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草堂记赏析
㈠ 赏析《庐山草堂记》四季之景
《庐山草复堂记》的赏析制:
全文在写景的同时也交代了庐山草堂的由来,以及作者白居易在草堂居住和欣赏美景的心情。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白居易在记文开篇对庐山发生这样的赞叹,此后这就成为对庐山众口一词的评判。“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香炉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记。”作者对庐山草堂的四周景物环境,落笔悠悠,却倾吐了真诚的爱恋和审美情趣。“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蔑,纳阳日,虞祁赛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碱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帏,率称是焉。”作者对庐山草堂建筑的描写融合了庐山的气候和景色来写,其中还穿插自己对居住其中和庐山美景的喜爱,以及由此展开的淡泊志趣。可以说,这种描写不仅表达了作者当时身处庐山的社会背景,也表达了作者淡泊志趣,酷爱山水之情。
㈡ 庐山草堂记的作品鉴赏
唐代白居易的山水游记,尤显自我的风格,享有盛名的《庐山草堂记》,即是其个性的显现。白居易以娴熟的文笔和技巧,充分表达了自己酷爱山水癖好,并注入了自己的身世感、沧桑感,使山水别具内涵与风韵。
白居易在庐山游玩的时候,终于看上了一个好的去处。在庐山香炉峰的北面,遗爱寺的南面,有一处风景秀丽甲于匡庐的地方。竟然像远游的人回到了故乡一样而不忍离去。终于决定在此盖一处草庐,第二年盖成之后,诗人住在那,可以看山,可以听泉,真是美不胜收。况且在草庐附近还有一个水池,在池塘周围有很多山竹野卉,而池子里面又有白莲、白鱼。这是诗人下了决定,等到以后,弟妹们都成家立业之后,自己就和妻子儿女们搬到这里来住,“终老于斯”。
文章起始,交代草堂的由来和位置。“匡庐奇秀甲天下山”。白居易在记文开篇对庐山发生这样的赞叹,此后这就成为对庐山众口一词的评判。草堂建在香炉峰和遗爱寺之间,“其境胜绝”,作者又以“甲庐山”称誉。两个“甲”字,突出了草堂周围环境之美,写出了作者对庐山美景的深情迷恋。
第二段写草堂的设置。草堂格局简单:“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堂内陈设朴素古雅,听其自然:“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两三卷。”这显示了作者的爱好与志趣。
三、四段写住进草堂后的情景。作者仰观诸峰险峻,俯听泉水流响,还有竹树云石等点缀,令人从早到晚欣赏不尽。他身体舒适,精神和畅。为烘托草堂主人之乐,作者又通过自问自答,对草堂周围附近的自然景物进行细致描绘。接着又展示草堂四季景色的特点,加上早晚天气的变化,景物时隐时现,有声有色,气象万千。于此,作者用“故云甲庐山者”一句收束,转入议论,抒发物我两忘的情怀,回应上文“俄而物诱气随”二句,显出构思的精妙。
第五段正面记叙对山水的爱好和希望终老草堂的心情。悒郁不平之气寄于言外,意蕴深远,富有艺术魅力。作者又为未来生活构思出一幅“出处行止,得以自遂”的美妙图景,宣称要“终老於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最后一段附记移居、庆贺及作记等事,虽是“记”体散文通有的格式,却透露出作者当时的思想情趣。
“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香炉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记。”作者对庐山草堂的四周景物环境,落笔悠悠,却倾吐了真诚的爱恋和审美情趣。“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蔑,纳阳日,虞祁赛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碱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帏,率称是焉。”作者对庐山草堂建筑的率真写实,成为人们研究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史料,而《庐山草堂记》亦被视为中国园林学的奠基之作。
㈢ 如何欣赏书法艺术的静与动
嗯,书法的艺术的进与动它是一脉相承的,一个书法里面它既有进也有动,动静结合才是最美的境地,如何将动和静协调平衡,这才是一个书法好的象征。
㈣ 《庐山草堂记》可以看出白居易是个什么样的人
庐山的风景,秀丽至极,简直是天下诸山的冠军。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有一座遗爱寺;介于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那地方最美,又是庐山之最。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他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眷恋沉迷、依依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就对着香炉峰,傍着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 第二年春天,草堂落成了。