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春末闲谈鲁迅赏析

春末闲谈鲁迅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2-09 16:41:18

1. 鲁迅《春末闲谈》的简介及分析

春末闲谈》写于1925年4月22日。当时,以北洋军阀政府为中心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为了对抗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在思想文化战线上提倡“尊孔诗经”,妄图用封建思想麻痹革命人民的斗志,瓦解革命运动。针对这股反动逆流,鲁迅写了这篇批判奴化思想的战斗檄文。文题似小,旨意却大。名曰“闲谈”,好似信口而言,实则别具匠心,严密为文,读后令人叫绝不已。
文章从细腰蜂用神奇的毒针毒害小青虫,使其中“不死不活”、“不动不烂”既无抵抗之力,又能保持新鲜的状态下,作为幼蜂的食料这里起笔(即1、2、3自然段)。然后用联想的方法,顺势从细腰蜂的麻醉术转到中外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之上(即4、5、6、7自然段)。文章首先指出,中国千百年来的“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的儒家思想,就是麻痹人民的神奇药品,但这种药品却不如细腰蜂的毒汁那么灵验。以《二十四史》为标志的改朝换代的史实,便是历代人民被反动统治者从麻痹到清醒至反抗的铁证。历史如此,现实又如何呢?文章指出,现代的中外反动派,为麻痹、奴役中国人民所苦心泡制的新的精神药品,无论是帝国主义抛出的“特别国情论”,或是“特殊知识阶级”鼓吹的“进研究室主义”;无论是资产阶级文学家发明的“莫谈国事律”,或是中国封建遗老宣扬的“圣经贤传法”,以及俄皇钦定的“不准集会,不许开口”的戒律,都是麻痹人民的妙方。目的在于使其成为“不死不活,不动不烂”的猎物供他们享用。然而,可惜这些精神药品并末起出中国古贤的范围,所以同样不是灵验。要不尼古拉二世怎么会有“龙驭上宾”的下场呢?可见人民是不可久欺的,而革命迟早终将发生,纵有掉脑袋的危险也要进行下去。为了表达革命人民这种斗争精神,在文章结尾部分(即第8自然段),援引了“刑天舞干戚”的神话传说,以刑天无头仍有反抗的“猛志”使得“阔人的在下一时难得太平”故事,歌颂了被统治者至死不屈,战斗不息的精神。这不仅是讲神话,也是谈现实。“五”运动的事实难道不就是这个故事的血一般的注释吗?
一篇短文,以虫喻人,以“史”显“时”,援古证今,包容了如此丰富的内容,揭示了如此深刻的革命哲理,读来却妙趣横生,余味无穷,使人爱不释手,何故?我以为这是作者善于抓住事物本质特征进行类比的结果。当作者把细腰蜂释毒为幼虫猎弭的生物竞生现象和中外反动派用各种精神毒品麻痹、奴役人民联系在一起时,小题便显出了“大旨”。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作者抓住一个“毒”字大做文章,一切从“毒”字派生,一切又归结为一个“毒”字。这样行文写作,不信题旨集中,条理井然,而且饶有风趣,洒脱自然。另外,就是以“闲谈”为文题材。既是闲谈,生物搏斗、阶级斗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天上地下,古今中外的事,都可漫无边际地扯在一起。而当这些材料都和本文揭露问题和歌颂的对象联系在一起时,“闲谈”的内容便变成了庄严的主题了。这就是喻庄于谐的艺术手法的魅力。

2. 鲁迅的《春末闲谈》

我是这么理解的,当时中国处于经济困难,物质匮乏的时代,物质要求在当时是强回于精神要求的。我答觉得柏杨老先生说的一句话很对,没有物质文化,哪来的精神文化,只能是“神经文化”!在当时中国很多老百姓还吃不上饭的时候,就跟他们去大谈精神文明,未免太不实际了些。但如果那些大富大贵的人若能有此觉悟,能有较高的精神文明,那他们便不会把这钱白白的扔给那些侵略者,而会去救助百姓,那物质匮乏肯定会得到很大解决,鲁迅的所谓特殊知识阶级大抵就是指这类人吧。鲁迅倡导新文化和胡适的目的不同,鲁迅是想进行思想改革,而胡适只是单纯的想进行文学改革,所以鲁迅比较特殊。胡适的进研究室主义至少在当时是错误的,让百姓们饿着肚子去研究科学未免太残忍了些,而对于知识阶级来说,当下之急是普及知识,解放思想,给人们争取自由生活的权利,而不是先去研究学问,鲁迅比较实际,当然会反对。其实鲁迅并不伟大,但他的思想在那个年代是相当超前的,所以他值得我们去尊敬和纪念。

