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李金发有感赏析

李金发有感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1-30 18:56:05

Ⅰ 李金发巜有感》节选的片段有哪些特点

有一种凄厉、尖锐的美 ,“远取譬”,诗意晦涩,着力表现一种微妙的感觉。

Ⅱ 北岛诗歌赏析

北岛最著名的诗歌如《回答》、《一切》、《宣告》、《结局或开始》等,曾经震撼了无数国人,表达了在文革中成长的一代人信仰失落后的批判与否定、怀疑与茫然。北岛的诗歌冷峻、思辨,有很强的批判性和思想能量,总是在悖论与断裂中探寻乃至拷问着人类、时代乃至自我的真理与价值。

《一切》为北岛(赵振开)的一首代表诗歌。讲述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生活不是一场悲剧,也不是一场完完全全的喜剧。欢乐与痛苦本来就相依相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无数折磨与挫败之后,在无数痛苦与欢乐之后,他终于明白了一切的真谛。

《回答》为诗人北岛1976年创作的一首朦胧诗,它标志着朦胧诗时代的开始。诗中展现了悲愤之极的冷峻,以坚定的口吻表达了对暴力世界的怀疑。



(2)李金发有感赏析扩展阅读

北岛曾说过:“诗人应该通过作品建立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真诚独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义和人性的世界。”

北岛的诗歌创作开始于十年动乱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造成了诗人独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他在冷静的观察中,发现了“那从蝇眼中分裂的世界”如何造成人的价值的全面崩溃、人性的扭曲和异化。

他想“通过作品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真诚而独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义和人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北岛建立了自己的“理性法庭”,以理性和人性为准绳,重新确定人的价值,恢复人的本性;悼念烈士,审判刽子手;嘲讽怪异和异化的世界,反思历史和现实;呼唤人性的富贵,寻找“生命的湖”和“红帆船”。


Ⅲ 北岛诗歌<<一切>>的赏析.

对北岛的批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从诗歌技巧、诗歌方法、诗和读者的关系上提出问题的。就是批评北岛诗(也不仅是北岛)的晦涩,难懂。这涉及现代诗兴起后的美学问题。这种批评有长远的历史。国外的象征派等诗歌流派出现之后,对它的批评重要一项就是说它晦涩难懂。在中国也一样,李金发、戴望舒的诗,卞之琳的诗,直到“朦胧诗”,都在这一点上受到批评。对北岛诗的另一方面的批评,是说他的诗感情颓废,不健康,绝望,悲观主义,虚无主义。“悲观”在现在也许还是不好,但已经不是那么严重的事情。在五六十年代和文革那个时期,悲观可是严重的问题;不管是对自己的生活,还是对社会历史,都绝对的要不得。文革后一个时期,“悲观”仍是一个政治伦理性质的问题。记得当时有一篇文章批评北岛的诗表现了一种心如死灰的情绪,发出了绝望的嚎叫。这篇文章主要引用北岛的《一切》这首诗:

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

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一切苦难都没有内容 /一切语言都是重复/一切交往都是

初逢/一切爱情都在心里 /一切往事都在梦中/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一切信仰都带有

呻吟/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 / 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

在“朦胧诗”时期,这是一些诗人,特别是北岛所喜欢使用的判断意味的句式。那时候,他们有一些重要的话,一些有关人的生活,有关社会历史的“真理”性质的发现急迫需要表达。“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谁期待,谁就是罪人”;“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 / 我只想做一个人”;“我要到对岸去”;“其实难于相像的 / 并不是黑暗,而是早晨 / 灯光将怎样延续下去”;…… 一连串的判断句,一种宣言色彩的表述方式。现在,诗人一般很少采取这种方式来写作。因为我们已经没有什么严重的东西要“宣告”。在北岛那时的眼睛里,世界是黑白分明的,而我们可能看到的,更多是界限不清的灰色。套用一个说法,就是一代人的诗情,无法原封不动复制。总之,这首诗在当时,被一些批评家当作“虚无”、“悲观主义”的例证。可能是舒婷当时也觉得北岛有些不够全面,所以,舒婷写了《这也是一切》来呼应。舒婷的这首诗有一个副标题,“答一位青年朋友的《一切》”。这首诗比较长,我念其中的一部分:

……不是一切大树都被暴风折断/不是一切种子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不是一切真情都

消失在人心的沙漠里/不是一切梦想都甘愿被折掉翅膀/不,不是一切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火焰都只燃烧自己而不把别人照亮/不是一切星星都仅指示黑夜而不报告

