纬度的名言
⑴ 埃及地理位置的经纬度是多少
埃及,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东北与巴勒斯坦、以色列相连,西与利比亚为邻,南与苏丹接壤。它地跨亚非两大洲,处于中东的心脏地区,是非洲最近的门户,既是亚洲、非洲和欧洲三大洲的连结点,也是东方和西方的交汇处。埃及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苏伊士运河这条通道,使它成为了“世界的中心和各国的磁石”。埃及,无论是在中东,还是在非洲,都是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大国。
它对中东地区的政治发展和社会变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在非洲也有重大影响。埃及,在阿拉伯世界更是一支极重要的力量,它不仅处在连接阿拉伯东方(马什里克)和阿拉伯西方(马格里布)的中心,而且人口最多,经济较发展,长期以来在反对外来侵略和促进阿拉伯国家的民族解放和政治独立中作出过积极的贡献。埃及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尼罗河从南向北畅通无阻地流经它的大地,成为埃及文明延续和发展的源泉。杰出的埃及地理学家卡迈勒·哈姆丹认为,埃及是用两条腿站起来的国家:尼罗河代表它的内在力量,而处于世界几个大陆交汇点的地理位置则代表了它的外部力量。因此,自古以来埃及就有这样一句名言:“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可以说名副其实。正是这些因素使埃及成为了世界列强激烈争夺之地。
⑵ 有关月亮的名人名言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苏轼
2、浪漫是什么?是送花?雨中漫步?如果两个人彼此倾心相爱,什么事都可以做,静静想对的感觉都会是浪漫的。否则,即使两个人做到月亮上拍拖,也是感觉不到浪漫的。——高寒
3、轮回的不只是人,整个世界都在轮回。我们看不见云了,不表示云消失了,是因为云离开我们的视线;我们看不见月亮,不表示没有月亮,而是它远行到背面去了;同样的,我们的船一开动,两岸的风景就随着移动,世界的一切也就这样了。人的一生就像行船,出发、靠岸,船本性是不变的,但岸身体在变,风景经历就随之不同了。——林清玄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
5、月亮明亮的时候,我们就照不见灯光。小小的荣耀也正是这样给更大的光荣所掩。——莎士比亚
6、我愿意听你骂我,也不愿意让别的女人吻你。你的缺点充满着那么强烈的魅力。我是夜,夜是该有月亮的。——鲁迅
7、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9、那种从早到晚,整天厮守的幸福,我受不了。我可以当一个非常好的丈夫,只是要给我一个像月亮一般的妻子,它将不是每天都在我的天空出现。6、对什么起誓都好,别要对月亮起誓——它其身不正,每隔十天就变换一个样儿。——李碧华
10、你是我心中的太阳,可惜下雨了;你是我心中的月亮,可惜天阴了;你是天上的长娥落到人间,可惜脸先着地了。
11、年轻人搜集材料,预备造一座桥通到月亮上,或者也许在地球上造一座宫殿和庙宇,而最后那中年人决定用这些材料造一间木屋。——卢梭
1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13、每个人就像一轮月亮,不愿意将黑暗的一面让别人看到。——马克吐温
⑶ 极点 经纬度
教你几句至理名言:1.北逆南顺(这句适于判断极点,在南极点上看地球,地球自转版方向是顺时针的,权而北极正好相反)2.经度自西向东增大的是东经,西经相反。3.纬度自南向北增大的是北纬,南纬相反(自北向南增大)。
希望对你有帮助吧
⑷ 古人说:_______(读书名言)所以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好,所以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
冰心奶奶曾经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内句至容理名言。
这首名言选自冰心的《忆读书》片段:
我自1986 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传》,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乏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那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因此,有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⑸ 关于【另类】的名言
另类名人名言
1、孔子路过泰山脚下,有一个妇女在墓前哀伤地哭泣。孔子手扶车沿听她哭诉,并让弟子问她缘由,妇女说:“以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我的丈夫跟着被老虎咬死,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
孔子说:“事情都过去了,又何必伤心?”
妇女说:“不仅如此,这里还有繁重的苛捐杂税”;
孔子道:“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
妇女说:“我怕失去低收入者作为纳税人的荣誉!”
孔子于是对弟子道:“小子识之,苛政虽猛于虎,然纳税人的荣誉牛B于苛政也!”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任正隆则认为,起征点太高剥夺了低收入者作为“纳税人”的荣誉。
2、汉朝的淮南王刘安派人进山访仙,从仙翁手里得到了一张仙方。他把自己关进暗房里,炼起仙丹来。八卦炉里炼出一些圆滚滚的仙丹,他一口气吞下5颗,飘飘悠悠飞上天去了!门外的鸡犬一看,也跟着大吃起来,不一会,空中一阵鸡鸣狗叫,原来它们也飞上天了!有人问道:“刘安,你家的鸡犬怎么也跟着成仙了?”
刘安说:“为了防止拉登发动恐怖袭击、撞击天庭,我特意实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制,在任何紧急情况下,都能及时帮助疏散与救援,这是一个安全上的举措,并不是专门把成仙作为福利”。
——广州地铁线网听政会上,地铁员工家属免费坐地铁引起代表争议,地铁总经理解释,是为了“反恐需要”。
3、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时死了许多人,孟姜女的丈夫万喜良也在其中。听到这个消息,孟姜女只觉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昏倒在地,醒来后,她伤心地痛哭起来,只哭得天愁地惨,日月无光。不知哭了多久,忽听得天摇地动般地一声巨响,长城崩塌了几十里,露出了数不清的尸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尸骨上,她心里暗暗祷告:如果是丈夫的尸骨,血就会渗进骨头,如果不是,血就会流向四方。终于,孟姜女用这种方法找到了万喜良的尸骨。她抱着这堆白骨,哭着说道:“老万,你的死跟你丫本人素质不高有关啊!”