三间屋子,两根楹柱;两个卧房,四扇窗子;(屋子的)面积宽度和长度,体积高低和大小,合于心意,适于财力。打开北向的小门,就吹来阵阵的凉风,可以避酷暑;敞开南边的天窗,纳入温暖的阳光,又可以防寒气。(所用的)木头砍下来就足够了,不再漆红;(所筑的)墙壁抹平就足够了,不再抹白。砌台阶用石头;糊窗户用纸,竹子做的窗帘,纻麻做的蚊帐,大致就是这样的!屋子里设有木制椅榻四张,素色屏风两座,还有古琴一张,和儒、释、道各家书籍呀,随意摆了几本! 乐天我已来到这里当主人翁,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靠着斜看这里的竹啊!树啊!云啊!石啊!从早到晚,应接不暇。看了一会儿,禁不住美景这般的诱惑,整个人的精神就随之而潜移默化了,外在也安适,内心更和乐。只要住一宿,身体就十分安宁,住两夜更感到心情恬适,住三个晚上以后,身心舒畅,物我两忘的样子,而跟万物融合无间。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反正就是会这样就是了! 却忍不住再问到底为什么?其实,我这座草堂啊:前面的平地约有十丈宽广,中间又有平台,面积约是平地的一半,平台的南边有方形的池子,池子的面积又是平台的两倍左右。池边到处是山竹、野花,池里长满了白莲、白鱼。再往南走,就到一个石涧,石涧两旁古松、老杉交错竖立着,树的腰身几乎都要十个人才抱得住,树的高度不知几百尺,修长的树枝摩娑着白云,低垂的枝柯轻拂着潭水。像旌旗般地直立着,像雨伞般地张开着,也有的像龙蛇游走般地分布着;古松下多灌木丛,茑罗枝叶蔓生,交错遮荫,使得日光月华都无法照射到地面。到了盛夏时的气候,仍像八九月的秋凉时节。地下铺着白石做为出入的信道。草堂北边五步远的地方,盘踞在层崖、积石,岩石玲珑空透,就像蚂蚁窝的土堆一样,各种树木、奇花异草覆盖其上,绿色的枝叶繁密迷蒙,红色的果实多得分披四垂,也说不出他们的名字,而且四季都是这个样子。又有天上飞落的泉水,就地种植的茶树,可以直接用来煮水泡茶,若被爱好风雅之事的人看到,还可以用来快乐地渡过一整天呢!草堂东边有一座瀑布,清水悬挂三尺高,泻落在台阶角落,然后注入石渠中。清晨或傍晚望过去,就像洁白的丝幔一样,要是在夜间听起来,就像珠玉琴筝的声音。草堂的西边,就在北崖边山上,用剖开的竹子,架在空中,接引北崖山上的泉水,这些竹管如血脉般地分布着、如丝线般地悬挂着,从屋檐灌注到水池里,一滴一滴连续不绝,就像连贯的珍珠,散出来的水气就像雨露一般,滴沥飘洒,随风逝去;那附近拄着拐杖穿著鞋子,耳听目视可以欣赏到的风景:春,有锦绣山谷中的繁花;夏,有石门涧里的皓云;秋,有虎溪的明月;冬,有炉峰的白雪;不管是晴天的明亮、阴天的晦暗之景,或是晨昏的含蕴、吐露之姿,可以说是千变万化,实在是无法全部记下、详细描写,所以我才说这里的景色是远超过庐山本身啊! 唉!一般人只要装潢了一个房间,拥有一张华丽的席子而生活在当中,就免不了有骄傲满足的样子。何况是我,已成了这些东西的主人,而每样东西只要到我跟前,我就用我的知觉官能与他交感相发,他们又这样色色样样地来感发我,我又怎能不外在安适、内在和乐,身体安宁,心情恬适呢?想当年东晋高僧慧永、慧远、居士宗炳、雷次宗等人一起住入此山,就直到老死也都不肯离开,虽然与我现在相距久远,但是我可以体会到他们的心境就是为了这个和我同样的理由啊! 更何况我从小到老,不管住的是白色的茅屋还是朱色的大厦,只要住一天两天,我总是要搬个几畚箕的泥土来做个台子,聚集一些卵石来筑座假山,再环绕个小小的水池,可见我对山水的癖好已经到了如此无可药救的地步。 一旦被贬来辅佐九江郡守,那郡守又用宽厚的心态来对待我,庐山更以他灵秀的美景迎接我,这简直是上天赐给了我最好的时机、大地送给我最好的空间,我终于能得到自己的最爱,还有什么好苛求呢?只不过目前还有些小官俗事牵绊着,还有些家庭的拖累尚未解脱,而不能真正安处于此。等到有一天:弟妹各自成家了,官职期制届满了,一切的进退取舍,都由得我作主成全的时候,我一定会左手牵着老伴和孩子,右手抱着古琴与书本,终老在此,好成就我一辈子的心愿。我发誓,清泉哪!白石啊!你们都听到了吧! 时间是在唐元和十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刚搬到这新居草堂,和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以及东林寺、西林寺的长老大德凑、朗、满、慧、坚等二十二人一起准备了斋果茶点来为新居行落成典礼,于是写下了这篇《草堂记》。[2]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诗人白居易在庐山游玩的时候,终于看上了一个好的去处。在庐山香炉峰的北面,遗爱寺的南面,有一处风景秀丽甲于匡庐的地方。竟然向远游的人回到了故乡一样而不忍离去。终于决定在在盖一处草庐,第二年盖成之后,诗人住在那,可以看山,可以听泉,真是美不胜收。况且在草庐附近还有一个水池,在池塘周围有很多山竹野卉,而池子里面又有白莲、白鱼。这是诗人下了决定,等到以后,弟妹们都成家立业之后,自己就和妻子儿女们搬到这里来住,“终老于斯”。 唐代白居易的山水游记,尤显自我的风格,享有盛名的《庐山草堂记》,即是其个性的显现。白居易以娴熟的文笔和技巧,充分表达了自己酷爱山水癖好,并注入了自己的身世感、沧桑感,使山水别具内涵与风韵。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白居易在记文开篇对庐山发生这样的赞叹,此后这就成为对庐山众口一词的评判。“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香炉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记。”作者对庐山草堂的四周景物环境,落笔悠悠,却倾吐了真诚的爱恋和审美情趣。