3. 鲁迅写的《春末闲谈》看不太懂,它的主旨是什么

。《春末闲谈》用夏天细腰蜂衔小青虫的民间传说和“刑天舞于戚”

的古代神话贯穿回全篇,阐明了文答章主旨。用“叭儿狗”、“山羊”比喻御用文人;用“豪猪”

比喻绅士;用“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

酸,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

等一系列生动而深刻的比喻,说明阶级性的客观存在。

4. 鲁迅《春末闲谈》里面有句话

这句话意思
统治者妄想永远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奴役人民,采取了种种禁锢和麻痹人民思想的统治方法,都是在寻找像细腰蜂的“神奇的毒针” 那样的“奇妙的药品”,让被统治者服用后像小青虫那样“不死不活”,供他们驱使和享用,但结果总是失败。他们的各种麻痹术,不能像细腰蜂那样奏效。因为细腰蜂要求小青虫或蜘蛛只须不懂而又不死,而统治者要求被统治者的是既运动,贡献玉食,又要无知觉,不反抗。这是根本办不到的事情。因为被统治者是有思想的,而思想又是无法禁止的。所以历史在代代更替,统治者一方面统治人民,一方面又被不时地推翻。
附春末闲谈及其赏析
鲁迅
北京正是春末,也许我过于性急之故罢,觉着夏意了,于是突然记起故乡的细腰蜂。那时候大约是盛夏,青蝇密集在凉棚索子上,铁黑色的细腰蜂就在桑树间或墙角的蛛网左近往来飞行,有时衔一支小青虫去了,有时拉一个蜘蛛。青虫或蜘蛛先是抵抗着不肯去,但终于乏力,被衔着腾空而去了,坐了飞机似的。
老前辈们开导我,那细腰蜂就是书上所说的果赢,纯雌无雄,必须捉螟蛉去做继子的。她将小青虫封在窠里,自己在外面日日夜夜敲打着,祝道“像我像我”,经过若干日,——我记不清了,大约七七四十九日罢,一那青虫也就成了细腰蜂了,所以《诗经》里说:“螟蛉有子,果赢负之。”螟蛉就是桑上小青虫。蜘蛛呢?他们没有提。我记得有几个考据家曾经立过异说,以为她其实自能生卵;其捉青虫,乃是填在窠里,给孵化出来的幼蜂做食料的。但我所遇见的前辈们都不采用此说,还道是拉去做女儿。我们为存留天地间的美谈起见,倒不如这样好。当长夏无事,遣暑林阴,瞥见二虫一拉一拒的时候,便如睹慈母教女,满怀好意,而青虫的宛转抗拒,则活像一个不识好歹的毛鸦头。
但究竟是夷人可恶,偏要讲什么科学。科学虽然给我们许多惊奇,但也搅坏了我们许多好梦。自从法国的昆虫学大家发勃耳(Fabre)仔细观察之后,给幼蜂做食料的事可就证实了。而且,这细腰蜂不但是普通的凶手,还是一种很残忍的凶手,又是一个学识技术都极高明的解剖学家。她知道青虫的神经构造和作用,用了神奇的毒针,向那运动神经球上只一螫,它便麻痹为不死不活状态,这才在它身上生下蜂卵,封入窠中。青虫因为不死不活,所以不动,但也因为不活不死,所以不烂,直到她的子女孵化出来的时候,这食料还和被捕当日一样的新鲜。
三年前,我遇见神经过敏的俄国的E君(u,有一天他忽然发愁道,不知道将来的科学家,是否不至于发明一种奇妙的药品,将这注射在谁的身上,则这人即甘心永远去做服役和战争的机器了?那时我也就皱眉叹息,装作一齐发愁的模样,以示“所见略同”之至意,殊不知我国的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却早已有过这一种黄金世界的理想了。不是“唯辟作福,唯辟作威,唯辟玉食”②么?不是“君子劳心,小人劳力”么?不是“治于人者食(去声)人,治人者食于人”么?可惜理论虽已卓然,而终于没有发明十全的好方法。要服从作威就须不活,要贡献玉食就须不死;要被治就须不活,要供养治人者又须不死。人类升为万物之灵,自然是可贺的,但没有了细腰蜂的毒针,却很使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以至现在的阔人,学者,教育家觉得棘手。将来未可知,若已往,则治人者虽然尽力施行过各种麻痹术,也还不能十分奏效,与果赢并驱争先。即以皇帝一伦而言,便难免时常改姓易代,终没有“万年有道之长”;“二十四史”而多至二十四,就是可悲的铁证。现在又似乎有些别开生面了,世上挺生了一种所谓“特殊知识阶级”的留学生,在研究室中研究之结果,说医学不发达是有益于人种改良的,中国妇女的境遇是极其平等的,一切道理都已不错,一切状态都已够好。E君的发愁,或者也不为无因罢,然而俄国是不要紧的,因为他们不像我们中国,有所谓“特别国情”,还有所谓“特殊知识阶级”。