——七煤公司一领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11·27”矿难的主要原因归咎于井下矿工对规章制度执行不力,劳动者的素质离我们的要求还差很远。
4、三国演义里,诸葛亮造木牛流马,用来运送粮草,以此大败曹军。但后来木牛流马却失传了,即便是诸葛亮的得意弟子姜维也不会造。诸葛军师临终前众将问他:“军师,木牛流马这般好用,为何您再也不造了?”
孔明长叹一声曰:“某交通学大学士、大教授的研究结果表明,木牛流马的污染比汽车飞机大,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你们还是等着坐汽车吧!”
——“中国城市环境污染不是由汽车造成的,而是由自行车造成的”。国内一家搞环境研究的权威机构经过一番调查与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科学”结论。
5、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怎么?嫌贵?舍不得银子?” 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
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血馒头是药,不能当馒头卖!价格不贵,不同意降价!”
——“药品怎么能当馒头卖?”在“看病难,药价贵”呼声高涨时,东盛制药集团总裁陶朝辉却反其道而行之,抛出“馒头论”,坚持“药价不贵,不同意降价”。
6、宋代穷儒陈世美,进京考中状元,被招为驸马。其发妻秦香莲带二子上京寻亲,陈世美翻脸不认人;秦香莲悲痛欲绝,发誓要讨还情债。陈世美勃然大怒,上表朝廷奏曰:臣以为,开封自古就是神圣之地,岂容外地人随便进入?应该建立人口准入制度!同时,对那些恶意讨情之人,应坚决打击!”
——北京市的“两会”上,政协委员张惟英教授提出“建立人口准入制度”的建议:目前北京市的居住人口已超过各种资源的人口承载极限,严重制约了北京的发展,建议摸清北京市实际需要的人才类别,用准入制度进行合理的引入,规范人口流动。
7、武松醉打蒋门神、替施恩夺了快活林之后,中了张都监、张团练的计,几乎命丧飞云浦。武松杀了张都监的几名爪牙,寻思了半晌,怨恨冲天:“不杀得张都监,如何出得这口恨气!”便去死尸身边解下腰刀,选好的取把将来跨了,拣条好朴刀提着,直奔孟州城张都监的后花园。
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正在鸳鸯楼吃酒,冷不防武松闯了进来,噗噗几刀砍死蒋门神、张团练。武松踏着张都监的脑袋喝道:“你们这帮贼子,为何黑道白道勾结、串通一气害我?”
张都监颤颤巍巍地答道:“说句实话,官匪勾结的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待遇过低了!”
——成都火车站派出所副所长付小华接受采访时表示:“出现‘警匪勾结’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是警察待遇过低”。
8、有一日,窦娥碰到苏三、杨乃武、小白菜等人,就问他们:“你们都平反昭雪了吗?”众人说:“都昭雪了”;窦娥又问:“那少奇兄弟、德怀兄弟、志新妹妹呢?”众人说:“也都平反了”。窦娥便道:“我说什么来着,咱们的司法就是公正!那么多案件从错的纠成正的,这难道不是司法公正的体现吗?”
——被无辜关押11年的佘祥林被宣告无罪了,但这一悲剧投石入湖的震荡,远远没有平息。当事人申请国家赔偿、责任人被追究法律责任,尚都在公众的持续关注中。种种怨怒未消之下,另一方面却居然频频出现奇怪的言论:4月1日湖北高院向该省法院系统发出通知,要求认真总结避免佘祥林被冤杀的经验;最高法副院长万鄂湘日前在就此案答媒体问时又说:“是否司法不公应该从最后纠正的结果看。这个案件从错的又纠成正的,难道不是司法公正的体现吗?”
9、一天,周扒皮去找刘文彩,“刘大哥,我们村那些穷棒子们发牢骚,说他们活得太苦、活得没意思”;
刘文彩说:“他们是我国巨大的财富,没有他们的辛苦哪有咱们少数人的享乐,他们的存在和维持现在的状态是很有必要的。”
周扒皮说:“有的长工说他想读书!”
刘文彩道:“咱们的教育改革已经成功了,他还嚷嚷个屁!”
周扒皮说:“他们说收租院放高利贷是暴利”;
刘文彩道:“放高利贷就该暴利,谁让他们不幸生在X国了?我们就是要把暴利进行到底!”
周扒皮说:“他们还说现在收入差距过大,存在两极分化”;
刘文彩道:“纯属放屁!大家都在同一个经纬度上,又不是一个在南极、一个在北极,哪来的两极分化?!”
——经济学家厉以宁如是说“8亿多农民和下岗工人是中国巨大的财富,没有他们的辛苦哪有少数人的享乐,他们的存在和维持现在的状态是很有必要的。”
10、董存瑞牺牲后到了天堂,上帝问他:“你是怎么死的?”董存瑞说:“为了炸敌人的碉堡,被炸药包炸死的”;
上帝听后勃然大怒,说道:“胡说!你胆敢骗我?”
董存瑞说:“我没骗您啊!”
上帝说:“你以为我不懂科学吗?谁不知道,爆炸只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你不是被水淹死的、就是被二氧化碳薰死的,怎么可能是被炸死的呢?!”
