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梧桐雨白朴赏析

梧桐雨白朴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1-29 05:37:52

『壹』 白朴的《梧桐雨》作品分析。

白朴的代表作《梧桐雨》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


(1)浓郁的抒情性。杂剧《梧桐雨》描写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这个在文学史上倍受关注的话题,但其关注的不是曲折传奇的爱情故事,而是故事中所蕴含的情感,当然有爱情的欢乐,但是更多是死别的痛苦、思念的哀愁以及悲凉的历史沧桑感,整本戏如同一首抒情长诗,不以情节引人,却以情感动人。


浓郁的抒情性首先得力于作为剧本主体的曲词。《梧桐雨》的曲辞自然朴实,却又缠绵悱恻,细腻传情。尤其是第四折最后的几支曲子,好像写的全是雨景,但却是用中国传统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方式,把唐明皇自美梦中惊醒之后,独对梧桐秋雨的孤凄、悲凉写得淋漓酣畅,感人至深。用古典诗词借景生情的方式使得剧本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性。浓郁的抒情性还得力于剧中不断出现的梧桐意象。《梧桐雨》把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一句中出现的梧桐意象大加发挥,以梧桐为中心来结撰全剧,第一折里唐明皇七夕乞巧时在梧桐树下与杨贵妃海誓山盟,第四折里唐明皇独对梧桐秋雨哀悼杨贵妃。在唐明皇的唱词中梧桐前后出现了六次。这种安排一方面使得全剧从梧桐树下起,在梧桐雨中结束,即呼应题目,又首尾呼应。另一方面是利用中国文学传统中梧桐意象自身所包蕴的忧郁色彩,搅动沉淀在人们意识中的凄怨感受,增加抒情的伤感,从而使剧本获得独特的艺术效果。

(2)形象鲜明的人物塑造。《梧桐雨》是一个末本戏,男主角唐明皇的形象则非常鲜明。白朴在《梧桐雨》中抱着同情的态度,塑造了唐明皇这样一个专情的情人形象。此剧除了楔子之外,四折戏都集中在唐明皇的专情上,而最后一折写唐明皇对杨贵妃的追思怀念,更突出了他的专情。 以上是艺术特点浅析,下面是比较概括的白朴和《梧桐雨》白朴的生平深沉的沧桑感梧桐夜雨的意蕴

『贰』 、分析白朴《梧桐雨》中“梧桐”意象的悲剧意蕴

《梧桐雨》是描写杨玉环、李隆基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历史剧。在《梧桐内雨》里,白朴把梧桐与容杨、李的悲欢离合联系起来。李隆基对着梧桐回忆:“当初妃子舞翠盘时,在此树下;寡人与妃子盟誓时,亦对此树;今日梦境相寻,又被它惊觉了。”这点明了梧桐在整个剧本艺术构思中的作用。在我国的诗文中,梧桐的形象,本身即包含着伤悼、孤独、寂寞的意蕴。白朴让梧桐作为世事变幻的见证,让雨湿寒梢、高敲愁助恨的景象,搅动了沉淀在人们意识中的凄怨感受,从而使剧本获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加上作者以十多支曲子,细致地描绘李隆基哀伤的心境;沉痛伤悲的语言,也使人荡气回肠,更能透过人物的遭遇感受到江山满眼、人事已非的怆痛。可以说,《梧桐雨》的戏剧冲突生动跌宕,笔墨酣畅优美,而构筑的意境则深沉含蓄。浓重的抒情性以及醇厚的诗味,使这部历史剧成为元代文坛的一树奇花。