“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蔑,纳阳日,虞祁赛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碱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帏,率称是焉。”作者对庐山草堂建筑的率真写实,成为人们研究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史料,而《庐山草堂记》亦被视为中国园林学的奠基之作。[2]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白居易像白居易 (772-846)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祖籍山西太原。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他的诗文流传极为广泛,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白居易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与李白、杜甫一起被后人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现存诗有2800多首,为唐代存诗数量最多的诗人。有《白氏长庆集》。[3]
㈤ 庐山草堂记原文和翻译
原文: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
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
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堄,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燀,好事者见,可以永日。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覙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
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稳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余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
待予异时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因为《草堂记》。
译文:
庐山非常秀丽,列天下众山之最。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有一座寺,叫做遗爱寺;介于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那地方最美,又是庐山之最。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他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眷恋沉迷、依依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就对着香炉峰,傍着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
第二年春天,草堂落成了。三间屋子,两根楹柱;两个卧房,四扇窗子;(屋子的)面积宽度和长度,体积高低和大小,全都合于心意,适于财力。
打开北面的小门,让阵阵凉风吹进来,可以躲避酷暑;敞开南边的天窗,纳入温暖的阳光,又可以防御寒气。屋子里设有木制椅榻四张,白色屏风两座,还有上过漆的古琴一张,儒、道、释书籍,各有几本。
乐天我已来到这里当主人翁,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靠着(草堂)斜看这里的竹、树、云、石,从早到晚,应接不暇。看了一会儿,禁不住美景这般的诱惑,整个人的精神就随之而潜移默化了,外在也安适,内心更和乐。
只要住一夜,身体就十分安宁,住两夜更感到心情恬适,住三个晚上以后,身心舒畅,物我两忘的样子,而跟万物融合无间。
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自己探问其中的原因,自己回答道:这座草堂,前面有平地约十丈宽广;中间又有平台,面积约是平地的一半;平台的南边有方形的池子,池子的面积约是平台的两倍。池子四周有很多山竹、野花,池里长满了白莲、白鱼。
再往南走,就到一个石涧,石涧两旁长有古松、老杉,树的腰身几乎都要十个人才抱得住,树的高度不知几百尺,修长的树枝触摸着白云,低垂的枝条轻拂着潭水。像旌旗般地直立着,像雨伞般地张开着,像龙蛇游走着。古松下多灌木丛,茑萝枝叶蔓生,交错遮荫,使得日光月华都无法照射到地面。
盛夏时的气候像八九月(秋凉)时节。地下铺着白石,作为出入的道路。草堂北边五步远的地方,盘踞着层崖、积石,其间嵌着土堆和矮墙,各种树木、奇花异草覆盖在上面,绿色的枝叶繁密迷蒙,红色的果实多得分披四垂,说不出他们的名字,四季都是这样。
又有天上飞落的泉水,就地种植的茶树,可以直接用来煮水泡茶,爱好风雅之事的人看到,还可以用来快乐地度过一整天!春天有锦绣山谷中的繁花;夏天有石门涧里的皓云;秋天有虎溪的明月;冬天有炉峰的白雪。
不管是晴天的明亮、阴天的晦暗之景,或是晨昏的含蕴、吐露之姿,真是千变万化,无法全部记下、详细描写,所以说这里的景色是庐山中最美的啊!
