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咏史默写名句

咏史默写名句

发布时间: 2021-02-08 01:47:21

古诗词默写题目征集

文学知识竞赛?那就每个时代选几个代表作题目好了。
先秦:《诗经》?《楚辞》?还是《诗经》吧。选择一首就好了,聊表敬意,不然你们的参赛者会顺着光缆爬过来找俺麻烦的。《关雎》,《蒹葭》,随便哪个,虽然名气很大,篇幅不长,但是未必每个人都会背诵全篇。
汉魏六朝:这个时代首先摒弃难而无当的六朝宫体诗,嗯,且让俺再踩几脚。好了,最棒的选择自然是风骨挺拔的建安诗人。建安又以三曹最强,就曹操《短歌行》、曹植《白马篇》吧。前一个较易,近乎送分,后一个稍难,分出层次,都是名篇,绝对不算刁难人。
唐:一说唐,必言李杜,太容易被猜到了,不好玩,所以直接避开盛唐甚至中唐,选择晚唐的小李杜。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千古名句,但是《过华清宫绝句》这第一首好默,后两首就未必了,所以杜牧选择《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李商隐的n首《无题》首首脍炙人口,不过只说《无题》,谁也不知道是哪首,必然放弃,于是俺很贼地推荐小有名气却乏人问津的咏史诗《北齐二首》。当然,如果觉得小李杜还应该拆散,俺再提供两个选择。一个是选择时代相近、成就非凡的温庭筠,这家伙以词名,其实诗也写得极好,唐人前十不敢断言,前二十决无问题,按个人喜好,推荐《利州南渡》,或者觉得不妥,可以挑那首欧阳修甘拜下风的《商山早行》。另一个选择就干脆来一次最远的跨度,选择初唐四杰杨炯的《从军行》,这首诗并不冷门,但是这个选择肯定是一个心理冷门。
五代、宋:宋就不选诗了,不是宋诗不好,而是应该选有代表性的题目,所以必须是词。把五代附在前面,也是这个意思。既然有五代,就不能不选李后主。俺的意思是《破阵子》,合后主前期的绚丽和后期的悲怆于一体,名篇,不挑它挑谁。第二个人,不是苏轼,和李杜同样的理由,太容易被猜到了,所以第二个人选择陈与义。这个人留下的篇章不多,不过俺几乎篇篇都很喜欢,好吧,就是他的《临江仙》了,看过《亮剑》的人会占一些便宜。宋选了一个豪放派,那就再选一个婉约点的。之前本来想点柳永的《八声甘州》,又放弃了,所以这次点吴文英的《八声甘州》,文科生甚至学过,但是俺敢赌,肯背诵这个魔幻主义词人作品的人不会超过两成。
元:诗词曲,曲也挑一个作代表吧。张养浩托教委和金庸的福,也算是小有名气,就他了。题目到这里,已经出了大半,如果参赛者正战到分际,可以用《骊山怀古》分一下先后,但是如果战绩普遍不佳,那就用《潼关怀古》代替,送一分吧。
明:明和清都是意思意思,本着不刁难人的原则,选择最有名的于谦《石灰吟》。呃,不得不说,这题比送分题《短歌行》更送分。其实,俺有一个很强烈的冲动,建议你选择杨慎……咳,杨慎老婆,也就是所谓的杨安人黄氏的《寄夫》。但是这题对没看过温瑞安《神州奇侠》系列的同志来说,恐怕有点BT,所以……呃,你自己考虑吧。
清:清和明一样,好诗人本来就不多,所以俺倾向于挑一个出乎大众意料的人。曹雪芹,《五美吟》,参赛者可以任意选择一首,难度较低,想提高难度和档次的话,可以选林黛玉独占鳌头的三首《菊花诗》,同样任一。
统计一下,先秦、汉魏六朝、唐、五代、宋、元、明、清,较大的几个朝代都囊括了,题目的上限达到了28首,但是应该不会全用,估计14首足矣。考虑到俺并不清楚楼主学校的实际情况,所以题目尽量选了容易的,但是如果仍然不大合适,就只能说声抱歉了。

❷ 上海高考语文背诵篇目

是的 具体篇目如下: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咏史(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八声甘州(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登快阁(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梦游天姥吟留别(节选)(李白)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终南山(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登楼(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塞下曲(卢纶)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过华清宫(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苏幕遮(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双调]寿阳曲 远浦帆归(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中吕]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师说(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劝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知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论语》七则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鱼我所欲也(《孟子》)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兰亭集序(节选)(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琵琶行(节选)(白居易)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人间词话》七则(节选)(王国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网络,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❸ 诗文默写填空。(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体现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诗句是:___________

