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木刻赏析

木刻赏析

发布时间: 2020-12-19 13:36:18

① 黑白木刻评语鉴赏语言

黑白木刻表现了黑白灰关系,但不仅仅表现了黑白灰关系。
1、黑白木刻就画面的效果和专层次来讲主要依靠黑属白灰来建立。黑白灰关系的建立有多种方式,譬如依照明暗关系建立、依照对象固有色关系建立、或者进行艺术化的黑白灰处理等等。
黑白木刻,刻掉的部分是白,剩下的部分为黑,本身是不存在“灰”的。“灰”从何而来?是通过黑白的稀疏对比来实现。以白点为例。同面积内,点越多,灰度上越浅;点越少,灰度越深。据此,木刻中是可以形成丰富的黑白灰的变化的。是黑白木刻表现的基本及重要语言。
2、即为木刻,还有一点也是其精髓所在——用刀。用刀的力度,方向,角度等等。干涩、流畅、阻滞,避让、衔接、穿插等等刀法,妙不可言,也形成了画面相当丰富的灰阶。

② 木刻版画 需要什么工具 谢谢

常用工具:不同口径的三角刀、圆口刀、斜刀、平铲刀、排刀、方口刀。内 常用材料:各种木板,容但初学者用胶木板比较好这篇《黑白木刻版画的技法和赏析》值得一读。 http://www.7xpc.com/Article/jswz/jingyanzongjie/200703/Article_20070328202108.html

③ 仓央嘉措《见与不见》介绍和赏析

《见与不见》介绍:

仓央嘉措创作的“古鲁”,有人译为“情歌”,然龙冬先生认为,原文并非“情”,而是崇高到“脖颈”的一个极大尊敬的前缀,故译成“圣歌”。从仓央嘉措这首著名的《见与不见》来看,若当成情歌恐也不妥,若一定要当成圣歌恐也未必。

笔者用心去读,从“不悲不喜、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舍不弃”等同义反复而层层推进的抒情节奏,最后到“默然相爱、寂静欢喜”的心灵氛围,读到的是禅,是钥,是拈花,是微笑,只因“形象若偏离,寂照最动情”(河马《禅诗》)。南宋圆悟克勤(1063—1135)禅师曾作艳诗一首:“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此诗由艳入禅,与仓央嘉措那种悲欣交集的内心体验虽不可同日而语,但借写情以表达各自内心的微妙,却殊途同归。

仓央嘉措的《见与不见》赏析:

诗中没有一句华丽的词藻,只有质朴无华的情感,只有任世事怎样变换他的情始终不变就在那里的那份爱,就如天上的恒星,哪怕历尽沧桑都亘古不变。“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是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全诗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反复吟诵诗人心中那份无论世事怎样变换此情都不移的爱情,节奏感强,条理性好,旋律优美,极富艺术感染力。

遥想美丽的雪域高原,多情的仓央嘉措因相思踏雪而行夜会情人,是缘是劫?当破晓时分,人们读着一个男人在雪野里留下的清晰的夜奔足迹,那足迹急促而有力蜿蜒地连接着布达拉宫和小巷深处, 于是疑惑,沉思,继而惊愕,仓央嘉措在坦然的以爱情的名义歌唱的同时,也写下了对宗教的背叛。

遥想仓央嘉措作为一个活佛的无奈与身不由己,他虽然没有办法去改变那些清规戒律,但他仍然选择了叛经离道,选择了对权利的舍弃与改变命运,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如果不是爱得至真至纯,那又是什么力量让他放弃权利呢?答案只有一个:因为爱情。

读着这种至真至纯的情与诗,心中涌起的不仅是感动与感叹,更有一份难言的心绪。仓央嘉措的诗如一曲天籁之音震颤灵魂动人心弦,那种爱得不带一丝杂念的纯情,久叩心门。

(3)木刻赏析扩展阅读

仓央嘉措《见与不见》原文:

《见与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仓央嘉措简介:

仓央嘉措(藏文:ཚངས་དབྱངས་རྒྱ་མཚོ།;Tshangs-dbyangs-rgya-mtsho1683.03.01-1706.11.15),门巴族,六世达赖喇嘛,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人物。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仓央嘉措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巴·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桑结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废,据传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押解途中圆寂。

仓央嘉措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诗人,写了很多细腻真挚的诗歌,其中最为经典的是拉萨藏文木刻版《仓央嘉措情歌》。

④ 以建筑,绘画,雕塑,书法和工艺美术作品为例,谈你对艺术欣赏的看法

我对绘画艺术的看法:
绘画,作为视觉艺术,是通过一定的色彩、线条、形状,构成异常精确具体而又个性化的图景,以传达审美经验供人感受的艺术。
绘画的体裁、样式异常纷繁多样,可以从不同角度去作艺术学的分类,如就题材内容以及社会功用目的看,有肖像画、风景画、静物画、历史画、宣传画、年画、连环画、漫画等等,如就使用的物质媒介和工具看,有油画、水墨画、水彩画、色粉画、版画等等,不论体裁样式如何,绘画作为审美对象,应用比较一致的共性。
如果说雕塑的审美特性,强调的是造型的单纯和观念的纯粹,那么绘画在这两方面都趋向精确具体了。黑格尔说“绘画所采用的基本内容既要有丰富的深刻情感,又要有对人物性格和性格特征方面刻划很深的个别特殊因素;既要有对一般内容的亲切情感的具体事迹,情况和情境必须显得不只是说明个别人物性格,而是应使个别特殊因素显得是深深地铭刻到或则说,植根到灵魂和面貌表情里,而且完全从外界事物形状里吸收过来的”。又说:绘画由深刻的严肃性的题材转到外在界特殊具体的现象的前进过程中,“必然要走到专注意单纯外在现象的极端”,“这里我们就看到天空、时节和树林光彩的瞬息万变的景象,云霞、波涛、江湖等的光和返光杯中酒所放出的闪烁的光影,眼光的流动以及一瞬间的神色和笑容之类,用最高的艺术手腕凝定下来”。从黑格尔的看法中,可以看出,绘画的艺术比起雕塑来,对象的细节描绘主体内心的表现的统一,乃是绘画的审美特性。总之,一句话,绘画比雕塑更富于个性化,在外在形式的精雕细刻中去表现心灵的个性。
但是绘画所描绘的现实生活场景,人物表情、心灵个性、都是处在不断变化的生活长河之中,而绘画却借助线条、色彩、形状把它们凝冻起来,这显然是一个矛盾,因此必须解决这个矛盾。莱辛曾提出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化动为静,以静写动,他把这个方法叫“暗示”。他说:“绘画描绘物体,通过物体,以暗示的方式去描绘运动,”那么怎样以一种动态的描绘去显示运动呢?他认为“只能运用动作中某一倾刻,所以它应该选择蕴育丰富的那一倾刻,从这一倾刻可以最好理解到后一倾刻和前一倾刻,这就是说,绘画必须善于从运动的生活中去捕提选择,提炼那蕴育,包含着运动前因后果的静止的倾刻,通过这一静止的凝炼的倾刻去表现那运动的连续性,“外部的面貌能展示内心的一切,静止的场景能表现出运动的行程。”这就是绘画所采用解决静止的画面与运动着的现实的矛盾的办法。
无论是东方的绘画或西方的绘画,传统式或现代式的绘画;它所表达的内容和形式都是通过艺术家生活实践的积累所再现的一种艺术手段,绘画是反映艺术家本人的构思,也表达对事物的一种情感寄托,记载着历史和发展,一个画面虽是静止的,但它表达的内容却一种愉悦或者浪漫及庸俗,脱离现实又接近现实超现实的一种意境,无论是绘画的风格或内容形式来看,绘画不仅是种语言,也是一种艺术,而且是一门科学,它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人的情感变化而变化,随着形式的发展而发展。
