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奁赏析
Ⅰ [急求]孔尚任《桃花扇》的详细情节的介绍!!
作者以及创作背景_
介绍《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生于1648年,山东曲阜人,孔子的六十四世孙。孔尚任于青少年之际,正值明清易代,战乱频仍。他目睹山河破碎,曾想隐居不仕。但后来清政权逐渐稳定,他也改变了初衷。当康熙皇帝到曲阜祭孔,他被选为御前讲经人员,受到皇帝赏识,以后奉召到京任国子监博士。跟着,被派往参加治河工作,在江南一带流连四五年之久。
在江南,孔尚任了解到人民的疾苦,结识了许多明朝遗老。凭吊过故国文物,思想上又起了激烈的变化。本拟在宦海扬名的他,陷入了深沉的反思之中,他回京后写出的《桃花扇》,正是经过体验反复思量的产物。
孔尚任为什么要创作《桃花扇》呢?他在《桃花扇·小引》中说得十分明白。这就是通过“场上歌舞,局外指点”,让观众“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达到“惩创人心,为末世一救”的目的。换句话说,孔尚任是要表现南明亡败的过程,总结历史的教训。
如何总结南明亡败的教训呢?出身于地主阶级、深受儒家封建思想影响的孔尚任,不可能全面、准确地分析南明的败亡的原因;受过清朝恩泽,而且处在民族问题上诸多讳避时代的孔尚任,也不可能秉笔直书满洲铁骑对江南的蹂躏。根据他的认识水平,他只能看到南明的灭亡,主要是因为福王任用了权奸。“权奸者,魏阉之余孽也;余孽者,进声色,罗货利,结党复仇,隳三百年之帝基者也。”(见《桃花扇·小识》)因此,《桃花扇》虽涉及农民起义问题,但态度是错误的;也涉及民族斗争问题,但笔调是隐晦的。孔尚任只把一腔怒火,尽情向马士英、阮大铖之类的权奸发泄。整个戏,也只围绕着马、阮和复社文人以及平民大众的冲突而展开。不过,话也说回来,权奸误国,的确是促使南明复灭的重要原因。作者虽然没有全面地反映出历史的面貌,把握住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揭露出当时存在的尖锐的社会问题,提出了足以发人深省的历史教训。
南明兴亡,时间虽短,但也头绪万端,如果在舞台上一味罗列史迹,势必如断烂朝报,使观者味同嚼蜡。孔尚任则以李香君、侯方域的故事为经,以广阔的社会生活为纬,交织成南明时代的历史图景。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以侯、李定情的一柄扇子,牵动整个时代,“南朝兴亡,遂系于桃花扇底”。
内容简介_
《桃花扇》一开始,便写复社领袖之一的侯方域,在南京流连诗酒,爱上了江南名妓李香君,可是阮囊羞涩,两袖清风,无法如愿。那时候,阮大铖也在南京闲居,正受到复社文人围攻排斥,狼狈万分。为了讨好复社诸人,改变不利的处境,他拿出金银财物,请杨龙友赠送给侯方域,以便俟机拉拢。侯方域不晓得袖里乾坤,欣然接受杨龙友的馈赠,梳拢了李香君。
侯、李的爱情也和当时的党派斗争联结在一起了。
赏析_1699年,继洪升《长生殿》传奇之后,经过作者孔尚任十年苦心经营、三次易稿的《桃花扇》传奇脱稿了。当时在南中国各省起兵抗清的前后三藩早已平定,清朝的统治巩固下来了。在清政府利诱、威迫兼施的文化政策之下,被称为“一代正宗”的《望溪文集阮亭诗》,都因才力单薄,为有识者所不满。“南洪北孔”就成为照耀文坛的双星。
《桃花扇》传奇是孔尚任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戏。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下了北京,明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杀,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中国黄河以北各省陷入大混乱的状态。这年五月,凤阳总督马士英内结操江提督刘孔昭、南京守备徐弘基,外结靖南伯黄得功、总兵官刘泽清、刘良佐、高杰等,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建立了南明王朝。当时南明王朝统辖的中国南部各省都还完好,南京据长江下游形势之地,是明代二百多年的陪都所在,对南方各省还有一定程度的号召力量。清人入关之初,兵力不过十多万,占地不过关外辽东一带和河北、山东的部分州县。在这样双方形势对比之下,当时南明王朝若在政治上采取一些较开明的措施,团结内部,一致对敌,即使暂时不能出师北伐,收复失地,也还有可能像东晋、南宋初期那样,坚守江淮,徐图恢复。可是南明王朝建立之后不久,清兵即渡河南下,列镇望风迎降,扬州失守,南京跟着陷落。这曾经一度为南中国人民所属望的南明政权,仅仅支撑了一年,就土崩瓦解,不可收拾。后来南方的人民虽先后拥立鲁王、唐王、桂王等抵抗清兵,但比之南明王朝建立初期,形势已大相悬殊,终于为清兵所各个击破。为什么南明王朝会这样快地覆灭呢?明末清初的不少文人、学者曾经企图根据当时的历史事实加以说明,而孔尚任的《桃花扇》则是要求通过舞台艺术形象揭示出南明王朝没落的必然性的。
在《桃花扇》传奇一开始的时候,作者就在我们面前展开了复社文人陈定生、吴次尾等对魏阉余孽阮大铖的斗争。这实际是明代从万历、天启以来统治阶级内部长期派系斗争的继续。代表统治阶级内部最腐朽黑暗势力的阮大铖,正在等待时机,重新起来执政。以陈定生、吴次尾为领袖的复社文人,在政治上继承东林党的主张,有他们进步的一面。然而他们在“中原无人,大事已不可问”的时候,依然流连风月,买醉征歌,这就通过舞台上的人物活动,说明他们不可能担当起挽回国家危急形势的艰巨任务。
跟着复社文人对阮大铖的斗争而来的是为了建立南明王朝而引起的统治集团内部的争论。以马士英、阮大铖为首的魏阉余孽勾结江北四镇,企图迎立福王。为复社文人所拥护的史可法、左良玉都曾表示反对,没有成功。福王即位,马、阮当权,他们一面卖官鬻爵,尽量搜括,来满足他们荒淫无耻的生活;而缇骑四出,捉拿东林、复社党人,企图一网打尽,使这新建立的王朝愈来愈离开了人民,也愈走向没落。《桃花扇》第二十五出,写福王当北兵即要南下时,他所关心的只是怎样在宫中选优演戏,及时行乐。第三十六出写马士英、阮大铖在南明即要灭亡的前夕,还念念不忘他们的“一队娇娆,十车细软”,十分深刻地写出了这统治集团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当时南明王朝所赖以守御江北的是黄得功、高杰、刘良佐、刘泽清等四镇,所赖镇守上游的是左良玉的兵力。由于这些部队本身的腐朽和统治集团内部无可调和的派系矛盾,终于使他们的力量在内战里面自相抵消。史可法出守扬州,满心希望出兵北伐时,江北四镇将领就为了争夺扬州地盘,起了内讧。后来经过史可法的苦苦调停,高杰也自知寡不敌众,才同意离开扬州,前往开洛防河。高杰引兵北上之后,为睢州镇将叛徒许定国所暗算。剩下黄、刘三镇又为了统治集团内部派系的斗争,被马士英、阮大铖等调去阻塞左良玉兵东下,河淮一带,千里空虚。因此当清兵南下时,只留下史可法一支孤军,困守扬州。扬州一失,南明王朝也就跟着覆亡了。
当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民族危机间不容发的时候,摆在南明王朝面前的主要任务,是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统治阶级与人民之间的矛盾,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共同对付当前最大的敌人。可是由于明代统治阶级在当时已经十分腐朽,代表这个腐朽统治阶级的人物,不论文官、武将,都只知道尽量向人民搜括财富,供自己的荒淫享乐。因此由这些代表人物所组成的南明王朝内部,除了彼此争夺派系的、个人的利益之外,是不可能从国家的共同利益出发,团结内部力量来对付南下的清兵的。
当时在南明统治集团内部比较贤明的人物并不是没有,传奇中所写的史可法就是在这方面有代表性的人物。然而由于当时整个统治集团在走向腐朽、没落,他在这个统治集团内部的地位,也就愈来愈陷于孤立。《桃花扇》传奇演南明王朝建立之后,史可法即因为马士英所忌,出守江北。到他镇守扬州之后,江北四镇将士又因早就与马士英勾结,不听他的指挥。明末清初有些历史作者也看到了史可法才能短绌的一面;然而重要的并不是史可法个人才能的问题,而是当时整个形势使史可法的才能不可能得到发挥的问题。传奇第十八出当四镇将士为争夺扬州,自相水火时,史可法只能写一张告示来调停,效果当然是不大的。第三十五出写史可法死守扬州时,只能以痛哭流涕激励部下,也不能挽回危局。然而作者已经通过一连串的戏剧行动,把史可法当时的处境揭示给读者:他上不得朝廷的信任,下不能指挥诸将,剩下部下的三千残兵,也同样受了这腐朽统治集团的影响,军心动摇;那他除了痛哭流涕,决心以一死报国之外,就很少别的道路可走了。
南明王朝内部派系之间的尖锐矛盾;马士英、阮大铖等亡国士大夫的荒淫无耻,倒行逆施;史可法的困守扬州,孤忠无助;它们从不同方面说明南明王朝没落的必然性。这些历史现象,在《桃花扇》传奇里得了了集中而完整的反映。《桃花扇》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即作者所说的“兴亡之感”,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然而《桃花扇》不是历史教科书,作者在创作上所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怎样通过当时流行的戏剧形式――传奇来反映南明的历史。既然是传奇,就需要通过剧中男女主角的离合悲欢,把南明一代的兴亡串连起来演给观众看。“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正是作者在这方面最好的自白。
那么作者是怎样借传奇中男女主角侯方域、李香君的离合之情,写南明一代兴亡之感的呢?《桃花扇》传奇中的女主角李香君是明末南京秦淮名妓。作者在第二出最初介绍这个人物时就给我们一个与一般妓女不同的印象。她色艺非凡,曾得到当时复社领袖人物张天如、夏彝仲等的赞赏;她的师傅苏昆生又是在复社文人声讨阮大铖之后,坚决离开了阮家来教她歌曲的。我们从后来她在戏剧里所表现的一连串行动看,这些最初跟她接触的人物,对她的生活态度是起了正面的影响的。