『叁』 分析白朴《梧桐雨》中“梧桐”意向的悲剧意蕴

描写安史之乱前后抄唐明皇与袭杨贵妃爱情的悲欢离合。共四折一楔子。剧情是:安禄山有一次未能完成军令,幽州节度使张守圭本欲将他斩首,惜其骁勇,将他押至京城问罪。丞相张九龄奏请明皇杀掉安禄山,明皇不从,反而召见授官。此时贵妃正受宠幸,奉明皇命收安禄山为义子,赐洗儿钱。后来安禄山因与杨国忠不和,出京任范阳节度使。七月七日,贵妃与明皇在长生殿欢宴。明皇将金钗钿盒赐给贵妃,酒酣之际,二人深感牛郎织女的坚贞,对星盟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好景不长,天宝十四年,贵妃正在品尝她喜爱的荔枝,安禄山谋反的消息传到,明皇携贵妃仓皇入蜀。驻扎马嵬驿时,军队起了骚乱。龙武将军陈元礼请明皇诛杀祸国殃民的杨国忠,明皇依言而行。但军队仍不肯前进,陈元礼又请诛媚惑君王的杨贵妃。明皇无奈,令高力士将杨贵妃带到佛堂中,由她自尽。这样,军队得到了安抚,保护明皇逃亡。肃宗收复京都后,太上皇(明皇)闲居西宫,悬挂贵妃像,与之朝夕相对,追念不已。一夜,明皇正在梦中与贵妃相见,却被梧桐雨惊醒。他追思往日与贵妃欢爱情景,惆怅万分。

『肆』 白朴的《梧桐雨》的内容是什么

梧桐雨 - 元代白朴著杂剧
《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汉族戏曲,中专国十大属古典悲剧之一。白朴杂剧代表作。取材于唐人陈鸿《长恨歌传》,取自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句。剧写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故事。其情节是:幽州节度使裨将安禄山失机当斩,解送京师。唐明皇反加宠爱,安遂与杨贵妃私通。因与杨国忠不睦,又出任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明皇仓皇逃出长安去蜀。至马嵬驿,大军不前,兵谏请诛杨国忠兄妹。明皇无奈,命贵妃于佛堂中自缢。后李隆基返长安,在西宫悬贵妃像,朝夕相对。一夕,梦中相见,为梧桐雨声惊醒,追思往事,倍添惆怅。全剧结构层次井然,诗意浓厚。

