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雁塔赏析
『壹』 赏析名联
秦观《春日》: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内晓枝。
这首诗写雨容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妙句之妙)
———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辋川庄是王维晚年隐居之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这是一个田园风光十分迷人的地方,王维为它留下了不少情景交融的美丽诗文。其中《积雨辋川庄作》一诗尤为后人激赏。所谓“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在这首诗中,又以这一联最引人注目:水田上空,白鹭飞舞,夏日密林,黄鹂唱和。丰富的景观,不同色彩、形态的视觉冲击和听觉感受,如同一幅鲜活的立体图卷。
诗人还在这幅图卷上浓浓地加上了两笔感情色彩:漠漠、阴阴。以叠字漠漠,形容水田宽广,视野已极苍茫;又以叠字阴阴,描绘夏季蔚然深秀的辋川密林,境界更觉幽深。两种景象,互为融合,极尽辋川景物深广之美。
这两句诗还生发过不少笔墨官司,与王维同时代的诗人李嘉
『贰』 杨炼《大雁塔》的赏析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5-13 15:24 杨炼的《大雁塔》既然被归到朦胧诗一类,我们知道朦胧诗的思想核心是对人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还有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索;但作为新生代诗,它却是以追求思想内涵上的反文化趋向,美学精神上的反崇高,反叛和超越的创作姿态及游戏调侃的情感态度作为创作的指导。杨炼的《大雁塔》以大雁塔的自我经历作为写作主线,以极为人性化的情感体验折射中国的传统历史和文化渊源;诗歌作为一种艺术产品,本来就应该是一种能给予人们感官审美的享受,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最好还是超然一些,充分把人性感性的一面付诸其中,毕竟人还是有感情的动物,情感的体验对个人主体的心灵还是很有必要的,像韩东这种把现实的理性或说是现实的冷酷带入诗歌中,虽说是一种突破,但未必是一种好的突破。至少我认为,人应该理性的生活,感性的写诗!而且对于作为新生代诗的思想内涵上的反文化趋向和美学精神上的反崇高我个人还是不能理解的。作为现实主义者来说,虽说这个时代是个没了英雄的年代,但这个“英雄”该是狭义的英雄,这个时代的“英雄”含义应该是在不伤害大众的利益作为前提,能给予自己、家人和周围的朋友带来最大好处或说是利益的人,都可以称之为英雄。因为这毕竟是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唯有那些大谋大勇者才能够从群众中脱颖而出,为大部分的人获取更多的利益。所以我的结论是:人不该安于平凡!纵使是人人都可以像英雄一般登大雁塔,但是不可能人人登上大雁塔后内心都有自己是真正的英雄的感受。诗歌作为一种艺术产品,本来就应该是一种能给予人们感官审美的享受,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最好还是超然一些,充分把人性感性的一面付诸其中,毕竟人还是有感情的动物,情感的体验对个人主体的心灵还是很有必要的,像韩东这种把现实的理性或说是现实的冷酷带入诗歌中,虽说是一种突破,但未必是一种好的突破。人应该理性的生活,感性的写诗!而且对于作为新生代诗的思想内涵上的反文化趋向和美学精神上的反崇高我个人还是不能理解的。作为现实主义者来说,虽说这个时代是个没了英雄的年代,但这个“英雄”该是狭义的英雄,因为这毕竟是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唯有那些大谋大勇者才能够从群众中脱颖而出,为大部分的人获取更多的利益。所以我的结论是:人不该安于平凡!纵使是人人都可以像英雄一般登大雁塔,但是不可能人人登上大雁塔后内心都有自己是真正的英雄的感受。
『叁』 怎么赏析诗歌《有关大雁塔》
昨天就开始期末考试了,近现代诗歌赏析,考到这首诗,我很少上这位老师的课,所以也自是第一次见到这首诗.
当时我忽然很斗胆地认为,攀登雁塔何错之有?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的鄙夷?这似乎是一首很有名的诗歌,作者也是很有名,但是我实在想不明白作者和这首诗歌的拥护者都是什么样的人.是不平凡的?是非庸俗的?是这所谓的英雄吗?
从远方赶来,登上大雁塔,怀揣着美好愿望的游客,观光长安风貌,拍几张照片留念,然后下塔,这很值得嘲笑吗?大部分人不都是普通人吗,但所有人都有美好的愿望啊.既然雁塔提名是这么令人憧憬的典故,为什么不登上去默许下信念呢.不得意的人,发福的人难道就不是人吗,不能有向往吗?
谁都知道登不登这大雁塔和成不成英雄挂不上勾,那难道就应该所有人都很冷漠地抛弃这段典故让大雁塔失去感情吗?就像过年放鞭炮,元宵吃汤圆等等习俗一样,如果仅仅是觉得鞭炮好玩,汤圆好吃,那也不过是多了一个玩意,多了一种食品,难道英雄们就非要冷酷地拒绝这么温暖的意义吗?
中国的文化本来就很倾向这样的祁愿意识,为什么老外觉得中国神秘,就是因为中国这么渊远的历史积淀下来这么多充满人情味的美丽故事.我知道和作者是第三代诗人,反英雄,反崇高,反意象,反优雅,但是不觉得这样太极端了吗?
