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诗赏析
① 汤显祖牡丹亭—虏谍这首诗的全意
比喻宦海沉浮,升降不定。上级的主管一走,底下的部属也跟着大调动。
② 求汤显祖《牡丹亭》中经典诗句……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改编于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他曾言“吾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牡丹亭》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也叫“临川四梦”。受到了儒、释、道三家学说的不同影响,其故事背景就描写的是腐朽的儒家封建体系,故事中出现的花神却是道家的产物,而女主角杜丽娘身死又还魂乃是佛家的三生说。总之,汤显祖在这部《牡丹亭》中倾注了自己毕生的思想感情,完美的诠释了他的“至情说”。
作品把传说故事以及明代社会相结合,使之成为一部具有浪漫主义的精神杰作。全剧共计五十五出,每一出都为后面的剧情提供了暗示。下场诗全部采用了唐诗而无不如意。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汤显祖对于他的《牡丹亭》的重视超出了他的其他作品。《牡丹亭》不仅讴歌了人性,同时也用另一种独特的方式抨击了当时大行其道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汤显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
③ 汤显祖秋发庾岭赏析
您好,我看到您的问题很久没有人来回答,但是问题过期无人回答会被扣分的并且你的悬回赏分也会被没收!所以答我给你提几条建议:
一,你可以选择在正确的分类下去提问,这样知道你问题答案的人才会多一些,回答的人也会多些。
二,您可以到与您问题相关专业网站论坛里去看看,那里聚集了许多专业人才,一定可以为你解决问题的。
三,你可以向你的网上好友问友打听,他们会更加真诚热心为你寻找答案的,甚至可以到相关网站直接搜索.
四,网上很多专业论坛以及知识平台,上面也有很多资料,我遇到专业性的问题总是上论坛求解决办法的。
五,将你的问题问的细一些,清楚一些!让人更加容易看懂明白是什么意思!
谢谢采纳我的建议! !
④ 石门泉古诗赏析汤显祖
悬飞白鹤绕青田——明诗人汤显祖“石门泉”欣赏
(2010-12-26 15:23:30)
春虚寒雨石门泉,
远似虹蜺近若烟。
独洗内苍苔注云壑容,
悬飞白鹤绕青田。
汤显祖的这首诗,写景抒情,极有气势。
春天将去,乍暖还寒,浙江青田县的石门飞
瀑,瀑雨一泻千里,雨飞侵肤,产生丝丝凉意。
而瀑布腾烟,远看,如巨大的彩虹,近看,像腾
腾而起的云烟。飞流不停冲洗着苍苔,泻入深山
大壑。腾起的云烟又像一只大鹤,绕着青田飞翔。
青田,青田县也,也指绿水青山,一语双关。
这首诗,作者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把瀑布
比喻虹蜺,夸张为白鹤绕青田,显出瀑布的雄伟
壮观。同时,对景色的变化,瀑布的气势,也描
写得生动大气,读后让人久久难忘。
⑤ 描述汤显祖的诗词歌赋
汤显祖,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若士,世称临川先生。汤尚贤长子,明嘉靖29年(年)生于文昌里汤家山灵芝园。汤显祖5岁时能与长辈联对,12岁在伯父汤尚质影响下开始写诗,并将其书斋号为诗集名,曰:《红泉逸草》。汤显祖14岁为县学诸生,因有神童誉,江西提学使何镗亲试其才,并指案为题,汤显祖从容对答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何镗异之道:“此生将来必以文章雄视天下”。
明隆庆4年(1570年),汤显祖参加乡试中第8名举人,并以制义创奇,被誉为举业八大家之一,时名以满天下。国子监祭酒汤宾尹赞其曰:“制义以来能创奇者,汤义仍一人而已”。丞相张居正闻知,欲收其名为已所用,则待汤显祖入京参加会试之时,令其子至汤显祖下榻求见,并许以本届会试“鼎甲”,以示宠爱。汤显祖自知实力,不肯助张居正科场作弊,则当即回绝,权相张居正恼羞成怒,故在科场中设阻,至使汤显祖落榜。
