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赏析渔家傲中娇洗

赏析渔家傲中娇洗

发布时间: 2021-01-30 11:35:09

❶ 欧阳修的渔家傲 全文赏析

①越溪:会稽(今浙江绍兴)若耶溪。此泛指江南溪流。②嫩香:
指荷花。星眼:星眸,明亮的眼睛。南朝宋王韶记《太清记·华岳夫人》引李
湜云:“笑开星眼,花媚玉颜。”③疏;忽略。眄(miàn):斜视。④金英:
莲蕊,呈金黄色。玉腕:指女子白润的手腕。 答案补充 一位江南采莲姑娘荡舟荷花丛中,与情郎偶然相会的场面,展示出江南水乡男女青年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答案补充 一个少女采莲之时忽然遇到心上人,不觉羞从中来,急于躲闪。但不知是过于羞急而躲闪不及还是本不想离去,终于停下莲船抬头相视。生动而周折的描写把少女的天真、娇羞、喜悦的神态心情表露得淋漓尽致。但词中出现的情节,并不是作者第三者的叙述,而是借助词中人物情感的变化来展示。这样,叙事性和抒情性便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提高了词地表现力。
答案补充 骤雨初歇荷香十里的莲塘里,一位少女正忙着采莲。因为忙,因为“贪采嫩香”,便无暇旁顾,所以“疏回眄”,以致“郎船不觉来身畔”。那位少年情人大概也不是故意要使意中人“不觉”。只是他看得痴了、呆了,所以“赏花不知船行快”,自己也陷入了“不觉”之中,忽然就来到少女的“身畔”了。这的确是一幅妙不可言的美丽图画:少女素手翻飞,星目流盼(有一双星星般闪亮的大眼睛,少女的美丽是可以想见的了),专心致志地采莲;那少年郎在满塘繁茂的荷花中蓦然发现了自己的情人,不禁心驰神往,双目勾连,情无他注,不知不觉间“移船相近邀相见”,却失于鲁莽,“冒犯”了红颜。顷刻间,美少女芳心大乱、乍惊还喜,手足无措了,且看——“罢采金英收玉腕,回身急打船头转”。你看她乱成了什么模样! 答案补充 少女亦惊亦喜,虚惊而实喜。见到了意中人,欲走又不愿走,慌乱中,“荷叶又浓波又浅”,把一条小船给搁浅了。一声“无方便”,似嗔实喜,爱多于怨。走又走不得,避也避不得,“教人只得抬娇面”了。惶急之际,万般无可奈何之际,这“娇面”一抬,必是娇羞无限、妩媚可人,同时也表现了沉浸于爱情之中的少女泼辣、直率、勇敢的一面——封建礼教桎梏下,一位少女敢于在青年男子面前“抬娇面”,没有几分泼辣和勇敢是做不到的。若换了一位闺中千金,当是时也,她宁肯投身入水也是断断不肯“抬娇面”的。

❷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 举出一种修辞作赏析。 速求!!!

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写寒梅初放。何逊《扬州早梅》:“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版。衔霜当露发,映雪凝权寒开。”梅花,她开于冬春之交,最能惊醒人们的时间意识,使人们萌生新的希望。所以被认为是报春之花。因为梅花斗雪迎寒而开,诗人咏梅,又总以冰雪作为空间背景。庾信《咏梅花》诗:“常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这里,“琼枝”就指覆雪悬冰的梅枝。半放的寒梅点缀着它,愈显得光明润泽!词人接着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形容将开未开之梅的轻盈娇美,用玉人浴出形容梅的玉洁冰清,明艳出群:即物即人,梅已和人融成了一片。下片转用侧面烘托。梅花偏宜月下观赏,造物有意,故教月色玲珑透剔,使暗香浮动,疏影横斜。值此良宵,且备金樽、绿蚁,花前共一醉。绿蚁,酒面的浮沫。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历代诗话》引《古隽考略》:“绿蚁,酒之美者,泛泛有浮花,其色绿。”银色的月光,金色的酒樽,淡绿的酒,晶莹的梅织成了一幅画,如梦如幻,空灵优美……