我也是个平凡的人,我也在很多年前登过大雁塔,然后下来,走进那条大街,转眼我不见了.不是英雄的普通人,为什么连愿望的空间都不被允许呢...今天,大雁塔依然是历史文化的承载和象征物,依然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风景,然后再下来...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
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
为了爬上去
做一次英雄
也有的还来做第二次
或者更多
那些不得意的人们
那些发福的人们
统统爬上去
做一做英雄
然后下来
走进这条大街
转眼不见了
也有有种的往下跳
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
那就真的成了英雄
当代英雄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什么
我们爬上去
看看四周的风景
然后再下来
『肆』 唐诗三百首赏析
1)桃花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山中春怀
【唐】齐己
何物不为狼藉境,桃花和雨更霏霏。
2)梨花
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初冬夜饮
【唐】杜牧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3)兰花
兰溪
【唐】杜牧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病起
【唐】贾岛
身事岂能遂,兰花又已开。
4)梅花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梅花
【宋】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5)菊花
晚菊
【唐】韩愈
少年饮酒时,踊跃见菊花。
饮新酒
【唐】元稹
闻君新酒熟,况值菊花秋。
6)杏花
清夜怨
【唐】李商隐
绿池荷叶嫩,红砌杏花娇。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7)牡丹
白牡丹
【唐】白居易
白花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
牡丹
【唐】王睿
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
8)蔷薇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唐】李白
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
仙萼池亭侍宴应制
【唐】沈佺期
闲花开石竹,幽叶吐蔷薇。
9)海棠
蜀中春日
【唐】郑谷
海棠风外独沾巾,襟袖无端惹蜀尘。
春日书怀
【唐】薛能
垄月正当寒食夜,春阴初过海棠时。
10)茶花
红茶花
【唐】司空图
景物诗人见即夸,岂怜高韵说红茶。
同朱庆馀宿翊西上人房
【唐】周贺
屋雪凌高烛,山茶称远泉。
11)荷花
韩翃舍人即事
【唐】李商隐
萱草含丹粉,荷花抱绿房。
晓出净慈寺
【宋】杨万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杜鹃
宣城见杜鹃花
【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杜鹃花
【唐】成彦雄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13)杨花
春感
【唐】李白
榆荚钱生树,杨花玉糁街。
章江作
【唐】韦庄
杨花慢惹霏霏雨,竹叶闲倾满满杯。
14)桐花
桐花
【唐】白居易
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唐】李商隐
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15)桂花
长沙赠衡岳祝融峰般若禅师
【唐】刘长卿
桂花寥寥闲自落,流水无心西复东。
送高三之桂林
【唐】王昌龄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16)茉莉花
法性寺六祖戒坛
【唐】李群玉
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檀口
【唐】赵鸾鸾
衔杯微动樱桃颗,咳唾轻飘茉莉香。
『伍』 雁塔圣教序的书法欣赏
《雁塔圣教序》为褚遂良五十八岁时书,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书风格的作品,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褚遂良在书写此碑时已进入了老年,至此他已为新型的唐楷创出了一整套规范。
结体:在字的结体上改变了欧,虞的长形字,创造了看似纤瘦,实则劲秀饱满的字体。王偁曾评说:“……同州、雁塔两圣教序记是其自家之法,世传《兰亭》诸本,亦与率更不类。盖亦多出自家机杼故也。”褚遂良书法特点中整幅书法作品以弧形线条居多,即使是短线条,也有一咏三叹的情调。弧线的大量使用,使原本笔直、坚挺的基本笔画,增加了柔和委婉。褚遂良在起笔时略微多了点逆笔,然后引回,波转一下。这些用笔都使褚遂良的书法显得生动活泼,不局限于原有的形式。《雁塔圣教序》的笔画纤细而俊秀,即使是复杂的波折转笔,也是一丝不苟,毫无须发的遗憾。褚遂良秉承了文人书法家的笔法,在书写过程中却又能把握轻重、灌输力量。
运笔:《雁塔圣教序》在运笔上则采用方圆兼施,逆起逆止;横画竖入,竖画横起,首尾之间皆有起伏顿挫,提按使转以及回锋出锋也都有了一定的规矩。唐张怀瓘评此书云:“美女婵娟似不轻于罗绮,铅华绰约甚有余态。”清代秦文锦亦评曰:“褚登善书,貌如罗琦婵娟,神态铜柯铁干。此碑尤婉媚遒逸,波拂如游丝。能将转折微妙处一一传出,摩勒之精,为有唐各碑之冠。” 《雁塔圣教序》引领大唐楷书新格,书法史上褚遂良因此被重重地书上一笔。初唐三家——欧、虞、褚并称书坛,但真正地开启唐代楷书门户者,非褚氏遂良一人莫属。纵观唐中期的颜真卿、徐浩,莫不受其影响,可以说唐朝中后期书坛风貌是由褚遂良启导的,特别是《雁塔圣教序》更具有创新的时代意义。——王佑贵《褚遂良与〈雁塔圣教序〉》。
『陆』 怎么赏析诗歌《有关大雁塔》
这一类抄诗属于朦胧诗.其价值取向有别于北岛这一类诗人所写的二元对立的朦胧诗,抛弃价值理性(北岛 真善美)、工具理性(目的 欲望)、功用理性(偏向价值评估 有一定衡量)的价值观念,侧重于表现凡人的生活流,是一种日常主义.