曙光/不是一切歌声都掠过耳旁而不留在心上/……

批评北岛的便引用舒婷的这首诗,来进一步反证北岛的不是。这种评论方式让舒婷不安,她赶紧在文章里申明说:有的批家把我的诗跟北岛的《一切》进行比较,并给他冠上虚无主义的美称,我认为这起码是不符合实际的。舒婷说,我笨拙地想补充他,结果就思想和艺术都不如他的深刻、响亮和有力。我想,舒婷的这个说明,是必要的,也是真实的。道理其实很简单,比较的“全面”,比较的不“悲观”,并不能说就是比较的好诗。

这里有很多高人在讨论北岛的诗,你可以看看
http://post..com/f?kz=08444

Ⅳ 求李金发《弃妇》《题自写像》《寒夜之幻觉》《有感》原文

弃妇
李金发
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
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
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
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
越此短墙之角,
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
如荒野狂风怒号:
战栗了无数游牧。

靠一根草儿,与上帝之灵往返在空谷里。
我的哀戚唯游蜂之脑能深印着;
或与山泉长泻在悬崖,
然后随红叶而俱去。

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
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
化成灰烬,从烟突里飞去,
长染在游鸦之羽,
将同栖止于海啸之石上,
静听舟子之歌。

衰老的裙裾发出衰吟,
徜徉在丘墓之侧,
永无热泪,
点滴在草地
为世界之装饰。
《题自写像》

即月眠江底,
还能如紫色之林微笑。
耶酥教徒之灵,
吁,太多情了。

感谢这手与足,
虽然尚少
但既觉够了。
昔日武士披着甲,
力能搏虎!
我么?害点羞。

热如皎日,
灰白如新月在云里。
我有革履,仅能走世界之一角,
生羽么,太多事了呵!
有感

如残叶溅
血在我们
脚上,

生命便是
死神唇边
的笑。

半死的月下,
载饮载歌,
裂喉的音
随北风飘散。
吁!
抚慰你所爱的去。

开你户牖
使其羞怯,
征尘蒙其
可爱之眼了。
此是生命
之羞怯
与愤怒么?

如残叶溅
血在我们
脚上

生命便是
死神唇边
的笑

寒夜之幻觉》
窗外之夜色,染蓝了孤客之心,更有不可拒之冷气,欲裂碎一切空间之留存与心
头之勇气。

我靠着两肘正欲执笔直写,忽而心儿跳荡,两膝战栗,耳后万众杂沓之声,

似商人曳货物而走,

又如猫犬争执在短墙下。

巴黎亦枯瘦了,可望见之寺塔,悉高插空际

如死神之手。

Seine河之水,奔腾在门下,泛着无数人尸与牲畜,摆渡的人,

亦张皇失措。

我忽尔站在小道上,

两手为人兽引着,

亦自觉既得终身担保人毫不骇异。

随吾后的人,

悉望着我足迹而来。

将进园门。

可望见巍峨之宫室,

忽觉人兽之手如此之冷。

我遂骇倒在地板上,

眼儿闭着,

四肢僵冷如寒夜。

Ⅳ 分析李金发的《弃妇》。

李金发诗歌诗坛怪杰,他的诗晦涩难懂,充满了隐喻和象征。
这首《弃妇内》是李金容发的代表作,写的是一位被遗弃的妇女的痛苦和悲哀,诗人代她向黑暗社会的歧视和压力倾吐了心中的痛苦的幽怨的感情;但是,如果深究下去,我们发现,在这首诗里,诗人运用了惯常的象征手法,“弃妇”只是一个悲慨情感的象征物,是诗人对人生坎坷、悲惨命运的感受的象征。
在诗人的眼中,人生不过是彷徨于死亡者墓前的弃妇,她的悲伤和痛苦都是无法为他人所理解的,无法改变的。诗人运用了在场的视角,描述了弃妇的状态,她丑陋、老苦,她狂呼、怒号,她直面黑夜、又不得不与蚊虫为伍,她衰老的裙裾发出哀吟,徜徉在坟墓之侧,永无热泪。
也许是她的泪已经流进了,也许是他对这个世界彻底绝望了,但是没有人能理解她,至于我,也是旁观,无所作为。

Ⅵ 寻一篇李金发的诗歌《有感》的赏析

在许多新诗人中,李金发可算作品最丰富而又最迅速的一个。他于一九二○至二三年间
在柏林作《微雨》,一九二六年在文学研究会出《为幸福而歌》,一九二七年在北新出《食
客与凶年》,都是厚厚的集子。虽然都是些单调的字句,雷同的体裁,但近代中国象征派的
诗至李金发而始有,在新诗界中不能说他没有贡献。李氏作品与西洋象征派一样具有以下特
点:

第一、朦胧恍惚意义骤难了解法国格兰吉司(Granges)所著《插图法国文学
史》说浪漫主义之后有高蹈派,高蹈派之后有象征派。象征派之反对高蹈,谓其文字过于机
械,形式过于修饰,甚至对于行文素号清丽之戈贝(Coppée)等人,谓其思想感情亦
窒息于笨重明确之修辞下。魏仑谓诗不过是音乐,应有优美的韵脚,但不必过于明确。又谓
诗者须无组织(sanecomposition),须无辩才(saneéloquen
ce)。美国约翰·马西(JohnMacy)的《世界文学史话》论“魏仑的诗是他的感
觉、爱憎、希望、绝望等奔放的发露。他对于言语的态度,差不多无视法兰西诗的古典底规
则,仅仅依着内部旋律,而那内部的旋律是绝对不会错误的。”他的诗学第一原则是:“音
乐超于一切,没有聪明,没有机辩,没有修辞,惟有音乐常常存在。”又格兰吉司说:“马
拉梅常言作诗宜竭力避免明了与确定,所以他的诗,极其暧昧难懂。”

李金发的诗没有一首可以完全了解,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常常声明道:“我爱无
拍之唱,或诗句之背诵。啊,不一定的声调,东冬随着先萧”(《残道》)。“你向我说一
个‘你’,我了解只是‘我’的意思。呵!何以有愚笨的言语?”(《故人》)。“我们的
心充满了无音之乐,如空气间轻气之颤动。”又说:“人若谈及我的名字,只说这是一个秘
密,爱秋梦与美人之诗人,倨傲中带点méchant。”

第二,神经的艺术神经过敏为现代人之特征,而颓废象征的诗人尤为灵敏。颓废派诗人
要求强烈及奇异之刺激,而象征派诗人则幻觉(hallucination)丰富,异乎
寻常。犹太医生马特诺尔度(Matnordau)在《变质》(Degeneratio
n)一书中论之甚详。神经以过度之运用而能发达,如音乐家之耳,画家之眼均较常人敏
锐。蓝波(A.Rimbaud)谓母音有色;波特莱尔谓香和色与音是一致的,即其一
例。李金发所谓“一个臂膊的困顿,和无数色彩的毛发”、“以你锋利之爪牙,溅绿色之
血”、“绿血之王子,满腔悲哀之酸气”,是属于视觉的。“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越此短
墙角,狂呼于我清白之耳后,如荒野狂风怒号,战栗了无数游牧”。蚊虫之声,无论如何之
大,必不如怒号之狂风,作者听觉之敏锐与昔人闻床下蚁哄以为牛斗,竟无二致。耳曰“清
白”亦奇。

象征派诗人幻觉丰富,往往流于神秘狂(MysticalDelirium),如十
八世纪英国诗人勃来克(W.Blake)常见天使与鬼怪之行动。李金发《寒夜之幻觉》
亦然: 窗外之夜色,染蓝了孤客之心,更有不可拒之冷气,欲裂碎一切空间之留存与心
头之勇气。

我靠着两肘正欲执笔直写,忽而心儿跳荡,两膝战栗,耳后万众杂沓之声,

似商人曳货物而走,

又如猫犬争执在短墙下。

巴黎亦枯瘦了,可望见之寺塔,悉高插空际

如死神之手。

Seine河之水,奔腾在门下,泛着无数人尸与牲畜,摆渡的人,

亦张皇失措。

我忽尔站在小道上,

两手为人兽引着,

亦自觉既得终身担保人毫不骇异。

随吾后的人,

悉望着我足迹而来。

将进园门。

可望见巍峨之宫室,

忽觉人兽之手如此之冷。

我遂骇倒在地板上,

眼儿闭着,

四肢僵冷如寒夜。

PS: 没找到赏析,只有个这个…………凑活凑活吧……

Ⅶ 李金发的诗歌《有感》的赏析

〖夜之歌〗

我们散步在死草上
悲愤纠缠在膝下。

粉红之记忆,
如道旁朽兽,发专出奇臭。

遍布在小属城里,
扰醒了无数甜睡。

我已破之心轮,
永转动在泥污下。

不可辨之辙迹,
惟温爱之影长印着。

噫吁!数千年如一日之月色,
终久明白我的想象,
任我在世界之一角,
你必把我的影儿倒映在无味之沙石上。

但这不变之反照,衬出屋后之深黑,
亦太机械而可笑了。

大神!起你的铁锚,
我烦厌诸生物之汗气。

疾步之足音,
扰乱之琴之悠扬。

神奇之年岁,
我将食园中,香草而了之;

彼人已失其心,
在混杂在行商之背而远走。

大家辜负,
留下静寂之仇视。

任「海誓山盟∶」
「溪桥人语,」

你总把灵魂儿,
遮住可怖之岩穴,

或一齐老死于沟壑,
如落魄之豪士。

但我们之躯体
既偏染硝矿。

枯老之池沼里,
终能得一休息之藏所?

