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巴金月赏析

巴金月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2-11 07:58:58

『壹』 赏析巴金的《月》

写出月夜的寒冷和作者的思想

『贰』 巴金的《月》谁帮我鉴赏一下

《月》吗,我还是读过!
1923年,巴金冲破家庭樊篱,走向新生活。以后,他浪迹四方,直到1941年初再次回到故乡成都时,他已经是一个37岁的中年人了。这年初,巴金本是怀着希望家乡有所改变的心情回到故乡探望的,但在故乡住了50天后,他失望了。他发现,那里和他18年前出走的情况几乎差不多。他思绪万千,最终再次离开家乡。《爱尔克的灯光》这篇文章便记录了作者此次重返家乡的心情。
从内容上看,文章大致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第一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这一部分,主要写作者回到18年前的故居,在门外徘徊时的所思所感。当作者看到故居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嵌在那里时,不禁感慨万千,回想起18年前的往事。
第二部分,从第五自然段到第七自然段。这一部分,作者集中笔墨写了自己对一位被旧制度吞噬掉生命的姐姐的深切怀念,指出:生活在这个封建家庭中的子孙,只能是“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
第三部分,从第八自然段到第九自然段。这一部分,作者满怀激愤之情,抨击了旧社会、旧制度摧残人才、浪费生命的罪恶。
第四部分,从第十自然段至第十二自然段。这一部分,作者批判了“长宜子孙”对子孙们的迫害,并指出:“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我引到这里来的。”
第五部分,从第十三自然段至文章结束。这一部分主要写作者再次离开狭小的家,在“心灵的灯”的指引下,走向广大的世界。
从内容看,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是相当深刻丰富的。全文以故居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为中心,通过自由联想,抒写了对被旧制度吞噬了生命的姐姐的怀念,抨击了旧社会、旧家庭摧残生命的罪恶,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长宜子孙”的思想。从而再次肯定了对封建家庭的背叛,表达了对光明世界不懈追求的坚定信念。
18年前,作者离开家乡后一直没有再回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家乡没有一丝留恋。1937年,巴金在小说《家》的“十版代序”中曾这样写道:对自己的家虽然是充满愤怒的,然而“那些人物,那些地方,那些事情,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任是怎样磨洗,也会留下一点痕迹。我想忘掉他们,我觉得应该忘掉他们,事实上却又不能够。到现在我才知道我不能说没有一点留恋”。正是这种留恋,18年后,作者终于重新踏上故乡的土地。但是,18年过去了,作者故地重归又见到了什么呢?
傍晚,当作者“靠着逐渐黯淡的最后的阳光指引”,伫立在18年前分手的“旧友”--故居面前时,尽管故居的面貌已有些改变,但最终没有变的,是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大字。作品写道:“大门开着,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长宜子孙”是作者祖父留下的遗训。祖父曾辛辛苦苦修建了房屋,搜集了书画,建起了家业,本是想让儿孙们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如今,祖父的“遗训”还在,祖父辛辛苦苦修建的房屋也还在,但这所居舍的后代们又生活得怎样呢?望着“长宜子孙”四个字,作者“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作者的思绪一下子飞向了“18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接着,作者由“长宜子孙”四个字,联想到欧洲古老的传说“爱尔克的灯光”,忆起了被这个旧家吞噬掉生命的姐姐。