具体到这一首诗,它主要表现了凡人无聊而又纷繁的生活.有人快乐,有人绝望,有人仅仅凑凑热闹.在绝望中的人跳下去只是一个无谓的英雄.每个人的生活都消逝在纷繁的世界里显得那么不值一提.我们爬上去,自我陶醉一把,下来,然后消失在茫茫中……无聊空虚渺小都在这一首诗中
『柒』 20幅春联,并赏析五幅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是五代十国蜀国国君孟昶的一幅桃符对联,也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从字面上看,“纳”即“享受”;“余庆”,旧指“先代的遗泽”,《易经•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上联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全连蕴含着喜迎新春、祈求幸福的意思。对联的头尾还嵌入“新春”两个字,中间嵌入了“嘉节”两个字,合起来“新春嘉节”,非常巧妙。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这是一副传统春联,深得世人喜爱,所以使用非常普遍广泛,影响较大。联意为: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世间一切事物都除旧布新,得以新生和发展。“一元复始”,指新的一年又要开始。“万象”,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更新”,除旧布新。联语紧切新春佳节世人辞旧迎新的心态,简洁明快,言约意丰,凝炼工整。因此,人们除了单独作春联外,还常常以它为春联的基本词组,构成较长的新春联,如“一元复始春光好;万象更新喜气多。”“瑞气盈门,一元复始;春风拂面,万象更新。”等。
人登寿域;
世跻春台。
——这也是一副传统春联。春为一岁之首。中国民俗,不论出生在哪个月份,大多以“过一年,长一岁”推算,而健康长寿又几乎是所有人的愿望。此联就是表达的这个祝福。“寿域”,指人人得尽天年的太平盛。“春台”,春日登眺览胜之处。常作太平盛世的象征。联语既切春节,又含祝福,言简而意深。
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户更新。
——这是一副传统春联。此联出典于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爆竹、桃符都是古代人们在春节时用来驱除邪鬼的道具。现在春节燃放鞭炮,过去没有发明火药之时没有鞭炮,就用火烧竹子,使其毕剥发声,来驱除山鬼瘟神,称之为“爆竹”。“桃符”也是古时民俗,用桃木板画神像挂在门旁,以驱鬼避邪,每年春节都要更换。大约从唐、五代开始在红纸上写表示吉祥、祝福的文字(即春联),但春联称“桃符”一直延续到清代。写春联以迎新春佳节,已是几乎所有华人的习俗,长盛不衰,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内容常有更新罢了。该联选取春节期间传统民俗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两种典型物品——爆竹和桃符,遣词组句,有声(爆竹之响),有色(桃符之红),形象鲜明,描绘生动,十分准确地表达了“除旧迎新”的主旨。联句语言精练,声、色俱备,对仗工整,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广泛流传而不衰。
一元二气三阳泰;
四序五福六合春。
——这是一副使用了数字入联和词语典故的传统春联。上联“一元”,指事物的开始,这里指一年之始。“二气”,指阴气和阳气。“三阳泰”,即三阳开泰。《易》中,农历十月为坤卦,纯阴之象;十一月冬至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所以旧时以“三阳开泰”或“三阳交泰”为岁首称颂之语。下联“四序”,指春、夏、秋、冬四季。“五福”,五种幸福。《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桓潭《新论》:“五福:寿、富、贵、安乐、子孙多。”“六合”,指上下前后左右四方,凡指天地之间、整个天下。联语巧用数字,用典恰切,既合节日,又表达了对天下所有人的良好祝福。
梅呈五福;
竹报三多。
——五福,即寿、富、康宁、好德、老终命。见《尚书·洪范》。三多,即多福、多寿、多男子。见《庄子·天地》。联写冬物,意在以之迎春祈福。既能援引典故,使其意绪丰富,又用词简练,对仗工稳,此春联遂广为应用。
两袖清风,造福大众;
一身正气,振兴中华。
——元代诗人魏初《送杨季海诗》有句“交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以“两袖清风”喻杨季海为官廉正,囊空如洗。后世沿袭,成惯用语。此种春联,并非随处可用,一如衣饰,须量体而服。此联只宜于政府机关。
春风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尘。
——此联乃清朝邓石如自题于书房的楹联。春风有包容接纳万物的博大情怀;文辞笔墨如秋水一般,不沾染半点世俗尘埃。何等气度,何等清高。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花永开。
——春天代表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年四季都是春天的话,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是欣欣向荣、兴旺的样子;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斑斓,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一年四季如春,天天百花盛开,形容社会蒸蒸日上、生活红红火火,这是个美好的祝愿的意思。此联联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尽情地抒发了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
迈步迎春,春风扑面;
抬头见喜,喜气盈门。
