话》:“在云彩的南面,/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群树叶说:我们想/像花一样开放。/有一群花朵说:我们想/像鸟一样飞翔。/有一群孔雀说:我们想/像树一样成长。……”诗歌起语就把小读者从现实引发到想象中的“遥远的地方”,并在想象中完成“叶子花”、“小蝴蝶”、“孔雀杉”这些美丽形象的再创造,展开丰富的遐思。然而诗人的用意也不仅在于此,而是继续和孩子一同展开想象的翅膀,由物及人感悟出诗意之所在。“遥远的地方”是“傣家的村寨”,“那花朵,蝴蝶和孔雀杉/都变成小姑娘”,从想象的世界再回到现实,而这现实中傣家小姑娘的美丽形象仍然需要小读者进一步地联想,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
(三)构思新颖巧妙
儿童诗所抒发的情感不论在丰富性上,还是在深刻性上,都远不如成人诗歌,这是儿童的情感特点所决定的。如何才能在不甚宽阔的情感层面上表达情趣并创造独特的表达效果呢?这主要依赖于构思的新颖巧妙。这种依赖于生活积累和儿童式的想象的构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诗的艺术水平。如任溶溶的《爸爸的老师》,在同类题材的情感挖掘上并无太大的创意,但却依然是同类题材作品的典范之作。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作者创造了一种新颖巧妙的构思模式,达成了别具一格的表达效果。又如舒兰的《虫和鸟》:“我把妈妈洗好的袜子,/一只一只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了一只多足虫,/在阳光中爬来爬去。/我把姐姐洗好的小手帕,/一条一条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一群白鹭鸶,/在微风中飞舞,飞舞。”在生活基础上的大胆想象,依赖这种想象的巧妙构思,使平凡的生活现象变成一种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
(四)语言天真而精粹
诗是语言的艺术。深刻的思想、鲜明的形象只有用凝练、形象、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现,才能成为诗。儿童诗应为儿童学习驾驭语言提供优良的条件,让儿童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丰富语汇,提高他们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如刘饶民的《大海的歌》中《大海睡着了》:“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它睡熟的鼾声。”寥寥数语就把静谧安详的大海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且用拟人的手法,以极其准确的措词“抱着”、“背着”、“鼾声”形象地描绘出大海这位“母亲”熟睡时的优美的体态。经常吟诵此类诗,儿童不仅可以提高审美能力,还能从中学习并提高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
儿童诗优美的语言,除了词语的锤炼要准确恰当外,诗的声音节奏更应具有音乐性,即诗的音韵要有美感效应。美学专家朱光潜先生说:“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学意义反在其次。文学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
儿童诗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押韵和节奏上。通过韵脚的变化、句式的错落有致,既兼顾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同时又可使诗歌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形成全诗的回环整齐的美感。年龄愈小的儿童,阅读的儿童诗的韵脚应愈整齐。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和《春天在哪里》等诗歌中那鲜明的节奏感,都给人以读诗如唱的明快感觉,使儿童激动之余获得美感。
(五)意境童稚而优美
感情与形象的结合构成了诗的意境。意境同样是儿童诗应该刻意创造的,而且应以营造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为目标。人们常说“情景交融”,即诗的感情应当附丽于形象。只有把真实的儿童感受通过形象含蓄地表现出来,而不是抽象地呼喊,这种儿童诗才具有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也才能感动儿童。如刘饶民的《月亮》:“天上月亮圆又圆,/照在海里像玉盘。/一群鱼儿游过来,/玉盘碎成两三片。/鱼儿吓得快逃开,/一直逃到岩石边。/回过头来看一看,/月亮还是圆又圆。”在月照大海的静态美景中,通过鱼儿的“逃”和“看”的动态加入,在精巧的构思中,创造出一群小鱼儿戏水观月的优美意境,既有童话般的境界,又有盎然的童趣。
三、儿童诗的分类
在类别的划分上,儿童诗与一般诗歌大体相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表现手段的运用方面,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类。从押韵、分行的角度,可分为韵律体诗和散文体诗两大类。但由于儿童诗的涵盖面比较广,常常以诗的外壳包容儿童文学其他样式和内容。因此,可把儿童诗分为童话诗、寓言诗、科学诗、故事诗、讽刺诗、题画诗等等。以下介绍的是儿童诗不同分类中的几种主要形态:
(一)抒情诗
抒情诗是作者以主人公的口吻,直接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而形成意象的文学样式。这种诗一般不凭依人物行动或故事抒发胸臆,也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的刻画描写,而是抒情主人公心灵的直接坦露,自我色彩明显。少年期的儿童更倾向于这种最富于抒情个性的文学样式。如乔羽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柯岩的《我的爷爷》、唐奇的《小溪流》、杨唤的《家》、高帆的《我看见了风》等等,都是儿童读者喜爱的抒情诗。
(二)叙事诗
叙事诗是运用诗歌的语言、,通过某一特定的生活场景,表现人物或事件的相互联系,创造优美的意境,真实地表现情感的文学样式。
叙事诗大多依靠情节或人物串缀展开诗序,但不一定要求故事情节的完整,情节结构允许较大的跳动,是带着浓郁的诗情去抒写人和事的。著名诗人郭小川曾经说过,“奇、美、情”三个要素,“都是好的叙事诗所需要的”,因为儿童喜欢读那些有人物和有情节的小叙事诗。“奇”是指叙事诗中要有巧妙的情节安排;“美”是指诗歌要用精粹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构成优美的意境;“情”是指诗歌抒发饱满的情感,具有盎然的情趣。李季的《三边一少年》、任溶溶的《爸爸的老师》、柯岩的《帽子的秘密》、《小弟和小猫》
金近的《天目山上好猎手》等等,可称是叙事诗中的代表作。
(三)童话诗
童话诗是以诗的形式叙说富于幻想夸张色彩的童话(或传说)故事的作品。它是童话和诗的结合物。通常认为童话诗是童诗特有的样式。同时它又是颇受学前期和学龄初期儿童欢迎的文学样式。一位诗人说:“我常常想,让诗中充满童话的奇幻色彩,我也常常想,让奇幻的童话世界具有诗的意蕴。我爱诗的童话,我也爱童话的诗。”(张秋生)
童话诗中,既有取材于民间童话和民间传说的童话诗,像阮章竞的《金色的海螺》、熊塞声的《马莲花》等;也有在现实生活基础上展开情节幻想的童话诗,像泰戈尔的《在黄昏的时候》、圣野的《竹林奇遇》和膝毓旭的《森林童话》等等。
在黄昏的时候 (泰戈尔)
在黄昏的时候,我的幼小的女孩听到她的同伴在窗子下面唤她。
她手里掌着一盏灯,用她的面纱遮着,怯怯的走下漆黑的楼梯。
在三月的星夜,我正在平台上,突然听到一声哭喊,我连忙跑过去看。
她的灯儿已经在盘旋的楼梯上熄灭了。我问她,“孩子,你为什么哭?”
她在下面苦恼地回答说:“爸爸,我把自己丢失了!”
当我回到平台,在三月的星夜下,仰视着天空,我仿佛看见有一个孩子在天空行走,
她的面纱后面掩藏着一盏盏明灯。假若这些灯光熄灭了,她也许会突然停下步子,而天际也许会传播着一声哭喊:爸爸,我把自己丢失了!"