汤显祖落第后,风尘仆仆回到家乡,抚州知府闻知其科场义举,举城相迎,并赞汤显祖为“真正状元”。张居正因把持朝正,会试考官皆视其马首为瞻,以其好恶来决定考生成绩,因众考官皆知汤显祖是张居正眼中钉,尽管汤显祖制义为天下第一,然而考官始终不敢公正对待其考卷,致使汤显祖连续落第。
明万历10年(1582年),丞相张居正死,因而扫清了汤显祖会试的障碍。明万历11年(1583年),汤显祖再次入京参加会试中第65名,殿试时获第三甲第211名,赐同进士。汤显祖因为三甲赐同进士,不能入选翰林院,则依旧例,授南京太常博士,专责祭祀礼乐。明万历14年(1586年),汤显祖改授南京詹事府主簿,其职虽为辅导太子,然因太子在京,此职实为虚设。
明万历17年(1589年),汤显祖被擢升为南京礼部司南仪郎、六品主事,主祭祠,汤显祖虽为闲官,但其却甚为关心时事,他因不满丞相申时行压制言路,打击谏官之行为,上书《论辅臣科臣疏》弹劾权相,他奏道:“指策申时行以权谋私,专权行事,断绝言路,使言官噤若寒蝉不敢直谏”。时天下谏官无不畏申时行之专横,无敢言者,汤显祖虽位卑言轻,但却敢挺身而抗强权,因而顿以直声闻四海。权相申时行见汤显祖以下官犯上,怒而罢朝,万历皇帝专宠申时行,乃下诏切责汤显祖,并贬其为海南徐闻县典史。海南为偏荒僻野之地,是历朝流放罪臣之地,因而朋友们都劝汤显祖不要去接受这个不入流的小官。汤显祖道:“吾生梦罗浮、雷擎、大蓬、葛洪母井、马伏波铜柱而不可得,得暇一尉,了此夙愿,何必减陆贾使南粤哉”。明万历19年(1591年)九月初九,汤显祖告别诸友,经赣州,越梅岭,自广东保昌(南雄)下船,过英德真阳峡,十月到广州,遇道往游罗浮山,十月初七,自广州舟行到南海,经香港、澳门、恩平到阳江,由阳江乘海船过琼州海峡,抵围州采珠地,然后折回到广东徐闻上任。
汤显祖一路游玩到广东,县人闻其大名,蹑衣冠而请揭者,趾相错也,诸弟子执经问难靡虚日,户履常满,至廨舍隘不能容。徐闻民风好斗,人皆轻生。汤显祖为了推广中原文明,化土著之俗,其联合知县熊敏捐俸银,在徐闻县城西门塘畔创办了一所“贵生书院”,教民知书识礼,认识生命的重要性,而化其轻生之俗。并宣传“君子学道则爱人”、“天下之生皆当贵重”的人生哲理。汤显祖将书院的十二间教室,分别命名为审问、博学、慎思、明辨、笃行、格物、致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并在《徐文留别贵生书院》一文中道:“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海波终日鼓,谁悉贵生情”。汤显祖在教学上,他对弟子一视同仁,因材施教,扶理谈修,每日津津不厌。通过汤显祖的教育和宣传,徐闻文风渐盛,科举盛行。清《王夫子宾兴》碑文曰:“自明义仍先生来徐闻建书院,而徐益知向学,当时沐其教者,辍魏科登赋仕,后先辉映,文风称极”。
明万历19年至崇祯年间,徐闻连年旱灾,民食不果腹,但人人向学,仍出了15名举人。明清两代,徐闻多次修缮贵生书院,并订立了《院规条》,还拨出田96石作为会科经费,可见汤学已经深入徐闻人心。汤显祖病逝的消息传至徐闻,徐闻县兴建了“汤公祠”,以此表达当地人民对他的崇敬和怀念。汤显祖虽身在徐闻,但因刚直遭贬,社会舆论大哗,申时行迫于社会压力,被迫辞职,因而汤显祖得脱流放之灾。
万历20年(1592),汤显祖北还故乡临川,因家中人口增多,他想找一静处另盖新居,老友高应芳得知,便将自己在临川县城沙井巷占地960平方米,闲置不用的废旧房屋转卖给汤显祖,供其建玉茗堂,兴建宅邸。新宅布局合理,中为玉茗堂书斋,左为寒光堂,右为兰省堂,前为芙蓉馆,后为清院楼,东有四梦台,全院共由6组建筑组合而成,精巧别致,美观大方,从此汤、高两家比邻而居。明万历21年(1593年),汤显祖被升任为浙江丽水地区遂昌县知县,汤显祖治政以教育为本,为办学兴县,他将奉禄捐出,兴办了一所“相圃书院”,意在造就将相之才。汤显祖在遂昌县6年,创尊经阁、启明楼,并于学中建象德堂、于射园置灭虎祠,种种美政,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山区小县治理成为两浙的先进县。汤显祖在遂昌任上未取一文赎金,未监一个好人,未杖死一名囚徒,其治迹生平,为后人所称道。他自赋道:“杏花轻浅讼庭稀”;“市上无喧少斗鸡”。因此越民无不颂其德,然而吏部奖罚不明,始终不肯嘉奖汤显祖,朝廷选官制度的黑暗,使汤显祖更加认识到社会的腐败,明万历26年(1598年),愤然挂冠弃职,归隐临川。清康熙年,遂昌人民感念汤显祖之德,在遂昌为汤显祖建造了一座“遗爱祠”。
汤显祖回到故乡,于玉茗堂设帐讲学,又于四梦台编演其所编的新剧《紫钗记》、《南柯梦》、《邯郸记》、《还魂记》,统称临川四梦。汤显祖每写完一出,好友谢挺凉就协助他组织排练演唱,汤显祖领导的临川派戏曲,异军突起,以绝对的优势压倒了老戏曲派的吴江派,成为中国戏剧界的旗手。
