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暮雨送李胄赏析
① 赋得暮雨送李胄中第三句的赏析
然而人去帆远,暮色苍苍,目不能及;但见江岸之树,栖身于雨幕之中,不乏空寂之意。无疑这海门、浦树蕴含着诗人怅惘凄戚的感情。诗中不写离舟而写来帆,也自有一番用意。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是以离帆入诗的,写出了行人远去的过程,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感情。此诗只写来帆,则暗示离舟已从视线中消失,而诗人仍久留不归,同时又以来帆的形象来衬托去帆的形象,而对来帆的关注,也就是对去帆的遥念。其间的离情别绪似更含蓄深沉。而那羽湿行迟的去鸟,也正是远去行人的写照。
② 赋得暮雨送李胄 的赏析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名称: 赋得暮雨送李曹
作者: 韦应物
简介
韦应物
(约737~约792),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望族出身,少为皇帝侍卫,后入太学,折节读书。代宗朝入仕途,历任洛阳丞、滁州刺史、江州刺史、苏州刺史,罢官后,闲居苏州诸佛寺,直至终年。其诗多写山水田园,高雅闲淡,平和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韦应物是中唐著名诗人。
主题
主题词或关键词: 唐诗 栏目关键词: 唐诗三百首
类别: 五言律诗
体裁: 诗
年代: 中唐 内容介绍
原文
赋得暮雨送李曹 ①
韦应物
楚江②微雨里,建业③暮钟时。
漠漠④帆来重,冥冥⑤鸟去迟。
海门⑦深不见,浦⑧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⑨比散丝⑩。
注释
[注释]
①赋得:分题赋诗,分到的什么题目,称为“赋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
②楚江:指长江。建业:今江苏南京。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
③建业:今江苏南京。
④漠漠:水气迷茫的样子。
⑤冥冥:天色昏暗的样子。
⑦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
⑧浦:近岸的水面。
⑨沾襟:打湿衣襟。此处为双关语,兼指雨、泪。
⑩散丝:指细雨,这里喻流泪。
【赏析】:
这是一首雨中送别友人远行的诗,全诗紧扣暮雨,描写暮雨中的景象,手法妙绝,读后如见一幅薄暮烟雨送客图。近处船帆沾雨沉重,小鸟难飞。远处天色昏冥望不见海门,浦树含烟。描写景物,动静结合,近景与远景互相映衬。末联用一“比”字,将别泪和雨丝融成一体,离别之情与暮雨之景相比拟,恰到好处。作者分题赋诗,能够做到不流于斧凿,写景抒情皆是信手拈来,佳句天成,足见其大家风范.
这是一首送别诗。李曹,一作李胄,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诗中的“楚江”、“建业”,是送别之地。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在今安徽省境内),古属楚地,所以叫楚江。建业,原名秣陵,三国时吴主孙权迁都于此,改称建业,旧城在今南京市南。
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这样,后面的帆重、鸟迟这类现象始可出现。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下面诗人继续描摹江上景色:“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下面的“深”和“远”又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四句诗,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浦树远,显其邃邈。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
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诗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有独特感受的景物入诗。在这首诗里,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固然是诗人着力渲染的,以求与自己沉重的心境相吻合,就是那些用来衬托暮雨的景物,也无不寄寓着诗人的匠心,挂牵着诗人的情思。海门是长江的入海处。南京临江不临海,离海门有遥遥之距,海门“不见”,自不待言,何故以此入诗?此处并非实指,而是暗示李曹的东去,就视觉范围而言,即指东边很远的江面,那里似有孤舟漂泊,所以诗人极目而视,神萦魂牵。然而人去帆远,暮色苍苍,目不能及;但见江岸之树,栖身于雨幕之中,不乏空寂之意。无疑这海门、浦树蕴含着诗人怅惘凄戚的感情。诗中不写离舟而写来帆,也自有一番用意。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是以离帆入诗的,写出了行人远去的过程,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感情。此诗只写来帆,则暗示离舟已从视线中消失,而诗人仍久留不归,同时又以来帆的形象来衬托去帆的形象,而对来帆的关注,也就是对去帆的遥念。其间的离情别绪似更含蓄深沉。而那羽湿行迟的去鸟,不也是远去行人的写照吗?