绘画不仅有它的审美性、实用性、还有永恒性。它作为一种传播手段,能把握人的心灵,在物质和精神方面是一种超越,正因如此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绘画作品对人的教育,常常是在毫无强制的情况下,使欣赏者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在这种渐渐地长期作用下使人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畅神益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如同绘画创作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艺术家在创作中处于一种完全忘我的状态,沉醉其中并获得极大的满足和快乐一样。
绘画,不仅种类和形式丰富多彩,而且由于各国和民族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世界各力绘画在艺术形式,表现手段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一般认为从古埃及、波斯、印度和中国等东方及明古国发展起来的东方绘画,与从古希腊,古罗马绘画发展起来的欧洲为中心的西方绘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绘体系。它们在历史上互有影响,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各自的重要贡献。
但是,不管是东方绘画,还是西方绘画,它作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有其共同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它是通过可以直接看到的,有形有色的具体的艺术形象来反映和抒发画家对客观现实感受的。在塑具体的而且可以直接看见的艺术形象这一点上,它比小说、诗歌显得具体形象,更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但是由于一幅画一般只能表现一个相对静止的瞬间,不能象小说、诗歌、电影、戏剧那样表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过程,也不能像小说、戏剧那样可以从人物的对话或者通过概括的说明来介绍人物和事件。所以,它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这种局限性,优秀的绘画作品善于选择人物或事件最富有概括性和表现力的瞬间。这种瞬间形象在画面上虽然是固定不变的,但由于绘画提供的人物形象是具体的而且可以直观的,只要刻划的好,却同样可以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古今中外的许多名画都可以说明这一点。
其次,绘使用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如纸、木板、布、笔墨、颜料、刀等。其它艺术(如文学),更有其它特殊作用。这主要表现在文学作品虽然也要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笔、墨、纸),但它单纯起一种工具的作用,与作品所要塑造的艺术形象并不可分割的关系。然而绘画则不同。它所使用的物质材料除起一种工具的作用外,物质材料本身固有也是创造艺术形象,特别是构成审美价值的主要因素,例如,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油画的笔角和丰富的色彩感。木刻的刀法和“木味”等等,不仅与艺术形象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且它本身也具有审美价值。
此外,绘画在题材范围方面比其它艺术更广泛。例如,小说戏剧不能以自然风景或静物作为自己的描写对象。但在绘画中,风景画和静物画都是一种完全独立的绘画体裁,而且它在历史上还一度成为绘画艺术的主体,也正因为绘画比其它艺术在题材范围上更为广泛,所以,绘画是整个美术以至整个艺术门类中特别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之一。