❸ 请赏析一下李清照的《渔家傲》首句是,雪里已知春信至。 要解释、一词一句地解析

赏析:这首《渔家傲》,是女词人李清照六首梅词中格调最为轻快、明朗的一首,全篇充满欢快,愉悦的气氛。从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看,似应为她与丈夫赵明诚屏居青州时所作。词的上片,集中表现了梅花娇和洁的特点,高度赞美了它的风度与资质。一开头便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图景。“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一片白雪覆盖大地,一树报春的红梅点缀其间,梅枝犹如天工雕出的琼枝,显示了梅花的娇洁,不畏酷寒、傲然独放的孤蔷性格。它的开放,报告了春来的喜讯。人们于久寒的严冬之后,满怀欣喜迎接春回之时,定会对梅花这报春之花生出喜爱之情。词人正是抓住了人们盼春的心理,以写寒梅报春入手,巧妙地达到了借春赞梅的用心。“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这初开的春梅,花蕾初绽,芳香袭人,好象一个刚刚出浴、洗去脂粉产妆、更显出天然丽质的女子,亭亭玉立,惹人爱怜。这三句词恰当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梅花“娇”和“洁”的特征。“香脸”句侧重于描写梅花的“娇”;“玉人”句侧重于表现梅花的“洁”。这里虽然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的句子,但从每一句的描绘之中,读者不难看出其中含蕴着词人对梅花的酷爱之情。词的下片,把笔触转到对月夜赏梅的欢悦场面的描写上,既是从侧面赞梅,又直接表现了词人的爱梅之心。“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大自然可能也偏爱梅花,所以才有意让今晚的月色分外明亮。这两旬,创造出一个非常优美的意境:溶溶的月色和皑皑的白雪交相辉映;月光下,雪地上,一树梅花横斜疏瘦,傲然怒放,愈发显示出其冰清玉洁的特殊性格。月色因梅花的点缀更美丽,梅花因月色的映照更娇洁。词人启动浪漫的想象,赋予大自然以情感,说梅花不但为世人所欣赏,‘而且也颇得化育万物的造物者的钟爱,从而进一步咏赞了梅花的高贵不凡。历来词家都十分注重过片处的承接。“过片不可断了曲意,须要承上启下。”(张炎《词源》)此词过片开笔写明月,咏月光,然后顺势下去又写饮酒,似与上片所咏之梅无承接之势,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下片的结构特点:过片处先以“偏有意”和“故教”埋下伏笔,而主旨则扣在结句“此花不与群花比”上,它回贯整个下片,与过片处的伏笔相照应——原来造物主也为梅花的美丽所吸引,“有意”来人间赏梅,因此“故教”月光如泻银般地明亮。于是,月下赏梅饮酒、殷勤劝酒等描写就都有了依傍。在赏梅的场面中虽未着一“梅”字,但梅仍是整个场面的核心。这就不但使人玩味到过片处的“承上启下”含蓄得体,而且首尾呼应,更显出梅的超群不凡,抒发了词人对梅的热爱赞美之情。面对美好的月夜清景,词人的心境明净,开朗,兴致大发,邀来了诗朋酒侣。“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让我们举起金盏畅饮,一道来欣赏这月色里的梅花吧,请不要推辞酒量不胜。“此花不与群花比”一句,揭示了全词的主旨,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咏物词大都在上片状物,下片叙事抒情。这首《渔家傲》所取的正是这种结构形式。上片,集中笔墨,采用衬托、比拟等手法,分别描绘了梅花的远姿、近态,概貌、细部,丝丝入扣,形象地勾勒出梅花娇,梅的丽质美姿;下片则倾泻作者对梅花酷爱之情。由于上片状物笔墨集中,突现了事物的特点,下片抒情,才有所依凭,使人觉得词人爱梅,合情、入理,产生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❹ 渔家傲 李清照 主题思想 急!!! 在线等!!! 好给补300积分!!!