但这种工作,也怕终于像古人那样,不能十分奏效的罢,因为这实在比细腰蜂所做的要难得多。她于青虫,只须不动,所以仅在运动神经球上一螫,即告成功。而我们的工作,却求其能运动,无知觉,该在知觉神经中枢,加以完全的麻醉的。但知觉一失,运动也就随之失却主宰,不能贡献玉食,恭请上自“极峰”下至“特殊知识阶级”的赏收享用了。就现在而言,窃以为除了遗老的圣经贤传法,学者的进研究室主义,文学家和茶摊老板的莫谈国事律,教育家的勿视勿听勿言勿动论之外,委实还没有更好,更完全,更无流弊的方法。便是留学生的特别发见,其实也并未轶出了前贤的范围。
那么,又要“礼失而求诸野”了。夷人,现在因为想去取法,姑且称之为外国,他那里,可有较好的法子么?可惜,也没有。所有者,仍不外乎不准集会,不许开口之类,和我们中华并没有什么很不同。然亦可见至道嘉猷,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固无华夷之限也。猛兽是单独的,牛羊则结队;野牛的大队,就会排角成城以御强敌了,但拉开一匹,定只能牟牟地叫。人民与牛马同流,——此就中国而言,夷人别有分类法云,——治之之道,自然应该禁止集合:这方法是对的。其次要防说话。人能说话,已经是祸胎了,而况有时还要做文章。所以苍颉造字,夜有鬼哭①。鬼且反对,而况于官?猴子不会说话,猴界即向无风潮,——可是猴界中也没有官,但这又作别论,——确应该虚心取法,反朴归真,则口且不开,文章自灭:这方法也是对的。然而上文也不过就理论而言,至于实效,却依然是难说。最显著的例,是连那么专制的俄国,而尼古拉二世“龙御上宾”②之后,罗马诺夫氏竟已“覆宗绝祀”了。要而言之,那大缺点就在虽有二大良法,而还缺其一,便是:无法禁止人们的思想。
于是我们的造物主——假如天空真有这样的一位“主子”——就可恨了:一恨其没有永远分清“治者”与“被治者”;二恨其不给治者生一枝细腰蜂那样的毒针;三恨其不将被治者造得即使砍去了藏着的思想中枢的脑袋而还能动作——服役。三者得一,阔人的地位即永久稳固,统御也永久省了气力,而天下于是乎太平。今也不然,所以即使单想高高在上,暂时维持阔气,也还得日施手段,夜费心机,实在不胜其委屈劳神之至……。
假使没有了头颅,却还能做服役和战争的机械,世上的情形就何帝,1917年2月革命时被推翻,次年被处死。等地醒目呵!这时再不必用什么制帽勋章来表明阔人和窄人了,只要一看头之有无,便知道主奴,官民,上下,贵贱的区别。并且也不至于再闹什么革命,共和,会议等等的乱子了,单是电报,就要省下许多许多来。古人毕竟聪明,仿佛早想到过这样的东西,《山海经》上就记载着一种名叫“刑天”的怪物。他没有了能想的头,却还活着,“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这一点想得很周到,否则他怎么看,怎么吃呢,——实在是很值得奉为师法的。假使我们的国民都能这样,阔人又何等安全快乐?但他又“执干戚而舞”,则似乎还是死也不肯安分,和我那专为阔人图便利而设的理想底好国民又不同。陶潜先生又有诗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连这位貌似旷达的老隐士也这么说,可见无头也会仍有猛志;阔人的天下一时;总怕难得太平的了。但有了太多的“特殊知识阶级”的国民,也许有特在例外的希望;况且精神文明太高了之后,精神的头就会提前飞去,区区物质的头的有无也算不得什么难问题。
1925年4月22日