——词人李清照十分赞赏欧阳修《蝶恋花》一词“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盖以为三“深”字连用,其用不同,殊为奇妙。此联“春”“喜”二字亦各连用,前后词性不同,颇与其相类。兼之一“迎”一“见”,前者有意,后者无意;前者“有我”,后者“无我”,对举工整且意绪丰美,此针顶联实为佳对。
惠风远拂,神州溢彩;
丽日高悬,大地生辉。
——《太平御览》引《梁元帝纂要》曰:“春亦曰发生、芳春、青春、阳春、三春、九春;风曰阳风、暄风、柔风、惠风;景曰媚景、和景、韶景;时曰良时、嘉时;辰曰良辰、嘉辰、芳辰;节曰芳节、嘉节、韶节、淑节;草曰弱草、芳草;木曰华木、华树、芳林、芳树;林曰茂林;鸟曰阳鸟、时鸟、阳禽、候鸟、时禽、好禽。”人们对春日怀有好感,嘉辞美语贯于其前,遂有上列种种称呼。简而言之,阳风也罢,惠风也罢,其实都是指春风而已。此联亦是赞美春日之意。
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风一家。
——这是幅广为流传的春联。上联举冬季代表性的三种植物,下联则列春日繁盛的三种果树,以表辞旧迎新之意。“松”、“梅”、“桃”、“李”与“杏”五者皆为形声字,皆从“木”,“竹”字乃象形字,大体言之,颇类似。至于“岁寒”与“春风”之对,“三友”与“一家”之对,也十分工整,无怪乎广为流行。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多数春联并不止于刻画景观之变换,往往承载有祈福的功能,此联就属于此类。论起流传之广泛,此联恐怕丝毫不减于“一元复始”与“万象更新”之对。
细雨无声,滋润满园锦绣;
春风有意,妆成一树玲珑。
——上联化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句,下联化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句。虽意绪有些简单,专写春日绿色,好在能化古人佳句,对仗也还算工稳,不妨赏之。
泽沾雨润,杨柳依依亲万户;
民富物丰,财源滚滚涌三江。
——《诗经·小雅·采薇》有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既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写不舍之状。“财源滚滚涌三江”或“财源滚滚达四海”之类,为意欲发财致富者常用。一雅一俗,不妨略加留意,赏其得失。
桃李迎春,无边景色来天地;
江山入画,万缕诗情上笔端。
——上联化杜甫七律《登楼》“锦江春色来天地”句,“来”字自然神奇。下联以“上笔端”对,虽然显得勉强,气势也大为衰减,然而添了不少柔媚之气,正所谓一张一弛,颇为奇妙。兼之下联用“江山”,上联用“桃李”,前者气势壮于后者,故而此联显得错落有致,意蕴相融,且对举也工稳,亦属佳对。
革故鼎新,十亿神州歌盛世;
倡廉反腐,千秋禹甸庆兴邦。
——“革”“鼎”本为《周易》二卦,革为变革之意,鼎为鼎立之意。“禹甸”本出自《尚书·禹贡》,甸服是五服之一,此处代指中华大地。两者同为六经典故,相对十分妥帖。以“倡廉”对“革故”,以“反腐”对“鼎新”,相反相成,虽仅八字,天道流行隐然居乎其间,此其可赏之处。
报晓鸡声,拂晓钟声,声声悦耳;
赏心国事,舒心家事,事事关情。
——此联仿照顾宪成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在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成。相较而言,顾联适用的对象是读书人,此联则普遍可用;顾联满心境沉郁,此联则心绪欢快。明季之风雨如晦,今日之国泰民安,于此可见。
2017鸡年春节对联:
闻鸡起舞;
跃马争春。
鸡怀五德;
春启一元。
神猴辞岁;
金凤迎春。
鸡鸣晓旦;
燕舞阳春。
金鸡报晓;
丹凤来仪。
猴引康庄道;
鸡鸣锦绣春。
鸡啼窗前月;
人笑福里春。
红鸡啼夜晓;
黄犬吠年丰。
金鸡日独立;
紫燕春双飞。
鸡鸣天放晓;
猴跃地回春。
节日人人共乐;
江山处处皆春。
猴跃长天焕彩;
鸡鸣大地回春。
玉燕衔春福到;
金鸡唱晓喜来。
把酒当歌歌盛世;
闻鸡起舞舞新春。
大圣鸣金辞旧岁;
雄鸡唱晓贺新春。
雄鸡喜唱升平日;
盛世欢歌幸福年。
雄鸡一唱天下白;
大圣再腾玉宇清。
金鸡报晓唱新岁;
丹凤朝阳歌大风。
鸡报小康随日出;
年迎大有伴春来。
大圣建功归玉宇;
金鸡携福到神州。
喜鹊登枝春迈步;
金鸡唱晓福敲门。
知时喜降三春雨;
守信当如五德鸡。
跃马扬鞭芳草地;
闻鸡起舞杏花天。
喜庆新春 闻鸡起舞;
欣逢盛世 跃马扬鞭。
大圣腾云,春回甲第;
雄鸡唱晓,福满神州。
猴舞棒,万里清如玉;
鸡唱春,千家福齐天。
大业途中,同圆国梦;
小康路上,不忘初心。
燕剪春风,门盈紫气;
鸡鸣头彩,业起宏图。
金鸡祈福,高歌中国梦;
妙笔生花,大写小康春。
紫燕迎春,满眼春风绿;
金鸡送福,盈门福字红。
一畦春波,融八方锦绣;
九天晓日,流七彩云霞。
三阳开泰,九州呈福瑞;
万象更新,四海纳祯祥。
九州共梦,风正一帆顺;
四海同春,家和万事兴。
猴岁呈祥,长空五光十色;
鸡年纳福,大地万紫千红。
大圣辞年,万里河山留瑞霭;
雄鸡报晓,九州天地映朝晖。
大业方兴,五星旗展金鸡唱;
小康在望,四化图开彩凤飞。
大圣班师,一路凯歌笳鼓竞;
雄鸡振翅,几声雅唱瑞云生。
点点梅花,笑迎雄鸡朝天唱;
声声爆竹,欢送大圣载誉归。
大地飞歌,迎春紫燕衔福至;
小康入户,报晓金鸡催梦圆。
四海归心,春风吹绿互联网;
九州圆梦,福字贴红朋友圈。
紫燕剪春风,筑双百年美梦;
金鸡筹厚礼,迎十九大宏图。
海湛春云,猴飞十万八千里;
山擎旭日,鸡唱二零一七年。
彩凤高翔,恋我中华春不老;
金鸡喜唱,歌斯盛世乐无穷。
九域涌新潮,四海雄鸡争唱晓;
三春辉紫气,八方彩凤共朝阳。
『捌』 曲江对酒杜甫赏析