『伍』 白朴的作品赏析

梧桐雨
白朴《梧桐雨》第四折赏析
1、唐明皇避乱西逃,行至马嵬坡,六军不行,杀死杨国忠,缢死杨贵妃。安史之乱平定后,唐玄宗回到长安,退居西宫养老。他既失掉了爱情,也失去了权柄;他既未能以权势保护住他们的爱情,也没有因为牺牲爱情而保住他的权力。在爱情权力两失的情况下他忧心如焚,每日里空对杨贵妃的画像,痛苦不堪。这一折二十三支曲子就是抒写唐明皇思念杨贵妃的凄楚情怀。
[端正好]至[呆骨朵]五曲写唐玄宗面对杨贵妃真容引起的怀念与感伤。这里有还京兆半年来孤辰难熬的叙述。也有白发新添瘦骨嶙峋的肖像描绘;有画轴高挑放声高叫的思念,也有叫而不应雨泪嚎啕的忧伤;有对往昔笙歌筵舞赏心乐事的怀念,也有对生死爱情半路夭折的痛悼;有对神明鉴察之下誓约终未履行的愧悔,也有对无权柄谢位辞朝无可奈何的哀叹,真可谓百感交集。声泪俱下,充分展现了唐玄宗复杂的心理状态。 唐明皇面对杨贵妃画像忧愁无法排遣,便去沉香亭闲行遣闷。地点也由殿宇内转换为亭皋边。沉香亭曾是唐明皇与杨贵妃御园小宴、啖荔枝、舞霓裳追欢取乐的地方。如今怎能不见物思人,触景伤情。[白鹤子]至[倘秀才]五曲即是写唐玄宗在沉香亭畔对杨贵妃的回忆和物在人亡的哀伤。“见芙蓉怀媚脸,遇杨柳忆纤腰”两句曲词是从《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演化而来。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和丰富的联想,写唐玄宗对往昔歌舞承平荣华富贵的追忆和对杨贵妃的想念。可是眼下却是“翠盘中荒草满,芳树下暗香消。空对井梧桐,不见倾城貌。”剧作通过今昔对比,抒写唐明皇对往日繁华一去不复返的无限怅调。
唐明皇回到寝殿,时间已由白昼转入夜晚。景物更加衰败,色调更加昏暗,人物心境也更加忧伤。[芙蓉花]至[黄钟煞]十三首曲文抒写唐明皇的寝殿惊梦,作者以具体形象为喻,极写唐玄宗内心的哀伤。
前三曲写唐明皇入梦前的孤寂和焦躁。作品渲染一种独特的氛围来烘托主人公的心境。暗淡的串烟,昏惨的银河,喧闹的秋虫,满地的阴云,狂恶的西风,飘落的败叶,琅琅的殿铃,簌簌的朱帘,叮当的铁马,造成凄凉、阴惨、焦灼的气氛,有力地衬托了唐明皇孤寂、忧郁、烦躁的心绪。作者运用滴溜溜、疏剌剌、忽鲁鲁、厮琅琅、扑簌簌、吉叮当等象声词和状形词摹写景物的声响和形态,更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倘秀才][ 双鸳鸯]二曲直接写梦会。唐明皇刚刚入睡,就梦见杨贵妃请他长生殿赴宴,杨贵妃生前的娇态和往日的荣华富贵又浮现在眼前。可是转瞬间睡梦又被惊醒,一切皆成虚幻。“好梦将成还惊觉,半襟情泪湿鲛绡(神话传说中鲛人织的绡,泛指薄纱)。惊梦之后,内心更加感伤。
追寻惊梦的原因,白朴把视野集中在一个焦点上——梧桐雨。[蛮姑儿]以下数曲极力铺叙“秋夜梧桐雨”的自然景象,造成一种凄怆冷落的意境,抒写唐明皇孤凄、愁苦、顿乱的心境。作者呕心沥血,倾注全部心力和才思,以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方式,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描绘雨打梧桐的意象。作品摹写梧桐雨以楼头过雁、阶下寒蛩、檐前玉马、架上金鸡作反衬,以杨柳雨、梅子雨、杏花雨、梨花雨、荷花雨、豆花雨作对比,以“玉盘中万颗珍珠落”、“玳筵前几簇笙歌闹”、“翠岩头一派寒泉瀑浮”、“绣旗下数面征鼙操”、“喷泉瑞兽临双沼”、“食叶春蚕散满箔”、“花奴羯鼓调”、“伯牙水仙操”作比喻,以“洗黄花,润篱落;渍苍苔;倒墙角;渲湖山;漱石窍;浸枯荷、溢池沼”作排比,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梧桐雨》对雨声的描写可以同《西厢记》“听琴”一折对琴声的描绘相媲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品景物的描写,并不是孤立和游离的,作者时时刻刻