汤显祖为了向社会证实自己的教育能力,在临川创办了一所崇儒书院,四方理学节义贤至,无不以听临川之音而为人生一大幸事;而禅伯词英对汤显祖诗词更是赞不绝口,莫不依风景附随,形成一股汤学之风。汤显祖的女婿刘同升承汤显祖制义之奇,于明崇祯丁丑科(1637年)蟾宫折桂登状元及弟;而其门徒陈际泰、罗万藻、艾南英、章世纯则继汤显祖理学文章,成为“江西四大家”;而司徒李太虚、御史傅朝佑、次子汤开远、义子汤维岳则承汤显祖刚直不阿之精神,皆以直声闻天下,不辱师名也。汤显祖居家教学、吟诗、唱戏好不快活,但他的朋友都为他不能出山为官而惋惜,漕运总督李三才,不忍见其英才被埋没于乡间,特致书礼聘汤显祖复出为幕,汤显祖无心复出,坚拒道:“独愧身与公等比肩事主,老而为客,亦非予所能也”。
汤显祖一生娶三妻,原配吴夫人生长子汤士蘧、次子汤大耆;继配傅氏是北京名门闺秀生三子汤开远、四子汤开先;而填房赵氏不育,过继侄子汤维岳为养子。汤显祖五子皆以文才有声士林,而尤以长子士蘧餐英披秀,凤冠人群,3岁能读经、5岁能背文、8岁能著诗,汤显祖赞道:“蘧儿原是王佐才,何但文心一路开”。故而汤显祖倾心造就蘧儿,并托友好董其昌荐士蘧入国子监,颇得祭酒郭正域的青睐。明万历28年(1600年)8月,士蘧参加南京乡试时病亡,使汤显祖颇受打击,为悼蘧儿,他作念诗32首,但仍不能从梦中复醒。汤显祖虽隐居乡里,侍奉两尊人,课教儿女而不问政治,但其文坛声望却愈演愈烈,吏部忌其名望日著,则以“浮躁”为名,于万历29年(1601年)将汤显祖追论削籍,想以此降低汤显祖的社会威望。然而汤显祖是一代伟人,他的名望非但未因此而下降,反而成为海内外知名的剧作家、教育家。
明万历43年(1616年)汤尚贤夫妇先后下世,汤显祖思双亲过度而一病不起,明万历44年9月21日(1617年7月29日),一代伟大的文学家、教育家、戏剧家汤显祖病逝于里,享年67岁。
汤显祖逝后,其子女将其回葬于文昌里汤家山,明崇祯年,汤显祖以子汤开远贵赠光禄寺丞、诰赠巡抚都察院衔,准祀乡贤祠、名宦祠。
汤显祖因与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东西两大戏剧家,因而日本戏剧评论家誉汤显祖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清初临川因遭兵燹,汤显祖墓地被毁,清光绪29年(1903年),临川知县江召堂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戏剧家,拨款重修了汤墓,并立碑纪之;文革之时,汤墓再次遭到毁墓之灾;1982年文化部、中国剧协、江西省文化局在抚州举办“汤显祖逝世366年纪念大会”,为瞻仰凭吊先贤,则于抚州人民公园内重建汤墓,墓东北为牡丹亭,墓西北是若土园,湖光岛色,浑然一体,汤显祖今得安寝,赖国家重视也。1992年汤显祖的故乡抚州专区为纪念先贤,在临川郄家山拓地190亩,创建了“汤显祖艺术中心暨汤显祖纪念馆”,这所由南京园林设计院设计的《汤馆》别具匠心,艺术的再现了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剧中情景,为汤显祖名垂千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主席阅读了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并观看了其剧作《还魂记》的表演,称赞道:“《还魂记》演的好,它是明朝汤显祖写的。汤显祖是你们临川人,人称东方莎士比亚,除《还魂记》,还著有《紫钗记》、《南柯梦》、《邯郸记》,统称《临川四梦》,写的都很好”。毛泽东还亲书汤显祖诗句赠人。2000年在全国汤显祖学术研究工作者的呼吁下,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准成立了全国性学术团体“汤显祖研究会”,同年8月在浙江遂昌县举办了全国学术界最为隆重的“汤显祖纪念大会”。
汤显祖一生著述颇多,其著有《问棘邮草》、《玉茗堂诗集》29卷、《玉茗堂文集》百卷、《艳异集》数十卷、《四书五经注》、《五侯鲭字海》20卷、《续虞初志》、《紫钗记》、《南柯梦》、《邯郸记》、《还魂记》、《紫箫记》、《别本茶经》、《玉茗堂尺牍》、《红泉逸草》、《雍藻》、《说海》、《万锦娇丽》等集,多为传世佳作。
⑥ 赏析汤显祖《牡丹亭》里“良辰美景奈何天”
