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阳春怨赏析

阳春怨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2-11 18:45:56

古诗赏析

雨 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这首即兴小诗,写雨后漫步小园所见的残春之景。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很平常,但平中见奇,饶有诗趣。
诗的前两句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映衬,吐露出一片惜春之情。雨前,春天刚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开放;而雨后,花事已了,只剩下满树绿叶了,说明这场雨下得多么久,好端端的花光春色,被这一场苦雨给闹杀了。诗人望着花落春残的小园之景,是多么扫兴而生感喟啊!
扫兴的不光是诗人,还有那蜜蜂和蝴蝶。诗的下两句由花写到蜂蝶。被苦雨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天气,它们怀着和诗人同样高兴的心情,翩翩飞到小园中来,满以为可以在花丛中饱餐春色,不料扑了空,小园无花空有叶;它们也象诗人一样大失所望,懊丧地纷纷飞过院墙而去。花落了,蜂蝶也纷纷离开了,小园岂不显得更加冷落,诗人的心岂不更加怅惘!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满怀着惜春之情的诗人,刹那间产生出一种奇妙的联想:“却疑春色在邻家”。院墙那边是邻家,诗人想得似乎真实有据;但一墙之隔的邻家小园,自然不会得天独厚,诗人想得又是多么天真烂漫;毕竟墙高遮住视线,不能十分肯定,故诗人只说“疑”,“疑”字极有分寸,格外增加了真实感。这两句诗,不仅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更把“春色”写活了,似乎“阳春”真的“有脚”,她不住自家小园,偏偏跑到邻家,她是多么调皮、多么会捉弄人啊!
“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语奇峰突起,令人顿时耳目一新。这一句乃是全篇精髓,起了点铁成金的作用,经它点化,小园、蜂蝶、春色,一齐焕发出异样神采,妙趣横生。古人谓 “诗贵活句”(吴乔《围炉诗话》),就是指这种最能表达诗人独特感受的新鲜生动的诗句吧。
闻 雁
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
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
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诗鉴赏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刺史。初夏离京,秋天到任。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达滁州后不久写的。
这是一个秋天的雨夜。独坐高斋的诗人在暗夜中听着到外面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的秋雨,愈发感到夜之深沉、秋之凄清和高斋之空寂。在这种萧瑟凄寂的气氛中,敏感的诗人不由归思难禁。韦应物家居长安,与滁州相隔两千余里。即使白天登楼引领远望,也会有云山阻隔、归路迢遥之感;黑夜沉沉,四望一片迷蒙,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处了。故园的眇远,本来就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再加上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这归思无穷无尽、悠然难止了。一、二两句,上句以设问起,下句出以慨叹,言外自含无限低徊怅惘之情。“方”字透出归思正浓,为三、四高斋闻雁作势。
正当怀乡之情难以排遣时,独坐高斋的诗人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这声音穿越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乡而彻夜不眠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留给读者自己去吟咏玩索。
“归思后乃说闻雁,其情自深。一倒转说,则近人能之矣。”(沈德潜《唐诗别裁》)
纯粹从文字看,诗中所抒写的似乎不过是远宦思乡之情。但渗透于全诗的萧瑟凄清情调和充溢于全诗的秋声秋意,却令读者隐约感到在“归思”、“闻雁”背后隐含的时代乱离的面影,蕴藏着诗人对时代社会的感受。
沈德潜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澹,并入化机”(《说诗晬语》)。古澹,确是韦应物五言绝句的风格特征。从这首《闻雁》可以看出,他是在保持绝句“意当含蓄,语务舂容”的特点的同时,有意识地运用古诗的句格、语言与表现手法,以构成一种高古澹远的意境。诗句之间,很少大的跳跃,语言也力求朴质自然避免雕琢刻削,一、二句还杂以散文化的句式句法。这种风格,确有古体的流风余韵。

② 阳春曲 题情 译文

作者讴歌了一个纯情女子冲破封建礼教束缚,大胆追求幸福的爱情生活。语言活泼,感情热烈,具有民歌魅力,为歌咏恋情的精品。

③ 琵琶曲阳春白雪的赏析

琵琶曲阳来春白雪的赏析:

1、琵琶曲自《阳春白雪》主要取材于流传全国各地的民间器乐牌子曲《老六板》,经过琵琶演奏
家们不断加工发展而成。这首古典在各个琵琶流派中都有流传,演奏家们各自发挥才能,不断
丰富发展, 经过加工处理形成了各自的传谱。

2、 《阳春白雪》:由民间器乐曲牌仪《八板》(或《六板》)的多个变体组成的琵琶套曲。“八板头”变体的循环再现,各个《八板》变体组合在一起形成变奏的关系,后又插入了《百鸟朝凤》的新材料,因此它是一首具有循环因素的变奏体结构。

3、《阳春白雪》的结构,采用了中国古典传统的“起、承、转、合”的形式。乐曲第一段“独占鳌头”,是全曲的主题,核心乐句旋律欢快、优美、流畅,节奏轻愉活泼,呈现出春风荡漾,杨柳轻拂,鸟呜花间,溪水潺潺的情景。

4、《阳春白雪》是一首通欲易懂、意韵高雅、技巧丰富多变,在民间广为流传且为人们的熟知和喜爱的琵琶独奏曲。“阳春白雪”四个字,在这里完全可以顾名思义,它不再承载高雅难懂这样的含义,而就是它字面的意思,阳春时节的白雪。

④ 赏析短文三月阳春 妩媚楚楚的春

三月阳春是实实在在的,你看,暖风煦煦,池水见绿;山阳缓坡,花蕾初回胀;地头田间,草色遥答看……

三月阳春是风姿卓越的。你看河边池畔,杨柳初绿,轻飏的柳枝,挂满吐青的嫩芽在暖融融的风中,如豆蔻少女,摇曳着勃勃的生机、柔美而娇羞;桃花园里,带露的桃花在嫩叶的衬托下,张着水灵灵的花瓣,在煦日和风中,婆娑而动,更似那二八靓妹,招展着妩媚的青春,蜂为之蹁跹,蝶因之痴狂……

三月阳春是浓情欲滴的,你看江南漫山的野樱桃,粉红粉红的,一一簇一簇,开遍山排上,染红山坳里,给人一种随处可见的养眼的灿烂;田间地头,如金子般灿烂的油菜花,铺就着一汪汪金色的海,涌动着一波波金色的浪。人走在金浪波动的田野里,仿佛遨游于碧海金涛之中……