都使景物的描绘与人物感情的抒发相契合,人物心理既是景物描写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每首曲词结尾都把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作为景物描写的归宿,写自然景象所引起的主人公心理感受,层层递进地抒写主人公情感的演变历程。如先是怨雨惊梦“把愁人定虐”,后又烦雨“惹的人心焦”,继而又恼雨“相聒噪”,最后又恨“雨和人紧厮熬”,“一阵阵打梧桐叶凋,一点点滴人心碎了”,以至愤怒地要“把泼枝叶做柴烧,锯倒。”孟称舜说得好:“只说雨声,而愁恨千端,如飞泉喷瀑,一时倾泻。”这几首曲文写雨声,既以景物作为人物感情的衬托,又采用移情的方法使景物涂抹上人物的感情色彩,由景入情,情由景生,以景衬情,景中有情,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意境,充分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在大量描摹梧桐雨的过程中,作者又把梧桐树作为联想的条件,中间穿插[滚绣球]一曲,写唐明皇的情惠:“是兀那欢会栽排下,今日凄凉厮辏着。”今天的凄凉是由往日的欢会所栽排,昔日的骄奢淫逸造成如今的死别生离。盛极而衰,乐极哀来,唐明皇自己吞食自己种植的苦果。这句点睛之笔,是主题思想的高度概括。也是人生底蕴的深刻揭示,具有很强的讽喻性。
繁华已去,盛景不再,失去的永远失去了,只剩下孤独寂寞时的悔恨和哀怨。这种由盛至衰的人世沧桑的悲剧,通过李、杨故事敷演出来,尤为动人心魄。帝王虽能享受常人难以企及的富贵,教人羡慕,可却无法避免一般人都会遭遇到的痛苦。往日的欢乐越多,失落后的痛苦也就越深。
白朴不愧是大手笔,能将一个众人熟知的历史故事,处理得寓意深刻,不同凡响。但《梧桐雨》一剧之所以动人,还在于它融进了作者对战乱不幸生活的切身体验,借剧中人物表达自己的感受,故能把唐明皇孤寂时听雨的一缕哀思和无端愤慨,写得百转千回。
那点点滴滴的梧桐雨,令人怅惘不已。
2、这一折艺术构思异常奇特巧妙。元杂剧的惯例是“先离后合,始困终亨
”,第四折多是以大团圆结尾。本折则不同。它既没有众多的出场人物,也没有起伏跌宕的情节,又没有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登场人物除宦官高力士外,只有唐明皇自己,实际上是一折独角戏。全部曲词都是表现唐明皇的内心活动。如果说第三折马嵬兵变是情节演进的逻辑高潮,而这一折则是剧情发展的情感高潮。全折都是从《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演化而来,并以之名剧。白朴以他独特的艺术构思,为唐明皇思念杨贵妃布置了一个典型环境,时间是深秋的夜晚,地点是萧索冷落的深宫。这里曾经是唐明皇和杨贵妃七夕盟誓宴乐歌舞的地方,如今人去楼空,面对的只有一幅画轴,唐明皇怎能不倍感忧伤。作者把画像作为主人公抒发感情的对象,以梦会写情思。叫画不应,转而盼梦里来到;好梦将成,又被梧桐雨惊觉。梧桐雨不仅是唐明皇忧伤的陪衬而且又成为他发泄感情的对象。使唐明皇的内心积怨如喷泉般倾泻而出,从而使景物描写和人物情感水乳交融和谐一致,造成一种浓郁的悲剧氛围,堪称绝唱。《梧桐雨》第四折与《汉宫秋》第四折有异曲同工之妙。孟称舜评《梧桐雨》云:“此剧与《孤雁汉宫秋》格套既同,而词华亦足相敌。一悲而豪,一悲而艳;一如秋空唳鹤,一如春月啼鹃。使读者一愤一痛。淫淫乎不知泪之所以,固是填词家巨手也。”王国维也说《汉宫秋》“雄劲”,《梧桐雨》“悲壮”,可并称“千古绝品”。他们都是把《梧桐雨》和《汉宫秋》并誉的。正是这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使《梧桐雨》被列为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