——吉林石化的人所说:爆炸产生水和二氧化碳,不会污染水源。
⑹ 瑞典文学家特朗斯特罗默一句名言,黑暗怎样焊住灵魂的银河有什么意思
果戈理
外套破旧得像狼群。
面孔像大理石片。
坐在书信的树林里,那树林
因轻蔑和错误沙沙响,
心飘动像一张纸穿过冷漠的
走廊。
此刻,落日像狐狸潜入这国度
转瞬间点燃青草。
空中充满犄角和蹄子,下面
那马车像影子滑过我父亲
亮着灯的院子。
彼得堡和毁灭在同一纬度
(你看见倾斜的塔中的美人了吗)
在冰封的居民区像海蜇漂浮
那披斗篷的穷汉。
这里,那守斋人曾被欢笑的牲口包围,
而它们早就去往树线以上的远方。
人类摇晃的桌子。
看外边,黑暗怎样焊住灵魂的银河。
快乘上你的火焰马车离开这国度!
(北岛译)
最后一段把全诗推向高潮:这里,那守斋人曾被欢笑的牲口包围,/而它们早就去往树线以上的远方。果戈理临终前守斋,成为注脚。欢笑的牲口作为童年的伙伴,已经永远消失。树线其实是生命之线,而树线以上的远方暗指死亡。人类摇晃的桌子,是典型的托马斯式的警句风格——稳准狠,既突然又合理,像炼丹术一般。我们人类的桌子,难道不是在摇晃吗看外边,黑暗怎样焊住灵魂的银河,依我看,是这首诗中最妙的一句。如果只是灵魂的银河并没有什么,但黑暗和焊住一下激活了它。那种窒息感(即人类的精神困境),却用如此辉煌的意象照亮,想想看,这个意象太大了,要用什么样的尺子才能衡量它快乘上你的火焰马车离开这国度!如果马车第一次出现指的是离开家乡的话,那这次则代表了死亡与超越。
用一首短诗来概括一个作家的一生,谈何容易但托马斯成功地做到这一点。他从阅读开始进入果戈理的生活,从童年到彼得堡直到死亡;不仅涉足作家的一生,也涉及其内在的危机,并由此展示了人类普遍的困境。
---------- 特朗斯特罗默:黑暗怎样焊住灵魂的银河 (北岛)
⑺ 请问一些关于视觉艺术的名人名言 尤其是针对图像 图形的 谢谢您!
形式的超越与文化观念的衍生——浅析刘永刚的绘画艺术
何桂彦
引言
从刘永刚长期的创作历程来看,他的艺术风格大致呈现出这样的发展轨迹:从写实主义出发,经由表现主义,最后走向抽象主义。概括说来,早期的创作以学院写实语言为主,同时重点吸纳了西方现代绘画的表现语汇,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20世纪90年代,刘永刚完全摒弃了学院化的创作成规,在德国表现主义的传统中另辟蹊径,力图在“抽象——表现”之间找到一条新的发展路径。2006年以来,刘永刚的绘画出现了新的变化。这种因风格变化而产生的距离感得益于艺术家创作观念的改变。一方面,他毅然远离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参照系,尤其是力图超越西方既有的形式表达系统,并与之拉开距离;另一方面,他强调作品内在的文化观念与深层次的文化诉求,希望将这批源于文字的作品融入中国本土的艺术史发展脉络中。综观刘永刚的绘画历程,他的绘画艺术保持着清晰的发展脉络。为了深入地解读他的绘画,我们需要对刘永刚的创作历程做一个简要的回顾与梳理。
一
1964年,刘永刚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的左旗根河。后来,额尔古纳与根河发展成为两个独立的城市。额尔古纳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北端,大兴安岭的西北麓,属于纬度较高的城市之一。由于额尔古纳当时的艺术教育较为滞后,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加之地理位置偏僻,信息闭塞,刘永刚早年的求艺生涯走得异常的艰辛。不过,求学路上遭受的痛苦与挫折并没有削减他对艺术的热情,相反塑造了他坚毅、果敢的性格。1982年,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刘永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央美院。对于他而言,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即意味着他的艺术生涯有了一个全新的起点。
刘永刚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的第一画室。1959年,中央美院建立了画室制度,开始的时候共有三个画室,第一画室由吴作人、艾中信主持,第二、三画室分别由罗工柳、董希文负责。1985年又创建了由林岗、葛鹏仁主持的第四画室。当时,刘永刚就读的第一画室由靳尚谊负责。与其他几个画室的教学目标有所不同,第一画室强调研究和学习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古典写实传统,注重造型基础,追求细致和深入的刻画;同时,在强化学院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地探索油画民族化的发展道路。在大学一、二年级阶段,刘永刚接受了系统、规范的学院化训练。此时,他的任务主要是解决造型和色调方面的问题。直到大学三年级,刘永刚的创作观念才发生了真正的改变,有了一种寻找个人风格的紧迫感。当时韦启美负责三、四年级的创作课教学,刘永刚深受启发。他曾谈到韦先生对他产生的影响:
我觉得他的东西很“阳光”,他带给我最关键的思考就是:有时候直接去涉入当下社会发生的问题,不一定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反而像韦先生这样用一种很阳光的颜色、极单纯的造型等形式感很强的手法表现出来,更能触及我们的内心。我觉得在那一辈老艺术家当中,韦先生的艺术面貌还是很鲜明强烈的,这一点挺难得的。