提示:
《春末闲谈》是一片寓意深刻的杂文。文章揭露中外古今的统治者,妄想永远作威作福、奴役人民,采取了种种禁锢和麻痹人民思想的统治方法:从古代圣人的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论,到近代学者的进研究室主义,以及外国统治者的不准集会、不许开口等等。但无论什么方法,都无法禁止人们的思想。中国历史上常常改朝换代,俄国沙皇专制统治终被推翻,说明统治者的各种麻痹术,都不能奏效。文章引陶潜诗句,指出被治者“无头也会仍有猛志,阔人的天下一时恐怕总难得太平”,表现出对人们的力量、对人们的反抗斗争精神的信心和乐观态度,对统治阶级的蔑视和辛辣嘲讽。
说理形象化,是鲁迅杂文的重要艺术特点。本文暴露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黄金世界的理想施行种种麻痹术,以自然界中的细腰蜂作比,分析其同异,揭示其实质,显得生动形象,新鲜贴切。以“刑天”的传说和陶潜的诗句,来说明人民的斗争精神及一切压迫和麻痹术之无效,也十分鲜明有力。文章题名“闲谈”,思路无拘无束,结构活泼富于变化,细腰蜂和青虫的传说,中外古今各种事例的旁征博引,使文章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生动的趣味性,在“闲谈”中阐发了深刻的思想。语言幽默风趣,好用反语,令人在开颜一笑中受到思想启示和感情陶冶。

相关:
1.分析《春末闲谈》的思想意蕴。
鲁迅写杂文,其题目看似随便、平淡,其实却平中见奇。名为“闲谈”,实乃有深刻寓意,即借“闲谈”而谈阶级社会里复杂的阶级关系、阶级统治等重大的问题。
作者先从细腰蜂谈起。这种蜂十分残忍,在它捕捉小青虫或蜘蛛后,并不立即吃掉它们,却用它那“神奇的毒针”,把他们麻痹到不死不活的状态,作为自己孵化子女的载体,等到幼蜂出来后,又成为幼蜂的食料,而且是新鲜的食物。因为它们并没有死,不会腐烂。鲁迅把细腰蜂视为一种残忍的凶手,而又是一个学识技术极高明的解剖学家。它的残忍之处在于它不立刻致小青虫或蜘蛛于死地,而是让他们“不死不活”,在痛苦中受折磨而又为它服务,直到最后被吃掉。
作者在这里谈细腰蜂,实际上是一种形象化的说理,说明了古今中外的统治者虽有细腰蜂之志,却无细腰蜂之术的道理。他们妄想永远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奴役人民,采取了种种禁锢和麻痹人民思想的统治方法,都是在寻找像细腰蜂的“神奇的毒针” 那样的“奇妙的药品”,让被统治者服用后像小青虫那样“不死不活”,供他们驱使和享用,但结果总是失败。他们的各种麻痹术,不能像细腰蜂那样奏效。因为细腰蜂要求小青虫或蜘蛛只须不懂而又不死,而统治者要求被统治者的是既运动,贡献玉食,又要无知觉,不反抗。这是根本办不到的事情。因为被统治者是有思想的,而思想又是无法禁止的。所以历史在代代更替,统治者一方面统治人民,一方面又被不时地推翻。作者借引陶潜的诗句,指出被统治者“无头也会仍有猛志,阔人的天下一时总难得太平”。这表现了鲁迅对人民的力量,对人民的反抗斗争精神的信心和乐观态度,也表现出了他对统治者的嘲弄和讽刺。于是在“闲谈”之中,深刻的寓意和鲜明的现实性也就表现出来了。
2.分析《春末闲谈》的艺术。
说理形象化。《春末闲谈》一文暴露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黄金世界的理想施行各种麻痹术,以自然界中的细腰蜂作比,分析其异同。鲁迅借谈细腰蜂,说明古今中外的统治者虽有细腰蜂之志,却无细腰蜂之术的道理,他们妄想永远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寻找像细腰蜂的“神奇的毒针”那样的“奇妙的药品”,但结果总是失败。
丰富的知识性和生动的趣味性。文章题名“闲谈”,思路无拘无束,结构活泼富于变化,细腰蜂和青虫的传说,中外古今各种事例的旁征博引,使文章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生动的趣味性,在“闲谈”中阐发了深刻的思想,借“闲谈”来谈社会复杂的阶级关系、阶级统治等重大问题。
语言幽默风趣,好用反语,令人在开颜一笑中受到思想启示和感情陶冶。文中写道:“当长夏无事,遣暑林荫,瞥见二虫一拉一拒的时候,便如睹慈母教女,满怀好意,而青虫的宛转抗拒,则活像一个不识好歹的毛鸦头”,写得极富情趣而令人捧腹释然。

