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磨盘赋赏析

磨盘赋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1-31 14:58:49

① 磨盘山村风景的作文

我去过四次冰峪沟,都是在秋季。秋天里的冰峪沟,满目金黄,秋风吹起地上一片落叶,金黄虽然美丽,抵不住秋风扫落叶时的无情,让人感到万物萧条。生命的活力逐渐逝去,这是一种无奈,不仅反映在自然界,也反映在人们的心灵深处。秋天造访冰峪沟,保留节目就是篝火晚会,晚会里的篝火分明是在向人们宣泄一种抗争,使人们的心里燃起比篝火更为强烈的希望之火,每次想起冰峪沟秋季夜里的篝火晚会,想起与会者高亢的歌声、激昂的情绪、奋力的呐喊,我都会忍俊不止,心里实在佩服组织者的用心良苦。在那样一个充满辉煌与凄凉的晚秋,竟然会使人们这样充满激情,除了在冰峪沟,任何一个地方都令人无法想象的。 春天里的冰峪沟在我心目中是陌生的。 旅行社的大巴姗姗来迟,比预定时间晚了一个半小时。中途又换乘另一辆大巴,让人心里十分别扭。好在新司机经验丰富,大巴行驶十分快捷,终于在12:30抵达冰峪沟下榻地—仙人洞乡。 一路上田野里土地翻整一新,路旁的树木大多披上绿装。只有枣树、柿子树没有紧迫感,裸露着树干,让人为之着急。其实着急没有任何意义,你想秋天落叶最晚的也是这两种树木,那时人们一定会赞美它们的铮铮烈骨。春天里的杨树柳树发芽最早,它们最先吹响春天来临的号角,所以杨柳多被赋予诗情画意的情感,可是秋天里落叶最早的也是它们,真是此一时彼一时。 匆匆吃过午饭,我们乘车来到冰峪沟东门入口。东门是冰峪沟的正门,一块巨石上雕刻着“冰峪沟—国家森林公园”大字。 我们从南门出山,一路上走过的河流溪谷上见不到颤颤悠悠的木吊桥,也走不到崎岖不平婉转反复的山路,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混凝土制作的水泥桥、水泥路。水泥路两米宽,往返奔跑着电瓶车和微型机动车辆,络绎不绝。投资者一定是看好了游客代步工具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吧,以破坏自然和谐为代价换取的经济利益虽然可观,从中也可看出投资者小农经济思想的尾巴,目光短浅。 离开南门过一座小桥,桥上有两个不同出口(3元/1元),需购票而出,出门还要收费,我第一次领教。 本来时间允许我们攀登天门山,可是导游一直坚持回住地,十几个同事游兴正浓,坚持走回住地,其余者坐在车上其乐悠悠。五公里的路程,大家走了一个小时,路经仙人隧道、森林核心保护区,听着各种鸟儿啼叫,步行者享受着自然风光惬意得很。到达终点大巴还在等候我们,导游讪笑着和我们商量去玉石市场,因为她们可以完成任务并有人头一元的业务费,我们无奈地听命于她。 按旅行计划安排,第二天早饭后开车前往步云山温泉。继大连安波、瓦房店龙门汤、旅顺铁山、西郊度假村温泉后,步云山是新开发的温泉旅游休闲景点。步云山乡在庄河北部,距营口辖区很近。从冰峪沟前往步云山的道路穿梭在崇山峻岭之中,早上天色阴冷,乌云遮住山顶,汽车周边云雾缭绕,像是太空翱翔。偶尔一阵鸟儿轻啼声传来,车厢内立刻欢声笑语一片。走过一片村庄,道路两旁人群熙攘热闹非凡,原来是个集市。大巴缓行之际,车里有人向外问道“鸡多少钱一斤?”“十块!”众人仔细看去,一只威武高大的庄河大骨鸡立在道旁,足有15斤之多! 步云山温泉到了,温泉山庄地面全部是磨盘组成,高空看去像是一地瓜子皮。这里的磨盘是以10元/个向村民收购的,不曾想收到这么多磨盘,索性当地砖使用了,算是当地一道风景。 温泉设施齐全,管理混乱,浴室卫生条件较差。大游泳池水温不高,当天气温较低,人们躲在游泳池里弓着腰,整个池子更像是一锅夹生饭,出入泳池众人浑身颤抖,上牙打着下牙瑟瑟带响,极具恐怖效应,顿时病倒了几个体弱者。回大连后很多人腰酸腿疼,究其原因是在泳池里弓腰所至,想起“鞠躬尽瘁”一词,恍然大悟。 步云山乡比较贫穷,步云山温泉开了个好头,利用旅游资源创造财政收入,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创举。中午在一家农家饭店午餐,比起冰峪沟的饭菜这里要实惠得多,味道可口。也许是贫穷的地方民风也朴实吧,心中产生了对这里的好感。 下午返回大连,中途在蓉花山乡停留片刻,路边很多农民拎筐摆摊,出售自家出产的草莓、咸鸭蛋、鸡蛋、山野菜等,大家购置了一大堆,我买了10个鸭蛋,回家吃起来蛋黄油性很大,香喷喷的。一路上大家游兴不减,笑着唱着嬉闹着,时间就这样飞快地过去两天。 回家第一件事是打开地图看看仙人洞、步云山、蓉花山这几个乡的地理位置,脑海里回忆着两天来所见所闻,印象深刻。 春天里冰峪沟,一派生机。没有蚊虫叮咬,没有森林里散发出的瘴气(夏季瘴气肆虐),到处是生命复苏的迹象,置身于此,身心欢愉,这是春天游览冰峪沟留给我的深刻印象。 古人有喜,文字铭记,以示不忘,写下这篇文章,祝愿庄河发展越来越好,旅游业欣欣向荣。