对于刘永刚来说,认识到艺术形式和本体语言在创作中的重要性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这为他后来自觉地将西方现代派的语言融入到自己的绘画中做好了前期的理论准备。不过,真正让他思考个人风格与语言转换问题的动因还源于他自己的学习心得。此时,他已对学院的教学模式感到厌倦了,他认为这种学院教学模式缺乏活力,太多的成规抑制了个人情感的自由表达。他曾谈到:
有时候不喜欢进自己的工作室,觉得大家都在那儿磨磨唧唧的,这可能根本上还是与我的性格有关,更喜欢痛快一些的,不断向前发展的东西。
刘永刚希望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表现性的因素,这既是源于内心的渴望,也是那个时代文化内驱力推动的使然。毕竟,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关于“形式美”的讨论,以及1982年美术界围绕“自我表现”所展开的争论,均能为刘永刚这一阶段的创作提供一个艺术史上的参照系。一方面,对艺术“形式美”的倡导敦促着艺术回归本体,从而为艺术摆脱政治、文学和宗教的束缚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另一方面,对“自我表现”的推崇解放了艺术家的创造力,使得个性化的风格营建成为了可能。实际上,上述两种艺术思潮都是对此前“文革”美术范式的矫正,而艺术解放的本质也就是实现人在思想和文化观念上的解放。但是,对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艺术家而言,当时并没有一种现存的艺术样式是直接诉诸于表现的,因此,他们需要向西方现代绘画学习,借助于西方现代语言的转换来完成中国现代艺术的转型。
正是在这一语境下,刘永刚在语言、风格上进行了积极的尝试,画了一批明显具有现代风格的作品。诚如他所言:
当时有很多别人的影子,我发现德国从后印象之后有一批画家走向表现主义,开始摆脱自然所看到的物象,他们的画面都是发自内心的,用色的时候能够把自己的感觉表达出来,画心中的一种色彩,哪怕是绿的也可以变成红色,很大胆。
尽管刘永刚倾心于走“主观——表现”的艺术道路,但是,那时他还是一个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在强大的学院传统面前,他不得不做出妥协。刘永刚有两件风格迥异的毕业创作,一件是《飞天》,一件是《鄂拉山的六月》。《飞天》是艺术家对佛教壁画题材中飞天形象的再造,不过,艺术家借助“飞天”的目的,仍然是想传递一种人文情怀,即强调身体与心灵的双重解放。与《飞天》的写实语言与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截然不同,《鄂拉山的六月》则是一件纯粹的表现主义作品。在这件作品中,主观化的色彩和洗练的造型,以及黑白灰的大面积分割,使画面产生了强大的视觉张力。我们的问题是,在风格上这两件作品为什么会形成如此大的反差?刘永刚曾这样解释: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觉得自己是一工作室的,毕业创作也应该是写实的、古典的那种,这也是老师和学校要求的,所以就有了《飞天》。但我同时更想告诉大家我真正的想法是《鄂拉山的六月》这样的。
⑻ 宇宙中有高维空间吗
目前以有相关理论,在数学上支持高维空间的说法;但是在实际当中,还无法验证高维空间的存在。
我们一般说的空间是指三维空间,包含了上下、左右和前后三个维度;至于更高的维度,人类是无法感知到的,甚至有没有高纬度存在,目前都无法下定论。
在经典力学、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力学体系中,都没有对空间的维度做限制;也就是说,把这些理论应用在更高的维度中时,理论也是成立的。
而在上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个非常前沿的理论——超弦理论,就认为我们宇宙由“十维的空间+一维的时间”组成,但是空间的七个维度被蜷曲在普朗克尺度,只有三个维度的空间在宇宙大爆炸时展开了。
关于超弦理论“十一维时空”的说法,是超弦理论的直接推论,超弦理论要求我们宇宙具有十一个维度,否则超弦理论将无法自洽,这是超弦理论与传统理论最大的不同之处。
以目前的技术条件,还无法对超弦理论进行验证;但是关于高维空间的猜想,还是有一些物理现象对此有暗示,比如:
(1)现代天文学认为,我们宇宙是有限无边的,假如这个模型成立,或许就暗示着我们宇宙还存在更高的维度;因为更高维度对我们的三维空间的投影,得到的三维空间就是有限无边的;
(2)科学家已经证实,量子力学是非定域性的,或许量子力学的这一性质,暗示着我们宇宙存在更高的维度,量子力学的定域性或许能在高纬度下得到全新的解释;
(3)数学中已经证明的卡拉比猜想,由我国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完成证明;从而证实了六个维度的卡拉比-丘成桐空间在数学上是存在的,或许也暗示着我们宇宙存在这样高度蜷曲的空间。
当然,以上三点针对高维空间的存在性,只是给出了一些暗示,并没有真正证明其存在性。
⑼ 想要一些历史小故事.名言
1.霍去病倒看北斗
古人早就发现,越往北走,北极星就升得越高,当然北斗星也会同样升得越高。他们想,如果再往北走,北斗星会不会高过头顶,向南偏去?这是完全可能的,也真有人看到过这种景象,下面我给朋友们讲一个“霍去病倒看北斗”的故事。
