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答元珍赏析
1. 对春风疑不到天涯中的疑进行赏析
戏答元珍(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
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
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
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
野芳虽晚不须嗟
2. 戏答元珍赏析
《戏答元珍》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专作者遭贬谪后所作,表现出谪属居山乡的寂寞心情和自解宽慰之意。欧阳修对政治上遭受的打击心潮难平,故在诗中流露出迷惘寂寞的情怀,但他并未因此而丧失自信、而失望,而是更多地表现了被贬的抗争精神,对前途仍充满信心。
此诗首联写山城荒僻冷落;颔联承前细写山城荒凉之景,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后两联抒情。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洛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不在意,表现出善处逆境的思想性格。
3. 古诗鉴赏:戏答元珍 欧阳修,谢谢
《戏答元珍》是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谪后所作回,表现出谪居山乡的答寂寞心情和自解宽慰之意。 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译文 我怀疑春风吹不到这荒远的天涯,
不然已是二月这山城怎么还看不见春花?
残余的积雪压在枝头好象有碧桔在摇晃,
春雷震破冰冻那竹笋也被惊醒想发嫩芽。
夜晚听到归雁啼叫勾起我对故乡的思念,
带着病进入新的一年面对春色有感而发。
我曾在洛阳做官观赏过那里的奇花异草,
山城野花开得虽迟也不必为此嗟叹惊讶。
4. 欧阳修戏答元珍赏析 春风疑不到天涯 有什么寓意
戏答元珍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赏析
赏析
【赏析】
1.
此诗是作者被贬谪为夷陵县令时,写给朋友丁宝臣(字元珍)的一首酬答诗。尽管题目冠以“戏”字,全诗抒写的其实是作者由早春物候而感发的特定境遇下的深切感慨:既有谪居山乡的抑郁、寂寞,又有排遣内心苦闷的自我宽慰,更有身处逆境而不甘消沉的乐观、豁达。此诗的首联写山城早春的荒寒与冷落,颔联写冬去春来之际大自然的盎然生机,颈联抒发身在山城的孤寂和乡思,尾联是诗人自作宽解。
2.
此诗的艺术特点:
(1)在写景抒情中蕴涵着更深一层的象征和寓意,是此诗的显著特色。首联明写春风不至,实际暗寓皇恩不到,透露出诗人的忧郁之情;颔联中的黄橘与笋芽不惧雪压、雷鸣的顽强精神,象征着诗人在逆境中的操守与气节,也暗示出正义的力量不但无法被摧垮,而且必将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尾联也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对前途充满了乐观的信念。全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2)情感跌宕起落,章法谨严有序,是此诗的另一特点。首联在写景中流露出失落之意,情绪低沉;颔联的盎然生机则使人振奋,转生欢愉之情;颈联抒写乡思,情绪又陡然下落;收尾则包含宽慰、自信等情怀,感情又由低回走向高昂。这样使诗情抑扬交错,充分显现出诗人的复杂情绪。此诗的章法也相当严谨,一三联和二四联错落相接、交互呼应,使全诗显得开阖动荡,沉著顿挫,精妙之极。
(3)工于发端。首联一问一答,起得自然超妙。初看首句,似乎太过突兀,令人莫明其妙,及读下句,方觉问得有理,实在该问。因而欧阳修自己对此联也颇为自负。同时此联既破“早春”之题,点出地点、时令和料峭春寒气象,又为后面写景抒怀留出充分的余地,实为独具匠心之笔。
5. 高一古诗鉴赏题 《戏答元珍》“冻雷惊笋欲抽芽”一句中“惊”字的表达效果
“惊”是惊醒的意思,与首联的“春风疑不到天涯”呼应,表示诗意上有转折,是回诗意由消极到积极答的一种过渡。
前面讲好象春风都忘了到这里了,有些消极的意味,这里笔锋一转,说春雷已经响起,已经惊醒了想要抽芽的竹笋,说明生机已经在蕴育和萌发,“惊”,不只在惊醒竹笋,也意在提醒读者,快醒吧,春天就要来了。
6. 戏答元珍 赏析
题中为何称“戏答”,因为诗人此时是“罪戾之人”,而诗中要达表的又有深层含意,虽说不怒,怨意甚明,如此便用掩饰之词“戏答”;另一方面,他与丁元珍感情至善,可用“戏答”。
作为一首近体诗,首联破“早春”之题:作为“小州”、“下县”的夷陵小城,由于地处僻远,山重水隔,虽然已是二月,却依然春风难到,百花未开。交待了时间、地点和山城早春的气象。春风不到,暗寓皇恩不到,然怨而不怒。这一联起得也十分巧妙,前句问,后句答。欧阳修对首联也相当满意,尝自评说:“‘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若无下句,则上句何堪?既见下句,则上句颇工。”(《笔说·峡州诗话》),此说甚是,首句是种抽象的感受,若无“二月山城未见花”的坐实,则首句不免失之空泛,此为其一;其次,此两句本是先由“二月”“未见花”引发,却以倒装出之,一问一答,引人入胜。[1]清人许印芳评之:“起句妙在倒装,若从未见花说起便是凡笔”。(《瀛奎律髓汇评》卷四)。