⑤ 关于阳春的古诗词

【阳春曲】殷七七

愁见唱阳春,令人离肠结。郎去未归家,柳自飘香雪。
——————————————————————————

【阳春歌】吴象之

帘低晓露湿,帘卷莺声急。欲起把箜篌,如凝彩弦涩。
孤眠愁不转,点泪声相及。净扫阶上花,风来更吹入。
——————————————————————————————

【阳春曲】史达祖

杏花烟,梨花月,谁与晕开春色。坊巷晓愔愔,东风断、旧火销处近寒食。
少年踪迹。愁暗隔、水南山北。还是宝络雕鞍,被莺声、唤来香陌。 记飞盖
西园,寒犹凝结惊醉耳、谁家夜笛。灯前重帘不挂,殢华裾、粉泪曾拭。如今故
里信息。赖海燕、年时相识。奈芳草、正锁江南,梦春衫怨碧。
——————————————————————-

【相和歌辞-阳春曲】 温庭筠

云母空窗晓烟薄,香昏龙气凝辉阁。霏霏雾雨杏花天,
帘外春威著罗幕。曲栏伏槛金麒麟,沙苑芳郊连翠茵。
厩马何能啮芳草,路人不敢随流尘。

——————————————————————

【相和歌辞-阳春歌】李白

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桑袅风。披香殿前花始红,
流芳发色绣户中。绣户中,相经过,飞燕皇后轻身舞,
紫宫夫人绝世歌。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

————————————————————————————
【阳春歌】吴迈远
百里望咸阳,知是帝京域。绿树摇云光,春城起风色。佳人爱华景,流靡园
塘侧。妍姿艳月映,罗衣飘蝉翼。宋玉歌阳春,巴人长叹息。雅郑不同赏,那令
君怆侧。生重受惠轻,私自怜何极。

⑥ 求古文赏析

1 元曲欣赏
岁寒

[越调]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籐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简介】

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 字千里,号东篱。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其作品多写神仙道化,故有“马神仙”之称。曲词豪放洒脱,散曲成就尤为世人推崇。现存小令百多首,套数二十三套。其中套数[夜行船]《秋思》被誉为“万中无一”。

【字句浅释】

越调:元曲宫调之一。天净沙:曲牌的名字,相当於宋词中的词牌。秋思:这首曲的题目。这首“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是元曲中最广为传诵和称道的作品。昏鸦:黄昏时候的乌鸦。

【全曲串讲】

时已深秋。一个远离故乡的游子,骑著一匹瘦马,在那萧瑟的秋风里,走在一条荒凉的古道上。缠绕著枯籐的老树上,已经有黄昏时栖息的乌鸦。一条溪水从小桥下流过,桥对面便有居住的人家。夕阳渐渐西沉,天快黑了,风更凉了。游子却还要骑著疲惫的瘦马,一颠一簸地漂泊天涯。此情此景,怎不叫他愁肠万断啊!

【言外之意】

游子思乡是自古以来诗人笔下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此曲中之游子,到底要向何处去?游子断肠,但未明言思家。这是此曲与其它游子思乡名作的区别!

其实,世人思家,是灵魂深处寻觅生命本源(真正的家)的冲动在人这一层次的反应。作者喜欢写神仙道化作品,它们正好描述了人们寻觅生命本源的具体过程,而作者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也是一个生命本源的追寻者。因此,笔者认为,作者是在通过极其巧妙的形象思维,表现自己对生命本源不辞千辛万苦的不懈追求。作者有“马神仙”的称号。料想他不虚此名,在去官归隐之后,终於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家,再也用不著在自己的生命回归路程中骑著瘦马、漂泊天涯!

一 、 生平

马致远,号东篱(或谓东篱老),能考知的生平事迹不多,大约是生於宋理宗宝佑四年(西元1255年)左右,据「录鬼簿」的记载,在三十岁左右,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以后,曾任江浙省务儒学提举。到四十岁左右(元贞年间),已辞去官职,与花李郎、李时中、红字公等,合组元贞书会,此后过著「酒中仙」、「风月主」的浪漫生活,不再担任官职。晚年更以「林间友」、「尘外客」的闲适生活为主,卒年约在元英宗至治元年以后,年寿在七十岁左右。

二 、作品

(一)散曲

马致远的散曲,据任讷所辑《东篱乐府》一卷,收入《散曲丛刊》中,有小令一百零四首,套数十七套,与残套五套。隋树森的《全元散曲》则收录了小令一百一十五首,套数十六,残套七。而一九八○年,辽宁省图书馆明残钞本(存六卷)《阳春白雪》,其中新发现马致远三组套曲,又补全三个残套,故云马致远目前共有散曲一百三十多首。作品之多,在元前期的散曲作家中,仅有卢挚与张养浩可与之相颉颃。

至於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一向有相当高的评价,虽因杂剧而跻身於元曲四大家之列,然其散曲较之於杂剧,却是一点也不逊色。邵曾祺在《元杂剧六大家略评》中言:「马致远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但他的名誉大半建立在散曲上面。」就可看出他以为散曲才真正能代表马致远在曲坛上的崇高地位。而任讷在《曲谐》中云:「杂剧推元四家,余谓散曲必独推东篱,小山虽亦散曲专家,终是别调耳。馀人则非专家。」亦对马致远的散曲赋予甚高的评价。

马致远的散曲风格以豪放为主,不过因为作品丰富,描写题材广阔,并辅以他杰出的文思才华,所以有多方面的表现与特色。刘大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对马致远有一段颇为中肯的评论,兹录於下:「马致远在曲坛的价值,是在他扩大曲的范围,提高曲的意境。以他那种特出的才情,潇洒的气概,表现於曲中者,真是浑洒自如,机趣绝妙。他的长处是能适应各种题材的特性,而表现各种不同的风格。他的作品虽多豪放之作,但也有极闲适恬静的,也有极清丽细密的,因了他复杂的风格,更足表示他在曲坛的广大。他在元代散曲的地位,正如李白之於唐诗,苏轼之於宋词,都是代表那一个时代的浪漫派大诗人。」今将其散曲分为写景、叹世、咏史、言情等四类予以概略介绍:

2 元曲欣赏

(1)叹世

致远的散曲作品中,以叹世的著作最多,身为一个怀才不遇的儒士而言,这类作品最能写出心中矛盾、徘徊、愤懑之情。《双调夜行船》套曲最是代表作,从这套曲中,很清楚地可以了解致远对自已与对生活的彻悟。