【曲江二首】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 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 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 花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 何用浮名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 暂时相赏莫相违。【创作背景】曲江又称曲江池,在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时称宜春院,汉称乐游苑。《太平寰宇记》中记载,因为其水曲折,又似广陵之江,故名之。后隋文帝观曲江池“水盛而芙蓉富”之景。又僻曲江名不正之嫌,将曲江改名为芙蓉池,池岸东区为芙蓉园,唐初,芙蓉池恢复旧名,仍称曲江池。同时芙蓉园的名称得以保留。开元中期,唐玄宗引峪水入曲江黄渠,使得曲江水量剧增,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恩寺,另有夹城复道与兴庆宫、大明宫相通,两岸楼阁宫殿起伏连绵,成为当时长安城中最大的风景区。曲江早在秦汉时期就属于帝王苑囿范围,唐朝也是如此,但她也可同时供公众游玩,为公共园林。每至佳节,人们常倾城而致。其盛景令人难以想象。在风景如此优美的地方。文人雅士场至此赋诗吟咏,留下了不造佳篇名作杜甫的一生与长安紧密相连,也与曲江休戚相关。是人因在长安一系列特殊的经历。留下了深深的曲江情节,通过曲江这一切情感的载体。诗人由早期对个人的生存与功名的愤激转变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完成了由一般文人向诗圣转变。在杜甫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与曲江有关的诗篇。每一时期的曲江诗,都凝聚了诗人不尽的情思。是诗人心境的写照。
【赏析一】
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思寺。是著名游览胜地。
第一首写他在曲江看花吃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
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可称“赏心乐事”了,但作者却别有怀抱,一上来就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产生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他一没有写已经来到曲江,二没有写来到曲江时的节令,三没有写曲江周围花木繁饶,而只用“风飘万点”四字,就概括了这一切。“风飘万点”,不止是客观地写景,缀上“正愁人”三字,重点就落在见景生情、托物言志上了。“风飘万点”,这对于春风得意的人来说,会煞是好看,为何又“正愁人”呢?作者面对的是“风飘万点”,那“愁”却早已萌生于前此的“一片花飞”,因而用跌笔开头:“一片花飞减却春!”历尽漫长的严冬,好容易盼到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这春天,这花儿,不是很值得人们珍惜的吗?然而“一片花飞”,又透露了春天消逝的消息。敏感的、特别珍惜春天的诗人又怎能不“愁”?“一片”,是指一朵花儿上的一个花瓣。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暗暗发愁,可如今,面对着的分明是“风飘万点”的严酷现实啊!因此“正愁人”三字,非但没有概念化的毛病,简直力透纸背。
“风飘万点”已成现实,那尚未被风飘走的花儿就更值得爱惜。然而那风还在吹。剩下的,又一片、一片地飘走,眼看即将飘尽了!第三句就写这番情景:“且看欲尽花经眼。”“经眼”之花“欲尽”,只能“且看”。“且”,是暂且、姑且之意。而当眼睁睁地看着枝头残花一片、一片地被风飘走,加入那“万点”的行列,心中又是什么滋味呢?于是来了第四句:“莫厌伤多酒入唇。”吃酒为了消愁。一片花飞已愁;风飘万点更愁;枝上残花继续飘落,即将告尽,愁上添愁。因而“酒”已“伤多”,却禁不住继续“入唇”啊!
蒋弱六云:“只一落花,连写三句,极反复层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消欲绝。”这是颇有见地的。然而作者何以要如此“反复层折”地写落花,以致魂消欲绝?究竟是仅仅叹春光易逝,还是有慨于难于直陈的人事问题呢?
第三联“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就写到了人事。或谓此联“更发奇想惊人”,乍看确乎“奇”得出人意外,细想却恰恰在人意中。诗人“且看欲尽花经眼”,目光随着那“风飘万点”在移动:落到江上,就看见原来住人的小堂如今却巢着翡翠——翡翠鸟筑起了窝,何等荒凉;落到苑边,就看见原来雄踞高冢之前的石雕墓饰麒麟倒卧在地,不胜寂寞。经过安史之乱,曲江往日的盛况远没有恢复;可是,好容易盼来的春天,眼看和万点落花一起,就要被风葬送了!这并不是什么“惊人”的“奇想”,而是触景伤情。面对这残败景象有什么办法呢?仍不外是“莫厌伤多酒入唇”,只不过换了一种漂亮的说法,就是“行乐”: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难道“物理”就是这样的吗?如果只能如此,无法改变,那就只须行乐,何必让浮荣绊住此身,失掉自由呢?
联系全篇来看,所谓“行乐”,不过是他自己所说的“沉饮聊自遣”、或李白所说的“举怀消愁愁更愁”而已,“乐”云乎哉!
绊此身的浮荣何所指?指的就是“左拾遗”那个从八品上的谏官。因为疏救房琯,触怒了肃宗,从此,为肃宗疏远。作为谏官,他的意见却不被采纳,还蕴含着招灾惹祸的危机。这首诗就是乾元元年(758)暮春任“左拾遗”时写的。到了这年六月,果然受到处罚,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写此诗到被贬,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明乎此,就会对这首诗有比较确切的理解。
这是“联章诗”,上、下两首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下一首,即紧承“何用浮荣绊此身”而来。
前四句一气旋转,而又细针密线。仇兆鳌注:“酒债多有,故至典衣;七十者稀,故须尽醉。二句分应。”就章法而言,大致是不错的。但把“尽醉”归因于“七十者稀”,对诗意的理解就表面化了。时当暮春,长安天气,春衣才派用场;即使穷到要典当衣服的程度,也应该先典冬衣。如今竟然典起春衣来,可见冬衣已经典光。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而且不是偶而典,而是日日典。这是更透过一层的写法。“日日典春衣”,读者准以为不是等米下锅,就是另有燃眉之急;然而读到第二句,才知道那不过是为了“每日江头尽醉归”,真有点出人意外。出人意外,就不能不引人深思:为什么要日日尽醉呢?