5. 春末闲谈的鉴赏

不明白你要说什么,好像你提的问题本身包含两个问题。

6. 鲁迅春末闲谈的含义。

当时中国处于经抄济困袭难,物质匮乏的时代,物质要求在当时是强于精神要求的。我觉得柏杨老先生说的一句话很对,没有物质文化,哪来的精神文化,只能是“神经文化”!在当时中国很多老百姓还吃不上饭的时候,就跟他们去大谈精神文明,未免太不实际了些。但如果那些大富大贵的人若能有此觉悟,能有较高的精神文明,那他们便不会把这钱白白的扔给那些侵略者,而会去救助百姓,那物质匮乏肯定会得到很大解决,鲁迅的所谓特殊知识阶级大抵就是指这类人吧。鲁迅倡导新文化和胡适的目的不同,鲁迅是想进行思想改革,而胡适只是单纯的想进行文学改革,所以鲁迅比较特殊。胡适的进研究室主义至少在当时是错误的,让百姓们饿着肚子去研究科学未免太残忍了些,而对于知识阶级来说,当下之急是普及知识,解放思想,给人们争取自由生活的权利,而不是先去研究学问,鲁迅比较实际,当然会反对。其实鲁迅并不伟大,但他的思想在那个年代是相当超前的,所以他值得我们去尊敬和纪念。

7. 鲁迅的《春末闲谈》的主旨

《春末闲谈》用夏天细腰蜂衔小青虫的民间传说和“刑天舞于戚”

的古代神话版贯穿全权篇,阐明了文章主旨。用“叭儿狗”、“山羊”比喻御用文人;用“豪猪”