② 门口放磨盘对风水的妨碍

风水讲方位吉凶,没有这一说法。什么白虎都是假象。磨盘代表八卦,具有镇压屋宅的作用,若是平放地面不过于高起就没有问题。很多我们看见的并不一定对我们有害。

③ 磨盘能放在房屋正大门口吗磨盘的位置一般有什么讲究

以前有个财主,老是觉得自己是这方圆几百里内最有钱的人,但是大家都不知道他有钱。于是,为了体现自己有钱,他叫人打造了一个纯金磨盘,放在自家院子房屋的正门中间,这样一来,大家就都知道这个财主很有钱了。


从农业到风水,磨盘作用的巨大转变,谁也说不清楚是为什么,或许是因为磨盘独有的旋转形石沟,恰好对应了什么卦象;又或许是因为两侧里对称的石沟让风水师们想起了阴阳两仪。但是不管人们怎么说,磨盘的作用转变都只是风水师在其中运作的结果,磨盘本身是否有这样强大的风水作用,还尚未可知。

④ ……磨盘石是什么古诗

响当当铜豌豆,铁铮铮石磨盘。
——出自魏明伦《磨盘赋》

⑤ 作者在文中引用了魏明伦《磨盘赋》中的语段,有何作用

借此段来赞美磨盘,表达对故乡磨盘、对故土、对童年的深深思念之情。

很高兴为您解答!
有不明白的可以追问!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
请点击下面的【选为满意回答】按钮,谢谢!