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双调夜行船

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麼渔潐无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双调乔木查

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鼎足虽坚半腰里折,魏邪,晋耶?——双调庆宣和

...——双调落梅风。

...——双调风入松。

...——双调拨不断。

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双调离亭宴煞。

子孝顺,妻贤慧,使碎心机为他谁,到头来难免无常日。争利名,夺富贵,都是痴。——四块玉 叹世

在这类的曲子中,他呈露了社会中争名夺利的丑恶现实,写尽了功名贵的无常。放逸宏丽而不离本色,意境的塑造与遣词造句均见艺术之功。

(2)写景

马致远虽是本色派的元曲作家,不过也有不少清新潇洒,富有诗情画意的写景诗篇。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平沙,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 秋思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著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落梅风 远浦帆归

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休弄影。月沉时、一般孤另。——落梅风

前村梅花开尽,看东风桃李争春。宝马香车陌上尘,两两三三见游人,清明近。——青哥儿 二月

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西湖三月时,管弦触水莺花市。不知音不到此,宜歌宜酒宜诗。山过雨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可喜杀睡足的西施。——湘妃怨 和卢疏斋西湖

其中天净沙一曲是马致远写景的代表作,被评为秋思之祖,被推为元曲小令之表率,凝鍊的语言描绘出一幅萧瑟苍茫的秋日风景画,情景交融,隽永极了。其馀几首,亦可看出一幅幅的渔村夕照图或清新明丽的西湖佳景,语言清丽、节奏自然、淡泊中情致自现。

(3)咏史

这类的作品与叹世有相同的思想倾向,深刻地感叹富贵红尘之不堪留恋,古今谋臣智士之建功立业转眼成空。鼓励自己早日参破红尘的是非,跳出这喧扰的红尘漩涡。

拔山力,举鼎威,喑鸣叱吒千人废。阴陵道北,乌江岸西,休了衣锦东归。不如醉还醒,醒而醉。——庆东原 叹世

夸才智,曹孟德,分香卖覆纯狐媚。奸雄那里,平生落得,只两字征西。不如醉还醒,醒而醉。——庆东原 叹世

路傍碑,不知谁,春苔绿满无人祭。毕卓生前酒一杯,曹公身后坟三尺,不如醉了还醉。——庆东原 叹世

楚霸王火烧了秦宫室,盖世英雄气。阴陵迷路时,船渡乌江际。则不如寻个稳便处闲坐地。——清江引 野兴

九重天,二十年。龙栖凤阁都曾见,绿水青山任自然,旧时王谢堂前燕。再不复海棠庭院。——拨不断

英雄奋起,造成霸业,到头来也只是一场空梦。人生短暂,最后仅黄土一坏,纵如诸葛亮之高智,曹瞒之夸智逞才,终究是撒手成空。这类曲中,项羽、曹操、诸葛亮等人最常被引用。曲韵和谐,文字淋漓畅快,一气呵成,了无人工凿痕。

(4)言情

致远虽多豪放之作,然写情也很特长,既深刻又含蓄;既庄重又蕴藉。郑振铎云「他还长於写恋情,却又是那样刻骨镂肤的深刻。」

云笼月,风弄铁,两般儿助人凄切。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一声吹灭。——寿阳曲三

从别后,音信百,梦儿里也曾来到。问人知行到一万遭,不信你眼皮儿不跳。——寿阳曲六

3 元曲欣赏

人千里,愁万里,望不断野烟汀树。一会价上心来没是处,恨不得待跨鸾归去。——寿阳曲九

春光有钱容易买,秋景最伤怀。他便似无根蓬草,任飘零不厌尘埃。假饶是线断风筝,落谁家也要个明白。辽来自知浮世窄,少负他惹多苦债。别离期限数,占卜卦钱排。——商调集贤宾么篇。

藉四周凄凉的景物来牵动愁绪,烘托思念之情,真是写不尽的相思,说不尽的哀怨,含蓄、深刻而感人。

除此之外,描写自我、歌颂隐逸、闺中恋情、客旅送别、谐趣写物等,作者都有不错的曲篇,作品丰富,内容广泛,意境高远,这都造就了马致远在元曲史上的崇高地位

(二)杂剧

马致远的杂剧目前所知有十五种,现存有《破幽梦孤雁汉宫秋》、《马丹阳三度任风子》、《西华山陈抟高卧》、《江洲司马青衫泪》、《吕洞宾三卧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以及与李时中、花李郎、红字李二等合作的《开坛阐教黄粱梦》等七种。

马致远的杂剧风格豪放,词采清朗俊雅,而不浓艳,《太和正音谱》评为「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其词典雅清丽,可与灵光景福两相颉颃,有振鬣长鸣万马皆瘖之意。又若神凤飞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宜列群英之上。」以此评其文词,甚为妥适,亦可见其才华之高。至於在元曲史上的地位与评价,王国维称「马东篱高华雄浑,情深文明。」「以唐诗喻之,...东篱似李义山。」「以宋词喻之,...东篱似欧阳永叔。」卢前亦云「盖元中叶以后,曲家多以马为宗,其影响於金元杂剧者诚非鲜也。」成就之高、影响之大,可见一斑。今简介如下:

(1)《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汉宫秋》写王昭君与汉元帝的故事,是一部历史人物的悲剧故事,取材於史书,却不宥於史实,而作了很多虚构。结构紧凑,笔法精湛,很缜密地铺排出汉元帝选美女一直到昭君殉身的一连串情节。在整个剧曲中,作者让昭君的美好性格一步步地呈现,并且在悲剧的结局中得到升华。

由於本剧是末本,所以作者在描绘汉元帝时就花费了相当多的笔墨,一方面展示了元帝软弱的性格,一方面又加重墨色,强调了他对昭君刻骨铭心的钟爱。第三、四折可算是作品的最主要部分,写元帝送别昭君,回到宫中的凄凉情境与愤闷心情,对比、烘托、渲染的工夫配合得很好,文辞凄清苍凉,节奏健捷,实景与虚景相间;现实与幻觉交杂,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昭君投江后,元帝的相思更笼罩著一片浓厚的悲剧气氛,面对著人去楼空的汉宫,元帝梦醒,凄楚的雁声「一声儿绕汉宫,一声儿寄渭城。」而元帝的思绪就随著盘旋於空中的孤雁,「呀呀的飞过蓼花汀」,把孤雁和剧中人合为一体,更巧妙地以孤雁悲鸣作结,很艺术地渲染了戏剧氛围。