唉!一般人只要装潢了一个房间,拥有一张华丽的席子,然后生活在当中,尚且免不了有骄傲满足的样子。如今我已成了这些东西的主人,外物到了我跟前,求得我的感知,它们又按类别前来,我又怎能不外在安适、内在和乐,身体安宁、心情恬适呢?
当年东晋高僧慧永、慧远、居士宗炳、雷次宗等十八人,一起住入此山,(他们)直到老死也都不肯离开,(他们)虽然距离我很久远,我因为这个了解他们(至老不返)的心情啦!
更何况我又想:我从小到老,像白色的茅屋,像朱色的大门(代指宅院),凡是居住的,即使住一天两天,我总是要搬倒个几畚箕的泥土来做个台子,聚集一些卵石来筑座假山,再环绕个小小的水池,我喜好山水,像这样成了“病”和癖好。
忽然有一天命运不顺,我被贬来辅佐江州。郡守用宽厚的心来抚慰我,庐山以他灵秀的美景对待我,这是上天赐给了我(最好的)时机、大地送给我(最好的)处所,我终于能得到自己所喜好的东西,又还有什么好苛求呢?
(目前)还因为被小官俗事牵绊着,有家庭拖累尚未解脱,有时来回夺走,而不能真正安处于此。等到有一天,弟妹各自成家了,官职期制届满了,一切的进退取舍得以由我作主成全时,我就一定左手牵着老伴和孩子,右手抱着古琴与书本,终老在此,来成就我一辈子的心愿。
清泉和白石,你们都听清这些话吧!于是写下了这篇《草堂记》。
(5)庐山草堂记赏析扩展阅读
《庐山草堂记》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山水游记。此文描绘了草堂景物的清幽秀美,渲染了遁世无闷,心泰身宁的隐逸情绪,表现了作者厌倦政治斗争、喜爱山水、追求恬淡生活的思想。
创作背景: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藩镇和宦官勾结,派人刺杀了主张讨平割据藩镇的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自居易义愤填膺,率先上疏请求急捕刺客,以雪国耻,言词激切,触怒权贵。执政者攻击他越职言事,并捏造“伤名教”的罪名,将他贬为江州司马。
这是自居易政治上遭受的一次沉重打击。在此之前,他已经看到朝廷的腐朽墨暗,虽积极斗争,但也萌生过及早抽身的念头。这次政治挫折,使他思想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兼济天下”转向了“独善其身”。
他在诗中写道:“宦途自此心长别,胸中消尽是非心”(《咏怀》)。到江州的第二年,他就在庐山修盖草堂,并写了这篇《草堂记》,记叙其事,以明归志。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㈥ 初三文言文庐山草堂记翻译
庐山的风景,秀丽至极,简直是天下诸山的冠军。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有一座遗爱寺;介于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那地方最美,又是庐山之最。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它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恋恋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面对香炉峰,下近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