明末东林、复社文人由于在政治上有比较进步的主张,跟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官僚展开了一连串的斗争,赢得了东南各大都市人民的好感,也受到歌台舞榭里那些丧失了人身自由的女子的欢迎。李香君既受到复社领袖人物的赞扬,她师傅又是坚决反对阮大铖的人物;那当她跟侯方域结合之后,为了侯方域,也为了她自己的前途,把侯方域从阮大铖与杨龙友所做成的圈套里挽救出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却奁〕这场戏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秦淮歌妓与复社文人的关系。这除了男女双方在才华上、容貌上互相倾慕外,还在政治态度上互相影响。这是在《桃花扇》以前的儿女风情戏里所少有的。
李香君在出色地演出了〔却奁〕这一出戏之后,不但成为侯方域的“畏友”,同时还赢得复社文人普遍的尊敬。然而,这对于那要收买她来拉拢侯方域的阮大铖来说,真是“陪了夫人又折兵”,他的老羞成怒,是势有所必至的。就这样,作者通过〔传歌〕、〔眠香〕、〔却奁〕等几场戏,逐步把这出戏中的女主角推向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派系斗争的尖端。
当南明王朝建立之后,由于这个王朝是建立在极端腐朽的统治基础之上的,这王朝的代表人物,从福王由崧以至马士英、阮大铖、田仰等,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荒淫无耻的生活。李香君是一个以色艺著称的歌妓,她的名气愈大,这个腐朽统治集团里的人物,就越要千方百计地把她抢夺过来,作为自己玩弄的对象。然而李香君由于过去在对阮大铖的斗争中,曾经为侯方域及复社文人所器重;为了复社,也为了她自己的前途,她自然要坚守妆楼,等待侯方域的到来,拒绝了南明统治集团里的人对她的追求。就这样,作者把李香君为了本身幸福所进行的斗争,跟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很自然地结合起来。传奇中第十七出总批说:“南朝用人行政之始,用者何人,田仰也;行者何政,教戏也。因田仰而香君逼嫁,因教戏而香君入宫,离合之情又发端于此。”正确地指出了香君的不幸遭遇是与南明腐朽王朝的政治措施密切相关的。
作者所以采用侯方域赠给李香君的诗扇作为全部戏曲的主要线索,用意是深刻的。这诗扇本是侯方域与李香君定情的表记,在当时习俗,它是象征着男女双方的全部爱情的,因此它就可能把有关侯、李双方的爱情关系贯串起来。从另一方面看,侯、李双方的结合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中的一个小插曲,而李香君在这次政治斗争中一开始就表现了十分鲜明的态度,这就埋伏了后来马士英、阮大铖等对她进行迫害的祸根。传奇第二十一出写阮大铖怂恿马士英去强逼香君嫁给田仰时说:“当年旧恨重提起,便折花损柳无悔。那侯朝宗空空梳栊了一番,看今日琵琶抱向阿谁?”这就说明阮大铖等的迫害香君,还含有对复社文人进行报复的意图。那李香君的以诗扇作武器,抗拒了阮大铖等对她的迫害;最后更不惜血溅诗扇,以死守楼;不仅表现了她对爱情的坚贞,同时也即挫折了阮大铖借此对复社文人进行报复的卑鄙企图。这样,通过这把诗扇,又有可能把南明复社文人对魏阉余孽的斗争联系起来。
从〔却奁〕到〔骂筵〕,作者通过一连串的戏剧行动,发展了香君性格中优秀的一面,塑造了各种动人的舞台艺术形象,揭示她在当时政治斗争中的鲜明态度。“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这里正是香君这个受南明统治集团重重压迫的人物,代表了当时广大人民对马、阮等权奸进行有力的鞭挞。
作者写香君坚决拒绝马、阮等权奸对她的迫害,坚守她对侯方域的爱情,还是从她本身生活出发的。传奇第二出〔欢歌〕,当香君刚刚在戏中露面,她的假母李贞丽要她温习新腔时,她皱着眉头说:“有客在座,只是学歌怎的?”这里已细致地透露出她对自己处境的不满。由于她在当时是一个失去了人身自由的歌妓,从她自己所熟习的生活里,她完全可以想像得到,十倍于此的难堪境遇,正在后面等待着她。因此当她跟侯方域结合,并因而受到侯方域以及其他复社文人应有的尊重以后,坚决选择了她自己所认为比较正确的道路,拒绝了阮大铖、田仰等为她布置好的一个新的圈套,是丝毫也不足奇怪的。传奇第二十三出〔寄扇〕有着这样的一段对白――杨龙友说:“你看这桃花扇,少不得个顾曲周郎,难道青春守寡,竟做个入月嫦娥不成?”李香君说:“说那里话,那关盼盼也是烟花,何尝不在燕子楼中关门到老。”苏昆生说:“明日侯郎重到,你也不下楼吗?”李香君说:“那时锦片前程,尽俺受用,何处不许游耍,岂但下楼?”这就说明李香君的苦守妆楼,正是为了她自己所憧憬的一个美满幸福的前景。这样的刻画香君,才是合情合理,有血有肉,而不是作者主观概念的化身。
侯方域比之李香君有他软弱的一面,他最初与香君的关系,不过是一种名士风流,借此消遣春愁的行径;〔却奁〕一场更在阮大铖、杨龙友的巧言利诱之下,在政治上表现了动摇。由于马、阮的当权,四镇的专恣,他在政治上寄予很大希望的史可法也不能有所作为,他在政治上的一切活动并没有收到效果,李香君对他的一切属望也只能归于幻灭。这不仅是侯方域、李香君爱情的悲剧,同时关系着南明一代的兴亡。
Ⅱ 有关《桃花扇》的,感兴趣的进来看看。
孔尚任《桃花扇》赏析
1699年,继洪升《长生殿》传奇之后,经过作者孔尚任十年苦心经营、三次易稿的《桃花扇》传奇脱稿了。当时在南中国各省起兵抗清的前后三藩早已平定,清朝的统治巩固下来了。在清政府利诱、威迫兼施的文化政策之下,被称为“一代正宗”的《望溪文集阮亭诗》,都因才力单薄,为有识者所不满。“南洪北孔”就成为照耀文坛的双星。
《桃花扇》传奇是孔尚任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戏。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下了北京,明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杀,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中国黄河以北各省陷入大混乱的状态。这年五月,凤阳总督马士英内结操江提督刘孔昭、南京守备徐弘基,外结靖南伯黄得功、总兵官刘泽清、刘良佐、高杰等,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建立了南明王朝。当时南明王朝统辖的中国南部各省都还完好,南京据长江下游形势之地,是明代二百多年的陪都所在,对南方各省还有一定程度的号召力量。清人入关之初,兵力不过十多万,占地不过关外辽东一带和河北、山东的部分州县。在这样双方形势对比之下,当时南明王朝若在政治上采取一些较开明的措施,团结内部,一致对敌,即使暂时不能出师北伐,收复失地,也还有可能像东晋、南宋初期那样,坚守江淮,徐图恢复。可是南明王朝建立之后不久,清兵即渡河南下,列镇望风迎降,扬州失守,南京跟着陷落。这曾经一度为南中国人民所属望的南明政权,仅仅支撑了一年,就土崩瓦解,不可收拾。后来南方的人民虽先后拥立鲁王、唐王、桂王等抵抗清兵,但比之南明王朝建立初期,形势已大相悬殊,终于为清兵所各个击破。为什么南明王朝会这样快地覆灭呢?明末清初的不少文人、学者曾经企图根据当时的历史事实加以说明,而孔尚任的《桃花扇》则是要求通过舞台艺术形象揭示出南明王朝没落的必然性的。
在《桃花扇》传奇一开始的时候,作者就在我们面前展开了复社文人陈定生、吴次尾等对魏阉余孽阮大铖的斗争。这实际是明代从万历、天启以来统治阶级内部长期派系斗争的继续。代表统治阶级内部最腐朽黑暗势力的阮大铖,正在等待时机,重新起来执政。以陈定生、吴次尾为领袖的复社文人,在政治上继承东林党的主张,有他们进步的一面。然而他们在“中原无人,大事已不可问”的时候,依然流连风月,买醉征歌,这就通过舞台上的人物活动,说明他们不可能担当起挽回国家危急形势的艰巨任务。
跟着复社文人对阮大铖的斗争而来的是为了建立南明王朝而引起的统治集团内部的争论。以马士英、阮大铖为首的魏阉余孽勾结江北四镇,企图迎立福王。为复社文人所拥护的史可法、左良玉都曾表示反对,没有成功。福王即位,马、阮当权,他们一面卖官鬻爵,尽量搜括,来满足他们荒淫无耻的生活;而缇骑四出,捉拿东林、复社党人,企图一网打尽,使这新建立的王朝愈来愈离开了人民,也愈走向没落。《桃花扇》第二十五出,写福王当北兵即要南下时,他所关心的只是怎样在宫中选优演戏,及时行乐。第三十六出写马士英、阮大铖在南明即要灭亡的前夕,还念念不忘他们的“一队娇娆,十车细软”,十分深刻地写出了这统治集团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当时南明王朝所赖以守御江北的是黄得功、高杰、刘良佐、刘泽清等四镇,所赖镇守上游的是左良玉的兵力。由于这些部队本身的腐朽和统治集团内部无可调和的派系矛盾,终于使他们的力量在内战里面自相抵消。史可法出守扬州,满心希望出兵北伐时,江北四镇将领就为了争夺扬州地盘,起了内讧。后来经过史可法的苦苦调停,高杰也自知寡不敌众,才同意离开扬州,前往开洛防河。高杰引兵北上之后,为睢州镇将叛徒许定国所暗算。剩下黄、刘三镇又为了统治集团内部派系的斗争,被马士英、阮大铖等调去阻塞左良玉兵东下,河淮一带,千里空虚。因此当清兵南下时,只留下史可法一支孤军,困守扬州。扬州一失,南明王朝也就跟着覆亡了。
当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民族危机间不容发的时候,摆在南明王朝面前的主要任务,是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统治阶级与人民之间的矛盾,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共同对付当前最大的敌人。可是由于明代统治阶级在当时已经十分腐朽,代表这个腐朽统治阶级的人物,不论文官、武将,都只知道尽量向人民搜括财富,供自己的荒淫享乐。因此由这些代表人物所组成的南明王朝内部,除了彼此争夺派系的、个人的利益之外,是不可能从国家的共同利益出发,团结内部力量来对付南下的清兵的。
当时在南明统治集团内部比较贤明的人物并不是没有,传奇中所写的史可法就是在这方面有代表性的人物。然而由于当时整个统治集团在走向腐朽、没落,他在这个统治集团内部的地位,也就愈来愈陷于孤立。《桃花扇》传奇演南明王朝建立之后,史可法即因为马士英所忌,出守江北。到他镇守扬州之后,江北四镇将士又因早就与马士英勾结,不听他的指挥。明末清初有些历史作者也看到了史可法才能短绌的一面;然而重要的并不是史可法个人才能的问题,而是当时整个形势使史可法的才能不可能得到发挥的问题。传奇第十八出当四镇将士为争夺扬州,自相水火时,史可法只能写一张告示来调停,效果当然是不大的。第三十五出写史可法死守扬州时,只能以痛哭流涕激励部下,也不能挽回危局。然而作者已经通过一连串的戏剧行动,把史可法当时的处境揭示给读者:他上不得朝廷的信任,下不能指挥诸将,剩下部下的三千残兵,也同样受了这腐朽统治集团的影响,军心动摇;那他除了痛哭流涕,决心以一死报国之外,就很少别的道路可走了。