本曲的成就甚高,历来备受肯定,常将之与白朴的《梧桐雨》并列,刘大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更认为《汉宫秋》的艺术价值胜过《梧桐雨》,兹节录於下:「他运用文学的想像力,改动了一些历史情节,更适合於戏剧的形式,表现了新的思想内容,增加了戏剧的因素和效果。...表现了对历史故事的再创造才能。」「这一悲剧的思想基础较为坚实与完整,由於这些特色,剧中的冲突得以解决...曲辞的表达能力成就很高,甚为动人。」(见《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二十三章)

(2)《江洲司马青衫泪》

《青衫泪》乃根据白居易的《琵琶行》改编敷演而成,是作者现存剧本中,唯一的恋爱剧。作者把诗中善弹琵琶的商妇改写成与白居易相爱的京师名妓裴兴奴,居易贬江州后,兴奴受骗嫁与茶商刘一郎,茶船至江州,适值白居易送客江上,闻琵琶声而真象大白。后白居易被召回京复职述明原委,宪宗乃以兴奴赐予居易,并治刘一郎诳妄之罪。

本剧情节与《琵琶行》很有出入,与史实亦多有不符,然或谓作者乃藉此以抒发自己胸中之块垒,藉著「同是天涯沦落人」的遭遇,来发泄自己失意的感情。曲文写得颇见功力,江景的疏阔、闺怨的缠绵,都是上佳的手法。

4 元曲欣赏

(3)《半夜雷轰荐福碑》

《荐福碑》取材自宋僧惠洪的《冷斋夜话》,加以改编扩写而成。写落魄不得志的书生张镐教学乡村,生计困顿,寄居张浩庄内,后遇友人范仲淹给他三封荐书,以求取功名,未遇而离去。待范仲淹上书奏明天子,天子诏下,任镐为吉阳县令,张浩以镐远去,冒名顶替,赴官上任。后浩派赵实暗杀张镐,镐百般求饶,说明真象,赵实才放他逃生。张镐仕宦无门、穷愁潦倒之际,流落荐福寺,长老怜其命蹇,令拓碑以做盘缠,又发生雷轰碑石之事,张镐正欲自裁,适范仲淹寻访,乃一起至京,得中状元,脱白衣、上丹墀,独占鳌头。并治张浩之罪,及谢赵实当年不杀之恩。

马致远作此剧当颇有愤世疾俗之意,故剧中之讽刺语不少,如张镐穷困时云「饿杀我也尚书云,周易传,春秋疏。」「如今这越聪明,越受聪明苦;越痴呆,越享痴呆福;越糊涂,越有了糊涂富。则这有银的陶令不休官,无钱的子张学干禄。」反映出当时的知识份子纵有学问也没有出路的窘况,悲愤地控诉了官场的黑暗、社会的贤愚不分与道德的沦丧。骂得痛快之中,又含有多少悲痛。表达元代读书人穷途末路的愤慨,富有时代意义。结构布局紧凑,情跌宕起伏,文雅的曲风之中,更蕴含著一股豪放之气。

(4)《西华山陈抟高卧》

《陈抟高卧》写宋陈抟婉拒朝廷的征聘,高蹈远举,隐於华阳山的故事。因看惯了世上「三千贯,二千石,一品官,二品职,只落得故纸上两行史记。」所以纵然「文能匡社稷。武可定乾坤。」却也「不要紫罗袍,只乞黄袖被。」坚决不贪官禄,不就高职。

一般认为,此为作者处於异族统治之下,志不得伸,不得已参破功名,走向消极归隐之途,将浮生之攘攘、富贵功名视为过往云烟。他通过这个故事,反应了元代文人隐而不仕的思想感情。本剧仍是末本,结构而言,较少高潮;但是曲文的成就与超脱放逸的思想仍是马氏惯有的特色,佳曲很多,俊语如珠,字句音律,浏亮动人。马致远被称做「万花业里马神仙」,除了飘逸洒脱的曲风外,擅写神仙道化剧,对元曲的这类剧作起了推波助澜的效用,亦是主因之一。

(5)《开坛阐教黄粱梦》

《黄粱梦》故事脱胎自唐传奇小说《枕中记》,把吕公点化卢生的故事改写成钟离权度化吕岩(字洞宾)成仙的故事。一样是在梦中轮回,看破财气酒色、人我是非、贪嗔痴爱、风霜雨雪;一样是梦醒后,所炊黄粱未熟,省悟后随之学道而位列仙班。

本剧仍是一末本,由钟离权主唱。但在吕岩梦内,钟又幻化成高太尉、院公、樵夫、...等,就结构而言,显得多彩多姿。作者透过吕洞宾的梦境反应了元代社会强梁横行的黑暗与混乱。曲词科白相当精彩,描写仙道生活,情景交融,意境十分高远。

(6)《吕洞宾三卧岳阳楼》

《岳阳楼》写吕洞宾三过岳阳楼,度化楼前柳树与梅花精的故事。本剧题材大略是取自宋叶得岩下放言,以及全真教的传说等。其实,元剧中敷演吕仙度世的故事甚多,本剧算得上是上乘之作。由正末吕洞宾主唱,虽不似《黄粱梦》那般幻化多姿,却也曲折动人,仍是作者对现实生活失望之后,至神仙世界去寻求安慰之佳作。

(7)《马丹阳三度任风子》

《任风子》叙述马丹阳度化任屠的故事。是马致远晚年之作,亦是仙道剧作中,道教气氛最浓厚者。仙人马丹阳以任屠有半仙之分,特去点化他,作者甚至安排了任风子为断绝尘缘而杀子休妻之情节,这与当时宗教「黜妻屏子」之禁欲主义颇为接近。

全剧情节紧凑,很能吸引观众之情绪,层层起伏,颇具曲折之妙。因为是末本,由任屠主唱,所以曲文部分极为本色,而与致远其他的杂剧风格不同。王季烈《螾庐曲谈》中说「任风子乃屠户口吻,故不作才语。」「其语本色极矣。」曲曲本色、语语本色、字字本色是矣!