(四)寓言诗
寓言诗又称诗体寓言,它以蕴涵发人深思的鲜明寓意哲理或教训)为主要特征,是以寓言的形式来叙事的诗。17世纪法国的拉封丹、19世纪俄国的克雷洛夫都写过大量深受少年儿童欢迎的寓言诗我国当代作家高洪波的《列车上的苍蝇》张秋生的《会拉关系的蜗牛》等都是有代表性的佳作。
蜗牛和兔子 (张秋生)

蜗牛行动缓慢
兔子快得一溜烟
在一次偶然中
兔子和蜗牛
在一棵老树下
想见

时间虽短,他们
却谈得十分投缘
分别时刻
兔子说
我会记住你的
不论我跑得多远

蜗牛说
我也会思念你的
虽然我
总是走得那么缓慢

在这世界中,也许
兔子和蜗牛
再也
无法见面

但你相信吗,一旦
成了难忘的朋友
不管在哪里
他们都会彼此思念

(五)讽刺诗
讽刺诗是用比喻和夸张等手法对儿童生活中某些不良现象进行提示和批评、引导儿童对照自省的幽默诙谐的儿童诗。这种诗,或直写儿童的错误行为及后果,或巧指他们的一两种毛病缺点,或有意夸张叙写他们某种不良习惯及可笑的结局,使儿童在微笑中看到自己,受到启发,引起警觉。如任溶溶的讽刺诗《强强穿衣服》,以极度的夸张,描绘强强穿衣服动作之慢:早上起床穿衣服,一直穿到晚上。它讽刺嘲笑了某些儿童边做事边玩耍的习惯。
儿童讽刺诗和一般讽刺诗有明显的区别。儿童诗中讽刺对象是儿童,所以大都是善意的、委婉温和的讽刺。它不同于一般讽刺诗大都针对社会生活中某种不正常现象、某种人的劣迹或者敌人的那种辛辣尖刻、针砭入木三分,甚至没有回旋余地的讽刺。