霍去病是西汉年间的一位大将,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人,是另一位史称“不败将军”卫青的外甥。那时,北方的匈奴经常对汉朝边境进行掠夺。霍去病18岁时,被派遣领兵北征匈奴,他率领800名骑兵冲入敌阵,一气斩杀匈奴兵两千多人,生擒匈奴单于的叔父,威名勇冠全军,被汉武帝封为两千五百户冠军侯。
几次胜仗后,匈奴的军事力量大大削弱,不得不退到遥远的大沙漠以北地区。公元前120年的秋天,一万多匈奴骑兵又向南进犯,深入到右北平地区(今河北北部一带)烧杀抢掠,汉朝边民上千人死于匈奴铁骑之下。于是汉武帝决定远征漠北,彻底消灭匈奴军队。
这年,汉武帝调集10万骑兵以及步兵辎重队几十万人,由卫青和霍去病率领,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霍去病率军从代郡(今山西代县),出发,在大沙漠地带纵横驰骋,行军两千多里,终于捕捉到敌军主力。于是霍去病指挥汉军发动猛攻,一场激战开始,长枪象稻草一样折断,莽莽草原,弃尸累累,山河变色,日月无光。几天血战之后,汉军终于胜利。这场战役,歼敌七万名,匈奴左贤王部几乎全军覆灭。霍去病率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狼居胥山(今蒙古国境内德尔山或杭爱山)。为庆祝这次战役的胜利,霍去病率众在狼居胥山顶积土增山,举行祭天封礼。
晚上他在营外散步,抬头仰望北斗时,吃惊地发现,北斗七星已经越过天顶,偏向南方了。他第一次看到倒置的北斗七星图案,第一眼几乎都没认出来,他赶忙招呼将士们一同观看,大家都对这奇特的景象啧啧称奇,觉得天圆如盖,地方似棋,宇宙奥妙,不可尽言。随后,霍去病又在附近的姑衍山举行祭地禅礼,并登临北海(今贝加尔湖),刻了一块记功碑,埋在那里,然后凯旋还朝。这就是“霍去病倒看北斗”的故事。可惜霍去病回朝后不久就因病去世,年仅24岁。这位军事天才不讲享受,一生为戍边事业奋斗,他有两句名言流传至今:“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贝加尔湖的纬度大约是北纬55_,北斗星上中天时就已转向南天了。这对于生长在中原地区的人们来说,确实算个稀奇事。唐代的刘商在《胡笳十八拍》诗中写道:“怪得春风不来久,胡中风土无花柳,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也是在感叹这种景象。
2.颜超贿赂北斗神
因为北斗七星所在的要害位置和醒目的形状,它在中国古代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一天比一天高起来。后来北斗成了管人生死的星座。东晋干宝撰写的神异小说《搜神记》有这样一段故事:
有一个叫颜超的人,请平原人管辂相面,管辂说:“你面相不好,有夭折之相。”颜超一听十分着急,便问有没有补救的办法。管辂闭目掐算了一会儿,说:“十天之后,你带上一大包煮好的鹿肉和一大壶清酒,去某某山中,那儿有一片割过的麦地,地南边有一棵大桑树,树下有两个下围棋的仙人,你什么也不用说,用酒肉服侍好他们就行了。”
颜超到这天带好酒肉赶到山中麦地那棵大桑树下,果然有两个仙人在那儿下围棋,颜超悄悄近前,将酒肉摆在棋盘两边,自己则站在一侧观棋。这两个仙人沉溺下棋,不知不觉摸过酒肉就吃,不到半个时辰,就把颜超的酒肉吃光了。这时棋还没有下完,坐北边的仙人抬头一看,说:“你不是颜超吗?这酒肉是你的吗?”颜超恭敬地回答:“是。”仙人说:“你的寿数已尽,还来这儿干什么?”这时坐在南面的仙人发话了:“老哥,你刚吃喝了人家的东西,怎么可以这样无情呢,给人家增加几岁吧!”北边的说:“生死簿子都定好了,怎么增加?”
南边的说:“你不好意思,我替你来。”说着,他向北面的仙人要来一个大帐簿,翻开一页,上面写着:颜超,一十九岁。南面的仙人在“一”字上加了两笔,成了“九十九岁”。
结果,颜超后来真活到了九十九岁。原来这两个仙人,在北面坐的就是北斗,南面的是南斗(二十八宿之一)。因为“南斗注生,北斗注死”,人的一生,都要从南斗手里过到北
斗,所以北斗的簿子决定着人的寿限。看来神仙也是好通融的,这真是“神仙自有神仙着,世事如棋下不完”。
北斗为什么能注定人间的命运生死呢?这种说法也是有根源的,中国古代人与人来往很少、交通不发达、障碍危难极多,北斗成了人们平时出门判断方向的重要依据,于是人们把它当成指路救生的“灯塔”,作为神来崇拜。
3.王莽与威斗
因为北斗绕“天帝星”所在的北极日夜不息,所以从很早开始,北斗成了天帝的车子。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说:“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方”。意思是:北斗星是天帝坐着的马车,天帝以中央为枢纽,坐在马车上一刻不停地巡行四方。汉代的首都是长安,长安还有个别名叫“斗城”也是从这种观念来的。
东汉时一世纪中叶,山东嘉祥县的武开明墓石祠,刻有“斗为帝车图”,图中的北斗七星,由前四星组成车舆,有一帝王形象的人端坐在斗勺之中,后三星组成车辕。这辆车没有车轮,它是腾云驾雾而行的。
北斗七星有这么高的地位,所以历代帝王都对它极其崇拜,但是事情如果一过头,就会变得十分荒唐。下面我讲一个王莽与北斗的故事。
西汉末年,朝廷出了一个叫王莽的权臣,他既不是武将,也不是政治家,只能算是个儒者,他废掉了汉朝皇帝,自立为君,建立了名字叫“新”的王朝,一个儒者靠多年苦心的经营建立了自己的王朝,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王莽本是皇帝的外戚,在政治舞台施展了一阵之后,曾官至相位,后又退了下来。本来他有可能平静地度过自己的后半生的,不料过了不久,皇帝刘欣去世,皇族无后,连个主持丧事的男人也找不到。于是,太皇太后、王莽的姑母王政君就把王莽宣进朝来,让他主持丧事,并任命他为大司马兼任尚书。这样,王莽掌握了全国最高军权、最高行政权于一身,顿时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