诗人还不肯回答读者的疑问,又逼进一层:“酒债寻常行处有。”“寻常行处”,包括了曲江,又不限于曲江。行到曲江,就在曲江尽醉;行到别的地方,就在别的地方尽醉。因而只靠典春衣买酒,无异于杯水车薪,于是乎由买到赊,以至“寻常行处”,都欠有“酒债”。付出这样高的代价就是为了换得个醉醺醺,这究竟是为什么?
诗人终于作了回答:“人生七十古来稀。”意谓人生能活多久,既然不得行其志,就“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吧!这是愤激之言,联系诗的全篇和杜甫的全人,是不难了解言外之意的。
“穿花”一联写江头景。在杜诗中也是别具一格的名句,叶梦得曾指出:“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老杜……‘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深深’字若无‘穿’字,‘款款’字若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如此。然读之浑然,全似未尝用力,此所以不碍其气格超胜。使晚唐诸子为之,便当如‘鱼跃练波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体矣。”(《石林诗话》卷下)这一联“体物”有天然之妙,但不仅妙在“体物”,还妙在“缘情”。“七十古来稀”,人生如此短促,而“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大好春光,又即将消逝,难道不值得珍惜吗?诗人正是满怀惜春之情观赏江头景物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是多么恬静、多么自由、多么美好的境界啊!可是这样恬静、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还能存在多久呢?于是诗人“且尽芳樽恋物华”,写出了这样的结句: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传语”犹言“寄语”,对象就是“风光”。这里的“风光”,就是明媚的春光。“穿光”一联体物之妙,不仅在于写小景如画,而且在于以小景见大景。读这一联,难道唤不起春光明媚的美感吗?蛱蝶、蜻蜓,正是在明媚的春光里自由自在地穿花、点水;深深见(现)、款款飞的。失掉明媚的春光,这样恬静、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也就不复存在了。诗人以情观物,物皆有情,因而“传语风光”说:“可爱的风光呀,你就同穿花的蛱蝶、点水的蜻蜓一起流转,让我欣赏吧,那怕是暂时的;可别连这点心愿也违背了啊!”
仇注引张綖语云:“二诗以仕不得志,有感于暮春而作。”言简意赅,深得诗人用心。因“有感于暮春而作”,故暮春之景与惜春、留春之情融合无间。因“仕不得志”而有感,故惜春、留春之情饱含深广的社会内容,耐人寻味。
这两首诗总的特点,用我国传统的美学术语说,就是“含蓄”,就是有“神韵”。所谓“含蓄”,所谓“神韵”,就是留有余地。抒情、写景,力避倾囷倒廪,而要抒写最典型最有特征性的东西,从而使读者通过已抒之情和已写之景去玩味未抒之情,想象未写之景。“一片花飞”、“风飘万点”,写景并不工细。然而“一片花飞”,最足以表现春减;“风飘万点”,也最足以表现春暮。一切与春减、春暮有关的景色,都可以从“一片花飞”、“风飘万点”中去冥观默想。比如说,从花落可以想到鸟飞,从红瘦可以想到绿肥……“穿花”一联,写景可谓工细;但工而不见刻削之痕,细也并非详尽无遗。例如只说“穿花”,不复具体地描写花,只说“点水”,不复具体地描写水,而花容、水态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景物,都宛然可想。
就抒情方面说,“何用浮荣绊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其“仕不得志”是依稀可见的。但如何不得志,为何不得志,却秘而不宣,只是通过描写暮春之景抒发惜春、留春之情;而惜春、留春的表现方式,也只是吃酒,只是赏花玩景,只是及时行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日日江头尽醉归”,从“一片花飞”到“风飘万点”,已经目睹了、感受了春减、春暮的全过程,还“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真可谓乐此不疲了!然而仔细探索,就发现言外有意,味外有味,弦外有音,景外有景,情外有情,“测之而益深,究之而益来”,真正体现了“神余象外”的艺术特点。 【赏析二】
曾经笙歌扬扬,廊亭画舫,盛极一时的大唐都为你倾倒;为何曲江,仍是昨日的你,怎的今日如此憔悴,如此哀伤! 曲江池位于唐长安城东南,即从今大雁塔向东南约一华里左右就到曲江池西岸,今天的东、西曲江池村即为曲江池遗址。唐代时这里为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曲江流饮”被誉为长安八景之一。曲江池南北长而东西短,东南西三面隆起,北面有一很窄的出水口,大致形状为一不规则的葫芦瓢样。镶嵌在长安少陵原头突然下陷的一块低洼地域中,登临大雁塔向下俯视,犹如一颗水珠,天然成趣,自然而又壮观。因池水“透底何澄澈,回流乍屈盘”,所以得名“曲江”。 秦时曾在曲江边修筑了离宫宜春苑,隋代以前曲江中的水源主要依靠池内西侧的汉武泉,此泉一年四季都有泉水涌出,而且水量充足。西汉以后,曲江年久失修,泉眼堵塞。隋代建都,曲江被修复,重新放焕光彩。玄宗开元年间,开凿了一条通道引水入曲江池的黄渠,从而使曲江池的池水大增,曲江在大唐也美到极致! 而曲江,盛衰与大唐同在。你荣我荣,你衰我衰,生生息息永不相弃。“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我美是因为你的欣赏而生,你衰,我怎能不殇! 每年仲春,这里“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林花着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正是群鸟临池飞,百花争相艳时。