⑥ 引用《磨盘赋》有何用意

借此段来赞美磨盘,表达对故乡磨盘、对故土、对童年的深深思念之情。

⑦ 家乡的的石磨盘作文

磨盘,是故乡的一颗痣,让飘泊在外的游子,日夜挂牵。
傍晚,在电脑上和几千里地以外的父亲视频,唠着家常。忽然对父亲说:“用手机拍一下咱家那个磨盘,给我传过来,我想看看它。”父亲充满怨怼地说:“混小子,这么多活物你不稀罕,却稀罕个不会说话的石头。”
是的,我稀罕那块石头。有一次在梦里,我光着脚,站在那磨盘上,大声朗诵着自己的诗歌。我把那磨盘当成我的听者,把那呼啸而过的风当成掌声,我像一尊雕塑,伟岸而悲怆,眼里含满泪水。所以,一直想,用那个磨盘做背景,拍一幅照片,我知道,我脸上的皱纹,已经可以和那些斜着的磨齿匹配。
和我不一样,磨盘的皱纹与生俱来。它一出生就老了,它没有童年。这算是它的不幸吧。不过,它却可以比我永恒,这又是它的幸运。
小时候,父母大声喊我们回家,不外乎只有两件事,一件是回家吃饭,一件是回家拉磨。一件令我们兴冲冲地回,一件令我们灰溜溜地归。还好我们兄妹四人,可以轮流着拉磨,我们几个讲好,二十圈一换人。咬着牙,一圈一圈地数,等累得眼冒金星的时候,总算有人接替,松口气,过一会儿,还要接着来。磨盘,因为闻到了新鲜豆子的味道而生机勃勃起来,吱吱呀呀仿佛哼起了老掉牙的歌儿。
磨了大半夜,总算把一袋豆子磨完了。我们去睡觉,父亲和母亲却要接着挑灯夜战,把磨出来的豆汁再做成豆腐,早晨去卖掉。
后来买了驴,我们总算解放了。驴子被蒙上眼睛,套上枷锁,围着磨盘开始转圈,我总在想,驴子这一生要围着磨盘走多少圈呢?它自己会不会也在数自己走了多少圈呢?数了又能怎么样,没有另一头驴子可以替换它,永无休止的劳作就是它的命运。
磨盘,曾是我们最简朴的桌子。盛夏的夜里,我点着煤油灯,在那上面写过作业,众多的飞蛾绕着那微弱的灯飞个不停。月亮像块发霉的干粮,却也不妨碍我幻想着一口咬下去。
我在那上面磨过铅笔尖儿,砸过核桃,一家人围坐在那里吃饭,就着没有消散的豆汁的香味。
闲暇时,父亲与老哥们在那上面下棋,父亲的棋艺不敢恭维,基本属于“臭棋篓子”的范畴,气势上却总是压人一等,把个象棋子摔得啪啪作响。我和小伙伴们也常常在那上面打扑克,激战正酣的时候,母亲总是不合时宜地走过来,像撵鸭子一样地撵走我们,拿出一把菜刀在上面磨来蹭去。
磨盘,经年累月守在那里,吸纳阳光也吸纳着月色,承接雨露也承接着雪花,无声地铭刻着村庄的历史。
如今,村庄里很少能再寻见磨盘了。如今的乡村也有了成排的楼房,有了健身的广场,乡村仿佛一个质朴的女子做了美容一般,顷刻间妖娆了起来。
乡村变漂亮了,可是磨盘,那颗最美的美人痣,却也因做了美容而一并给做了去,不见踪影。
魏明伦写过一篇《磨盘赋》,文辞诙谐,用意深远,非常喜欢,忍不住辑录一段:“磨盘推日月,磨道绕春秋。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愿仓廪积粮成山,守磨房挥汗成雨。稻麦磨成白玉屑,包谷磨成黄金沙。青纱高粱,磨成红粉;绿荚大豆,磨成雪浆。北方磨豆汁,南方推豆花。蒸不烂,捶不扁。响当当铜豌豆,铁铮铮石磨盘。天生一对,地配一双。珠落玉盘,耳鬓厮磨。顷刻消魂酥骨,化为软玉温香。碓窝舂碎紫八角,磨盘改造黑五类。乌豆乌丝粉,黑米黑馒头。白案技巧,水磨功夫。削面挥刀即削,燃面点火欲燃。御厨蒸饺,乡炊麦粑,中秋月饼,春节年糕。古人之主食,多从石磨而出;前人之营养,半与石磨相关。磨盘腹中之物,皆可磨碎;而磨盘本身之功,却不可磨灭也!”
磨盘和井一样,是村庄的精神。就像美酒是粮食的精神,金子是矿石的精神。而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颗痣,长在思乡人的心上,永远不能剔除。
磨盘,故乡的一颗痣。一颗令人魂牵梦萦的美人痣!

⑧ 文玩核桃磨盘

您的问题,刚入了一对磨盘,形状欠缺对称,市场上一般喊价在300元左右;不过质地不错的,可以当一个品种收藏,一定要好好保存!

⑨ 梁衡作品鉴赏,救急!!!SOS!!!

只有一个:
“把栏杆拍遍”语出辛弃疾的《水龙吟》,宋代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中记载,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唏嘘独语,或以手拍栏杆。尝有诗曰:“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所以,“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作者认为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在词人把栏杆拍遍的振聋发聩的声响中,我们读出了辛弃疾真实的复杂的心情:不满、愤懑、焦虑、懊恼、无耐、等待、企盼……

这是一篇带有人物评传性质的散文,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叱咤风云而又命运多舛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形象,揭示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及原因。

文章的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它告诉读者,全文要探索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以及这个过程是如何决定了他的词、他本人在文学史上的惟一性和独特地位的。作者首先就把辛弃疾放在中国历史的大背景下,抓住他的“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的特点,突出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唯一性”和“独特性”。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将对辛弃疾的人生遭际的介绍与对他的诗词创作的评价交错起来来写的。

作者在介绍辛弃疾的人生遭际时主要围绕他的以下几个经历:

一是他的行伍经历。这一段介绍充满了神奇色彩,他单人独马追杀偷印之贼,他跃马横刀突入敌营生擒叛将,活脱脱一个血气方刚,骁勇善战的武夫。中国历史上的大文豪有谁有这样的能耐?