在古老的欧洲哈立希岛上,曾经有一束明亮的灯光,那是一位叫爱尔克的善良的姐姐点燃的。为了使远去航海的兄弟不迷失方向,这位细心的姐姐“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但是,“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18年前一个春天的早晨,当作者离开这座城市、这条街的时候,他曾许下诺言:有那么一天,他要回来看望他的姐姐,并跟她谈一些外面的事情。他也确信:他的姐姐会等他回来。那时,他姐姐“还是一个出阁才只一个多月的新嫁娘,都说她有一个性情温良的丈夫,因此也会有长久的幸福岁月”。然而,也就是在作者离开家只不过一年半的光景,他便接到了“哥哥用颤抖的哭诉的笔”写来的信。哥哥在信中含泪讲述了这位从小就以《烈女传》里的节烈女性为人生榜样的姐姐,是怎样寂寞地死去的消息。这位善良的女性,生前没有得到过丈夫真正的爱;死后,她的丈夫“也不曾做过一样纪念她的事,她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
善良的姐姐永远地离去了,“死带走了她的一切”。她的悲剧正是这罪恶的家造成的。那么,18年来,这个家中的其他人又怎样呢?1932年,当作者的长篇小说《家》刚在报上发表以后,家中又传来了噩耗:作者的大哥在悲痛中自杀了。18年来,这个家中的人有的死去了;活着的,有的堕落了,有的也只能“摘吃自己栽种的树上的苦果”。正因为这样,作者悲愤地说:十几年,“似乎一切全变了,又似乎都没有改变”。变化了的是“死了许多人,毁了许多家。许多可爱的生命葬入黄土”;没有改变的是“又有许多新的人继续扮演不必要的悲剧”,还是有那么多“不必要的浪费——生命,精力,感情,财富,甚至欢笑和眼泪”。也正因为这样,作者在痛苦中清醒地意识到;“长宜子孙”只能是先辈们的一个梦想。一个富裕的家庭,即使有万贯家财,也不能拯救其中一代代人被毁灭的命运。“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出一条生活道路,‘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由此,作者将对“长宜子孙”这一封建家族遗训的批判,拓展到了对封建道德,以及整个封建没落制度的批判。当然,作者在否定旧道德、旧思想的同时,还进一步坚定了自己“走向广大世界”,追求光明的信念。文章最后说:“这不是我应该来的地方”,“我很高兴,自己又一次离开了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
这篇散文篇幅虽然不算长,但在艺术方面却有许多成功之处。
第一,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构思精巧。全文以“灯光”为标题,又以“灯光”为线索,“形散神不散”,集中笔墨抒发了感情,表达了深刻的主题。
故居大门内亮起的灯光,使作者“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想到了“在寂寞中死去”的姐姐。由此,作者清醒地看到:祖上的遗训是荒唐的,“长宜子孙”无法改变封建家族的堕落。作者在批判了封建家庭的遗训后,告诉人们:“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我引到这里来的。”文章最后,当作者再一次离开狭小的家,又投身于广大的世界中去时,作者说他仿佛又看见了灯光,那是作者常见的灯光,是永远指引他前进的“心灵的灯光”。文章始终以灯光为线索,最后又以灯光作结,结构严谨,笔墨集中,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第二,抒情色彩浓郁,语言平易流畅。
巴金在《谈我的短篇小说》一文中曾这样谈自己的创作:“我写小说不论长短,都是在讲自己想说的话,倾吐自己的感情”,“我只是用自己的感情去打动读者的心”。确实,巴金是一位擅长抒情的作家。其实,抒情色彩浓郁,不仅是巴金小说创作的一大特点,也是巴金散文创作的一大特点。本文抒情笔调真挚、浓郁。当作者望见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时,他“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痛苦地在心里叫起来。当忆起可怜的姐姐忆起在这年中“许多可爱的生命葬入黄土”时,作者的情感由悲转怒——“‘长宜子孙’,我恨不能削去这四个字。”文章结尾处,当作者决意再次离开狭小的家庭,去拥抱广大的世界时,笔调又由怒转喜“我很高兴,自己又一次离开了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表达了对新生活、对大世界的热爱。在短短的篇幅中,作者抒写情感一波三折,时而哀,时而怒,时而喜,使文章具有了很强的抒情色彩。另外,文章无论叙事、抒情,还是议论,都不事雕琢,作者总是以平易流畅的语言,向读者倾诉内心的情感,字字写得真诚,句句语意真切,具有平易中见真情,朴实中见深刻的魅力。

