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鹊巢赏析
『壹』 《诗经召南·鹊巢》中 鹊 鸠喻指什么
1、这里的"鹊来"和 "鸠源"就是指两种鸟,没有别的意思。
2、原文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3、原文简析
《鹊巢》,《诗经·召南》的一篇。是一首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这是一首描写婚礼的诗,以平实的语言描写婚礼的过程。关于此诗诗旨历来有争议,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观点:鹊喻新郎,鸠喻新娘,诗人代新郎言说或新娘家人在唱赞歌;鹊喻弃妇,鸠喻新妇,这是一首弃妇诗;鹊、鸠并无明确所指,只是自然界的两种鸟,且此诗的叙述者是与婚礼无关的他者。全诗三章,选取了三个典型的场面加以概括,真实地传达出新婚喜庆的热闹。
『贰』 诗经中的《鹊巢》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国风·召南·鹊巢》
是一首描写婚礼的诗。从诗中描写的送迎车辆之盛可以知道,此诗所写应为贵族的婚礼,而不是一般民间的婚礼。
全诗三章,都以鸠居鹊巢起兴。喜鹊筑好巢,鳲鸠住了进去,这是二鸟的天性。《齐诗》曰:“鹊以夏至之月始作室家,鳲鸠因成事,天性然也。”诗中还点明成婚的季节,郑笺云:“鹊之作巢,冬至架之,至春乃成。”这也是当时婚嫁的季节。各章二句写鳲住鹊巢分别用了“居”“方”“盈”三字,有一种数量上的递进的关系。“方”,是比并而住;“盈”,是住满为止。因此诗三章不是简单的重章叠唱。
一章“百两御之”,是写成婚过程的第一环,新郎来迎亲。迎亲车辆之多,是说明新郎的富有,也衬托出新娘的高贵。二、三章继续写成婚过程第二、三环:迎回与礼成。“百两将之”是写男方已接亲在返回路上,“百两成之”是迎回家而成婚了。“御”“将”“成”三字就概述了成婚的整个过程。“子之于归”,点明其女子出嫁的主题。因此,三章是选取了三个典型的场面加以概括,真实地传达出新婚喜庆的热闹。仅使用车辆之多就可以渲染出婚事的隆重。
这首诗以平浅的语言写成婚的过程,没有如《周南·桃夭》里以桃花来衬托新娘的艳丽,更没有直接去描写新娘的容貌。如果说“之子于归”一句还点出新娘这一主角,让人在迎亲的车队之中找出新娘来,那么,另一位主角新郎则完全隐在诗中场景的幕后,他是否来迎亲,就留给读者去想像了。细味诗中所写,往返的迎亲车队给画面以较强的时空感,短短三章,却回味悠长。
评价:方玉润《诗经原始》:“鹊巢自喻他人成室耳,鸠乃取譬新昏人也;鸠则性慈而多子。《曹》之诗曰:‘鳲鸠在桑,其子七兮。’凡娶妇者,未有不祝其多男,而又冀其肯堂肯构也。当时之人,必有依人大厦以成昏者,故诗人咏之,后竟以为典要耳。”
『叁』 诗经 鹊巢
诗经的真正意思没有一定的 诗经本就是经过古时众人之口传唱 思想就融合了多人的 再说'个人的理解观念也不同
『肆』 急求诗经鹊巢的解释
喜鹊所善在建巢,鳲鸠有德而能居。
此女出嫁得归宿,有车百辆亲迎娶。
喜鹊所善在建巢,鳲鸠有德能拥有。
此女出嫁得归宿,有车百辆护送走。
喜鹊所善在建巢,鳲鸠使之能充盈。
此女出嫁得归宿,车各百辆大礼成。
『伍』 诗经赏析
作品鉴赏: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一、现实主义精神与传统
《诗经》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描述的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
展现的是周代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这一“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精神传统为后世所代代继承和发扬。
二、抒情诗传统
从《诗经》开始,抒情诗成为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三、风雅与文学革新
《诗经》中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屈原所继承和发扬,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
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陈子昂感叹齐梁间“风雅不作”,李白慨叹“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杜甫更是“别裁伪体亲风雅”,白居易称张籍“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以及唐代的许多优秀诗人,都继承了“风雅”精神。
而且这种精神在唐以后的创作中,从宋代的陆游延伸到清末的黄遵宪。
(5)诗经鹊巢赏析扩展阅读
《诗经》的编集本身在春秋时代,其实主要是为了应用:
其一,作为学乐、诵诗的教本;其二,作为宴享、祭祀时的仪礼歌辞;其三,在外交场合或言谈应对时作为称引的工具,以此表情达意。
通过赋诗来进行外交上的来往,在春秋时期十分广泛,这使《诗经》在当时成了十分重要的工具。《左传》中有关这方面情况记载较多,有赋诗挖苦对方的(《襄公二十七年》),听不懂对方赋诗之意而遭耻笑的(《昭公二十年》),小国有难请大国援助的(《文公十三年》)等等。
这些引用《诗》的地方,或劝谏、或评论、或辨析、或抒慨,各有其作用,但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凡所称引之诗,均“断章取义”——取其一二而不顾及全篇之义。这种现象,在春秋时期堪称“蔚成风气”。这就是说,其时《诗经》的功用,并不在其本身,而在于“赋诗言志”。
想言什么志,则引什么诗,诗为志服务,不在乎诗本意是什么,而在乎称引的内容是否能说明所言的志。这是《诗经》在春秋时代一个实在的,却是被曲解了其文学功能的应用。
赋诗言志的另一方面功用表现,切合了《诗经》的文学功能,是真正的“诗言志”——反映与表现了对文学作用与社会意义的认识,是中国文学批评在早期阶段的雏形。如《小雅·节南山》:“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大雅·民劳》:“王欲玉女,是用大谏”等。