(六)散文诗
散文诗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学样式,它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形式。它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常常富有哲理,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郭风的《我们来唱白云、银河……》就是一组精美的散文诗。另外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也写过不少优秀的儿童散文诗,像《金色花》、《纸船》、《花的学校》、《当我送你彩色玩具的时候》等等。
金色花 (泰戈尔)
假如我变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么?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儿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七)科学诗
科学诗是指用诗歌样式所写的科学文艺作品。它以表现科学精神、科学现象、科学规律等为主要特征。如高士其的《大阳的工作》、李松波的《为黄鼠狼辩》、范建国的《太阳光的妹妹》等,都是其中的佳作。

(八)朗诵诗
它以适合少年儿童朗诵为主要特征。为了适应朗诵的需要,在词汇的使用和句式结构上都更注重口语化。如余光中的《乡愁》、高洪波的《遗憾的爸爸》、徐鲁的《热爱生活》、滕毓旭的朗诵诗集《少年英杰之歌》和《希望之歌》等。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九)题画诗
题画诗是一种为适合少年儿童欣赏的图画(或连环画)而题配的儿童诗。著名诗人柯岩的题画诗就是其中的典范。

《海的女儿》

我原来以为大海
全是碧蓝碧蓝的颜色,
可安徒生爷爷告诉我:
海的女儿那灰色的寂寞……
几千年了,海的女儿,
你还在岩石上哭么?
让我把人间的颜色都倒进海里,
带给你我们的歌和欢乐……

《春天的消息》
不要,不要跑得那么急,
你,多心的小狐狸!
没有狮子,也没有老虎,
有的只是我,是我呀———
轻轻的雪,细细的雨,
给你送来了,送来了
春天的消息……
四、儿童诗与儿歌的区别
儿童诗与儿歌同属于儿童诗歌类,它们虽然都具有诗歌的共性特征,但又各自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从读者对象的角度看,儿歌是以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儿童诗则是以学龄中后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
(二)从主题思想的表现看,儿童诗的主题思想常常以间接方式表现出来,比较深刻、含蓄;儿歌则往往是比较单纯浅易地表现它的主题思想。如儿童诗《小弟和小猫》与儿歌《洗手》都是以要讲究卫生为主题的作品,但表现方式却明显不同。

《小弟和小猫》 柯岩
我家有个小弟弟,/聪明又淘气,/每天爬高又爬低,/满头满脸都是泥。/妈妈叫他来洗脸,/装没听见他就跑;/爸爸拿镜子把他照,/他闭上眼睛格格地笑。/姐姐抱来个小花猫,/拍拍爪子舔舔毛,/两眼一眯“妙,妙,妙,/谁跟我玩,谁把我抱?”/弟弟伸出小黑手,/小猫连忙往后跳,/胡子一撅头一摇,/“不妙不妙!太脏太脏我不要!”/姐姐听见哈哈笑,/爸爸妈妈皱眉毛,/小弟听了真害臊:/“妈!妈!快给我洗个澡!”
这首诗通过对小弟弟不讲卫生,不仅大人不喜欢,甚至连小猫都不和他玩的情节的描述,形象生动地把主题表现出来了。
《洗手》:“哗哗流水清又清,洗洗小手讲卫生,大家伸手比一比,看看谁的最干净。”在这首儿歌中,以“洗洗小手讲卫生”、“最干净”等词句,把所要表现的主题,说得清清楚楚,儿童一听就会明白,不需做更多的思考。
(三)从语言表现形式上看,儿童诗与儿歌的语言均要求凝练、简洁、有概括性。由于表现深度的不同,儿童诗的语言比儿歌的语言更纯粹、更集中,更富有想象的张力。在韵律方面,儿童诗不像儿歌那样讲究音韵的和谐和节奏的整齐。
(四)从篇幅长短看,诗有长有短,不受限制,其中叙事诗、童话诗的篇幅都比较长;而儿歌因为有口头创作、供幼儿吟唱的特征,一般都较为短小。