虽然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王莽却一直表现得非常谦卑,仁、义、礼、智、信,无一不做得让人心服口服,整日树立一个鞠躬尽瘁、为国事操劳的赤胆忠臣的形象。比如,当王莽把自己十四岁的女儿许配给皇帝刘衎作皇后时,朝廷赏赐给王莽二县二乡的土地和一万万钱的聘礼,但王莽拒绝接受,把钱全都捐出用以救济灾民了。这一举动让全国上下感恩戴德,全国人民都颂赞他是亘古未有的圣贤。
等他权倾朝野,连皇帝都对他言听计从时,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是无冕之王,就不再谦恭。瞧:一连几个皇帝都是庸才,大臣又多贪鄙自私,国困民穷、怨声四起,可见大汉气数将尽,自己应该当仁不让了!于是公元8年,王莽废掉了身边的小孩皇帝孺子婴,自己登上宝座,改国号为“新”,建年号为“始建国”。
如果王莽能把国家治理的很好,无论当时人还是后人,也会心悦诚服地承认这个王朝,不料靠两面派手法起家的王莽,在政治上只能算是个三流角色,绝无汉开国皇帝刘邦的雄才大略和翻云手腕。他特别向往先儒书上写的古代理想社会,于是就对全社会大动手术,搞托古改制,从货币、官制、法令、赋役到行政区划,想改什么就改什么。光赋税一项,就让善良的农民耕种所得,还不够缴税的,家家衣食无着,尚未饿死的,只好造反。
王莽认为,既然北斗是帝王之车,那么模仿北斗的形状造一个神符放在身边,它一定能保佑自己。在他登基的第九年头上,看到反贼太多,自己的位子不稳,他决定铸造一只“威斗”。这年八月,铸造工作在京城南郊开工,他亲自到场监督。威斗是用铜掺入五色石铸的,形状像北斗,长二尺五寸,他坚信,此物一定内能保佑自己稳在王座,外可帮助自己杀退叛军。所以,他睡觉时把威斗放在龙床边,上朝时搁在御座旁,出行时则让人扛着走在皇辇前面。
但农民造反愈演愈烈,终于爆发为全国性的大起义。公元23年,起义军的一支——绿林军包围了长安城,随后攻入城中,与官军激战。第二天,各衙门官员都跑个精光。眼见绿林军已逼近皇宫大门,王莽便率众人来到未央宫前殿,手执威斗席地而坐,一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样子,“天文郎”紧随在他身旁,不断操作星占仪器,模拟白天里北斗星的方位,以便让王莽调整坐位和威斗的方向,以与天上的北斗一致。——由此项动作,可见王莽作统治者根本不入流,他铸造威斗骗骗别人也就罢了,他却连自己也骗。一边骗自己,他一边还念念有词:“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王莽不愧是个大儒,这时候还文绉绉地套用孔子的话。孔子原话是:“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孔子游学时,宋国的司马桓魋要杀他,随行的学生提议快逃,孔子气定神闲地说了这句话,意思是:我的德能是上帝赐给我的,桓魋能把我怎么样呢?
第三天清早,亲兵扶着王莽上车,跑到渐台——负责时间历法的天文台,天上的星座也有一个叫渐台的,是织女星梭子的一部分——渐台在一个大水池中,王莽想:凭水阻挡,兴许能多挺一会。这时他还怀抱着威斗不放。绿林军将渐台重重包围,先射箭,箭射完了,便短兵相接,王莽的亲兵死伤殆尽,傍晚,绿林军终于攻到台上,王莽被杀,“新莽”政权15年就垮了台。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何知?”的确,如果王莽在谋取大汉政权前就死去,一定会给历史留下一个辅佐幼主的诸葛亮式的人物形象,也许还有“王莽祠”供我们瞻仰呢,现在,我们只好随着历史一起去贬斥他了。
4.一行作法赦天下
关于北斗还有一个故事,这是从唐代天文家一行那儿引出的。
一行本名张遂,出家的法号为一行,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大天文家。据《明皇杂录》记载,一行幼时家里很穷,他的邻居王姥姥心肠很好,经常接济他。后来一行受到皇帝李隆基的礼遇,在朝中很有地位。有一次王姥姥的儿子因杀人被判罪,将要处决。王姥姥只好来向一行求救。
一行很为难,说:“姥姥要是缺钱,尽可从我这儿拿,但你儿子犯了国家的王法,我可没法徇私情。”王姥姥听了这话,恼火极了,说:“我认识你这个部级和尚有什么用呢?那么多年都白帮你了!”说完头也不回就气乎乎地走了。
看对自己过去的恩人无法相帮,一行感到十分愧疚,可他又确实不敢徇私枉法,于是决定动用“法术”,从根本上来一个大的“枉法”。他在浑天寺让人腾出一间屋子,搬进一只大瓮,又悄悄找来两个做工的人,对他们说:“从明天下午开始,你们在后院作坊的废园子里埋伏好,看到有动物进来,就上去把它们捉住,一共七个,一个都不能少。跑掉一个,当心挨一顿鞭子。”
那两人就在废园子里埋伏,到太阳落山时,果然不知哪儿来了一群猪窜进园子,两人七手八脚把这些猪全捉住放入瓮中,正好七头。一行用木板将瓮盖好,以神泥封口,并用朱笔在上写了一些谁也不认识的怪字。
第二天,皇帝李隆基急招一行上殿。一行一到,皇帝就问:“太史官来奏,昨夜天空中不见了北斗七星,这是什么征兆?”一行说:“过去后魏的时候,曾经发生火星不见的事。这次发生帝车不见的事,可是古来没有的。一般来说,代表草民的星不在其位的话,可能会有水旱霜冻的灾害;现在居然连帝车都不见了,恐怕于国家、于陛下您都非常不利。”
听了这番鬼话,李隆基吓得六神无主,忙问:“大师您有什么办法解救吗?”