(1)沉舟侧畔千帆过
(2)直挂云帆济沧海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回天下寒士俱欢颜
(4)但愿人长久,千答里共婵娟
(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6)示例:儿行千里母担忧;养儿方知父母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❹ 初中和高一所有要默写的古诗文。

高中语文1~4册背诵篇目
专题一:诸子百家
《诸子喻山水》

【原文1】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原文3】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原文4】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原文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原文6】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原文7】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原文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原文9】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原文1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原文11】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秋水》 【战国】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劝学 【战国】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专题二:诗赋
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妻作】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
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
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咏史 【西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饮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李白

海客谈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 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近体诗:

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登楼 【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塞下曲 【唐】卢纶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书愤 【南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快阁 【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过华清宫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赋:
阿房宫赋 【唐】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六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
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
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
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秦人视之,
亦不甚惜。
嗟乎!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谁得而族灭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前赤壁赋 【北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此非孟 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 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专题三:词曲
宋词

八声甘州 【北宋】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顒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水龙吟 【南宋】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盈盈翠袖,揾英雄泪。

雨霖铃 【北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声声慢 【南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踏莎行 【北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苏幕遮 【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元曲

寿阳曲 双浦帆归 【元】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长亭送别(节选) 【元】王实甫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窦娥冤(节选) 【元】关汉卿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
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
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舟。
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毛泽东诗词: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西汉】司马迁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
廉君宣恶言,
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
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鄙贱之人,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想与欢,为刎颈之交。
过秦论 【西汉】贾谊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威震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
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才能不及中人,
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
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专题四:唐宋文学
游褒禅山记(节选) 【北宋】王维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 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
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谏太宗十思疏 【唐】魏征