诗歌作者是认识到了其作诗的目的与态度的,以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态度,从而达到歌颂、赞美、劝谏、讽刺的目的。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赋诗言志,也是使赋诗言志真正切合《诗经》的文学功能及其文学批评作用。
《诗经》社会功用的另一方面,是社会(包括士大夫与朝廷统治者)利用它来宣扬和实行修身养性、治国经邦——这是《诗经》编集的宗旨之一,也是《诗经》产生其时及其后一些士大夫们所极力主张和宣扬的内容。
『陆』 关于:诗经的名句赏析
诗经的名句赏析选摘如下:
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语出《诗经•周南 •桃夭》。
释义:
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赏析:
此以桃花的鲜艳茂盛比喻新嫁娘美丽成熟的风韵,语言质朴,但不乏流丽之态。
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语出《诗经• 卫风 •硕人》。
释义:
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赏析:
这两句诗从动态的角度描述了卫庄公的夫人庄姜令人消魂的风采.微笑时酒窝中贮满了爱意,双目流动时,明亮的眸子更是黑白分明。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语出《诗经• 王风 •黍离》。
释义:
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赏析:
东周初年,王朝大夫重返镐京,见到宗庙破败,黍稷离离的荒凉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诗人说,了解他的人知道他心怀忧郁,不了解他的人会以为他在寻找什么,老天在上,到底是谁造成了这种局面?后一句尤为发人深省,其中既有对周幽王无道的谴责,也有对犬戎入侵的不满。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语出《诗经 小雅 采薇》。
释义: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飘落。
赏析:
这几句诗反映了守边战士在返回故乡的途中所表现的凄凉之感,诗中的“杨柳”和“雨雪”已经完全人格化了,它们和作者一道担负着人生的重压,成了人生聚散离合的直接参与者,此中语言的清新圆润,很容易使人想起魏晋以后诗歌的风调。
5、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语出《诗经 郑风 风雨》。
释义:
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赏析:
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群鸡乱叫,这个时候,女主人公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因此,当意中人到来时,不由得欣喜若狂.诗句风格直率,无忸怩之态,十分快人心意。
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语出《诗经 秦风 蒹葭》。
释义:
芦荻青青,白露成霜,在这寂寞的秋日,亲爱的人儿却在水的那一边。
赏析:
诗人以秋景作为发端,可谓道尽了人生的忧患.因为秋天是生命走向死亡的季节,天人相对,不能不激起满怀的悲绪,这是中国古代文人普遍的悲凉感,而这几句诗可谓其滥觞。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柒』 诗经国风鹊巢发音
|国guó风fēng·召zhào南nán·鹊què巢cháo
先秦|佚名
维wéi鹊què有yǒu巢cháo,维wéi鸠jiū居回jū之zhī。
之zhī子答zǐ于yú归guī,百bǎi两liǎng御yù之zhī。
维wéi鹊què有yǒu巢cháo,维wéi鸠jiū方fāng之zhī。
之zhī子zǐ于yú归guī,百bǎi两liǎng将jiāng之zhī。
维wéi鹊què有yǒu巢cháo,维wéi鸠jiū盈yíng之zhī。
之zhī子zǐ于yú归guī,百bǎi两liǎng成chéng之zhī。
『捌』 诗经《鹊巢》--帮我分析一下!
《鹊巢》一诗,古人说是赞美“夫人之德”,嫁与国君迎娶
的盛事,以鸠居鹊巢版比喻女居男室。近代学权者认为〈鹊巢〉讽刺
诸候新娶,废弃原配。鹊巢鸠占就源于此。
『玖』 诗经两首关雎 鹊巢是古文
是古文的《诗经·召南·雀巢》编辑原文:“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内于归,百辆御之。维鹊容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辆将之。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辆成之。”释义:鹊巢是一首弃妇诗。唱这首诗的人就是被诗中的新郎抛弃的前妻,欲哭无泪、“无语凝噎”的悲伤辛酸弥漫缭绕于整个诗篇。
『拾』 诗经《鹊巢》是如何描写的婚礼
一章“百两御之”,是写成婚过程的第一环,新郎来迎亲。迎亲车辆之多回,是说明新答郎的富有,也衬托出新娘的高贵。二、三章继续写成婚过程第二、三环:迎回与礼成。“百两将之”是写男方已接亲在返回路上,“百两成之”是迎回家而成婚了。“御”“将”“成”三字就概述了成婚的整个过程。“子之于归”,点明其女子出嫁的主题。因此,三章是选取了三个典型的场面加以概括,真实地传达出新婚喜庆的热闹。仅使用车辆之多就可以渲染出婚事的隆重。
这首诗以平浅的语言写成婚的过程,没有如《周南·桃夭》里以桃花来衬托新娘的艳丽,更没有直接去描写新娘的容貌。如果说“之子于归”一句还点出新娘这一主角,让人在迎亲的车队之中找出新娘来,那么,另一位主角新郎则完全隐在诗中场景的幕后,他是否来迎亲,就留给读者去想像了。细味诗中所写,往返的迎亲车队给画面以较强的时空感,短短三章,却回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