(8)结论

马致远的杂剧一向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剧词典雅清丽,气度不凡,故能负有盛誉。综论其剧曲特色,则有末本特多、有浓厚的出世思想、曲风豪放高远等特点。在元曲史上,常被拿来与关汉卿相较,唯因欣赏角度不同,二者实难分轩轾,今仅录邓绍基先生《元代文学史》之语於下,以供读者参考:

「关汉卿的杂剧活动在舞台上的是不同面貌、不同身份和不同性格的剧中人,作家把强烈的爱憎熔铸在人物性格之中;而在马致远的作品中,我们却总能找到作家本身的影子。马致远驾驭文字的能力是高超的,在剧中倾注了他的愤懑、他的血泪、他的矛盾和动摇,使作品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他的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也与关汉卿的剧作不同,关汉卿更多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爱憎、是非、理想和追求;而马致远却反映了元代相当一部分儒士的痛苦和徘徊。因此他的作品往往能在知识界引起共鸣。加上马致远的曲文更符合古时文人的传统欣赏习惯,他的作品在元明两代很有影响。」

5 回复:元曲欣赏
顶一下!我们正定,是元曲除了元大都外最大的发祥地。出了白朴、尚仲贤、李文蔚等七八位元曲大家。学习和研究元曲,也是发掘整理我们正定历史文化的一个主要课题之一。难得楼主这样详尽地从马致远一人的角度切入,为我们阐述出了元曲欣赏的知识界面与视野。

6 回复:元曲欣赏
贯云石7首

《南吕。金字经。闺情》 贯云石

蛾眉能自惜 别离泪似倾

休唱阳关第四声 情 夜深愁寐醒

人孤零 萧萧月三更

《落梅风。恬适》 贯云石

新诗句 浊酒壶 野人闲不知春去

家童柳边闲钓鱼 趁残红满江鸥鹭

《中吕。红绣鞋。闺情》 贯云石

挨著靠著云窗同坐

偎著抱著月枕双歌

听著数著愁著怕著早四更过

四更过情未足 情未足夜如梭

天哪 更闺一更儿妨甚麽

《殿前欢。畅幽哉》 贯云石

畅幽哉 春风无处不楼台

一时怀抱俱无奈 总对天开

就渊明归去来 怕鹤怨山禽怪

问甚功名在 酸斋是我 我是酸斋

《殿前欢。醉我》 贯云石

怕西风 晚来吹上广寒宫

玉台不放香奁梦 正要情浓

此时心造物同 听甚霓裳弄

酒后黄鹤送 山翁醉我 我醉山翁

《水仙子。田家》 贯云石

绿阴茅屋两三间 院后溪流门外山

山桃野杏开无限 怕春光虚过眼

得浮生半日清闲 邀邻翁为伴

使家僮过盏 直吃的老瓦盆乾

《小梁州。秋》 贯云石

芙蓉映水菊花黄 满目秋光

枯荷叶底鹭钻藏 金风荡

飘动桂枝香 雷峰塔畔登高望

见钱塘一派长江 湖水清 江潮漾

天边斜月 新雁两三行

刘致6首

《雁儿落带得胜令。送别》 刘 致

和风闹燕莺 丽日明桃杏 长江一线平

暮雨千山静 载酒送君行 折柳系离情

梦里思梁宛 花时别渭城 长亭 咫尺人孤零

愁听 阳关第四声

《山坡羊。燕城述怀》 刘 致

云山有意 轩裳无计

被西风吹断功名泪 去来兮

便休提 青山尽解招人醉

得失到头皆物理 得 他命里

失 咱命里

《山坡羊。西湖醉歌次郭卿振韵》 刘 致

朝朝琼树 家家朱户

骄嘶过沽酒楼前路 贵何如

贱何如 六桥都是经行虚处

花落水流深院宇 闲 天定许

忙 人自取

《南吕。四块玉。游赏》 刘 致

泛彩舟 携红袖 一曲新声按伊州

樽前更有忘机友∶波上鸥 花底鸠

湖畔柳

《折桂令。樵》 刘 致

正山寒黄独无苗 听斤斧丁丁

空谷潇潇 有涧底荆薪 淮南丛桂

五意堪樵 赤脚婢香粳旋麓

长须奴野菜时挑 云暗山腰

水〔□互〕溪桥 日暮归来 酒满山瓢

《雁儿落带得胜令。送别》 刘 致

东山仰谢安 秋水思张翰

长沙屈贾谊 落日悲王粲

坐上酒初残 灯下剑空弹

马援标铜柱 班超指玉关 遥看

明月钱塘岸 云间 山头更有山

薛昂夫9首

《塞鸿秋。凌鹫台怀古》 薛昂夫

凌鹫台畔黄山铺

是三千歌舞亡家处

望夫山下乌江渡

是八千子弟思乡去 江东日暮云

渭北春天树 青山太白坟如故

《中吕。山坡羊。叹世》 薛昂夫

大江东去 长安西去

为功名走遍天涯路 厌舟车

喜琴书 早星星鬓影瓜田暮

心待足时名便足 高 高处苦;低

低处苦

《山坡羊。西湖杂咏春》 薛昂夫

山光如淀 湖光如练

一步一个生抠面 扣逋仙 访坡仙

拣西湖好处都游偏

管甚月明归路远 船 休放转 杯

休放浅

《双调。庆东原。西皋亭适兴》 薛昂夫

兴为催租败 欢因送酒来

酒酣时诗兴依然在 黄花又开

朱颜未衰 正好忘怀 管甚有监州

不可无螃蟹

《水仙子。醉乡记》 薛昂夫

几年无事傍江湖 醉倒黄公旧酒垆

人闲纵有伤心处

也不到刘伶坟上土

醉乡中不辨贤愚 对风流人物

7 回复:元曲欣赏

看江山画图 便醉倒何如

《喜春来。隐居漫兴》 薛昂夫

芸窗月影吟情荡 纸帐梅花醉梦香

觉来身世两相忘 休妄想

樽有酒且疏狂

《殿前欢。醉归来》 薛昂夫

醉归来 袖春风下马笑盈腮

笙歌接到朱帘外 夜宴重开

十年前一秀才 黄齑菜

打熬到文章伯 施展出江湖气概

抖擞出风月情怀

《折桂令。叹世》 薛昂夫

鸡羊鹅鸭休争 偶尔相逢

堪炙堪烹 天地中间 生老病死

物理常情 有一日符到奉行

只图个月朗风清 笑杀刘伶

荷插埋尸 犹未忘形

《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送君词》 薛昂夫

有意送春归 无计留春住

明年又著来 何似休归去

桃花也解愁 点点飘红玉

目断楚天遥 不见春归路

春若有情春更苦 暗里韶光度

夕阳山外山 春水渡傍渡

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张养浩12首

《双调。沽美酒带得胜令》 张养浩

在官时只说闲, 得闲时又思官, 直到教人做样看

从前的试观: 哪一个不遇灾难?