诚能见可欲,
则思知足以自戒,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
代百司之职役哉?
训俭示康 【北宋】司马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
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
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
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
客至未尝不置酒,
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
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
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
器皿非 满案,不敢会宾友,
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嗟乎!风俗颓敝如是,
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
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
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
此为宰相厅事诚隘,
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
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
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
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
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上以无隐,益重之。
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
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
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
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
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
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
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
常如一日乎?”
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可以直道而行;
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故曰:“俭,德之共也。”
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
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
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
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
君子以为忠。
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 ,孔子鄙其小器。
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知其及祸;
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
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
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
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
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
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
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师说 【唐】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 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 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 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 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石钟山记 【北宋】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是说也,人常疑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又有若老人欬且笑于山谷中者,
或曰此鹳鹤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噌吰如钟鼓不绝。
舟人大恐。徐而察之,
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
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
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此世所以不传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自以为得其实。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专题五:明清文学
项脊轩志(节选) 【明】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❺ 默写杜甫的诗篇一首并写出这首诗的诗意和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题解】
安禄山起兵反唐,由于唐玄宗宠妃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误导玄宗,把守潼关的哥舒翰派到关外攻打叛军大本营,中途哥舒翰被俘。安禄山没有了劲敌,一下子就攻下长安。唐玄宗带领妃妾皇子,与大臣们逃往灵武。玄宗退位,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
唐肃宗至徳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州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被困居住在长安。这首诗作于次年三月。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
【译文】
故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深。
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怅恨别离,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这漫天烽火,早又阳春三月,珍重那远方家信,漫道片纸万金。
独立苍茫,无言搔首,白发稀疏,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韵译〗
故国沦亡,唯有山河依旧
春光寂寞,荒城草木丛生
感伤时局,见花难禁涕泪
怅恨别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烽火,早有阳春三月
一信万金,家中音讯难得
愁绪缠绕,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稀少,简直不能插簪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远处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译文:
国家已经破碎不堪,只有山河还在。长安城里又是春天了,但是经过叛军的烧杀抢掠,早已满目荒凉,到处长着又深又密的草木。虽然春花盛开,但看了不是使人愉快,而是让人流泪,觉得花好像也在流泪;虽然到处是春鸟和鸣,但心里由于和家人离别而忧伤,听了鸟鸣,不仅不高兴,还让人惊心。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万两黄金那么宝贵。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来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住了.