一行悠悠道出:“我相信,只要陛下做一件盛德的大事,终究是能够感动星辰的。”
李隆基问:“怎样盛德的事才够感动星辰呢?”
一行说:“我们佛门是主张宽恕一切人的,要想作足盛德,莫如大赦天下。”
李隆基一拍大腿:“好!”于是宣布大赦天下。各种要砍头剁脚充军流边的罪犯全都无罪释放,王姥姥的儿子也得救了。
第二天傍晚,太史官奏说北斗星中的第一颗星出现了,以后一天出一颗,到第七天全部出齐。其实这也是一行一个个放出来的。
按这个故事来看,北斗星还是猪神,这也已经在辽宁红山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都找到了一些证据。
从这个故事还可看到,古代的那些天文精英是多么厉害,把皇帝都敢玩弄于股掌之上。
5.魁星的故事
瞧,在古人眼中,北斗是帝王的宝车,是人们的司命大神,又是猪神,可是还没完呢!朋友们一定听说过“魁星”这个字眼,对!魁星就是北斗七星的前四颗星,它们是主宰世间功名禄位之神,正因为如此,古代文人拜魁星拜得最凶。
中国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楼”或“魁星阁”,其正殿塑着魁星造像。没见过魁星像的人也许会想,既然魁星是主管功名科举的,一定是一位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吧?其实恰恰相反,魁星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整个仿佛是鬼的造型。这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笔,称朱笔,左手持一只墨斗,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海中的一条大鳌鱼(一种大龟)的头部,意为“独占鳌头”,左脚扬起后踢,脚上是北斗七星。
魁星的故事是这样的:古代有一个秀才,名字已不可考,姑且就直接叫他魁星吧。此人聪慧过人,才高八斗,过目成诵,出口成章,可就是长相奇丑无比,所以屡屡面试时落第。他长得怎样呢?据说本来就丑陋,又长了满脸麻子,一只还脚瘸了,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但是他文章写得太好了,终于被乡试、会试步步录取,一次次高中榜首。到了殿试时,皇帝亲自面试他的文才,一看他的容貌和画着圈上殿的走路姿势,心中不悦,皇帝问:“你那脸是怎么搞的?”他回答:“回圣上,这是‘麻面映天象,捧摘星斗’。”皇帝觉得这人怪有趣的,又问:“那么你的瘸腿呢?”他又回答:“回圣上,这是‘一脚跳龙门,独占鳌头’。”皇帝很高兴他的机敏,又问:“那朕问你一个问题,你要如实回答:你说,如今天下谁的文章写得最好?”他想了想说:“天下文章属吾县,吾县文章属吾乡,吾乡文章属舍弟,舍弟请我改文章。”皇帝大喜,阅读完他的文章后,更是拍案叫绝:“不愧天下第一!”于是钦点他为状元。
这个丑文人的才学、智慧和发奋,使他后来升天成为魁星——北斗七星的前四颗,主管功名禄位。“魁”字拆开来,一半是“鬼”,应魁星的面目丑陋,一半是“斗”,应魁星才高八斗、也应北斗星座。据说魁星手中的朱笔批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文人中传“任你文章高八斗,就怕朱笔不点头”就来源于此。
据说从此开始,皇宫正殿台阶正中的石板上雕有龙和鳌鱼图案,一只魁斗放在旁边,殿
试完毕发榜时,应试者都聚到皇宫门前,进士们站在台阶下迎榜,状元则一手持魁斗,一脚站在鳌头上亮相,表示“一举夺魁”、“独占鳌头”。
现在各地的魁星楼的香火依然十分旺盛,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家长个个望子成龙,学子无不企盼金榜题名,于是都来拜魁星,每个魁星楼都有当地历年高考文、理状元榜。不过就我所知,古今成就大学问者,没有一个是拜魁星而成的。
七夕乞巧节的故事
和七月初七相连,还有个七夕乞巧节的故事。由于牛郎织女故事的深入人心,织女就被当成天神中巧妇的代表,妇女们希望通过祭拜织女星,使自己手巧。若选一个节日,最合适的日子当然是七月初七了,所以在牛郎织女故事形成后不久,七月初七就成了“乞巧节”,到唐代已经流传到各地,盛极一时。
最早的乞巧方法是在七月初七这天晚上,姑娘媳妇们都把瓜果摆在院子里,第二天早起,如果发现有蜘蛛在上面结了网,说明乞巧成功。据《开元遗事》记载,前一章提到的皇帝李隆基,在七夕晚上就与儿媳妇杨玉环在华清宫共进晚餐,然后把瓜果列于庭院,望着头顶上的牛郎织女,先感叹牛郎织女不自由,一年才聚会一次,而得意自己的潇洒,可以天天与心爱的人在一起;后指星发誓,愿来世再作夫妻。接着就乞巧,让人拿来蜘蛛,放在小盒里,搁在瓜果边,等天亮再来看,网织得越密,说明乞来的巧越多。李隆基发誓来世再作夫妻,是不是他已有了什么预感?李商隐有诗句:“此时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正表现了李隆基在这个七夕和后来在马嵬驿两种境况的对比。
