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马嵬袁枚赏析

马嵬袁枚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2-13 06:43:04

1. 马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将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前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下层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后两句揭露了社会上的种种不幸迫使诸多夫妻不能团圆的现实。

原诗: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译文:

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

像石壕村那样的夫妻诀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1)马嵬袁枚赏析扩展阅读:

一、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作者赴陕西任职途中,同时创作下了另外三首同名作品。唐代天宝十四载(765年)发生安史之乱,唐玄宗自京都长安逃往四川经过马嵬坡时,禁军哗变,杀死宰相杨国忠,并迫使唐玄宗命杨贵妃自缢。历代诗人对这一历史事件多有题味。

其中最著名者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诗人缅怀历史,自然想到《长恨歌》,创作此诗,抒发感慨。

二、文学赏析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引发了很多文人墨客的诗情文思。白居易的《长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政治悲剧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二人爱情悲剧的同情。

袁枚此诗却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长恨歌》和《石壕吏》是有名的诗篇,其创作背景均为安史之乱。它们一以帝王生活为题材,一以百姓遭遇为主旨,恰好构成鲜明的对照。

2. 袁枚 马嵬 诗的主旨是什么请``详细点``

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回。

【赏析】
唐玄宗李隆基与答贵妃杨玉环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不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诗情文思。白居易著名的《长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政治悲剧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二人爱情悲剧的同情。袁枚此诗却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长恨歌》和《石壕吏》是为人所熟知的著名诗篇,其创作背景均为安史之乱。它们一以帝王生活为题材,一以百姓遭遇为主旨,恰好构成鲜明的对照。

3. 阅读袁枚的,<<马嵬>>,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分析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写一篇赏析文章.

赏析:
陕西兴平县西有个马嵬驿,相传晋人马嵬为避兵乱曾筑城于此,但那只是个普通内的地方,到了唐容天宝年间安史之乱起,玄宗李隆基自长安西奔成都,途经马嵬驿,军队哗变,以为杨贵妃及其兄杨国忠是祸国殃民的根源,于是迫使玄宗处死了杨氏兄妹,演成了一幕历史上帝王与其爱妾生死离合的爱情悲剧,遂令马嵬这个不被人注意的地方成为历代文人咏叹的对象。白居易著名的《长恨歌》就说:“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李商隐的《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也是被人千古传诵的名篇。

历来马嵬诗的内容不外是叹惋李、杨的爱情悲剧或讽刺玄宗之昏庸无能,而袁枚这首《马嵬》诗却能脱去前人窠臼,自辟蹊径,以其鲜明的思想感情和巧妙的艺术构思给读者以新的启示。此诗的首两句单刀直入,表达了作者的见解:《长恨歌》所描述、所叹息的是帝王的情爱,所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只是“虚无缥缈”间的太真仙子所感受的相思之苦和唐玄宗个人失去所爱的痛苦,但在诗人看来,这种痛苦并不值得同情,真正的苦难在于冷酷的现实之中。

4. 马嵬的翻译和赏析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为咏史诗,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 )故事为抒情对象。诗开首即说“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在海外仙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金钗,并坚订他生之约的传说故事而言。诗人以玄宗心情设想,直说九州更变,四海翻腾,海外徒然悲叹,而“他生”之约,难以实现。三四句承上铺写。“空闻”、“宵柝”,即未闻“宵柝”;“无复”、“报晓”,即不用“报晓”。此皆承上两句“徒闻”、“未卜”之意,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五六句转入实事。“此日”指贵妃赐死之日,“当时”指七夕相约之时。“六军同驻马”指禁军哗变,李、杨两人的爱情也一同“驻马”了,幻灭成空。“七夕笑牵牛”,意为七夕之夜,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 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相比之下,令人可悯而又可笑。诗人把六军愤慨之情与长生殿秘密之誓,相映成趣,议论深刻,笔锋犀利。七八句以反诘语气反衬作结。“纪”,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此言贵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爱情甜蜜,生活幸福。诗人借“莫愁”以寄托感慨。以“如何”来反问,暗含指责。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
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行文至此,尾联的一句已如箭在弦。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5. 马嵬的李商隐和马嵬的袁枚,这两首诗古诗背景一样,但各有什么特点

李商抄隐的两首《马嵬》:

【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袁枚的《马嵬》: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两者的《马嵬》诗比较起来,是不是有如下特点:

1、李商隐的诗,隐讳地讽刺了唐玄宗作为君王保不住爱妃。但袁枚的诗,则说民间的夫妻别离要比君王的夫妻别离更动人。

2、李商隐的诗重在描绘马嵬坡的别离场景,手法为“赋”。而袁枚的诗直接对比君王的夫妻离别与民间的夫妻离别,手法为“比”。

3、李商隐善用典故,可称用典大师,但两首马嵬诗却用典不多。袁枚的四句短诗,连续用了四个典故,生动、感人。

6. 《马嵬》 袁枚

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赏析】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不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诗情文思。白居易著名的《长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政治悲剧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二人爱情悲剧的同情。袁枚此诗却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长恨歌》和《石壕吏》是为人所熟知的著名诗篇,其创作背景均为安史之乱。它们一以帝王生活为题材,一以百姓遭遇为主旨,恰好构成鲜明的对照

《马嵬》是乾隆十七年(1752)袁枚赴陕西候补官缺,路过马嵬驿所作,共4首。袁枚与爱妾分别,远赴陕西,实属身不由己,联想到白居易《长恨歌》所写李杨情事,认为百姓的生离死别不胜枚举,李杨二人的生离死别并不值得同情。

翻译:
当年流传的而且又写入《长恨歌》中的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七喜相会的爱情故事,并不值得歌唱,因为人世间还有能拆散夫妻的“银河”不知有多少夫妻经受了生离死别的痛楚。相士好村里那样儿子战死而媳妇守寡,老翁逾墙而老妪应征之类夫妻诀别的情景,比玄宗和贵妃的爱情悲剧更能催人泪下,涕零如雨了。

译文:
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象石壕村那样的夫妻决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是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著作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子不语》24卷及《续子不语》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 ,尺牍,随园食单说部等30余种。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18155.htm

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赏析】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不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诗情文思。白居易著名的《长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政治悲剧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二人爱情悲剧的同情。袁枚此诗却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长恨歌》和《石壕吏》是为人所熟知的著名诗篇,其创作背景均为安史之乱。它们一以帝王生活为题材,一以百姓遭遇为主旨,恰好构成鲜明的对照。

袁牧
袁牧,字子牛,号求愚,生于江苏省泰州市,八十年代初考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本科学习中国画,毕业后被推荐为硕士学位研究生。八十年代末研究生毕业并被分配至苏州丝绸工学院纺织艺术分院(现苏州大学艺术学院)任教至今。现为江苏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花鸟画研究会会员、加拿大 “ 晚晴诗社 ” 顾问、苏州市花鸟画研究会秘书长、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袁牧长期从事中国画创作与理论研究工作,作品曾多次在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 2005 年二月应德国巴伐利亚州文化教育部之邀,赴德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讲学,并在慕尼黑和岱亘多夫市举办了两场个人画展,作品全部被德国友人收藏。袁牧中国画作品讲究意境,追求诗意,用现代的绘画语言,巧妙地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溶入到时代的审美情趣中,其作品深受中外友人的爱戴,美国前总统布什先生曾于 1982 年收藏一幅《猫蝶图》;美国《 JAMA 》、中国《美术》、《装饰》、《江苏画刊》、《美术博览》和香港、新加坡等地专业美术杂志也多次作过介绍。除了绘画创作外,在理论上也有一定的研究, 1994 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专著《工笔花鸟画的特技与肌理》; 2001 年 1 月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专著《工笔花鸟的特殊表现技法》; 2002 年 12 月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作品集《袁牧画集》; 2003 年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专著《花鸟画技法》等,同时发表论文数十篇,成果和名字被多种知己收录。 2004 年 7 月创建《袁牧诗画舫》( www.yuanmuart.tom)网站,开辟了诗画研究的新窗口。

7. 马嵬袁枚的表达技巧

袁枚论诗主张抒写性情,继明公安派之后揭橥“性灵说”。这种文学论调与当时的吴敬梓、曹雪芹、郑燮等人的进步文学思潮、哲学思潮、史学思潮相互对应着。他认为诗必须有诗人不失赤子之心的“真我”,反对儒家传统诗论,认为艳诗可作。他的诗论为清代诗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对扫除拟古之作有积极作用。其诗多抒发个人的闲情逸致或叹古讽今,往往随性而发,富于情趣与意境,追求明白晓畅、清新灵巧的艺术风格。散文思想颖锐,部分作品直接揭露现实黑暗与官场腐败。抒情作品则情感真挚,富于感染力,具有清新自然,文笔生动的特点。
见网络 http://ke..com/view/18155.htm
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赏析】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不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诗情文思。白居易著名的《长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政治悲剧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二人爱情悲剧的同情。袁枚此诗却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长恨歌》和《石壕吏》是为人所熟知的著名诗篇,其创作背景均为安史之乱。它们一以帝王生活为题材,一以百姓遭遇为主旨,恰好构成鲜明的对照
《马嵬》是乾隆十七年(1752)袁枚赴陕西候补官缺,路过马嵬驿所作,共4首。袁枚与爱妾分别,远赴陕西,实属身不由己,联想到白居易《长恨歌》所写李杨情事翻译:
当年流传的而且又写入《长恨歌》中的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七喜相会的爱情故事,并不值得歌唱,因为人世间还有能拆散夫妻的“银河”不知有多少夫妻经受了生离死别的痛楚。相士好村里那样儿子战死而媳妇守寡,老翁逾墙而老妪应征之类夫妻诀别的情景,比玄宗和贵妃的爱情悲剧更能催人泪下,涕零如雨了。
译文:
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象石壕村那样的夫妻决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认为百姓的生离死别不胜枚举,李杨二人的生离死别并不值得同情。