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连同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形成了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置身其间的诗人,情动于衷,不能自已。猛然,那令人肠断的钟声传入耳鼓,撞击心弦。此时,诗人再也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离愁别绪喷涌而出:“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随着情感的迸发,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又在结句用一个“比”字,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散丝”,即雨丝,晋张协《杂诗》有“密雨如散丝”句。这一结,使得情和景“妙合无垠”,“互藏其宅”(王夫之《姜斋诗话》),既增强了情的形象性,又进一步加深了景的感情然彩。从结构上说,以“微雨”起,用“散丝”结,前后呼应;全诗四联,一脉贯通,浑然一体。
【翻译】:
长江上笼罩着霏霏细雨,建业城的暮钟声回荡天际。船帆沾湿后沉沉显重,慢慢行走,归鸟迷中缓缓低飞。天边的海门隐没了影迹,江岸的远树湿润了芳枝。此时相送别情无限,泪已沾襟雨又如丝。
【评析】:
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虽是微雨,却下得密,以致船帆涨饱了,鸟飞缓慢了。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二、三两联渲染迷
③ 《赋得暮雨送李胄》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感情
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虽是写景,但“迟”、“重内”二字用意精深。容下面的“深”和“远”又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四句诗,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浦树远,显其邃邈。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
④ 赋得暮雨送李胄表达技巧赏析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这样,后面的帆重、鸟迟这类现象始可出现。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下面诗人继续描摹江上景色:“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下面的“深”和“远”又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四句诗,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浦树远,显其邃邈。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
⑤ 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中[1]属于体裁[2]本诗笼罩着一个"雨 '字.试赏析颔联围绕"雨"来写景抒情的妙
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
【体裁】:五言律诗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四支;可"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通押。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
【注释】:
1.楚江:长江三峡以下至濡须口一段,古属楚国,称楚江。
2.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
【前言】:
这是一首送别诗。李胄,一作李曹,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诗中的“楚江”、“建业”,是送别之地。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在今安徽省境内),古属楚地,所以叫楚江。建业,原名秣陵,三国时吴主孙权迁都于此,改称建业,旧城在今南京市南。
【赏析】: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这样,后面的帆重、鸟迟这类现象始可出现。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下面诗人继续描摹江上景色:“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下面的“深”和“远”又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四句诗,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浦树远,显其邃邈。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
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诗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有独特感受的景物入诗。在这首诗里,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固然是诗人着力渲染的,以求与自己沉重的心境相吻合,就是那些用来衬托暮雨的景物,也无不寄寓着诗人的匠心,挂牵着诗人的情思。海门是长江的入海处。南京临江不临海,离海门有遥遥之距,海门“不见”,自不待言,何故以此入诗?此处并非实指,而是暗示李曹的东去,就视觉范围而言,即指东边很远的江面,那里似有孤舟漂泊,所以诗人极目而视,神萦魂牵。
然而人去帆远,暮色苍苍,目不能及;但见江岸之树,栖身于雨幕之中,不乏空寂之意。无疑这海门、浦树蕴含着诗人怅惘凄戚的感情。诗中不写离舟而写来帆,也自有一番用意。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是以离帆入诗的,写出了行人远去的过程,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感情。此诗只写来帆,则暗示离舟已从视线中消失,而诗人仍久留不归,同时又以来帆的形象来衬托去帆的形象,而对来帆的关注,也就是对去帆的遥念。其间的离情别绪似更含蓄深沉。而那羽湿行迟的去鸟,不也是远去行人的写照吗?
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连同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形成了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置身其间的诗人,情动于衷,不能自已。猛然,那令人肠断的钟声传入耳鼓,撞击心弦。此时,诗人再也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离愁别绪喷涌而出:“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随着情感的迸发,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又在结句用一个“比”字,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散丝”,即雨丝,晋张协《杂诗》有“密雨如散丝”句。这一结,使得情和景“妙合无垠”,“互藏其宅”(王夫之《姜斋诗话》),既增强了情的形象性,又进一步加深了景的感情然彩。从结构上说,以“微雨”起,用“散丝”结,前后呼应;全诗四联,一脉贯通,浑然一体。