二是他的为官经历。作者用数据作了这样的介绍:“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5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作者客观地分析了辛弃疾南归后不为朝廷喜欢的种种原因:

其一,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于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

其二,他工作特别认真,简直是个工作狂,于是招来许多诽谤,甚至说他独裁,犯上,皇上也就对他时用时弃;

其三,他爱提意见,45年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不停地要求痛杀贼寇,收复失地,这怎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辛弃疾的这些特点在今天看来都是优点,是大大的优点,但在当时的朝廷看来却都成了令他们心烦的缺点,是不能容忍的缺点。于是他就只能痛拍栏杆,吟诗寄恨了。

三是他的心路历程。从一个沙场英雄对军营的渴望,到一个忧国游子对苍天的发问,从 “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的心病,到“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的内痛,这里有悲壮的呼喊,有遗憾的叹息,也有无奈的自嘲。

作者在介绍辛弃疾的人生遭际时穿插引用了他的八首词,这些词几乎都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作者在引用这些词作时既没有一引了之,也没有详加赏析,而是结合人物的命运作了精当的点评。作者首先总评辛弃疾的由行伍经历到弃戎从笔的无奈:“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枝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纸笺,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这里有“钢刀利剑”与“羊毫软笔”的对比,这里有“奔走沙场”与“笔走龙蛇”的对比,我们还透过“只剩下”、“泪洒”等词语真切感受到作者对诗人的同情和惋惜。

作者主要是从词作的内容和读者感受的角度来评说的,引《破阵子》时作者说“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引《水龙吟》时作者说“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声悲怆的呼喊”;引《菩萨蛮》时作者解说道“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引《永遇乐》时作者提醒读者辛弃疾在“自嘲自己的姓名”;引《摸鱼儿》时作者感慨道“今天我们读时,每一个字都让人一惊,直让你觉得就是一滴血,或者是一行泪”;引《水调歌头》时又告诉我们辛弃疾在“咀嚼自己的寂寞”;引两首《丑奴儿》时看似在谈词的风格,仍然揭示了辛词“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的特点。寥寥数言,一语中的。

文章主体部分巧妙地把人物的自身命运、作品以及作者的阅读感受、评说融为一体,读来饶有兴味。

文章最后一部分也就是最后一小节,作者点明了以“把栏杆拍遍”为题的原因,回应了开头,揭示了辛弃疾从一个爱国志士而成为一个“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的爱国诗人成熟之由。

这一段的评说非常形象,什么“九蒸九晒”,什么“水煮油炸”,什么“千锤百炼”,辛弃疾在词作领域的成功完全是被“逼”出来的。历史的“歪打正着”毁掉了一个赳赳武夫,却成就了一个千古词人。

这是一篇充满阳刚之气的人物评传体散文,在写作上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

一、联想丰富

本文揭示的是古代文学大家的心路历程,仅靠占有史料和作家本人的作品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大胆的联想和想象。本文作者就是这样。或由辛弃疾的事迹,联想到他的词作;或由他的词作,联想到他所处的的时代、他的事迹和内心世界等等。

例如,在第三段简要述说了辛弃疾南归的遭遇后,就联想到他的《破阵子》《水龙吟》两首词,引述下来并加以评说,把一个热切盼望重返沙场痛杀贼寇,而又壮志难酬的爱国将军的悲愤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接着,又自然联想到一个问题: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不为朝廷喜欢?作者引用了辛弃疾本人的话,并且概述了有关辛弃疾的事迹以及朝廷的心态,揭开了其中的谜底,这就是他太爱国、百姓、朝廷了,只要一有机会就真抓实干,时刻准备冲上前线去,这就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惹来诽谤,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再如,由“弃疾”这个名,联想到他忧国的心病,联想到他表达这种忧思的词作。总之,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把辛弃疾由爱国志士到爱国词人的心路历程展现了出来。