『陆』 白朴《梧桐雨》的诗词

春山暖日抄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一声画角樵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红绫被,象牙床,怀中搂抱可意郎。情人睡,脱衣裳,口吐舌尖赛沙糖。
叫声哥哥慢慢耍,休要惊醒我的娘。可意郎,俊俏郎,妹子留情你身上。
床儿侧,枕儿偏,轻轻挑起小金莲。身子动,屁股颠,一阵昏迷一阵酸。 叫声哥哥慢慢耍,等待妹子同过关。一时间,半时间,惹得魂魄飞上

『柒』 白朴《梧桐雨》诗词内容是什么

白朴《梧桐雨》诗词内容是:描写安史之乱前后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悲欢离合。

《梧桐雨》是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名作,是一部宫廷爱情悲剧。是描写唐明皇、杨贵妃两人爱情故事的历史剧,以浓郁的抒情性、醇厚的诗味和文辞的华美著称。这一剧本取材于唐代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和白居易的诗歌《长恨歌》,题目取名也来自其中诗句“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梧桐雨》为末本戏,正末为李隆基。现有明嘉靖间李开先刻《改定元贤传奇》本、明万历间继志斋刻本、明脉望馆藏《古名家杂剧》匏集本、《元明杂剧》本、明顾曲斋刻《元人杂剧选》本、《元曲选》丙集本、《酹江集》本、《元曲大观》本、《古今名剧选》卷一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剧情梗概
描写安史之乱前后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悲欢离合。共四折一楔子。剧情是:安禄山有一次未能完成军令,幽州节度使张守圭本欲将他斩首,惜其骁勇,将他押至京城问罪。丞相张九龄奏请明皇杀掉安禄山,明皇不从,反而召见授官。此时贵妃正受宠幸,奉明皇命收安禄山为义子,赐洗儿钱。后来安禄山因与杨国忠不和,出京任范阳节度使。七月七日,贵妃与明皇在长生殿欢宴。明皇将金钗钿盒赐给贵妃,酒酣之际,二人深感牛郎织女的坚贞,对星盟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好景不长,天宝十四年,贵妃正在品尝她喜爱的荔枝,安禄山谋反的消息传到,明皇携贵妃仓皇入蜀。驻扎马嵬驿时,军队起了骚乱。龙武将军陈玄礼请明皇诛杀祸国殃民的杨国忠,明皇依言而行。但军队仍不肯前进,陈玄礼又请诛媚惑君王的杨贵妃。明皇无奈,令高力士将杨贵妃带到佛堂中,由她自尽。这样,军队得到了安抚,保护明皇逃亡。肃宗收复京都后,太上皇(明皇)闲居西宫,悬挂贵妃像,与之朝夕相对,追念不已。一夜,明皇正在梦中与贵妃相见,却被梧桐雨惊醒。他追思往日与贵妃欢爱情景,惆怅万分。

『捌』 白朴的《梧桐雨》所表达的情感

一、白朴《梧桐雨》的艺术成就 白朴的代表作《梧桐雨》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 (1)浓郁的抒情性。杂剧《梧桐雨》描写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这个在文学史上倍受关注的话题,但其关注的不是曲折传奇的爱情故事,而是故事中所蕴含的情感,当然有爱情的欢乐,但是更多是死别的痛苦、思念的哀愁以及悲凉的历史沧桑感,整本戏如同一首抒情长诗,不以情节引人,却以情感动人。 浓郁的抒情性首先得力于作为剧本主体的曲词。 《梧桐雨》的曲辞自然朴实,却又缠绵悱恻,细腻传情。尤其是第四折最后的几支曲子,好像写的全是雨景,但却是用中国传统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方式,把唐明皇自美梦中惊醒之后,独对梧桐秋雨的孤凄、悲凉写得淋漓酣畅,感人至深。用古典诗词借景生情的方式使得剧本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性。 浓郁的抒情性还得力于剧中不断出现的梧桐意象。 《梧桐雨》把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一句中出现的梧桐意象大加发挥,以梧桐为中心来结撰全剧,第一折里唐明皇七夕乞巧时在梧桐树下与杨贵妃海誓山盟,第四折里唐明皇独对梧桐秋雨哀悼杨贵妃。在唐明皇的唱词中梧桐前后出现了六次。这种安排一方面使得全剧从梧桐树下起,在梧桐雨中结束,即呼应题目,又首尾呼应。另一方面是利用中国文学传统中梧桐意象自身所包蕴的忧郁色彩,搅动沉淀在人们意识中的凄怨感受,增加抒情的伤感,从而使剧本获得独特的艺术效果。 (2)形象鲜明的人物塑造。 《梧桐雨》是一个末本戏,男主角唐明皇的形象则非常鲜明。白朴在《梧桐雨》中抱着同情的态度,塑造了唐明皇这样一个专情的情人形象。此剧除了楔子之外,四折戏都集中在唐明皇的专情上,而最后一折写唐明皇对杨贵妃的追思怀念,更突出了他的专情。 以上是艺术特点浅析,下面是比较概括的 白朴和《梧桐雨》 | [<<] [>>] 白朴的生平深沉的沧桑感梧桐夜雨的意蕴 白朴(1226~1306),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其父白华,曾任金朝枢密院经历官。当蒙古大军围攻金朝首都时,白华随金哀宗出奔,家眷则留在城内。不久城破,白朴的母亲死于浩劫之中,年才八岁的白朴,幸得其父亲好友元好问携带抚养。 白朴“幼经丧乱,仓皇失母”,心灵饱受创伤,长大后又曾漂流于大江南北,看到了社会凋残山河破碎的情况,心情十分沉重。面对残酷的现实,他感到无法对付,决心不参与政治,“放浪形骸,期于适意”。或是流连于青山绿水之间,或是在风月场中,和杂剧作家以及勾栏歌伎们往还。1279年南宋灭亡,东南战事平定,白朴也长期在南方居住,经常和耆老聚饮,题咏前朝名物,在作品中时常流露出沧桑之感和失落之哀。 白朴擅词曲。词集名《天籁集》,“词语遒严,情寄高远”,多颓唐凄楚之调。散曲现存40首,多以本色的语言抒写闲情逸致。所作杂剧,据《录鬼薄》所录名目,凡15种。现存仅《梧桐雨》和《墙头马上》。 《梧桐雨》是描写杨玉环、李隆基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历史剧。