南明王朝内部派系之间的尖锐矛盾;马士英、阮大铖等亡国士大夫的荒淫无耻,倒行逆施;史可法的困守扬州,孤忠无助;它们从不同方面说明南明王朝没落的必然性。这些历史现象,在《桃花扇》传奇里得了了集中而完整的反映。《桃花扇》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即作者所说的“兴亡之感”,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然而《桃花扇》不是历史教科书,作者在创作上所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怎样通过当时流行的戏剧形式――传奇来反映南明的历史。既然是传奇,就需要通过剧中男女主角的离合悲欢,把南明一代的兴亡串连起来演给观众看。“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正是作者在这方面最好的自白。
那么作者是怎样借传奇中男女主角侯方域、李香君的离合之情,写南明一代兴亡之感的呢?《桃花扇》传奇中的女主角李香君是明末南京秦淮名妓。作者在第二出最初介绍这个人物时就给我们一个与一般妓女不同的印象。她色艺非凡,曾得到当时复社领袖人物张天如、夏彝仲等的赞赏;她的师傅苏昆生又是在复社文人声讨阮大铖之后,坚决离开了阮家来教她歌曲的。我们从后来她在戏剧里所表现的一连串行动看,这些最初跟她接触的人物,对她的生活态度是起了正面的影响的。
明末东林、复社文人由于在政治上有比较进步的主张,跟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官僚展开了一连串的斗争,赢得了东南各大都市人民的好感,也受到歌台舞榭里那些丧失了人身自由的女子的欢迎。李香君既受到复社领袖人物的赞扬,她师傅又是坚决反对阮大铖的人物;那当她跟侯方域结合之后,为了侯方域,也为了她自己的前途,把侯方域从阮大铖与杨龙友所做成的圈套里挽救出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却奁〕这场戏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秦淮歌妓与复社文人的关系。这除了男女双方在才华上、容貌上互相倾慕外,还在政治态度上互相影响。这是在《桃花扇》以前的儿女风情戏里所少有的。
李香君在出色地演出了〔却奁〕这一出戏之后,不但成为侯方域的“畏友”,同时还赢得复社文人普遍的尊敬。然而,这对于那要收买她来拉拢侯方域的阮大铖来说,真是“陪了夫人又折兵”,他的老羞成怒,是势有所必至的。就这样,作者通过〔传歌〕、〔眠香〕、〔却奁〕等几场戏,逐步把这出戏中的女主角推向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派系斗争的尖端。
当南明王朝建立之后,由于这个王朝是建立在极端腐朽的统治基础之上的,这王朝的代表人物,从福王由崧以至马士英、阮大铖、田仰等,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荒淫无耻的生活。李香君是一个以色艺著称的歌妓,她的名气愈大,这个腐朽统治集团里的人物,就越要千方百计地把她抢夺过来,作为自己玩弄的对象。然而李香君由于过去在对阮大铖的斗争中,曾经为侯方域及复社文人所器重;为了复社,也为了她自己的前途,她自然要坚守妆楼,等待侯方域的到来,拒绝了南明统治集团里的人对她的追求。就这样,作者把李香君为了本身幸福所进行的斗争,跟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很自然地结合起来。传奇中第十七出总批说:“南朝用人行政之始,用者何人,田仰也;行者何政,教戏也。因田仰而香君逼嫁,因教戏而香君入宫,离合之情又发端于此。”正确地指出了香君的不幸遭遇是与南明腐朽王朝的政治措施密切相关的。
作者所以采用侯方域赠给李香君的诗扇作为全部戏曲的主要线索,用意是深刻的。这诗扇本是侯方域与李香君定情的表记,在当时习俗,它是象征着男女双方的全部爱情的,因此它就可能把有关侯、李双方的爱情关系贯串起来。从另一方面看,侯、李双方的结合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中的一个小插曲,而李香君在这次政治斗争中一开始就表现了十分鲜明的态度,这就埋伏了后来马士英、阮大铖等对她进行迫害的祸根。传奇第二十一出写阮大铖怂恿马士英去强逼香君嫁给田仰时说:“当年旧恨重提起,便折花损柳无悔。那侯朝宗空空梳栊了一番,看今日琵琶抱向阿谁?”这就说明阮大铖等的迫害香君,还含有对复社文人进行报复的意图。那李香君的以诗扇作武器,抗拒了阮大铖等对她的迫害;最后更不惜血溅诗扇,以死守楼;不仅表现了她对爱情的坚贞,同时也即挫折了阮大铖借此对复社文人进行报复的卑鄙企图。这样,通过这把诗扇,又有可能把南明复社文人对魏阉余孽的斗争联系起来。
从〔却奁〕到〔骂筵〕,作者通过一连串的戏剧行动,发展了香君性格中优秀的一面,塑造了各种动人的舞台艺术形象,揭示她在当时政治斗争中的鲜明态度。“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这里正是香君这个受南明统治集团重重压迫的人物,代表了当时广大人民对马、阮等权奸进行有力的鞭挞。
作者写香君坚决拒绝马、阮等权奸对她的迫害,坚守她对侯方域的爱情,还是从她本身生活出发的。传奇第二出〔欢歌〕,当香君刚刚在戏中露面,她的假母李贞丽要她温习新腔时,她皱着眉头说:“有客在座,只是学歌怎的?”这里已细致地透露出她对自己处境的不满。由于她在当时是一个失去了人身自由的歌妓,从她自己所熟习的生活里,她完全可以想像得到,十倍于此的难堪境遇,正在后面等待着她。因此当她跟侯方域结合,并因而受到侯方域以及其他复社文人应有的尊重以后,坚决选择了她自己所认为比较正确的道路,拒绝了阮大铖、田仰等为她布置好的一个新的圈套,是丝毫也不足奇怪的。传奇第二十三出〔寄扇〕有着这样的一段对白――杨龙友说:“你看这桃花扇,少不得个顾曲周郎,难道青春守寡,竟做个入月嫦娥不成?”李香君说:“说那里话,那关盼盼也是烟花,何尝不在燕子楼中关门到老。”苏昆生说:“明日侯郎重到,你也不下楼吗?”李香君说:“那时锦片前程,尽俺受用,何处不许游耍,岂但下楼?”这就说明李香君的苦守妆楼,正是为了她自己所憧憬的一个美满幸福的前景。这样的刻画香君,才是合情合理,有血有肉,而不是作者主观概念的化身。
侯方域比之李香君有他软弱的一面,他最初与香君的关系,不过是一种名士风流,借此消遣春愁的行径;〔却奁〕一场更在阮大铖、杨龙友的巧言利诱之下,在政治上表现了动摇。由于马、阮的当权,四镇的专恣,他在政治上寄予很大希望的史可法也不能有所作为,他在政治上的一切活动并没有收到效果,李香君对他的一切属望也只能归于幻灭。这不仅是侯方域、李香君爱情的悲剧,同时关系着南明一代的兴亡。
Ⅲ 《长升殿》《桃花扇》的渊源
《长升殿》取材于唐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其中又穿插了安禄山谋反,郭子仪平叛等情节,最后以二人月宫团圆为结束
孔尚任《桃花扇》赏析
1699年,继洪升《长生殿》传奇之后,经过作者孔尚任十年苦心经营、三次易稿的《桃花扇》传奇脱稿了。当时在南中国各省起兵抗清的前后三藩早已平定,清朝的统治巩固下来了。在清政府利诱、威迫兼施的文化政策之下,被称为“一代正宗”的《望溪文集阮亭诗》,都因才力单薄,为有识者所不满。“南洪北孔”就成为照耀文坛的双星。
《桃花扇》传奇是孔尚任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戏。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下了北京,明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杀,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中国黄河以北各省陷入大混乱的状态。这年五月,凤阳总督马士英内结操江提督刘孔昭、南京守备徐弘基,外结靖南伯黄得功、总兵官刘泽清、刘良佐、高杰等,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建立了南明王朝。当时南明王朝统辖的中国南部各省都还完好,南京据长江下游形势之地,是明代二百多年的陪都所在,对南方各省还有一定程度的号召力量。清人入关之初,兵力不过十多万,占地不过关外辽东一带和河北、山东的部分州县。在这样双方形势对比之下,当时南明王朝若在政治上采取一些较开明的措施,团结内部,一致对敌,即使暂时不能出师北伐,收复失地,也还有可能像东晋、南宋初期那样,坚守江淮,徐图恢复。可是南明王朝建立之后不久,清兵即渡河南下,列镇望风迎降,扬州失守,南京跟着陷落。这曾经一度为南中国人民所属望的南明政权,仅仅支撑了一年,就土崩瓦解,不可收拾。后来南方的人民虽先后拥立鲁王、唐王、桂王等抵抗清兵,但比之南明王朝建立初期,形势已大相悬殊,终于为清兵所各个击破。为什么南明王朝会这样快地覆灭呢?明末清初的不少文人、学者曾经企图根据当时的历史事实加以说明,而孔尚任的《桃花扇》则是要求通过舞台艺术形象揭示出南明王朝没落的必然性的。
在《桃花扇》传奇一开始的时候,作者就在我们面前展开了复社文人陈定生、吴次尾等对魏阉余孽阮大铖的斗争。这实际是明代从万历、天启以来统治阶级内部长期派系斗争的继续。代表统治阶级内部最腐朽黑暗势力的阮大铖,正在等待时机,重新起来执政。以陈定生、吴次尾为领袖的复社文人,在政治上继承东林党的主张,有他们进步的一面。然而他们在“中原无人,大事已不可问”的时候,依然流连风月,买醉征歌,这就通过舞台上的人物活动,说明他们不可能担当起挽回国家危急形势的艰巨任务。
跟着复社文人对阮大铖的斗争而来的是为了建立南明王朝而引起的统治集团内部的争论。以马士英、阮大铖为首的魏阉余孽勾结江北四镇,企图迎立福王。为复社文人所拥护的史可法、左良玉都曾表示反对,没有成功。福王即位,马、阮当权,他们一面卖官鬻爵,尽量搜括,来满足他们荒淫无耻的生活;而缇骑四出,捉拿东林、复社党人,企图一网打尽,使这新建立的王朝愈来愈离开了人民,也愈走向没落。《桃花扇》第二十五出,写福王当北兵即要南下时,他所关心的只是怎样在宫中选优演戏,及时行乐。第三十六出写马士英、阮大铖在南明即要灭亡的前夕,还念念不忘他们的“一队娇娆,十车细软”,十分深刻地写出了这统治集团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当时南明王朝所赖以守御江北的是黄得功、高杰、刘良佐、刘泽清等四镇,所赖镇守上游的是左良玉的兵力。由于这些部队本身的腐朽和统治集团内部无可调和的派系矛盾,终于使他们的力量在内战里面自相抵消。史可法出守扬州,满心希望出兵北伐时,江北四镇将领就为了争夺扬州地盘,起了内讧。后来经过史可法的苦苦调停,高杰也自知寡不敌众,才同意离开扬州,前往开洛防河。高杰引兵北上之后,为睢州镇将叛徒许定国所暗算。剩下黄、刘三镇又为了统治集团内部派系的斗争,被马士英、阮大铖等调去阻塞左良玉兵东下,河淮一带,千里空虚。因此当清兵南下时,只留下史可法一支孤军,困守扬州。扬州一失,南明王朝也就跟着覆亡了。