到了秋季,“秋波江蓼水,夕照青芜岸”,“曲江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风涛,”竟有种喧哗过后淡漠的美。曲江是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眼中的娱乐极地。“公子华筵势最高,秦川对酒如平掌,长安木瓢示真率,更调鞍马狂欢赏。”正是莺歌燕舞,碧草萋萋的季节,杨长史在大好春光中大摆筵席,登临少陵原的最高处,俯视九转曲江,美得触目惊心。公子翩翩风度,举起长寿木瓢向大家祝酒,宾客兴致高昂。“阊阖晴开亦荡荡,曲江翠幕排银牓。”长安的富家子弟们成群结队来到曲江边上,翠幕罗列在曲江边上,幕上悬挂的匾牌在阳光中熠熠生辉。“却忆年年人醉时,只今未醉已先悲。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圣朝已知贱士丑,一物自荷皇天慈。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忆起往昔酒醉不醒之时,但现在还未醉就已经悲伤之情充溢心中,为什么这数根白发就抛却不去呢?平添我的衰老。千百杯罚酒我并不推辞,仰头一饮而尽,今日杜甫我只求一醉方休。当此春和,一草一木,皆因秉承皇天慈悲,欣欣向荣的生长,唯独我这一贱士,玷污圣朝的恩泽。酒罢欲还,思量之下,渺渺长安城竟连野老容身之处都没有,唯有茕茕独立对这浩浩曲江独自吟诗!可是这诗,有人懂否? 《乐游园歌》是杜甫在长安谋职期间写的,最令我触动的是前后的一喜一悲的情景对照,同一筵席中,有人纵情声色、乐不思蜀;有人却满腹愁肠,郁郁寡欢!曲江虽好,却是达贵逍遥的天地,在这里一掷千金是最平常的事。而在这里也有饥不果腹的文人在此停留!落寞的孤影映照在繁华的歌舞中将是怎样一种萧瑟?曲江,人人都说爱你,我却对你无语,彼此的距离让我对你又欢喜又怨恨! 此诗写于天宝十载,即是公元751年,安史之乱发生于公元755年11月,那就是说,这些奢侈浮华发生在安史之乱前三四年。我坚信安史之乱这一浩劫发生前肯定有明显的预兆,而且这段时间已经离安史之乱很近了,近在皇城脚下的上层阶级生活醉生梦死,丝毫不会居安思危,可知:盛极必衰是永恒的道理啊!朝堂之上是什么人呢?嫉贤妒能极尽谄媚的小人,而真正的有贤之士却不得志!那再看天宝十二载(753)大唐的统治者在干什么?《丽人行》中写道“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些丽人赏游曲江,穿的是“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吃的是“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杨氏兄妹停驻曲江,自然华贵不可一世。曲江此时也被染上了浮华的色彩。曲江很美,爱曲江固然没错,要怪就怪身在其位却不谋其职!曲江啊曲江,此时你是否也为这些荣华遮住双眼,高高在上,不知身后事呢?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言伤多酒入唇。”转眼已公元758年,长安早已“城春草木深”,暮色中旧地重游,曲江的繁华已早如过眼云烟,花又在眼前飘飞了,春天是不是要过去了?风从四面八方侵袭我身,我被寒得体无完肤!饮酒吧!醉了就不会再想了!可是触目的一景一物都刺痛了我的双眼:“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那些曲江边曾经的琼台玉宇现在都已成了断壁残垣了;曾经在此极尽欢娱的公卿已成这冢中鬼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醉吧!醉吧!不要看,不要想了! 此时安史之乱已经平息,但是长安城内满目疮痍,杜甫时任左拾遗,并不能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不过徒有虚名。肃宗并不能举贤纳谏,本来杜甫是抱着极大的热忱与期待来投奔肃宗,但是希望落寞后还能有什么希翼?闲居长安城中,无所事事,不经意间就走到曲江边上,这一伤心地,你以前不是极尽浮华吗?怎么现在落魄如此,我们的之间曾经隔的距离消失了,我可以随意亲近你,可是为什么离你越近,我却越悲伤?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尘接素秋。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珠帘秀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独立在曲江头上,我再次为你悲伤,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以前你这里天天歌舞升平,现在…我看着你由盛转衰,为你喜过伤过!为你耗尽毕生精力,可是你却一蹶不振,这多么令我心痛!我的时日已经不多了,也许这是我最后一次见你,最后一次为你吟咏。我走了,带着一颗伤痕累累的心以及苍老不堪的身躯。但是,曲江——大唐,请记住,不是我不再爱你,是我已经承受不起。如果可以,我愿意再为你奉献一生,也可以! 杜甫,在诗中把曲江与大唐融为一体,用曲江的盛衰比大唐的盛衰。将全部的哀思给予曲江这一实物,这比空泛地写大唐的兴衰形象得多。首先,曲江前后的变化比较明显,而且曲江的兴衰是因大唐导致的。其次可以更直接地表达出讽喻,伤感等感情,不受禁忌。再者大唐太抽象也太广博,极尽刻画也不能描摹冰棱一角,而且会流于空泛抒情却没有任何实证寄托。 杜甫写曲江的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唐的兴衰,可以看做一部诗史。承认他的诗中史料价值确实很重要。但是更令我动容的是其情之真挚、其痴之决绝,其命运之坎坷!中国的文人自古就有铮铮铁骨,就算踏上了不归的死路,只要我问心无愧,哪怕我会一生痛不欲生,我也要走下去,愁下去! 杜甫,这个迎风立在曲江边上的倔强的老头,这个悲天悯人的苦吟诗人。如果可以,我多么希望你眉头舒展,含笑凝望曲江!但是历史是不可以篡改的,“国家不幸,诗家幸”。少陵野老,你是怎样在苦痛中挣扎的,一定如蚌埠孕育珍珠,那么痛!【赏析三】
细推物理须行乐