二、以评带传

梁衡的人物散文,写的大多是人杰鬼雄,其中大多是名垂宇宙,家喻户晓的伟人,还有文惊当世,传之百代的文人。而这些跨越千年、百年的人物却从作者的笔端一一鲜活起来。梁衡的散文情理并重,以评带传,他写的人物在千年百年中已有定论上又重新给出评价,而这种评价又是不落窠臼的。人们都承认辛弃疾是个大词人,但能从他的出身到成业的发展史上判定辛弃疾的词及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的,梁衡是第一人。作者还在文中借郭沫若评说陈毅的“将军本色是诗人”来评说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说辛弃疾是“词人”是“武人”是一般人的判断,而说辛弃疾是“政人”恐怕就是梁衡的独见了。梁衡说“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者还将辛弃疾的为政与陶渊明、白居易的为政作了比较,表明了辛弃疾为政的投入与积极。他能从人性的深层重新来诠释一位人物,在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在分析辛弃疾走上诗词创作道路的必然性时就作了这样生动的评说:“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捶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著名作家梁晓声在谈梁衡的一本散文集时说:“我确信,作为一个勤于思想的人,梁衡对历史的反思,肯定比他写出来的以上篇章要更深邃更全面些。而他后来发表的《最后一位带罪的功臣》、《觅渡,觅渡,渡何处》、《把栏杆拍遍》,证明了这一点。他的思想一游到更远的历史中去,一与那些历史时期中的人物敞开心扉地对话,则就变得火花四溅了。文字也时而激昂;时而惋叹;时而叩问;时而调侃,姿肆张扬起来了…… ”

一般来说,与政治密切相关的事件、人物,写其“思想”容易,写出“美感”来难。常见的通病是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梁衡在这方面有很大的突破,使“思想和美感”达到了和谐统一。他像一位烹饪大师,非弄出个“色、香、味、形”俱佳才心满意足。他的那些评说文字完全不是抽象的概括和干瘪的教条,而是形象生动又充满美感的。像“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枝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纸笺”;像“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永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还有“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这些文字多美呀,读起来令人回肠荡气。

三、善用对比

对比手法是作家们常用艺术手法之一,梁衡也不例外。他在本文中就多处运用了对比,使人物形象更为鲜明突出。第一处运用对比是在引用了《破阵子》之后,作者先将它与岳飞的《满江红》比较,认为只有《满江红》可以与之媲美,然后又用杜甫的“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卢纶的“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与之对比,认为“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像、抒发和描述”,从而突出了辛词的“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第二处对比是将他与陶渊明、白居易的从政经历对比,他认为辛弃疾“对待政治”,“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因为“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练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第三处对比是将辛弃疾的豪放与苏东坡的豪放作比较。苏辛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因此文学史上是将“苏辛”连称的,但梁衡却在同中见出异来,他认为:“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因为“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而“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捶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可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而辛弃疾的诗正是这样的诗。第四处对比是将辛弃疾的婉约词与柳永、李清照的婉约词作比较,他认为“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这些都是很有见地的精辟之语。

以上这些比较,有作品内容的比较,有人物遭际的比较,有作品风格的比较。这些比较的对象,看似大同,实有小异。能看出同中之异的才是真正的高手。

有人曾把梁衡称之为“苦吟派”。如何“苦吟”?梁衡透露:“《把栏杆拍遍》写了三年,《觅渡,觅渡,渡何处?》写了六年,《大无大有周恩来》前后整二十年。”自20多年前他的《晋祠》一文入选中学教材后,以后又有《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等作品入选中等学校语文教材。现在《把栏杆拍遍》又入选教材。据说,他是活着的作家中入选教材最多的人。为何要“苦吟”?主要是被他自己“逼”的,因为他对散文创作的要求是“背”,就是写出的东西是拿来给人背诵的。1200多年前的杜甫说过,“语不惊人死不休”。梁衡顺着他的意思这样说:语不惊人死不休,篇无新意不出手。著书必求传后世,立事当作空前谋。

泰山:提到写泰山的文章,最有名的莫过于李健吾老先生的《雨中登泰山》,依稀记得李老的那篇文章将泰山的人文景观写得很详尽,游踪很清晰。然而今读梁衡的《泰山——人向天的倾诉》又觉新鲜,仿佛从未在本质上认识过泰山,而今却忽然被作者推上了岱岳之巅。这种感受完全缘于作者出人意料的大手笔。作者一改游记散文移步换景、空间转换的传统写法,而是一笔落下,直上岱顶,俯察仰观,天人对话,直言泰山之雄伟,尽抒生命之尊贵。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