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复圣名言

复圣名言

发布时间: 2021-02-10 13:37:07

① 孔子说过有关仁爱的话

1、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解释: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解释: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

3、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4、朽木不可雕也。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三、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四、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解释: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② 《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

快乐和人生的价值追求并不仅仅在生活物质上,衣食住行也很差,但正是这种 恶劣的环境更能说明其求知欲,才造就了他的伟大之处。忧患何足堪?安乐贫中有。

③ 孔子的大徒弟是谁有过什么名言

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
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历代帝王封赠有加[1]。
本名:颜回
别称:颜子、颜渊、子渊
字号:渊
所处时代:春秋时期
民族族群:华夏族
人物生平: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论语·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不幸早死。

颜回像
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前。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后世尊其为“复圣”。
元文宗封颜回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时罢封爵,止称“复圣”。明陈镐纂清孔胤植重纂《阙里志·弟子职》:“元文宗至顺元年,加赠“兖国复圣公”。《明史·礼志四》:“其四配称: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
名字由来
颜回,名回,字子渊。《说文》:“渊,回水也。”《管子》曰:水出于地而不流者,命之曰渊。
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庄子·应帝王》
或跃在渊。——《易·乾》
“回”与“渊”互训,意思是“回水”,即漩涡激流中的水。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回,转也。——《说文》
昭回于天。——《诗·大雅·云汉》
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荀子·儒效》
有人说,颜回的名字寄寓了“急流勇进”的处世态度;也有人说,反映了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
政治志向
颜回以舜为志。《孟子·滕文公》(上)记其语,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显然,孟子以颜回与舜、稷“同道”。颜回很赞赏舜“无为而治”,即后来儒家所倡导的以“民”为本的“王道”政治思想。他尝曰:“昔舜巧于使民,而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穷其马;是舜无失民,造父无失马也。”(《荀子·哀公篇》)颜回既与舜“同道”、“所追同一”,所以,当孔子要他和子路“各言尔志”时,子路答以:“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撼。”而颜回则以“愿无伐善,无施劳”(《论语·公冶》)相答。朱熹释“无伐善、无施劳”曰:“伐,夸也,善谓有能。施亦张大之意,劳谓有功。”(《论语集注》)以不夸己能、不扬己功为其意。但此说不确。元人所着《四书辩疑》驳朱说云:“伐善之善,乃其己所长之总称,伐忠、伐直、伐力、伐功、伐才、伐艺,通谓之伐善。又言伐无巧,止是不伐之一事。分而为二,颜子之志,岂别无可道焉?……该‘无施劳’者,不以劳苦之事加于民也。夫劳而不恤,乃古今之通患。……颜子之言,于世厚矣。”此说极是。所以,颜回这里所言之己志,乃是欲内修己德、外施爱民之政。这与舜之“无为而治”正相仿佛。在颜回看来,唯以此志施行于天下,方能实现孔子所谓“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论语·公冶》)的社会理想。由此可见,颜回在政治志向上不仅有淑世济人的入世情怀,而且颇具早期儒家的民本主义精神。

颜回苦学
考颜回一生,大多为追随孔子奔走于六国,归鲁后亦未入仕,而是穷居陋巷。他生活于天下大乱、礼崩乐坏的社会,儒家的仁义之志、王者之政常被斥为愚儒、讥为矫饰,“世以混浊莫能用”(《史记·儒林列传》)的社会环境中,丝毫不愿改其志,仍“尚三教(即夏教忠、殷教敬、周教文)”,期于“承衰救弊,欲民反正道”(《白虎通·三教》)。王符称赞他:“困馑于郊野,守志笃固,秉节不亏。宠禄不能固,威武不能屈。虽有南面之尊、公侯之位,德义有殆,礼义不班,挠志如芷,负心若芬,固弗为也。”(《潜夫论》)若征之《史记·孔子世家》所记颜回语:“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之丑也;道即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可知王氏所言非虚。这样,颜回就只能终生不仕,惟以“愿贫如富、贱如贵,无勇而威,与士交通,终身无患难”(《韩诗外传》卷十)自勉自慰。孔子赞其:“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同上《雍也》)。颜回这种注重志气、追求真理并以之为乐的精神,与孔子本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同上)实同一旨趣。
陋巷简居
颜回所处的时代,已是中国的春秋末期,不但周天子的王权继续衰落,而且各诸侯国的公室也衰落了,由春秋初期的“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进而变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陪臣执国命”。