楚大夫行吟泽畔, 伍将军血污衣冠,

乌江岸消磨了好汉, 咸阳市乾休了丞相

这几个百般要安, 不安

怎如俺五柳庄逍遥散诞

《双调。折桂令。中秋》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 照彻乾坤, 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 洗秋空银汉无波, 比常夜清光更多, 尽无碍桂影婆娑

老子高歌, 为问嫦娥, 良夜恹恹, 不醉如何

《中吕。山坡羊》 张养浩

一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踯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 百姓苦;亡 百姓苦

二 骊山怀古

骊山四顾 阿房一炬 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 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 都变做了土;输 都变做了土

《普天乐。大明湖泛舟》 张养浩

画船开 红尘外 人从天上 载得春来

烟水间 乾坤大 四面云山无遮碍 影摇动城郭楼台

杯斟的金波 诗吟的青霄惨惨 人惊的白鸟皑皑

《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 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 云去山如画 山因云晦明 云共山高下

倚仗立云沙 回首见山家 野鹿眠山草 山猿戏野花

云霞 我爱山无价 看时 行踏 云山也爱咱

《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 两岸人家接画檐 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 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 酒旗儿风外〔风占〕

爱杀江南

⑦ 20首古诗带赏析。

一、《枫桥夜泊》

1、作者:唐代张继

2、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翻译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4、赏析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二、《离思》

1、作者:唐代元稹

2、原文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3、翻译

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4、赏析

本诗是回忆情人晓镜中残妆慵懒的可人情态。诗人同韦丛结婚,二人恩爱无比,这首诗是“思”情人一夜恩爱晓起后残妆慵懒的动人情态。

诗人不直接去抒写,而是“自爱残妆晓镜中”的情人,残妆晓镜中的她,钗环参差不齐,绿色丝缕丛杂不整。

很快日出东方映照面颊红如一朵胭脂,脸庞肌肤红润柔腻好像要立即融化消溶一样,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明丽动人娇媚的风姿。

三、《赠汪伦》

1、作者:唐代李白

2、原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翻译

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4、赏析

诗的前半是叙事,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起句先写离去者,展示了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次句继写送行者。此句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踏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

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四、《咏柳》

1、作者:唐代贺知章

2、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翻译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4、赏析

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五、《回乡偶书》

1、作者:唐代贺知章

2、原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翻译

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4、赏析

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

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六、《山中》

1、作者:唐代王勃

2、原文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3、翻译

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只留太久。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

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

4、赏析

这首抒写旅愁乡思的小诗,诗人在寥寥二十个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现出了一种悲凉浑壮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的意境。

七、《劝酒》

1、作者:唐代于武陵

2、原文

劝君金屈卮,满酌不须辞。

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

3、翻译

高举弯把金杯为您敬酒,满满斟上请您不要推辞。

花儿开放历经多少风雨,人的一生更会历尽别离。

4、赏析

这是一首祝酒歌。前两句敬酒,后两句祝辞。话不多,却有味。诗人以稳重得体的态度,抒写豪而不放的情意,在祝颂慰勉之中,道尽仕宦浮沉的甘苦。

八、《乐游原》

1、作者:唐代李商隐

2、原文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3、翻译

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4、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九、《问刘十九》

1、作者:唐代白居易

2、原文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3、翻译

酿好了淡绿的米酒,烧旺了小小的火炉。

天色将晚雪意渐浓,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4、赏析

全诗寥寥二十字,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丽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谊,表现了温暖如春的诗情。

十、《独坐敬亭山》

1、作者:唐代李白

2、原文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翻译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4、赏析

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

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

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

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十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作者:唐代王勃

2、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翻译

雄伟的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遥望蜀地,穿过迷茫的风沙好像能望见泯江的五个渡口。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就是远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4、赏析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

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

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十二、《留别王侍御维》

1、作者:唐代孟浩然

2、原文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

3、翻译

这样寂寞我还在等待什么?天天出门求仕却一无所获。

本打算归隐山林寻找佳境,又因与故友离别深感惋惜。

身居高位者谁能保荐我呢?可惜世上知音人稀若晨星。

我这寒士只应该甘守寂寞,还是回到故园闭门隐居吧!

4、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全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耐人寻味。

十三、《终南山》

1、作者:唐代王维

2、原文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3、翻译

高耸的终南山似乎接近长安,山峦延绵不绝遥遥伸向海滨。

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钻进青蔼眼前雾团沓然不见。

巍峨终南山能分隔星宿州国,山川里的阴晴也就各不相同。

我想投宿人家在这度过一夜,隔着河川向打柴的樵夫询问。

4、赏析

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借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颔联写终南山的近景,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蕴。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

颈联高度概括,终南山尺幅万里。讲述终南山东西之绵远如彼,南北之辽阔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

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十四、《赠孟浩然》

1、作者:唐代李白

2、原文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3、翻译

我非常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4、赏析

此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表达作者的深切敬慕之情。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

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仰止。全诗直抒胸臆,情深词显,自然古朴,格调高雅。

在结构上从抒情到描写又回到抒情,从爱最后归结到敬仰,意境浑成,感情率真,表现出李白诗歌的特有风格。

十五、《春望》

1、作者:唐代杜甫

2、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翻译

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4、赏析

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十六、《黄鹤楼》

1、作者:唐代崔颢

2、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翻译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4、赏析

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

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

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十七、《登高》

1、作者:唐代杜甫

2、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3、翻译

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

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4、赏析

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

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

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十八、《安定城楼》

1、作者:唐代李商隐

2、原文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3、翻译

高大城墙上有百尺高的城楼,在绿杨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

年少有为的贾谊徒然地流泪,春日登楼的王粲再度去远游。

常向往老年自在地归隐江湖,要想在扭转乾坤后逍遥扁舟。

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对鹓雏的爱好也猜忌不休。

4、赏析

此诗抒发了作者虽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的坚定胸怀,充分地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的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

全诗语言含蓄犀利,痛快沉着,用典工丽典雅,极富神韵。颈联两句写平生抱负,笔力遒劲,境界阔大,意味深长,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十九、《蜀相》

1、作者:唐代杜甫

2、原文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翻译

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锦城官外翠柏长得郁郁苍苍。

碧草映照石阶自有一片春色,黄鹂在密叶间空有美妙歌声。

当年先主屡次向您求教大计,辅佐先主开国扶助后主继业。

可惜您却出师征战病死军中,尝使古今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4、赏析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