要理解李清照的词,你必须得了解她的生平!这是李清照晚期的词,而在那时,李清照南渡后,不回久丈夫赵明诚病死答。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而余秋雨在《霜冷长河》中最后也对李清照的那段生活作了讲述,归结起来就是被骗材骗感情~~当然我选择不相信! 回过来讲词,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❺ 李清照的渔家傲的赏析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赏析: 这首《渔家傲》,是女词人李清照六首梅词中格调最为轻快、明朗的一首,全篇充满欢快,愉悦的气氛。从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看,似应为她与丈夫赵明诚屏居青州时所作。词的上片,集中表现了梅花娇和洁的特点,高度赞美了它的风度与资质。
一开头便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图景。“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一片白雪覆盖大地,一树报春的红梅点缀其间,梅枝犹如天工雕出的琼枝,显示了梅花的娇洁,不畏酷寒、傲然独放的孤蔷性格。它的开放,报告了春来的喜讯。人们于久寒的严冬之后,满怀欣喜迎接春回之时,定会对梅花这报春之花生出喜爱之情。词人正是抓住了人们盼春的心理,以写寒梅报春入手,巧妙地达到了借春赞梅的用心。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这初开的春梅,花蕾初绽,芳香袭人,好象一个刚刚出浴、洗去脂粉产妆、更显出天然丽质的女子,亭亭玉立,惹人爱怜。这三句词恰当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梅花“娇”和“洁”的特征。“香脸”句侧重于描写梅花的“娇”;“玉人”句侧重于表现梅花的“洁”。这里虽然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的句子,但从每一句的描绘之中,读者不难看出其中含蕴着词人对梅花的酷爱之情。
词的下片,把笔触转到对月夜赏梅的欢悦场面的描写上,既是从侧面赞梅,又直接表现了词人的爱梅之心。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大自然可能也偏爱梅花,所以才有意让今晚的月色分外明亮。这两旬,创造出一个非常优美的意境:溶溶的月色和皑皑的白雪交相辉映;月光下,雪地上,一树梅花横斜疏瘦,傲然怒放,愈发显示出其冰清玉洁的特殊性格。月色因梅花的点缀更美丽,梅花因月色的映照更娇洁。词人启动浪漫的想象,赋予大自然以情感,说梅花不但为世人所欣赏,‘而且也颇得化育万物的造物者的钟爱,从而进一步咏赞了梅花的高贵不凡。历来词家都十分注重过片处的承接。“过片不可断了曲意,须要承上启下。”(张炎《词源》)此词过片开笔写明月,咏月光,然后顺势下去又写饮酒,似与上片所咏之梅无承接之势,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下片的结构特点:过片处先以“偏有意”和“故教”埋下伏笔,而主旨则扣在结句“此花不与群花比”上,它回贯整个下片,与过片处的伏笔相照应——原来造物主也为梅花的美丽所吸引,“有意”来人间赏梅,因此“故教”月光如泻银般地明亮。于是,月下赏梅饮酒、殷勤劝酒等描写就都有了依傍。在赏梅的场面中虽未着一“梅”字,但梅仍是整个场面的核心。这就不但使人玩味到过片处的“承上启下”含蓄得体,而且首尾呼应,更显出梅的超群不凡,抒发了词人对梅的热爱赞美之情。
面对美好的月夜清景,词人的心境明净,开朗,兴致大发,邀来了诗朋酒侣。“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让我们举起金盏畅饮,一道来欣赏这月色里的梅花吧,请不要推辞酒量不胜。“此花不与群花比”一句,揭示了全词的主旨,是全词的点睛之笔。
咏物词大都在上片状物,下片叙事抒情。这首《渔家傲》所取的正是这种结构形式。上片,集中笔墨,采用衬托、比拟等手法,分别描绘了梅花的远姿、近态,概貌、细部,丝丝入扣,形象地勾勒出梅花娇,梅的丽质美姿;下片则倾泻作者对梅花酷爱之情。由于上片状物笔墨集中,突现了事物的特点,下片抒情,才有所依凭,使人觉得词人爱梅,合情、入理,产生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❻ 分析两首诗的一些不同之处《鱼家傲》,《踏莎行》

《渔家傲》中的梅是写美人“香脸半开娇旖旎”,写女孩子的娇羞可人。内
而《踏莎行》是梅与雪的对容比和相似,开篇引出下文。
《渔家傲》中的 “醉”是写沉醉沉迷,从侧面写美人的美,
而《踏莎行》中的“醉”是触景伤情,借酒浇愁。
《渔家傲》的表达意境比较活泼,写女孩子天真美丽,妖娆典雅,从多个角度写出美人非常美 ,以梅衬美人,更显得清新脱俗。
《踏莎行》显然是一首写相思的作品,写出他想念的那个人也有梅花般的风情,极言相思之苦,与柳永的“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谁人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❼ “渔家傲 李清照 赏析”是什么