颜回像
“陪臣”,即臣之臣。如诸侯国的卿大夫对诸侯称臣,对天子则自称“陪臣”;卿大夫的家臣对诸侯而言也称“陪臣”。春秋时鲁国为“三桓”执政(即鲁桓公后裔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把持国政),至鲁昭公、定公、哀公时,家臣势力兴起,家臣叛乱屡有发生。鲁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叔孙氏家臣竖牛软禁并饿死了叔孙豹,设计杀害了叔孙豹的两个嫡子,拥立庶子叔孙诺。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季平子立,对家臣南蒯未加礼遇,南蒯便密谋以公子怒代替季平子:“吾出季氏,而归其室于公,子更其位,我以费为公臣。”(《左传·昭公十二年》)事泄,南蒯以费叛归齐。鲁定公五年至九年(公元前505年至前501年),季氏家臣阳虎专政,并把持了鲁国国政。阳虎之乱是鲁国家臣叛乱中持续最长、影响最大的一次叛乱。阳虎的权势凌驾于“三桓”之上长达三、四年。阳虎原本为孟孙氏庶支,后为季孙氏家臣,季平子时很受重用。季平子死,季孙斯(桓子)立,阳虎已是季氏三世“元老”。在处理季平子葬礼上,阳虎与季孙氏另一家臣仲梁怀发生争执。阳虎要求以鲁国之宝玉“玙璠”为季平子敛尸,仲梁怀却认为那是季平子在昭公逊国时,代国君行祭时所配,今定公已立,不能再用。阳虎便勾结费宰公山不狃,想联合驱逐仲梁怀。公山不狃初时并不以为意,后因仲梁怀对其不敬重,才对阳虎说:“子行之乎!”阳虎起事,并囚季桓子与公父文伯(季桓子从父昆弟),驱逐了仲梁怀。冬十月,阳虎杀公何藐(季孙氏族人),与季桓子在稷门内设立盟誓,举行大规模诅咒,驱逐公父文伯与秦遄(季平子姑婿),彻底清除异己势力,完全控制了季氏家族。鲁定公八年(公元前502年),阳虎想灭掉“三桓”,让季寤代替季氏,让叔孙辄代替叔孙氏,自己代替孟孙氏。阳虎借冬祭的机会起事,事败,逃灌(今山东宁阳县北稍西)、阳关,据两地反叛。
鲁国经“三桓专权”、“陪臣执国命”两个时期后,不仅使宫室衰败,鲁国旧日的贵族世家也大都衰落。鲁国的颜氏家族到颜路、颜回父子时,除了保有祖传的贵族身份及颜路的鲁卿大夫头衔外,便只有陋巷简朴的住宅及五十亩郭外之田,十亩郭内之圃了。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春秋时期,些许田产难以维持一个贵族家庭的生计,颜回父子不得不省去作为贵族家庭的一般性开支,简居于陋巷。
师从孔子
颜回“年十三,入孔子之门”时,孔子聚徒讲学已达十三年之久。其声望远播于各诸侯国,其弟子子路、孟懿子、南宫敬叔等在鲁国已小有名气。颜回刚入孔门时,在弟子中年龄最小,性格又内向,沉默寡言,才智较少外露,有人便觉得他有些愚。马骕《绎史》引《冲波传》曰:“子路、颜回浴于洙水,见五色鸟,颜回问,子路曰:“荧荧之鸟。”后日,颜回与子路又浴于泗水,更见前鸟,复问由:“识此鸟否?”子路曰:‘同同之鸟。’颜回曰:“何一鸟而二名?”子路曰:“譬如丝绡,煮之则为帛,染之则为皂。一鸟二名,不亦宜乎?”,其大意是:有一次颜回随子路去洙水洗澡,见五色鸟在河中戏水,便问子路是什么鸟。子路回答说:这叫荧荧鸟。过了些日子,颜回与子路又去泗水洗澡,又在河中碰见五色鸟,颜回再次问子路:您认得这鸟吗?子路又答曰:这是同同鸟。颜回反问:为什么一种鸟有两个名字呢?子路说:就像我们这里出产的鲁绢一样,用清水漂洗就是帛,用颜色染就是皂,一种鸟两个名字不是很自然吗?