比喻绅士;用“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

酸,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

等一系列生动而深刻的比喻,说明阶级性的客观存在。

8. 请简述《春末闲谈》的艺术特点

《春末闲谈》写于1925年4月22日。当时,以北洋军阀政府为中心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为了对抗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在思想文化战线上提倡“尊孔诗经”,妄图用封建思想麻痹革命人民的斗志,瓦解革命运动。针对这股反动逆流,鲁迅写了这篇批判奴化思想的战斗檄文。文题似小,旨意却大。名曰“闲谈”,好似信口而言,实则别具匠心,严密为文,读后令人叫绝不已。
文章从细腰蜂用神奇的毒针毒害小青虫,使其中“不死不活”、“不动不烂”既无抵抗之力,又能保持新鲜的状态下,作为幼蜂的食料这里起笔(即1、2、3自然段)。然后用联想的方法,顺势从细腰蜂的麻醉术转到中外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之上(即4、5、6、7自然段)。文章首先指出,中国千百年来的“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的儒家思想,就是麻痹人民的神奇药品,但这种药品却不如细腰蜂的毒汁那么灵验。以《二十四史》为标志的改朝换代的史实,便是历代人民被反动统治者从麻痹到清醒至反抗的铁证。历史如此,现实又如何呢?文章指出,现代的中外反动派,为麻痹、奴役中国人民所苦心泡制的新的精神药品,无论是帝国主义抛出的“特别国情论”,或是“特殊知识阶级”鼓吹的“进研究室主义”;无论是资产阶级文学家发明的“莫谈国事律”,或是中国封建遗老宣扬的“圣经贤传法”,以及俄皇钦定的“不准集会,不许开口”的戒律,都是麻痹人民的妙方。目的在于使其成为“不死不活,不动不烂”的猎物供他们享用。然而,可惜这些精神药品并末起出中国古贤的范围,所以同样不是灵验。要不尼古拉二世怎么会有“龙驭上宾”的下场呢?可见人民是不可久欺的,而革命迟早终将发生,纵有掉脑袋的危险也要进行下去。为了表达革命人民这种斗争精神,在文章结尾部分(即第8自然段),援引了“刑天舞干戚”的神话传说,以刑天无头仍有反抗的“猛志”使得“阔人的在下一时难得太平”故事,歌颂了被统治者至死不屈,战斗不息的精神。这不仅是讲神话,也是谈现实。“五”运动的事实难道不就是这个故事的血一般的注释吗?
一篇短文,以虫喻人,以“史”显“时”,援古证今,包容了如此丰富的内容,揭示了如此深刻的革命哲理,读来却妙趣横生,余味无穷,使人爱不释手,何故?我以为这是作者善于抓住事物本质特征进行类比的结果。当作者把细腰蜂释毒为幼虫猎弭的生物竞生现象和中外反动派用各种精神毒品麻痹、奴役人民联系在一起时,小题便显出了“大旨”。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作者抓住一个“毒”字大做文章,一切从“毒”字派生,一切又归结为一个“毒”字。这样行文写作,不信题旨集中,条理井然,而且饶有风趣,洒脱自然。另外,就是以“闲谈”为文题材。既是闲谈,生物搏斗、阶级斗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天上地下,古今中外的事,都可漫无边际地扯在一起。而当这些材料都和本文揭露问题和歌颂的对象联系在一起时,“闲谈”的内容便变成了庄严的主题了。这就是喻庄于谐的艺术手法的魅力。

9. 鲁迅春末闲谈读后感

老前辈们开导我,那细腰蜂就是书上所说的果蠃,纯雌无雄,必须捉螟蛉去专做继子的。她属将小青虫封在窠里,自己在外面日日夜夜敲打着,祝道“像我像我”,经过若干日,——我记不清了,大约七七四十九日罢,——那青虫也就成了细腰蜂了,所以《诗经》里说:“螟蛉有子,果蠃负之。”螟蛉就是桑上小青虫。蜘蛛呢?他们没有提。我记得有几个考据家曾经立过异说,以为她其实自能生卵;其捉青虫,乃是填在窠里,给孵化出来的幼蜂做食料的。但我所遇见的前辈们都不采用此说,还道是拉去做女儿。我们为存留天地间的美谈起见,倒不如这样好。当长夏无事,遣暑林阴,瞥见二虫一拉一拒的时候,便如睹慈母教女,满怀好意,而青虫的宛转抗拒,则活像一个不识好歹的毛鸦头。

10. 鲁迅的春末闲谈作者

春末闲谈
鲁迅

北京复正是春末制,也许我过于性急之故罢,觉着夏意了,于是突然记起故乡的细腰蜂。那时候大约是盛夏,青蝇密集在凉棚索子上,铁黑色的细腰蜂就在桑树间或墙角的蛛网左近往来飞行,有时衔一支小青虫去了,有时拉一个蜘蛛。青虫或蜘蛛先是抵抗着不肯去,但终于乏力,被衔着腾空而去了,坐了飞机似的。
老前辈们开导我,那细腰蜂就是书上所说的果赢,纯雌无雄,必须捉螟蛉去做继子的。她将小青虫封在窠里,自己在外面日日夜夜敲打着,祝道“像我像我”,经过若干日,——我记不清了,大约七七四十九日罢,一那青虫也就成了细腰蜂了,所以《诗经》里说:“螟蛉有子,果赢负之。”螟蛉就是桑上小青虫。蜘蛛呢?他们没有提。我记得有几个考据家曾经立过异说,以为她其实自能生卵;其捉青虫,乃是填在窠里,给孵化出来的幼蜂做食料的。但我所遇见的前辈们都不采用此说,还道是拉去做女儿。我们为存留天地间的美谈起见,倒不如这样好。当长夏无事,遣暑林阴,瞥见二虫一拉一拒的时候,便如睹慈母教女,满怀好意,而青虫的宛转抗拒,则活像一个不识好歹的毛鸦头。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