当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民族危机间不容发的时候,摆在南明王朝面前的主要任务,是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统治阶级与人民之间的矛盾,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共同对付当前最大的敌人。可是由于明代统治阶级在当时已经十分腐朽,代表这个腐朽统治阶级的人物,不论文官、武将,都只知道尽量向人民搜括财富,供自己的荒淫享乐。因此由这些代表人物所组成的南明王朝内部,除了彼此争夺派系的、个人的利益之外,是不可能从国家的共同利益出发,团结内部力量来对付南下的清兵的。
当时在南明统治集团内部比较贤明的人物并不是没有,传奇中所写的史可法就是在这方面有代表性的人物。然而由于当时整个统治集团在走向腐朽、没落,他在这个统治集团内部的地位,也就愈来愈陷于孤立。《桃花扇》传奇演南明王朝建立之后,史可法即因为马士英所忌,出守江北。到他镇守扬州之后,江北四镇将士又因早就与马士英勾结,不听他的指挥。明末清初有些历史作者也看到了史可法才能短绌的一面;然而重要的并不是史可法个人才能的问题,而是当时整个形势使史可法的才能不可能得到发挥的问题。传奇第十八出当四镇将士为争夺扬州,自相水火时,史可法只能写一张告示来调停,效果当然是不大的。第三十五出写史可法死守扬州时,只能以痛哭流涕激励部下,也不能挽回危局。然而作者已经通过一连串的戏剧行动,把史可法当时的处境揭示给读者:他上不得朝廷的信任,下不能指挥诸将,剩下部下的三千残兵,也同样受了这腐朽统治集团的影响,军心动摇;那他除了痛哭流涕,决心以一死报国之外,就很少别的道路可走了。
南明王朝内部派系之间的尖锐矛盾;马士英、阮大铖等亡国士大夫的荒淫无耻,倒行逆施;史可法的困守扬州,孤忠无助;它们从不同方面说明南明王朝没落的必然性。这些历史现象,在《桃花扇》传奇里得了了集中而完整的反映。《桃花扇》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即作者所说的“兴亡之感”,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然而《桃花扇》不是历史教科书,作者在创作上所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怎样通过当时流行的戏剧形式――传奇来反映南明的历史。既然是传奇,就需要通过剧中男女主角的离合悲欢,把南明一代的兴亡串连起来演给观众看。“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正是作者在这方面最好的自白。
那么作者是怎样借传奇中男女主角侯方域、李香君的离合之情,写南明一代兴亡之感的呢?《桃花扇》传奇中的女主角李香君是明末南京秦淮名妓。作者在第二出最初介绍这个人物时就给我们一个与一般妓女不同的印象。她色艺非凡,曾得到当时复社领袖人物张天如、夏彝仲等的赞赏;她的师傅苏昆生又是在复社文人声讨阮大铖之后,坚决离开了阮家来教她歌曲的。我们从后来她在戏剧里所表现的一连串行动看,这些最初跟她接触的人物,对她的生活态度是起了正面的影响的。
明末东林、复社文人由于在政治上有比较进步的主张,跟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官僚展开了一连串的斗争,赢得了东南各大都市人民的好感,也受到歌台舞榭里那些丧失了人身自由的女子的欢迎。李香君既受到复社领袖人物的赞扬,她师傅又是坚决反对阮大铖的人物;那当她跟侯方域结合之后,为了侯方域,也为了她自己的前途,把侯方域从阮大铖与杨龙友所做成的圈套里挽救出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却奁〕这场戏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秦淮歌妓与复社文人的关系。这除了男女双方在才华上、容貌上互相倾慕外,还在政治态度上互相影响。这是在《桃花扇》以前的儿女风情戏里所少有的。
李香君在出色地演出了〔却奁〕这一出戏之后,不但成为侯方域的“畏友”,同时还赢得复社文人普遍的尊敬。然而,这对于那要收买她来拉拢侯方域的阮大铖来说,真是“陪了夫人又折兵”,他的老羞成怒,是势有所必至的。就这样,作者通过〔传歌〕、〔眠香〕、〔却奁〕等几场戏,逐步把这出戏中的女主角推向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派系斗争的尖端。
当南明王朝建立之后,由于这个王朝是建立在极端腐朽的统治基础之上的,这王朝的代表人物,从福王由崧以至马士英、阮大铖、田仰等,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荒淫无耻的生活。李香君是一个以色艺著称的歌妓,她的名气愈大,这个腐朽统治集团里的人物,就越要千方百计地把她抢夺过来,作为自己玩弄的对象。然而李香君由于过去在对阮大铖的斗争中,曾经为侯方域及复社文人所器重;为了复社,也为了她自己的前途,她自然要坚守妆楼,等待侯方域的到来,拒绝了南明统治集团里的人对她的追求。就这样,作者把李香君为了本身幸福所进行的斗争,跟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很自然地结合起来。传奇中第十七出总批说:“南朝用人行政之始,用者何人,田仰也;行者何政,教戏也。因田仰而香君逼嫁,因教戏而香君入宫,离合之情又发端于此。”正确地指出了香君的不幸遭遇是与南明腐朽王朝的政治措施密切相关的。
作者所以采用侯方域赠给李香君的诗扇作为全部戏曲的主要线索,用意是深刻的。这诗扇本是侯方域与李香君定情的表记,在当时习俗,它是象征着男女双方的全部爱情的,因此它就可能把有关侯、李双方的爱情关系贯串起来。从另一方面看,侯、李双方的结合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中的一个小插曲,而李香君在这次政治斗争中一开始就表现了十分鲜明的态度,这就埋伏了后来马士英、阮大铖等对她进行迫害的祸根。传奇第二十一出写阮大铖怂恿马士英去强逼香君嫁给田仰时说:“当年旧恨重提起,便折花损柳无悔。那侯朝宗空空梳栊了一番,看今日琵琶抱向阿谁?”这就说明阮大铖等的迫害香君,还含有对复社文人进行报复的意图。那李香君的以诗扇作武器,抗拒了阮大铖等对她的迫害;最后更不惜血溅诗扇,以死守楼;不仅表现了她对爱情的坚贞,同时也即挫折了阮大铖借此对复社文人进行报复的卑鄙企图。这样,通过这把诗扇,又有可能把南明复社文人对魏阉余孽的斗争联系起来。
从〔却奁〕到〔骂筵〕,作者通过一连串的戏剧行动,发展了香君性格中优秀的一面,塑造了各种动人的舞台艺术形象,揭示她在当时政治斗争中的鲜明态度。“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这里正是香君这个受南明统治集团重重压迫的人物,代表了当时广大人民对马、阮等权奸进行有力的鞭挞。
作者写香君坚决拒绝马、阮等权奸对她的迫害,坚守她对侯方域的爱情,还是从她本身生活出发的。传奇第二出〔欢歌〕,当香君刚刚在戏中露面,她的假母李贞丽要她温习新腔时,她皱着眉头说:“有客在座,只是学歌怎的?”这里已细致地透露出她对自己处境的不满。由于她在当时是一个失去了人身自由的歌妓,从她自己所熟习的生活里,她完全可以想像得到,十倍于此的难堪境遇,正在后面等待着她。因此当她跟侯方域结合,并因而受到侯方域以及其他复社文人应有的尊重以后,坚决选择了她自己所认为比较正确的道路,拒绝了阮大铖、田仰等为她布置好的一个新的圈套,是丝毫也不足奇怪的。传奇第二十三出〔寄扇〕有着这样的一段对白――杨龙友说:“你看这桃花扇,少不得个顾曲周郎,难道青春守寡,竟做个入月嫦娥不成?”李香君说:“说那里话,那关盼盼也是烟花,何尝不在燕子楼中关门到老。”苏昆生说:“明日侯郎重到,你也不下楼吗?”李香君说:“那时锦片前程,尽俺受用,何处不许游耍,岂但下楼?”这就说明李香君的苦守妆楼,正是为了她自己所憧憬的一个美满幸福的前景。这样的刻画香君,才是合情合理,有血有肉,而不是作者主观概念的化身。
侯方域比之李香君有他软弱的一面,他最初与香君的关系,不过是一种名士风流,借此消遣春愁的行径;〔却奁〕一场更在阮大铖、杨龙友的巧言利诱之下,在政治上表现了动摇。由于马、阮的当权,四镇的专恣,他在政治上寄予很大希望的史可法也不能有所作为,他在政治上的一切活动并没有收到效果,李香君对他的一切属望也只能归于幻灭。这不仅是侯方域、李香君爱情的悲剧,同时关系着南明一代的兴亡。
Ⅳ “柳如是”这个人物有什么经人传诵的故事