网上找到的参考参考吧~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这就是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在她现在的词作中是不多见的。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仿佛”以下这三句,写词人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
“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运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不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的文学家她肯定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因为词中的贯串动作是渡海乘船,四周景象是海天相接,由此而连想到《庄子。逍遥游》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说“鹏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大鹏正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具大手笔也!“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
前后呼应,结构缜密。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自然会气度恢宏、格调雄奇。充分显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❽ 如何赏析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渔家傲》

渔家傲 (原文)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译文)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赏析) 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这就是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在她现在的词作中是不多见的。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仿佛”以下这三句,写词人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 “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运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不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的文学家她肯定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因为词中的贯串动作是渡海乘船,四周景象是海天相接,由此而连想到《庄子。逍遥游》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说“鹏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大鹏正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具大手笔也!“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 前后呼应,结构缜密。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自然会气度恢宏、格调雄奇。充分显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❾ 渔家傲 赏析

陆游——《渔家傲·寄仲高》

【年代】:宋
【作者】:陆游——《渔家傲·寄仲高》
【内容】

东望山阴何处是?

往来一万三千里。

写得家书空满纸。

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词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

行遍涯真老矣。

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鉴赏】:

陆升之,字仲高,山阴人,与陆游同曾祖,比陆游大十二岁,有“词翰俱妙”的才名,和陆游感情好。

陆游十六岁时赴临安应试,他正好与陆游同行。绍兴二十年(1150),陆升之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阿附秦桧,以告发秦桧政敌李光作私史事(升之为李光侄婿),擢大宗正丞。据韦居安《梅磵诗话》记载,陆游有《送仲高兄宫学秩满赴行在》诗以讽之,诗云:“兄去游东阁,才堪直北扉。莫忧持晚,姑记乞身归。

道义无今古,功名有是非。临分出苦语,不敢计从违。“指责他的行为有背于道义,要取得功名富贵,就不应不择手段,以致为舆论所非议,因此陆游劝他及早抽身。仲高见到陆游的诗就很不高兴。其后陆游入朝,仲高亦照抄此诗送行,只改”兄“字为”弟“字。两人的思想分岐,是因对秦桧态度不同而起。绍兴二十五年秦桧死后,其党羽遭受贬逐,仲高因此也远徙雷州达七年。孝宗隆兴元年(1163),陆游罢枢密院编修官,还家待缺,而仲高自已雷州贬归山阴。

是时两人相遇,对床夜话。由于时间的推移和情势的改变,彼此之间的隔阂也已消除。陆游应仲高之请作《复斋记》,历述其生平出处本末,提到擢升大宗正丞那一段,说在他人可以称得上是个美差,仲高升,任此职却是不幸。在大节上,陆游仍不苟且,但口气却委婉多了;还称道仲高经此波折,能“落其浮华,以返本根”,要向仲高学习。陆游入蜀后,乾道八年在阆中曾收到仲高写给他的信,有诗记其事。据《山阴陆氏族谱》,仲高死于淳熙元年(1174)六月,次年春陆游在成都始得讯,遂作《闻仲高从兄讣》诗。

这一首《寄仲高》的词,当是淳熙二年以前在蜀所作,只述兄递久别之情,不再提及往事,已感无须再说了。

上片起二句:“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蜀中与故乡山阴距离之远,为后文写思家和思念仲高之情发端。“写得家书空满纸”和“流清泪”二句,是为着写思家之情的深切。“空满纸”,情难尽:“流清泪”,情难抑,作者的伤感,深深地感染着读者。作者道不尽的酸楚,岂是“家书”能表述清楚的。“书回已是明年事”句,紧接写信的事,自叹徒劳;又呼应起二句,更加伤感。一封家信的回复,竟要等待到来年,这种情境极为难堪,而表达却极新颖。

前人诗词,少见这样写。这一句是全词意境最佳的创新之句。这种句,不可多得,也不能强求,须从实境实感中自然得来。陆游心境如此,感触自心中油然而发,正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下片起二句,从思家转到思念仲高。“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巧妙地借“寄语”流水来表达怀人之情。红桥,在山阴县西七里迎恩门外,当是两人共出入之地,词由桥写到水,又由水引出扁舟;事实上是倒过来想乘扁舟沿流水而到红桥。词题是寄仲高,不是怀仲高,故不专写怀念仲高专写怀念高,只这二句,而“兄弟”一呼,已是情义满溢了。