『叁』 巴金《月》



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

圆月专犹如一面明镜,高属悬在蓝空。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吧,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么?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肆』 巴金的《日》读后感和《月》读后感

读巴金先生的《日》有感
我国著名的作家巴金先生在《日》这篇文章中,借用“飞蛾扑火”这一现象来阐述自己的生死观和人生观。他赞叹和崇尚“飞蛾不畏化为灰烬的结局,为追求光明而飞身扑火”的壮举,他还在文章中说道:“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气势可敬,精神可叹。
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巴金先生的观点,我有我自己的看法。那就是,一半接受,一半不敢苟同。
我一半接受的理由是因为他这样做会使他“英明一世”,“千古流芳”,是英雄的所作所为。让人们为之钦佩和敬仰。
可我一半不敢苟同的理由是因为对于人来说,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况且,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里,没有战争,没有痛苦,过着美好的生活。所以,用不着轰轰烈烈的去死。其次,不用,有时也会得到“英明一世”,“千古流芳”。然而有时,即使你轰轰烈烈的去死了,也不一定会得到“英明一世”,“千古流芳”,反而会白白浪费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有一句成语说的好“卧薪尝胆”。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为报仇雪恨,每天在吃饭和睡觉前,总要尝一尝胆的苦味,借以不忘亡国之恨。最后,不也是把吴国给打败了吗!
越王并没有因一时之恨而“飞蛾扑火”,即没有去“轰轰烈烈的死”,但是结局仍旧还是随了他自己的意愿。所以,世界上的事情并不都须非要以轰轰烈烈的死来换取成功。
这是我的一孔之见,不一定符合实际,但,我的确是这样认为。

『伍』 巴金的作品《月》的原文



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

圆月犹如一面版明镜,高悬在蓝空。我权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吧,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么?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本篇表达作者对冰冷世界的憎恶和厌倦, 对温暖和光明的无比向往。

『陆』 巴金散文《月》

《月》

每每仰视夜空中的圆月,总会重复思索同一个问题:月亮上真有内广寒宫,真有嫦娥吗?尽容管无数的科学事实摆在眼前,不得不让我信服月球上空无一人,但是我还是满心希望月亮她是美丽的,是仙人居住的地方。我好想去那儿,对,就对那儿,那里除了嫦娥再没有其他的人了,不是吗?

“月有阴晴阳缺,人有旦夕祸福。”真不太明白是谁把这样不相干的事情放在一起,单单是为了咏诗时的对仗?还是它们之间真有某种联系?要说联系,仔细想想也许真有--------八月十五仲秋节,人人不都是爱赏月的吗?那是因为,月圆--------圆月象征合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月亮也就这点价值了吧?

但要说她价值不多,可古人作诗却多爱用她。白居易的《长相思》最后一句“月明人倚楼”用的是明月的思念之意;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明月,《相见欢》中有明月;李白的《月下独酌》有月......这些都是为了抒怀而用,只有苏轼的《水调歌头》才真可谓是对“月”的真实写照。

————————————————
通篇都是联想,写出了他看到月亮时的思索。还引用了许多诗句

『柒』 巴金的散文《月夜》的赏析

时钟已指向一点二十四分.因为烦恼天气太热,我在床上辗转难以入眠.睁开双眼,只见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整个屋子,似乎给整个屋子里的家具什物披上了一层银色的轻纱.外面的微风轻轻地抚在细枝上,引以入耳的是沙沙的树叶声,仿佛向明月腼腆的微笑.楼下的菜园地传来不知名小虫的悉悉叫声,宛如一位歌唱家在轻吟,清晰,悦耳,婉转而富有节奏性.终于,我耐不住月夜的诱惑,立身下床趿了一双拖鞋向外走去.我蹑手蹑脚地打开门,隔壁是熟睡的母亲和妹妹,不忍打搅她们在梦乡中畅游.一阵凉风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身上感到十分的凉爽,三千六百万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处不舒畅.风仙子见我走出房屋,温柔地靠在我的胸膛,似乎低声倾诉着什么.我闭上双眼,尽情地享受着习习凉风,只听见耳边呼呼的风声如同一个幼小的孩童带着清脆般的银铃笑声,离我远去.睁开双眼,房屋,花草树木,大地都被笼罩着一层银纱,把整个世界照亮得如同白昼一样.平日人声喧哗的篮球场也安静了下来,只有篮球架静静地伫立在那里,疲惫了一天的它早早进入了梦乡.

我抬头凝视着天空中那轮明月,像一颗硕大的珍珠散发出耀眼璀璨的光芒.夜空灰色的残云慢慢地漂浮着,一缕一缕地从明珠前飘过,更加衬托出这明月的美丽.此时此刻心中的烦恼和哀愁统统搁在一旁,让愉快的心情完全陶醉在大自然赐予的夜色美景之中.