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二十、《钱塘湖春行》

1、作者:唐代白居易

2、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翻译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4、赏析

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

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⑧ 名家笔下的阳春三月及诗歌赏析

1.《诗经·小雅·出车》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 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矣。 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忧心悄悄,仆夫况瘁。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旂旐央央。 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昔我往矣,黍禝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涂。 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注释】:出征猃狁,告捷劳还。后采以入乐,用以慰劳凯旋将士的乐歌。 谓:使也。 旐:音兆,画着龟蛇的旗。 旟:音于,画有鸟隼的旗。 旆旆:音配,下垂貌。古时旗末状如燕尾的垂旒。 况:憔悴。 南仲:宣王时将领。 央央:鲜明貌。 赫赫:盛。襄:除。 简书:官书写在竹简上。一说盟书。 西戎:猃狁。 祁祁:舒迟。一说众多貌。 执讯获丑:生者讯之,杀者馘之。获,馘也。不服者杀而献其左耳曰馘。
【赏析】: 《出车》叙写南仲奉命领兵出征玁狁,最后平定敌国,凯旋而归。反映了战事的艰苦,表达了出征的在外的思念,也描写了得胜的喜悦,同时也对南仲的战功进行了歌颂。诗发开始则先声夺人,以出师的车马旗号写出征的声威,这就为全诗定出了基础,所以中间尽管有“不遑启居”的艰辛,“忧心忡忡”的思念,但“执讯获丑”,凯旋而归的胜利是必然到来的。于是最后一章春明景和的描写,是“雨雪载涂”的转换,正是“赫赫南仲,玁狁于夷”的象征。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初春小雨
作者: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第一句写初春的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它的特点,遣词用句十分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3.《西湖四景》宋代诗人程安仁
阳春三月天气新,湖中丽人花照春。
满船罗绮载花酒,燕歌赵舞留行云。
五月湖中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靓妆玉面映波光,细袖轻裙受风举。
芙蓉秋晓传清香,西施初洗匀新妆。
中秋月魄两相照,玉壶皎洁无纤芒。
严冬凛凛霜雪天,银山玉树相钩连。
薄雪远草相掩映,似无似有虚无间。
百年人事有尽处,四时景物无穷年