❸ 儿童文学《春娃》的赏析

儿童文学《春娃》的赏析:

作者写春雨,先写春雨的特点:“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然后写雨中的景致,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水墨春雨图。

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春雨的魅力写得生动形象、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同时又用树叶、小草、人、房屋等衬托春雨带来的美好和安宁。

《春娃》运用简单有趣味性讲述,以针对儿童的兴趣与教育并重为特征,由于某些儿童文学具启发性与教育性,成人也适合阅读。

(3)儿童阅读赏析扩展阅读:

儿童文学要求:

教育性: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有很大的不同,即它对教育性特别强调。儿童的可塑性很大,古人曾用素丝来作譬喻,说它:“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由于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其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儿童文学特别注意教育性。

形象性:

抽象的说教是儿童不容易也不乐意接受的。对儿童进行教育要借助各种各样的生动形象;儿童年龄越小,越依赖于形象化的手段。儿童小说要求和戏剧一样富于动作性,更多的以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儿童诗需要更多的“比”、“兴”,以加强形象性。

趣味性:

儿童知识、生活经验不丰富,理解力薄弱,对那些复杂的整理不易理解,对成人的生活经验和某些思想感情也难以体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是在轻松愉快地说笑中,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们讲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或做一些有益的启示。

❹ 怎样提高孩子的阅读分析能力

你好,跟你分享我提高阅读分析能力的方法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通过练习“快速阅读”来激发右脑潜能,提高阅读方面的能力。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我们“脑、眼”潜能,培养我们直接把视觉器官感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意义,消除头脑中潜在的发音现象,越过由发声到理解意义的过程,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方式,实现阅读提速、整体感知、理解记忆等的飞跃。 掌握快速阅读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脉络和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做提效率;同时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 具体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网,安装软件即可进行试用训练。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你的阅读速度提高5-10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阅读、学习效率,取得好成绩。 阅读能力的提高,一定要多读、多揣摩、多练习,防止眼高手低。

❺ 简述儿童散文阅读鉴赏的基本方法

散文鉴赏方法

1、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材料丰富,思路灵活是散文的主要特点之一,阅读时一定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章,体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倾注其中的情。如《长城》(2000年)一文,从深秋晚景写起,引入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再从历史回到现实,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深化主旨,卒章显志,含蓄而又深沉。在这种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再来回答题目,就会洞若观火,游刃有余。

2、了解背景,透视创作历程。作品是社会的折射,内容是背景的产物。有不少散文的创作,往往受环境的影响。因此,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是阅读鉴赏散文的一把钥匙。阅读《兽·人·鬼》(2000年春季),就必须认真阅读注释,分析背景材料。抗战胜利后,国统区人民掀起了反内战运动,国民党当局却大行不义,倒行逆施,制造了臭名昭著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先生十分悲愤,坚决主张声援学生的爱国运动,对个别教授畏首畏尾,保全小我的做法极为不满,于是写了这篇文章。透视创作历程,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再对照原文,试卷中的问题就不难找到答案。

3、借助想象,体察作者情感。散文属于文学范畴,阅读散文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个人生活体验,和作者情感发生强烈共鸣。读《长城》,如果能联想到余秋雨在《都江堰》一文中对“长城”的议论,能想象到长城上狼烟四起,民族斗争的惨烈,想象到中华民族融合过程中的曲折历程,就不难触摸到作者那颗希望中华民族走出封闭与落后,走向繁荣与强大的赤诚滚烫的心。

4、辨识手法,找准突破口。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托物言志类散文也多次高考试题中。如《报秋》(1999年),这是一篇章法严谨而又情文并茂的散文,深含着生活的哲理。作者通过玉簪花这个载体,提醒人们要多珍惜光阴,有所作为,不能虚度年华。这就是“玉簪花精神”。抓住这个“精神”,也就等于找准了阅读的突破口。