每每读到杜甫诗《曲江》的最后两句,“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总会产生许多的感慨。笔者虽然是一个布衣百姓,但几十年了,为了所谓的浮名也没有少费苦心,结果是到如今还是空空如也,徒落得心力交瘁、心神疲惫。然而至今还是放不下,还在无谓的努力。“细推物理须行乐”,诗人杜甫所说得“乐”究竟是指什么,笔者不可妄言,但笔者理解的“乐”,绝对不是及时行乐,不是让人们用一种及时行乐的处世态度去生活。这种“乐”也许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芸芸众生,都非圣贤,永远也逃脱不出追名逐利的人生藩篱,这是人性的本能,也是人性的必然。因为人生一世,为了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场所,为了过上一个衣食俱丰的生活,为了能够光耀祖宗,就得拼命的去追名逐利。对任何人来说,勇敢的去追名逐利没有一点过错,而且是应该弘扬和鼓励的。因为如果没有人们的追名逐利,我们的社会就会失去竞争力,失去竞争力,我们的社会就不会进步和发展,我们的生活质量也就不会改善。所以说追求名利绝对没有错,我们的社会正是靠着人们的追名逐利才不断的发展进步。追名逐利没有错,错的是我们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没有把握一个正确的心态。人这一辈子之所以累,之所以难,就是因为被名利缠身,为名利而活。
杜甫老先生一语道破人生存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一个“乐”,乐才是人生存的终极目标。正是因为寻乐,我们才不断的追名逐利。但如何追名逐利却大有的学问,这和我们是否快乐有着直接的关系。既然人生就是为名利而来,那我们就大胆的去追逐浮名吧,只是别让浮名蒙蔽心灵,让心灵为了浮名而着魔变得失却理智。在人生的进程中,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我们会因为名利而快乐和痛苦。但是不管为了快乐如何追逐名利,我们的快乐绝对不能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那样的快乐即使暂时快乐了,我们的心灵却会永远不安宁。但是,看看我们生活的世间,却有许多人的快乐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他们用牺牲别人的利益甚至生命来换取自己的快乐。这样的追名逐利破坏了社会的正常秩序,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也许正是因为自古以来许多人的快乐都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用别人的痛苦换来的,所以诗人杜甫才发出了“何用浮名绊此身”的千年前的感慨。寻找快乐是人性的本能,追求名利是人性的必然。但是千万不能让浮名将人的心灵迷失,那样的名利真的如诗人所言就绊住此身了,也就没什么乐可言了。
“细推物理须行乐”,如何理解和领会这个乐字,关乎人一生的幸福和快乐。人一生在不停的追逐名利,这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虽然其中充满许多快乐,但欢乐的背后就是痛苦。如何让快乐多于痛苦,是衡量一个人一生是否幸福和快乐的一把尺子,是个人智慧和才干的综合体现。当然“乐”并不是单纯的建立在丰富的物质生活上的,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似乎就是其自身的财富,收入的高低,但是,快乐虽然和财富、金钱有关系,但并不是必然的关系。生活中真正快乐的人并不是拥有巨大财富和地位的人,真正的快乐着恰恰是那些衣食无忧却没有大量财富和金钱可以支配的人。这些人享受着并不富裕的物质生活却过着悠闲快乐的生活,他们也追名逐利,但他们没有寻找到大名大利,没有被真正的浮名所羁绊,因此才能平静的善对人生。
“乐”是什么,乐的基本条件是衣食俱丰。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没有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居所,这样的生活绝对不是快乐的。但是具备了衣食俱丰的生活条件,其间的快乐也许就因人而异。寻乐,不是及时行乐,不是做什么只要自己快乐就行,不是用别人的痛苦来换取自己的快乐。“细推物理须行乐,”乐就是用平和的心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自己喜欢的生活。这样的“乐”,才是真正的乐。不管怎么找乐,千万别让“浮名”迷失心灵,羁绊此身。
『玖』 写一篇西安大雁塔鉴赏1000字
参观大雁塔
从西安复火车制站向南,出和平门直行约4公里,有一个大慈恩寺。这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太子李治,为了纪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在原隋朝无漏寺的旧址上动工兴建的。文德皇后在李治只有九岁时就英年早逝。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李治把这个寺院取名为“慈恩”。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寺院,只是当年大慈恩寺的一部分——西塔院。
还未走进寺院,远远就可看见一座高耸入云的楼房式砖塔。这就是我国著名、世人皆知的大雁塔。相传当年李治为其母建好慈恩寺后,曾邀请当年西天取经归来的唐玄奘(也就是《西游记》里的唐僧)在这里主持寺务。为了安置唐玄奘从西天(即古印度)取回的佛经,李治为他修建了一座宝塔,也就是大雁塔。此塔由唐玄奘亲自督造,仿印度式结构。从此,唐玄奘一直在这里一边主持寺务,一边翻译他从古印度带回来的佛经。他翻译的佛经,共有75部,1335卷。在这里,他写出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记》等传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