⑤ 求赏析: 十诫歌 仓央嘉措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十诫歌

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赏析:

如果没有相见怎会陷入爱河不能自拔,理性的清醒的语言中带着压抑的痛苦,与恋人分离的痛苦甚至让自己否决了邂逅带来的快乐,这种深沉的爱意和不能自拔的迷茫,更衬托出爱情的坚如磐石不可动摇。

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赏析:

爱情是心灵上的交流,相知之后方知知己,当心灵覆叠与重合,心心相印的默契带来的爱情将是温暖而贴心的。会把恋人放在心头一遍遍思量着,会把爱情在心中一遍遍重温着,这种傻傻的想念一旦失去就就像失去了依托。于是后悔着相知,后悔着深爱,只因失去所爱之后的痛苦无法承受。

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赏析:

十指相扣,死生契阔,那些默默的陪伴赐予的爱情,足够滋润心灵,让我们感激它的慷慨。然而一旦分离,心口的温暖无法补偿带来的失落,足够让人心碎垂泪。欠下的那些温暖的陪伴,在分离之后终究无法偿还。恨人事无常,到底只能暗自神伤。

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赏析:

那一段珍惜,那一段情意所留下的痕迹是怎样也无法抹除的,因为爱到深处爱到酴醾,当分离之后只剩下了故人的回忆,在一遍遍重温回忆的过程中一遍遍扯开伤口,使它一直无法治愈。这种每每生生撕裂伤口的痛,让人悔当初,真心相惜。

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赏析:

如果没有相爱那么就不会有辜负和背叛,这种天真的假设和询问,一次次重复着,却是在反复提醒自己别离的事实。如果不爱,现在不会这么痛苦,然而惧怕痛苦而拒绝爱,更是痛苦深处的痛苦。

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赏析:

相对与相会,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会晤。所谓相对只是一场淡漠和平常的相遇,而相会却带着四目相对时的喜悦和温存。如果我们不相向而行是否就会相忘于江湖?相会只会徒增感伤,因为千帆过尽,感情依然存在,只是不再前来相会。

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赏析:

一个“误”字如此耐人寻味,何为正?何为误?爱上了终将分离的人便是误吗?哀怨的字眼轻描淡写地描画着那种失去之后就让人心如刀绞的爱情,平静的外表下满满的波涛暗涌,毕竟相负带来的就是一种误,误了青春时辰,误了韶华时光,误了一片深情。

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赏析:

所谓约定在注定到来的离别面前显得都是苍白无力的,既然已经缘分已尽,何必藕断丝连牵扯不清?然而那些花前月下的约定却萦绕脑海心头,挥之不去,让人怎能不想再续爱情?剪不断,理还乱,如此之痛,只能叫人言说“最好不相许”。

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赏析:

依偎一词本就相连一体,然而相依和相偎之间的微妙差别却发人深省。萍水相逢却惺惺相惜带来的是依,可以驱散黑暗的恋人的拥抱才是偎,偎是一种相互依托,一种非你不可的情绪,一种无论天涯海角还是碧落黄泉都要在一起的坚定。然而如此的二人却被生生拆散,唯有孤独地告诫后人“最好不相依”。

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赏析:

分离的二人再次相遇,怀揣着对故人的思恋就会沉沦于回忆,就会流连在对方的眼波之中。一旦相遇那些过往的回忆就会迸发出来,带着在一起的渴望相聚,然而短暂的相聚也改变不了终将分离的事实,不可能依然是不可能,相聚只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安慰罢了。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赏析:

前一句写出了二人之间蓦然激发出的情感,浅浅地模糊地勾画出了爱情的深度,只是一场相见,便是金风玉露,相知相许。后一句蕴藏着的悲凉与落寞的情感让人心疼,“相见何如不见时”,此语是锥心刺痛之人发出的肺腑之言。既然遇见你让我如此痛苦,我为何还要遇见你?表面上明明后悔着那一场邂逅,然而心中却是爱得惨烈无比,明明口中说着那么决绝的话语,心中却如此彷徨彳亍不前。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赏析:

到底怎样才能彻底忘记你?到底怎样才可以摆脱轮回一般生生不息的相思?爱得那么疲惫那么痛苦,到头来还是无法忘记对你的深情。这句话点明了全诗的情感,唯有这一句话展露出了压抑着的情绪。想和过去的恋人一刀两断,无奈心里却无论如何也放不下,只有生前身后唯爱一人,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被迫与恋人分离的女子,一遍遍重复着“如果不”的假设,看似在后悔曾经的爱情,实际上却把自己对那人的深爱展露无疑。若不是爱得深刻,又怎么会如此痛苦,若不是爱到情痴,又怎么会有如此恨人事无常?尤其是最后一句展现出的柔弱的一面,更体现出儿女情长。前面的淡漠和决绝,不过是因为太爱了用来束缚自己的伪装,最后终于说出口的“要我如何忘掉你”的话语其中的悲凄,绵远悠长。那种微弱的痛楚,从目力所及的文字一直流落到心口,酸楚之情油然而生。