5、明确技巧,提高答题效率。阅读散文,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可以提高阅读效率,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常见的有:①比喻。如“兽”“鬼”各指什么(《人·兽·鬼》);②反衬。如《报秋》中用太阳花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③对比。如《青菜》(1993年)中,“高高翘起的狗尾巴草”,“自我炫耀的灯笼草”,“凌空悬挂的黄瓜”,与“紧紧依靠大地,朴素沉着的青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④象征。如《门》(2001年)中的“门”;⑤排比。如“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报秋》),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到了强化作用;⑥变换人称。用“我”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用“你”便于抒情,便于对话,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用“它”或“她”只是写了不同人的感受。

6、瞻前顾后,分析句段关系。阅读散文时还要瞻前顾后,注意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前后勾连。如《话说知音》(2002年),为什么说“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理清前四段之间的关系。第一段写自从有了关于知音的传说后,人们对知音的神往和渴求;第二、三、四段写了关于知音的传说在历代典籍中的记载。综合这两部分,就回答了以上问题。二者缺其一,都不是完整的回答。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阅读散文还需注意文体特点。叙事散文讲求以小见大,形与神的关系是重点;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与景的契合是关键;咏物散文托物言志,尽可能体味象征手法。但有一点更重要,那就是,阅读鉴赏散文要用自己的“心”去发现“散文的心”,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智慧去解读“作者心灵弹奏的歌声”。

❻ 孩子阅读分析不会怎么办

1、课外阅读

在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是小朋友最容易失分的部分。然而,几乎所有的课外阅读都节选自小学生必读课外书。如果孩子没有接触过某一题材的书籍,而又刚好考到了,脑子肯定一片空白。那要克服课外阅读这只“拦路虎”;必须坚持每天阅读课外书。

古诗古文、寓言童话、小说、科普文、漫画……都要涉猎。拿《父与子》说,《有趣的书》和《假期第一篇》这两个故事,就放进了教材的习作中。

其他的书看不看都无所谓,教材里面提到的书都要看。

2、阅读理解考察孩子的综合能力

简单的,会考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对这个人物的见解?这点需要孩子概括,不过可以从文中的中心句提取关键字。

难一点的题目,会拿出一句话,让你写出自己的体会。这点就需要结合平时所学过的词语积累,并且联系上下文,写出该句子所要表达的内容。

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点明从句子中的什么词语可以看出这个句子是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还是心理描写,可以看出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或者表现了主人公的什么品质。(具体内容可以看看三年级课文教学视频的讲解)

这两个类型的题目会从三年级一直考到高考。

3、阅读基础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

前不久,跟大家讲了教孩子写作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仿写。如果孩子读过很多的童话和寓言,那么孩子在写的时候,可能就会从脑袋里搜罗出很多相关的故事。接下来,把人物换一换,几个故事的情节综合一下,就变成了自己的作文。

4、为什么要选择名作家的作品呢?