8. 袁枚马嵬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到马嵬,我们自然会想到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的诗句:"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当年安禄山攻破潼关,唐玄宗带领杨贵妃等从长安匆忙出逃。到了马嵬坡,因"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为平息众怒,唐玄宗不得不处死杨贵妃。杨玉环显然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提到长生殿,我们当然不忘"白诗"里写到的当年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此的山盟海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无限悲伤。"白诗"中也有描写:"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在白居易笔下,李杨二人的爱情悲剧是多么值得人们的同情啊!可袁枚持相反看法,他劝人们"莫唱当年长恨歌。"他是有参照物的:"人间亦自有银河"(这里讲的"人间"显然是指宫廷外的劳苦大众。)不作"纵比"(即用后人眼光看前人)吧,也可横比嘛(即在唐代自比),唐代里就有不少平民百姓的爱情悲剧!此时,袁枚很自然地想到另一个与白居易同代的大诗人杜甫的《石壕吏》一类关心民瘼的名篇。在《石壕吏》一诗里,山村老翁与老妇的"二男新战死",又见"有吏夜捉人"的抓兵拉夫。至使"老翁逾墙走",老妇又被官兵抓去"从军"的悲剧。袁枚哀叹:《石壕吏》里"夫妻别"一类痛苦的眼泪远比帝王妃子的所谓爱情悲剧里的泪水要多得多!在袁枚看来,老百姓的苦难比帝王妃子们的所谓爱情悲剧更值得人们同情!袁枚把眼光投向老百姓中的"银河",为老百姓的苦难鸣不平,表现了一个正直文人的优秀道德品质。
再看看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杨本是李隆基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被唐玄宗看中,他先转了弯让杨玉环出家当女道士再纳进宫,将儿子的情人一下子变成了自己的老婆,不说乱伦,至少也是一件很尴尬的事,何以值得歌颂!
读了袁枚的"莫唱当年长恨歌",笔者作为普通百姓的一员也想向当今的文艺家们提一个请求:应多多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多写些反映百姓们的快乐、疾苦、企望、想法的文艺作品。宫情戏少演一些,帝王妃子们的爱情纠葛呀、大款大腕们的三角多角恋爱呀少花些笔墨吧!这是社会主义时代一个文艺家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封建时代的文人袁枚都能做到,何况今天呢?
尽管有点多,但这是我看到过的比较好的版本了。这篇评论就写得非常没有水平。下面是袁枚的介绍:
袁枚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他活跃诗坛60余年,存诗4000余首,基本上体现了他所主张的性灵说,有独特风格和一定成就。他有少量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诗歌,如《苦灾行》、《征粮叹》等。但袁诗思想内容的主要特点是抒写性灵,表现个人生活遭际中真实的感受、情趣和识见,往往不受束缚,时有唐突传统,在艺术上不拟古,不拘一格,以熟练的技巧和流畅的语言,表现所感受到的思想体会和所捕捉到的艺术形象,追求真率自然、清新灵巧的艺术风格。其中较突出的佳作,主要有两类:即景抒情的旅游诗和叹古讽今的咏史诗。…………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当然,介绍一位人物,自然要从他的成就以及好的一面说起,所以这篇介绍无可厚非。

9. 马嵬 袁牧 诗句理解 和袁牧的简介

《马嵬》译文:

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

像石壕村那样的夫妻诀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原文: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马嵬》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将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前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下层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后两句揭露了社会上的种种不幸迫使诸多夫妻不能团圆的现实。

(9)马嵬袁枚赏析扩展阅读:

1、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作者赴陕西任职途中。唐代天宝十四载(765年)发生安史之乱,唐玄宗自京都长安逃往四川经过马嵬坡时,禁军哗变,迫使唐玄宗命杨贵妃自缢。历代诗人对这一历史事件多有题味。其中最著名者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诗人缅怀历史,自然想到《长恨歌》,创作此诗,抒发感慨。

2、作者简介: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 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

袁枚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10. 袁枚的马嵬和李商隐的马嵬其二抒发的情感有什么区别

袁枚的《马嵬》是一首咏史诗,这首诗歌将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马嵬其二》隐含着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