出自明汤显祖的〈牡丹亭〉,原文是“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典出谢灵运“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意思是:纵有令人惬意的美好的时光,美丽的景色,却没有欣赏的心思,值得高兴的事。因为杜丽娘另有心事,伤感于眼前美景无人欣赏,恰如美丽的她关在深闺大院无人爱慕。这个戏曲大肆谈情,以对抗理学家的“理”,不容于礼教,因此大家闺秀的薛宝钗要批评.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一折《游园惊梦》惊艳了四百多年,至今仍然姹紫嫣红于回环徘徊之际。但听那压板一起,水袖一翻,琴声颤颤悠悠,唱词一咏三叹,莫不叫人销魂恍惚。忽而就想到了那句:你且记着,初见彼时的微笑……说这话时莫不惆怅寂寥,让人芳菲韶华已觉在三月落英缤纷的桃花瓣中湮灭了。又想起了“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美丽与哀愁来。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杜丽娘甫一露面,便觉淡淡的哀愁凄恻扑面而来,婉转于韶华易逝、好景不再的惆怅伤情之中,绕梁三日的唱曲直透人心,岂能是笔墨所能形容的。《皂罗袍》曲调一吟,便已定调,后来便是脉脉不得语的幽怨之情跃然而发。
歌德说,那个少年女子不怀春?杜丽娘就在自己家的后花园一走,撞见了一株梅树,遇上了她此生魂牵梦绕的柳梦梅。于是,看似荒诞离奇的幽媾上演了一出人生的春梦了无痕,而后柳梦梅就此烟消云散。梦醒来,人不见,杜丽娘就此心怀春意,梦魇附身,怎奈何良辰美景却都付与这般撩人的春梦中,无处与人说。恹恹生怀,女儿情丝系梅园。由此上,凄切之音犹如穿云裂石一般,偶遇的邂逅成了寻梦的过程,苦苦挣扎,几般相思,只为清苦,真是个世间都恨又爱的故事悱恻的缠绵。“似这等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啊呀人儿啊,守的个梅根相见。”,到底儿女孩子无处诉衷肠,一片凄苦相思埋心中,种下了香飘玉殒的离别恨。真可谓“芳香直浸骨髓,幽凄遍满斗室”,那一出出、一句句、一离离、一脉脉,都让人惊魂痴长,都让人跗骨钻髓,都让人垂泪含黄连,都让人说不尽的儿女情长今日哀。不到梅园,不知春色如许。到梅园,方知离恨别有天。
我只看了《牡丹亭》的半场,便觉惊艳到青春怒放的哀婉凄离。《红楼梦》里“黛玉在梨香院墙角外,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偶然两句吹到耳朵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道:“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之后就吸引黛玉止步侧耳细听,又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在幽闺自怜”。黛玉仔细忖度,越发如醉如痴,情思萦逗,感慨缠绵,不觉心痛神驰”,且有多处谈及此句,可见曹雪芹对《牡丹亭》又是何等的喜欢和推崇,而《红楼梦》距《牡丹亭》时代并不久远,明末戏剧流传至清时不如家喻户晓,至少在上流的士大夫阶级当中已经是遍体珠玉早知晓了。
白先勇先生在其《姹紫嫣红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梦》里详尽的阐述了汤显祖创作《牡丹亭》的时代背景及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状况,以及对本剧当中人物的剖析以及后来参与编演青春版的《牡丹亭》都有细致入微的描述,读来让人对《牡丹亭》自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喜欢昆曲和本剧的读者都不妨一读,可大有长进的。
原著本我没读过,只是颇爱昆曲,虽有趋风附雅之嫌,但昆曲历来譬喻为阳春白雪,某只是一时喜好才略得一窥。一窥之下竟然欲罢不能之感,颇有杜丽娘梅根之春梦,总觉那片春光明媚的忧郁里有难以遣散的情怀深深让自己欲罢不能的。看昆曲之《牡丹亭》,唯有“此痴情,性情中人”之感。
⑦ 这首汤显祖《牡丹亭》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冥莫中求得其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耶!