名家作品已经经过了时间的洗礼,经过岁月的沉淀,历久弥新。


语文阅读基础扎实,除了在做语文练习的时候会轻松很多之外,在做数学实际应用题的时候,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❼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讲,一个人的阅读习惯的好坏和阅读欣赏能力的高低,无不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关。
为此,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特别是阅读欣赏能力的培养,坚决纠正漫无目的式的随意、消遣性的阅读和浅尝辄止式的一般、了解性阅读,积极引导学生把阅读过程变为一次体验和发现的旅程,教会学生欣赏性阅读的方法,以积极的审美心态,集中全部的心志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每一篇阅读文章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理,观其“言”,品其味,悟其神,使阅读成为一种精神体验,一种审美欣赏,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语文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里,我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欣赏能力谈一点认识。
一、赏事由,激情感
小学教学对象是儿童,儿童的情感世界纯真多彩。带领孩子们在课文表达的情感世界里遨游,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阅读是学生情感随着教材感情起伏、推进、延续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一旦被激活,便能形成一种内驱力,驱使学生充分体验情感、激发情感,真正接受情感教育和情感熏陶,使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情”之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欣赏好文章,总能让人如痴如醉。为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努力感受和体验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在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搭建作者与读者之间沟通情感的桥梁,使学生真正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如指导学生阅读《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和惨遭毁灭的历史后,感悟作者谋篇布局的用意所在,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情感同步,就能够很快地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愤恨,从而深刻地感受到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深受歌颂祖国灿烂文化和痛斥侵略者暴行的情感熏陶。
二、赏人物,评美丑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刻画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伟人,有贫民,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美丽纷呈,各具特色。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认识、鉴赏、评判人物,从人物形象和人物对话中体会出人物性格特点乃至思想品质之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如《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典型的人物特点突出课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特征阅读,不仅会使学生懂得指导员对红军战士的关心和老班长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优秀品质,激发对指导员和老班长的赞美之情,更会从中深刻理解和体验表现长征时期红军官兵的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
三、赏景色,品意境
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需要阅读的一些课文特别是一些诗词所蕴含的深邃意境,往往理解不深、品味不够。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这类课文时,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根据事物的发展,凭借学生熟悉的有关情境,联系生活实际,不断引导体味文章所表达的意境。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可先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这样,学生就可根据教师的点拨,仔细阅读,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春暖花开的长江两岸,彩碟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江面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借着长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最后消失了……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之中,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四、赏语言,解寓意
小学阶段,学生涉猎的许多课文用字精练传神,句式优美多样,语言凝练生动,其精妙之处在于既生动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寓意和感人的色彩。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认真推敲、欣赏优美的语言方法,更要教会学生在欣赏中准确理解作者的写作寓意,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的交流。如《桂花雨》这篇课文,文字优美,情味十足。在阅读教学时,我采取引导学生带着“文章中有一句话特别有滋味,而且是越读越有味,你们读后谁能说出是哪句话?”这一问题阅读,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阅读品到了“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寓意:对家乡的爱,家乡人民的爱。《桂林山水》一课,作者不仅用词十分传神,而且句式非常讲究,语感朗朗上口,作者优美的语言把桂林水的“静、清、绿”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性阅读,就会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韵味,领会作者热爱桂林山水秀丽多姿的强烈情感和赞美祖国山河的深刻寓意。
五、赏语意,明事理
阅读过程是一个迅速欣赏和把握作者语意的综合性心理过程。离开对语意的欣赏理解,语言其他内含的欣赏就没有基础。为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必须着力从这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培养。通过实践与训练,让学生学会结合上下文和全文,感知词句、语段的语言意义及其与全文的联系,由表及里地感受其丰富的内涵和事理。如阅读《白杨》一课时,既要引导学生理解白杨的特点高、大、直的语意,更要使学生深层次地明白父亲是在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这样一个事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他们永远像白杨一样,不屈地挺立在荒凉的大戈壁上,永远那么正直、那么高大。
六、赏写法,学表达
阅读的过程应该是对写作方法的感知与掌握的过程。《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叶圣陶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可见,阅读对学习表达方式是最有影响力的因素。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不仅要指导学生欣赏课文内容,也要教会学生欣赏写作手法,特别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欣赏课文中的句式、修辞手法以及写作思路和结构等,以提高表达能力。如《桂林山水》中描写山、水景色,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多种写法,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领悟这些描写方法,感悟“总起――分述――总结”的结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能使读和写很好地统一起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阅读《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时,引导学生遵循文章结构的基本规律,认真阅读课文, 仔细欣赏课文的层次结构,领悟抓住事物特征, 从整体到部分,一层一层描写叙述方法,能潜移默化地理解作者的布局谋篇思路,掌握构思文章的方法,逐步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阅读是个性化的认识活动,小学生阅读欣赏能力的培养既需要感情的体验,又需要思想认识的共鸣。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阅读时,要努力搭好学生与作者沟通的桥梁,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搞好作者思想与学生思想“碰撞”的对接,促进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学生实现认识和思想的变化与飞跃, 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❽ 我想要一篇关于儿童小说的赏析文章 急···

附苏青张爱玲对谈记

——关于妇女、家庭、婚姻诸问题

主办者:记者
对谈者:苏青张爱玲
时间:三十四年二月廿七日下午
地点:张爱玲女士寓

前言:当前上海文坛上最负盛誉的女作家,无疑地是张爱玲和苏青。她们都以自己周围的题材从事写作,也就是说,她们所写的都是她们自己的事。由女人来写女人,自然最适当,尤其可贵的,似乎在她们两位的文章里,都代表当前中国知识妇女的一种看法,一种人生观,就是在他们个人的谈话中,记者也常可以听到她们关于妇女问题的许多独特的见解,因此记者特约苏张两女士举行对谈,以当前中国的妇女、家庭、婚姻诸问题为对谈题材。对谈的结果非常好,更难得的是她们两位对于记者所问的,都提供了坦白的答案。记者愿意在这里向读者们郑重介绍以下的对谈记录,并向参加对谈的苏张两君表示谢意。

记者

今天预定对谈的是妇女、家庭、婚姻诸问题,承蒙你们两位准时出席,非常感谢。今天对谈的题目范围甚广,我想先从妇女职业问题谈起吧!苏青女士已从家庭妇女变成了职业妇女,同时在苏女士的文章里似乎时常说职业妇女处处吃亏,这样说来,苏女士是不是主张妇女应该回到闺房里去的?