乞巧的花样还有很多呢!有地方的人们认为织女是七仙女中最小的一个,故称之为“七姐神”。七夕晚上年轻女子们穿上最漂亮的衣裳,聚在一起对着织女星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这叫“拜七姐神”。她们还要用稻草扎一个草人,穿上花衣,取名“巧姑”,用瓜果供上,每个姑娘媳妇都从家里端来一碗清水,把豆苗、青葱剪碎放入水中,据说通过这样看月亮在水中的投影,就知道主人的巧拙。
有的地方则用脸盆接七夕夜的露水,说这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当然最多的还是比赛穿针,女人们在初七朦胧的月光下,都用彩线摸着穿针,穿得过的,就是得巧了,特别受大家尊重。不过有个文人说得好:“织女盼与牛郎相会盼一年了,好不容易在七夕见面,短短的几个时辰正忙,那有闲功夫到人间送巧。”
蜀人浮槎探银河
前面斗牛宝剑的故事里我们提到了张华和他的《博物志》。这本书就讲到一则蜀人上天访问牛郎的故事。
古人认为,天上的银河,一头通着黄河,一头通着大海。住在海边的一些人经常注意到:年年八月,有一些大筏子(浮槎)在远海驶过,而且还特别守时。蜀地有一个人想,这些大筏子到底是上哪儿的,我何不也探险一回?于是这人也做了一个大筏子,在筏子上盖了个小屋以供遮风避雨,带上足够的粮食,就乘着这个筏子浮海而去。
走了十多天,他知道自己还在海上,因为可以看见日月星辰的出没,能分辩白天黑夜,后来周围就变得一片浑浑茫茫,看不出昼夜来了。又漂浮了十多天,忽然发现了新大陆:前边是一处地面,遥望有一座城池,房屋整齐壮观。
他想:这是人间还是仙境?我何不走近看个明白。走近后他发现,他航行的河流恰在城市中穿过,岸右是一座豪华宫殿,从窗口望去,许多女人在用织布机织布;再瞧岸左,有一名男子,手牵一头牛,正在河边给牛饮水。乘筏人上前正要搭话,牵牛人先惊讶地询问这个远方来客了:“你为什么上这儿来?”乘筏人简略地解释了自己寻险探奇的志向和经历,问:“这是什么地方呀?”牵牛人避而不答,只说:“你回去后,问问你们蜀地的严君平,就知道了。”
乘筏人觉得这个地方有点诡秘和蹊跷,便不敢上岸,也不再逗留。乘筏子踏上归程,正好在次年八月,回到出发的海边。为解开这个谜,他回到蜀地,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严君平,把这件事的经过说给他。严君平说:“我这儿有记录:某年某月某日,有客星犯牵牛。”乘筏子一对日子,发现正是他和牵牛人说话的那一天。原来他到达的是天河,见到的是天庭、牛郎和织女,他自己那一刻也变成了“客星”。
现代有人把这个故事解释成古代外星旅行的记录:筏子(浮槎)即UFO,古宇航员从地球出发后,十多天间仍在太阳系中,所以可辨昼夜,飞出太阳系后就不分昼夜,浑茫一片了。它飞到牵牛星后,被地面上的学者严君平观测到,所以说“有客星犯牵牛”。这有点现代神话的味道了。
张骞与支机石
在这个故事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张骞乘筏子到银河的故事。
张骞是汉代的探险家,曾多次出使西域。据说他奉使去往西域的大夏时,也做了一个大筏子,沿黄河上溯,希望找到黄河的源头,走了几个月,不但没找到黄河源,反而发现黄河
越来越宽,越来越清澈,后来也到达了一处城郭,楼台错落,街道规整,河水从城中流过。
他好奇地划了进去,见河岸有一男子牵一头牛,牛正把头探入河中饮水;对岸有一位妇女在洗衣服。张骞把筏子划近那妇女,问:“大嫂,请问这是什么地方?”这回这个妇女没有卖关子,爽快地答道:“这是天河呀!你是从人间来的吗?”张骞回答:“是呀,走了好几个月,真不容易。”他见那妇女身边有一块石头,那形状和颜色都是人间没有见过的,就问:“这是什么石头?”那妇女说:“这叫支机石,你喜欢,就送你好了。”张骞接过石头一看,原来是织布机上压布匹的石条,惊喜地说:“噢,我知道了,你是织女!”那妇女点点头。
张骞在城中游历了一圈之后,就寻原路,沿黄河水顺流而下,返回中国。为了想搞清究竟,他也来到蜀地,想找严君平问问,但没有找到,把支机石也留在了成都。唐代成都有个天宁观,支机石就一直在观里陈列,据说它“高与人齐,略带青紫”(也许是一块陨石),前面讲文昌帝君时,曾提到过。现在成都还有“支机石街”。
看来,《博物志》里的乘筏人与这个张骞,一个是东渡大海探险,一个是西溯黄河寻奇,结果都到达了银河,颇有东西两面环球航行的味道。
关于后一个故事,有不少人在诗中提到。如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写道: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宋之问的《明河篇》说得更明白:“……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明河”即银河,“成都卖卜人”指严君平。
李商隐《海客》写得最有趣:“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罢织一相闻,只应不惮牵牛妒,聊用支机石赠君。”“紫氛”指天界,“星娥”是织女,她竟不怕牛郎嫉妒,与张骞聊了半天,还把支机石赠给人家了。
也有人这样写:“如何不觅天孙锦,止带支机片石还。”意思是说,既然你见到天孙织女了,为什么不带点天上的织锦回来,只带回一片破石头呢?此人的见解有点西方探险家的味道。
看起来很多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