曲阜颜庙
颜回的忠厚与内向,掩盖了他的聪颖善思,就连孔子一时也难以断定颜回的天资究竟属于那个层次。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观察了解,孔子才指出颜回并不愚。《论语·为政》记载:“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颜回天资极聪慧,就连能言善辩的子贡也坦率地说不敢与颜回相比。《论语·公冶长》记载:“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颜回聪敏过人,虚心好学,使他较早地体认到孔子学说的精深博大,他对孔子的尊敬已超出一般弟子的尊师之情。他以尊崇千古圣哲之情尊崇孔子,其亲若父与子。《论语·子罕》曰:“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其大意是:颜回曾感叹地说:老师的道,越抬头看,越觉得它高明,越用力钻研,越觉得它深奥。看着它似乎在前面,等我们向前面寻找时,它又忽然出现在后面。老师的道虽然这样高深和不易捉摸,可是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知识来丰富我们,提高我们,又用一定的礼来约束我们,使我们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我已经用尽我的才力,似乎已能够独立工作。要想再向前迈一步,又不知怎样着手了。所以在少正卯与孔子争夺弟子时,使“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唯有颜回未离孔门半步,因而后人评价说:“颜渊独知孔子圣也。”(《论衡·讲瑞》)
颜回求学期间,曾于鲁定公八年(公元前502年),娶宋国女子戴氏为妻。次年生子颜歆。

颜回立像
鲁定公七年(公元前503年)时,颜回西游至卫,由卫至宋。《说苑·敬慎》载:“颜回将西游,问孔子曰:‘何以为身?'孔子曰:‘恭敬忠信,可以为身。恭则免于众,敬则人爱之,忠则人与之,信则人恃之。人所爱,人所与,人所恃,必免于患矣。可以临国家,何况于身乎?故不比数而比谏,不亦远乎?不修中而修外,不亦反乎?不先虑事,临难乃谋,不亦晚乎?”,《孔子家语》、《庄子》两书对颜回将西游也有记载,只是文字略有不同。
颜回西游的目的,主要是去宋国向戴氏求婚。据颜景琴著《颜子评传》考证,颜回途经卫国,是因为其本家颜浊邹在卫国。颜子的同宗颜浊邹在卫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为卫国贤大夫,而且家资丰厚,后来孔子周游列国,初到卫国时,就住在他家中。颜子到卫国并不是他最终的目的地。按《家语》说,应是经卫而到宋国去。若颜子直接由鲁国到宋国去,便不能说“颜子将西游”,因为宋国在鲁国的西南方,而不是在西方。颜子到宋国去的目的,很可能与其婚姻有关。颜子之所以先到卫国而后到宋国,看来颜浊邹在其间充当了月老的角色,故颜子以到卫国去游学为由,而实际上是请颜浊邹一同前往宋国。
颜回在其人生的第一阶段,十三岁入孔门,用了大约六年的时间,其学业基本已成。东汉郎凯说:昔颜子“十八,天下归仁”。十九岁向宋戴氏求婚,二十岁与戴氏完婚,二十一岁生子颜歆。
关于颜回婚配的年龄,学术界尚有不同的说法。一说三十岁娶戴氏。但据《周礼·地官》曰:“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意思是说,媒人掌管天下万民男女结合为夫妇的事,一般是在男孩或女孩满三个月之后就登记在册。如果男满三十岁,女满二十岁还没婚配,则由官媒作主令其嫁、娶某人,个人与家长便失去了选择的自由。春秋时期战乱频繁,为争霸天下,各诸侯国大都把《周礼》规定的最高嫁娶年龄界限向前提,以便迅速繁衍人口。到颜回所处的春秋末期,越国已下令:“凡男二十,女十七不婚者,有罪及父母。”孔子是十九岁娶亓官氏的,颜回晚一年,应是二十岁婚配,而不是三十岁。
孔子夸赞颜回:“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颜回随师周游列国时,其子颜歆已五岁。他还是孔子的弟子。