杜丽娘既在上课时读到“窈窕淑女,君子好求”之句,又在深院中看到寂寞的春色,便梦到柳姓书生相与行乐,本来是一场春梦,这书生从何而来哪里而去却是并不明了的,正所谓“情不知所起”。而杜丽娘偏去寻梦,寻梦不到又郁郁寡欢,正所谓“一往而深”。从这里开始,在杜丽娘的心中现实与梦幻的距离实际已经开始模糊了。至于写真离魂,拾画回生更是充满了梦幻色彩。现代心理学认为梦是人内心中被压抑的潜意识的表现,在梦中人可以超越现实生活的界限,从而满足自己本能的欲望。“梦中之情,何必非真?”然而,杜丽娘却只能在梦中完成自己的爱情。所谓“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正是梦中才能有的现象。而春香、石道姑、郭驼、柳梦梅或者都不过是她假象出来的人物,是僚人春色、太湖石、园丁和大梅树的化身。“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连同柳梦梅“今夕何夕”的疑问,牡丹亭的故事竟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也成为一个谜团。生仿佛是一生,死又仿佛是一生,生死也不过是南柯一觉、邯郸一梦吧。“《牡丹亭》竟未必不是一场大梦,其中〈惊梦〉既是梦中之梦,也是梦的核心”,许倬云在一篇序文《大梦何尝醒》中的解读是十分精辟的。
而回头仔细观看汤显祖的题词,我们还会发现一些更有趣的问题。第一,何为“形骸之论”。根据上下文可知“形骸之论”指的应该是“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与“梦中之情”相比,他们自然是世俗的物质化的。然而这种物质性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它有碍于“真情”的纯粹性。“情至”的达成首先必须消灭这种外在的形式,其最高的代表就是“生死”——生和死既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界限,界限也即是“理”之根本。真情的中心是“化”——“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物可以为人,人可以为物。情的最高境界即是“忘我”,既不能忘记身份、地位、财产、区别,则不能有真情的存在。把《牡丹亭》的思想归结为反封建看似深刻,然而存在着巨大的漏洞,这个漏洞就是“反了封建以后我们还能干什么?”现实中的爱情永远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封建礼教以后存在着日新月异的阻碍。这些阻碍便是“界限”,对于个人来说就是“不自由”。牡丹亭中的“至情”要超越的是比封建礼教更为根本的东西,在戏剧中它是以生死之别来展现的。
然而,“形骸之论”绝不完美。因为,抛弃界限的至情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情本生于界限,生于物我的分别和呼应。春色、书生(它的符号价值)、“窈窕淑女,君子好求”皆是如此。一个绝对的情甚至连对象都变成虚无的了(杜丽娘梦中之情)。“情”没有了(具体的)对象也就成了“情欲”。另一方面,至情的追求也必须通过物质的手段来巩固(杜丽娘还魂、婚嫁程序)。这就导致了一种十分尴尬的局面,从人鬼的自由自在,到现实中人之间必须遵守的理法,转变突然而不协调。所以若士先生才会有一声长叹的吧——“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他正是为这样的矛盾所困扰着的。“世间之事也不过如此而已了吧,然而人心之情或者又不止如此而已的吧……理自然是没有的,但情真的会有吗?”汤显祖本质上是反对理的,因为它是阻碍“真情”的一个现实的界限,然而一场幻梦之中真的存在着什么可以称为“至情”的东西吗?这是一个问题。
汤显祖说“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到底有几分自信呢?理既不能解释人的感情,梦又能怎样?文学也一样,是出路还是逃避?梦中之情未必不是真的,反过来说人间至情未必也不过一场梦幻。“梦”是汤显祖创作的主题,也是他困惑的源头。“临川四梦”两梦写了人生虚幻不是偶然。且《南柯梦》、《邯郸梦》分别作于1600年和1601年,较之《紫钗记》、《牡丹亭》都要晚,可以看成是汤显祖思想的一种发展。《紫钗记》既取材于唐传奇《霍小玉传》,又和原作有不同的结局——黄衫客的出现是一个关键。然而者黄衫客究竟还是个无名英雄,还是作者有意掭上的一点希望呢?还是霍小玉的梦中之人呢?