我努力地在脑中搜索着关于月夜描绘的诗句,无奈鄙人才疏学浅.却不知如何去形容今晚月夜之美,一句更胜一句.猛然想到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的,在月下思绪是一种思念,一种寄托,一种期待.在这夜深人静之际,没有白昼的烈日炎炎,没有机械一族的吵闹,只有千言万语温馨浓郁的祝福.

昔日同窗之情渐渐地浮现在脑海之中,同窗灿烂的笑容,有趣的生活片段将我的思绪带到更深的回忆中,与真挚的死党们一起疯闹,一起玩耍,一起谈天论地,一起度过那一段段艰苦而又愉快的日子.可岁月匆匆如流水般一掠而过,剩下的也只有深深的怀念了.天真,无邪的同窗们为各自的生活而奔波了,踏入了这复杂多变,深不可测的社会.或许将来某日会有相聚的时刻,或许再没与相见的机会了.一切随缘吧!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见面尽相思",还有什么能比得上同窗之间深厚的友谊更珍贵呢?我们曾为了纪念死党们根深蒂固的友情之树,特地掰歌一首,引用<<阿里山的姑娘>>曲谱,填入歌词.死党们的绰号,有入进入了一个动物王国.那是我永远也忘不了的505寝歌:

小蚂蚁会跳舞,

毛毛虫会上树,

鸵鸟会翻跟头,

袋鼠熊猫斑马还有一只企鹅,

看着美女在发呆.

无论怎样,我将这份难得的友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默默地为他们祝福,但愿他们一切平安幸福.等到将来有缘相聚的时刻再把酒论话,回首往事,让昔日的温馨重现,让心灵之话绽开,愿友情的天空更加明朗,开阔.

于是,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地延展开来.

和风夹带着自家的茉莉花香扑鼻而来,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让人的心情更加舒畅,自由.我贪婪地嗅着这阵阵的清香,将它留在心底,让友情也如同花香一样留在心底,永远甜蜜,永远幸福.

轻轻的夏夜,夏夜轻轻.轻衣的赤胸,耐过轻轻的风.万簌俱寂,只有风仙子的呢语在夜空浮动.

『捌』 巴金的《月夜》精彩段落赏析

巴金的短篇小说,情节多数不复杂,故事呈单线发展,如行云流水,流畅自然。由于重在抒发情感,因此不大讲究篇章布局、结构技巧,但这些表面上的弱点都被作品感情的真挚这一特长弥补过来了。《月夜》描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可悲事件,但巴金没有正面写出土豪劣绅杀害乡民的过程,而是藉船夫耐心的等候,船上人们的疑惑与被杀乡民的妻子寻找丈夫来烘托出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结尾处充满感伤情调:“根生嫂的哭声不停地在空气中撞击着--好像许多颗心碎在那里面,碎成了一丝一丝的,一粒一粒的。它们渗透了全个月夜。空中,地上,水里,仿佛一切全都哭了起来,一株树,一片草,一朵花,一张水莲叶。”
巴金的景色描写很有特色。他早年作品的景色描写,一是十分注意炼字,注意意境。比如“网”这个字就是他十分喜爱用的,他特别爱用“网”来形容光线,如小说中“黑暗是一秒钟一秒钟地淡了,但它还留下了个网把一切都掩覆着。山哪,树哪,河哪,田哪,房屋哪,都被盖在它的网下面。月光是柔软的,它透不过这网眼。”第二,他不喜欢对景物做细致的、冗长的、冷静的描画,而宁可写出这些景色在人们心理上造成的主观印象,把景色与人的感觉联系起来,从而造成具有浓郁色彩的人化的自然。作品中几次出现美丽的水莲花,均是为了反射出恶的世态和引人沉思的内涵。

『玖』 巴金的<<日>>的赏析

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的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写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
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人。
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
冷和热是一种及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突出明显,这就是为什么作者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更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地这样写。将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日》表现了巴金激情澎湃的一面;而《月》集中体现了巴金细腻幽静的另一面。虽然风格不同,但作者的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扑向灯火的飞蛾,还是渴死在旸谷的夸父,还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姮娥,他们都代表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