第二年春天,草堂落成了。三间屋子,两根楹柱;两个卧房,四扇窗子;(屋子的)面积大小,完全与心意相合,与财力相称。打开北边的小门,使凉爽的风吹进来,避盛暑;把屋脊南面盖得高些,让阳光照射进来,防备严寒。建造房屋的木材只用斧子砍削,不用油漆彩绘;墙涂泥就可,不必用石灰白粉之类粉刷。砌台阶用石头;糊窗户用纸,竹子做的帘子,麻布做的帐幕,一切全都和草堂的简朴格局相称。屋子里设有木制椅榻四张,素色屏风两座,还有漆琴一张,和儒、释、道书籍各三两卷。
乐天我已来到这里做了草堂的主人,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随意浏览旁边的竹树云石。从早到晚,美景很多,来不及一一观赏。看了一会儿,由于清幽景物的诱发,性情也随之变得恬淡;环境适宜,心情平和。只要住一宿,身体就十分安宁,住两夜更感到心情平静安适,住三个晚上以后,心旷神怡,物我两忘,也不知是如何进入这种状态的。
自问其缘故,回答说:这草堂,前面有平地,面积约十丈,中间有平台,是平地面积的一半,平台的南边有方形的池子,池子的面积比平台大一倍。环绕着水池多是山竹、野草,池里长满了白莲、白鱼。再往南走,就到了一个山石间的水沟,石涧两旁有古松、老杉,树身粗大的将近十人合抱,树的高度不知几百尺,长枝条上摩云霄,低垂的枝柯轻拂着潭水。像旌旗一样竖立,像车盖一样张开,盘曲伸展如龙蛇游走。古松下多灌木丛,茑罗枝叶蔓生,互相纠结交织,互相承接遮盖,使得日光月华都无法照射到地面。到了盛夏时的气候,仍像八九月的秋凉时节。地下铺着白石做为出入的信道。草堂北边五步远的地方,凭借高崖积石作为假山,在空凹处卡进小土堆和土块,各种树木、奇花异草覆盖其上。绿荫浓密,红色的果实繁多,也说不出它们的名字,四季都是这个样子。又有天上飞落的泉水,就地种植的茶树,就这飞泉和植茗来烹茶,若被爱好风雅之事的人看到,可以终日不去。草堂东边有一座瀑布,清水悬挂三尺高,泻落在台阶角落,然后注入石渠中。从早到晚,就像洁白的绸子,要是在夜间听起来,就像珠玉琴筝的声音。草堂的西边,靠近北面山崖的右侧山脚,用剖开的竹子,架在空中,接引北崖山上的泉水,这些竹管如脉管一样分出水流,细水从上流下,像细线一样悬挂空中,从屋檐灌注到水池里,连接不断像成串的珍珠,细微水点飘散的样子像雨露一般,水一点一点地往下落,随风远去。那附近望得见、走得到的地方,春,有锦绣山谷中的繁花;夏,有石门涧里的皓云;秋,有虎溪的明月;冬,有炉峰的白雪。阴晴明暗,黄昏早晨的烟云隐现,千变万化,不可详尽记述,细细说来,所以我才说这里的景色是庐山第一!
唉!一般人只要建造一间高大的房屋,精制一张竹席,而生活在当中,尚且免不了有骄傲自负之态。何况是我,已成了这些东西的主人,草堂周围的美景纷至沓来,激发人的思想感情,接触什么样的景物就产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我又怎能不外在安适、内在和乐,身体安宁,心情恬适呢?想当年东晋高僧慧永、慧远、名儒宗炳、雷次宗等十八人一起住入此山,就直到老死也都不肯离开,虽然与我现在相距久远,但我知道他们心里也是因为这庐山的美景啊!