“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耶”,然而这样论之,《牡丹亭》也不过庄生梦蝶,只是生活和梦境两者都减去了一重真实,也损去了几分虚幻。梦得真切,于是也梦得虚幻。梦幻不必为假,也不曾更真……唯有多情人又愁煞了几滴清泪。
⑧ 汤显祖徽州古诗词
《游黄山白岳不果》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汤显祖
⑨ 汤显祖在古文诗词上面有何修养
汤显祖在古文诗抄词上有很高袭深的修养,他的古文长于议论,颇有“好辩”特色。他的书信写得很富感情,文笔流利,为后人所推崇。他还长于史学,修订过《宋史》,惜未完稿。
汤显祖的主要创作成就在戏曲方面,代表作是《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它和《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⑩ 汤显祖的诗词
汤显祖(—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
诗词摘录:
1.登献花岩芙蓉阁诗词
木末芙蓉出,花岩草树齐。陵高诸象北,江白数峰西。
2.奉寄李苍门谏议并呈省院诸公二十韵诗词
汉壁蓝光远,秦关紫气深。宝莲开华岳,仙树出咸林。夕拜连封事,宸游费雅箴。国家方有道,天地得无心。震位迟佳气,西师急好音。数灾山少木,厥贡土惟金。渐觉风谣苦,长看日气祲。
3.相圃新成十韵示诸生
礼乐在平昌,诸生立射堂。山形君子似,地脉圣人傍。四兽风云合,三龟日月良。天门驰直道,星舍翼回廊。半壁新泉暖,成帷旧木苍。尝闻殷曰序,如见孔之墙。远意桑蓬色,清歌皪藻香。
4.秋日西池望二仙桥
池上映秋光,登临爱夕阳。镜中蒲柳色,衣上芰荷香。听雨初留屐,当风一据床。猗兰延客语,高菊以邻芳。紫翠连山暝,晴阴隔水凉。坐看人世小,仙驭白云乡。
5.送费师之寄兆卿
未须裘马去翩翩,风物名家自俨然。数幅轻罗留结苎,一杯芳草寄题笺。青衫客散河桥柳,暮雨春归寒食天。定向林间呼小阮,荷湖新着钓鱼船。
6.前广昌令胡君仲合白塔小饮
眼里金台不可登,江天一醉几年曾。欹巾曲槛过鸣雨,苾步斜阳到塔棱。咏逐蟾流开夕帐,坐分虫语暗秋灯。谈交亦自风尘好,独宿孤游也未能。
7.送刘参藩寄问东莞覃见日卢海畴诸子
曲江春老赋停云,病浅临风一送君。暂有公荣宜对酒,那堪孙楚即离群。高餐露菊逢秋尽,细语霜钟入夜分。更折梅花问耆旧,罗浮清隐最相闻。
8.遣梦
休官云卧散仙如,花下笙残过客余。幽意偶随春梦蝶,生涯真作武陵渔。来成拥髻荒烟合,去觉搴帷暮雨疏。风断笑声弦月上,空歌灵汉与踟躇。
9.过安福旧邸口号
宦学新移近礼闱,行经旧邸思依依。飞帘巷口人曾拂,舞辔街心马似归。粉障自寻题处迹,薰炉重对护时衣。归家少妇迎门问,妆阁帘闲燕可飞。
10.达公舟中同本如明府喜月之作
世外人应见面难,一灯高兴石门残。生波入槛浮春浅,细雨横舟湿夜寒。彼岸似闻风铎语,此心如傍月轮安。不知天上婆娑影,偏照恒河渡宰官。
11.寄乐石帆仪曹
莺逗湖南烟雨悭,吴江夜语孤舟闲。山深薄酒易醒醉,天远轻凫难往还。作县真如悬度国,迁官欲似飞来山。子公帝城能忆否,下马常眠双树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