拓展资料

关于仓央嘉措

六世达赖喇嘛,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人物。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仓央嘉措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巴·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桑结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废,据传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押解途中圆寂。

仓央嘉措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诗人,写了很多细腻真挚的诗歌,其中最为经典的是拉萨藏文木刻版《仓央嘉措情歌》。

仓央嘉措是藏族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所写的诗歌驰名中外,不但在藏族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藏族人民中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世界诗坛上也是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花异葩。引起了不少学者的研究兴趣。藏文原著有的以手抄本问世,有的以木刻版印出,有的以口头形式流传。足见藏族人民喜爱之深。汉文译本公开发表和出版者至少有十种,或用整齐的五言或七言,或用生动活泼的自由诗,受到国内各族人民的欢迎;英文译本于1980年出版,于道泉教授于藏文原诗下注以汉意,又译为汉文和英文。汉译文字斟句酌,精心推敲,忠实准确并保持原诗风姿,再加上赵元任博士的国际音标注音,树立了科学地记录整理和翻译藏族文学作品的典范。仓央嘉措在藏族诗歌上的贡献是巨大的,开创了新的诗风,永远值得纪念和尊敬。

⑥ 赏析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这是刘湛秋《雨的四季》
简析如下:

春天的雨清新而纯净;夏天的雨热烈而粗犷;版秋天的雨端庄权而沉思;冬天的雨自然而平静。

雨给作者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感情带来滋润,思想带来流动;雨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本段语言清新、优美,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细腻流畅,处处匠心独运。或拟人,或比喻,或排比……无不形象逼真,引人人胜。

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作者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因此在雨的四季中看到的是一种生命中激动人心的美丽。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是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精灵。

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赏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鲁迅岁在这里求学,塾师是寿镜湖老先生。三味书屋,是三长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寿镜吾老先生在此坐馆教书长达六十年。
“三味书屋”之味:鲁迅先生在他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所提到的“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城内鲁迅先生故居附近,是鲁迅先生少年时期读书的地方。那么,为何叫“三味书屋”呢?原来,“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音希海,即醋和肉酱)”的古语。其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史记味如喝美酒吃佳肴:读诸子百家之类的书,味如酱醋(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三味书屋”的横匾是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书法家梁山舟书写的。当时,匾的两旁还悬挂着这样一副木刻的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是指:读经典像吃主食;读历史像吃菜肴;读其它像加调料。关于“三味”:鲁迅的私塾老师(三味书屋)寿镜吾老先生的后人说,“三味”是指在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指的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菜淡饭,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