苏青

妇女应不应该就职或是回到家庭去,我不敢作一定论。不过照现在的情形看,职业妇女实在太苦了,万不及家庭妇女那么舒服。在我未出嫁前,做少女的时候,总以为职业妇女是神圣的,待在家庭里是难为情的,便是结婚以后,还以为留在家里是受委屈,家庭的工作并不是向上性的,现在做了几年职业妇女,虽然所就的职业不能算困苦,可是总感到职业生活比家庭生活更苦,而且现在大多数的职业妇女也并不能完全养活自己,更不用说全家了,仅是贴补家用或个人零用而已,而外界风气也有转变(可以说是退潮的时期),对之并不感到如何神圣而予以尊视,故目下我们只听到职业妇女嫁人而没有听到嫁了人的妇女定愿无故放弃家庭去就职的。这实在是职业妇女最大的悲哀。

记者

所谓职业妇女的痛苦是不是指工作的辛苦?

职业妇女的苦闷
苏青

是呀,工作辛苦是一端,精神上也很痛苦。职业妇女,除了天天出去办公外,还得兼做抱小孩洗尿巾生煤球炉子等家庭工作,不像男人般出去工作了,家里事务都可以交给妻子,因此职业妇女太辛苦了,再者,社会人士对于职业妇女又决不会因为她是女人而加以原谅的,譬如女人去经商,男人们还是要千方百计赚她的钱,抢她的帽子,想来的确很苦痛。还要顾到家庭,确很辛苦。

张爱玲

不过我觉得,社会上人心险恶,那本来是这样的,那是真实。如果因为家庭里的空气甜甜蜜蜜,是一个比较舒适的小天地,所以说家里比社会上好,那不是有点像逃避现实么?

苏青

从感情上讲,在家里受了气,似乎无关紧要,一会儿就恢复了,但在社会上受了气,心里便觉得非常难过,决不会容易忘怀的。

❾ 儿童诗鉴赏的基本方法

赏析儿童诗歌可以从其特点入手进行赏析。儿童诗歌的特征有五点,分别是情感饱满、想象丰富、构思新巧、语言童趣、意境优美。

1、情感饱满

儿童诗歌由于其读者对象的特殊性,所以要求诗歌的情感必须从儿童心灵深处抒发出来,逼真地传达出孩子们那种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以激起小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儿童诗所抒发的儿童情感,往往洋溢着盎然的儿童情趣,不仅能使儿童们从中获得关照和愉悦,也能把成人读者带回那童心萌动的情景中,重温儿时的梦。

应当注意的是,儿童诗中盎然的儿童情趣是儿童生活中本来固有的因素,只不过是由儿童诗人采撷发现并进行了形象化的描摹而已,而不是生硬的外加的成分。

2、想象丰富

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擅长以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

因此,儿童诗是以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创造优美的意境,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膀,感悟诗的题旨。这就要求赏析儿童诗要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灵和儿童对话。

3、构思新巧

儿童诗所抒发的情感不论在丰富性上,还是在深刻性上,都远不如成人诗歌,这是儿童的情感特点所决定的。但儿童诗能在不甚宽阔的情感层面上表达情趣并创造独特的表达效果主要依赖于构思的新颖巧妙。

这种依赖于生活积累和儿童式的想象的构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诗的艺术水平。因此,赏析儿童诗歌要善于挖掘其巧妙的构思。

4、语言童趣

儿童诗优美的语言,除了词语的锤炼要准确恰当外,诗的声音节奏更应具有音乐性,即诗的音韵要有美感效应。儿童诗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押韵和节奏上。通过韵脚的变化、句式的错落有致,既兼顾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同时又可使诗歌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形成全诗的回环整齐的美感。

5、意境优美

感情与形象的结合构成了诗的意境。儿童诗以营造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为目标。人们常说“情景交融”,即诗的感情应当附丽于形象。儿童诗通常将真实的儿童感受通过形象含蓄地表现出来,具有童稚而优美的意境。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