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赏析画菊400字

赏析画菊400字

发布时间: 2021-02-01 12:55:38

① 画菊古诗读后感400字左右,拜托了各位朋友帮帮我,谢谢了!。。。。。。

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当然与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从形象审美的完整程度和政治指向的分明来看,都略逊郑思肖的这两句诗。

“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质询,语气坚定;后者陈述,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与主题略显游离。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

当然,陆游、朱淑贞的诗都是好诗,但三诗并立,郑思肖这两句诗的忧愤,则更为深广。

这首诗句用于表达“民族气节、忠贞爱国”时显得分外贴切。

② 郑思肖的《画菊》读后感

讲《画菊》一课,将菊花的图片导入,在观察谈话时,使学生了解菊花的特性:傲霜独立,卓尔不群。通过反复朗读,指导学生的语气和情感表达,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解析,理解到:菊花开放的时候,百花已经凋谢。只有她独自开在稀疏的篱笆旁边,让人心生喜悦,觉得与众不同。更可贵的是菊花宁愿保留芬芳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
通过课后故事,教师进一步补充,使学生了解:郑思肖的这首画菊,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以自喻,这首《画菊》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当然与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从形象审美的完整程度和政治指向的分明来看,都略逊郑思肖的这两句诗。
“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质询,语气坚定;后者陈述,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与主题略显游离。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这首诗句用于表达“民族气节、忠贞爱国”时显得分外贴切。
人类的许多感情和感受都是通过诗歌来抒发的,唐宋时代的诗词极具魅力,在课堂中还将视频课件引入,既活跃气氛,寓教于乐,更激发兴趣,事半功倍。会使学生感受精神的美感,悦目可口,异馥宜人。

③ 谁可以为我讲解下宋代诗人郑思肖的<画菊>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隐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自喻,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她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当然与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从形象审美的完事和政治指向的分明来看,都略逊郑思肖的这两句诗。
“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质询,语气坚定;后者陈述,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与主题略显游离。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
当然,陆游、朱淑贞的诗都是好诗,但三诗并立,郑思肖这两句诗的忧愤,则更为深广。

这首诗句只有用在"民族气节、忠贞爱国"时才贴切.

④ 《画菊》的赏析是怎样的

《画菊》赏析 作者:石门口中学 郝健芹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94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读了郑思肖的这首诗,我不禁想起那一句:“菊,花之隐逸者也”。的确,当百花在花丛中争奇斗艳时,何见菊之身影?它不在,不在这随风大波中,而是独自守在乡间篱笆之旁,体味着自己那一份乐趣,正如诗中所说:“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我觉得,菊就像陶渊明一样的隐士们,当众人都在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时,他们却退隐山林、与世无争,不与混浊的社会同流合污,在田间种作自乐,只要“但使愿无违”就行了。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是诗中抒情的句子,宁可在枝头守着那一抹清香而逝,也不随风吹落,离荡在北风之中,就像那些隐士们,在乡间著文章、种豆,远离那“车马喧”的地方,以此自终罢了,却不愿在“学成文武业,卖于帝王家”的昏君手下,做一些违背道德良心的事,即使有了万贯家财,也会良心不安,毕竟精神上的满足与快乐要比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 整首诗借物寓意,通过对菊花的描写,赞扬了那些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隐士形象,押韵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意思看似简单明了,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须细细品味,才能得其精髓。