况寄言只凭设想,相寻了无定期,用笔不多,而酸楚之情却更深一层了。陆游离开南郑宣抚使司幕府后,经三泉、益昌、剑门、武连、绵州、罗江、广汉等地至成都;又以成都为中心,辗转往来于蜀州、嘉州、荣州等地在奔波中年华渐逝,已年届五十,故接下去有“行遍天涯真老矣”之句。这一句从归乡未得,转到万里飘泊、年华老大之慨。再接下去二句:“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典故用自杜牧《题禅院》诗:“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陆游早年即以经济自负,又以纵饮自豪,同于杜牧;如今老大无成,几丝白发,坐对茶烟,也同于杜牧。身世之感相同,自然容易引起共鸣,信手拈用其诗,如同已出,不见用典的痕迹。这三句,是向仲高告诉自己的生活现状,看似消沉,实际则不然。因为对消沉而有感慨,便是不安于消沉、不甘于消沉的一种表现。

这首词从寄语亲人表达思乡、怀人及自身作客飘零的情状,语有新意,情亦缠绵,在陆游的词中是笔调较为凄婉之作。它的结尾看似有些消沉,而实际并不消沉,化愤激不平与热烈为闲适与凄婉,又是陆诗与陆词的常见意境。

❿ 渔家傲渔家傲李清照 每一句赏析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赏析: 这首《渔家傲》,是女词人李清照六首梅词中格调最为轻快、明朗的一首,全篇充满欢快,愉悦的气氛。从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看,似应为她与丈夫赵明诚屏居青州时所作。词的上片,集中表现了梅花娇和洁的特点,高度赞美了它的风度与资质。
一开头便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图景。“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一片白雪覆盖大地,一树报春的红梅点缀其间,梅枝犹如天工雕出的琼枝,显示了梅花的娇洁,不畏酷寒、傲然独放的孤蔷性格。它的开放,报告了春来的喜讯。人们于久寒的严冬之后,满怀欣喜迎接春回之时,定会对梅花这报春之花生出喜爱之情。词人正是抓住了人们盼春的心理,以写寒梅报春入手,巧妙地达到了借春赞梅的用心。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这初开的春梅,花蕾初绽,芳香袭人,好象一个刚刚出浴、洗去脂粉产妆、更显出天然丽质的女子,亭亭玉立,惹人爱怜。这三句词恰当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梅花“娇”和“洁”的特征。“香脸”句侧重于描写梅花的“娇”;“玉人”句侧重于表现梅花的“洁”。这里虽然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的句子,但从每一句的描绘之中,读者不难看出其中含蕴着词人对梅花的酷爱之情。
词的下片,把笔触转到对月夜赏梅的欢悦场面的描写上,既是从侧面赞梅,又直接表现了词人的爱梅之心。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大自然可能也偏爱梅花,所以才有意让今晚的月色分外明亮。这两旬,创造出一个非常优美的意境:溶溶的月色和皑皑的白雪交相辉映;月光下,雪地上,一树梅花横斜疏瘦,傲然怒放,愈发显示出其冰清玉洁的特殊性格。月色因梅花的点缀更美丽,梅花因月色的映照更娇洁。词人启动浪漫的想象,赋予大自然以情感,说梅花不但为世人所欣赏,‘而且也颇得化育万物的造物者的钟爱,从而进一步咏赞了梅花的高贵不凡。历来词家都十分注重过片处的承接。“过片不可断了曲意,须要承上启下。”(张炎《词源》)此词过片开笔写明月,咏月光,然后顺势下去又写饮酒,似与上片所咏之梅无承接之势,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下片的结构特点:过片处先以“偏有意”和“故教”埋下伏笔,而主旨则扣在结句“此花不与群花比”上,它回贯整个下片,与过片处的伏笔相照应——原来造物主也为梅花的美丽所吸引,“有意”来人间赏梅,因此“故教”月光如泻银般地明亮。于是,月下赏梅饮酒、殷勤劝酒等描写就都有了依傍。在赏梅的场面中虽未着一“梅”字,但梅仍是整个场面的核心。这就不但使人玩味到过片处的“承上启下”含蓄得体,而且首尾呼应,更显出梅的超群不凡,抒发了词人对梅的热爱赞美之情。
面对美好的月夜清景,词人的心境明净,开朗,兴致大发,邀来了诗朋酒侣。“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让我们举起金盏畅饮,一道来欣赏这月色里的梅花吧,请不要推辞酒量不胜。“此花不与群花比”一句,揭示了全词的主旨,是全词的点睛之笔。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