『玖』 白朴《梧桐雨》中的典故及出处

元代 白朴《梧桐雨》中的典故出自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杨玉环)之间的一段爱情故事。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死了以后,玄宗整天郁郁寡欢,十分颓丧。

开元二十八年十月,玄宗派人把杨玉环接到临潼温泉宫。先将杨玉环度为女道士,赐号“太真”,收入后宫受用。其时唐玄宗56岁,杨玉环刚22岁。过了5年,在天宝四年(745年)的8月,才册封杨太真为贵妃。

从此,玄宗把后宫其他妃嫔统统丢在一边,天天守着杨贵妃,形影不离,百官宴会,朝廷大典,无不把贵妃带在身边。

《新唐书》记载杨贵妃“善歌舞,通晓音律,且智算警颖”。(意思:舞跳得好,通晓音乐,而且聪颖有智慧)这正是颇有音乐造诣的玄宗所求的知音,据说玄宗非常喜欢《霓裳羽衣曲》,贵妃对此曲似乎心有灵犀,表演的非常出色。

每当贵妃舞起《霓裳羽衣曲》,玄宗就兴致勃勃地击鼓伴奏,两人配合的非常默契。两人还亲自教梨园弟子演奏此曲。可以说是音乐这根红线将两个有着共同兴趣和爱好的人牢牢的拴在一起,才使两人有了坚实的爱情基础。

据说杨贵妃曾二次被唐玄宗遗送回家,但又迫不急待的接回来,而且经过这两次的事情后,两人之间的爱情越加坚实,两人之间那种难分难舍的感情又更深一层。

相传,有一年在华清宫的长生殿,正值七月七日乞巧节,唐玄宗和杨贵妃避开众人在这里仰望牛郎织女二星,双双跪拜,发下誓言:“人寿难朝,但愿我们世世生生,永为夫妻!过了今生,还有来世!”。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边镇节度使安禄山和步将史思明率领15万人马,以讨伐杨国忠为名直捣长安,“安史之乱”终于爆发了。

消息传来,唐玄宗惊恐万分,遂与杨国忠带着贵妃姐妹及一部分皇子皇孙和近侍、大臣悄悄打开北宫门,往西直奔蜀郡(今四川)而去。行至陕西兴平之西马嵬驿时,随从护驾的禁军忽然哗变。他们首先杀死了杨国忠,又团团围住唐玄宗所在的驿舍,要玄宗交出贵妃。

此时,六神无主的唐玄宗,想起了他与贵妃之间十几年的恩爱,又立过生死不离的山誓海盟,哪里舍得交出贵妃!

在与贵妃泣不成声地抱头痛哭一场后,他赐给贵妃三尺白绫,让高力士把她带走,缢死在一间佛堂前的梨树上。其时,贵妃年仅38岁。

此后,唐玄宗无论在逃跑途中还是在成都的一年多时间里,终日郁郁寡欢,情意绵绵地思念着贵妃杨玉环。长安光复后,玄宗回到京城。他处处触景生情,依然深深地思念着贵妃,还特地叫人画了一幅贵妃肖像挂于殿中,朝夕视之。

岂知,这场“至死不渝”的爱情,完全是葬送在他所酿成的政治悲剧之中。此时的唐玄宗,悔恨交加,终于在宝应元年(762年)的四月五日,怀着对贵妃的缠绵情意,郁闷而死。

正如《长恨歌》中所言:“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意思: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9)梧桐雨白朴赏析扩展阅读: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是元代文学家白朴创作的杂剧。