颔联承首联“早春”之意,选择了山城二月最典型、最奇特的景物铺开描写,恰似将一幅山城早春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对夷陵的风物,他在诗文中多次提到,如《夷陵县至喜堂记》云:“有稻与鱼,又有桔柚茶笋四时之味”。“其覆皆用茅竹”。在《初至夷陵答苏子美见寄》中有“野篁抽夏笋,丛桔长春条。”的诗句。可见,竹、桔是他见到各物之中印象最深的,他也以此为精神寄托,作为他人格的象征。选取景物别有用意,写来别有韵味。上句说,冬天的残雪还在桔枝上,然“残雪”之下去年采摘剩下的桔果星星点点显露出来,经过一冬风霜雨雪,红得更加鲜艳,在白雪的映衬下,如同颗颗跳动的火苗,融化了霜雪,报道春天的到来。这一句把残景写活,写出生机,写出特色,可以说古今再也没有一位诗人用残雪、桔果来报春的了。下句说,还带着冰冻之声的春雷,将地下冬眠的竹笋惊醒,它们听到了春天的讯息,振奋精神,准备破土抽芽了。诗人以二十四节气中“惊蛰”,蛰虫在冬眠中被春雷所惊醒来状写春笋,以一个“欲”字赋予竹笋以知觉,以地下竹笋正欲抽芽之态,生动形象地描绘别人尚未觉察到的“早春”。颔联所写的“早春”是在春风不到的情况下,诗人先知先觉,最先找到的春景,然而又是十分典型的春色,于料峭春寒中见出盎然春意,颇富生机。
颈联由写景转为写感慨。诗人远谪山乡,虽有好友的关照与相陪,毕竟心系国事民生,听北归春雁声声鸣叫,勾起了无尽“乡思”——被贬前生活工作的洛阳;不正如同故乡一样令人怀念吗?由往事的回忆联想到目下的处境,抱病之身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年头。时光流逝,景物变换,怎不叫人感慨万千!该怎样排遣心中的郁闷呢?诗人并没有消沉,于是尾联落到“待春”上:“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意即:我曾经在产花名园洛阳享受过美丽的春光,虽然僻野之地的山花不可与名贵的牡丹相比,但还是等待着这迟开的山花吧。他在另一首诗《夷陵书事寄谢三舍人》中,也有“曾是洛阳花下客,欲夸风物向君羞”的诗句。在这里,对野花的迟开并不介意,也不哀叹,而是深信它们一定会开放。还有一首《戏赠丁判官》的诗中,有这样的诗句“须信春风无远近,维舟处处有花开”,同样都是表现出一种自慰、自信、乐观的情趣。
7. 戏答元珍 赏析 颔联中“犹”“惊”二字甚妙,请赏析它们的妙处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残雪压枝,仍有柑橘未落;冻雷初响,惊醒熟睡的专竹笋,它亦积蓄着力量,正要冒属出新生的嫩芽.意即尽管如此,但远在山城还是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着,并且还要品出美味打破生活的寂寞.黄橘与笋芽不惧雪压、雷鸣的顽强精神,象征着诗人在逆境中的操守与气节,也暗示出正义的力量不但无法被摧垮,而且必将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犹”表现在大雪压枝、万物凋零之际,橘却能不畏严寒,一木独秀,衬托出它的难能可贵;而一个”惊“字化静态为动态,表现了竹笋的勃勃生机,同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竹笋人格化,突出竹笋在一瞬间爆发出积蓄已久的力量勃发.
8. 戏答元珍 欧阳修 阅读答案
《戏答元珍》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作者专遭贬谪后所作,表现出属谪居山乡的寂寞心情和自解宽慰之意。欧阳修对政治上遭受的打击心潮难平,故在诗中流露出迷惘寂寞的情怀,但他并未因此而丧失自信、而失望,而是更多地表现了被贬的抗争精神,对前途仍充满信心。
此诗首联写山城荒僻冷落;颔联承前细写山城荒凉之景,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后两联抒情。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洛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不在意,表现出善处逆境的思想性格。
原文: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译文:我怀疑春风吹不到这荒远的天涯,不然已是二月这山城怎么还看不见春花?残余的积雪压在枝头好象有碧桔在摇晃,春雷震破冰冻那竹笋也被惊醒想发嫩芽。夜晚听到归雁啼叫勾起我对故乡的思念,带着病进入新的一年面对春色有感而发。我曾在洛阳做官观赏过那里的奇花异草,山城野花开得虽迟也不必为此嗟叹惊讶。
9. 《丰乐亭游春(其三)》的全文赏析是什么
作者:欧阳修。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回前踏落花答。注释:丰乐亭:在滁州西南琅玡山幽谷泉上。 长郊:广阔的郊野。 无涯:无边际。 至:逝去。解释:①丰乐亭--位于滁州西南,背依丰山,下临幽谷泉,景色幽雅秀丽。②长郊--广阔的郊野。绿无涯--绿色一望无际。③春将老--春天快要过去了。
10.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6分)戏答元珍(宋)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
小题1:冻雷初响,惊醒熟睡的竹笋,竹笋积蓄着力量,突破严厉的压制,正要冒出内新生的嫩芽。用拟容人的手法,以一个“惊”字表现了竹笋精神振奋的状态。(描绘1分,内容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小题1:全诗抒写的其实是作者由早春物华而感发的特定境遇下的深切感慨:既有谪居山乡的寂寞情怀和由此引起的乡思及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又有排遣内心苦闷的自我宽慰和身处逆境而不甘消沉的乐观、豁达。(“寂寞”、“乡思”、“乐观”各1分,结合诗歌分析1分)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