柳如是曾与南明复社领袖张溥、陈子龙友好,与陈情投意合,但陈在抗清起义中不幸战败而死。柳氏择婿要求很高,许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有的只停留在友谊阶段。最后于崇祯十四年她20余岁时,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领袖、文名颇著的大官僚钱谦益。钱氏娶柳后,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金屋藏娇。柳氏后生有一女。有“红学“者认为,曹雪芹设计的绛云轩是来自柳氏的绛云楼。 明崇祯十三年冬天,原朝廷礼部侍郎钱谦益削籍归乡已经两年,这年的冬夭奇冷,他所居住的“半野堂”门前也特别冷清,已好久不曾有友人来访了。 一个冬日淡淡的午后,钱谦益坐在书房中打吨,忽听得家人传报:“有客人来访!”不一会儿,拜贴就送到了书桌上,钱谦益来了精神,拿过拜帖一看,上面写着:“晚生柳儒士叩拜钱学士。”“柳儒士?”他心里起了疑问,这名字似乎未曾听说过,是谁呢? 也许是慕名前来造访的无名晚辈吧,这种人钱谦益接待得不少,如今反正闲居无事,有个人聊聊也好,于是他让家人有请来客。 待钱谦益慢条斯礼地踱进客厅,来客已站在屋里翘首欣赏墙上的字画了,听到脚步声,来客连忙转过身来,朝钱谦益深深一辑,恭恭敬敬地称礼道:“晚生见过钱老先生,冒昧造访还望见谅!” 钱谦益打量着来客,见他一身兰缎儒衫,青巾束发,一副典型的富家书生打扮,举止虽有板有眼,身材却异常的娇小,似乎缺少一种男子的阳刚之气。再瞧面貌,明眸生辉,鼻挺嘴秀,皮肤白嫩,清秀有余而刚健不足。看着看着,钱谦益猛觉得有几分面熟,可搜索枯肠,始终想不起是在哪里见过。 来客看着钱谦益若有所思的神态,不禁露出一丝狡黠的笑意,似乎猜中了主人在想什么,他也不去打断,只是轻悠悠地吟出一首诗: 草衣家住断桥东,好句清如湖上风; 近日西泠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 “真没想到啊!柳姑娘光临寒舍,有失远迎,得罪!得罪!”钱谦益热情地请所谓的“柳姑娘”落了座,又忙着命侍婢上茶奉酒,说是要为柳姑娘驱寒消疲。 这个女扮男装的柳姑娘是谁呢,竟如此惊动名重一方的钱谦益?柳姑娘原来就是苏州一代名妓柳如是。说起柳如是与钱谦益的交情,那还是两年前的事。 那是崇祯十一年初冬,供职京师的江左才士钱谦益,本已高居礼部侍郎之职,眼看又要提升,却因贿赂上司之事被揭露,不但受了廷杖之责,而且免去了官职,被迫返回原籍常熟。那时他已五十七岁高龄,猝遭巨变,心境黯淡悲凉,一路透迤南归。途经杭州时,顺便前往西湖上荡舟闲游,排遣愁怀,疲倦时便落脚在杭州名妓草衣道人家中。当时恰逢柳如是也客居杭州,是草衣道人门上的常客,那天正巧将一首游湖时即兴作的小诗搁在了草衣道人的客厅里。钱谦益无意中发现了那帧诗笺,拿过来轻声诵读: 垂杨小宛绣帘东,莺花残枝蝶趁风; 最是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 好清丽别致的诗句,诗词大家钱谦益不由得击节称赞,善解人意的草衣道人看在眼中,心领神会,凑过来道:“明日何不请来柳姑娘一同游湖?”钱谦益自然求之不得。 第二天,一只画舫果然载着三个人悠悠荡荡于西子湖上。一见到柳如是,钱谦益立即生出一份怜爱之情,这姑娘长得娇小玲戏,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嵌在俊秀的脸蛋上,显得分外动人。这般小巧的可人儿,腹内竟藏着锦绣诗情,着实令人感叹。柳如是是个性格开朗的姑娘,虽是与鼎鼎有名的钱谦益初次相见,却毫无拘束之态,谈诗论景,随心所欲。那活泼可爱的神情,使钱谦益暂时忘却了心中的悒郁,感觉自己也变得年轻起来,一时兴起,竟一口气吟了十六首绝句,以表示对伊人的倾慕之情。柳如是吟来唤起他记忆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西湖一别,钱谦益万万没想到这姑娘还会跑到常熟来看他,女扮男装而至,又给了他一分额外的惊喜。一番寒暄问候后,钱谦益留柳如是在“半野堂”住上一段时间,柳如是欣然应允,似乎她就是抱着这个打算来的。 于是,寂静的“半野堂”中荡漾起一老一少一对忘年之交的笑声,他们一同踏雪赏梅、寒舟垂钓,相处得竟是那么和谐。为了感谢柳如是的相慰之情,钱谦益命人在附近的红豆山庄中为柳如是特筑一楼,他亲临现场督工,仅以十天时间,一座精美典雅的小楼就建成了。钱谦益根据《金刚经》中“如是我闻”之句,将小楼命名为“我闻室”,以暗合柳如是的名字。小楼落成之日,他还特写诗抒怀: 清樽细雨不知愁,鹤引遥空凤下楼; 红烛恍如花月夜,绿窗还似木兰舟。 曲中杨柳齐舒眼,诗里芙蓉亦并头; 今夕梅魂共谁语?任他疏影蘸寒流。 钱谦益的一片深情,让柳如是感动不已。她是一个历尽坎坷的女子,成名后虽然也有千人万人捧着,可无非都是逢场作戏,又有几人能付出真情呢?钱谦益虽是花甲老人,可那份浓浓情意比一般的少年公子要纯真的多,也许是同样尝过生命的苦涩,才有这种深切的相知相感吧,感念之余,柳如是回赠了一首“春日我闻室作呈牧翁”的诗: 裁红晕碧泪漫漫,南国春来正薄寒; 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 画堂消息何人晓,翠帐容颜独自看; 珍贵君家兰桂室,东风取次一凭栏。 几场春雪过后,春风又绿江南岸。桃红柳绿中,钱谦益带着柳如是徜徉于山水间。湖上泛舟,月下赏山,诗酒作伴,日子过得象神仙一般。这其间,柳如是几次露出以身相许的心意,而钱谦益每次都在一阵激动之后,悄悄避开这个话题。钱谦益颇有他的一些顾虑:一是两人年龄悬殊太大,柳如是今年二十四岁,整整比自己小了三十六岁;二是自己身为罪臣,前途无望,岂不耽搁了人家姑娘的前程!如此想来,他迟迟不肯接纳她,心中却又一刻也舍不下她。 柳如是则有她的想法:她十五岁沦落风尘,阅人可谓丰富。多才多情的公子为数不少,可有几个能情有独钟?几个能真正关心体贴女人?十六岁时她曾委身于松江举人陈子龙。陈公子也算才情横溢,热心教她诗词音律,使她获益不小,可偏偏又性情不合,终于闹得各奔东西,让她心伤欲碎。如今遇到的钱谦益,才华自不用说,二十八岁就考成了探花郎,诗词享誉一方。虽说年纪大些,可有情有趣,对她又是这般关照,与他在一起,她觉得生活是那么安稳恬静、有滋有味,年纪相悬又算得了什么呢? 既然两人情投意合,其它还有什么可顾忌的?面对柳如是的一片痴情,钱谦益无法再犹豫退缩,终于在这年夏天,正式将柳如是娶进了家门。 他俩的婚礼办得别出心裁,租了一只宽大华丽的芙蓉舫,在舫中摆下丰盛的酒宴,请来十几个好友,一同荡舟于松江波涛之中。舫上还有乐伎班子,在热闹悠扬的萧鼓声中,高冠博带的钱谦益与凤冠霞帔的柳如是拜了天地,又在朋友们的喝彩声中,回到酒席边,喝下了交杯酒。 婚后,他们老夫少妻相携出游名山秀水,杭州、苏州、扬州、南京、黄山,处处留下他们相偎相依的身影。柳如是问丈夫爱她什么,钱谦益说道:“我爱你白的面、黑的发啊!”言外之意是无一处不爱她;接着,钱谦益又反问娇妻,柳如是偏着头想了想,娇嗔地说:“我爱你白的发、黑的面啊!”说完,两人嘻笑成一团,俨然是一对打情骂俏的小情人。 一番游历之后,他们都特别钟情于杭州西湖的明丽风光,于是在西湖畔修筑了一座五楹二层的“绛云楼”,画梁雕栋,极其富丽堂皇。夫妻俩安居其中,日日欣赏西湖上的朝霞夕雨。春花秋月,时光如诗一般地静静流过。 甲申之变,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江南旧臣谋划着拥立新君。马士英推崇福王朱由崧,钱谦益则拥护潞王朱常范,最后福王得势做了弘光皇帝。钱谦益害怕新朝廷与自己过不去,就赶忙巴结当权的马士英,竟也获了个礼部尚书之职,虽是空衔,却让他觉得安稳而风光。 可是不久清军攻破了南都,弘光朝廷为时一年的生命宣告结束,中国顿时成了满清的天下。钱谦益作为旧朝遗臣,又是一方名士,必定会引起新政权的注意。不奉新朝便忠旧主,他面临着命运的选择。柳如是目睹了清兵破城、扫荡江南的种种惨象,内心悲愤不已,如今既然已是清朝的天下,她劝钱谦益以死全节,表示忠贞之心。钱谦益思索再三,终于点头同意了柳如是的建议,两人说好同投西湖自尽。 这是一个初夏的夜晚,钱谦益与柳如是两人自己驾了一叶小舟,飘进了西湖。朦胧的月光冷冷地照着他们,柳如是一脸悲切而圣洁的表情,而钱谦益却露出几分不安。船上摆着几样菜肴和一壶酒,柳如是斟好酒,端一杯给丈夫,自己举起一杯,缓缓说道:“妾身得以与钱君相识相知,此生已足矣,今夜又得与君同死,死而无憾!”钱谦益受她的感染,也升出一股豪壮的气概,举杯道:“不求同生,但求同死,柳卿真是老夫的红颜知己啊!”两人幽幽地饮完一壶酒,月儿也已偏西,柳如是率先站起身来,拉着钱谦益的手,平静地说:“我们去吧!”钱谦益从酒意中猛地惊醒过来,忙伸手到船外搅了搅水,抬头对柳如是说:“今夜水太凉,我们不如改日再来吧?”“水冷有何妨!”“老夫体弱,不堪寒凉。”柳如是知道他是难舍此生,心有悔意,此时她也满怀悲凉,无心劝他什么,只有紧紧偎在他怀中,一直坐到天亮。 钱谦益推说水凉不肯再去投湖自尽,柳如是只好退让二步,说:“隐居世外,不事清廷,也算对得起故朝了。”钱谦益唯唯表示赞同。 几天后,钱谦益从外面回来,柳如是发现他竟剃掉了额发,把脑后的头发梳成了辫子,这不是降清之举吗?柳如是气愤得说不出话来,钱谦益却抽着光光的脑门,解嘲道:“这不也很舒服吗?”柳如是气得冲回了卧室。 其实,钱谦益不但是剃了发,甚至还已经答应了清廷召他入京为官的意图。柳如是百般劝说无济于事。临行前夕,正逢中秋佳节,柳如是与钱谦益泛舟西湖之上,一个是悲伤缠绵,一个是满怀喜悦,这一夜,两人与往常不一样,都闷闷地饮酒,很少说话。柳如是看着眼前熟悉的湖光月色,吟了一首诗给钱谦益: 素瑟清樽迥不愁,柂楼云雾似妆楼; 夫君本志期安桨,贱妾宁辞学归舟。 烛下鸟笼看拂枕,凤前鹦鹅唤梳头; 可怜明月三五夜,度曲吹萧向碧流。 她想用柔情和宁静甜蜜的生活图景挽留住丈夫,可钱谦益已动功名之心,一下子哪里收得回来。 钱谦益到京城后混得并不理想,他一心想着宰相的高位,最终还只是得了个礼部侍郎的闲职,不免有些心灰意冷。而远在西湖畔独居的柳如是接二连三地写来书信,一面倾诉相思之苦,一面劝他急流勇退,回去与她同享纵情山水之间的隐居生活。慢慢地,钱谦益动了心,想到:“功名富贵,贵在知足,年逾花甲,夫复何求!”终于下定了决心,于是向朝廷托病辞官,很快便获得了应允,脱下官袍,再度回乡。 西湖边,钱谦益与柳如是又开始了那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顺治五年,柳如是生下了一个女儿,老年得千金,钱谦益喜不胜收,更加醉心于平淡而欢乐的小家庭生活。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这一年,一件飞来的横祸又落在了钱谦益的头上。他的门生黄毓琪因写诗讽刺清廷而受责,事情牵连到钱谦益身上,他被总督衙门捕入了大牢。丈夫的性命危在旦夕,产后卧病在床的柳如是挣扎着起来,冒死上书总督府,要求代夫受刑。总督府感其诚心苦意,又查证钱谦益确无乱上之举,便将他放了出来。经历了四十天牢狱之苦的钱谦益无惊无险地度过了劫难,更加看破了尘世,对柳如是也更加敬重了。 宁静的生活又过了十余年,钱谦益八十三岁那年病殁于杭州。丈夫死后,四十七岁的柳如是受到钱氏家族的排斥。为了家产之事,族人与她纠缠不休。丈夫去了,柳如是失去了依靠,也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就在当年,她用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风风雨雨的一生,追随钱谦益于九泉之下。一代奇女,香消玉殒。编辑本段诗词赏析 柳如是别传 金明池·咏寒柳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著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江城子·忆梦 梦中本是伤心路。芙蓉泪,樱桃语。满帘花片,都受人心误。 遮莫今宵风雨话,要他来,来得麼。 安排无限销魂事。砑红笺,青绫被。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 算来还有许多时,人近也,愁回处。 