④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对孔子思想体系有什么贡献

颜回作为孔子有名的弟子之一,对孔子思想体系有着很大的帮助。颜回思维敏捷,聪明好学,和孔子是互相帮助的关系。虽然孔子是颜回的老师,但是孔子也有一些思想不足的地方,颜回在一些方面弥补了孔子这些不足之处,甚至在一些方面上可以超越孔子。

颜回还非常具有经商头脑,在陪孔子游学途中,他曾经指点当地的商人应该如何经商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而商人按照他说的办法也确实证明他说的是对的,由此颜回也被称为是被读书耽误的商人。颜回除了以上品德,最令人看重的是他的忠心。颜回从来不会因为钱财蒙蔽了他的双眼,也不会因为时间俗事打扰到他汲取知识。颜回在读书期间,能够像一个石头一样沉下心来读书,不会像别人因为外面的风吹草动就放下手中书籍。颜回的这些品格,对孔子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⑤ 《论语》中所有关于“颜回(颜渊)”的语句

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春秋孔子《论语·雍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春秋孔子《论语·颜渊》

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

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3、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春秋孔子《论语·先进》

译文:颜渊死,颜路请求孔子卖了车子(给颜渊)买椁。孔子说:“有没有才能也各说说自己的儿子,要是孔鲤死了,有棺而无椁,我也不步行给他买椁。

4、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春秋孔子《论语》

译文:颜渊问怎样去治理国家。孔子道:“用夏朝的历法,坐殷朝的车子,戴周朝的礼帽,音乐就用韶和武。舍弃郑国的乐曲,斥退小人。郑国的乐曲靡曼淫秽,小人危险。”

5、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春秋孔子《论语·雍也第六》

译文:颜回、子路在孔子身边陪着。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你们每个人的志向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即使用坏了,也不遗憾。”

颜渊说:“愿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子路说:“我们想听听老师您的愿望。”孔子说:“使老人能过得安适,使朋友信任我,使年轻人归依我。”

⑥ 论语中的雍也这则语录中,可以看出颜回有怎样的品行

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版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权,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⑦ “眼见不一定为实” 孔子原话是什么

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⑧ 颜回的语录

为政第二 9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公冶长第五 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雍也第六 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述而第七 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罕第九 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20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21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先进第十一 3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4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7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8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9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10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11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19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23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颜渊第十二 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卫灵公第十五 11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为政》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冶长》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己,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论语·颜渊》颜回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论语·先进》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季康子问曰:”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论语·先进》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论语·子罕》子畏於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论语.先进》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论语·雍也》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论语.先进》

⑨ 论语中涉及颜回语录体现儒家什么精神思想

《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内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容。

具体思想: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为基础,以立人极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曰”,则跳过取句中的前两个字;若开篇三个字是一个词,则取前三个字。篇名与其中的各章没有意义上的逻辑关系,仅可当作页码看待。
宋儒朱熹将《论语》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又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并称为“四书五经”。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