⑧ 求对此诗的赏析 出处 作者

出自散文 梧桐,这首诗就是作者自己写的.
梧桐
作者:晨义
或日光,或月色,地上大部分浓荫是梧桐的身影。如果你曾在风景自然的乡村居住,记忆的青瓦上就少不了这层厚绿。
苍苍梧桐,悠悠古风;叶若碧云,伟仪出众;根在清源,天开紫英;星宿其上,美禽来鸣;
世有嘉木,心自通灵;可以为琴,春秋和声;卧听夜雨,起看雪晴;独立正直,巍巍德荣。
梧桐之树,丰满不能把握,浑圆只可拥抱。因为他怀间藏着一张古琴。外表粗枝大叶,内里却聪明灵秀,雅致奇异。
梧桐有着音乐天赋,据说是制琴的良材。天然资质加上一段取纳万籁的经历,造就了梧桐的非凡才思和浪漫情怀。
首先是雨声。梧桐宽阔的叶子为雨声而生。春雨的轻柔婉约,夏雨的激烈豪放,秋雨的忧郁缠绵……击落淋流之间,都化作千般妙韵,点点滴滴汇入生命的湖泊。湿润的梧桐啊,原来是被这样浸透和滋养。
然后是风声。北风之马嘶,南风之羊鸣,西风之虎啸,东风之龙吟……一一收聚在胸。有时树枝会折断,那正是随风而舞的激动。
然后是鸟声。燕子的新曲,麻雀的旧调,布谷的民歌,斑鸠的土谣……全都以传统的木刻存放。
秋叶凋零。而只有梧桐的叶子落尽,天空才可以完全呈现出来。
是谁打碎的/一块一块/巨大的/秋天的玻璃/从天而降/划破了/谁的脸/谁的手背
再往后,就是雪声。扑扑簌簌,由疏朗的枝子加以整理。我相信任何时候拍打梧桐,都会有雪花飘落头顶。
当然还有雷声,那带电的强音。
够了吗?如此深厚的艺术素养,难道还不够一张琴的需要吗?你看梧桐的年轮,清晰完整的金质唱片,计录了难以计数的乐谱。除了年轮,树木还有什么呢?换句话说,除了音乐,梧桐还有什么?
是古代一位采风的乐官吧,梧桐。他被丰富美妙的音乐所深深吸引,忘记回去复命。他走不动了,因为背负的实在太多。为一只蟋蟀,他清泪纵横;而一只蝈蝈儿,就令他热血澎湃。他静静地站在那里,听啊,听啊,听天之音,听地之乐。他听到了河水的倾诉,听到了云彩的感叹……而且,他听到了人。最重要的,他听到了人所不能听到的声音。时间太长了,他的双脚长在一起,陷入了茫茫大地。或者还有另外的传说:知音不在,弹者故去;孤琴空立,久而化石;天地滋润,活为佳树;丝弦已失,谁识此木?
等有一天梧桐平卧,掀去树衣,露出纯洁之躯,丝弦排列如江河奔流!你听吧,爱恨悲欢就滔滔而出,一发无收。
这样的梧桐,不拿来做琴,会有多么可惜。
不幸的是,一棵梧桐却成了我的书桌。仿佛被禁无期的囚徒,默默忍受命运的苦难。清漆之下,可见音波起伏,乐澜依稀。读书余暇,手指轻敲,其声深宏美,动人魂魄,那是志士不可更移的决心啊!若拍案而起,慷慨悲壮之音可使肝胆共振,书剑同声!梧桐的不幸,却成了我的大幸。
梧桐繁茂,最终做琴的却是少数,因为弹者有限,闻者太稀。但梧桐就是梧桐,无论后来做了什么,其性未改,其质未变,其爱乐的身体和灵魂不死。只要你用手叩问,就一定能得到真实的回答。投入火中的碎片,照样发出烈烈的绝响。这才真正是梧桐的至高境界。
赏析
"苍苍梧桐,悠悠古风,叶若碧云,伟仪出众"写出了梧桐树的风姿挺拔.苍翠的梧桐,散发出悠远的古意,它的叶子宛如碧云,笔直挺拔,一眼望上去便引人注目,与众不同.
"根在清源,天开紫英,星宿其上,美禽来鸣,"写梧桐扎根在深深的地下,上面是一望无际的苍穹,星辰在它的头顶闪耀,引来美丽的饿鸟兽,争相鸣唱.
"世有嘉木,心自通灵,可以为琴,春秋和声"写世上竟有如梧桐这般好的树木,它 内里聪明灵秀,雅致奇异,可以用它做成古琴,弹奏一曲,感春怀秋.
"卧听夜雨,起看雪晴,独立正直,巍巍德荣."写梧桐经历风霜雨雪,却依旧屹然挺立,真是品行高尚啊!

表达了作者对梧桐的赞美,其实也是他对于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概括,读过文章,更能够体会.

⑨ 如何欣赏版画

版画,是造型艺术之一。作者在各种不同材料的版面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版种绘画;可有限制地权复印出多份不影响其艺术价值的原作。从十八世纪起开始有画家自己绘稿、自己制版、自己印刷的创作版画。作为造型艺术的版画,是指创作版画。由于版材受墨部位、版材性质与制版印刷方法等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品种。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