南乡子·落花 拂断垂垂雨,伤心荡尽春风语。况是樱桃薇院也,堪悲。又有个人儿似你。 莫道无归处,点点香魂清梦裏。做杀多情留不得,飞去。愿他少识相思路。 杨白花 杨花飞去泪沾臆,杨花飞来意还息。 可怜杨柳花,忍思入南家。 杨花去时心不难,南家结子何时还? 杨白花还恨,飞去入闺闼, 但恨杨花初拾时,不抱杨花凤巢裏。 却爱含情多结子,愿得有力知春风。 杨花朝去暮复离 杨花 轻风淡丽绣帘垂,婀娜帘开花亦随。 春草先笼红芍药,雕栏多分白棠梨。 黄鸝梦化原无晓,杜宇声消不上枝。 杨柳杨花皆可恨,相思无奈雨丝丝。 杨柳·其一 不见长条见短枝,止缘幽恨减芳时。 年来几度丝千尺,引得丝长易别离。 杨柳·其二 玉阶鸾镜总春吹,绣影旎迷香影迟。 忆得临风大垂手,销魂原是管相思。 梦江南·怀人 其一 人去也,人去凤城西。细雨湿将红袖意,新芜深与翠眉低,蝴蝶最迷离。 其二 人去也,人去鹭鶿洲。菡萏结为翡翠恨,柳丝飞上钿筝愁。罗幕早惊秋。 其三 人去也,人去画楼中。不是尾涎人散漫,何须红粉玉玲珑。端有夜来风。 其四 人去也,人去小池台。道是情多还不是,若为恨少却教情。一望损莓苔。 其五 人去也,人去绿窗纱。赢得病愁输燕子,禁怜模样隔天涯。好处暗相遮。 其六 人去也,人去玉笙寒。凤子啄残红豆小,雉媒骄拥亵香看。杏子是春衫。 其七 人去也,人去碧梧阴。未信赚人肠断曲,却疑误我字同心。幽怨不须寻。 其八 人去也,人去小棠梨。强起落花还瑟瑟,别时红泪有些些。门外柳相依。 其九 人去也,人去梦偏多。忆昔见时多不语,而今偷悔更生疏。梦裏自欢娱。 其十 人去也,人去夜偏长。宝带乍温青骢意,罗衣轻试玉光凉。薇帐一条香。 秦淮八豔题咏 远鬼斋主人 访媚香楼吊李香君 绣阁漾淮水,夭桃灼灼开。 抚琴馀韵歇,掩卷尾声回。 溅血嗔权贵,却奁皈草莱。 凛然香扇坠,千古节堪哀。 〈注〉 1.李香君小名“香扇坠”。 2.《馀韵》系《桃花扇》最後一出,《却奁》为第七出。“尾声”为戏文中曲牌名。 3.《诗经·周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4.香君面血溅扇後即匿居栖霞山葆贞观,身後葬此。 访水绘园吊董小宛 水绘青莲碧,隔帘梅影幽。 眉楼訾阉党,桃叶慕清流。 转叹琴台寂,堪怜镜阁休。 偶因尝洗钵,奁豔足千秋。 〈注〉 1.董小宛名白号青莲,玉殒葬影梅庵。 2.眉楼系顾横波绣楼,位於武定桥长乐路下清溪畔。 3.《碑传集》卷一百二十六:“(襄)尝置酒桃叶渡,以会六君子诸孤。一时名士咸在,酒酣以往,辄狂以悲,共訾奄党。” 4.琴台、镜阁、洗钵池皆为水绘园遗迹。 5.小宛曾蒐觅历代才女之事迹编成《奁豔》一部,堪称第一部中国妇女史。 访秋水阁吊柳如是 隐隐河东柳,迎酬尽党人。 序题戊寅草,帐设绛云茵。 殉国艰於死,悬棺矢不臣。 皇皇多列士,侠骨让红唇。 <注> 1.柳如是亦名柳隐,号河东君。平生交游多东林党人。阎尔梅,郑成功,黄宗羲等抗清志士多受其掩护和资助。 2.陈子龙与柳隐曾有过一段情缘,特集资为她刊刻了诗集《戊寅草》,并予以题序。 3.钱谦益娶柳後,为她筑绛云楼,藏书73柜,并於楼下设立床帐,双双栖居於此。惹得缙绅者流惊呼:“亵甚矣!” 4.清军兵临南京城,柳氏劝钱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沉思无语,最後临水时谓:“水太冷,不能下。”竟未能赴死。 5.柳如是死後“悬棺而葬”(于拂水山庄秋水阁中),以遂其死後也不践踩清朝土地之志。 寻访眉楼遗址吊顾横波 夕照清溪水,秋波脉脉横。 曲萦推第一,墨洒拟全能。 邀寿外味友,义延东蹈僧。 典封虽一品,风骨却崚嶒。 〈注〉 1.馀怀《板桥杂记》:“顾媚,字眉生,又名眉,号横波。通文史,善画兰。时人推为南曲第一。”馀另有《味外轩文稿》。 2.陈文述《青溪访顾眉生眉楼遗址》:“舣棹青溪水阁头,居人犹说旧眉楼。” 3.顾媚曾遭狂徒嫖客诬陷,馀怀竭力予以相助。後余怀过寿时,顾媚亲往其故居桐城登场演剧祝寿。“从此摧幢息机,玄脱风尘矣。”“未几,归合肥龚尚书芝麓。” 4.“客有求尚书诗文及乞画兰者,缣笺动盈箧笥,画款所书横波夫人者也。” 5.阎尔梅,号“蹈东和尚”。清军南下,他曾劝史可法进军山东以图恢复。因参与抗清活动,为清军所追缉。在顾媚机智勇敢庇护下,终於掩阎脱险。 6.龚鼎孳得顾媚甚庞爱,後以其为亚妻,受为一品封典。 访祇陀庵吊卞玉京 锦树纤尘绝,叩门乌鹊惊。 酒垆酣欲醉,弦索冷无声。 不忍经行处,偏教此处行。 惜哉莹玉质,空诵法华经。 <注> 1.卞赛,又名赛赛,後自号“玉京道人”。仙逝葬惠山祇陀庵锦树林。 2.当时江南盛传:“酒垆寻卞赛,花底出陈圆。”足见赛赛和圆圆之文才花容天下无双者也。 3.崇祯十四年,卞赛与吴梅村在南京有过一段因缘,然吴迫於权势,只在卞的寓所吹了几支曲子便凄然离去。顺治七年,二人终於在太仓相见,卞赛为吴氏操琴,吴感怀不已,写了《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中有“月明弦索冷无声”之句,凄凉之至。 4.清军南下,卞赛游吴,作道人装。後依良医郑保御,筑别馆以居,长斋绣佛,持戒律甚严。用三年时间刺舌血书《法华经》,以报郑氏之恩。 寻访钞库旧宅吊寇白门 竞折灵和柳,那堪花信迷? 举宗皆北系,匹马独南归。 歌哭嗟迟暮,酣沉咒坎离。 聘钱充赎票,莫问後年期! <注> 1.寇湄,字白门。其旧宅据说在钞库街。《板桥杂记》云:“白门娟娟静美,跌宕风流,能度曲,善画兰,粗知拈韵,能吟诗,然滑易不能竟学。” 2.《南史·张绪传》:“刘悛之为益州,献蜀柳数株,枝条甚长,状若丝缕。时旧宫芳林苑始成,(齐)武帝以植於太昌灵和殿前,常赏玩咨嗟,曰:‘此杨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时。’”另,夏完淳《宴送盛伯含之金陵》:“旧京无限灵和柳,折尽东风第一枝。” 3.花信,“花信风”的简称。即应花期而来的风,犹言花期。计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 4.崇祯十五年,保国公朱国弼于金陵隆重迎娶寇白门,然不久却将其冷落一边。乙酉事变,朱国弼降清,旋尽室羁押京师。朱氏欲将歌姬婢女一起卖掉,白门对朱云:“卖妾所得不过数百金,若使妾南归,一月之间当得万金以报公。”朱允之,於是白门“匹马短衣,从一婢而归。”寇氏在旧院姐妹帮助下筹集2万银子将朱国弼赎释。此时朱氏想重圆旧梦,但被白门严辞拒绝,谓:“当年你用银子赎我脱籍,如今我也用银子将你赎回。” 5.坎、离,八卦之一,分别象徵水、火。 访瑞相院吊马湘兰 拍拍寒塘鹜,飞飞绕碧峰。 幽兰盈楮墨,修竹御罡风。 卓女情虽切,王郎信未终。 三生殊不验,徒奈觅芳踪。 <注> 1.马湘兰,名守真,小字玄儿,又字月娇,号“湘兰”。 2.《秦淮闻见录》载称:“江宁城外瑞相院後丛竹中,为马湘兰墓。”瑞相院即今白鹭洲鷲峰寺,白鹭洲旧名寒塘。 3.守真能诗善画,尤擅画兰竹。《历代画史汇传》评其画技谓:“兰仿子固,竹法仲姬,俱能袭其韵。” 4.楮,纸的代称。楮墨,即借指书画或诗文。 5.罡风,道家语,指高空的风。《抱朴子·杂应》:“上升四十裏,名为太清,太清之中,其气甚罡,能胜人也。” 6.有次马湘兰“为墨词客所窘,百谷脱其厄。”故与王稚登(字百谷)交谊甚笃。她欲委身于王,但稚登深恐别人误解他“脱人之厄”,是为了“自得姝丽”,竟没同意。然二人信物来往仍旧,只是自此湘兰对王的痴情深埋心底,寄托到渺茫虚无的来生下世。 7.1604年,王稚登七十寿辰,湘兰船载众歌女赶赴苏州祝寿,“燕饮累月,歌舞达旦。”归後一病不起,守真自知不久人世,遂强撑沐浴以礼佛,端庄而逝。 8.马湘兰撰有《三生传》传奇剧本,惜已散佚。 访商山寺吊陈圆圆 花底哀弦咽,飞泉洗劫尘。 羞蒙声色误,枉诘是非论。 易帜翻流寇,冲冠委贰臣。 圆光归寂照,名节俱沉沦。 <注> 1.陈圆圆,本姓邢,名沅,字畹芬,小字圆圆。陆次云《圆圆传》称其:“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 2.李自成攻破北京,推翻明王朝,未及坐稳,即被吴三桂勾引清兵逐走,反类流寇矣。 3.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伟业《圆圆曲》诗句),名为与君亲复仇,实为圆圆被夺,怒而所为,此乃投敌叛国者也,终被“贰臣”之诟。编辑本段柳如是墓 在常熟虞山锦峰拂水岩下花园浜,钱牧斋墓西边,墓碑刻有"河东君之墓"五字。柳如是本姓杨名爱,改姓柳名隐,又改名是,字如是,号河东君,又号蘼芜君,江苏吴江人。原为秦淮歌妓,颇有文才,因慕钱牧斋名,嫁之为妾。明亡时,力劝钱牧斋就义全节,钱不听。后她曾支持反清复明的活动。
Ⅳ 桃花扇的故事
明代末年,曾经是明朝改革派的“东林党人”逃难到南京,重新组织“复社”,专和曾经属专权的太监魏忠贤余党,已被罢官的阮大铖斗争。……而和其“梳栊”(和妓女结婚非正式叫梳栊)。阮大铖匿名托人赠送丰厚妆奁以拉拢侯方域,被李香君知晓坚决退回。阮大铖怀恨在心。弘光皇帝即位后,起用阮大铖,他趁机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坚决不从……南明灭亡后,李香君入山出家。扬州陷落后侯方域逃回寻找李香君,最后也出家学道。 全剧其中穿插当时历史事件,南明君臣如何花天酒地,四镇带兵打内战,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破投河自尽等
Ⅵ 以《却奁》为例,具体分析李香君的形象
从《桃花扇》第七出“却奁”中,我们可以分析出李香君的形象是:
(1)年轻貌美,有着一般女子的娇羞和对真情爱意的强烈追求。
如文中“这云情接着雨况,刚搔了心窝奇痒,谁搅起睡鸳鸯。被翻红浪,喜匆匆满怀欢畅。枕上余香,帕上余香,消魂滋味,才从梦里尝。”
很明显,杨龙友来拜访时,侯、李二人刚起床,所以都显得有些失仪,所以才有了后面的客套话。
(2)虽然是青楼女子,却不贪图小利。
如文中“在奴家受之有愧,在老爷施之无名;今日问个明白,以便图报。”
侯朝宗见到珠宝的第一反应是鼓励李香君收下,但李香君却如此回答,可见她并不是贪图财宝的女子,这与很多普通的青楼女子有着本质区别。
(3)是非分明,敢爱敢恨,大义不亏。
如文中“官人是何等说话,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
当杨龙友说明来意后,侯朝宗的第一反应是犹豫,甚至有原谅阮大铖,为其分辩的想法,但李香君却一口回绝,而且规劝侯朝宗切勿为阮大铖辩护。
可见李香君对阮大铖的本质看得比侯朝宗要透彻,而且不为所动,句句大义凛然,所以杨龙友只得败兴而退。
后来故事的发展说明,李香君的判断确实是正确的。
这就是“却奁”一出中对李香君这一人物形象的具体刻画。
Ⅶ 帮我写篇关于 桃花扇 的赏析吧 不要太好2000字左右 谢谢!