【评析】:
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虽是微雨,却下得密,以致船帆涨饱了,鸟飞缓慢了。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二、三两联渲染迷
⑥ 《赋得暮雨送李胄》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专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属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解
1、楚江:长江。
2、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
3、漠漠:水气密布的样子。
4、海门:长江入海处。
5、浦:水边。
译文
楚江笼罩在微雨里,
建业城正敲响暮钟之时。
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
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
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
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
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恨,
沾襟泪水象江面的雨丝。
赏析
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虽是微雨,却下得密,以致船帆涨饱了,鸟飞缓慢了。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二、三两联渲染迷暗淡景色;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极为开阔,极为邈远。末联写离愁无限,潸然泪下。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⑦ 题落星寺四首(其三)的赏析
题落星寺四首(其三)
①
落星开士②深结屋,龙阁老翁③来赋诗。
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绝妙④无人知。
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1-2]
作品鉴赏:
落星寺在鄱阳湖侧,庐山在其北。《题落星寺》诗本有四首,但最好的当然还是这首了。 “落星开士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开士”就是和尚,而“龙阁老翁”指的是诗人的舅父李公择,李公择官至龙图阁直学士,故名。而诗人在第二句后有自注一:“寺僧择隆,作宴坐小轩,为落星之胜处。”小轩就是诗题中的“岚漪轩”。诗人妙笔,“深结屋”,下文便由这“深”字所带来的幽静寂寥铺展开来了。
“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一个“藏”字写活了雨和山。贾岛诗:“半旬藏雨里,今日到窗中”。是山藏于雨中,而诗人却是“雨藏山”。“藏山”之典本出《庄子·大宗师》“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蒙蒙细雨,从天空中飘撒下来,天地万物都象蒙上了层薄纱。因雨是跳动的,小雨更显得有些俏皮,一时淘气,把山都藏了起来,连绵的雨,不尽的山,一个“藏”字全部浑然一体。此处“雨藏山”妙过“山藏雨”,何故?很简单,若行于高山峻岭中,抬眼望去,茫茫青山,自是“山藏雨”;而诗人却身处长江之旁,极目楚天舒,江风浩荡,触目平川,宽阔异常,此时此地岂能不是雨的天下?“雨藏山”也。
寺结于幽深之处常人已是不易得见,现在,复有小雨遮掩了山峰,那么,其“深”也就更是可想而知了。下雨天,留客天,诗人只能闲坐。既然是轩,自然八面风来。酒酣或许小醉,遥向天边一望,渺渺茫茫的大江上有星星点点风帆,加上个鄱阳湖,当然相距太远,于是乎好象永远也驶不到眼前。
这两句可以说是对立句的千古名句,前句收敛内缩,后句辽阔外拓。读起来令人神往,寺处深山,清幽宁静,然山却又围于雨中,整个山和寺全给人一种迷离恍倘的感觉,而那孤帆远影,离寺遥远的好象隔世,更显得诗人的冲淡平和孕于青山佛寺之中。这一句从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中“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二句化出,写望久之景特别形象,同时,也反衬出落星寺的遥远,好像已经远离尘世。“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后句有诗人自注二:“僧隆画甚富,而寒山拾得画最妙”。“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就是这个寒山。因“三隐”故事,民间是把寒山、拾得和丰干当为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和弥陀佛化身的。 看来诗人小醉,移步于安寝便室,点清香一拄,淡淡氤氲。诗人闻名于世,庙里的和尚竟然捧出佛画给诗人赏玩。醉后闻香观佛画,外面却下着小雨,动的雨,冉冉却似乎不动的清香,还有什么比这更惬意的?更加上看到了世人不知却妙绝无比的画,酒不醉人人自醉。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有“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韩愈《山石》有“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这二句分别从韦、韩诗中化出,而前者承上坐久,后者启下游观,章法严谨,层次分明。“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画看完了,酒也醒。诗人于是走动,看见,寺里的僧房,密集如蜂房,到处都升起了缕缕青烟,那里正燃着枯藤在煮茶。枯藤为薪,方可取得茶与泉的真味。据传,黄庭坚早年嗜酒,中年因病止酒,越加爱茶,“煮茗当酒倾”。看来,诗人亦精于茶道。深山,佛寺,山泉,香茗,枯藤,文火,煮茶,真乃雅趣也。
末二句将各间僧房中敞开的窗户比作蜂房,运思非常新颖,而僧人们以藤烹煮香茗,一方面,见出丛林中的真正风雅,另一方面,也烘托了寺院的氛围,因而作品也令人如饮浓茶,久久回味。[
⑧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
(自1)(2分)五言律诗(答“近体诗”也得1分);依依不舍(或感伤)。 (2)(4分)围绕“雨”字,写细雨湿帆,帆湿而重。以叠音词“漠漠”的无声来写船行的缓慢;归鸟入雨,飞行而迟,以叠音词“冥冥”写雨中归鸟的模糊迷蒙,这帆重鸟迟的客观景物全然是打上诗人主观感情烙印的物象,诗人寓情于景,抒发了送别朋友时的依依不舍的心情。 ⑨ 赋得暮雨送李曹颔联那两个字可做诗眼
纠正 一下,正确的诗名是《赋得暮雨送李胄》。《赋得暮雨送李胄》颔联中的“版迟”、“重”二字权可做诗眼。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