更何况我从小到老,不管住的是白色的茅屋或者朱色的大厦,只要在居所住上一天两天,我总是要搬少许土做个台子,聚集一些卵石来筑座假山,再环绕个小小的水池,可见我对山水的癖好已经到了如此无可药救的地步。
一旦命运不顺当,被贬来辅佐九江郡守,郡守以宽厚来安抚我,庐山以他神奇的美景对待我,这简直是上天赐给了我最好的时机、大地送给我最好的空间,我终于能得到自己的最爱,还有什么好苛求呢?只不过我为闲散的官职所束缚,未能完全摆脱牵累,时去时回,没有闲暇安宁地住下来。等到哪天弟妹各自成家了,官职任期满了,外出做官还是在家不仕,都能顺遂自己的心意,那么一定会左手牵着老伴和孩子,右手抱着古琴与书本,终老在此,以完成我一辈子的心愿。我发誓,清泉白石可以做我盟誓的证人。
在三月二十七日,我刚搬到这新居草堂;四月九日,和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以及东林寺、西林寺的长老大德凑、朗、满、慧、坚等二十二人,准备了斋食摆设了茶果点心来为新居行落成典礼,于是写下了这篇《草堂记》。
㈦ 高分!!!!!(急)好的就加分 谁帮我做一个关于高中语文书第三册人教版山水与文化的课件
语言学
1、《围城》比喻句研究
2、“很十名”现象探析
3、校园流行语研究
4、体态语研究
5、新闻标题语言艺术特色分析
6、关于汉语词类划分原则的再讨论
7、关于字母词的几个问题
8、广告语的语言艺术特色分析
9、谈网络语言的规范化
10、论新兴的社会方言——网络语言
11、汉语缩 语研究
12、“零**”词族探微
13、论大陆汉语和海外汉语的差异与融合
14、**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
15、**方言词汇研究
16、**方言人名文化信息解读
17、校园流行词语研究
18、谈修辞与语境
19、析颜色词在中英文化中的差异
20、称谓语的演变及其社会意义
21、浅议流行语
22、X X方言与普通话
23、X X方言地名文化信息解读
24、从汉语发展史看汉语方言的前途。
25、字与汉语词汇复合词的生成机制。
26、谦词所体现的中国文化精神。
27、汉语礼敬语的产生发展及其衰落。
28、佛教文化的传入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29、上古汉语字词所反映的中国远古文化信息。
30、河东方言语词研究
31、“碧落碑”碑文考释
32、司马文公祠“杏花碑”碑文考释
33、《西厢记》中的山西方言词语研究
34、古代汉语中被动句的表示方法
35、古今汉语人称代词的比较研究
36、近体诗的格律研究
37、《诗经》唐魏风的河东文化解读书
38、论薛瑄诗文的语言风格
文艺学
39、略论《文心雕龙》的音训问题。
40、“随性适分”——创作的及至。
41、漱六艺之芳润——略论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里的宗经思想。
42、爱奇反经与宗经矩圣
——略论《史记》和《汉书》的主导思想。
43、《文心雕龙》看刘勰的妇女观
44、“耽思”到“神思”
——略论中古文学想象论的演进
45、从韩语现象看历史上的割裂修辞
46、山西作家对于“风骨”的审美追求
——X X作品赏析
47、刘勰对河东文学的关注
48、也谈《文心雕龙》之“心”
49、小说叙事与时空观念的变化
50、审美活动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
51、虚构对小说的意义
52、网络文学的特点
53、电子书写的特征
54、自然人化与自然美
55、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56、新生代小说创作谈
57、“80年代后”小说写作特点
58、卡夫卡的文学思想
59、文学创作中人文关怀与审美追求的交汇统一
60、试论中国消费时代的文学走向
61、当代女性文学的特点——题材的个人化与表达方式的私语化
62、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流文化
63、走向边缘的知识分子文化
64、红色经典文学中的典型人物
65、文学话语蕴籍的两种典范形态——含蓄与含混
66、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冲突
中国古典文学
67、论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
68、比较曹丕、曹植文学观的异同
69、论“魏晋风度”
70、从《诗经》征战诗看中华民族的战争观
71、比较《诗经》与《汉赋》婚恋诗
72、论鲍照的七言乐府
73、宫体诗审美意义的文化解读
74、从《世说新语》看魏晋人的审美理想
75、从《颜氏家训·文章篇》看颜之推的文学思想
76、试论古典诗词中(月、飞鸟、雨等)意象
77、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78、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光的经济思想
79、陶渊明思想与清淡之关系
80、郭璞“游仙诗”
81、《诗经》现实主义传统
82、《诗经》抒情艺术手法
83、《左传》语言叙事手法
84、《庄子》语言艺术特点
85、《孟子》论辩风格
86、《史记》的记人叙事艺术
87、《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史地位
88、《汉乐府》的入乐特点
89、汉大赋的成就与不足
90、《史记》、《汉书》之比较