《桃花扇》是孔尚任经过十余年的长期酝酿,在掌握大量史实材料的基础上,根据“实人实事”而创作的一部反映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传奇。
《桃花扇》的思想意义在于:明朝灭亡以后,孔尚任第一个以戏剧的形式,展现了明末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评价了南明的历史,艺术地总结了这一段历史教训。作品暴露了南明小朝廷的昏庸和腐败,揭露上层统治集团及其军事首领间的尖锐矛盾,刻画了马士英、阮大铖一伙迫害清议派和无辜百姓的凶残面目,鞭笞了他们在国家危急时刻的投降主义本质。在表现正面人物时,孔尚任描写了史可法抗击清兵的决心,表现了他在“江山易主”以后沉江殉国的英雄气概。作者赞扬了李香君关心国家命运、反抗邪恶势力的可贵气节,肯定了民间艺人柳敬亭、苏昆生为挽救国家危局不惜奔波以及他们和其他歌妓、艺人、书商等下层人民反对权奸、关心国事、不做顺民的正义感和民族气节。在正反人物形象的强烈对比中,人们看出了明朝“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桃花扇小引》)这一幕江山沦亡、“舆图换稿”的历史悲剧,激发当代人的故国情感,唤醒了潜在的民族意识。
首先,从《桃花扇》所展现的故事情节里,我们看到了明代三百年基业覆亡的原因。当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下北京,清兵乘机入关的时候,马士英、阮大铖等阉党余孽勾结四镇迎立福王。他们忘记了中原未复,大敌当前,买妾的买妾,选优的选优,完全是一派腐化堕落的现象。为了私人派系的利益,他们不仅丝毫没有想到上下一心,团结对敌,反而假公济私,自相残杀,最后甚至调黄、刘三镇的兵去截防左良玉,致清兵得以乘虚南下,成立刚刚一年的南明王朝就跟着覆亡。作品中关于这方面的大量描绘,鲜明地揭示了南明王朝覆亡的历史教训,确是有它深刻的现实意义的。它使我们从一连串舞台艺术形象里清楚地看到当时南明统治集团里那些最腐朽黑暗的势力怎样由生活上的苟且偷安、腐化堕落,一步步把国家民族推向覆亡的道路;又怎样由政治上的把持权位、排挤异己,一步步走向了投降敌人的道路。
其次,作品还通过侯方域的活动表现当时统治阶级里另一部分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政治面貌。侯方域是著名的复社文人领袖之一,在继承东林党人的事业,反对阉党余孽的斗争中,表现他政治上进步的一面。然而正当国家内外危机深重的时候,他却沉醉在歌楼酒馆之中,这就决定他在政治上的动摇态度,不可能担当起挽救南明危亡的历史任务
最后,作者还为我们描绘另外两类人的精神面貌。一类是以史可法为代表的爱国将领。老泪风吹面,孤城一片,望救目穿。使尽残兵血战,跳出重围,故国苦恋,谁知歌罢剩空筵。长江一线,吴头楚尾路三千,尽归别姓。雨翻云变,寒涛东卷,万事付空烟。精魂显,大招声逐海天远。”——〈古轮台〉然而在那样腐朽的南明王朝里,史可法是完全孤立的。他名为阁部、统帅,实际只有三千残兵,一座孤城。结果也只有留下一个悲壮的民族英雄的形象。
Ⅷ 孔尚任的《桃花扇》
作者以及创作背景_ 介绍《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生于1648年,山东曲阜人,孔子的六十四世孙。孔尚任于青少年之际,正值明清易代,战乱频仍。他目睹山河破碎,曾想隐居不仕。但后来清政权逐渐稳定,他也改变了初衷。当康熙皇帝到曲阜祭孔,他被选为御前讲经人员,受到皇帝赏识,以后奉召到京任国子监博士。跟着,被派往参加治河工作,在江南一带流连四五年之久。 在江南,孔尚任了解到人民的疾苦,结识了许多明朝遗老。凭吊过故国文物,思想上又起了激烈的变化。本拟在宦海扬名的他,陷入了深沉的反思之中,他回京后写出的《桃花扇》,正是经过体验反复思量的产物。 如何总结南明亡败的教训呢?出身于地主阶级、深受儒家封建思想影响的孔尚任,不可能全面、准确地分析南明的败亡的原因;受过清朝恩泽,而且处在民族问题上诸多讳避时代的孔尚任,也不可能秉笔直书满洲铁骑对江南的蹂躏。根据他的认识水平,他只能看到南明的灭亡,主要是因为福王任用了权奸。“权奸者,魏阉之余孽也;余孽者,进声色,罗货利,结党复仇,隳三百年之帝基者也。”(见《桃花扇·小识》)因此,《桃花扇》虽涉及农民起义问题,但态度是错误的;也涉及民族斗争问题,但笔调是隐晦的。孔尚任只把一腔怒火,尽情向马士英、阮大铖之类的权奸发泄。整个戏,也只围绕着马、阮和复社文人以及平民大众的冲突而展开。不过,话也说回来,权奸误国,的确是促使南明复灭的重要原因。作者虽然没有全面地反映出历史的面貌,把握住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揭露出当时存在的尖锐的社会问题,提出了足以发人深省的历史教训。 南明兴亡,时间虽短,但也头绪万端,如果在舞台上一味罗列史迹,势必如断烂朝报,使观者味同嚼蜡。孔尚任则以李香君、侯方域的故事为经,以广阔的社会生活为纬,交织成南明时代的历史图景。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以侯、李定情的一柄扇子,牵动整个时代,“南朝兴亡,遂系于桃花扇底”。 内容简介_《桃花扇》一开始,便写复社领袖之一的侯方域,在南京流连诗酒,爱上了江南名妓李香君,可是阮囊羞涩,两袖清风,无法如愿。那时候,阮大铖也在南京闲居,正受到复社文人围攻排斥,狼狈万分。为了讨好复社诸人,改变不利的处境,他拿出金银财物,请杨龙友赠送给侯方域,以便俟机拉拢。侯方域不晓得袖里乾坤,欣然接受杨龙友的馈赠,梳拢了李香君。 侯、李的爱情也和当时的党派斗争联结在一起了。 赏析_1699年,继洪升《长生殿》传奇之后,经过作者孔尚任十年苦心经营、三次易稿的《桃花扇》传奇脱稿了。当时在南中国各省起兵抗清的前后三藩早已平定,清朝的统治巩固下来了。在清政府利诱、威迫兼施的文化政策之下,被称为“一代正宗”的《望溪文集阮亭诗》,都因才力单薄,为有识者所不满。“南洪北孔”就成为照耀文坛的双星。 《桃花扇》传奇是孔尚任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戏。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下了北京,明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杀,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中国黄河以北各省陷入大混乱的状态。这年五月,凤阳总督马士英内结操江提督刘孔昭、南京守备徐弘基,外结靖南伯黄得功、总兵官刘泽清、刘良佐、高杰等,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建立了南明王朝。当时南明王朝统辖的中国南部各省都还完好,南京据长江下游形势之地,是明代二百多年的陪都所在,对南方各省还有一定程度的号召力量。清人入关之初,兵力不过十多万,占地不过关外辽东一带和河北、山东的部分州县。在这样双方形势对比之下,当时南明王朝若在政治上采取一些较开明的措施,团结内部,一致对敌,即使暂时不能出师北伐,收复失地,也还有可能像东晋、南宋初期那样,坚守江淮,徐图恢复。可是南明王朝建立之后不久,清兵即渡河南下,列镇望风迎降,扬州失守,南京跟着陷落。这曾经一度为南中国人民所属望的南明政权,仅仅支撑了一年,就土崩瓦解,不可收拾。后来南方的人民虽先后拥立鲁王、唐王、桂王等抵抗清兵,但比之南明王朝建立初期,形势已大相悬殊,终于为清兵所各个击破。为什么南明王朝会这样快地覆灭呢?明末清初的不少文人、学者曾经企图根据当时的历史事实加以说明,而则是要求通过舞台艺术形象揭示出南明王朝没落的必然性的。 在《桃花扇》传奇一开始的时候,作者就在我们面前展开了复社文人陈定生、吴次尾等对魏阉余孽阮大铖的斗争。这实际是明代从万历、天启以来统治阶级内部长期派系斗争的继续。代表统治阶级内部最腐朽黑暗势力的阮大铖,正在等待时机,重新起来执政。以陈定生、吴次尾为领袖的复社文人,在政治上继承东林党的主张,有他们进步的一面。然而他们在“中原无人,大事已不可问”的时候,依然流连风月,买醉征歌,这就通过舞台上的人物活动,说明他们不可能担当起挽回国家危急形势的艰巨任务。 跟着复社文人对阮大铖的斗争而来的是为了建立南明王朝而引起的统治集团内部的争论。以马士英、阮大铖为首的魏阉余孽勾结江北四镇,企图迎立福王。为复社文人所拥护的史可法、左良玉都曾表示反对,没有成功。福王即位,马、阮当权,他们一面卖官鬻爵,尽量搜括,来满足他们荒淫无耻的生活;而缇骑四出,捉拿东林、复社党人,企图一网打尽,使这新建立的王朝愈来愈离开了人民,也愈走向没落。《桃花扇》第二十五出,写福王当北兵即要南下时,他所关心的只是怎样在宫中选优演戏,及时行乐。第三十六出写马士英、阮大铖在南明即要灭亡的前夕,还念念不忘他们的“一队娇娆,十车细软”,十分深刻地写出了这统治集团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当时南明王朝所赖以守御江北的是黄得功、高杰、刘良佐、刘泽清等四镇,所赖镇守上游的是左良玉的兵力。由于这些部队本身的腐朽和统治集团内部无可调和的派系矛盾,终于使他们的力量在内战里面自相抵消。史可法出守扬州,满心希望出兵北伐时,江北四镇将领就为了争夺扬州地盘,起了内讧。后来经过史可法的苦苦调停,高杰也自知寡不敌众,才同意离开扬州,前往开洛防河。高杰引兵北上之后,为睢州镇将叛徒许定国所暗算。剩下黄、刘三镇又为了统治集团内部派系的斗争,被马士英、阮大铖等调去阻塞左良玉兵东下,河淮一带,千里空虚。因此当清兵南下时,只留下史可法一支孤军,困守扬州。扬州一失,南明王朝也就跟着覆亡了。 当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民族危机间不容发的时候,摆在南明王朝面前的主要任务,是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统治阶级与人民之间的矛盾,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共同对付当前最大的敌人。可是由于明代统治阶级在当时已经十分腐朽,代表这个腐朽统治阶级的人物,不论文官、武将,都只知道尽量向人民搜括财富,供自己的荒淫享乐。因此由这些代表人物所组成的南明王朝内部,除了彼此争夺派系的、个人的利益之外,是不可能从国家的共同利益出发,团结内部力量来对付南下的清兵的。 当时在南明统治集团内部比较贤明的人物并不是没有,传奇中所写的史可法就是在这方面有代表性的人物。然而由于当时整个统治集团在走向腐朽、没落,他在这个统治集团内部的地位,也就愈来愈陷于孤立。《桃花扇》传奇演南明王朝建立之后,史可法即因为马士英所忌,出守江北。到他镇守扬州之后,江北四镇将士又因早就与马士英勾结,不听他的指挥。明末清初有些历史作者也看到了史可法才能短绌的一面;然而重要的并不是史可法个人才能的问题,而是当时整个形势使史可法的才能不可能得到发挥的问题。传奇第十八出当四镇将士为争夺扬州,自相水火时,史可法只能写一张告示来调停,效果当然是不大的。