赏析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起首一“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地感叹忧愤。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结尾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多,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对乱世别离的悲凉情景,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作者触景生情,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并运用互文手法,可译为“感时恨别花溅泪,感时恨别鸟惊心”。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山河到城,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春望一诗中的对偶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诗人这一年刚45岁,但“白头”是写实——半年后,他在《北征》中曾再次提到:“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杜甫陷贼中八个月,大约写了二十来首诗,论深沉含蓄,当以此诗为最,句句都有言外之意,很值得品味。
【写作背景】
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fu)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
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题解
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七月,当安史叛军攻陷长安后的一个月,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改元至德。八月,杜甫携家逃难鄜州,把家人安置在羌村之后,只身奔往灵武的肃宗行在,想为国效力,不料在途中被安禄山叛军所俘,押往长安。因官职卑微,也没有什么名声,未被囚禁,但身陷叛军占领之地,安危难测。当此之际,亲情最难释怀,于是写下这首五律,表达对离乱中的妻子家小的深切挂念。
句解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妻子一人在鄜州闺中独看。开篇写得既突兀又形象。诗人身在长安,不写长安的月夜,却写起鄜州的月色;不写自己怀念妻子,反而写妻子想念自己。这种写法虽违常规,但细细玩味,它已包含自己在内。正是因为诗人在长安望月,在想念妻子,才想到妻子正在思念自己。“只独看”,虽是描写想象中妻子孤独望月的形象,但使人感到她望月时感情是那样的真挚和凝重。妻子如此,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种寓主观于客观,以客观写主观的手法,新颖而别致。“鄜州”,今陕西省富县。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上一联写怀念妻子,这一联写思念儿女,抒发无言的悬念之苦。诗人在远方怜爱着小儿幼女们,想着他(她)们还不懂得想念远在长安的父亲,还不理解母亲望月怀人,思念长安!儿女幼小,不懂世事,诗人自是无限怜爱。同时,也进一步显出妻子之“独”。她携儿带女,独处荒村,自是苦不堪言。“遥怜”一词,道出诗人无限的忧思和怜爱,同时也反衬出妻子的遥念和伤悲。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说:“意本思家,而偏想家人之思我,已进一层。至念及儿女之不能思,又进一层。须溪(刘辰翁)云:‘愈缓愈悲’是也。”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夜深露重,你乌云似的散发着芳香的头发已为雾气所湿。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应该感到凄寒。这两句描绘出清幽的夜景,更勾勒出妻子笼罩在清光夜雾中的倩影,真切地描绘了一个似乎近在身旁却又远在天边的幻象,诗人神思恍惚的情态也可以想见。明末王嗣奭《杜臆》云:“语丽而情更悲”。“湿”、“寒”二字,写出夜已深而人未寐的情景。 “香雾”,夜雾本无香,香是从云鬟中散出。“云鬟”,妇女如云一样的鬓发。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何时能团聚,双双依偎在薄帷前,共赏和今天一样的月光?让月光照干我俩两地相思的泪痕!
妻子担心丈夫的安危,不免黯然泪下。诗人想到妻子忧心不寐,自己也忍不住伤心落泪。这是补足前面未曾说出的忧思之泪。两地“独看”,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双照”,指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与“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诗以结尾为难,既要收得住,又要宕开去,给人以遐思。此诗结句可谓深得其中三昧。
评解
诗以《月夜》为题,抒写夫妻怀念的至情,反映了乱离时代的相思之苦。全诗语浅情深,曲折含蓄,章法紧密,而不失流畅清丽,丝毫不见为律诗束缚的痕迹。五律至此,无愧诗圣矣!
相思的情感是抽象的,因而多缘景物而发,或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望月怀人,自古皆然,但以此法写相思,用多了往往有失僵滞。一代诗圣,落笔见奇,因情造象,不写自己望月怀妻,而将相思之情幻化为生动具体的生活图景,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又以儿女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衬出妻子的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圆。这类景象,都是诗人意中之景。其写法之妙,正如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所说:“心已神驰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
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
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
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辅佐两代君主忠心耿耿。
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简评】
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赏析一】
题曰“蜀相”,而不曰“诸葛祠”,可知老杜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然而诗又分明自祠写起。何也?盖人物千古,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因武侯祠庙而思蜀相,亦理之必然。但在学诗者,虚实宾主之间,诗笔文情之妙,人则祠乎?祠岂人耶?看他如何着墨,于此玩索,宜有会心。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这首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接下去,老杜便写到映阶草碧,隔叶禽鸣。
有人说,那首联是起,此颔联是承,章法井然。不错。又有人说,从城外森森,到阶前碧色,迤迤逦逦,自远望而及近观,由寻途遂至入庙,笔路最清。也不错。不过,倘若仅仅如此,谁个不能?老杜又在何处呢?有人说,既然说诗人意在人而不在祠,那他为何八句中为碧草黄鹂,映阶隔叶就费去了两句?此岂不是正写祠堂之景?可知意不在祠的说法不确。又有人说,杜意在人在祠,无须多论,只是律诗幅短,最要精整,他在此题下,竟然设此二句,既无必要,也不精彩;至少是写走了,岂不是老杜的一处败笔?
著名学者周汝昌认为上述的质疑完全错了。他说:莫拿八股时文的眼光去衡量杜子美。要是句句切题,或是写成不啻一篇孔明传。谅他又有何难。如今他并不如彼。道理定然有在。须看他,上句一个“自”字,下句一个“空”字。此二字适为拗格,即自字本应平声,今故作仄;空本应仄声,今故作平。彼此互易,声调上有一种变换美。吾辈学诗之人,断不能于此等处失去心眼。
且说老杜风尘澒洞,流落西南,在锦城定居之后,大约头一件事就是走谒武侯祠庙。“丞相祠堂何处寻?”从写法上说,是开门见山,更不迂曲;从心情说,祠堂何处,向往久矣!当日这位老诗人,怀着一腔崇仰钦慕之情,问路寻途,奔到了祠堂之地,他既到之后,一不观赏殿宇巍巍,二不瞻仰塑像凛凛,他“首先”注意的却是阶前的碧草,叶外的黄鹂!这是什么情理?