91、《楚辞》与楚文化之关系
92、柳宗元的柳州诗
93、唐玄宗与杨贵妃题材在文学作品中的嬗变
作者:学院人之鬼 2007-1-21 13:06 回复此发言 2中文系毕业论文参考题目1
94、唐代古文运动与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不同特点
95、论辛弃疾的苦闷
96、从宋词看俗文学对雅文学的影响
97、关汉卿形象与元代文人的处境
98、《西厢记》与永济普救寺
99、从《金瓶梅》看明代的社会经济
100、《三国演义》的政治观、伦理观、正统观悲剧意识
101、《水浒传》的妇女观
102、《西游记》与道、佛教
103、《三言》的婚姻恋爱观
104、论才子佳人小说的价值取向
105、论某一地方戏
106、《红楼梦》与《金瓶梅》比较谈
107、关汉卿笔下的女性形象
108、中国古代戏曲中“大团圆”结局的文化意蕴
109、从《金瓶梅》看明人的戏曲观
110、从《聊斋》看中国民间信仰
111、试论明代拟话本小说反映的市民情绪
112、《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113、唐传奇:小说史上的地位/婚恋作品的伦理观
114、宋元话本:内容和艺术成就
115、《三国演义》:悲剧意识/战争描写艺术/叙事特征/人物论
116、《水浒传》:作者与成书/叙事方式/语言风格/人物论
117、《西游记》:孙悟空人生道路的哲学意蕴/戏剧色彩与幽默风格
118、“三言”“二拍”:市民文学特色/经商题材与文人心态/冯梦龙的俗文学观
119、《儒林外史》:戏剧形式与悲剧内涵/讽刺艺术
120、《红楼梦》:悲剧意义与文化内涵/妇女观/梦幻与色空/叙事方式/语言艺术/宝玉论/钗黛比较/续书与改编得失论
121、《聊斋志异》:痴情女性/书生形象/花妖狐媚与人物塑造
122、论才子佳人小说的价值取向
123、论公案小说的价值定位
124、论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的关系
中国现代文学
125、 胡适与中国现代新诗
126、 郁达夫游记的艺术魅力
127、 《呼兰河传》文化意蕴
128、 谈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
129、 论“五四”时期的乡土小说
130、 论穆旦的诗
131、 论郭沫若的历史剧
132、 论周作人早期的散文
133、 爱、美与自由——论徐志摩诗歌的思想倾向性
134、 “国人灵魂”与鲁迅小说
135、 论“七月诗派”对中国新诗的贡献
136、鲁迅《故事新编》的生态意识
137、张爱玲思想中的俄狄浦斯情节
138、李健吾对话剧创作的贡献
139、对影视文学与影视艺术的关系的思考
140、运用影视理论分析一部电影作品
外国文学
141、中西文学比较研究
142、文学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关系
143、说不尽的卡夫卡
144、雨果创作中的人道主义
145、“硬汉子精神”与海明威
146、存在主义哲学对现代派创作的影响
147、西方文学中的宗因素
148、也谈哈姆莱特的忧郁
149、克洛德形象新论
150、简·爱形象的再审视
151、一朵“恶之花”——卡门
152、于连形象探析
153、 娜拉的形象
154、 现代艺术的探险者——卡夫卡
教学论
155、语文的“人化”和“人化”的语文。
156、语文教育文化底蕴的价值取向及培养策略。
157、从语文课程的发展趋势看当代语文教学的特点。
158、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
159、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得失。
160、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和人为素质培养
写作学
161、作为系统的写作活动
162、论写作活动中主体的思维建构
163、写作能力与主体素养的关系
164、试论作为文化实践活动的写作特征
165、写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166、论语言、形象作为媒体的写作活动
167、写作活动中的想象与存在
168、写作活动中的审美意识
169、文本的结构与内容
170、作为生成活动的写作过程
网络新闻学
171、市场条件下党报经营策略
172、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碰撞融合
173、手机媒体的现状与发展
174、网络条件下新闻含义的思考
175、重新认识新闻价值
176、山西省网络新闻媒体的现状与前景
民俗学
177、某种民族事项(物质生活、节日、仪礼、信仰等)的探讨
178、某地民俗旅游开发的设想
179、民间工艺的分析与现代应用研究
180、民俗传统与现代化生活双向互动的探讨
181、晋商兴衰原因探析(可选择乔家、王家、渠家等其中一家)
182、晋商走向衰落原因分析
183、儒家文化与晋商精神
184、晋商的家规家风
185、晋商的人才观
186、晋商与传统文化
187、河东裴氏家族兴衰原因
188、河东裴氏家族中某一个历史人物研究
逻辑学
189、交际应答的逻辑技巧
190、演讲与逻辑
191、论辩与逻辑
192、科学假说逻辑结构探析
193、三段论的语言表现形式
194、非逻辑谬误种种
195、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