该剧讲述唐明皇宠幸杨贵妃,醉生梦死,不理朝政。在长生殿乞巧盟誓,又在沉香亭观赏《霓裳羽衣舞》。忽报安禄山叛乱,明皇、杨妃仓皇出逃。至马嵬驿,军士哗变,逼明皇赐杨妃缢死。

乱后,明皇退为太上皇,日日哭祭杨妃画像。一夕梦与杨妃团聚,被夜雨惊醒。雨打梧桐,更添明皇郁闷。

该剧被誉为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其巧妙的情节设计,让戏剧冲突跌宕起伏;美妙的文辞,也使之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韵味,成为元代历史剧的佼佼者。

『拾』 白朴的梧桐雨作品分析

一、白朴《梧桐雨》的艺术成就
白朴的代表作《梧桐雨》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
(1)浓郁的抒情性。杂剧《梧桐雨》描写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这个在文学史上倍受关注的话题,但其关注的不是曲折传奇的爱情故事,而是故事中所蕴含的情感,当然有爱情的欢乐,但是更多是死别的痛苦、思念的哀愁以及悲凉的历史沧桑感,整本戏如同一首抒情长诗,不以情节引人,却以情感动人。
浓郁的抒情性首先得力于作为剧本主体的曲词。《梧桐雨》的曲辞自然朴实,却又缠绵悱恻,细腻传情。尤其是第四折最后的几支曲子,好像写的全是雨景,但却是用中国传统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方式,把唐明皇自美梦中惊醒之后,独对梧桐秋雨的孤凄、悲凉写得淋漓酣畅,感人至深。用古典诗词借景生情的方式使得剧本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性。浓郁的抒情性还得力于剧中不断出现的梧桐意象。《梧桐雨》把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一句中出现的梧桐意象大加发挥,以梧桐为中心来结撰全剧,第一折里唐明皇七夕乞巧时在梧桐树下与杨贵妃海誓山盟,第四折里唐明皇独对梧桐秋雨哀悼杨贵妃。在唐明皇的唱词中梧桐前后出现了六次。这种安排一方面使得全剧从梧桐树下起,在梧桐雨中结束,即呼应题目,又首尾呼应。另一方面是利用中国文学传统中梧桐意象自身所包蕴的忧郁色彩,搅动沉淀在人们意识中的凄怨感受,增加抒情的伤感,从而使剧本获得独特的艺术效果。(2)形象鲜明的人物塑造。《梧桐雨》是一个末本戏,男主角唐明皇的形象则非常鲜明。白朴在《梧桐雨》中抱着同情的态度,塑造了唐明皇这样一个专情的情人形象。此剧除了楔子之外,四折戏都集中在唐明皇的专情上,而最后一折写唐明皇对杨贵妃的追思怀念,更突出了他的专情。 以上是艺术特点浅析,下面是比较概括的白朴和《梧桐雨》 | [<<] [>>] 白朴的生平深沉的沧桑感梧桐夜雨的意蕴白朴(1226~1306),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其父白华,曾任金朝枢密院经历官。当蒙古大军围攻金朝首都时,白华随金哀宗出奔,家眷则留在城内。不久城破,白朴的母亲死于浩劫之中,年才八岁的白朴,幸得其父亲好友元好问携带抚养。白朴“幼经丧乱,仓皇失母”,心灵饱受创伤,长大后又曾漂流于大江南北,看到了社会凋残山河破碎的情况,心情十分沉重。面对残酷的现实,他感到无法对付,决心不参与政治,“放浪形骸,期于适意”。或是流连于青山绿水之间,或是在风月场中,和杂剧作家以及勾栏歌伎们往还。1279年南宋灭亡,东南战事平定,白朴也长期在南方居住,经常和耆老聚饮,题咏前朝名物,在作品中时常流露出沧桑之感和失落之哀。