要知道,老杜此行,不是旅游,入祠以后,殿宇之巍巍,塑像之凛凛,他和普通人一样,自然也是看过了的。不过到他写诗之时,他感情上要写的绝不是这些形迹的外观。他要写的是内心的感受。写景云云,已是活句死参;更何况他本来真写祠堂之景?换言之,他正是看完了殿宇之巍巍,塑像之凛凛,使得他百感中来,万端交集,然后才越发觉察到满院萋萋碧草,寂寞之心难言;才越发感受到数声呖呖黄鹂,荒凉之境无限。在这里,你才看到一位老诗人,独自一个,满怀心事,徘徊瞻眺于武侯祠庙之间。没有这一联两句,诗人何往?诗心安在?只因又了这一联两句,才读得出下面的腹联所说的三顾频烦,两朝开济,一方面是知人善任,终始不渝;一方面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方面付托之重,一方面图报之诚:这一切,老杜不知想过了几千百回,只是到面对着古庙荒庭,这才写出了诸葛亮的心境,字字千钧之重。莫说古人只讲一个“士为知己者死”,难道诗人所理解的天下之计,果真是指刘氏子孙万世皇基不成?老臣之心,岂不也怀着华夏河山,苍生水火?一生志业,六出祁山,五丈原头,秋风瑟瑟,大星遽陨,百姓失声------想到此间,那阶前林下徘徊的诗人老杜,不禁丸澜被面,老泪纵横了。
庭草自春,何关人事;新莺空啭,秪意伤情。老杜一片诗心,全在此处凝结,如何却说他是败笔?就是过渡云云,周汝昌先生认为也还是只知正笔是文的错觉。
有人问:长使英雄泪满襟袖的英雄,所指何人?答曰:是指千古的仁人志士,为国为民,大智大勇者是,莫作跃马横枪,拿刀动斧之类的简单解释。老杜一生,许身稷契,志在匡国,亦英雄之人也。说此句实包诗人自身而言,方得其实。然而,老杜又绝不是单指个人。心念武侯,高山仰止,也正是寄希望于当世的良相之材。他之所怀者大,所感者深,以是之故,天下后世,凡读他此篇的,无不流涕,岂偶然哉!
【赏析二】
《蜀相》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七律中的名作。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
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成都是三国时期汉国的都城,诸葛亮在这里主持国政二十余年,立下了勋业。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为他建立了祠堂。后来桓温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只有武侯祠完整无损。“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成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他们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旧有大城、少城),所以又称成都为锦官城、锦城或锦里。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成都地近锦江,这里山川明丽,美如绣锦,因而得名。“森森”,是形容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据《儒林公议》、《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
这首联两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特别是其中的“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下了这样一个“寻”字。这个寻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后一句“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这是诗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柏森森”三个字还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这两句直承“蜀相”的诗题,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述的笔墨。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阶”,映照着台阶。古代的祠庙都有庭院和殿堂。人们要进入殿堂,要拾级而上。“好音”,悦耳的声音,形容鸟的叫声好听,这里指鸟鸣。
这颔联两句,有如特写镜头,由远写到近,从祠堂的外部说到祠堂的内部,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内景。“映阶碧草自春色”,是承接第一句的丞相祠堂。碧草映阶,足见草深,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很少来到这里。“隔叶黄鹂空好音”,是承接第二句的古柏森森。黄鹂隔叶,足见树茂;黄鹂空作好音,表明武侯呕心沥血所缔造的一团糟,已被后人遗忘。这两句诗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并含有诗人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的情味。它同时还含有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这一层意思。特别是诗句中的“空”和“自”两个字的巧妙运用,使这一联的含义更加丰富。对于这两句,杜诗的评注者们有的认为是写景,有的认为是“真正抒情,而非实在写景”,这两种说法当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更确切些说,应当把这两句看成是“景语含情,情语寓景”。这正如宋代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一书中所说的“情景相融而莫分也”。这样的例子在杜诗中是屡见不鲜的。如杜甫在夔州时所写的《武侯庙》一诗,开篇两句:“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写出了庙外景色的荒芜,寄托着诗人对诸葛武侯身后凄凉的哀惋,就是生动的一例。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限。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的写景抒情诗句,可以说是真正达到了这种境地。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的事。诸葛亮《出师表》上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频烦”,多次地烦劳。另一说见清代汪师韩的《诗学纂闻》,汪师韩认为“频烦”是唐代俗语,意思与“郑重”差不多。“天下计”,是指统一天下的谋略。具体地说,这里指诸葛亮所制定的以荆州、益州为基地,整饬内政,东联孙权,北搞曹操,而后统一天下的策略。“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是指辅佐刘禅匡济艰危。“济”,有完成的意思,也可以解释为守成、成了事业。“老臣心”,指诸葛亮尽忠蜀汉,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这颈联两句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因为这一联是全首诗的重点和核心,所以诗人从开篇起便暗运斧斤,不断蓄势,一路盘旋,到此才着力点明,并用了浓重的笔墨。这也正合乎律诗中间二联“宜乎一浓一淡”的写作法则。这一联同时还是杜甫以议论入诗的范例。本来,以抒情为主是诗歌的显著特征,一般并不夹有议论。但是杜甫在这方面却打破了常规,而常以议论入诗,这不仅使他的诗歌内容有了特色,还体现了杜诗的一种技巧。清代沈德潜曾经说过:“人谓诗主性情,不主议论。似也,而亦不尽然。 ……但议论须带情韵以行。”杜诗的议论正由于有情韵,不仅没有冲淡诗的气氛和完整形象,反而使诗的抒情气氛更为浓重,形象更为丰满。仇兆鳌说这两句诗写得“沉挚悲壮”;浦起龙认为这个联语“句法如兼金铸成,其贴切开侯;亦如镕金浑化。”都是很有见地的。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
“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他统率大军,后出斜谷,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军中。“英雄”,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这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这两句诗是叙事兼抒情;再加上前面六句有力铺垫,使读者感到收束得既有精神,又有余味。清代王渔洋曾经说:“为诗结处总要健举。”沈德潜也认为“宕出远神”是诗歌结尾的一种好方法。所有这些妙处,都在本诗的结句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凭吊古迹的作品非常多,有的人到一处名胜古迹,照例做一首诗,里面有没有感情呢?多少有一点,但谈不上深厚。人们说杜甫是抒情的好手,在凭吊古迹的诗中,虽然说的是古代的事,但也抒发了他内心的情感。《蜀相》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这首诗前半首写景,后半首抒情。前后两个部分以一个“自”字,一个 “空”字为纽带。诗人看到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伟人的祠庙竟变得如此破落,荒凉,从而引起种种感慨。此诗看似抒发吊古之情,实际上也是作者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❻ 中考语文容易考到的默写的地方!

