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乌江亭王安石赏析

乌江亭王安石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2-02 08:52:36

❶ 乌江亭王安石翻译

翻译为:

上百次的征战使壮士疲劳、士气低落,中原之战的失败之势再难挽回。虽然江东子弟现在仍在,但他们是否还愿意跟楚霸王卷土重来?

《乌江亭》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为: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1)乌江亭王安石赏析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题乌江亭》诗,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秋,王安石舒州通判任满赴京途经乌江亭所在地和州(今安徽和县),针对杜牧的议论,写了这首《乌江亭》。

思想感情:

这首诗从政治家的冷静分析入手,以楚汉战争发展的客观形势为依据,对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结局进行理性判断,显示了政治家的果敢和睿智。

赏析:

文学赏析

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以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诗歌开篇就以史实扣题,针对项羽的失败直接指出“势难回”。楚霸王的转折点在“鸿门宴”,没能杀成刘邦,到“垓下之围”时已经面临着众叛亲离的境地。

而细数项羽失败的原因,最大的因素恐怕就是他自身的刚愎自用了吧。所以文章“壮士哀”就隐含着这样的信息,那时的项羽已经失去人心,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因素,而项羽已经失去,要挽回大业是十分艰难,概率也是很低的。

所以,王安石在三、四两句中进一步阐释“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他以辛辣的口吻明确地表示,即使项羽真的重返江东,江东子弟是不会替他卖力的。

杜、王的观点不同是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和立场不同。杜牧着眼于宣扬不怕失败的精神,是借题发挥,是诗人咏史;王安石则审时度势,指出项羽败局已定,势难挽回,反驳了杜牧的论点,是政治家的咏史。

诗中最后的反问道出了历史的残酷与人心向背的变幻莫测,也体现出王安石独到的政治眼光。

这首诗中,作为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将变法中的革新精神带到咏史诗的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对前人提出质疑,这也是一种创新。

这种史论史评是王安石完成咏史诗从叙事体向抒情体,最终走向议论体的转变,对当时的诗文革新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王安石则属意史论史评,延伸了咏史诗的内容深度,有着独到的政治见解。

王安石的诗,十分辛辣冷峻,但却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古诗杜牧的《题乌江亭》和王安石的《乌江亭》的赏析

都是讲得楚来霸王项羽自刎于源乌江
杜牧的 表达了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诗中暗寓讽刺之意。
王安石的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❸ 《乌江亭》 王安石

《乌复江亭》 王安石
这是针制对杜牧的诗写的一首诗,表现了王安石对项羽失败的看法。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中写到:“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以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❹ 王安石《乌江亭》赏析

叠题乌江亭①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②,肯为君王卷土来③? 这首诗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项羽的霸业以“鸿门宴”为转折,此后逐渐从顶峰走向下坡,到了“垓(gāi)下一战”,已经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彻底失败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了。项羽失败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就是他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倒行逆施,表尽人心。更为可悲的是,他毫无自知之明,至死不悟,“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他临死前的这番话,可为“壮士衰”作注脚,也可为“势难回”作证明。所以,三、四句诗人进一步深入剖析:“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即使项羽真的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 王安石的诗,十分辛辣冷峻,但却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译文:经过战争的的疲劳的壮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即便江东的子弟现在还在,但是,谁能保证他们为了项羽而卷土重来? 疑难点注释: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②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③肯:岂肯,怎愿。 赏析点拨:这是针对杜牧的诗写的一首诗,表现了王安石对项羽失败的看法。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中写到:“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以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❺ 求杜牧《题乌江亭》王安石《乌江亭》李清照《夏日绝句》三首诗的全诗及赏析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对项羽是回思念的
《题乌江亭》 杜牧答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对项羽以为卷土重来也是可以的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不可能重来
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
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
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

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❻ 解释古诗 乌江亭 王安石

原文:
叠题乌来江亭①
王安石自
有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②,
肯为君王卷土来③?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译文:经过战争的的疲劳的壮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即便江东的子弟现在还在,但是,谁能保证他们为了项羽而卷土重来?
疑难点注释: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②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③肯:岂肯,怎愿。
赏析:这是针对杜牧的诗写的一首诗,表现了王安石对项羽失败的看法。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中写到:“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以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❼ 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的乌江亭,李清照的乌江,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牧有对项羽负来气自刎的惋惜,自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王安石 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以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即使项羽真的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
王安石的诗,十分辛辣冷峻,但却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李清照 出语掷地有声,正气凛然,不让须眉,虽身为女子,对靖康
之变亦是激愤难当,奋笔书之而成此慷慨之音。“至今思项羽”,
其英雄气慨令苟安者汗颜,抒发一女子爱国情怀。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句刚健之极,有力之极,男儿
中亦鲜有能作此语者。 褒奖项羽英雄气概

❽ 王安石在《乌江亭》这首诗里,对项羽的评价是

王安石在《乌江亭》这首诗里,对项羽的评价是项羽已经注定是失败者了,就算他想东山再起,也没什么人愿意为他效力了。

《乌江亭》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从政治家的冷静分析入手,以楚汉战争发展的客观形势为依据,对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结局进行理性判断,显示了政治家的果敢和睿智。

原文如下: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译文如下:

上百次的征战使壮士疲劳、士气低落,中原之战的失败之势再难挽回。

虽然江东子弟现在仍在,但他们是否还愿意跟楚霸王卷土重来?

词句注释如下:

⑴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⑵壮士:指项羽。

⑶中原一败:括项羽垓下之败。

(8)乌江亭王安石赏析扩展阅读:

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题乌江亭》诗,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秋,王安石舒州通判任满赴京途经乌江亭所在地和州(今安徽和县),针对杜牧的议论,写了这首《乌江亭》。

这首诗中,作为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将变法中的革新精神带到咏史诗的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对前人提出质疑,这也是一种创新。

这种史论史评是王安石完成咏史诗从叙事体向抒情体,最终走向议论体的转变,对当时的诗文革新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王安石则属意史论史评,延伸了咏史诗的内容深度,有着独到的政治见解。

王安石的诗,十分辛辣冷峻,但却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❾ 乌江亭王安石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王安石表达了对于项羽失败的看法。 王安石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以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❿ 乌江亭 王安石赏析

http://ke..com/view/1184294.html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