白朴擅词曲。词集名《天籁集》,“词语遒严,情寄高远”,多颓唐凄楚之调。散曲现存40首,多以本色的语言抒写闲情逸致。所作杂剧,据《录鬼薄》所录名目,凡15种。现存仅《梧桐雨》和《墙头马上》。《梧桐雨》是描写杨玉环、李隆基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历史剧。天宝之乱以来,杨、李故事成了文坛的热门话题。特别是白居易的《长恨歌》问世以后,唐宋两代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对这段历史进行反思。坊间还出现《杨太真外传》、《玄宗遗录》等著述。到金元易代之际,剧作家们对杨、李故事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关汉卿写过《哭香囊》,庾天锡写过《华清宫》、《霓裳怨》,岳伯川写过《梦断杨妃》,王伯成写过《天宝遗事》。但这些剧本都已亡佚,惟独白朴的《梧桐雨》流传了下来。白居易的《长恨歌》有“秋雨梧桐叶落时”一句,饱含凄清幽怨的意蕴。金元时期,李隆基与梧桐的细节,受到诗人的重视,与元好问、白华有联系的冯璧、姚枢、袁桷等人都为名画《明皇击梧桐图》题诗。白朴的《梧桐雨》,很可能是在这样的创作氛围中受到启迪。从中唐开始,历来描绘、评论杨、李故事的作品,或侧重同情、赞誉杨、李生死不渝的爱情;或偏于揭露、讽喻杨、李耽于享乐,贻误朝政。白朴的《梧桐雨》固然也写到杨、李的情爱、侈逸,但创作的着眼点却不在于此,他要向经历过沧桑巨变的观众,宣示更深刻更沉痛的人生变幻的题旨。《梧桐雨》楔子写李隆基在“太平无事的日子里”,不问是非,竟给丧师失机的安禄山加官晋爵,让他镇守边境。第二折写李隆基与杨玉环在长生殿乞巧排宴,两人恩恩爱爱,情意绵绵,“靠着这招新凤,舞青鸾,金井梧桐树映,虽无人窃听,也索悄声儿海誓山盟”,相约生生世世,永为夫妇。第三折是故事的的转折点,安禄山倡乱,李隆基仓皇逃走;到马嵬坡,六军不发,李隆基在“不能自保”的情况下,只好让杨玉环自缢。“黄埃散漫悲风飒,碧云黯淡斜阳下”,经过一场激变,一切权力、荣华,烟消云散。《梧桐雨》的第四折,是全剧最精彩的部分。李隆基退位后在西宫养老,他满怀愁绪,思念着死去的杨玉环,怀念着过去的月夕花朝。他想到无权柄的苦恼,孤辰限的凄惶。他在梧桐树下盘桓,“常记得碧梧桐阴下立,红牙箸手中敲”,到如今“空对井梧阴,不见倾城貌”,一切美好的事物和时光,只成了追忆。在落叶满阶,秋虫絮聒的气氛中,李隆基做了一个朦朦胧胧的梦,梦中杨玉环请他到长生殿排宴,不料才说上一两句话,梦就被惊醒了。梦醒后“窗儿外梧桐上雨潇潇”。这雨声紧一阵慢一阵,淅淅沥沥,“一点点滴人心碎”,淋漓尽致地烘托出李隆基凄楚悲凉的心境。在《梧桐雨》里,白朴把梧桐与杨、李的悲欢离合联系起来。李隆基对着梧桐回忆:“当初妃子舞翠盘时,在此树下;寡人与妃子盟誓时,亦对此树;今日梦境相寻,又被它惊觉了。”这点明了梧桐在整个剧本艺术构思中的作用。在我国的诗文中,梧桐的形象,本身即包含着伤悼、孤独、寂寞的意蕴。白朴让梧桐作为世事变幻的见证,让雨湿寒梢、高敲愁助恨的景象,搅动了沉淀在人们意识中的凄怨感受,从而使剧本获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加上作者以十多支曲子,细致地描绘李隆基哀伤的心境;沉痛伤悲的语言,也使人荡气回肠,更能透过人物的遭遇感受到江山满眼、人事已非的怆痛。可以说,《梧桐雨》的戏剧冲突生动跌宕,笔墨酣畅优美,而构筑的意境则深沉含蓄。浓重的抒情性以及醇厚的诗味,使这部历史剧成为元代文坛的一树奇花。 不知道是否对你有用。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