初三语文背诵复习之我见

陈窈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年来,随着中考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记诵名句名篇对于陶冶和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因此,背诵默写这一很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功底和精神底蕴的考点,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下面是我在背诵复习时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和做法。
首先:应该消除害怕背诵的心理 背诵早已被实践

所证明,它既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古往今来的许多国学大师,他们虽然治学方法不同,学术成绩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博闻强记。钱钟书先生从幼年起,不仅背诵了大量的古诗词,就连《西游记》、《水浒传》等古代小说,“任人从书中随便抽出一段来考他,他都能不假思索,流畅无碍地背出来”。正因为在他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再加上他超人的智慧,所以作起学问、写起文章来能够旁征博引,左右逢源。前辈大师们的经验告诉我们,背诵古诗文要注意三个阶段。一要接受诗文的信息,感知语言文字,理解词句意思;二要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开展想象,领会意境;三是要探究诗文的言外之意,体会诗文里的思想感情。三个阶段,体现理解古诗文的三个层次。理解古诗文的三个阶段都有可能产生心理障碍。只有克服心理障碍,才能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真正理解古诗,从而乐于背诵古诗。
其次:对学生进行中考默写题型归类分析指导,在解题的同时复习背诵的内容 在复习的时候,我把题型分成六种。
第一种类型:对照默写题 这类题要求选出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解这类题,一要熟记要求背诵的古今诗文,二要认真细致地逐句与记忆中的正确文句相对照。
例 下列文字与原文完全相同的是:( )
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 乐,寓之酒而得之心也。
B、.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神。
C、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第二种类型:上下连贯式,要求直接按课文填写上句或下句,只要熟记原文即可。
例 根据课文原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 ,关山度若飞。(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映日荷花别样红。(4)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____ ,不以千里称也。
第三种类型:理解默写题 这类题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解这类题必须依据题干有关内容的提示(或要求)填写句子

例 按下面提示默写诗文句子
(1)《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琊山春夏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送元二使安西》中描写送别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种类型:是情境默写题。这类题取材于现实生活,设计一个情境,要求填写相关的句子。解这类题要特别注意所设计的“情境”,据此调动记忆仓库的积累,填写句子。
例 按提示填空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此事古难全”,的此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才能而不被发现,韩愈早在《马说》中发出了这样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 。
4. 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士,他们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良好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言填空。)
第五种类型:定向归类型。
例 古代有不少写“雪”的诗篇,请你写出四个含“雪”字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 ,晓驾炭车辗冰辙。”
“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_________ 。”
“孤舟蓑笠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____ 。”
第六种类型:相似归类型 这里我只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末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中学学过的唐诗中这样的诗句。这道题是为了复习送别诗。先复习送别诗,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孟浩然之广陵》、《白雪歌送武官归京》等,然后找出情景交融的诗句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尽长江天际流。”“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适当地对学生进行题型指导,以便学生在复习时能对症下药。
再次:是对一到六册中的古诗词作一归类复习 我归类了20首写景诗,其中春景有13首,如《初春小雨》、《夜月》、《渭城曲》、《江畔独步寻花》、《丰乐亭游春》、《春山夜月》、《钱塘湖春行》、《渔歌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惠崇春江晚景》、《如梦令》、《绝句》、《南园》。夏景诗有3首,如《乡村四月》、《入若耶溪》、《小池》。秋景诗有《苏幕遮》、《题菊花》,《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日夜大雨三月,秋苗以苏,喜而有作》。冬景诗有《早梅》、《梅花》、《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另外还有咏史诗《西施》、《汴河怀古》,有思亲思乡类诗歌:《凉州长词》《春望》、《黄鹤楼》、《逢入京使》、《秋思》、《行行重行行》。有言志类的诗歌《浪淘沙》、《题菊花》、《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龟虽寿》、《诉衷情》、《行路难》、《满江红》、《石灰吟》。对封建制度、封建统治的控诉的诗歌;《蚕妇》、《朝天子?咏喇叭》、《滚绣球》、《石壕吏》,在分类出示这些诗歌同时对这些诗的名句进行复习。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容易记忆,背出后又不易忘记。其他还有民歌类,如劝人惜时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表示作者民族气节的诗歌《过零西洋》,表现作者忧愤心情的有陆游的“位末卑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等等。总之:只要大家寻找规律,认真复习,背诵内容还是能好好掌握的。

❼ 背诵了名言警句,却不知如何运用,就是不太用的着怎么办

我以前也是这样,一般背名言警句就是想提高一些作文的内涵,可是文章一写专起来就忘了用。
所以我属建议,在文章没写之前先列提纲,然后花一点时间把能够想到的相关的名言警句用上。
一开始可能会花很长时间,但时间一长效果就出来了!!!

❽ 高中语文会考古诗默写哪些是重点

不好说,最好全背下来,不要抱侥幸心理。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