⑨ 南园十三首的作品鉴赏

其一
这是一首描摹南园景色、慨叹春暮花落的小诗。前两句写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艳丽多姿。首句的“花枝”指木本花卉,“草蔓”指草本花卉,“花枝草蔓”概括了园内所有的花。其中“花枝”高昂,“草蔓”低垂,一者刚劲,一者柔婉,参差错落,姿态万千。李贺写诗构思精巧,包孕密致,于此可见一斑。次句“小白长红”写花的颜色,意思是红的多,白的少。“越女腮”是由此产生的联想,把娇艳的鲜花比作越地美女的面颊,赋予物以某种人的素质,从而显得格外精神。
后两句写花落。日中花开,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无限惋惜的深情。是惜花、惜春,也是自伤自悼。李贺当时不过二十来岁,正是年青有为的时期,却不为当局所重用,犹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想到红颜难久,容华易谢,不免悲从中来。“落花不再春”,待到花残人老,就再也无法恢复旧日的容颜和生气。末句用拟人的手法写花落时身不由己的状态。“嫁与春风不用媒”,委身于春风,不须媒人作合,没有任何阻拦,好像两厢情愿。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只为盛时已过,无力撑持,春风过处,便不由自主地坠落下来。这句的“嫁”字与第二句中的“越女腮”相映照,越发显得悲苦酸辛。当时盛开,颜色鲜丽,宛如西施故乡的美女。而今“出嫁”,已是花残“人老”,非复当时容颜,抚今忆昔,倍增怅惘。结句婉曲深沉,制造了浓烈的悲剧气氛。这首七言绝句,以赋笔为主,兼用比兴手法,清新委婉,风格别具,是不可多得的抒情佳品。
其四
此诗表达了诗人欲弃文从武、为国效力的抱负。首句写年龄,抒发了怀才不遇、英年遭弃的愤懑情怀。次句极写诗人困苦的处境,为下文弃笔从戎的描写作必要的铺垫。后两句表明诗人对前途并没有绝望,祈愿能以投笔从戎的方式得到重用,而有一番作为,为国效力。全诗辞意显豁,情怀激越,代表了李贺诗风激壮豪迈的一面。
其五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 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李贺《南园十三首》组诗,多就园内外景物讽咏,以写其生活与感情。但此首不借所见发端,却凭空寄慨,于豪情中见愤然之意。盖只是同时所作,拉杂汇编,不能以题目限的。
其六
慨叹读书无用、怀才见弃,是这首绝句的命意所在。
诗的前两句描述艰苦的书斋生活,其中隐隐地流露出怨艾之情。首句说我的青春年华就消磨在这寻章摘句的雕虫小技上了。此句诗意,好像有点自卑自贱,颇耐人寻绎。李贺向以文才自负,曾把自己比作“汉剑”,“自言汉剑当飞去”(《出城寄权璩杨敬之》),抱负远大。可是,现实无情,使他处于“天荒地老无人识”(《致酒行》)的境地。“雕虫”之词出于李贺笔下,显然是愤激之辞。句中的“老”字用作动词,有终老纸笔之间的意思,包含着无限的辛酸。
次句用白描手法显现自己刻苦读书、发奋写作的情状:一弯残月,低映檐前,抬头望去,象是当帘挂着的玉弓;天将破晓,而自己还在孜孜不倦地琢句谋篇。这里,诗人惨淡苦吟的精神和他那只有残月作伴的落寞悲凉的处境形成鲜明的比照,暗示性很强。
读书为何无用?有才学为何不能见用于世?三、四句遒劲悲怆,把个人遭遇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揭示了造成内心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郁积已久的忧愤情怀。“辽海”指东北边境,即唐河北道属地。从元和四年(809)到元和七年,这一带割据势力先后发生兵变,全然无视朝廷的政令。唐宪宗曾多次派兵讨伐,屡战屡败,弄得天下疲惫,而藩镇割据的局面依然如故。国家多难,民不聊生,这是诗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一;由于战乱不已,朝廷重用武士,轻视儒生,以致斯文沦落,这是诗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二。末句的“文章”指代文士,实即作者自己。“哭秋风”不是一般的悲秋,而是感伤时事、哀悼穷途的文士之悲。此与屈原的“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九章·悲回风》)颇有相似之处。时暗君昏则文章不显,这正是屈原之所以“悲回风”(按:“回风”即秋风)、李贺之所以“哭秋风”的真正原因。
这首诗比较含蓄深沉,在表现方法上也显得灵活多变。首句叙事兼言情,满腹牢骚通过一个“老”字倾吐出来,炼字的功夫极深。次句写景,亦即叙事、言情,它与首句相照应,活画出诗人勤奋的书斋生活和苦闷的内心世界。“玉弓”一词,暗点兵象,为“辽海”二句伏线,牵丝带笔,曲曲相关,见出文心之细。第三句只点明时间和地点,不言事(战事)而事自明,颇具含蓄之致。三、四两句若即若离,似断实续,结构得非常精巧;诗人用隐晦曲折的手法揭示了造成斯文沦落的社会根源,从而深化了主题,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量。
其七
这是一首述怀之作。前两句写古人,暗示前车可鉴;后两句写自己,宣称要弃文习武,易辙而行。
首句描述司马相如穷愁潦倒的境况。这位大辞赋家才气纵横,早年因景帝“不好辞赋”,长期沉沦下僚,后依梁孝王,厕身门下,过着闲散无聊的生活。梁孝王死后,他回到故乡成都,家徒四壁,穷窘不堪。(见《汉书·司马相如传》)“空舍”,正是这种情况的写照。李贺以司马相如自况,出于自负,更出于自悲。次句写东方朔。这也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他见世道险恶,在宫廷中,常以开玩笑的形式进行讽谏,以避免直言悖上。结果汉武帝只把他当作俳优看待,而在政治上不予信任。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诙谐取容,怵惕终生,东方朔的遭遇是斯文沦丧的又一个例证。诗人回顾历史,瞻望前程,不免感到茫然。
三、四句直接披露怀抱,借用春秋越国范蠡学剑的事迹,表示要弃文习武。既然历来斯文沦丧,学文无用,倒不如买柄利剑去访求名师,学习武艺,或许还能有一番作为。诗人表面显得很冷静,觉得还有路可走,其实这是他在屡受挫折,看透了险恶世道之后发出的哀叹。李贺的政治理想并不在于兵戈治国,而是礼乐兴邦。弃文习武的违心之言,只不过是反映理想幻灭时痛苦而绝望的反常心理。
这首诗,把自己和前人揉合在一起,把历史和现实揉合在一起,把论世和述怀揉合在一起,结构新奇巧妙。诗歌多处用典。或引用古人古事据以论世,或引用神话传说借以述怀。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四句一气呵成,语意连贯,所用的典故都以各自显现的形象融入整个画面之中,无今无古,无我无他,显得浑化蕴藉,使人有讽咏不尽之意。
其八
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其十
李贺曾得到韩愈的推重和相助,但仍不得志。这首诗反映了他的抑郁心情,无心苦吟,打算写字消遣,年老时做一个渔翁了事。
其十三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诗人以诗作画,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就像绘制动画片那样,描绘出南园一带从早到晚的水色山光,旖旎动人。
首二句写晨景。夜雾逐渐消散,一条蜿蜒于绿树丛中的羊肠小道随着天色转明而豁然开朗。路边的蒙茸细草沾满了露水,湿漉漉的,分外苍翠可爱。诗歌开头从林间小路落笔,然后由此及彼,依次点染。显然,它展示的是诗人清晨出游时观察所得的印象。
三、四句写白昼的景色。诗人由幽静、逼仄的林间小道来到空旷的溪水旁边。这时风和日暖,晨露已晞,柳絮纷纷扬扬,飘落在溪边的浅滩上,白花花的一片,像是铺了一层雪。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诗人沿途所见多是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田园。到了这里,眼前忽地出现一片银白色,不禁大为惊奇。惊定之后,也就尽情欣赏起这似雪非雪的奇异景象来。
诗人在诗中着意刻画了田园生活的安逸,流露出浓厚的归隐情绪,表现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无奈之感。 总评
《李长吉集》:黎简:十二首绝句,皆长吉停整之作,七绝之正格也。但末章五律似未老成。
《李长吉诗集批注》:七绝最易柔美之格调,此人亦复挺拔。虽不如开元之深婉,亦不落元和之疲茶。学杜实发,却用风标。
其五
《李长吉集》:黎简:欲弃毛锥,亦自愤也。
《昌谷集注》:裴度伐昊元济,蔡、郓、淮西数十州至是尽归朝廷。贺盖美诸将之功,而复羡其荣宠,故不觉壮志勃生。
《李长吉歌诗汇解》:观凌烟阁上之像,未有以书生而封侯者,不得不弃笔墨而带吴钩矣。
其六
《唐诗快》:尝见长吉所评《楚辞》云:时居南国,读《天问》数过,忽得“文章何处哭砂风”之句,则此一句中,有全卷《天问》在。
《昌谷集注》:章句误人,倏忽衰暮。仰视天头牙月,动我挽强之思矣。丈夫当立勋紫塞,何用悲秋摇落耶?
《李长吉歌诗汇解》:夫书生之辈,寻章摘句,无间朝暮。当晓月入帘之候,犹用力不歇,可谓勤矣。无奈边场之上,不尚文词,即有才如宋玉,能赋悲秋,亦何处用之?念及此,能无动投笔之思,而驰逐于鞍马之问耶?
其七
《昌谷集注》:宵小盈朝,正人敛迹。文园难免穷愁,东方且忧忌讳。冠裳倒置,笔墨无功,唯有学剑术以自匿矣。
《诗境浅说续编》:此长吉自伤身世也。首二句言汉时才俊如相如者,尚以“牢落”兴嗟;如曼倩者,姑以“诙谐”自隐。文章既不为世用,不若归买若耶宝剑,求猿公击刺之术,把臂荆高,一吐其抑塞之气。诗因愤世而作,故前首有“文章何处哭秋风”句,乃其本怀也。
《唐人绝句精华》:此两首(按指“寻章摘句老雕虫”及本篇)皆借古人以抒写文人不为时重之情。前首言学虽勤而不能效用于边疆。后首言才如相如而空有四壁,辩如方朔而只以自容,何如去而学剑?

⑩ 赏析名句“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这是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不是诗)中的句子。他这序言的大意是说版:人生乃天地过客权,须及时行乐 。今天在这里诗友聚会,请大家尽情饮酒赋诗。

其中这两句:“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中接上面的 :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意思是,更何况阳春三月烟霞美景召唤我等聚在一起,还大块大块地借给我们诗意和灵感。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