Ⅷ 麻烦赏析一下诗人李金发的《有感》,解读一下诗歌。

如果把这首诗换一个文化背景的话,大概不会引起像当时那样的惊呼吧。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郭沫若正酝酿着《女神》,闻一多正讴歌着《红烛》,大多数人还在沉浸于浪漫主义的氛围中时,李金发却在法国写下时人诧异的《为幸福而歌》,《有感》就是其中的一篇。
《有感》这首诗充满了怪异的意象,这些意象之间的连接也没有明显的线索。整个诗就像一个难以索解的谜。
一开头的“残叶”让我们想到中国古典诗歌中经常见到的类似的意象,如“晓来谁染霜林醉”中的“霜林”、“山山黄叶飞”中的“黄叶”,但接下来的“血”就让人感到一种不安了,而“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更不似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道家文化对死的阐释,所谓“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死亡只是人化为其他生命状态存在而已。李金发对生死的理解则充满了现代主义的味道,他看到生死贴得很近,生命在死亡面前不堪一击:“残叶”是“树叶”生命走向尽头的状态,其红如血,残叶的飘零使诗人想到生命的脆弱,死神是冷酷的,生命便在他轻轻一笑中消失,永不再来。生死的无常使人想要在有限的生命中痛饮狂歌,尽量享受在世的幸福,然而“裂喉的音/随北风飘散”,如在旷野般的孤独感驱使人去寻找慰籍,在互相依偎中取暖:“抚慰你所爱的去”,爱情似乎成为抵挡死亡恐惧和孤独感的最佳方式,然而诗人又怀疑人与人之间是否能真正进行心的交流了:“开你户牖/使其羞怯,/征尘蒙其/可爱之眼了。”长期的飘泊使人一方面渴望同情理解和爱,一方面又因对他人疑惧而羞怯,想固守自己的孤独。内心充满矛盾。李金发旅居法国多年,这种自身飘泊无依的刻骨铭心的体验与他对生命的理解相结合,又加深了他对“生命如寄”的感悟。爱情与生死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形成“此是生命/之羞怯/与愤怒么?”的感慨。最后一段与开头重复,形成一个圆圈,结构上的“圆圈”又和生命过程相对应,更加深了这首诗透骨的生命悲凉感。
李金发的诗歌刻意学习模仿象征主义诗歌,想透过表面的世界去窥视另一个更为真实的世界,不重视对外界的再现,而将视线“向内转”,挖掘意识深处、超越逻辑性很强的语言能表现的范围之外的东西,探讨生命、死亡、人性中的种种。其意义在于开拓了诗歌表现的领域(而这也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使中国开始了现代主义诗歌的试验,增加了诗歌的朦胧美,其缺点是感觉的极度个人化阻挡了他人对其诗歌深入理解的途径,语言上李金发追求文言与欧化的结合,但显然他结合得不那么完美,这又增加了他诗歌的晦涩程度。从《有感》这首诗也是如此,他对生命、爱情的独特感悟虽然有一种颓废气息,但又有着一种智者的清醒,奇特的意象的运用(如“残叶”、“死神唇边的笑”、“半死的月”等)和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给应该如何写新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他在语言冒险上的失误又给后来者提供了可贵的经验,这就是李金发文学史意义的所在了。

Ⅸ 李金发《温柔》赏析

诗人用直观来的意象喻自体来表现自己心灵被困的艰难

你“眼角留情”
象屠夫的宰杀之预示。
这句诗常常因为难于发见其中的主、喻体的内在联系而
被视为不可理喻, 两种事物间的联系看上去实在是太
小。其实, 这正是李金发的想象力与众不同的地方: 绝情
的“你”眼中残留的最后一点怜悯之情与屠夫动刀前对
被杀物的一点怜悯没有区别, 其实质是“下手在即”。这
样的“远取譬”准确地揭示出了离弃即将来临的必然性。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