第三十五出写史可法死守扬州时,只能以痛哭流涕激励部下,也不能挽回危局。然而作者已经通过一连串的戏剧行动,把史可法当时的处境揭示给读者:他上不得朝廷的信任,下不能指挥诸将,剩下部下的三千残兵,也同样受了这腐朽统治集团的影响,军心动摇;那他除了痛哭流涕,决心以一死报国之外,就很少别的道路可走了。 南明王朝内部派系之间的尖锐矛盾;马士英、阮大铖等亡国士大夫的荒淫无耻,倒行逆施;史可法的困守扬州,孤忠无助;它们从不同方面说明南明王朝没落的必然性。这些历史现象,在《桃花扇》传奇里得了了集中而完整的反映。《桃花扇》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即作者所说的“兴亡之感”,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那么作者是怎样借传奇中男女主角侯方域、李香君的离合之情,写南明一代兴亡之感的呢?《桃花扇》传奇中的女主角李香君是明末南京秦淮名妓。作者在第二出最初介绍这个人物时就给我们一个与一般妓女不同的印象。她色艺非凡,曾得到当时复社领袖人物张天如、夏彝仲等的赞赏;她的师傅苏昆生又是在复社文人声讨阮大铖之后,坚决离开了阮家来教她歌曲的。我们从后来她在戏剧里所表现的一连串行动看,这些最初跟她接触的人物,对她的生活态度是起了正面的影响的。 明末东林、复社文人由于在政治上有比较进步的主张,跟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官僚展开了一连串的斗争,赢得了东南各大都市人民的好感,也受到歌台舞榭里那些丧失了人身自由的女子的欢迎。李香君既受到复社领袖人物的赞扬,她师傅又是坚决反对阮大铖的人物;那当她跟侯方域结合之后,为了侯方域,也为了她自己的前途,把侯方域从阮大铖与杨龙友所做成的圈套里挽救出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却奁〕这场戏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秦淮歌妓与复社文人的关系。这除了男女双方在才华上、容貌上互相倾慕外,还在政治态度上互相影响。这是在《桃花扇》以前的儿女风情戏里所少有的。 李香君在出色地演出了〔却奁〕这一出戏之后,不但成为侯方域的“畏友”,同时还赢得复社文人普遍的尊敬。然而,这对于那要收买她来拉拢侯方域的阮大铖来说,真是“陪了夫人又折兵”,他的老羞成怒,是势有所必至的。就这样,作者通过〔传歌〕、〔眠香〕、〔却奁〕等几场戏,逐步把这出戏中的女主角推向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派系斗争的尖端。 当南明王朝建立之后,由于这个王朝是建立在极端腐朽的统治基础之上的,这王朝的代表人物,从福王由崧以至马士英、阮大铖、田仰等,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荒淫无耻的生活。李香君是一个以色艺著称的歌妓,她的名气愈大,这个腐朽统治集团里的人物,就越要千方百计地把她抢夺过来,作为自己玩弄的对象。然而李香君由于过去在对阮大铖的斗争中,曾经为侯方域及复社文人所器重;为了复社,也为了她自己的前途,她自然要坚守妆楼,等待侯方域的到来,拒绝了南明统治集团里的人对她的追求。就这样,作者把李香君为了本身幸福所进行的斗争,跟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很自然地结合起来。传奇中第十七出总批说:“南朝用人行政之始,用者何人,田仰也;行者何政,教戏也。因田仰而香君逼嫁,因教戏而香君入宫,离合之情又发端于此。”正确地指出了香君的不幸遭遇是与南明腐朽王朝的政治措施密切相关的。 作者所以采用侯方域赠给李香君的诗扇作为全部戏曲的主要线索,用意是深刻的。这诗扇本是侯方域与李香君定情的表记,在当时习俗,它是象征着男女双方的全部爱情的,因此它就可能把有关侯、李双方的爱情关系贯串起来。从另一方面看,侯、李双方的结合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中的一个小插曲,而李香君在这次政治斗争中一开始就表现了十分鲜明的态度,这就埋伏了后来马士英、阮大铖等对她进行迫害的祸根。传奇第二十一出写阮大铖怂恿马士英去强逼香君嫁给田仰时说:“当年旧恨重提起,便折花损柳无悔。那侯朝宗空空梳栊了一番,看今日琵琶抱向阿谁?”这就说明阮大铖等的迫害香君,还含有对复社文人进行报复的意图。那李香君的以诗扇作武器,抗拒了阮大铖等对她的迫害;最后更不惜血溅诗扇,以死守楼;不仅表现了她对爱情的坚贞,同时也即挫折了阮大铖借此对复社文人进行报复的卑鄙企图。这样,通过这把诗扇,又有可能把南明复社文人对魏阉余孽的斗争联系起来。 从〔却奁〕到〔骂筵〕,作者通过一连串的戏剧行动,发展了香君性格中优秀的一面,塑造了各种动人的舞台艺术形象,揭示她在当时政治斗争中的鲜明态度。“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这里正是香君这个受南明统治集团重重压迫的人物,代表了当时广大人民对马、阮等权奸进行有力的鞭挞。 作者写香君坚决拒绝马、阮等权奸对她的迫害,坚守她对侯方域的爱情,还是从她本身生活出发的。传奇第二出〔欢歌〕,当香君刚刚在戏中露面,她的假母李贞丽要她温习新腔时,她皱着眉头说:“有客在座,只是学歌怎的?”这里已细致地透露出她对自己处境的不满。由于她在当时是一个失去了人身自由的歌妓,从她自己所熟习的生活里,她完全可以想像得到,十倍于此的难堪境遇,正在后面等待着她。因此当她跟侯方域结合,并因而受到侯方域以及其他复社文人应有的尊重以后,坚决选择了她自己所认为比较正确的道路,拒绝了阮大铖、田仰等为她布置好的一个新的圈套,是丝毫也不足奇怪的。传奇第二十三出〔寄扇〕有着这样的一段对白――杨龙友说:“你看这桃花扇,少不得个顾曲周郎,难道青春守寡,竟做个入月嫦娥不成?”李香君说:“说那里话,那关盼盼也是烟花,何尝不在燕子楼中关门到老。”苏昆生说:“明日侯郎重到,你也不下楼吗?”李香君说:“那时锦片前程,尽俺受用,何处不许游耍,岂但下楼?”这就说明李香君的苦守妆楼,正是为了她自己所憧憬的一个美满幸福的前景。这样的刻画香君,才是合情合理,有血有肉,而不是作者主观概念的化身。 侯方域比之李香君有他软弱的一面,他最初与香君的关系,不过是一种名士风流,借此消遣春愁的行径;〔却奁〕一场更在阮大铖、杨龙友的巧言利诱之下,在政治上表现了动摇。由于马、阮的当权,四镇的专恣,他在政治上寄予很大希望的史可法也不能有所作为,他在政治上的一切活动并没有收到效果,李香君对他的一切属望也只能归于幻灭。这不仅是侯方域、李香君爱情的悲剧,同时关系着南明一代的兴亡。
Ⅸ 桃花扇第7出(却奁) 翻译
【夜行船】人住在烟花柳巷之中,卖花郎吵醒了侯方域和李香君的好梦。闺门还专未开,门属帘才刚刚卷起,十层纱帐被春拦阻。
【步步娇】侯方域和李香君之情爱像花酿一样甜蜜,只剩美满没有其他了,一起熟睡,珍珠翡翠耀眼,锦罗绸缎飘荡,件件都为新人,在风流榜上能排第一
【沉醉东风】鸳鸯好梦被谁惊醒。甜蜜时刻只能在梦里回味了
【园林好】桃香李香的芬芳在宫沙扇上才能闻到:怕遇着狂风吹荡,要把它紧紧藏在袖子里。
【江儿水】送来了缠头锦,百宝箱,珍珠翡翠为流苏装饰的帐子,银烛笼纱通宵都很亮,金杯劝酒和席唱。好像亲生的一样,陪了嫁妆,又早早的敲门来探望
【五供养】羡慕你侯方域风流名望,文学才名极高,文章写得好。风流美貌。秦淮这么个好地方,暂且寻个佳人陪伴,也要写鸳鸯被,芙蓉妆。这些都是阮大铖给的
【川拨棹】不思想,就把话轻易地讲。要与他解除灾难,也要防着别人说长道短。脱去你这华丽衣裳,穷又有何妨;穿着穷苦人的衣裳,自己也会香
【前腔】她一介女流尚能把名节讲的;偏我这读书做官之人,分不清奸贤。名节和名声不是普通的;轻重也要分的仔细呀
【尾声】金珠到手了却这样容易就没了,香君被我惯成娇痴模样,辜负了我做老娘的辛勤
Ⅹ 桃花扇现象描述
《桃花扇》是一部表现亡国之痛的历史剧。
明代末年,曾经是明朝改革派的"东林党人"侯方域逃难到南京,重新组织"复社",和曾经专权的太监魏忠贤余党,已被罢官的阮大铖斗争。结识李香君,并与其"梳栊"(和妓女结婚非正式叫梳栊)。阮大铖匿名托人赠送丰厚妆奁以拉拢侯方域,被李香君知晓坚决退回。阮大铖怀恨在心。弘光皇帝即位后,起用阮大铖,他趁机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坚决不从……南明灭亡后,李香君入山出家。扬州陷落后侯方域逃回寻找李香君,最后也出家学道。
全剧其中穿插当时历史事件,南明君臣如何花天酒地,四镇带兵打内战,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破投河自尽等。
《桃花扇》中塑造了几个社会下层人物的形象,最突出的是妓女李香君和艺人柳敬亭、苏昆生。照当时的等级贵贱观念,他们属于为衣冠中人所不齿的倡优、贱流,在剧中却是最高尚的人。李香君毅然却奁,使阮大铖卑劣的用心落空,孤身处在昏君、权奸的淫威下,誓不屈节,敢于怒斥权奸害民误国。柳敬亭任侠好义,奋勇投辕下书,使手握重兵又性情暴戾的左良玉折服。在《桃花扇》稍前演忠奸斗争的戏曲中出现过市井细民的正面形象,但多是忠于主人的义仆,如《一捧雪》中的莫诚,或者是支持忠良的义士,如《清忠谱》中的颜佩韦五人,都还是处在配角的位置上。《桃花扇》中的李香君、柳敬亭等,都是关心国事、明辨是非、有着独立人格的人物,使清流文人相形见绌,更不要说处在被批判地位的昏君、奸臣。这自然是有现实的依据,反映着晚明都会中部分妓女的风雅化以至附庸政治的现象,这种现象在诗歌、传记、笔记中反映出来,但剧中形成的贵贱颠倒的对比,不只是表明孔尚任突破了封建的等级贵贱观念,其中也含有他对尊贵者并不尊贵,卑贱者并不卑贱的现实的愤激情绪,以及对此所做出的思索。这是当时许多旨在存史、寄托兴亡之悲的稗史所不具备的。
《桃花扇》创作的成功还表现在人物形象众多,但大都人各一面,性格不一,即便是同一类人也不雷同。这显示出孔尚任对历史的尊重,如实写出人物的基本面貌,如同是武将,江北四镇都恃武逞强,行事、结局却不同:高杰无能,二刘投降,黄得功争位内讧,却死不降北兵;左良玉对崇祯皇帝无限忠心,但骄矜跋扈,缺少谋略,轻率挥兵东下。侯方域风流倜傥,有几分纨绔气,却关心国事。这其中也反映出孔尚任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较其他传奇作家有着更自觉的意识,要将人物写活。如同是权奸,马士英得势后横行霸道,而阮大铖则奸诈狡猾,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在剧中营造出生动的场面和气氛。杨龙友的形象尤有特色。他周旋于两种力量之间,出面为阮大铖疏通复社文人,带人抓走李香君的假母,在马士英、阮大铖要逮捕侯方域时,又向侯方域通风报信;他趋从、奉迎马士英、阮大铖,在李香君骂筵中面临来身之危时,又巧言救护李香君,诚如《桃花扇·媚座》批语所说:"作好作恶者,皆龙友也。"他多才多艺,八面玲珑,表现一副政治掮客的圆滑嘴脸和老于世故的复杂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