⑤ 作文 画菊

菊 趣 菊花的别名很多,如黄花、节花、女花、日精、更生、金蕊。更有人称它“花中隐士”,那是因为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隐居柴桑后,终日以菊为伴,故而它也就被后代文人视为隐逸高雅的化身了。古人栽培菊花最早是供食用的。屈原《离骚》里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神农本草经》里有“菊服之轻身耐老”的说法,汉初有重阳节饮菊花酒的习俗,汉魏时有用菊花嫩芽沏茶的嗜好。就是现在,中医也常以黄白菊花入药,家庭更是把野生的菊花、栽植的茼蒿菊作为可口的菜蔬。晋代以后,菊花逐渐成为观赏佳品。陶潜爱菊在历史上留下佳话,唐人也写了不少咏菊诗篇,宋代每年要开两次“赛菊会”,而清代《广群芳谱》记载的菊花品种,已达三四百个了。菊花作为文化使者,也为促进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贡献。据考,公元前900年前,我国菊花经朝鲜传到日本;公元1180年进入英国;1189年传到东南亚,又传到荷兰;1789年传到法国;19世纪初从英国传到美洲。至今,世界各地都可见到它的倩影,成为世界名花之一。日本天皇每年秋天要举行“菊花会”,招待外交使节和政府官员;而11月 3日还是日本人的“菊花节”。菊花不仅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还可以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氟化氢等有毒气体与粉尘。这一点恐怕就更不大为人所知了。

⑥ 对《红楼梦》中画菊的解读

宝钗(蘅芜君)
画菊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专千点墨,攒花染出几属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诗词鉴赏】

宝钗这首被评为第七。用的是“七阳”韵。

从《画菊》这个题目说,这首诗写得很生动。“攒花染出几痕霜”、“跳脱秋生腕底香”等句,构思和造句都不落俗套。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两句“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有“画饼充饥”之意。书作者似乎在这里暗喻宝钗同宝玉未来的夫妻关系有其名而无其实。

⑦ 古诗赏析《画菊》

秋风瑟瑟,落木萧萧,黄叶翻飞,洁白胜雪的梨花、粉红可爱的桃花、倾国倾城的牡丹早已凋谢了,稀疏的篱笆边上,唯有一簇簇菊花,自由自在的开放着,任是凛冽的寒风无情地击打它那弱小的身躯,它也傲然挺立,宁可枯死枝头,也不随风飘落。
郑思肖是一位爱国诗人,南宋灭亡后,郑思肖学习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精神,不臣服蒙元的统治,自称“孤臣”。因肖是赵(赵是宋的国姓)的构成部分,所以改名思肖,字号忆翁和所南也都包含有怀念赵宋的意思。郑思肖把居室题额为“本穴世家”,如将“本”下的“十”字移入“穴”字中间,便成“大宋世家”,以示对宋的忠诚。
这首诗赞叹了菊花不随俗不媚时、傲骨凌霜的品质,结合诗人的性格,可以看出作者是托物言志,借菊花表达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http://..com/question/84685049.html
http://ke..com/view/118564.htm

⑧ 画菊郑思肖怎样的情感

1."花开不并百花丛",写出了菊花独立清正的节操;“独立疏篱趣无穷”写出了菊花的怡然自内得的心境容;“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写出菊花坚贞不移的气节.合起来就是,写出了菊花独立清正,坚贞不移的特点.
2.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坚贞不移的爱国热情.

⑨ 《画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总体老说,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坚贞不移的爱国热情。

⑩ 跪求!!!古诗《画菊》赏析!!!跪求!!!

http://www.pdrb.net.cn/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9250

《画菊》赏析

作者:石门口中学 郝健芹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94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读了郑思肖的这首诗,我不禁想起那一句:“菊,花之隐逸者也”。的确,当百花在花丛中争奇斗艳时,何见菊之身影?它不在,不在这随风大波中,而是独自守在乡间篱笆之旁,体味着自己那一份乐趣,正如诗中所说:“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我觉得,菊就像陶渊明一样的隐士们,当众人都在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时,他们却退隐山林、与世无争,不与混浊的社会同流合污,在田间种作自乐,只要“但使愿无违”就行了。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是诗中抒情的句子,宁可在枝头守着那一抹清香而逝,也不随风吹落,离荡在北风之中,就像那些隐士们,在乡间著文章、种豆,远离那“车马喧”的地方,以此自终罢了,却不愿在“学成文武业,卖于帝王家”的昏君手下,做一些违背道德良心的事,即使有了万贯家财,也会良心不安,毕竟精神上的满足与快乐要比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
整首诗借物寓意,通过对菊花的描写,赞扬了那些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隐士形象,押韵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意思看似简单明了,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须细细品味,才能得其精髓。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